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民間故事 > 中國人的衣裳民間故事

中國人的衣裳民間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5W 次

我常和人打一個比方:如果我們去美國,再去英國、法國:新舊大牌資本主義國家,有錢,也是西方文明不同層次之代表。下飛機一看,這幾國的男人們個個身穿長袍馬褂,腳踏一雙黑布鞋;女人們則個個身着旗袍,染着黑頭髮,穿着繡花鞋,手腕子上動輒套着一隻玉鐲子。他們的飯店裏都是八仙桌,吃的是八大菜系,用的筷子,喝的是茅臺,笑嘻嘻地舉着杯子對你說:“有朋友自遠方來,樂乎啊,我先幹了!”

中國人的衣裳民間故事

“請問你,什麼感覺?”

“什麼感覺?!”聽者雙眼放光,流露出欣喜與自豪:“牛大了!牛!”

“還有呢?”

我一言不發地盯着大家,這時,有人回過滋味來,說:“我會挺看不起他們的。”

大家表情都有點尷尬。因爲大家都穿着西式服裝,或是休閒牛仔,或是略顯正式之衣裙、外套。女士還有染了黃紅髮色者。我並非要掃大家的興。關於文明的戰爭,作爲作家,我可能日夜警惕,略有點神經過敏。但文明之戰,非國境線可以劃分,如果一國之內,國人以說他國語言爲榮,無論住宅、風俗、禮儀、服裝、飲食等,皆以他國標準爲標準,那麼此國是否還是此國,還是說,已淪爲他國之殖民地。

中國人之服裝,近十幾年來,都由時裝雜誌們,向國人大肆推薦國外大衆奢侈品牌。一些在國外上層社會遭受鄙視的服裝,在國內,成爲身份之象徵,財力之體現。中國,不是中國,是一個大市場。中國人的服裝尊嚴,建立在跟隨國外流行趨勢,追趕國外流行服裝,買得起國外大衆奢侈消費品牌上。

這等流行程度,和我的“比方”,有過之而無不及。我們期望平等,期望得到他國之尊重。然而,尊重都是有基礎的,基礎之一,就是自重。如此說話,定要引來罵戰。有人說,我就愛穿牛仔褲、小禮服,你管得着嗎?現是互聯網世界,哪裏來的什麼服裝問題?

一國之國民服裝,由歷史形成。除了政治原因,它更是一個國家的人們,經過漫長的歷史長河,站在文明與美學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體型與氣質,挑選出的一件好衣裳。

它是一件,穿到這一國的國人身上,顯得最爲好看的一件衣裳。

比如傳統的旗袍:小站領、斜襟、插肩袖、盤扣。既簡單大方,又能突出東方女性之圓潤曲線,且四處不露,創造了一種神祕的性感。

而西方女性大都寬肩長腿,旗袍上身,立刻扁寬長,怎麼看,都像變異的晚禮服。由於旗袍偏於遮掩,西方女性大都高鼻深目,與旗袍相配,顯得內斂不足,原來人的張力反被壓抑了。反之,一箇中國女性要襯得出西式晚禮服,肩膀要夠寬、胸要夠豐、腿要夠長、屁股要夠挺,如果是人間尤物,當然穿什麼都沒有問題,只是頭髮最好染過,眼睛要貼上假睫毛,不然五官的張力拼不過服裝的張力,到底是弱了。說到底,我們都是東方毛坯房,怎麼按西式裝修,都要改變自己。本來中國人穿中國服裝可以揚長避短,突現氣質,何必揚短避長,效仿他人。好,也不過一句挺像,不好,還落個東施效顰的話柄。

有時看海外華人穿中式衣服,“中國的”有點奇怪,透着一點舊式的土。可每當我出國時,便能體會這種心情。站在一羣白皮膚、黑皮膚的人們中間,我只能意識到,我是東方人,我是中國人。我應該穿屬於我的一件衣服。以我天生的長處,文化裏的根,來表現我自己。這就好比一隻猴子,在只有猴子的樹林裏生活久了,已不關心猴子應該是什麼樣,偶爾,甚至會忘記自己是猴子。突然有一天,它到了另一個樹林,看見了猩猩和狒狒,臉臉相照,如夢初醒,哦,原來我是一隻猴子,不是猩猩和狒狒。

文明之戰,人人有責。讀一點中國古文,教育孩子讀一點中國古文,去當地和各地博物館看一看。中國很多博物館都是免費制,憑身份證可換票入場,還有導遊免費解說。且博物館館場寬敞、環境清幽,無事攜一家走走遊遊,也是樂事。

除此之外,一件衣裳,若人人重之,舉國上下,將是何等風氣。作爲中國人,穿上一件中國人之服裝,不僅體現了中國美學,更體現了國與國人之尊嚴。這個文明我們生來就有,且和全世界人比較,佔有絕對優勢。我們只需穿上它,它就在。它無需很多,至少應該擁有一件。也無需多論,至少有意識地穿一次,走出家門,感受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