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文章 > 人生感悟文章:不管在哪裏生活,都不能委屈自己

人生感悟文章:不管在哪裏生活,都不能委屈自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8W 次

導語:任何一個社會都有一套自己約定俗成的標準,對生活在這個社會裏的人有一個理想的模板。分享一篇人生感悟文章,歡迎閱讀。

 不管在哪裏生活,都不能委屈自己

  作者:假張

人生感悟文章:不管在哪裏生活,都不能委屈自己

 1、走不走?留不留?

十月的上半個月我一直待在紐約。這個城市裏仍然有我曾經無比熟悉的一切。

地鐵還是又髒又亂,總在週末莫名其妙地停駛和更改線路,但好處是24小時不間斷運行,無論多晚喝得多醉,刷一下卡就能進站,讓人有一種就算天塌下來也能坐着地鐵回家的安心感。

每一條地鐵上的人都氣質分明。紅線1/2/3上的人永遠神采飛揚,驕傲得象是從《紐約客》的封面畫裏走下來。綠線4/5/6上有很多摩根·弗里曼和威爾·史密斯那樣氣質很好的黑人。黃線N/Q從阿斯特里亞帶來一車車的東歐南歐移民然後一頭扎向布魯克林海濱。

小意大利北面的Nolita (North of Little Italy),還有下東城,又新開了許多很潮流的小食肆小酒館,中國人,日本人,白人,黑人,無所事事虛度時光。

42街和百老匯路口的時報廣場,被稱爲世界的十字路口,依然雲集了來自全世界的遊客,即使是半夜也人山人海。

有一天走在阿姆斯特丹大道上,我撞上了一支正在慶祝遊行的隊伍。我不知道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節日,但我看到了巴西,玻利維亞,墨西哥等等來自拉丁美洲的旗幟和麪孔。

紐約仍然是這樣一個偉大都市,世界中心的光芒萬丈之外,又接納包容像個村莊。

每一個路口,每一個街角,每一次交談,每一次呼吸, 都讓我再次確認了我對這個城市的喜愛並非源自距離產生的美感。

紐約沒有改變,變的是我的身份和心境——從前我是市民,一切都是我生活的背景;而現在的我變成了遊客,雖然說“Once a New Yorker, always a New Yorker”,但我已經換上了一顆旅行者的心,眼前展開的一切都變成了風景。

離開居住過的地方後又舊地重遊,是一種非常奇妙的體驗。你明明置身在這個城市,但又不再是它的一部分。你明明踩在地上,但又好像是懸在半空。你彷彿獲得了一種抽離,能夠以另一種視角看到以前忽略掉的東西。

帶着這種只屬於外來者的冷靜,我不斷地在思考一個問題:既然我這麼喜歡紐約,爲什麼幾年前還要那麼堅決地辭掉高薪的工作,義無反顧地回到北京?事實上,這幾年有無數朋友問過我這個問題。

當初的選擇有很多的原因,但所有的答案都只是各種現實的考量,利益的計算。我需要給自己一個更加有說服力的形而上的理由。

這個問題其實不僅僅只是我一個人的問題。每一個移居到其他國家、或者其他城市的人,一定都曾經或者正在思考到底要不要繼續留下來,或者要不要離開。

對於每一個正在做移居的打算、或者動過類似念頭的人,這更是一個最迫切需要找到答案的問題。

因爲這個問題的本質是:應該選擇在什麼樣的地方生活?

 2、疏離感

後來有一天,我去了幾年前住過的一個地方,皇后區的52大道。

那是一片安靜的住宅區,和典型的美國住宅區一樣,沒有任何商店超市,全是民居。工作日下午兩三點鐘,陽光從樹蔭裏照下來灑在路面上,一片寧靜安詳。

那個夏天,皇后區的shopping mall裏天天放着“wake me up when September ends.”

我經常在傍晚坐在這個臺階上吹晚風喝啤酒。離世界的中心不過30分鐘的車程,卻安靜得像是世界的盡頭。

那曾經是我關於紐約的無數美好記憶中的一頁。

但是這一次,再次走在這個地方,我卻禁不住地在腦海裏對比起了我在北京住的地方:一個龐大的住宅小區,走幾步就是一個小賣部和小飯館,小區裏是一座座高聳的塔樓,小區外面是車水馬龍的馬路——和眼前的皇后區,是兩個完全不一樣、沒有任何共性的世界。

路上走過幾個行人,我看了看他們,又情不自禁地對比起了我在北京的小區裏能看到的大爺大媽的樣子。

不一樣的衣着打扮,不一樣的神態表情,一切都是那麼不一樣。

一種奇怪的感覺涌上了我的心頭。我隱隱約約地意識到,皇后區52大道,無論它曾經給我留下多美好的記憶,它都已經淡出了我的生命,它不屬於我,我也不屬於它,我屬於北京市朝陽區那個亂糟糟的小區。

那之後又有一天,我在曼哈頓第五大道逛街,走到川普大廈的時候,正巧一羣川普的支持者在路上集會。他們舉着宣傳牌,拿着喇叭,激動地喊着口號。

我身邊有一羣二三十歲的年輕人,看樣子也是路過的行人,停下腳步和川普粉閒聊。雖然他們極力做出友好的態度,但是看得出來表情是戲謔的,與其說是對話,不如說是在調戲這些川普粉。

我一直在關心美國大選的新聞,但是這一次當我停下來饒有興趣地看着這一幕的時候,我的內心同樣隱隱地冒出一個念頭——眼前發生的一切,以及我在報紙上電視上看到的所有關於大選的一切,都和我無關,我只是一個來自另一個國家的,遠遠地看戲的觀衆。

所有的一切,都與我無關,因爲我已經不再屬於這裏。

這是一種疏離感。

這種疏離感,我其實是熟悉的。多年前剛到紐約的時候,我就有。我花了很久的時間去消除這種疏離感,但是當我離開兩年又回來之後,它又產生了。

  3、融入

這種疏離感,其實每一個人都會有。

每一個背井離鄉到另一個國家、另一個城市生活的人,落腳在新的地方,面對新的社會、新的文化,一開始一定都不可避免會有這種疏離感。

對你來說,一切都是陌生的。而對你來到的這個社會來說,你的一切也都是陌生的。

你過去所有的經驗,所有的人生,統統都不作數,不存在。你漂洋過海帶來的歷史,只能像舊照片一樣壓在箱底。你成爲了一個沒有過去的人。

你一下子從社會的主流,跌到了邊緣。你會開始對自己的身份變得特別敏感。當你開口說“我們”的時候,你會意識到,你口中的“我們”這個羣體,只是這個社會裏少數的一羣人。而在這個社會裏的大多數人眼裏,你是“他們”。

就這樣,你成了這個社會的他者。

消除這種疏離感的過程,叫做“融入”。而這個過程,無比痛苦。

你還必須要像一個嬰兒一樣學習這個社會的一切。語言,口音,思想,規則,規範,喜好,經驗,生活習慣,生存智慧,人和人打交道的方式,乃至坐公交車、搭地鐵的方法,乃至當地人說某個單詞時獨特的發音……一切都要從頭學起。

更多的時候,你要用麻木,磨礪出堅韌的神經,然後慢慢,才能喘息立足。

你所有的目標,不過是爲了不再被這個社會的大多數人,當成“他們”,而是被他們接納,成爲他們口中的“我們”。

如果你安安穩穩呆在自己的國家,這是一件根本不需要去做的事。天經地義,你就是主流。但是到了一個新的國家,這件事,卻幾乎成爲你生活的全部。

任何一個社會都有一套自己約定俗成的標準,對生活在這個社會裏的人有一個理想的模板。

以前我以爲,移民移居,最難的部分是落地生根,要怎樣在一個新的環境裏紮下根來。

但後來我慢慢明白了,紮根並不難,時間長了,認識了朋友,建立了各種各樣的生活關係,總能紮下根來。

真正困難和痛苦的,是融入,是如何按照這個社會的要求和模板,來重新塑造自己——把自己在原來的國家長出的邊邊角角磨平,甚至砍掉,重新長成新的社會所希望的樣子。

美國社會雖然鼓勵人的個性發展,但那也不過只是他們有比較多的模具而已。最終,你仍然需要選擇一個模板,削足適履。

雖然當初我也曾經努力地融入,但潛意識裏一直在拒絕被改造,內心深處仍然在野蠻地想要維持自己原來的樣子。

大概這就是我最後堅決地離開紐約的原因吧。

這就是我想表達的觀點:在做出留學或者移民的選擇之前,一定要謹慎地考慮清楚,因爲這絕對不是換一個地方生活那麼簡單的事。

你必須要認真地衡量,你是不是能夠承擔這樣重大的改變。

你必須要考慮,你想要換一個地方生活的意願,是不是已經強烈到了你願意爲之付出任何的代價。

當然,更重要的是,所有的選擇和努力,最終的目的都是爲了讓自己過上更好的生活——不管這更好的生活,既意味着心靈的自由,也意味着生活的舒適。

不管在哪裏生活,都不能委屈自己。

推薦閱讀

  • 1生活感悟:你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
  • 2不屈的人生
  • 3人活着不止爲自己,還在爲自己的親人和朋友活着, 人生感悟
  • 4哪一方哪一道,都不如活成自己1200字
  • 5人生在世,註定要受許多委屈。而一個人越是成功,他所遭受的委屈也越多。要使自己的生命獲得價值和炫彩,就不能太在乎委屈,不能
  • 6人生在世,註定要受許多委屈。而一個人越是成功,所遭受的委屈也越多。要使自己的生命獲得極值,就不能太在乎委屈,不能讓它們揪
  • 7每日一句口語 第1756期:那種人總在你的生活裏挑刺而不去解決自己生活裏的難題
  • 8誰不曾在深夜暗自哭泣人生感悟文章
  • 9請不要活在別人的世界裏人生感悟
  • 10職場人生 委屈自己,不能委屈工作
  • 11人生都是不得已 人生感悟
  • 12人生在世,註定要受許多委屈;而一個人越是成功,所遭受的委屈也越多;要使自己的生命獲得炫彩,就不能太在乎委屈,不能讓它們揪
  • 13不要吝惜自己的人生感悟
  • 14人生在世,註定要受許多委屈。而一個人越是成功,所遭受的委屈也越多。要使自己的生命獲得極值和炫彩,就不能太在乎委屈,不能讓
  • 15感悟:在哪都是爲自己打工
  • 16誰的人生不委屈?大綱
  • 17不妨給自己清零人生感悟
  • 18別和自己過不去人生感悟
  • 19人生要自在:九“在”,九“不在”「2017年人生感悟」
  • 20人生的光彩在哪裏 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