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文章 > 大學生勵志文章:不是讀書沒用,而是你沒用

大學生勵志文章:不是讀書沒用,而是你沒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1W 次

導語:人的天性是懶惰的,像動物一樣,儘想着吃飽了睡,睡飽了玩。因此,很容易墮入讀書無用的論調之中。分享一篇大學生勵志文章:不是讀書沒用,而是你沒用,歡迎閱讀。

大學生勵志文章:不是讀書沒用,而是你沒用


又到畢業季。數百萬學生將要走向職場,爲人生拼殺。

可是,看着他們在崗位上笨手笨腳,在職場前輩跟前唯唯諾諾,往日在學校裏學到的知識統統排不上用場,不免又會有人跳出來感慨一番:

讀書無用,還不如早點出來工作,在社會中學習來得實在。

錢鍾書滿腹經綸,可是東南西北都分不清,穿衣服內外不分、穿鞋子左右不分,要不是娶了女漢子楊絳,連生活自理都成問題。

你看,讀書有什麼用?就連易中天都曾說:讀書無用,讀書就是爲了讀書。

爲了讀書而讀書,知識是漲了,學位證是拿了,卻還是領一份微薄的薪水,操心房價油價,還是過不好生活。

可是,李嘉誠卻說:“我喜歡看書。什麼書都看,這對我都有用,今天有用,明天也有用。所以,很多大事來的時候,我也能解決。”

讀書本身有沒有用,要看讀書的人有沒有用。

就像生命本身也好像是無用的,因爲人總得一死。但在生命中體會到的喜怒哀樂,是人不可磨滅的記憶。同樣,在讀書中體驗到的智慧與品位,纔是讀書的奧妙。

有人看書看得風生水起,有人看書看成了書呆子。

因此,宣揚讀書無用的人,其實不敢面對一個殘酷的事實:不是讀書沒用,而是你沒用。

金庸除了是一個小說大師,還是時評高手。而他寫時評的功底,來自讀《資治通鑑》。

讀歷史、讀哲學,跟今天的事有什麼關係?可是金庸說:“《資治通鑑》令我瞭解中國的歷史規律,差不多所有中國人也按這個規律來的。”

對於得過且過的人而言,知道中國的發展規律當然沒什麼用。可是對於成大業者如金庸、李嘉誠,由讀書而來的高遠眼光十分有用。

李嘉誠讀書的特點,是靈活應用。比如當年收購九龍倉,他得知對手有船王包玉剛,立馬“引友殺敵”,並沒有收購明面公司,自己卻暗中收購對方債權,“暗度陳倉”,結果大賺5900萬。

“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是精神世界的事,可是發乎其外,能改變一個人的氣質,超越歲月的碾壓。

只要看看林青霞就知道了。息影之後潛心看書,一復出就帶着自己創作的散文集。她飄飄灑灑出現在新書發佈會的芳姿,那種骨子裏的美,由於讀書的加持,淋漓盡致。

讀書是抵抗寂寞的良方。有人說:朋友圈裏沒朋友。現代人的生活表面上是熱鬧的,實際上也有孤獨的時候。在身邊找不到一個人可以說話的時候,打開一本書,裏面有萬里之外、千年以前的朋友等着和你交心。

讀書是成就快樂的契機。龍應臺要求兒子讀書,並非要跟別人比成績、比學位,而是“希望你將來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讀書讓人知道什麼叫有意義,當你知道做什麼纔對你有意義的時候,你就會感到快樂。

人的天性是懶惰的,像動物一樣,儘想着吃飽了睡,睡飽了玩。因此,很容易墮入讀書無用的論調之中。

如果追求的僅僅是動物式快感,讀書當然沒有用處。

什麼時候覺得讀書有用,人才能活得真正像個人。什麼時候覺得讀書有用,人才不會25歲就死了,等到90歲才被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