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課件中心 > 四年級課件 > 四年級下冊的數學課件(精選14篇)

四年級下冊的數學課件(精選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9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課件,無論哪種類型的課件,都是教學內容與教學處理策略兩大類信息的有機結合。那麼優秀的課件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四年級下冊的數學課件,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四年級下冊的數學課件(精選14篇)

四年級下冊的數學課件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分類認識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體會每種三角形的特點。

2、在分類中體會分類標準的嚴密。

3、在三角形的分類中感受各類三角形之間的關係。

教學重點:

能夠按三角形的內角不同對三角形進行分類。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認識三角形的特徵和相互的關係。

教具準備:

量角器、直尺。

一、自學反饋:

1、引入:我們認識了三角形,三角形有什麼特徵?今天這節課我們就按照三角形的特徵對三角形進行分類,怎樣分?

2、小組活動:

出示不同形狀的三角形,學生根據自己發現三角形的特點將三角形進行分類。

3、按角分的情況

引導學生明確:相同點是每個三角形都至少有兩個銳角;

不同點是還有一個角分別是銳角、鈍角和直角。

我們可以根據它們的不同進行分類。

(1)分類。

根據上邊三個三角形三個角的特點的分析,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類。

圖①,三個角都是銳角,它就叫銳角三角形(板書)

提問:圖②、圖③只有兩個銳角,能叫銳角三角形嗎?(不能)

引導學生根據另一個角來區分,圖②還有一個角是直角,它就叫直角三角形,圖③還有一個鈍角,它就叫鈍角三角形

請同學再概括一下,根據三角形角的特徵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幾類?分別叫做什麼三角形?

教師板書:

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叫做銳角三角形;

只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只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叫做鈍角三角形。

(2)三角形的關係

我們可以用集合圖表示這種三角形之間的關係,把所有三角形看作一個整體,用一個圓圈表示(畫圓圈)好像是一個大家庭,因爲三角形分成三類,就好象是包含三個小家庭

(邊說邊把集合圖補充完整)

每種三角形就是這個整體的一部分,反過來說,這三種三角形正好組成了所有的三角形。

(3)三角形中至少要有兩個銳角,所以判斷三角形的類型,應看它最大的內角……

問:你還有沒有其他的分法?

4、按邊分的情況:

(1)我發現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還有三條邊都相等的。

(2) 師:我們把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兩條邊叫腰,另外一條邊叫底。

(3)師:把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邊三角形。

(4)分別量一量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的各個角,你有什麼發現?

(5)從紅領巾、三角板、慢行標誌中找一找哪裏有這兩種特殊的三角形?

三、鞏固練習:

1.判斷題

( 1)、一個三角形至少有兩個銳角。( )

(2)、一個三角形中最大的一個角是89o,這個三角形可能是鈍角三角形( )

(3)、一個等邊三角形,一定是銳角三角形。( )

(4)、一個等腰三角形,一個底角是80o,另一個底角也是80o。( )

(5)由三條線段組成的圖形叫三角形( )

(6)銳角三角形中最大的角一定小於90°( )

2.課本87頁第5、6、7題。

四、思維訓練

1、你們手中都有一個正方形,將它的對角對摺會得到一個什麼樣的三角形?這個三角形按邊分它既是什麼三角形?按角分它又是什麼三角形?三角板中就有一個這樣的三角形,拿出來看看,這樣的三角形我們就把它叫作等腰直角三角形。

2、你能把一個平行四邊形分成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或者兩個完全一樣的鈍角三角形嗎?請!(折、剪、劃線)

學生展示成果。

(五)、總結

這節課我知道了……懂得了……學會了……

(六)、課後作業:剪一剪

剪一個三角形。爲什麼確定剪這樣一個三角形?你是怎麼想的?怎麼剪的?

四年級下冊的數學課件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情境和實際操作,初步瞭解小數乘法的意義

2、結合小數乘法的意義,能計算出簡單的小數與整數相乘的得數。

3、通過探究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一系列活動,培養學生的類推遷移、轉化方法的數學思維。

教具準備:

課件

學具準備:

格子圖、色彩筆

一、激活舊知,引入新課。

(一)複習小數的意義

同學們,前些日子,我們已經學習了小數的有關知識。你們還記得嗎?(記得)。好,老師就考考你們。有信心接受挑戰嗎?(有)

0.3它表示什麼?

生:0.3表示十分之三,即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十份,其中的3份就是0.3。

師:如果我在0.3後面加上個“元”字,那麼這個大正方形表示什麼呢?(表示1元),0.3元又是多少錢呢?(3角)如果加上“米”字,這個大正方形雙表示什麼呢?

那0.25它表示什麼呢?你會用你手中的百格圖表示出來嗎?請同學們動手試一試。

生:表示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25份,就是0.25。

師:恭喜你們,挑戰成功!但是要摘取數學王國的皇冠,我們還要繼續努力學習。在探究新知識前,我要帶你們去個地方……

(二)複習整數乘法的意義,引出小數乘法的問題。

(課件出示情境:文具店,單價是整元的文具)。

板書:文具店

結合文具店櫃檯上各種文具的單價,提出數學問題。

1、提問題與列式。

師:熊媽媽是個熱心助學人士,她說你們是第一次到她的文具店,決定給你們的優惠,你們發現文具的單價有了什麼變化?(生:以前的價錢都是整數,現在的價錢都是小數。)

師:現在買3塊橡皮又需要多少錢呢?怎麼列式解答呀?

二、探究算法

師:請同學們思考一下,與前面的乘法算式對比,它們有什麼不同?

生:以前是整數乘整數,現在是小數乘整數。

師:對,現在是小數乘整數。那麼,怎樣求出小數乘整數的結果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小數乘整數,也就是小數乘法(一)。(板書課題)

(一)意義

下面提出以0.3×3這個算式爲例來進行研究。

0.3×3它表示的什麼意義?

(二)交流算法。

1、引導探究

學生用自己的辦法算出0.3×3是多少元?要求每個同學先獨立思考,自己算,然後進行小組討論,交流算法。

2、全班交流、

如:

(1)連加。你是怎麼加的?爲什麼可以這樣算?

(2)轉化。0.3元看做3角,然後3角×3等於9角,9角等於0.9元。

(3)畫格子圖。學生先畫,然後投影學生作品,讓學生說一說是怎麼畫。

用一個正方形表示1元。把它平均分成10份,3份就是0.3元,也就是一塊橡皮的價錢,買3個就是3個0.3元,從圖中可知,合起來就是0.9元。

(三)小結。

師:剛纔通過學習交流,同學們找到了連加的、換算單位轉化成整數來計算的、藉助方格圖來進行計算的等方法。不管用什麼方法,都算出結果是:買3塊橡皮需要0.9元,也就是3個0.3等於0.9。(師板書完整,補“0.9元”並寫答語)

師:下面我們來對上面各種方法作一個分析和比較,它們各有什麼特點?(生說想法)

1、利用整數乘法意義(連加)

2、化爲整數乘法(轉化)

3、畫圖(數形結合)

三、解決實際問題。

(一)做一做。課本P42“試一試”1、2題。

師:用你喜歡的方法來完成課本P42“試一試”1、2題。獨立完成彙報結果,交流算法)

(二)計算4×0.3。小組活動,交流算法。

(三)補充練習。

1、尋找小數是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一棵竹子一時約生長0.03米,三時約長了多少米?

師:請每個同學獨立思考和解答。在此基礎上,全班交流、(生列式:0.03×3=0.09(米))你是怎麼算的?

如果學生說塗格子,就問:假如用一個正方形表示1米的話,0.03米該怎麼表示?0.03×3又表示什麼?

師:你能用塗色的方法表示出來嗎?(生動手塗色)投影學生作品並點評。

(四)深化性練習(每個學生獨立完成)

2、(課本42頁的塗一塗、填一填)

3、“知識拓展”(機動性練習)

小新爸爸去菜市場買菜,他買了三條魚,每條魚是3、5元,那麼他花了多少錢?

四、總結反思,暢談全課收穫。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交流,你有什麼收穫?

四年級下冊的數學課件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例子,結合實際操作,使學生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

2、結合小數乘法的意義,使學生能夠計算簡單的小數乘整數。

3、通過探究小數乘整數計算方法的一系列活動,培養學生的類推遷移、聯想轉化等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

教材分析

小數乘法的意義是在學生已經學習過“元、角、分與小數”、“小數的意義”、“小數的加減法”和掌握了“整數乘法的意義”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在整數乘法意義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擴展。

學情分析

我所抽班級學生有73人。這班孩子從一年級開始就使用北大(版)教材,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對於列出小數乘法算式以及得出結果,學生不會有任何困難,關鍵在於學生能否聯想到整數乘法的意義,然後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出小數乘法的意義。所以針對這一點,我打算利用小數加法的複習題,引導學生觀察,使學生運用類推、遷移的方法來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小數的意義:0.2 0.05(學生口答)

2、小數加法:0.6+0.6 0.8+0.8 0.2+0.2+0.2 0.4+0.4+0.4 0.1+0.1+0.1+0.1+0.1

(1)學生口算

(2)你發現了什麼?(都是求相同加數的和)

(3)你有什麼想法?(可以用乘法計算)

3、揭示新課:

(1)0.2+0.2+0.2,用乘法怎樣表示?爲什麼這樣列式,你是這樣想的?0.2×3表示什麼意思?

(2)0.6+0.6,用乘法可以怎樣寫?0.6×2表示什麼意思?

(3)剩下的幾道怎樣用乘法表示?分別表示什麼意思?

(4)這些乘法算式與我們前面學的乘法有什麼不同?(是小數乘法)

4、歸納意義:

小數乘整數表示什麼呢?

二、探究算法

1、請大家想辦法算出0.2×3的積。

(1)學生獨立思考並計算。

(2)同桌交流算法。

(3)全班交流:

A、連加法:0.2+0.2+0.2=0.6

b、聯想、轉化:0.2元=2角2角×3=6角=0.6元

c、畫圖法:你是怎樣畫的?爲什麼要畫3個0.2?

d、推算:因爲2×3=6,所以0.2×3=0.6

e、還有不同的嗎?(略)

2、小結:只要適合自己,就是的!

三、鞏固拓展

1、填一填

2、算一算

3、文具店裏的數學問題:

(1)買4塊橡皮多少元?

(2)買3支鉛筆多少元?

(3)買2把尺子多少元?

(4)任選一種文具,你還能提出一步計算的乘法問題嗎?

四、閱讀質疑

(1)閱讀教材38~39,把書中內容補充完整。

(2)還有不懂的問題嗎?

五、全課小結:你有哪些收穫?

四年級下冊的數學課件 篇4

教學重點:

將圖形按水平或豎直方向平移到指定位置。

教學難點:

正確判斷平移的距離。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圖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沿水平(或豎直)方向平移。

2、讓學生進一步積累平移的學習經驗,更充分地感受觀察、操作、實驗、探索等活動本身的獨特價值,增強對數學的好奇心。

3、讓學生在認識平移的過程中,產生對圖形與變換的興趣。

教學準備:

掛圖,尺等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題

1、複習有關平移的知識。

(出示例題圖)問:下面的小船圖和金魚圖分別是怎樣運動的?它們的運動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學生思考

同桌交流

交流:“小船向右平移9格”你在操作時是怎麼想的?(注意對應點之間的數格子。)

小結:我們三年級時學習過平移,知道了可以把一個圖形向上、下、左、右四個方向平移。具體平移的格數要通過數對應點或線之間的格子數。

再說一說金魚圖向右移動了幾格?

同桌互相說一說,數一數

小結:判斷一個圖移動幾格,我們要首先確定一個點爲0點,然後向相對應的點去數。

二、完成試一試

畫出平行四邊形向下平移3格後的圖形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

強調注意點:把一個圖形平移,有的同學可能出現平移後,圖形變形的現象,爲防止這外現象,我們在平移時,要儘可能多確定幾個點,用字母做上標識。

三、完成練一練:

1、看圖數一數,哪個三角形向右平移10格得到紅色三角形?。

在書上畫一畫,再說一說。

2、看圖填空

同桌互相說一說,你是怎樣數的?

四、完成部分練習P7練習一1-2。

四年級下冊的數學課件 篇5

教學目標:

1、學生理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徵。

2、使學生了解學過的所有四邊形之間的關係,並會用集合圖表示。

3、通過操作活動,使學生經歷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全過程,掌握它們的特徵。

4、通過活動,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徵。瞭解學過的所有四邊形之間的關係,並會用集合圖表示。

教學難點:

理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徵。用集合圖表示學過的所有四邊形之間的關係。

教具準備:

圖形、剪子、七巧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感知圖形

1、出示校園圖(70頁)在我們美麗的校園中,你能找到那些四邊形?

2、畫出你喜歡的一個四邊形。說一說什麼樣的圖形是四邊形?

展示學生畫出的四邊形,請學生標出它們的名稱。

長方形平行四邊形

梯形正方形

3、小組交流:從四邊形的特點來看,四邊形可以分成幾類?學生討論交流。

二、探究新知

1、歸納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

有什麼特點的圖形是平行四邊形?(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

強調說明:只要四邊形的每組對邊分別平行,就能確定它的每組對邊相等。因此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是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

提問:生活中你見過這樣的圖形嗎?它們的外形像什麼?

這些圖形有幾條邊?幾個角?是什麼圖形?

這幾個四邊形有邊有什麼特點?

它是平行四邊形嗎?

你們在量這些圖形時,是否發現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如果有,是什麼?

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做梯形。

5、現在你有什麼問題嗎?

長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邊形嗎?爲什麼?

6、用集合圖表示四邊形之間的關係。我們學過的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剛剛認識的梯形,你能用這個集合圈來表示他們的關係嗎?

7、判斷:

長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一個梯形中只有一組對邊平行。

三、鞏固練習。

1、在梯形裏畫兩條線段,把它分割成三個三角形。你有幾種畫法?學生展示

2、七巧板拼一拼

用兩塊拼一個梯形

用三塊拼一個梯形

用一套七巧板拼一個平行四邊形

1、下面的圖形中有個大小不同的梯形。

2、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嗎?

把1張梯形紙剪一次,再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拿一張長方行紙,不對摺,剪一次,再拼出一個梯形。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何體會和收穫?

五、作業:

1、把一個平行四邊形剪成兩個圖形,然後拼成一個三角形,這個三角是什麼三角形?有幾種剪拼的方法?

2、把一張平行四邊形的紙剪一下,分成兩個梯形,有多少種剪法?

四年級下冊的數學課件 篇6

教學目標:

1、學會步測、目測等測量方法,瞭解光側、影測、繩測等測量方法,進行實際測量。

2、在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中發展空間觀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3、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計算能力。

4、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準備:

課件、米尺、捲尺、等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師:我們認識了長度單位米、分米和釐米,並且知道了它們大概的長度,那麼今天我們就用我們所學的知識來進行實際測量。在進行測量前,我們要了解哪些測量知識呢?例如:測量工具、測量單位、測量對象、測量方法等等。

(學生提到了進行測量的時候,要使用尺子,記錄測量結果的時候要用到米、分米、釐米等長度單位。)

二、活動程序

1、準備活動:展示人們測量一些建築物的課件。

2、佈置活動

師:我們已經掌握了測量的相關知識,下面就請同學們結合實際生活,選擇一個你想測量的對象,選用適當的測量方法進行實際測量。

測量要求

(1)以小組爲單位,進行實際測量。

(2)每小組要在活動卡片上做好記錄。

3、提供給學生“實際測量活動”卡片。

卡片上記錄了關於測量內容和測量方法的一些建議,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選擇的測量對象和測量方法,填好上面的表格。

4、活動開始

每個小組選擇1—2個測量對象進行實際測量,小組內進行歸納總結,並分析不同測量方法的優缺點。

全班交流總結:首先每個小組選擇一名代表對測量結果進行彙報。其次每個小組發言之後,其他小組進行評議。鼓勵學生指出發言小組的不足與錯誤,並給予補充或更正。最後,教師針對全班的彙報結果進行總結。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實際測量的方法,我們要注意這些方法的實用性和合理性。在遇到實際測量問題時,我們應該選擇適當的測量方法,簡單、巧妙地解決實際問題。

四年級下冊的數學課件 篇7

教學重點

理解梯形的概念,認識梯形的底和高並會畫梯形的高

教學難點

整理所有四邊形之間的關係,掌握各種圖形的特徵及其異同點。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1說一說學過的四邊形之間有怎樣的關係?

2下面哪些圖形是平行四邊形?【演示課件“梯形”】

教師導入:圖3有幾條邊?幾個角?這個四邊形像什麼?(梯子)這就是梯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什麼叫做梯形?(板書課題:梯形)

二、探究新知

認識梯形

(1)出示圖形【繼續演示課件“梯形”】

教師提問:

①生活中你見到過這樣的圖形嗎?它們外面的形狀都像什麼?(梯子、木箱、槽子)引導學生看出它們的外形

②這樣的四邊形有什麼特點?

一名學生到黑板上測量,全班同學測量書上144頁此圖

(2)交流測量結果

通過檢查測量使學生明確:有一組對邊是平行的,但長度不相等,另一組對邊不平行

(3)概括梯形的定義

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做梯形(板書)

2認識梯形各部分名稱【繼續演示課件“梯形”】

結合圖形說明,互相平行的一組對邊叫做梯形的底,根據圖形的位置,一般在上面的叫上底,在下面的叫下底。習慣上上底畫得短些,下底畫得長些。不平行的一組對邊叫做腰。從上底的一個頂點向對邊引一條垂線,這點和垂足之間線段叫做梯形的高高的畫法與三角形、平行四邊形中高的畫法相同

想一想:能不能在梯形的腰上畫高?

引導學生明確:梯形的高只能從相互平行的兩條邊中任一邊上的點向它的對邊畫垂線。

再想一想:你怎樣區分梯形的底和腰呢?

3教學等腰梯形

(1)教師演示

拿一等腰梯形,對摺一下,你發現兩腰有什麼特點?(兩腰相等)

(2)學生測量

量一量等腰梯形兩腰的長度,結果怎樣?(兩腰相等)

(3)概括定義

兩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板書)它是梯形的一種特殊情況。【繼續演示課件“梯形”】

4四邊形的關係

分組討論:根據對邊平行的情況,你可以把四邊形分成幾類?每類各有什麼圖形?

引導學生明確:根據對邊平行的情況可分成兩類:一類是兩組對邊平行,其中包括有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另一類是隻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其中有梯形和等腰梯形

三、鞏固練習

1用釘子板圍成不同的梯形

①任意梯形

②倒立梯形

③上底爲3高爲3的梯形

2用七巧板拼梯形

(1)用兩塊拼一個梯形

(2)用三塊拼一個梯形

3繼續演示課件“梯形”,出示練習

小組討論:我們學過的四邊形有着密切的關係,你能看圖說出它們的關係嗎?

4找出下圖中我們已經學過的圖形。每種圖形有幾個?

四、質疑小結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梯形的定義及各部分名稱和認識特殊的梯形)

2對於今天所學的知識大家還有什麼問題?

鼓勵學生質疑、解疑

五、佈置作業

指出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畫出下面梯形的高。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剪圖形

活動目標

通過剪圖形實現所學過平面圖形的相互轉化,溝通知識間的內在聯繫,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要求

每個圖形只許剪一刀

①將平行四邊形剪爲梯形

②將梯形剪爲平行四邊形

③將任意四邊形剪爲梯形

④將梯形剪爲兩個三角形

⑤將三角形剪爲梯形

看誰完成的最快最標準

四年級下冊的數學課件 篇8

教學目的:

探索平行四邊形的特徵,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知道平行四邊形易變形的特性。

通過動手操作與實驗,讓學生在做中學,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及初步的空間觀念。

創設互相協作的學習情境,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探索平行四邊形的特徵。

教學準備:

課件;平行四邊形圖片;釘子板、七巧板、剪刀、平行四邊形圖片、小棒。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小朋友,你們覺得我們的學校漂亮嗎?今天陳老師帶大家去參觀一所漂亮的學校好嗎?現在我們就一起去參觀這所學校。

(出示課件)

請小朋友仔細觀察這所學校,你能找到哪些圖形朋友?

(根據學生的發言課件出現長方形、正方形及平行四邊形圖片。)

小朋友找的這些圖形中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現在陳老師想來考考你們,(課件)這是剛纔小朋友找到的長方形,你能說說長方形有什麼特點嗎?

生:長方形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

師:現在老師要來變個魔術,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這個長方形變成了什麼圖形?(平行四邊形)

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這位圖形朋友。

(板書課題)

請小朋友再觀察一遍,長方形變成了平行四邊形,你還發現了什麼?你認爲平行四邊形的邊和角有什麼變化?

生1:我發現了長方形的一組對邊變傾斜了,它們的對邊還是相等的。

師:你觀察得真仔細。

生2:我發現了平行四邊形有兩個鈍角和兩個銳角。

師:剛纔小朋友通過觀察發現了平行四邊形的這些特點,但這是用眼睛看的,是不是準確呢?你們想通過做實驗來驗證嗎?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驗證平行四邊形的特點。

探索平行四邊形的特徵。

實驗要求:籃子裏有一些平行四邊形,你們可以藉助剪刀、直尺、三角板、活動角等工具,想辦法來驗證平行四邊形的特點,看能不能發現平行四邊形的其它祕密,比一比哪一組想出來的方法最多?

小組實驗。

彙報:小組派代表說說你是用什麼辦法驗證平行四邊形的特點?

生1:我用筆把平行四邊形的一條邊畫在紙上,再用它的另一條對邊去比,發現了兩條對邊重合在一起,另外一組對邊我也用相同的辦法去做,我們發現了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

師:真聰明,真是一個好辦法。

生2:我用剪刀把平行四邊形的一條邊剪一條細線下來,再用這條細線去和它的對邊相比,發現這兩條邊重合在一起,我也發現了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

師:另外一組對邊也用相同的方法證明相等,是嗎?(生:對)真棒,誰還有不同的方法?

生3:我用尺子量,也發現了對邊相等。

生4:我用剪刀沿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剪下來,變成了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把兩個三角形重合在一起,我發現了它的對邊相等,一組對角也相等。

師:太棒了,這種方法不僅能證明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板書:對邊相等),還發現了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相等,誰還發現了平行四邊形的角的特點?

生5:我用活動角先量平行四邊形的一個角,再去量另一個對角,發現它的對角相等。

生6:我用剪刀把平行四邊形的一個角剪下來,把這個角和它的對角比,發現兩個角重合在一起,另個一組對角也用相同的方法來做,我們發現了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相等。

師:能想出這麼棒的辦法來,真不簡單。

生7:我用鉛筆把一個角畫在紙上,再拿它的對角來比,它們也一樣大。

師:這個辦法真不錯。

(板書:對角相等)

小結:小朋友可真了不起,先觀察推測出平行四邊形的特點,再自己動手做實驗,驗證並發現了平行四邊形的這些特點,現在誰能用自己的話完整地說一說平行四邊形的特點?

生: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對角相等。

師:看來小朋友已經和平行四邊形交上朋友了,現在老師想來考考大家,請看屏幕(課件):下面哪些圖形是平行四邊形?

(老師隨意指到一個圖形)如果你認爲是平行四邊形小朋友就做這個手勢,如果不是平行四邊形,小朋友就做這個手勢,比一比哪個小朋友的反應最快?

圍平行四邊形。剛纔小朋友不僅反應快,而且判斷準確,真了不起,下面我們再來做一個遊戲,每個小朋友在釘子板上圍出兩個不同的平行四邊形,邊圍邊想圍平行四邊形時要注意什麼?

哪個小朋友願意上來展示自己圍的平行四邊形的?你能介紹一下你是怎麼圍的嗎?第三條邊你是怎麼圍的?

用七巧板拼出平行四邊形。

小朋友喜歡玩七巧板的遊戲嗎?

四年級下冊的數學課件 篇9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認識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億。

2.經歷運用萬以上的數表示事物的過程,感受大數的意義,發展數感。

3.能對大數目進行合理的估計,能自覺與同伴交流,體驗合作成功的樂趣。

教學實錄: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大家喜歡讀書嗎?

生:喜歡。

師:白老師課前瞭解到我們學校圖書室藏書約有4萬冊,今天想給大家介紹一個比我們圖書室大的圖書館,你想看嗎?(課件出示情境圖)

師:誰來讀一讀圖中的信息?

生: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圖書館約有圖書十萬冊。

師:看到這條信息,你有什麼話想說,或者有什麼問題要問?

生1:十萬冊是多少?

生2:這個圖書館的書太多了。

生3:書這麼多,查資料肯定很方便。

師:這位同學提出了一個很有價值的問題,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能解決這個問題。

師:老師還帶來了一組在網上查到的其他圖書館的資料(課件出示)

中山大學圖書館累計藏書約4086000冊。

山東省圖書館累計藏書約5094600冊。

中國國家圖書館累計藏書約21600900冊。

美國國會圖書館累計藏書約119000000冊。

指一名學生試讀,生面露難色,眉頭緊皺。

師:怎麼了孩子,有困難嗎?

生:數太大了,讀不出來。

其他學生點頭,表示深有同感。

師:看來大家在讀數時遇到困難了,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和研究像這樣的大數。(板書課題:萬以上數的認識)

二、貼近生活,建立數感

1.感知十萬

師:十萬是多少呢?結合你自己的經驗,你認爲十萬是多少?

生:十個一萬;一百個一千;一千個一百;……

師:看來同學們對於十萬是多少,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那你想不想親自感受感受十萬有多大啊?看老師爲大家提供了不同的材料:有每盒1000個的訂書針;一小袋大約有1000粒,一大袋大約有10000粒的綠豆;報紙;大約有1000張紙的詞典;還有正方體。下面以小組爲單位,利用老師提供的材料估計,推想,並用自己的話描述十萬是多少?

學生活動,教師指導。

彙報交流,感受十萬。

師: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感受一下十萬有多大?每一組推選一名代表帶着材料到前面來給大家介紹,你們是怎樣推想出十萬的,我們比一比,看哪個小組描述的清楚,哪個小組聽的認真?

生1:1小盒訂書針是1000個,10小盒是一條也就是10000個,(學生邊說邊數)10條就是10個1萬個是10萬個。

師:你們估計一下十萬個訂書針摞在一起大約有多高?(學生估計)我們一起來看看,是這樣嗎?(課件演示數的過程,學生跟着數)(課件演示)

生2:1小袋綠豆是1000粒,10小袋是一大袋是10000粒,10大袋是10個1萬是10萬粒。

師:你們估計一下像這樣十萬粒綠豆堆在一起大約有多少?(學生估計)

生3:這一塊區域的文字大約有1000個,這一面報紙大約有10塊這麼大的區域也就是大約有10個1000也就是1萬字,這樣的10面大約有10萬個文字。

師:下面我們一起跟隨這位同學來感受一下十萬個文字有多少?

學生演示一面,兩面,三面,四面,五面鋪開大約有多長?

師:現在是多少字了?(五萬)好,再放上五面,是多少字了?(10萬個文字)

生4:一本詞典大約有1000張紙,這樣的10本詞典大約有10000張紙,100本詞典大約有10萬張紙。

師:你們估計一下十萬張紙摞在一起大約有多高?(學生估計)

生:6、7米高。

師:我們藉助教室的高度來感受一下,教室大約高3米,也就是說相當於幾層樓的高度?(兩層樓)

生5:一層有100個小正方體,這一個大正方體有10層也就是有1000個小正方體,這樣的100個大正方體有10萬個小正方體。估計可以放十張桌子。

師:現在你感覺十萬這個數怎麼樣?

生:很大

2.自主探究新的計數單位

師:以前在認識萬以內數的時候我們用到了計數器,那十萬在計數器怎樣表示呢?

生1:萬位上撥10個珠。(說說你的想法)萬位上一個珠表示1萬,10個珠就是10萬。

師:十萬用10個珠子表示,那11萬怎麼表示呢?

生:十萬位上撥一個珠,萬位上撥一個珠(說說你的想法)這是十萬位,撥一個珠表示一個十萬,萬位上撥一個珠表示一萬,一共是11萬。

師:你怎麼想到在這一位上撥一個珠表示“十萬”的?

生: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百--------10個萬是十萬,所以這裏撥一個珠表示十萬。

師:我明白了,這位同學藉助以前認識的計數單位間的關係,推導出10個一萬是十萬,所以他在這一位上撥一個珠表示十萬,我們一起看看是不是這樣(揭開紙條)你看同樣是一個珠子所在的數位不同,表示的'意義也不一樣。

師:同學們真不簡單,創造出了一個新的計數單位“十萬”(板貼)。

師:在你手中的計數器上找到十萬位,在什麼位的哪一邊?

生:萬位的左邊是十萬位。

師:現在請你在計數器上撥一個珠,表示多少?

生:一個十萬

師:再撥一個珠表示多少?

生:二十萬

師:撥一個五十萬,誰來說說什麼位上撥幾個珠?

生:十萬位上撥5個珠表示五十萬。

師:你們是這樣撥的嗎?像剛纔那樣繼續往下邊撥邊數,看看還能找到哪些更大的計數單位?

學生分組操作計數器。

師:誰來說說你們又找到了哪些更大的計數單位?

生:百萬,千萬,億,十億,百億-------

師:你們都是找到了這些嗎?誰還有不同的?

老師根據學生的彙報,打亂順序板貼計數單位。

師:你認爲老師這樣排列合適嗎?

生:不合適。

師:誰來幫老師排列?

學生演示排列的順序。

師:你爲什麼這樣排列啊?

生:按照以前所學的個十百千萬(師貼上)之間的進率,萬再往前是十萬,百萬,千萬------

師:我明白了,他運用了以前所學的滿十進一的知識解決了今天遇到的新問題。

師:大家同意他的方法嗎?

生:同意。

師:還有比十億大的計數單位嗎?

生:百億,千億------

師:所以可以用省略號表示。

3.感知一億。

師:同學們已經在計數器上數到了一億,一億到底有多大呢?下面我們就跟隨着一組信息來感受一下一億有多大?

師:鐘錶上的秒針跳動一億下需要多少時間。讓我們跟隨秒針跳動的速度來數數看。

生:1、2、3……(一口氣數了60下)

師:感覺怎麼樣?

生:有點累,快堅持不下去了

師:大家只是堅持了一分鐘,也就是60下。如果讓你不吃、不喝、不動,像剛纔那樣數上一小時是多少下?(3600下)如果要數一億下,你認爲需要多長時間。(學生說)

生1:3個小時

師:還差得多

生2:5天

師:我們一起看看有多長時間?課件出示:三年多。

師:一般情況下,成年人的頭髮約有10萬根,1000個人的頭髮大約有一億根。

師:你現在覺得一億怎麼樣?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億?

生:中國人口十三億

三、回顧整理,鞏固練習

師:同學們真不簡單,在原來所學的個十百千萬的基礎上,又創造出了十萬,百萬,千萬,億------等新的計數單位。(板貼:計數單位)接下來老師有幾道題目考考你,有信心迎接挑戰嗎?

1、撥一撥,說一說

四十萬七十萬九十七萬(學生撥數說理由)

六百萬三千萬十三億(學生把計數器推到桌子中間,想在什麼位上撥珠說理由)

學生說十三億的撥法,教師演示:十三億

師:現在揭開手中計數器上的紙條,看看你們發現的計數單位是這些嗎?太棒了,你們和數學家的想法不謀而合。

2、想一想,填一填

(1)與十萬位相鄰的兩個數位分別是( )位和( )位,它們的計數單位分別是( )和( )。

(2)從右邊起,億位在第( )位上,與它相鄰的是( )位和( )位,它們的計數單位分別是( )和( )。

四、走近生活,拓展延伸。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這些(指板書)新的計數單位,還感受了十萬和億的大小。我們藉助這些知識,大家就會很容易的讀出課開始時的這些大數了。課件出示:中山大學圖書館累計藏書約4086000冊。

山東省圖書館累計藏書約5094600冊。

中國國家圖書館累計藏書約21600900冊。

美國國會圖書館累計藏書約119000000冊。

課下與你的同伴試一試,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這些大數的讀法和寫法。其實像這樣的大數生活中還有很多,課後同學們可以走出教室,到生活中感受大數,把你的感受和老師、同學進行交流。

四年級下冊的數學課件 篇10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具體數量的感知和體驗,幫助學生理解數的意義,建立數感。

2.通過探究活動,經歷猜想、實驗、推理和對照的過程。

3.培養學生總結概括的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1億的意義、建立數感。

難點:結合具體的量獲得直觀感受——1億有多大。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我們再來看看以一些用“億”作單位的數。(課件出示:有關1億的小資料生1:1億個小朋友手拉手,可以繞地球赤道3圈半。

生2:要畫1億個點,如果每秒鐘畫1個點,一刻不停地畫,大約要畫3年2個多月。

生3:正常人的心臟一年約跳4200萬次,那麼,跳1億次要多久?

100000000÷≈2.4(年)

2.4年就是2年零5個月。因此,正常人的心臟跳1億次大約要2年零5個月

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看到這樣一些較大的數,剛纔我們看到的這些信息,就有以“萬”、“億”作單位的大數。你能想象並描述一下“1萬”有多大?“1億”有多大嗎?這節課,我們就通過一些實踐活動來感受一下。

二、探究,經歷

師:請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設計一個方案瞭解1億有多大。首先選定你們小組需要什麼東西。

學生可能會說:

生1:我們組想看看1億張紙摞起來有多高。

生2:我們組想看看1億個小朋友佔多大地方。

生3:我們組想知道1億粒米有多少。

生4:我們小組想知道1億個字有多少。

師:難道我們想知道1億張紙的厚度就要真的拿來1億張紙進行測量嗎?真的要找來1億個小朋友站一站嗎?真的需要這樣嗎?你有什麼好辦法嗎?

生:我們可以選擇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進行試驗、測量,然後就能以此爲依據進行推測,得出結果。

師:這個辦法不錯,現在就以小組爲單位進行你們的實驗測量吧,然後討論得出結論。

學生進行小組活動;教師巡視瞭解情況。

組織學生交流彙報小組活動情況:

生:我們測量出100張紙約厚1釐米,那麼1億張紙的厚度就是100000000÷100=1000000(釐米)。

師:1億張紙摺疊起來高約10000米,世界上最高的山峯是珠穆朗瑪峯,它高8800多米,因此1億張紙疊起來比珠穆朗瑪峯還高。

生:我們實際在1平方米的地方站一站,以舒服、自然爲度,發現1平方米內站4個小朋友。這樣1億個小朋友需要佔100000000÷4=25000000(平方米)。

師:1億個小朋友要佔25000000平方米,相當於站滿1000多所我們這樣的鄉鎮小學。

生:我們測量了1克米,數一數發現1克米約有53粒,這樣1000克米就有53000粒,1億粒米就是100000000÷53000≈1887(千克)

師:1億粒米大約2噸,我國有13億人口,每人每天節約1粒米,1天就要節約13億粒米,約26噸,用載重量爲4噸的貨車運送,要運7次!因而,我們要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積少成多、利國利民。

師:如果以一年365天來計算,若每天讀5000個字,則1年可以讀完1825000個字,那麼讀1億個字要100000000÷≈55(年)。這就是說,一個人每天看5000個字,要堅持55年纔有可能讀完1億個字。

三、課末總結,梳理提升

師:今天,我們通過一些活動初步感知了1億有多大。把我們這節課知道的結果回去講給家人聽。簡單地說,1億是個很大的數字,如果用乘法來算,一個很小的數字乘1億,都會變成一個大數目;如果用除法來算,一個很大的總量除以1億,都會變成一個小數目,我國的鐵路運輸密度居世界第一,但人均鐵路長度卻是世界上最短的,還不夠一根菸長。最後,我們可以在網上尋找一些有關“億”的數字。

四、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教學反思】:

1.這節課,我從廣度(1億個小朋友站多大面積)、深度(1億張紙疊起來有多高、1億個字有多少)、多維度(1億粒米的裝載)設計了四個實踐活動,這些活動的對象都是學生們比較熟悉的事物,但即便如此,學生們還是對1億張紙疊起來大約有10000米高、1億個小朋友可站25平方千米的面積、1億粒米大約重2噸等概念難以獲得實在的表象。

2.我課前從多種渠道收集了大量的相關信息,以幫助學生建立生活周圍的實體模型,讓學生獲悉:1億張紙比珠穆朗瑪峯還高,1億個小朋友可站很大面積,1億粒米要用多輛大車來運載,1億個字要用畢生的時間來讀。這樣,就使概念由抽象到具體,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

四年級下冊的數學課件 篇11

一、教學目的:

1、掌握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2、會運用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測量實際生活中的物體

二、教學重難點:

掌握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具:自制邊長1釐米的正方形若干個一個長5釐米寬3釐米的長方形電子課件

三、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有關面積的知識,現在老師想考考大家

1、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2、邊長是1釐米的正方形,面積是多少?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積呢?面積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邊長是多少?

3、出示課件,師讀題:每個小方格表示1平方釐米,說出陰影部分兩個圖形面積各是多少平方釐米?(學生說出是怎麼知道的)

師:小的物體或圖形我們可以用數的方法知道它的面積,如果是大的長方形,比如黑板、教室地面、學校操場的面積,也用這種方法就會很麻煩,有什麼好辦法嗎?

今天我們就一起研究《長方形面積的計算》

(二)、新授

1、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長方形,小組同學合作測量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想怎麼測量就怎麼測量

2、測量的面積是多少呢?你是怎麼測量的?

3、同學們的測量方法不相同,可是測量的結果卻是一樣的,這是這麼回事呢?他們之間有什麼聯繫嗎?

4、學生回答,課件演示

看到這裏你們覺得長方形面積與邊長有關係嗎?有什麼關係?

5、師小結:這個長方形所含的釐米數正好等於長和寬所含釐米數的乘積

那麼你們可以總結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嗎?

6、學生說,師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三)、鞏固練習

P 98做一做同桌同學合作完成

P99第一題

(四)、拓展

1、你們真能幹,知道了怎麼計算長方形的面積,在你們身邊有長方形的物體嗎?想知道它們的面積嗎?(學生分小組合作)

2、學生彙報測量結果

3、最近有人請王老師賣裝修材料,她告訴我她的房間地面長12米,寬4米,你知道王老師需要買多少木地板嗎?

4、還有一張牀面積是300平方分米,我只知道寬是15分米,你們知道它的長是多少嗎?

5、小結:今天這堂課你有什麼收穫嗎?

(六)、課堂作業

四年級下冊的數學課件 篇12

【教學目標】

1.經歷三位數乘兩位數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會進行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2.能應用所學知識主動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和靈活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乘第二個因數十位時積的寫法。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視頻展示臺。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準備學習

1、口算。(課件出示題目及答案)

123×2=、123×30=、324×7=、324×20=、112×4=、112×30=

學生完成後,集體訂正,並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算的。

2、用豎式計算。(課件出示題目及答案)

23×32 24×27

指名兩名學生板演,其餘學生在練習本上計算,完成後集體評議。

教師:怎樣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

引導學生說出:用第二個因數的個位和十位分別去乘第一個因數;乘到哪一位,積就從那一位寫起;哪一位乘得的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最後再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課件顯示)

教師:這節課我們要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基礎上來探究三位數乘兩位數。(板書課題: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一)。)

二、探究例1,學習新知

1.提出問題

多媒體課件出示例1情境圖。

教師:我們繼續走進豐收的果園。從題目中你瞭解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學生1:張阿姨32時共採摘臍橙多少千克?

學生2:李叔叔一共包裝臍橙多少筐?

(學生回答後,課件顯示以上兩個問題)

2.初步嘗試

(1)嘗試口算

教師: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該怎樣列式呢?

學生列出算式:123×32。(課件顯示算式並板書)

教師:如果要口算123×32,你覺得該怎樣口算?

引導學生說出:可以先口算123×2=246,再口算123×30=3690,再把246+3690=3936。

(2)嘗試筆算

教師:是不是感覺口算起來很困難?也容易出錯?如果數字再大一些,我估計就有同學吃不消了。爲了讓計算更準確,通常我們用豎式來進行計算。你能仿照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方法用豎立計算123×32嗎?試試看。

學生嘗試計算,教師巡視指導,做完後讓學生同桌或小組進行交流。

教師:現在我請一位同學上臺來給大家講講自己是怎樣計算的?

指名學生上臺彙報,學生彙報時重點讓學生說清楚:先算什麼,再算什麼,積怎樣寫,最後又怎麼辦。(課件顯示結果)

(3)探討難點

教師:其實啊用豎式計算123×32和我們剛纔口算123×32有相似之處,都是把123×32拆成兩個部分來計算,先算123×2,再算123×30,最後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只不過用豎式計算第二步123×30的時候,積的寫法有所不同。請大家仔細看一看--同學剛纔所列的堅式,123×30這一步,積是怎樣寫的?爲什麼要這樣寫?

引導學生觀察後說出:計算123×30這一步時,由於第二個因數的3在十位上,表示3個十,與123個位上的3相乘,就得9個十,也就是90,所以9應寫在十位上,個位的0省略不寫,因爲9寫在十位上就已經能表示9個十了。也就是說123×30的積要從十位寫起。

3.再次嘗試

教師:現在請同學用同樣的方法去解決一下第2個問題。

學生獨立解決問題(二),完成後指名上臺彙報,重點說說是怎樣用豎式計算的。(課件顯示第二個問題的算式及結果)

4.總結算法

教師:請大家仔細觀察這兩個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你覺得它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方法一樣嗎?

引導學生說出:一樣,只是多乘一位。

教師:那三位數乘兩位數該怎樣用豎式計算呢?同桌說一說。

學生討論後彙報:三位數乘兩位數,用第二個因數的各個數位分別去乘第一個因數;乘到哪一位,積就從那一位寫起;哪一位乘得的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最後再把幾次乘得的積加起來。(課件顯示,學生齊讀)

5.提煉數量關係

教師:剛纔解決這兩個數學問題,用到的數量關係分別是什麼?

學生1:每時採摘的千克數×時間=一共採摘的千克數。

學生2:每天包裝的筐數×時間=一共包裝的筐數

教師:其實啊這兩個問題都是與做工有關的問題,每時採摘的千克數和每天包裝的筐數都是工作效率,那麼能不能把兩個數量關係合併成一個通用的數量關係呢?

引導學生說出:兩個數量關係都可以用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課件顯示)

三、練習提高,加深理解

1.數學書79頁課堂活動(課件出示題目)

學生獨立完成,完成後指名學生上臺彙報展示。(可讓學生邊板書邊彙報;也可指名4名學生板演,完成後結合豎式介紹自己的算法。)

2.數學醫院(課件出示題目及答案)

學生獨立判斷後,說出錯在哪裏,應怎樣改正。

3.數學書81頁練習十五1、2題。

學生獨立完成後校對答案。(課件出示題目及答案)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你的收穫是什麼?

四年級下冊的數學課件 篇13

[教學目標]

1、在豐富的具體問題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數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並通過進一步的操作和思考體會平均數的意義,學會計算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

2、在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3、進一步增強與他人交流的意識與能力,體驗運用已學的統計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學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同學們喜歡玩籃球嗎?(屏幕出示)看,四(1)班的一、二組同學正在進行投球比賽呢,規則是每人投10次球,看哪組投的準?今天,我們班同學來給他們當裁判,好不好?第一次,每組出一人,老師用兩幅統計圖分別表示出了第一組和第二組投中的個數(多媒體出示第一組投中7個,第二組投中6個),哪組投的準一些?生判斷:第一組投的準一些;

問:你是怎麼判斷的?指名回答。

第二次,每組出兩人,(多媒體出示第一組兩人分別投中6個、7個,第二組兩人分別投中5個、9個),哪組投的準?生判斷:第二組投的準;

問,這次你們是怎麼判斷的?指名回答。

第三次,兩個組所有同學都參加比賽,(多媒體出示第一組四人,第二組五人及成績),這次又是哪組贏呢?預設:

生1:第二組贏,第二組投的總數多;

生2:我覺得比總數不公平,因爲第二組多一個人師:到底事實情況怎樣?我們必須想個方法來說服對方,請你們開動腦筋,先自己思考,有了想法後小組內相互交流。

小組討論,教師巡視。

問:有結果了嗎?誰來說一說你的想法?你認爲應該比什麼?師:你覺得哪一種比法更加合理?說明你的理由。

指名回答。

師:

在剛纔的討論中,我們明白了參加比賽的人數不一樣多,算總數不公平,就不能用這種方法。只有求出第一組平均每人投中的個數,第二組平均每人投中的個數,才能一比勝負。

(出示:第一組平均每人投中的個數、第二組平均每人投中的個數)

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平均數。(板書:平均數)

二、自主探究,理解新知師:你能試着求出第一組平均每人投中幾個球嗎?

1、先合再分(多數學生都會先想到計算的方法)

(生答,師演示)

會列式嗎?板書:6+9+7+6=28(個),28÷4=7(個)師:這種方法是先怎樣,再怎樣的?給它取個名字“先合再分”。這裏的28指的是什麼?爲什麼要除以4?這樣我們求出了第一組平均每人投中7個,反映了第一組投中的平均水平。

那你會計算第二組平均每人投中多少個球嗎?自己算一算。

(指名答,師板書)9+8+5+3+5=30(個),30÷5=6(個)。

問:剛纔第一組用總數除以4,到了第二組,怎麼就除以5了呢?(因爲第二組是5個人)

通過算平均成績,現在你能比較出是第一組投得準一些還是第二組投得準一些了嗎?(出示:答:第一組投得準一些。)

2、移多補少法。

⑴(出示:第一組投球成績統計圖)我們再來看第一組同學的投球成績統計圖問:誰還有不一樣的、更獨特的方法求出第一組平均每人投中多少個球嗎?(預設:二號和四號本來就是7個,把一號的8個移1個給3號,最後大家都是7個。(生答,師演示)師:通過把多的移一些補給少的,使每個人都一樣多。我們給這種方法起個名字,叫“移多補少”。

⑵你能用移多補少法看出第二組平均每人投中的個數嗎?(生答,師演示)(出示第一組、第二組投球成績統計圖)同學們,不管用哪種方法,剛纔我們都得出第一組平均每人投中7個,這個7就是8、7、6、7這一組數據的平均數。這個6是哪幾個數的平均數呢?師:請問這個6(第二組平均成績)能代表劉傑的投球水平嗎,能代表劉傑的投球水平嗎,那它代表的是什麼?生交流;

師:是的,孩子們,平均數是一個很重要的統計量,它不僅能代表一組數據的一般水平,還能進行不同組數據之間的比較。

同學們,你們用自己智慧的頭腦想到了“求平均數”的方法解決了本不公平的事情,老師真替你們驕傲!

3、理解平均數的範圍。

同學們是不是都會求平均數了呢?挑一個你喜歡的數據讀讀,並說明它的意義吧。(出示課件)

三、聯繫生活,加深理解(出示亮亮家一星期丟棄塑料袋的統計表),算一算平均每天丟幾個塑料袋;

議一議:求出的“3個”是每天實際丟棄塑料袋的個數嗎?(使學生體會平均數不是實際的數,而是虛擬的數)

平均數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四、練習鞏固,靈活應用

1、解決問題。

小熊冷飲店的進貨問題。

2、問題討論。

怎麼理解“平均水深120釐米”?看來,認識了平均數,對於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還真有不少幫助呢。

五、全課總結

今天學習了平均數,靜靜地想一想,你有哪些收穫?

總結:今天,我們認識了平均數,知道平均數在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學會利用平均數解決問題板書設計平均數移多補少先合再分平均數=總數÷個數反思:能夠讓學生學會了平均數的求法,體會了平均數的意義,做到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的體現。不足:放手還不夠徹底,學生參與率不高,板書過於隨意,以後在教學中要加以注意,在教學中要參考教師用書,吃透課本,講到位,提出的問題要有針對性,要有準確性,學生回答要用數學術語。

四年級下冊的數學課件 篇14

教學目標:

1、會用量角器畫指定度數的角。

2、會用三角板畫一些特殊度數的角。

教學重點:

用量角器畫指定度數的角。

教學難點:

在使用量角器畫角時,內外圈不分。

設計思路:

通過回憶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激勵學生,量角器不光能量角,還能幫助我們準確地畫角,你們願意試試嗎?自然地過渡到今天的知識點。之後給學生寬鬆的環境,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取有用的技能和方法。同時邊畫邊說基本步驟,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通過用三角板畫一些特殊度數的角。培養學生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學生任意畫角,並量出自己所畫角的度數。

教師巡視,發現問題。

2、展示量角中讀錯的度數,鞏固量角方法,引起學生注意。

二、新課學習

1、師:剛纔畫的角度數不一,小組能不能想辦法讓組內每個同學所畫角的度數都相等?

師巡視,發現:有的小組同學沒有按要講求去做,仍“各自爲政”,自畫自角。

2、教師再次強調要求:

個別小組:在組長建議下,畫相同度數的角:35度、50度。但畫的方法不一,且部分同學方法錯誤。

大多組:由小組同學發現直接用三角板畫比較快,統一採用此方法。

3、畫角方法

(1)以50度爲例:

生1:錯誤畫法

生2:展示正確畫法!

糾正畫角中的問題:

A點頂點。

B畫其中一條邊。

C確定另一條邊另一條邊如何確定?自學書本:P58頁

(2)展示藉助三角板畫角的方法

4、小組再次畫同樣的角

要求:不畫直角、平角、周角這類特殊角

5、鞏固練習:

(1)畫出下列度數的角:

40度140度

(2)在點和射線上分別畫出70度、120度角:

三、在教師要求下畫角:

1、畫60度角(你想怎麼畫?)

(一般會出現有的用三角板畫,有的同學用量角器畫。)

說一說,哪種更方便。

2、畫75度角

(你想怎麼畫?)

(一般會出現有的用三角板畫,有的同學用量角器畫。)

說一說,哪種更方便。

畫150度角

3、畫15度角

在發現用兩個三角板拼不出來後,學生們都用量角器畫角,只有一個學生採用展示量角器畫15度角的方法。

展示用三角板“減角”的方法畫。

4、畫100度角

看到100度角很多學生採用三角板拼的方法,短暫時間後放棄三角板用量角器畫。

師:三角板只能拼(減)特殊角,很多角需要用量角器畫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