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成功勵志 > 企業家王永慶的五大成功法則

企業家王永慶的五大成功法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6W 次

導語:從16歲帶着200元臺幣闖蕩商場到臺塑集團成爲營收破萬億元的“2萬億帝國”,王永慶創造了自己的一套成功法則。下面是企業家王永慶的五大成功法則,歡迎閱讀。

企業家王永慶的五大成功法則

 吃苦耐勞 樂觀務實

王永慶1917年出生在新店。由於王家幾代人都以種茶爲生,生活困苦,他才學會走路就要跟着母親四處撿煤塊和木柴補貼家用。即使吃不飽、穿不暖,從小就得跟着做事,王永慶也從不喊苦。

直到他7歲,家裏硬湊出幾個銅板送王永慶去念書。小學唸了兩年後,父親臥病在牀,全家生活重擔全落在母親身上;王永慶不忍心母親辛勞,邊唸書邊做事,挑水、養雞、餵鵝、放牛,樣樣都來,直到小學畢業,他不得不放棄求學,開始他闖蕩天涯的日子。

生活如此困苦,王永慶從沒有怨言嗎?

“做事不要有怨言,講那麼多,最後還是要做。做就對了。”王永慶經常這樣告誡員工。

  “瘦鵝理論” 自我勉勵

小學畢業後,王永慶就走出山區,一個人孤零零地到當時臺灣經濟重鎮嘉義找工作。

到嘉義米行工作的他,十分珍惜這份工作,處處留意老闆的每個動作、每句話。每天關門後老闆怎麼記帳、如何覈算成本,他都用心學習,睡前就回想當天所做的事。1年後,王永慶借了200元,自己當起米店老闆,每天比人家多營業4個小時,即使三更半夜,他也親自把米送到顧客家中。

王永慶之所以如此用心看待米行工作,他自己認爲是受到小時候悟出的“瘦鵝理論”的影響。當時農村飼養的鵝只吃野菜野草,普遍營養不良。於是王永慶向這些農家收購瘦鵝,然後四處撿菜根與碎米餵食。平時餓壞的鵝看到他準備的食物,就拼命吞食,原本只有2斤重的瘦鵝,最後重量都達7斤,也能賣個好價錢。

“我喜歡以‘瘦鵝理論’來形容今天種種成就的由來”。王永慶生前曾說:“飢餓的瘦鵝,生命力強韌,胃口好,一有食物吃很快就肥起來。”

王永慶拿瘦鵝比喻自己,“我幼時無力進學,長大後必須做工謀生,沒有機會接受正式教育,像我這樣身無專長的人,永遠感覺只有刻苦耐勞才能補不足,這是上帝對我的賜福。”

  永不放棄 愈挫愈勇

雖然王永慶從“瘦鵝理論”中悟到事業經營與管理的方法,但20歲後的他,事業卻並不順利。

米店生意蒸蒸日上,王永慶接着開了碾米廠,自己買稻子碾米,利潤高還能確保質量。但在王永慶25歲時,臺灣稻穀因爲缺乏肥料而歉收,再加上戰時日本實施配給制度,集中由一家碾米廠碾米,王永慶的碾米廠只有關門大吉,這是“經營之神”一生中首嘗敗績。

來年,王永慶在嘉義開磚廠,日本警察以“磚場冒出的濃煙有損稻穀成長”爲由,命令磚廠在稻子開花時必須停工。後來,雖然他把磚廠搬到板橋,但最後仍因故關門,短短兩年間,他的事業兩度受創,卻擋不住他創業的熱情。隔年,王永慶開始做木材買賣生意,卻因爲缺乏經驗而血本無歸。這幾年的時間,可說是“經營之神”一生中最黯淡的時期。

1945年臺灣脫離日本統治,百廢待舉,需要大量木材從事建設,王永慶的木材廠纔有了轉機。

 洞燭先機 勇於挑戰

王永慶,一位赤手空拳的農民子弟,終於靠木材生意展現經營實力。但後來競爭者越來越多,王永慶決定退出木材業,選擇了他自己完全外行的塑膠產業。

當時政府推出工業發展計劃,包括利用美援興建石化工業的基本原料“聚氯乙烯”,政府詢問銀行存款最多的王永慶是否願意參與投資。那時的王永慶對塑膠產業其實是一知半解,勇於接受挑戰的他卻洞燭先機,一口答應參與計劃。王永慶決定投資塑膠產業的消息一傳出,他的朋友都勸他放棄,甚至還有人公然嘲笑他肯定要傾家蕩產。但他要投資的決定絕非心血來潮,王永慶做了周密分析,向許多專家討教,甚至還借錢到日本考察。最後他認爲“燒礆”生產地遍佈臺灣,每年有70%氯氣可回收來製造成PVC塑膠粉,這是發展塑膠工業的大好條件。

1954年,他和趙廷箴合作籌措50萬美元創辦臺塑。3年後投產,首批產品100噸只賣出20噸,但王永慶下令擴大生產。合夥人紛紛退出,他卻決定背水一戰,變賣家產讓臺塑成爲獨資企業,併成立南亞塑膠公司,跨足塑膠產品加工業。

  以省墊基 勤勞樸實

中年的王永慶,已成爲臺灣重要企業領袖。但財富對他而言,卻有不同的意義。“賺1元不是賺;省1元纔是賺。”一如童年時期克勤克儉,王永慶堅持用“省”來墊定臺塑集團的價值,“勤勞樸實”也成爲王氏家族的家訓。

用了30年的地毯合不得換;喝咖啡時,奶油球還要用咖啡涮一涮以免浪費;一條毛巾用到破爛還捨不得丟;紙張不但要雙面利用,正面四邊留白也要利用,財務報表小數點後面的“00”,也被他認爲浪費空間又浪費打印機墨水。王永慶的節省一點一滴累積出臺塑的經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