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少兒百科 > 林耐和他的植物分類範例

林耐和他的植物分類範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9W 次

十六,十七世紀由於地理大發現,海外航行和貿易迅速發展,動植物標本的採集和積累不斷增加,迫切需要發展分類工作,建立科學的命名方法。

林耐和他的植物分類

文藝復興後,植物分類擺脫了過去抄襲古書的習氣,按照實際觀察進行了生動的描述,特別是注意到植物形態間的關係,使分類工作建立在比較形態研究的基礎上。

十六世紀末、十七世紀初,瑞士植物學家鮑欣(1550~1624)把2460種植物從簡到繁加以歸類,進行簡要描述並命名,編出一本植物戶口薄。他在進行分類時,特別注意植物間的自然相似性,使他成爲自然分類的先驅者。他用一個共同的屬名和兩個不同的種名,以區別兩種相似的牧草,首先使用了雙名法。十七世紀中期,歐洲的生物學家已知道了6000種以上的植物。這麼多的植物如何進行分類呢?其分類根據又是什麼呢?德國植物學家瓊(1587~1657)用名詞表示屬性,用形容詞代表種名,並制定了記載植物形態所必需的術語,把雙名法推進了一步。

當植物分類取得不少進展時,動物分類卻停滯不前。英國博物學家拉伊(1627~1705),首先應用同一原理來討論植物與動物的分類。他確定了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在植物分類上是一項貢獻。他提出的植物和動物界的某些大類,是符合自然分類的。由於他在分類研究方面的許多成就,使他起着林耐(CarolosLinnaeus,1707~1778)分類學先驅者的作用。

一七0七年,瑞典大植物學家卡羅洛斯?林耐(亦澤林奈)生於瑞典的斯馬蘭德,父親是一個窮牧師,按父親的意願,叫他當一個牧師,而小林耐卻熱愛植物。

林耐熱愛植物是不足奇怪的,他父親是一個靠經營花園爲生的人,林耐從小就是在花叢中長大的。

中學讀書時,林耐非常喜歡採集動植物標本。中學教師羅特曼發現他的愛好,鼓勵他學醫,讓他住在自己的家中,對他進行輔導,教他用花作區分植物的標誌。

中學畢業後,從一七二七年到一七三三年,先後在龍德大學、烏魯薩拉大學學習。他受到醫學教授路德比克的賞識,大學還沒有畢業就代路德比克講授植物學。二十五歲那年,他在學校的資助下,獨自到瑞典北部的拉普蘭地區進行考察,他旅行二千八百多公里,收集了一百多種新植物,回到學校以後寫成了《拉普蘭植物誌》。

一七三五年,林耐離開瑞典到荷蘭去進修醫學。在荷蘭萊頓城,他把自己寫的《自然系統》一文的手稿送請格羅馬博士指教。格羅烏看後極爲讚賞,自願出錢幫助出版這篇論文。在荷蘭期間,林耐受布爾曼博士聘請經營植物園,有了很好的研究和寫作條件。在短短的三年時間裏,他寫了許多著作,成爲一個大有名氣的學者。

他曾遊學歐洲各國,訪問過一些著名的植物學家,蒐集了大量的植物標本。一七三八年,他回到了瑞典,被選爲斯德哥爾摩科學院院長。

一七四一年,他被聘爲其母校烏普薩拉大學的醫學和植物學教授。

一七五三年,林耐被選爲英國皇家學會的會員。

林耐生活在中國李時珍之後一百多年,兩個人都是醫生和植物學家,可是遭遇卻完全不同。李時珍生活在封建社會的末期。科學人才受到了多方面的壓抑,他花費幾十年心血寫的《本草綱目》,生前竟得不到出版。而林耐生活在資產階級發展時期,科學人才備受鼓勵和愛護,有人幫助他學習,資助他考察,請他當大學教授。他多次遇到“伯樂”,他是時代的幸運兒。

林耐的偉大功績在於他確定了生物界的秩序。他在分類法上前進了一大步,但在其《自然系統》一書中,把自然界存在的植物、動物、礦物三大類,分爲綱、目、屬、種,實現了分類範疇的統一。他以種爲分類的最小單位,根據花的數量、形狀和位置,再分成屬。根據各屬子實體的主要特徵劃分爲綱,並把容易概括的屬列爲綱以下的目。這就形成林耐聞名於世的性系,其中綱主要取決於雄蕊數,目根據雌蕊數。對動物界的分類,林耐沒有提出任何共同適用的原則。但是,他把鯨歸入四足類共採用哺乳類的名稱。他還把人和四足動物同樣列人哺乳動物綱,並把人和猿猴一起列人了靈長目。

林耐對生物學的主要貢獻在於增強了這門科學的整體性。他首先用“種”的名稱,作爲分類系統的基礎,種是彼此相象、似有共同起源的個體的總和,這些概念一直沿用至今。特別是他建立分類系統的技術,關於命名、描述、鑑定及同義詞等較爲完整,以後很少修改補充。[-(@_@)-]

林耐完成的分類系統中,最重要的改進是對雙名法的發展,並擴大應用到動物界。他根據朱西厄出(1699~1777)的提議,屬名用大寫,種名用小寫,並統一採用拉丁文,以改變使用各國語言引起的混亂。

這樣對每個動物、植物,只用兩個字,就能表示其特徵及在分類系統內的地位。他於一七五三年首先應用《植物的種人一七五八年,又在《自然系統》一書的第十版中,應用於動物。

由於林耐對雙名法的改進及普遍應用,使自然界形態、習性、大小各異的生物,可以排成一個有規則的系統,這就爲以後生物進化的研究打下了基礎,成了近代生物學的一項重大成就。

林耐在鑑定大量新種的同時,還對植物的自然系統進行了探索研究。他清楚地認識到以一種器官爲基礎的分類系統具有片面性,因此,他認爲建立自然系統是研究植物學的最高目標。他提出過若干至今認爲是完全自然分類的類羣;如棕澗、百合科等。

他在《植物的哲學》(1751年)中又引證了一些自然類羣,但未能把自然系統看作是歷史發生的“系統樹”,而看成是世界地圖上各國的交界。他一直很關心自然系統的研究,但是,由於難度很大,他從未認爲自己可以完成這項工作。

一七五三年,在他出版的《植物種志》中,他對5938種植物進行了分類和命名。他把動物分作六類,就是四足類、鳥類、兩棲類、魚類、昆蟲類。

由於林耐的分類法是按照人爲選定的標準(比如生殖器官),而不是按照自然進化的親緣關係來劃分的,所以,被稱爲人爲分類法。

林耐的重大成就就是對植物的科學命名,建立了植物的“雙名命名法”,即“二名法”。將植物的命名分爲兩種功能,即每一種植物有兩個完全的名稱:一個是供日常使用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特定名稱;加一個是表示特徵的、由多字組成的描”述性多詞學名。

這樣使過去紊亂的植物名稱歸於統一。對植物分類學研究的.進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林耐還根據花的雄蕊數目和位置,人爲地把顯花植物分爲二十三綱,加上隱花植物一綱,共爲二十四綱,即所謂林氏二十四綱。這種分類法曾一時被廣泛採用,至十九世紀才爲自然分類法所代替。

林耐用人爲分類法和“雙名制”的命名法,使雜亂無章的關於動植物方面的知識形成了完整的體系,使生物界開始變得有規律可循了。

林耐在科學界和社會上有很大的影響,有許多追隨者,不少地方成立了林耐學會。有些人把林耐和牛頓相提並論,他們認爲由於牛頓的工作,天體有了次序;由於林耐的工作,生物界有了次序。

林耐本人十分狂妄,他不但對動植物分類,而且,對科學家也進行了分類,由他自己來擔任總司令。

林耐和牛頓一樣,也受形而上學的觀點的支配,他的分類法忽視了物種之間的相互聯繫。他認爲造物一開始創造多少物種,現在就存在多少物種,植物和動物的種類一旦產生就永遠確定下來。當他附帶說到雜交可能產生新種的時候,已經覺得是做了太大的讓步。

法國植物學家布豐(1707~1788)認爲,自然過程總是的,可以發現許多中間物種以及一半屬於這一類、一半屬於那一類的物種。林耐的錯誤就在於他不瞭解自然的過程。

林耐的物種不變的觀點和他的人爲分類法是緊密相連的。在他所處的時代,進化論還沒有建立起來,只是在進化論產生以後,人爲分類法才被按進化中的親緣關係的自然分類法所取代。

林耐的著作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有:《拉普蘭植物誌》(173年)、《自然系統》(1735年初版、1758年第10版)、《植物學要旨》(1736年)、《植物學書籍考》)《植物的分綱》、《植物的分屬》(1737年)、《植物哲學》(1751年)、《植物分類》(1753年)、《植物之屬性》(1757年)等,這些著作對今天植物的命名,仍然具有國際性的重要意義。

其中《植物的分屬》一書可算是近世有系統的植物學的第一部著作,書中所收集的植物有八萬多種。

《植物分類》,是林耐生平研究植物的結晶。由於他的偉大貢獻,瑞典賜予他北極星爵士的頭銜。一七五七年,他發表的論文《植物之屬性》得到了聖彼得堡帝國科學院獎賞。

一七七八年的春天,正當百花盛開,萬物生長的時候,林耐與他熱愛的大自然長辭了!終年七十一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