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少兒百科 > 人類文明的搖籃-愛琴文明

人類文明的搖籃-愛琴文明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4W 次

愛琴文明

人類文明的搖籃-愛琴文明

是希臘及愛琴地區史前文明的總稱。它曾被稱爲“邁錫尼文明”,因爲這一文明的存在被海因裏希?施裏曼對邁錫尼始於1876年的發掘而進入人們的視野。然而,後續的發現證明邁錫尼在愛琴文明的早期(甚至任何時期)並不佔中心的地位,因而後來更多地使用更爲一般的地理名稱來命名這個文明。

獨特的風格

自從它們被認真地研究以來,愛琴文明的獨特性從未被懷疑過。曾經有人懷疑那些出土的物品屬於埃及或是腓尼基文明,然而隨着越來越多的證據被發現,這種說法已被證明是不正確的。愛琴文明發展出三個鮮明的特點。

藝術

愛琴藝術與其它史前時期和地域的藝術風格不盡相同。的確,它借鑑了其它同時代的藝術,特別是在它的後期階段,但是這種借鑑通過愛琴匠人的雙手,烙上了鮮明而獨創的特點,即現實主義的風格。而從這點上來說,他們的確是希臘藝術的先行者。克里特的壁畫藝術、陶器主題、浮雕、獨立雕塑以及金屬浮雕工藝都提供了實例,能夠進一步加深希臘大陸上(如邁錫尼、瓦斐奧、梯林斯等)已經發掘的金飾和繪畫作品所給我們留下的這一印象。

建築

愛琴地區的宮殿有兩種佈置:一種(可能也是較早的)形式是所有的房間圍繞着一箇中心方形院落設置,互相之間以迷宮般複雜的通路連接,而這個更大的方形是從長邊進入,以許多立柱縱向切分。而第二種中,主要的房間爲所謂正殿(“megaron”)形式。它獨立存在,同其餘部分用走廊隔開,可以從短邊的一個門廳進入。它有一箇中央的壁爐,由立柱環繞,並可能可以直接通向天空;不存在中央院落,其餘的居室組合成不同的獨立區間。這種雙重結構的形成可能有地理上的原因。雖然許多埃及、巴比倫以及赫梯宮殿被髮掘,還沒有其它地區現存的遺蹟顯示出愛琴地區擁有的這些結構。

墓葬

一種圓頂或稱“蜂窩”形的墓葬('),最著名的例子在邁錫尼。克里特島的“拉耳那克斯”(larnax)棺材,同樣在愛琴海之外無人能比。

愛琴文明的歷史

由於書面記錄的匱乏,我們只能主要從紀念建築和考古發掘中梳理出大致的歷史進程。當然,最近對文字材料的解讀工作也增加了不少認識。

起源和持續性

存在了至少三千多年的愛琴文明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被認爲是持續的?考古發掘提供了許多證據以回答這一問題。愛琴文明的根可以追溯到漫長的原始新石器時代,這一時期代表爲克諾索斯將近6米厚的地層,它包含了石器以及手工製作打磨的器皿的碎片,顯示了從底層到頂端持續的技術發展。這一米諾斯文明層可能比希沙立克(Hissarlik)的最底層年代更早。它的結束標誌爲對陶器上白色充填的鋸齒狀裝飾的引進,還發現了以其單色顏料對其主題的複製品。在這一階段的結束後,緊接着的是青銅時代的開端,以及米諾斯文明的第一階段。因此,對於分層的仔細觀察可以辨認出另外八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標誌有陶器風格的重要進步。這些階段佔據了整個青銅時代,而後者的終結,標誌爲鐵這一更爲先進的材料的引入,也宣告了愛琴時代的落幕。約前1000年鐵在全愛琴範圍內獲得使用,這種材料或可能是一批北方的入侵者賴以成功的手段,他們在早期定居點的廢墟上建立起了自己的統治。同時,對於新石器時代之後的九個克諾索斯時期,我們可以貫穿其中觀察到一種非常鮮明的、有序而持久的陶瓷藝術的全方面的發展。從一個階段邁向另一個階段,裝飾的組織、形式以及內容逐漸發展。因而直到這兩千多年之久的演化末期,原初的影響仍然清晰可辨,這一涓涓細流沒有絲毫被打亂的跡象。這個事實可以進一步說明整個文明一直在其基礎和本質上沿承着自己的脈絡。雖然在其它藝術種類的遺存中這一論斷的例證不夠豐富,壁畫藝術起碼在晚期顯示了同樣有序的發展;而對於宗教,我們至少可以說沒有突變的跡象,從統一的自然崇拜通過各個正常的階段直至晚期發展出擬人神。沒有跡象表明有傳入的神祇或宗教理念。愛琴文明是土生的文明,深深植根於這片土壤,頑強地在整個新石器時代以及青銅時代延續和成長在自己的土地上。然而有少量證據表現出一些變化,例如外來的小型部落的入侵,他們接受了文化上更佔優勢的被征服者的文明而融入了後者。克諾索斯王宮的多次重建可能提供了可信的證據。相似的重建也在同一階段發生於斐斯托斯,可能也發生於聖三一(Hagia Triada,地名)。我們在愛琴海北部地區邁錫尼、梯林斯以及希沙立克的宮殿中所發現的“正殿”佈置可能說明它們是晚期的作品,因爲沒有一個顯示出類似克里特的那種獨有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