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民間故事 > 康熙親征大漠

康熙親征大漠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9W 次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噶爾丹不聽康熙勸諭,帶領精騎20000自呼倫池南下,殺進內蒙,前鋒直抵距北京不到千里的烏珠沁部落。康熙皇帝一方面諭令噶爾丹罷兵息戰,歸還喀爾喀蒙古故地,同時也加強了口外兵力,準備武裝平叛。經派人調查和喀爾喀諸部的反映,他明白噶爾丹的崛起和對蒙諸部的殺戮吞併,嚴重地威脅着西北邊疆各族人民的生存與發展;其投靠沙俄、引狼入室也嚴重威脅中俄西段邊界的穩定和西北邊疆的主權。總之,噶爾丹不除,大清的江山社稷就永無寧日。所以,康熙皇帝否決了廷臣中王者不治夷狄對,噶爾丹所爲聽之任之的妥協傾向,毅然決定跨馬親征。
首戰·略有遺憾
康熙二十九年七月,清朝大軍兵分三路:第一路,撫遠大將軍裕親王福全與皇子胤率左翼軍出古北口;第二路,安北大將軍常寧率右翼軍出喜峯口迎擊叛軍;第三路,阿爾尼率部與盛京、吉林滿兵及科爾沁蒙兵出擊烏爾會河口,是爲側翼。計劃三路大軍會師烏珠穆沁草原,康熙自率親軍駐紮博洛河屯地,節制調度諸軍。左翼軍出師不利,噶爾丹乘勝渡過西拉木倫河,進佔烏蘭布通(今遼寧省照烏達盟克什克騰旗南境,距北京350公里)。康熙皇帝當機立斷,將右翼軍改由康親王傑書統率,令其駐守歸化,截住噶爾丹退路。八月初,常寧會阿爾尼清軍將噶爾丹包圍在烏蘭布通與之決戰。噶爾丹依山面水佈下駝城(即將駱駝縛蹄臥地,駝背堆放箱垛,上蒙溼布,叛軍士卒可在垛隙向外施放弩矢火銃),滿以爲駝城易守難攻,堅不可摧,清軍隔河列陣,火銃齊發,大炮怒吼,自午後至日暮,猛烈的炮火摧毀了駝城,死傷的駱駝反而成爲叛軍奔逃的障礙,清軍大隊精騎掩殺而進,叛軍橫屍遍野,潰散鼠竄。噶爾丹帶領殘兵敗將,在夜幕掩護下突出重圍,第二天一早派人向清軍陣前求和乞降,但不等回報即爬越大磧山北遁,所過皆燒荒以絕追騎。康熙不許噶爾丹乞和之請,諭令進兵圍追堵截殘敵,而昏庸懦弱的福全未接到諭令,竟擅自同意叛軍之請,撤回軍隊,放出噶爾丹北逃歸路。當他接到康熙進擊手令時已是噶爾丹逸竄之後的第6天,派出的追兵一路馬無草食,腳力不濟,無功而返,錯過全殲殘敵之機。時康熙身染重病,不能繼續駐蹕風沙怒號的塞外繼續指揮戰爭,只得班師回朝。對此,他痛心疾首,聲淚俱下地說:“朕此次親征,原欲剿滅叛逆,以靖邊陲,不料身染沉痾,未能消滅此賊,實在可恨!”但是,玄燁不愧爲一國之君,他不是激化矛盾,而是控制自己的感情,理智地處理了善後事宜。當有人奏劾裕親王福全不乘勝追剿殘敵,竟擅自議和,且檄止常寧進兵,致敵逸竄,康熙以福全率大軍有烏蘭布通之役,功過相抵,僅薄罰其俸,不再問追;又有人舉報科爾沁土謝圖親王通敵,玄燁爲穩定內外蒙古部落,也不予追查;他又重賞常寧以下奮勇殺敵的將官兵卒,最終以結束了善後工作。接着,敕諭噶爾丹不得再興兵犯亂,然後徐徐班師。

康熙親征大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