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小故事 > 有關教育方面的小故事分享10則

有關教育方面的小故事分享10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5W 次

導語:對孩子的教育是至關重要的,今天小編整理了幾個有關教育方面的小故事,歡迎閱讀。

有關教育方面的小故事分享10則

 1、分蘋果的故事

母親對孩子的教育至關重要。一位犯人和一位成功人士,談小時候母親爲他們分蘋果的事。

犯人寫道:媽媽問我和弟弟,你們想要哪個?弟弟搶先說想要最大最紅的那個。媽媽瞪了他一眼,責備說:“好孩子要學會把好東西讓給別人,不能總想着自己。”我靈機一動,改口說:“媽媽,我要那個最小的,最大的留給弟弟吧。”媽媽聽了,非常高興,在我臉上親了一下,把那個又大又紅的蘋果獎勵給我。通過說謊,我得到了想要的東西,從此,我學會了說謊。以後,我又學會了打架、偷、搶,爲了得到想得到的東西,我不擇手段。最終,我進了監獄。

成功人士寫道:我和弟弟都爭着要大的蘋果。媽媽說:“我把門前草坪分成三塊,你們三人一人一塊,負責修剪好,誰幹得最快最好,誰就有權得到最大的蘋果!”我們三人比賽除草,結果,我贏得了最大的蘋果。我感謝母親,她讓我明白一個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必須努力爭第一。

推動搖籃的手,推動世界。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可以教孩子說第一句謊言,也可以教他做一個誠實的、努力的人。

  2、爲自己建造房子

老木匠準備退休,他告訴老闆說要離開建築行業,回家與妻兒享受天倫之樂。老闆捨不得他的好工人走,請他最後再幫忙建一座房子。老木匠答應了,可他的心已經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軟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時候,老闆把新房子大門的鑰匙遞給他。“這是你的房子,”他說,“我送給你的禮物。”

老木匠震驚得目瞪口呆,羞愧得無地自容。如果早知道是在給自己建房子,他怎麼會這樣?現在他得住在自己建造的粗製濫造的房子裏!

把這個故事講給孩子們聽,讓他們明白:每個人每天其實都是在爲自己的未來建造房子,不是爲了別人。我們認真,未來就享受認真的好處;不認真,未來受苦的也是自己。

記住“生活是自己創造的”,把自己當成那個木匠,過好每一天,用好每一天,把整個人生用來建一幢華美的人生“大廈”。

 3、人生第一課

這是美國一家普通幼兒園。剛入園的兒童被老師帶進幼兒園圖書館,很隨便地坐在地毯上,開始上課。

圖書館老師微笑着走上來,她的背後是整架整架的圖書。“孩子們,我來給你們講個故事好不好?”“好!”孩子們答道。老師從書架上抽下一本書,講了一個很淺顯的童話。

“孩子們,”老師講完故事後說,“這個故事就寫在這本書中,這本書是一個作家寫的。你們長大了,也一樣能寫這樣的書。”老師停頓了一下,接着問:“哪一位小朋友也能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來。“我有一個爸爸,還有一個媽媽,還有……”幼稚的聲音在廳中迴盪。老師用一張非常好的紙,很認真、很工整地把這個語無倫次的故事記錄下來。“下面,”老師說,“哪位小朋友給這個故事配張插圖?”又一位小朋友站了起來,畫一個“爸爸”,畫一個“媽媽”,再畫一個“我”。畫得不像樣子,但老師同樣認真地把它接過來,附在那一頁故事後面,然後取出一張精美的封皮紙,把它們裝訂在一起。封面上,寫上作者的姓名、插圖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

老師把這本“書”高高地舉起來:“孩子,瞧,這是你寫的第一本書。孩子們,寫書並不難。你們還小,所以只能寫這種小書;但是,等你們長大了,就能寫大書,就能成爲偉大的人物。”

人生第一課,從自信、希望開始。

4、孩子比任何物質更重要

大衛在教他7歲的孩子凱利使用割草機割草。他正教孩子如何在盡頭把割草機掉頭時,妻子叫他去問事情。當大衛轉身回答問題時,凱利把割草機推到草坪邊的花圃上,花圃中大約2尺寬的花被夷爲平地……

大衛很生氣,這是他花了很多時間、費了很大力才侍弄出的花圃,令鄰居們非常羨慕的花圃!他開始對兒子提高音量,妻子很快地走到他身邊,把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說:“大衛——我們在養小孩,不是在養花!”

大衛的妻子也提醒我們,爲人父母必須明瞭孰輕孰重。孩子以及他們的自尊比他所破壞的任何物質的東西更重要。砸碎的窗戶,碰倒的燈,掉在地上的碟子,都已經破了,花也已經死了,再責備孩子又有何用?我們必須記得不要打破孩子的心靈,不要讓他們覺得他們在父母心中不如那些東西重要,不要讓他們因畏懼犯錯而不敢行動,不要讓他們的活力被壓抑,不要再增添更大的損失。

有位妻子開車撞壞了車,非常內疚,等着丈夫的責備,丈夫卻說:“親愛的,我愛的是你,不是車!”這真是位懂得尊重伴侶、真正憐愛伴侶的好人。對愛人如此,對孩子我們不更該如此嗎?孩子的心靈比任何物質更重要,孩子自尊和愛的花朵會開得比任何鮮花更美麗!

 5、孩子打翻牛奶

孩子打翻牛奶,父母可以嚴厲責怪,甚至懲罰,也可以輕描淡寫地處理,還可以像史蒂芬•葛雷(美國科學家)的母親那樣。

有一次葛雷嘗試着從冰箱裏拿一瓶牛奶,他失手把奶瓶掉在地上,牛奶濺得滿地都是。  他的母親來到廚房,沒有對他大呼小叫、教訓或懲罰他,她說:“哇,你製造的混亂還真棒!我從沒在家裏看見過這麼大的水坑。在我們清理它之前,你要不要在牛奶中玩幾分鐘?”

葛雷開心地玩地上的牛奶。幾分鐘後,他的母親說:“你知道,每次當你製造這樣的混亂時,最好你再把它清理乾淨,物歸原處。所以,你想這麼做嗎?我們可以用一塊海綿、一條毛巾或一隻拖把。你喜歡哪一種?”他選擇了海綿,於是他們一起清理地上的牛奶。

他的母親又說:“你知道,我們在如何用兩隻小手拿大牛奶瓶上已經做了個失敗的試驗。讓我們到後院去,把瓶子裝滿水,看看你是否可以拿得動它。”小男孩學到了,如果用雙手抓住瓶子上端接近瓶嘴的地方,他就可以拿住它不會掉。這堂課真棒!

葛雷說,那一課使他知道他不需要害怕錯誤,知道錯誤只是學習新東西的機會。科學實驗也是如此,即使實驗失敗,我們還是會從中學到有價值的東西。

如果每個父母對待孩子的一些錯誤、失敗,能像葛雷母親,我們的孩子將會怎樣?

 6、說 禪

一位年輕人想向一位著名禪師學禪,禪師開導他很長時間,年輕人還沒找到入門途徑。有一天,禪師當着徒弟面倒水,杯子滿了,茶水溢了出來,他還在倒。弟子很驚訝,提醒他水倒不進了。他說:“是呀,杯子滿了,水就倒不進了;而你呢?用成見把自己的腦子塞得滿滿的,我又如何能增加你的智慧呢?要想學到禪的奧妙,必須把頭腦騰出空來,把充塞其中的幻象和雜念清除出去。”

如果一味以書本爲權威,讓過多、無用、甚至可能錯誤的書本知識充斥頭腦,就會限制我們接受新東西,限制我們的思維,限制我們的成長。教育應該在教給學生所需書本知識的同時,讓學生對書本知識保持一種客觀清醒的認識,“讀書而不爲書累”,心靈時常處於“虛懷若谷”的清淨、開放狀態。

7、木偶小孩

這是一則童話。木偶劇團裏一個木偶逃跑了,導演又氣惱又着急,發動人四處尋找,結果錯把一個小孩當作木偶抓了回來,因爲他特別聽話。馬路上路口處信號燈壞了,紅燈總亮着,綠燈一直不亮,這個小孩站在路口等綠燈,半天就是不走。導演試了一下,發現他確實比真正的木偶還聽話。後來,這個小孩加入劇團,成了一個非常受觀衆歡迎的木偶明星。

童話中的“木偶明星”當然是藝術的誇張,但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多少受歡迎的木偶明星一般的孩子?我們的教育製造出大量聽話、順從、守紀律和規則的孩子,卻不痛惜孩子缺乏個性和獨立性、失去靈性和活力。我們太強調孩子聽話順從,強調教育的整齊劃一,用同樣的教學內容、同樣的教育方法、同樣的評價標準,要求、衡量着智力、愛好、興趣和經歷、基礎迥異的學生,把各不相同的人改造成相同的人,相同的“木偶”。國家教育的改革,也許還有漫長的路要走,父母卻不能、不應該等,應該勇敢擔起塑造孩子個性、培養孩子創造力的教育責任。

8、無聲的教育

古代有位老禪師,一日晚間,在禪院散步,看見院牆邊有一張椅子,他立即明白有位出家人違反寺規翻牆出去了。老禪師也不聲張,靜靜走到牆邊,移開椅子,就地蹲下。

不到半個時辰,牆外一陣響動,一位小和尚翻牆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禪師的背脊跳進院子。當他雙腳着地,才發覺剛纔自己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傅。小和尚驚慌失措,張口結舌,站在原地,等待師傅責備和處罰。

出乎小和尚意料,師傅沒有厲聲責備他,只是以很平靜的語調說:“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有時,寬容、關心遠比懲罰的教育效果要好。

  9、張伯苓以身作則戒菸

著名教育家張伯苓,1919年之後相繼創辦南開大學、南開女中、南開小學。他十分注意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並且身體力行,爲人師表。

一次,他發現有個學生手指被煙燻黃了,嚴肅地勸告那個學生:“煙對身體有害,要戒掉它。”那個學生有點不服氣,俏皮地說:“那您吸菸就對身體沒有害處嗎?”張伯苓對於學生的責難,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喚工友將自己所有的呂宋菸全部取來,當衆銷燬,還折斷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愛的菸袋杆,誠懇地說: “從此以後,我與諸同學共同戒菸。”

果然,打那以後,他就再也不吸菸了。

  10、想像力是怎樣喪失的?

電視節目主持人問天真的孩子:“花兒爲什麼有很多種顏色?”孩子的回答個個透着可愛的童稚。有的說要是花兒只有一種顏色太陽就不喜歡了,有的說要是花兒只有一種顏色蜜蜂就不想吃了 ……最後這些回答都被判作是錯的,主持人一本正經地說出正確答案——因爲花兒中有胡蘿蔔素……直到節目最後,主持人也沒有對孩子們的想像力給予褒獎。

我們爲說出“要是花兒只有一種顏色太陽就不喜歡了”之類不同答案的孩子們擔心,擔心他們無比寶貴的想象力,會被我們大人用一個“胡蘿蔔素”之類的標準答案輕而易舉地塗抹掉。像“胡蘿蔔素”之類的常識,孩子遲早會知道。不要以犧牲孩子的想象力的代價,來了解常識,我們有責任尊重和保護孩子的想像力。

教育的目的不是獲取知識,而是訓練思維,點燃學生頭腦中創新思維的火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