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文章 > 大學生勵志文章13篇

大學生勵志文章1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66K 次

大學生勵志文章 篇1

在我們踏進大學的校門前,迷茫是一個離我們很遠的詞。從小,我們的目標都是很明確的,爭取做最好的那一個!學父母希望我們學的,做高考必須要做的。那時的我們時常會對這種沒有選擇餘地的生活感到厭煩,但無可厚非每一天的目標都是明確的,生活都是充實的。

大學生勵志文章13篇

在走進大學這座象牙塔前,我對它有過無數美好的憧憬。我想我終於不再是每天寫那沒有盡頭的試題了,終於可以自己安排時間了。可是當自己擁有的選擇多的時候也就不知道該怎麼選了。到了大學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考慮過自己以後的就業問題。會問自己,我學的專業能做什麼呢?自己又想做什麼呢?又或者說自己有能力做什麼呢?伴着這些問題我們漸漸的變得不知所措,也就找不到了方向。

讓我們迷茫的還有距離。到了大學,我們很多的人多離開了家鄉,離開了父母。心裏第一次真真正正的意識到以後要靠自己了,可卻發現自己的能力是那麼的欠缺。羨慕甲有漂亮的歌喉,驚豔乙的書畫,感嘆丙的口才……也曾想去試一試,可是又怕自己做得不好,怕自己會因此被他人笑話。猶猶豫豫讓我們失去前進的動力,陷入了迷茫。

當我們找不到方向的時候,最該做的不是停在原地上想出路在哪裏?相反這時候應該是最忙的'。不知道方向就隨着自己的感覺走。喜歡書法就拿起毛筆每天練上一兩個小時,喜歡演講,就大大方方走上舞臺上,和大家分享你的見解。想學跳舞你就上網搜視屏,邊看邊學。喜歡就去做,在前進的道路上摸索什麼是自己最想要的,什麼纔是最適合自己的。再者我們何須太關注別人的眼光。記得周國平先生在《生當優秀》中曾這麼看待他人的議論:每當茶餘飯後反正他們是要說的,無論是做的好還是不如意,他們都是要議論的。自己又何必活在別人的眼光中。我們正直青春年華這個時候不瘋狂,更待何時?

大學是最單純的社會,在舞臺上那怕我們真的很糟,坐在臺下的同學朋友依然會給我們最真誠的鼓勵。大家說對不對?!更何況我們怎麼可能糟。頂多不夠優秀!

到了大學我們很多人都已經沒有了寫日記的習慣,但我們至少要保持一個思考自己得失的習慣。只有不斷的自我總結與分析,我們才能更清楚的瞭解自己,時刻清醒着什麼是自己想要的,什麼又是自己缺少的。

做一個計劃,記得每天要做的事,寫一寫日誌,與朋友分享你的成長,這樣的青春怎會迷茫!

最後和大家一起分享一段勵志的歌詞,請大家用最熱烈的激情和我一起把它念出來。

我的路不是你的路,我的苦不是你的苦,每個人都有、潛在的能力,把一切去征服。

我的淚不是你的淚,我的痛不是你的痛,一樣的天空、不同的光榮,有一樣的感動。

不需要自怨自艾的惶恐,只需要沉着, 只需要向前衝, 告訴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

只要你凡事不問能不能,用一口氣 交換你一生, 要迎接未來不必等。

成功的祕訣在你肯不肯,流最熱的汗 用最真的心, 第一名屬於每個人!

大學生勵志文章 篇2

兩個名牌大學的畢業生,來到農村養雞創業?這件讓人不太相信的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2007年,畢業於吉林大學的劉海宇帶着女友捨棄了都市的繁華生活和穩定工作,憑着對理想信念的執著追求,返回家鄉榆樹,開始了創業生涯。

情牽故土 立志返鄉創業

2005年,劉海宇從吉林大學畢業後,進入長春某科技公司工作。按理說,有舒適的工作,有穩定的收入,完全可以在大城市過着安逸的生活。然而,在他的內心深處,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是農民的兒子,自己的根永遠在農村。

真正堅定劉海宇回鄉創業決心的是因爲原單位一次工作上的意外變故:別人犯了錯誤,經理了解情況後,不但沒有追究當事人的責任,還拿劉海宇當了“替罪羊”。劉海宇覺得委屈,和經理理論,卻遭到了更嚴厲的駁斥。

劉海宇被激怒了。與其寄人籬下打工受罪,還不如自己回鄉創業,他當即選擇了離開,辭去了工作,帶着已經相處了兩年的女友,踏上了回鄉創業之路。

借錢創業 水裏泥裏來淘金

創業難,大學生回鄉創業更難。回鄉之初,二人面對着諸多壓力,家人的責難聲、鄉親的質疑聲如雨襲來。對於這些偏見,劉海宇夫婦表面上總是一笑而過,但內心卻更加堅定:一定要做出點成績證明給大家看。

回鄉後,他們一刻也沒有停歇,一邊忙着繼續給自己充電,一邊考察市場行情和需求,同時按照心目中的想象,尋找合適的養殖環境。多次考察後,他們選中了村東2公里處的一個叫“後嶺”的荒溝。

靠着在父母那借來的錢,再加上在城裏工作的積蓄,他們包下了“後嶺”,效仿考察學來的方法,在池塘裏放養魚苗5000公斤,引進鴨雛1000只和雞雛2000只,開始了鴨魚混養和林地養雞,開始了從水裏和泥裏“淘金”的探索。

經歷失敗 科學養殖不放棄

正當一切都很順利的時候,發生了突如其來的變故。2007年8月的一天,劉海宇在巡塘時發現,水面上漂浮着大量死魚,而三天後,吃了死魚的鴨子也開始一個個地死掉,還沒弄清是怎麼回事,就全軍覆沒了,一下子所有的投入全部化爲了烏有。

面對沉重的經濟損失、家人和親友的責難,以及村裏人的規勸和譏諷,夫妻二人並沒垮掉,,一方面更加上心地經營養殖場,一方面找水產和畜牧專家查找魚和鴨子的死因。

當知道魚和鴨子的'死因是因爲肥料問題後,他們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要出去掏廁所,採取大糞發酵速效肥水的辦法,把養魚重新發展起來。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他們又向池塘中放養了魚苗,繼續他們艱難的探索與實踐。他們不但改變了池塘水質,還掌握了飼料配比、家禽疫病防治和蚯蚓誘因繁殖技術,以生態飼餵提高家雞肉蛋品質、降低養殖成本的新方法,養殖場形成了良性養殖鏈條。

擴大經營 政府扶持伸援手

2009年春天,劉海宇夫婦決定擴建養殖場,但需要投入大筆的資金。就在這時,劉家鎮黨委領導瞭解到他們的情況,親自考察了養殖基地,深深地被他們棄城回鄉的創業膽識和對發展生態養殖的執著精神所感動。

爲了支持劉海宇夫婦創業,劉家鎮黨委在信用社聯繫擔保,幫助他們協調貸款15萬元,還幫他們打了機井,保證水源。榆樹市的領導還多次視察他們的生態養殖小區,並幫助爭取到了10萬元的補貼政策。這讓他們的事業實現了第二次起步,也使得他們發展綠色生態養殖業的願望得到了前行的能量。

到2009年年底,養殖基地共飼養家雞5000只,鴨子2000只,魚2萬尾,純收入達21萬元。一時間,劉海宇和李歡的名字在腰嶺村、在劉家鎮迅速傳開。在許多年輕人心裏,劉海宇、李歡二人成了能人,成了偶像和希望。

飲水思源 帶領鄉親來致富

經過幾年的打拼,養殖基地已初具規模。但是劉海宇深知,在自己養殖事業處於低谷的時候,是黨組織和父老鄉親的幫助讓自己渡過了難關,帶富創富是他義不容辭的責任。

他們用自己生態養殖的成果,帶領羣衆發展養殖業,幫助規劃養殖場地;無償傳授飼養經驗、養殖技術;向羣衆免費提供藥劑,以及雞、鴨的幼雛。這樣,既提升了羣衆的養殖積極性,也避免了疫情的侵害。爲了更好地推動全村養殖業的發展,他們組織村民建立養殖合作社,推行產、供、銷一體化生產模式,統一爲鄉親們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極大地鼓舞了鄉親們發家致富的鬥志。幾年下來,帶動了100餘家農戶發展了雞鴨養殖,有的還實現了擴建擴產。

經歷4年的打拼,從最初懷有夢想到今天克服萬難成功闖出一條創業之路,從一無所有到今天年收入20多萬元,從被衆人質疑到今天的家家稱道,前行的路上他們從未停止過對心中理想信念的追求。

記者得知,下一步,夫妻倆計劃着要把養殖規模再擴大一倍,並且還要註冊商標形成自己的品牌,要讓自己的產品走出榆樹,走出吉林。

大學生勵志文章 篇3

讀到本文時,相信你的筆已擱下,卷子已被密封,高考結束了。估分,填志願,你和你的父母,已在謀劃未來。倚靠在餘溫尚存的過往,朝向一個涵義無盡的未來,這便是時間本身,這便是你九百多萬高中畢業生的現在。

過去與未來,在此刻匯聚。黑洞一樣的三天結束了,它吸納了你十二年的寒窗苦讀。一個濃墨重彩的驚歎號,陡現在你的人生。很多人撕掉曾反覆誦讀、練習的課本,彷彿那些方塊字、方程式與英文字母就是這些年重壓的罪魁禍首。或許,你不用這麼極端,只需默默把它們打包,封存於儲藏室,同時也封存於自己的記憶。

是的,終於要告別了。告別枯燥至極的死記硬背,告別一切圍繞高考成績的工具性存在,回到事物本身。告別教材設定的標準答案,各種意義就會像泉水涌出。世界從來都向各個方向綻放。你的花樣年華,不再窄化得只剩一種目的,限定於一個方向。此後,方塊字將自己說話,恢復漢語的巨大魅力;方程式將以更簡潔深邃的方式,吐露宇宙的奧祕;而透過那些英文字母,你將遇到另一些偉大的人,偉大的作品,偉大的心靈。

此刻,你可以靜靜地坐一會,把這三天,這一年,這十二年,快速地在腦海裏過一遍,然後睜眼,你或會發現一個迥然不同的時空,迥然不同的自己。許多可能性,已在你面前敞開。此刻,你可以打開你的每一個毛孔,去自由感受,窗外昨日之花,定能呈現別種風情。

此刻,你也許需要一場旅行。不一定要走太遠,買一張火車票,農村的孩子到父母工作的城市,城裏的孩子到鄉下的親朋好友家裏。既是散心,舒張這十二年來的沉悶,也讓城與鄉的巨大差異,洗刷掉你對日常生活的習焉不察,重新激活你內心的好奇與疑問。

在城市與鄉村的相遇處,你不妨親眼看看只在新聞裏見過的強制拆遷。或者,去和街邊的乞丐,或孩子被拐的痛苦父母好好談談。生活有比高考更復雜的一面。

此刻,你還可以去偶遇在小學推動免費午餐的志願者們。在某個鄉村人家,你會見到城裏的愛書人爲鄉親們義務設立的鄉村圖書館。這些,會讓你相信善良滅不掉,踩不死,正義永遠存在。

貧富差別巨大,惡行與善心參差共存,這便是你我生於斯長於斯的中國。從書本走向社會,從記誦教條走向活色生香的現實,你不妨多問幾次:這個時代究竟在發生什麼?爲什麼?根源在哪裏?如果你追尋到人性善惡,不妨反躬自省,看看自己的內心。

多問爲什麼,這便是人格獨立的起點與途徑。你不僅長大成人,也漸漸成長爲一個公民。成熟不僅意味着十八歲出門遠行,更需要你對這複雜的世界有獨立的判斷,學會區分對與錯,善與惡。想清其中的道理後,你纔會有真正的堅持,朝自己那些美好的夢想,發足,狂奔。

這一切,只能起源於你追求自由與真相的天性,以及靈魂深處冒出的疑惑。疑惑如刀,剃掉附着於你卻並不真屬於你的.一切說教與目標。生命最真切的意義,便深存於這起疑與上下求索的過程之中。

這纔是大學生活的真正前傳。大學之大,不僅在有大師,更在於有善於懷疑、質疑的學生。共三光而永光,歷千萬祀與天壤而日久的獨立人格,奠基於自由思想之中。十二載基礎教育,固然教會你很多知識,但也有不乏漏洞的教條,你需要震一震靈魂,一激靈,將其抖落於地。

更大更深沉的生活,不一定只在象牙塔裏,也在柴米油鹽與衣食住行之中。無論你被哪個大學錄取,或就此走入社會,除了思想獨立,你還要學會職業獨立。學好專業,參加各種與你性情相投的社會團體與活動,與人交接,學會處事,在改變自身命運的同時,改善他人處境,是通往美好生活的基本功課。自然,你很可能還會或已經遇到一雙溫暖的手,一個愛你的人,你們可以手牽手,走在大路上。愛情永遠是人生長程中最美好的事情之一,是你生命之樹開出的美麗花朵。

本期南方週末上攤時,全國高考大部分已經結束。此刻,時間在這裏打了一個結。此刻,有一個全然不同的你。祝福每一個考生,祝願你獲得新生,並有一個美好前程。

摘自《南方週末》

大學生勵志文章 篇4

41歲大學生曾參加過13次高考

爲進大學高考13次,上了大學卻發現前景迷茫

“當代范進”曹湘凡:大學就是那麼回事兒

再過幾天,41歲的大學生曹湘凡就要進入自己的“畢業年”了。日前,他給記者發來短信,聲稱“前景迷茫”。

他曾對大學無限嚮往,爲此,他參加過13次高考,被戲稱爲“高考王”、“當代范進”,最終在兩年前考上了湖南長沙的一所專科學校,讀的是法律。中午,坐在空蕩蕩的教室裏,他總結自己的感受,語氣輕蔑而又失望,“大學就是那麼回事兒。”“不過爾爾。”他又加重語氣,強調自己“對大學的夢想已經破滅”。

他是三個孩子的父親、“不負責任”的丈夫和小有名氣的高考家教老師。多年來,在長沙這座舉目無親的城市裏,他以輔導高三畢業生爲業。他略帶悲壯地宣稱:“高考是我最後的情人和救命稻草。”

但他不想再專職輔導高考學生,儘管這項工作的收入遠高於許多大學畢業生。曹湘凡固執地認爲,“如果那樣的話,那我讀大學還有什麼意義?”如今,他強烈地渴望一份安穩的工作,有各種保險和養老金,比如教師和公務員。他擔心:“如果沒有保障,萬一我出了車禍怎麼辦?”

這位曾被媒體爭相報道的名人,蝸居在遠離學校的一處很不起眼的平房裏。他告別了幾年前和一些賣菜、打工的鄰居共用一間廁所的生活,但現在的情況似乎也好不到哪裏去:廁所和廚房連在一起,中間無遮無攔。

因爲每晚都有家教,他沒有住校,想象中的寢室臥談會一次也沒有參加過。他每天早晨6點鐘左右起牀坐公共汽車去上課,下午又早早離去,直到深夜11點後才能回家。而到了高考前的一個月,他便請假,一心輔導衆多考生。

“沒辦法,我要生存,要賺學費,要撫養孩子。”曹湘凡苦笑,他說,“生存是第一要素,沒有生存,就無法談理想。”這位看起來還算樂觀的男子自嘲“別人是享受大學,而我選擇了奔跑的方式”。

老曹在進大學前,還對那裏充滿幻想,以爲大學是一個高談理想、洋溢激情的地方。不久,他發現自己錯了:那兩種東西對大學而言,“很奢侈”,“不現實”。

他自稱讀過尼采、費爾巴哈和黑格爾的作品,但如果和同學去談這些,“別人會認爲你是瘋子”。不過,他還心存一絲希望:也許在北京的主流大學裏,有人會談吧。

其實,曹湘凡是抱着“試一試、讀一讀、看一看”的心態走進這所專科學校的,因爲妻子對他下了“不能再考”的“最後通牒”。

他曾經豪情滿懷,對記者宣稱,只有考上“中國人民大學的國學專業、中山大學的哲學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法律系、湖南師大的中文系,這些理想的本科院校和專業,我纔去讀,不然只會浪費時間,失去自己的個性”。

而在幾位任課老師眼裏,他學習勤奮,“整體表現非常不錯”。這位被同學們稱爲“曹叔叔”的學生據說從未遲到過,且上課精神抖擻,喜歡提問,“只是在後來,他認爲大學不如想象中的理想,請假就多了”。去年的某個晚上,在一輛飛馳的列車上,記者還收到他的短信,稱要退學再考。

大學課堂裏熱烈的爭論,是曹湘凡一直期待的場景,但很少出現。“我感覺和高中課程差不多,也是滿堂灌。”他沮喪地說,尤其是上大課,“連提問的機會都沒有”。

“真理越辯越明。”他拖着濃重的常德口音說,“沒有探究性的學習,大學生的素質怎麼能提高?”

曹湘凡同學相信“一個好老師就是一所好大學”,因此,他自稱“暗淡無光”的大學生活,並非一無是處。這位學生對幾位老師心存敬意,稱“這樣的老師如果多一些,大學纔有意思”。

他最初聽“犯罪心理學”課,“沒有感覺,像聽天書”,便給老師提意見:你一個人從頭講到尾,沒有情景對話。還當面批評那位心理學博士“博士不博,碩士不碩”。老師態度謙虛,也不生氣,還說“我會努力改進”。以後每上完一堂課,又主動詢問曹湘凡:“我講得怎麼樣?”

在這位老師的推薦下,他從圖書館借出了第一本書《夢的解析》。也是這位老師,顧不上吃中飯,陪着情緒低落的曹湘凡聊了兩個多小時。

“商法”課的老師還是一名律師,他的課讓曹湘凡“有一種愉悅的感受,也能發現自己知識的千瘡百孔”。他用“大家風采”、“廣徵博引”、“信手拈來”等詞評價自己的老師。“有的老師講民法,絕對不會講刑法。”曹湘凡說,他是“心血來潮似的講法”,不以教材爲中心,放得開收得攏。這位大齡學生誠懇地表示,“他是大海,我是小水滴。”

不過,他即將結束的大學生活註定會留下許多遺憾:沒有上過選修課,沒有見過法槌,沒有打過球,甚至,沒有時間在校園內閒庭信步。他唯一參加的一次集體活動是去“農家樂”野炊。“這是一次快樂的休閒,也是浪漫的回憶。”他笑着說,“好像那天晚上的月光很好。”

他的`大學生活似乎單調得只有上課和家教。不過,他寫過的幾封信倒值得一提。

一封寫給中國人民大學的紀寶成校長,信中表達了想去人大讀研,要求破格錄取的願望。他列舉的理由如下:在高考的戰場上摸爬滾打了十幾年;外語考試過不了關;“對你這個權威校長的權威語言非常崇拜”;“希望和高素質的人才一起學習,提升自己”。

紀校長沒有回信,他對此揣測說:“這證明我沒有達到他破格錄取的資格。”

一封信寫給湖南省教育廳廳長張放平,“批評他的兩句話不合邏輯”。去年,張廳長在一次在線訪談時評價“高等教育質量從總體上來講,通過擴招以後,不但沒有下降,反而上升了”,並舉例說,現在大學生的外語水平和計算機能力比過去強多了。曹湘凡不認可這種說法。

在信中,他稱對方“張老師”而非“張廳長”。“我是以大學生的身份與他交流,叫他張廳長就是官話了。”他解釋說。他還給教育部前部長賙濟寫信,提出“高考命題要有學生參與”的建議,指出“大學教育和中學教育的脫軌現象”,批評現在的大學生只做對自己有益的事情。

他寄出去的信,大都石沉大海,只有湖南省委書記張春賢予以了迴應,書記委託祕書給曹湘凡打來電話,轉達了六個字:小夥子,好好幹。他爲此深受鼓舞。

但身爲一名高齡的專科生,41歲的“小夥子”很難擺脫被歧視的命運。他爲寫作論文《論人民檢察院對民事訴訟的監督》,去一家檢察院調研,並向辦公室主任諮詢:像我們這樣的人要到這裏來工作,需要什麼條件,要找什麼關係?

他憤憤不平地轉述對方的回答:“你要是教我們的孩子,我放心,但你要到我們這裏來工作,連掃地的資格都不夠。”

他不滿中國普遍存在的年齡、身份和學歷歧視,羨慕美國70歲的老人還能做消防隊員,還援引中組部部長李源潮的話說,幹部年輕化不是低齡化。但老曹不得不感嘆:“40歲是人生的黃金年齡,卻是找工作的黑色歲月。”

他的中學母校把他作爲勤奮執著的典型寫進了校史,曹湘凡投去簡歷,沒有迴應。他想報考公務員,但超過了年齡。他打算參加國家司法考試,“學了3年法律,不考,會很遺憾”。他也希望有人請他做培訓師,在全國巡講,培養高考的偏科人才。

在長沙寒意肆虐的冬日,曹湘凡獨自一人住在那間逼仄雜亂的屋子裏,凌亂的牀邊是一堆凌亂的報紙,那是他了解外部世界的主渠道。這位大學生沒有電腦,還不會上網。他在大學取得的“巨大的進步”,是在入學的第一天,學會了發手機短信。

他曾被村民譏笑爲“農民不像農民,知識分子不像知識分子”,現在,他的自我定位變成了“教師不像教師,學生不像學生”。他房間的書桌擺滿了各種高考資料,《中國行政訴訟法》、《簡明證據法學》等幾本專業書被裹在其中。

妻子在他入學的那一天就生氣地離開了他,去了深圳,她預言丈夫“一畢業就會失業”。但老曹總覺得,“多讀點書是有用的”,雖然,他連妻子基本的夢想都沒法滿足:不如把家教做好,在長沙買個二手房。

至於待在農村的年邁父母,對這個執拗的兒子已沒有任何要求,“基本不談我的前途,只希望我不違法”。

劉鵬,曹湘凡入學以來的輔導員,卻呼籲企事業單位能給他就業的機會,“他心態正常,毅力堅定,相信以後的工作也會很紮實”。對這位與他年齡相仿的學生,劉老師讚不絕口,稱他的精神可嘉,“對社會也是一種激勵”。“我願儘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幫助他。”劉鵬說,正是在他的支持下,曹湘凡連續兩年獲得了5000元的助學金。

曹湘凡會不會成爲悲劇

曹湘凡讀了有關楊元元的報道,他給我發來一條短信:“知識改變命運在我身上是一個僞命題,我只是像楊元元一樣的千百萬弱勢羣體中有抗爭精神但無力迴天的一個縮影。”

楊元元,上海海事大學一名貧困的研究生,不久前,用兩條毛巾結束了自己苦難的生活。曹湘凡看着報道,悲從中來,他在電話中對我說:“我只是比她堅強一點,沒有自殺。”

也許是受楊元元經歷的觸動,曹湘凡第一次在我面前呈現出他悲觀的一面。幾天前,他還認爲自己不是悲劇人物,也非高考失敗的個案。

這是我第二次採寫曹湘凡,上一次是在20xx年,他的第12次高考後。以後,我們偶有聯繫。這個農民的兒子,多少年來,最期待的就是成爲真正的城裏人,用他的話說,就是要一個“名分”:有身份和地位,而不是四處打工,夾着尾巴做人。

這個夢想促使他爲進大學歷盡艱辛苦鬥了漫長的歲月,也導致家庭四分五裂:曹湘凡獨居長沙,妻子遠在深圳,三個孩子跟着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在老曹爲自己的夢想拼搏的時候,孩子們悄無聲息地漸漸長大,沒有父母之愛的陪伴。

我幾次善意地提醒過他,把家教做好做大,也同樣可以過上體面的生活。但我發現,這種現實的觀點在他的理想面前顯得很無力,也很難被曹湘凡接受。因爲他的內心認定了:如果不能成爲國家單位的人,就沒有地位就“人微言輕”,那是他最不希望看到的結局。

他一直生活在自己強大的精神世界裏,並朝着自己設定的目標去努力。如今,馬上要大專畢業,他希望“多年的媳婦能熬成婆”。但我不能不問他:“如果你實在找不到工作怎麼辦?”他的退路是:做一輩子的家教。

他不是一個純粹的理想主義者,他很清楚自己找工作要面臨的尷尬處境:學歷不夠,年齡過大,因此,才把就業的希望寄託在本報的報道之上。在一個爲選材設定了學歷層次和年齡限制的社會,這是一個略顯天真而又無奈的舉措。

但就業觀念是一個社會文化、制度、規則等多種因素長期作用的結果和反應,朝夕之間無法改變。這也註定了曹湘凡要“圓夢”的難度很大。儘管,他比許多大學生更有見識和意志。

我當然不會去指責曹湘凡有點“偏執”、太不理性,沒有樹立起正確的就業觀和家庭觀。對這樣一位堅定的追夢者,我更願意抱以敬意,並祝願他找到合適的歸屬,感受到社會的理解、包容和接納。(

大學生勵志文章 篇5

朋友D回不了北京了。

那年畢業分配,軍校的他一切準備就緒,領導跟他說,你先去基層任職一年,然後回北京。

D點頭說,只要能回北京,基層無論多遠,我都去。

我曾經跟D討論過所謂的穩定,那個時候,我已經是一個自由職業者了。

他說,體制內穩定,解決戶口,每個月都有死工資,不用擔心吃穿,還有空閒時間做自己的事情。

我說,那種穩定,總覺得怪怪的。

D說,你看,你的每天必須充實奮鬥,而我不一樣,我可以躺着睡大覺,一個月還有5K的收入,再看看你,如果一天不奮鬥,就沒有了收入。

我說,可是,人生不就是奮鬥的嘛。

他說,但是我的更穩定,我有了穩定生活,也可以繼續奮鬥啊。

我說,可是人既然拿了每個月一樣的工資,所有人幹活和不幹活都得到的回報一樣,誰還會繼續幹活呢?

他說,可是很多人都在追求穩定的生活啊。

我說,很多人做不代表它是對的,我不覺得你穩定,因爲你的生活是靠着一個政策或靠着領導的一句話,可變性太大。而我的工作,憑藉自己的努力,市場會給我一個相對公平的分數,而只要我每天奮鬥,生活是在我自己手上;可你不一樣,你的生活在領導、體制手上。

他說,什麼意思。

我說,比如你要回北京,要找人,要求人,要給錢。而我,只要有一技之長,想去哪裏,就去哪裏了,總能找到工作,餓不死。

他說,但是去北京的結果是一樣,我過的更容易一些。

我沒說話,風吹的很猛烈,吹到我們的內心:一顆紅彤彤,一顆懶洋洋。那個冬天,D離開了北京,去基層任職。

一年後,命令下來了,D回不了北京了。因爲回京名額被人頂了。

我曾經問過自己,到底什麼纔是穩定,一份穩定的工作,一個戶口,還是一套三居室房子。可是,直到今天,我很難理解爲什麼每個月五千塊錢上班喝茶看報紙就是穩定,很難理解一個人要有一套房子之後才能去愛一個人,很難理解必須要有北京戶口才能在北京開始生活。

想到曾經央視的一個朋友,S。那年,我和她在旅行的時候聊天,她告訴我,央視好啊,工作穩定。

我說,怎麼見得呢?

她說,一個月七千,五險一金。你雖然賺的不少,但不是那麼穩定啊。

我說,我一個月少說5K,多的時候幾萬。總的來說比你多。

她說,我們發米和油。

我說,我可以買,其實沒多少錢。

她瞪着我說,但是每天朝九晚五。

我說,我每天睡到自然醒,晚上上課,白天寫劇本,深夜看書。

她說,我有年假,可以旅遊。

我說,我想去哪裏去哪裏,想什麼時候去都可以。

她憤憤不平,那一路,我們沒有再討論這個話題。下車前,她跟我說,李尚龍,你很不成熟。

我沒說話。

幾年後,S被臺裏外派到巴西。同時,她的男朋友在外交部被外派到南非。兩人開始異地。

臨走前,S告訴我她不願意這樣,兩個人剛開始討論結婚的話題。可是領導說回來升職會很快。

那時我正在談戀愛,女朋友去了美國,也在異地。

我說,我明天去美國,找她去。

她喝了一口酒,說,還是你穩定。

幾年後,她從巴西回來,我們都分手了。她說,你看我們結果是一樣的。

我說,我們分是因爲最終無法平等交流;而你分,是因爲你們被迫異地了。那天我們回到了最初離別的酒吧,她告訴我,她要辭職,她笑着告訴我我,她從巴西回到央視,已經物是人非,沒有崗位給她提供了。留下的,只剩下巴西那段經歷。

我說,如果你不走,他們不會趕你走的對吧。

她說,不會,畢竟工作性質很穩定。

我說,那多好。那爲什麼不留下來。

她說,有什麼意義呢。

她眼睛看着窗外,燈光照到她的臉,淚光被照的晶瑩透亮,就像她在紀念自己無法控制的青春。

她回頭跟我說,你比我成熟太多。

那天我忽然明白,這世界既然每天都在變,所謂穩定,本身或許就是不存在的。這世上唯一不變的就是改變本身,所以唯有每天努力奔波,纔不會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父母那個年代所謂的組織解決一切,政府承包所有的生活,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隨着經濟快速發展,遭已經完全改變了。

可是,在我們身邊還有多少人,爲了戶口丟掉生活;爲了穩定丟掉青春;爲了平淡丟掉夢想。

前幾天,我再次見到了D,他又跟我講了一個故事。他的師兄,三十歲,穩定了半輩子,娶了老婆,正準備生孩子,忽然那個月,犯了一個錯誤被開除了。

他離開穩定的崗位時,居然發現畢業八年,他除了喝茶看報紙寫不痛不癢的文件拍馬屁什麼也不會,他拿着自己的簡歷,跟剛畢業的大學生競爭崗位,可是除了年齡,他喪失了所有的競爭力。連大學四年學會的計算機,也隨着平靜的日子,丟掉了。

一年後,老婆跟他離婚。一天他拖着疲憊的身軀,跟D說:如果你要走,就早點走,就趕緊走;如果不走,也別在最能拼搏的`年紀選擇了穩定,更別覺得這世界有什麼穩定的工作,你現在的享福都是假象,都會在以後有一天還給你,生活是自己的,奮鬥也不是爲了別人,拼搏也是每天必做的事情,只有每天進步纔是最穩定的生活。

是啊,只有每天進步纔是最穩定的生活、既然如此,爲什麼要爲了所謂的穩定放棄浪跡天涯;爲了穩定丟掉生命無限的可能。既然世界上最大的不變是改變,那麼就在這多姿多彩的生活裏努力綻放吧。

行走的路人,沒人喜歡平穩的泥土,無論泥土多芳香,再忙碌的人也會多看一眼風中的百花。即使他們不像泥土那麼穩穩的在那,但他們的努力綻放,畢竟給這世界帶來了難忘的片段。這個,是不是你我想要的呢?

大學生勵志文章 篇6

1、嘲笑那些努力上進、用功學習的人。

在大學裏,千萬別成爲那種嘲笑別人上進的人。大學同學喜歡看書,校園裏總是喜歡混跡於圖書館,每次她在熄燈後回到宿舍,總是會經歷室友的一番調侃、冷嘲熱諷。她們非會計類專業中,她對財務感興趣就去考會計類證書,利用週末和暑假在高頓財經報名了ACCA的培訓班,卻受到了很多同學的質疑和打擊,那些嘲笑別人的人總是不能看到別人進步和向上。

嘲笑別人上進的人,是因爲他們害怕,害怕自己太low,害怕自己成爲loser。他們永遠無法狠下心來努力奮進,卻擁有陰陽怪氣嘲笑諷刺別人的強烈嫉妒心。他們不知道,每個人都有不同,前進的人都有一顆勇敢的心。

2、對“合羣”這件事太過於在意的人。

進入大學,有些人可能會覺得班級、院系就是一個個小小的圈子,班級裏和宿舍的人不能選擇也躲不了。然而,當你過了上學的年齡,你就會明白,有一個和睦的同學、宿舍關係是修來的福分,平淡如水或不太和睦的同學、宿舍關係纔是常態。

爲什麼牛逼的人通常不合羣,因爲你不在他們的羣裏,他們原本就有一幫合羣的牛人。所以,在在大學裏不要急於擁有大量的朋友,更不需要去迎合任何人,你要的只是做自己喜歡的事。保持你的'真誠、善良、學到真正的技能和本事,通過自身的價值,結交那些更那些優秀的人。

如果你現在覺得自己圈子裏的人都非常普通,那就趁早多學點東西,從三觀到愛好,從能力到特長,積累以後,你便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優質圈子,做“有價值的合羣”。

3、城府很深的心機婊、柔弱玻璃心的人。

相信很多人的大學生活都充滿着單純和善良,但身邊總是少不了幾個喜歡拉扯是非、亂嚼舌根的人。有一些人爲了一些類似助學金的微小的金錢利益,或者評比三好學生標兵之類的榮譽,表現出曲意逢迎別人,當面說一套背後做一套,過度圓滑的嘴臉。大學同學裏也有一種人,天生就是玻璃心,心很脆弱容易受傷,遇到一件芝麻粒大的小事,總是需要別人來安慰。

在大學裏千萬別淪爲這種人,在大學單純的同學關係中,與人正常交往,真誠先行。如果身邊遇到這些奇葩以後,快速的遠離他們,不要讓寶貴的大學時光,浪費在所謂的人際關係上,也不要讓自己成爲這樣的人。

4、整天宅在宿舍、經常翹課的人。

進入大學以後,經歷過高考壓力和高壓監管的同學們,很容易進入徹底放鬆的狀態。有一些人自制力真的太差,他們總喜歡呆在宿舍睡覺、追美劇、打遊戲、並且以翹課沒被抓爲樂。也有一些人以呆在宿舍學習爲由,可看了不到半個小時單詞卻不知不覺得打開了電腦,看到今天追劇有更新,便忘記了四六級考試迫在眉睫。

那些整天宅在宿舍的人,生物鐘一天天錯亂,體重一天天增加,意志力一天天消沉,只能慢慢的淪爲平庸,大學裏不要淪爲這類人,首先從走出宿舍堅持去上課開始。

5、沒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圈子的人。

大學裏與人相處也是要遵循“物以類聚,人以羣分”的道理。兩個性格、愛好、習慣、甚至家庭背景相差太多的人,忍得了一時的彼此講究,長期的相處和交心也無法勉強。

跟別人是不是一個圈子,一場談話下來你就能準確的判斷,因爲你們聊的話題完全不搭邊。判斷與別人是不是同一個圈子,不能以外在的標籤來評判,比如高冷的文藝青年,任性的富二代、窮?絲等。在選擇圈子的同時,要懷着積極開放的態度,容得下別人來到自己的圈子,也要把自己推薦到一個感興趣的圈子裏,在身處的圈子中尋求志同道合的一個點,做出最有效率的事情。

對待不是和你相同圈子的人,你最好的態度應該是不迎合、不評價。

6、過分自私、不懂感恩的人。

大學裏會遇到一些過度自私的人,他們被家人的寵愛慣壞了脾氣,什麼事情總是以自我爲中心,讓別人講究他們。大學裏有一個同學總是喜歡讓室友們幫忙帶外賣,別人幫忙帶了幾次後,他總是“忘記”給室友們外賣錢,幾番之後,室友提起,她反過來還說室友們小氣,幾十塊錢而已看這麼重等等,像這種愛賺小便宜、自私又不懂感恩的人,總是想着賺便宜,一碰到個人利益就立馬黑臉,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大學裏一定不要成爲這幾種負能量氣場龐大的人,這幾類人總是在消耗你、帶給你負積累、負產出。在美好的大學歲月,如果你想繼續拼搏奮進,想讓大學生活過的充實而有意義,在畢業後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那麼,請跟身邊那些正能量爆棚的人打交道,不要讓自己成爲文中這樣的人。你需要做的是,學好學業,做好自己的事情,學好自己的技能,這樣,你便能大學校園,以及以後的職場中遇到最好的自己。

大學生勵志文章 篇7

不經意間,我的大學已悄然流走了四分之一。

從最初的大一新生將要成爲新一界的學長了。

從最初的對大學的一切都充盈着新奇和好感到現在平淡從容的心態。

從高中時的苦澀,束縛,壓抑的生活到現在的自由自主開放悠閒的生活方式。

從不能自主自由的分配時間到現在的擁有太多的時間卻不知怎麼樣分配。

從高中時悄悄的把愛情的種子掩埋在那誰也看不到的心中到現在遍野塵世中不能尋覓到與我心心相通知我心者。

從那時的單重壓力到現在的多向壓力。

從因高考而不敢過多的看一些課外書到現在大有想覽盡一切好書的狂妄……

經過大一這一年的洗禮,我們真的改變了不少,成熟了不少,我們也漸漸的適應着習慣着現在的生活。

而在這些改變中,我們的大學生活和學習的處境是否真正如我們所願的那樣充實,真正的能夠爲我們的未來打下成功的基奠。

我想,這也是做這次規劃的一個比較重要的出發點吧!

是的,大多有所成就的人在大學裏度過了奠定他們成功資本的生活,尋找到了他們在社會上立足的核心競爭力,鍛鍊了能力,擴大了視野,增長了見識,甚至收穫了愛情。

然而,我在大學這幾年裏要做成做到那些事情才能夠問心無愧,而怎樣設計和安排這些事情的組合才能讓大學過得既充實美好又不乏趣味和動力。

下面是我的看法和觀點:

我想進入大學是要在一個更高的層次來認識自己成長自己塑造自己的'。

人最可貴的一種精神便是能知己要知己。

大學四年裏既便什麼其它事情都沒有幹成,只要你能夠真正的瞭解了自己,清楚的知道自己與別人的不同之處,定位好自己的未來人生的發展方向。

也就是通過了解自己真正的發現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並依此選定合乎自己的人生方向。

這從哲學層面上來談,便是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真正能夠形成。

我覺得做到這點最重要。而我們又該怎樣去做呢?

依我的觀點是獨自一人靜下心來真正的攤開一本自己認爲不錯的願意讀的真正能夠幫助你認識當下世界和自己好書與彼心靈相匯。和去做那些真正能夠讓你參與其中並能夠磨鍊你人格和毅力的活動。

在這個基礎上,當我們對自己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和確立大致方向後,我們需要考慮現實問題了:

是選擇繼續到更高的層次上塑造自己,還是到另外一個新天地裏去鍛鍊塑造自己。

當然任何一條道路都要歷經艱辛坎坷才能邁出去,這就需要聽從你的心靈對你的呼喚,到底那一個更加適合你。

我以爲如果你能足夠的相信自己並擁有足夠的資本和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的話,那麼第二條道路更適合你。

愛情這個最爲氾濫的季節,我只想對自己說要保持着對它美好,神聖純潔高尚的嚮往,可遇不可求,不要爲了寂寞和孤獨抑或爲了從衆而不珍惜愛情。

當然,我也希望能夠擁有一位紅顏知己能夠共鑄愛情的美好,是的,知己紅顏是一個多麼可遇而不可求的人啊!

時間是可貴的,而要讓自己能夠合理有序平衡協調地安排好這三大要事,的確是挺不容易的事。

但我相信,生活的強者是那種在人生前進中不退縮而是勇於挑戰並把握住自己的人。

相信自己有這樣的不凡追求!

大學生勵志文章 篇8

北京電影學院的漂亮女生傅小攀,沒有從事影視廣告創意工作,卻成了淘寶網專職賣家。她經營的創意巧克力,不僅在盛夏保持不化,還能將”可食用“的奶油照片嵌入其中。與衆不同的產品也爲她帶來每月3萬餘元的純收入。

奶油照片可以吃

傅小攀告訴早報記者,自己經營的這種巧克力基本從比利時空運到北京,共有80多種口味,能使消費者”挑花眼“。與傳統巧克力不同的是,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把照片嵌進這些巧克力中,”經過處理,照片也是可以食用的。“她解釋說,巧克力上的照片是用奶油紙做的,和早期包裝在糖果上可食用的”糯米紙“差不多。但奶油紙能將照片上生動的人物形象完整”拷貝“下來,並保持顏色一致。傅小攀略帶自豪地說,經過這樣的處理,巧克力便升級爲藝術品,”作爲情人節的`禮物,精緻而浪漫。“傅小攀坦言,由於不便保存,巧克力的銷售旺季是秋冬兩季。爲了克服這個障礙,她嘗試使用不同的包裝物,以延長巧克力的保存期限。最終,她發現在包裝盒裏填充海綿之類的隔溫物,再加上保冷劑,效果非常好。”如果天氣太熱,我就會直接用專用保溫箱送貨。“傅小攀說,即使這樣做成本會增高,但只要巧克力能始終保持最好的狀態,回頭客數量就會相應增加。

創意和信譽最重要

今年2月12日,傅小攀的網店”可可芭蕾巧克力藝術沙龍“正式開張,銷售業績隨後節節攀升。目前,網店每月可爲她帶來3萬餘元的純收入。她告訴早報記者,,獨特的創意和良好的信譽,是成爲”超級賣家“的法寶。說起大學畢業後選擇做專職網絡賣家的初衷,傅小攀將其歸結爲對網絡買賣的熟悉。她回憶說,自己在大學時便開始網絡購物。而後來一個朋友成功經營網絡服飾店的經歷,更讓她覺得新鮮和刺激“。20xx年初,傅小攀在淘寶網上開設了第一家網店。但由於經營物品過多,且沒有特色,傅小攀一直處於”慘淡經營“狀態。後來,她結識了專門經營外國品牌巧克力的朋友,才啓發了她的靈感。傅小攀說,網絡經營最重要的是創意和特色,與衆不同的產品往往會吸引更多的顧客。此外,周到的服務也會使網店聚攏不少人氣。從去年年底到現在,她一直在向外國朋友學習製作、開發新的巧克力,”爭取做到世界各地不同口味的巧克力,我的小店都能提供。

大學生勵志文章 篇9

漫漫人生,唯有激流勇進,不畏艱難,奮力拼搏,方能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最終到達成功的彼岸。理想信念是人的心靈世界的核心。有無理想和有什麼樣的理想,決定了人的一生是充實還是空寂,是豐富還是貧瘠。對我們大學生來說,追求遠大理想併爲之不懈奮鬥能給我們帶來無限動力,一直激勵我們向前進,開創屬於我們自己的未來。

理想對我們大學生成纔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理想指引我們人生的奮鬥目標。人生只有分否纔有意義,只有奮鬥纔不空虛。而奮鬥如果沒有理想作指引是很迷茫的,是很容易放棄的。有了堅定不移的.理想,我們才能一直奮鬥下去,想盡一切方法克服困難。

理想能提高我們人生的精神境界。沒有理想,認得一生便會如行屍走肉一般碌碌無爲,不知道爲什麼而活着,不知道活着的意義在哪裏。有了理想,我們的精神生活變有了內容,使我們的內心世界充實而安寧。

那麼,怎麼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呢?

首先我們要確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信仰。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是崇高的,它深刻的揭示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反映了無產階級的革命本質和撥打胸懷,以解放全人類爲己任,爲人類的進步和解放指明瞭正確的方向。所以馬克思主義有着持久的生命力。

然後我們要樹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不要以爲這是國家的事,其實這是我們每個中國公民的事,更是我們每個有文化有理想的大學生的事。那麼我們要怎麼做呢?我們要堅定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任,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視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民族復興大業呈現出燦爛輝煌的美好前景。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一代代中華兒女前仆後繼共同奮鬥。我們大學生身爲祖國未來的希望更應該要樹立爲祖國繁榮富強而貢獻青春力量的遠大志向,在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鬥中譜寫壯美的青春之歌。

少年強則國強。爲了祖國美好的明天,我們大學生責無旁貸要樹立遠大理想併爲之不懈奮鬥。

大學生勵志文章 篇10

人想不通的時候,老喜歡問爲什麼。誇張點的,還喜歡對天質問:蒼天啊,這是爲什麼。天哪知道爲什麼啊。

比如工作,爲什麼我工資這麼少,爲什麼老闆不給我加薪,爲什麼不給我升職,給被人升職等等,對於這些問題,多問幾個憑什麼是解決它們的開始。

憑什麼給你高工資,你的能力跟那份錢是否相匹配。憑什麼給你加薪,因爲你每天上班逛社區很辛苦?憑什麼給他升職,必有原因吧,就算是拍馬屁拍上去的,也說明他比你會拍馬屁。

問了憑什麼,知道原因後,依然如故,那哪還有那麼多爲什麼,你的能力和見識註定你只能如此了。

比如感情,看着那麼醜的人都嫁了,那麼難看的'男人都有女朋友。爲什麼我就得不到真愛,爲什麼我就嫁不出去,爲什麼沒姑娘看上我,那就問問憑什麼。

憑什麼你就要得到真愛,你漂亮就能得到真愛嗎?你有才就能得到真愛嗎?你有錢就能得到真愛嗎?

那些已經得到的,可能是因爲雙方都願意付出,而不是坐在那等收割,可能是因爲願意低下頭是人間,而不是鼻孔朝天,覺得除了王子誰也配不上你,可能是因爲真實,卸下工作盔甲,就能進廚房做家常菜,得不到的時候,就多問問憑什麼,就知道自己的毛病在哪了。

在人和人的交往中,你想不通的時候,多問問憑什麼,別人有什麼義務要對你這樣,你有什麼權利要求別人那樣。

大學生勵志文章 篇11

1997年,當克萊爾拉朗納還是貝寧一個地方女修道院的志願者時,她就發現由於食品和營養品的嚴重匱乏,導致當地兒童營養極度不良。於是,克萊爾首先做了一個當地營養需求的預測,並將預測結果和項目規劃報知了當地政府官員,後者不久就給了她一個名叫克拉克的小村莊內的一塊土地供她使用。同時,克萊爾吸引瞭如加巴雷市政府、消防員協會、救濟中心等法國地方政府機構、一些小型協會和個人資助者的關注,籌集了近45000法郎,隨後成立了克拉克村莊的營養補給中心。

營養補給中心制定了一整套兒童幫助體系並定期組織各種活動,,如售賣糕點、舉行貝寧食品晚會等等。中心開放至今,有十多個兒童從中受益,他們的健康狀況非常良好。克萊爾認爲,創辦這樣一箇中心,需要團結、執着和耐心,克萊爾甚至爲此專門學習了護士學和心理學。同時,克萊爾還開辦了一個寄宿學校用於母親的'育兒培訓,這樣不僅可以歸還社會各界的援助款項,還能將所得利潤的一部分投資於其他領域以爭取更多的創收。就這樣,營養補給中心在貝寧全國的影響越來越大,貝寧衛生部甚至決定數月後還將在此建立一個醫療所。

大學生勵志文章 篇12

2012國考報名剛剛落下帷幕,2012考研報名還正在進行中,又是一年畢業生爲自己的明天啓航之時。在國家大力提倡大學生創業之時,有很多大學生都有創業之心,但有多少人會將其真正當作自己的事業來做,將其一走到底,永不言棄呢?

蔡兆龍,來自省會南京,2007年從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現在是常遠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的“老總”。

在大學城商業街的鬧市地段,有一幢樓被稱爲“創業大樓”,這是蔡兆龍和其他3名同爲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共同組建的。10月26日,記者走進了這幢創業大樓。

初見蔡兆龍時,他的手裏正拿着一盒方便麪,還沒泡好,此時已經是下午一點半了。見到記者,似乎有點不好意思,連忙打招呼,說道:“對不起啦,我還在泡麪,你們先坐會兒。”轉身之間,他便喊來創業大樓裏的另一位大學生創業者,衆遊旅遊的“老總”白宏亮,讓他陪記者先聊,誰曾想,白宏亮剛坐下,便說道“你到好,開始吃午飯了,我還沒吃呢,給你5塊錢,也給我來盒泡麪!”

於是對着兩盒方便麪,兩位大學生創業者向記者談起了創業這些年的感受。

“小打小鬧”的第一桶金

“我們當年就是小打小鬧,自己搞着玩的!”兩位現在的“老總”不約而同地把自己當年在大學裏的起步的第一桶金稱作是“小打小鬧。”

白宏亮說,那個時候就是玩恐龍園啊,然後就幫着在大學裏賣賣門票。根本沒想過要創個什麼事業的,只是後來恐龍園門票賣得越來越好,常州的旅遊景點也越來越多了,所以門票的業務就做大了,乘着這個機會有了第一桶金。大學畢業到現在現在他們公司已經很少再做買門票的'事情了,利潤空間很小。

至於蔡兆龍,他笑着稱自己就是一個小中介,開始的時候自己出去做兼職賺錢,後來發現有些單位活動要一下子招很多兼職的,所以就介紹給同學一起去,一來二去就成了一個專職小中介了。

能夠成功地挖到第一桶金,白宏亮將其多歸爲機遇好,他說,,像他當年是靠賣景點門票起家,蔡兆龍是給同學介紹工作起家,都是因爲當時做這種事情的人實在很少,如果現在要想再靠這些起家,幾乎是不可能了,創業創業首先是創,創新、創意,做別人還沒有發現的事情。

不得不經歷的成長之痛

從剛進入大學時的“小打小鬧”到07年大學畢業後決定開始正式成立公司,四年之後,公司一直還開到現在,蔡兆龍忽然有些傷感,因爲當時一起小打小鬧的人很多都離開了,10個人中留到現在的只有1~2個,大學生創業這條路真的不能只用一般的艱辛來形容。

蔡兆龍在大學裏讀的是自動化專業,和現在的工作根本沒什麼關係。可自己做老闆,就意味着什麼都要會,什麼都要自己做,租的房子燈壞了,也得自己修吧,哪裏有閒錢去請修理師呢?除了平時去跑業務,還有員工要管理,一個大學生哪有什麼管理經驗,也都是自己摸索着過來。越到不公平的事情,你也要扛得住。

記得08年暑假,帶着百餘大學生去蘇州一家臺資公司做兼職。到達地點後,公司方卻把他們扔到倉庫不管不問。外面下着大雨,大家都又冷又餓。“廠方突然變卦令我很氣憤,也怪自己沒有完全協調好。”又只好把同學們帶回常州,再介紹其他工作。這一次,自己忍不住哭了,這是開始創業以來第一次掉淚。

還有一次和一家公司簽了合作合同,付了一萬元的保證金,後來這家公司倒閉了,錢就拿不回了,去法院申訴,一年之後,官司雖然打贏了,但錢還是沒有,覺得很無奈,但眼淚都只能往心裏流,又能去怪誰呢?

創業永不言敗

回首創業這些年,兩位創業者都覺得永不言棄的精神很重要,就是這一股不願意放棄的念頭支撐着他們走到了今天,現在別人看着自己年紀輕輕,有房有車,都很羨慕;但在以前是自己看着別人按時吃飯,按點下班,週末陪陪女朋友……自己卻還在等着下一班公交車,心中的落寞與苦澀只有自己知道。

此外對於想要創業的大學生,兩位說到,其實他們並不提倡大學生剛畢業就自己組建公司創業,最好能夠先去大公司鍛鍊個一年半載,學習一下成熟的管理體系,學習怎樣與別人交流談判,見識多了,以後自己遇到困難,就不會覺得那麼艱辛棘手了,創業成功的概率也會大很多。

大學生勵志文章 篇13

十幾年前,江西彭澤縣一個名叫柯秋平的小夥子獨自跑到廣州越秀區天福路闖蕩。在這個全國汽車配件集散地,柯秋平找了一份貨車司機的工作,專門幫一家銷售汽車膜的公司拉貨。兩年之後,小夥子攢下了20xx塊錢。

就在這個時候,柯秋平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辭去穩定的工作,靠這20xx塊錢創業,創業的內容就是給汽車貼膜。此時汽車貼膜大多都是4S店的副業,雖然也有些個人在做,但賺的都是辛苦錢,一年收入也不過兩三萬元。此外,客戶資源和啓動資金也是兩個大問題。身邊好友都覺得柯秋平太輕率了,柯秋平卻說20xx塊錢作爲啓動資金已經足夠了,至於客源,可以"搶"4S店的生意。

接下來,柯秋平的做法更讓人大跌眼鏡。他四處尋訪4S店,然後對店主提出這樣一個驚人的合作條件:4S店只要幫忙介紹一個客戶,就可以得到600元的報酬,至於產品的提供和施工全部由柯秋平負責。聽完這樣的合作邀請,沒有一個4S店店主不張大了嘴巴表示驚訝,因爲此時他們貼一臺車的價格才400多元。不出力還能賺得比以前多,十幾家4S店很快和柯秋平簽訂了合作協議。簽完協議之後,這些店主都想不明白,這怎麼看都像虧本的買賣,柯秋平到底怎麼賺錢呢?

其實,在柯秋平看來,自己這些異於常人的想法和做法並不是癡人說夢。原來,就在前不久,這個好動腦筋的小夥子發現了一個商機。他在拉膜的過程中知道一種防紫外線的隔熱膜剛剛面市,質量非常好。這種車膜的'外表看起來和普通車膜差不多,但可以有效防止紫外線,大大降低車內溫度。

不過,柯秋平手上只有20xx塊錢,根本開不起貼膜店。於是,他腦筋一轉,開出高價吸引4S店給自己介紹客源。之後,柯秋平又將新膜定價爲一輛車1600元。4S店貼一輛車僅需三四百元,那麼貴的膜如何賣出去呢?柯秋平把好鋼用在了刀刃上,他用僅有的20xx元錢做了一個測試展架,即玻璃在光照下貼膜和沒貼膜兩個區域的溫度對比。這個對比讓顧客一目瞭然:同樣溫度的光照下,玻璃沒貼膜的區域溫度高達50攝氏度,而貼了防紫外線膜的區域溫度剛剛達到30攝氏度。柯秋平將這個展架完全敞開,讓顧客親身感受到這種貼膜的優點。

就是用這樣的辦法,柯秋平拉來了許多訂單。有了訂單,他就鉚足勁貼膜。他沒錢請工人,於是裁膜、貼膜全靠自己。到了年底的時候,柯秋平已經與60多家汽車4S店、美容店合作,還組建了自己的貼膜團隊。這一年,21歲的柯秋平賺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80萬元。之後,這個聰明刻苦的年輕人在車膜行業做得風生水起,創下一筆又一筆鉅額財富。

很多人都說創業艱難,最難在於沒有啓動資金。柯秋平的成功告訴我們,只要挖掘到商機,再想出一個絕招,那麼實現從20xx元到80萬的財富跳躍也不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