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少兒百科 > 亞歷山大大綱

亞歷山大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8W 次

年輕而傑出的戰略家亞歷山大(公元前356年~前323年)
古代馬其頓國王,著名的軍事統帥。亦稱亞歷山大三世或亞歷山大大帝,馬其頓國王排力二世之子。幼時受嚴格的宮廷教育,師從希臘博學多才的亞里士多德,酷愛兵法。16歲隨父出征希臘。在喀羅尼亞與希臘反馬其頓聯軍的決戰中,他指揮馬其頓左翼騎兵擊潰底比斯軍,繼而迂迴雅典軍後方,使其父腓力二世指揮的右翼得以擺脫被動局面,轉入反攻,將希臘聯軍擊敗,爲馬其頓取得對希臘諸城邦的霸主地位奠定了基礎。
公元前 336年夏,其父遇刺身亡,時年 20歲的亞歷山大即位。隨後平定宮廷內亂,鎮壓底比斯、色雷斯和伊利里亞等地叛亂,迫使希臘諸城邦再次確認馬其頓的霸主地位,並推舉他爲希臘聯軍最高統帥。公元前 334年春,亞歷山大率步兵 3萬、騎兵 5000、艦船 160艘遠征波斯。5月在格拉尼庫斯河粉碎 3萬波斯軍的阻擊,首戰告捷。後乘勝佔領呂底亞、卡里亞、呂基亞、安哥拉等地。公元前 333年 10月,在伊蘇斯之戰中擊敗波斯國王大流士三世統率的 12萬大軍。次年攻佔提爾(今黎巴嫩蘇爾)、加沙,徹底摧毀波斯海軍基地。11月佔領埃及,被擁戴爲法老和“阿蒙神之子”。爲建立東征的後方基地,在尼羅河口興建亞歷山大城。公元前331年10月,在底格里斯河以東的高加米拉之戰中殲滅波斯軍主力約10萬人,繼而南下奪佔巴比倫、波斯都城蘇薩和古都波斯波利斯以及米底古都埃克巴坦那。公元前 330年夏,率部沿裏海南岸東進,進入帕提亞(安息)後,得知大流士三世已被其屬下巴克特里亞總督拜蘇斯所殺。古波斯帝國滅亡,亞歷山大宣佈自己成爲波斯統治者。
公元前 329年,亞歷山大侵入巴克特里亞,追擊拜蘇斯至粟特,將其處死。在中亞轉戰兩年餘,鎮壓了斯皮泰門等人領導的起義。公元前 327年夏進軍至印度河上游。次年,打敗波魯斯王國軍後,停止東侵,率軍沿印度河南下,採取新的行軍路線撤軍回波斯,於公元前 324年返抵巴比倫。回到波斯一年後,又籌劃西征,但壯志未酬,於公元前 323年6月病逝,享年33歲。
亞歷山大在其短短一生中征戰 10餘年,在各種地形條件下作戰百餘次,建立起西起巴爾幹半島、尼羅河,東至印度河的亞歷山大帝國。他發展了古希臘的軍事體制和方陣戰術,創建了既能乘馬又能徒步作戰的“龍騎兵”;戰略上決策果斷而靈活,戰術上重視步騎協同,發揮騎兵的突擊作用,善於出敵不意,大膽穿插,迂迴包圍,把古代西方軍事學術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他注意講究策略,促進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尊重被征服地區人民的宗教信仰和民一流士三世女兒爲妻。他任用一批波斯人爲馬其頓軍中下級軍官,對其他民族採取懷柔與同化政策。所有這一切對於鞏固他在被征服地區的統治起了一定作用。

亞歷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