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愛國故事 > 愛國主義的英雄故事最新

愛國主義的英雄故事最新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5W 次

愛國主義的英雄故事最新1

張騫和絲綢之路

愛國主義的英雄故事最新

漢朝的時候,漢武帝要派使者到西域去結交各國,加強往來。年輕的侍從張騫主動報名要承擔這項使命。“西域”指的是當時的亞洲中西部的廣大地區。張騫明知到西域的.路途十分艱險,可爲國探險立功的壯志支配着他帶着100多人上了路。路上,他被敵視漢朝的匈奴人扣押了10年,後來逃走,又跋山涉水挨餓受凍,終於到達了西域。

張騫先後到了大宛、康居、大月氏(zhī)、大夏等國(在現在的哈薩克、塔吉克、烏茲別克、阿富汗境內),見到了國王,表示了漢朝願與他們友好來往的願望。這些國家的人見到漢朝使者十分高興。幾年以後,張騫再次出使西域。他還派出許多副使到身毒(yāndú)、安息(在現在的印度、伊朗一帶)等國,和那裏的人民建立了關

系。這樣,漢朝和西域各國開始了友好往來,特別是經濟文化的交流越來越多。中國的先進技術、絲綢、冶鐵術、作物栽培法等都傳到了西域,西域的葡萄、苜蓿、胡桃和音樂舞蹈也傳到了中國。在東西方之間,出現了一條商路,人們叫它“絲綢之路”。來往的使者和商人絡繹不絕,熱鬧非凡。

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東西方交流的通道,使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知道了中國這個東方大國,擴大了中國的影響。

愛國主義的英雄故事最新2

鄭和遠航下西洋

明朝的時候,皇帝明成祖爲了加強國際交往,決定派大型船隊出使西洋各國,也就是現在的東南亞和印度洋一帶。這支船隊的正使,就是人稱三寶(保)太監的鄭和。

鄭和經過充分準備,在1405年,率領水手官兵、醫生、工匠等兩萬多人,帶着許多中國的特產出發了。他們的海船最大的長44丈、寬18丈,可以坐1000人,造船技巧十分高超,還用指南針定向。這在當時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各國見了這樣大的船隊,都佩服中國人的智慧和才能。

鄭和在28年內,先後七次遠航,到達了現在的東南亞各國、阿拉伯半島,最遠到了非洲的東海岸。他每到一地,都拜會當地的國王和首領,贈送禮品,表示友好,邀請他們訪問中國。船隊和當地人民進行貿易,互通有無,所以人們都把中國的海船叫“寶船”。

和西方有些探險家掠奪財物、搶奪奴隸的作法不同,鄭和遠航是爲了友誼和交往。他和各國人交往時,總是彬彬有禮,精神抖擻,給人留下美好印象。現在的東南亞許多國家,還有以“三寶”命名的城市、港口和其他地名。鄭和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是最早的,爲祖國贏得了友誼和榮譽。

愛國主義的英雄故事最新3

霍去病爲國不顧家

古語說:“忠孝不能兩全”,“爲國者終不顧家”。這當然不是說,報效國家就不能孝敬父母,不能管自己的家庭,而是說,當國家更需要自己的時候,要能公而忘私,甚至放棄個人和家庭的幸福。自古以來,能做到這一點的人是很多的。

漢代有個青年將領叫霍去病。他16歲就參了軍,跟着舅舅衛青到邊塞和入侵的匈奴人作戰。別看他年紀輕,卻英勇善戰,能指揮成千上萬的騎兵步兵,屢建戰功。有一次,他率領一萬精銳騎兵,深入敵後幾千裏,打敗了敵人。後來他和衛青分兵兩路,和匈奴進行決戰,終於擊退敵人,使國家的北方消除了外來的威脅。漢武帝加封有功將士,讓他和衛青共同擔任大司馬,統率全國的軍隊。

霍去病少年從軍,爲國出生入死,卻顧不上自己的`家庭,他也從不追求享樂。漢武帝爲他建造府第,給他優厚的待遇,他卻說:“匈奴還沒消滅,我怎麼能顧自己的小家呢?”

因爲長年征戰,霍去病得了重病,24歲的時候就去世了。他把短暫的一生都貢獻給了祖國,使人民享受了安寧。

愛國主義的英雄故事最新4

報國心切的廉頗

戰國時期的趙國,有一位出名的武將叫廉頗。他不但武藝高強,箭法出衆,還善於用兵打仗。秦國、齊國這些大國常來攻打趙國,趙王用廉頗爲統帥,多次打敗了敵軍。敵軍聽到廉頗的名字,都很害怕。可後來,趙王中了秦國的`離間計,認爲廉頗老了不中用了,改派青年將領趙括代替他。趙括驕傲輕敵,使趙軍打了大敗仗,趙國也險些亡國。

趙王想重新起用老將廉頗,派出使者去看一看老將軍身體怎麼樣,是否還願意爲國效力。廉頗見到趙王的使者,高興極了。爲了表示自己威風不減當年,還能上陣打仗,爲國立功,他一頓飯就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吃完了,又披上鎧甲,躍上戰馬,拉弓射箭,舞槍刺殺,果然身手不凡。他對使者說:“你看我,雖然老了,可是能吃飯能打仗,只要大王肯用我,我萬死不辭,馬上回去領兵參戰!”

使者走了以後,廉頗日夜盼望趙王的調令,可一直沒等到。原來那個使者接受了一個叫郭開的壞人賄賂,故意在趙王面前說了瞎話,說廉頗飯量雖好,可一會兒工夫拉了三次屎。趙王聽了,認爲廉頗真不中用了,就不再調用

他。

廉頗爲趙國的安寧奮鬥了一生,晚年仍希望爲國出力,對人說:“我真想有一天,還能率領趙國的兵士衝鋒陷陣啊!”

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全身心地報效祖國。這就是愛國英雄們的本色。

愛國主義的英雄故事最新5

蘇武不辱使命

蘇武是漢朝時候的一位官員。有一年,他作爲漢朝的使臣到北方匈奴人那裏辦事。不料,匈奴人違背諾言,不放蘇武返回漢鑰,扣留了他,還勸他投降。蘇武嚴辭拒絕,說:“我奉國家命令出使匈奴,喪失氣節就是污辱了使命,丟大漢朝的臉。我如果那樣,還有什麼臉見人!”匈奴人用刀威脅他,他索性把脖子伸過去,寧死不從。

匈奴人把他放進地窖,不給吃喝,他就吃羊皮,吃雪,頑強地活着。匈奴人又把他送到遙遠的'北海(今貝加爾湖),叫他放羊,說不投降就讓他在那裏待一輩子。蘇武沒有忘記自己是漢朝的使臣,代表着國家。他堅決不做有辱國格的事,寧肯每天挖野菜,吃田鼠,受冷捱餓,也不向匈奴人央求什麼。而且,那根代表漢朝、表明使者身份的“使節”(一根長棍,上面掛着穗子),他一直放在身邊,放羊的時候也拿在手中。天長日久,“使節”上的穗子都掉光了,他仍然緊握不放。

蘇武在匈奴度過了19個年頭,始終沒有屈服,匈奴人只好放他回漢朝。他維護了國家的尊嚴,受到人們的尊敬。

愛國主義的英雄故事最新6

團結爲國

郭子儀和李光弼都是唐朝時的大將。當時,兩人因爲平時的一些誤會,積怨很深,感情很不好。平時即使同桌吃飯,互相都懶得瞧上一眼,更別提說話了。

後來安祿山造反,皇帝命令郭子儀做朔方(今寧夏一帶)節度使,李光弼成爲他的部下。當時的'節度使大致相當於戰區司令長官兼行政長官,權力極大。

李光弼這時有些擔心,怕郭子儀公報私仇,藉故殺他,他甚至想偷偷逃走。哪知郭子儀反向皇帝極力舉薦他,結果皇帝就任命李光弼爲河東節度使,同時,郭子儀還將自己部下的一萬精兵分給了他,讓他帶兵東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