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名人故事 > 蘇軾的一件軼事名人故事大綱

蘇軾的一件軼事名人故事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5W 次

陳文新對生活中的痛苦切莫反覆咀嚼。因爲,越咀嚼便越傷感,越傷感便越覺悲傷難以承受。

蘇軾的一件軼事名人故事

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一講述了蘇軾的一件軼事。蘇軾被貶海南,他的弟弟蘇轍亦被貶雷州,五月十一日,二人相遇於藤,一塊兒吃麪條。兩兄弟的性情是不大一樣的,蘇軾高曠豁達,而蘇轍的心底卻總是潛伏着某種人生的憂鬱。於是,當兩兄弟置身同樣的境遇時,其反應便大不相同了。轉眼之間,蘇軾已將"粗惡不可食"的麪條吃光,可蘇轍卻放下筷子在那兒嘆氣。蘇軾詼諧地問:"莫非你還想細細品味嗎?"言外之意是:對生活中的痛苦切莫反覆咀嚼。因爲,越咀嚼便越傷感,越傷感便越覺悲傷難以承受。

蘇轍的舉動令我們想起唐代的柳宗元。這位散文大家曾被貶到永州(今湖南省零陵縣),後改官柳州,比海南島近多了,可他卻悲憤莫名,一次又一次地爲自己的命運唏噓感慨。他在《永州八記.鈷鉧潭西小丘記》中借題發揮說:以此丘之勝,如果是在長安附近的話,那麼貴遊子弟一定會出辣價錢購買;可如今,被拋棄在偏遠的永州,連農夫漁父都看不起它。這裏所隱喻的正是他本人的懷才不遇。由於心情抑鬱,柳宗元才四十七歲就病死在柳州。

蘇軾則真正做到了禪宗所提倡的隨緣自適。他在惠州給人寫信說:"譬如原是惠州秀才,累舉不第,有何不可!"這樣一想,海南就成了他的故鄉了。而且,這個故鄉,不僅風景美好,還有新鮮的荔枝吃。

於是,他興高采烈地寫了一首《食荔枝》詩:"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貶謫中的蘇軾,並沒有倒下來。

人生總免不了會遭遇挫折,我們是作蘇軾呢,還是作柳宗元、蘇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