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少兒百科 > 李光弼大綱

李光弼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9W 次

唐朝名將李光弼
唐朝名將李光弼(公元 708年一公元 764年),柳城(今遼寧朝陽)人,契丹族。天寶十四年(公元 755年)安祿山造反時,他在朔方節度使郭子儀帳下任左兵馬使,隨郭東征。至德元年(公元756年)七月,唐肅宗在靈武(今屬寧夏)即位,任命李光弼爲戶部尚書、北都(今山西太原)留守。李隨即率新兵 5000人至太原。次年正月,史思明糾集 10萬人馬準備進攻太原。此時李光弼手下只有未經訓練的新兵萬人,諸將建議加固城牆。李光弼認爲,太原城周有四十里,修城牆已來不及了。他命令在城牆外挖深溝,將挖出的土打成土坯備用。叛軍圍城後不斷進攻。城牆壞了,李光弼就讓用土坯修補,隨壞隨補。史思明又採用聲東擊西的戰法,但由於守軍軍紀嚴明,無空子可鑽,史思明攻了一個多月仍然攻不動。李光弼爲了守城,鼓勵將士獻計獻策。他發現有三人善於挖地道,便讓他們帶領大家向城外挖地道,當城外叛軍士兵罵陣時,就突然從地道中將他們拽進地道內,搞得叛軍走路時常常看自己的腳。叛軍一開始進攻時,紮營離城牆很近。李光弼就用大炮拋巨石打擊叛軍,迫使他們退至數十步外。李光弼又將地道挖至叛軍大營底下,用木頭支撐,不使其塌陷,然後派人向叛軍提出假投降。到時候,李光弼率軍站在城牆上,派一部將率數千人出城作投降狀。叛軍毫無防備,都在營內外看熱鬧。李光弼命令突然抽掉地道內的支撐木,叛軍營地突陷,唐軍乘勢掩殺,俘斬萬餘。不久,安慶緒殺安祿山,令史思明回守范陽,留蔡希德等繼續圍太原。二年二月,李光弼率敢死隊出擊,殲叛軍 7萬,蔡希德扔下軍械輜重,帶領殘兵敗將倉皇而逃。乾元元年(公元 758年),他和郭子儀等九節度使圍攻鄴城(今河南安陽)。由於指揮不統一,失敗。李光弼兵返太原,未受損失。戰後肅宗聽信宦官魚朝恩的讒言,罷了郭子儀的官,任李光弼爲朔方節度使、兵馬副元帥,率兵 2萬據守洛陽。鄴城戰後,史思明殺安慶緒,自稱大燕皇帝,於二年九月南下過黃河攻河南諸州。李光弼認爲洛陽城太難守,便移軍至洛陽以北黃河北岸的河陽(今河南孟縣南)。史思明佔洛陽後怕李光弼攻擊其側後,又退至洛陽東面的白馬寺,與李光弼隔河對峙。史思明有良馬千餘匹,每天趕到黃河裏洗澡。李光弼找來 500匹母馬,將馬駒留在城裏,然趕這些母馬到黃河邊。母馬見不着馬駒,長嘶不已。南岸史思明的馬都是公馬,聽到母馬嘶鳴,都跑到黃河北岸,爲唐軍所獲。一日晨,叛將周摯率大軍進攻河陽北城。李光弼登城觀察後對諸將說:“賊衆雖多,但陣形紊亂。日中即可破賊。”隨後分派了任務並規定諸將要按照令旗的動作行動,旗緩,可以機動行事;如急舞旗至地三次,就要立即拼死衝鋒。交戰不久,李光弼見叛軍氣勢稍微鬆懈,立即舞旗三下,諸將同時喊着殺聲衝鋒。叛軍抵擋不住,潰敗。叛軍被俘斬 1500餘人,另有 1000餘人被淹死。以後李光弼在同叛軍交戰中又屢屢獲勝。李光弼在河陽牽制了叛軍主力,使其不敢西進,從而保證了長安的安全。上元元年(公元 760年)十一月,李光弼乘勝收復懷

李光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