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高三勵志 > 高三學生勵志文章:在高中,要多努力才能算努力?

高三學生勵志文章:在高中,要多努力才能算努力?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2W 次

努力往往具有延後性,你現在的努力很有可能在一個月以後才能會有收穫,然而對於一個基礎不好的同學來說,也許在這一個月你已經沒有了繼續努力的動力。

高三學生勵志文章:在高中,要多努力才能算努力?

其次,你說你很努力,有的時候你只是感動了自己。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在應試教育中,學習主要有兩方面體現。

其一,對於能力的提高,可以是對於新知識的學習,也可以是對於舊知識的深入理解。新知識的學習很多時候是一個從未知到已知的過程,而對於舊知識的深入理解是從已知到熟悉,前者拓寬了我們的知識面,後者讓我們使得知識能夠真正的爲我所用。無論是知識的廣度還是深度,都是一個人能力的體現。

其二,對於解題速度、熟練度的提高,也就是要考察一道題目是否能夠在短時間內解決並且擁有極高的正確率。但是,有的同學在簡單知識上反覆練習,最終獲得的只是快速解答簡單題目的能力,而這種反覆練習在成績的提高上並不能起到什麼作用。與前者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有的同學在對於一類題目有了足夠的熟悉以後就不會在花費過多的時間,從而有更多的時間補足自己的弱勢學科,這樣一種做法可以大幅提高一個人的效率,在對於知識有了足夠紮實的掌握的同時實現舉一反三。

在這裏向題主提出兩點建議。

其一,應該更加關注知識的深度。高中的知識往往有廣度與深度兩個層面,從應試的角度來說,廣度是一定的因此題主更加應該關注知識的深度。就用題主提到的物理來說,可以給題主一個建議,那就是找尋知識點與知識點,公式與公式之間的聯繫。題主可以用一張白紙寫下同一章節不同的公式,而後嘗試推導出不同公式之間的關係。

其二,關於題目的舉一反三,還是用物理來舉例子,題主在做題目的時候不應該單純地追求一道題目的正確,更應該想一想,這道題目減去一個條件是否有什麼影響,數據的設置是否有什麼特別之處。

 第二個問題:對於學習效率的認知。

其一:關於學習時間

每一個人都認爲自己的高三很努力,但是這樣一種認知來源於對於學習時間的不合理統計。有人會說,你看,我的高三多麼努力,早上六點起牀,晚上十一點睡覺,粗略地計算一下,你的學習時間好像有17小時,常理來說,17小時的學習時間是足以讓人上一個頂尖的大學,然而最終上頂尖大學的只有那些少數人。這樣一種現象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首先,我們來看一張超級中學的時間表。

5:30起牀

5:45早操

6:00-6:30早讀

6:30-7:10早飯

7:10-7:35早預備

7:45-8:25第一節

8:35-9:15第二節

9:25-10:05第三節

10:05-10:30課間操

10:30-11:10第四節

11:20-12:00第五節

12:00-12:45午飯

12:45-13:45午休

13:45起牀

14:05-14:45第六節

14:55-15:35第七節

15:35:15:55眼保健操

15:55-16:35第八節

16:45-17:25第九節

17:35-18:15第十節

18:15-18:50晚飯

18:50-19:10看新聞

19:15-20:00晚一

20:10-20:55晚二

21:05-21:50晚三

21:50-22:10洗漱

乍一看,這名同學一天的學習時間有16.5小時,然而實際上,我們來統計一下,他實際上的學習時間有9.5小時(10節課每節40min,三節晚自修,每節45min,以及早預備),就是說這位同學每天用在學習上的時間大概在10小時左右。從16小時到10小時,一天的學習時間一下子少掉30%。我們再來假設一下,若是一個同學上課有40%時間在開小差,那麼這位同學的學習時間僅有6小時。通過這樣一個例子,我們心中應該有這樣一個初步的認識,你每天從家裏出發到晚自習之後回到家裏,你真正用在學習上的僅有6小時左右。因此,用16小時的學習時間來告訴自己說自己很用功並不妥當。

其二:對於預期與實際

有同學說,自己晚自習學習效率高,然而實際上,即使你專注於學習,你的實際效率與預期往往也會有較大差距。舉個例子來說,同樣寫一篇作文,有的同學40分鐘就可以寫成,而有的同學往往一個半小時也寫不好整篇的作文。然而同樣是一節晚自習,大家都在低着頭努力學習,能夠完成的學習任務卻有着巨大的差距。在這裏要給大家一個建議,即在做題目之前對自己的需要的時間做出估計,並且在做完題目之後與預期進行對比,分析其差距並且反思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