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週記 > 關於端午節週記範文錦集9篇

關於端午節週記範文錦集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4W 次

時間飛快,一個星期已經結束了,相信大家都倍感充實,收穫良多吧,是時候仔細地寫一篇週記了。千萬不能認爲週記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端午節週記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端午節週記範文錦集9篇

端午節週記 篇1

“小懶蟲!快起牀,今天是端午節,媽媽和你一起包糉子,你怎麼還在睡覺?”媽媽興致勃勃地叫着。難得的假期,我還真想好好地睡一覺呢,都被媽媽攪和了,可是我昨天答應媽媽和她一起包糉子的啊,想想可以吃到美味的糉子,我還是很快地起牀,跟媽媽學着包糉子。

媽媽拿出泡在水裏的糉葉,還有糯米和被浸泡的五花肉,我們兩個準備“操作”了。首先媽媽教我包糉子四大步驟:

①選料,選擇好合適的糉葉;

②把糯米放在摺疊好的糉葉裏包好;

③把五花肉放進有糯米的糉子裏;

④用線把包好的糉子纏緊,打結。這樣一個糉子就包好了。我心裏暗想原來包糉子還有學問呢。

媽媽開始包了,她神色嚴肅,十分細心。一層又一層,一道又一道,兩隻手像蝴蝶的.翅膀般熟練地上下翻飛,

這不,不一會一隻胖乎乎的肉糉子就包好了,有棱有角,竟顯得有些挺拔有力。

真不愧是熟能生巧,媽媽這個包糉子的好手,已經包了幾十個糉子了,整整齊齊地排列着。我的進展又如何呢?

且看――按照媽媽有說的步驟按部就班地認真操練着,可是這糉子似乎看我是個孩子,非鬧點小脾氣不可,就是不和我的心意。忙活半天一個糉子都沒爆好那小糉子似乎在嘲笑地說:“哎呀就你還想把我給馴服那可比登天還難。”

我可“不服氣”了,這小小的糉子就能難倒我嗎,這也太小看自己了吧。媽媽也在一旁耐心地手把手地教我,我帶着些虛榮心努力的學着。果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我茅塞頓開,真棒!我終於包好了第一個糉子。看着手中的這個小糉子,雖然沒有媽媽包的那麼好看,但在我眼裏就像是手上捧着一顆閃閃發亮的小明珠,格外珍貴,那種喜悅與興奮難以言表。

糉子包好了,開始煮糉子。媽媽往鍋里加了許多的水,然後開始煮,煮了好一會兒,糉子就好了,此時家裏到處都瀰漫着糉子的香味,終於可以吃到香噴噴的糉子了。

今天我不但與媽媽學到包糉子的“手藝”,還嘗試了包糉子其中的快樂,真實一個難忘而愉快 的一天,讓這樣的快樂與大家共同分享,“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週記 篇2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國的一個重要傳統節日——端午節。

每逢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糉子、喝雄黃酒、掛菖蒲、艾葉、有些地方還舉行划龍舟比賽??

關於端午節,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中國古代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名叫屈原。在公元278年,農曆五月初五的那天,屈原在絕望、悲憤之下,投入汨羅江,當地的百姓聞訊後,馬上划船去打撈,一直行止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

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就變成爲龍舟比賽。百姓又怕江河裏的'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就紛紛從家裏拿來米糰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形成了吃糉子的習俗??

根據以上故事來看,這些都是爲了紀念屈原而形成一種風俗習慣。我國還有許許多多的傳統文化,作爲一名中國人,我平時還要更多地去了解這些燦爛古代文化。

中國有許許多多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由於我從小十分愛吃糉子,所以對“端午節”的印象十分深刻。

端午節週記 篇3

中國的傳統文化好像天上的星星數也數不清,有過年的倒福、中秋節、還有端午節,現在我就給你介紹一下端午節。

傳說楚國的皇上是一個昏君,只顧吃喝玩樂,屈原卻說無效就投江自盡了,他投江時候還抱着一塊巨大的石頭,因爲這樣他一下江就沉下去,在也上不來了。

屈原投江以後兩岸的.老百姓划龍舟去救屈原,人們把江都找遍了,但還是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在這個緊張危險的時候,突然有一位百姓站出來,他說我們就不了屈原不要緊張,我們可以丟魚和蝦愛吃的東西比如:糉子、雄黃酒、蛋等東西去江裏……

從此,人們把這一天作爲端午節,人們一到端午節就划龍舟、吃糉子、喝雄黃酒等……

時間慢慢長久了,傳統文化也慢慢流傳下來。

端午節週記 篇4

今天是端午佳節,又是外公的生日,我跟姐姐早早起牀,一起認真地製作了一張漂亮的生日賀卡,姐姐又把她平時變魔術的用具裝進書包。

中午到了外公家,外公家準備了豐盛的酒菜,舅舅買了一個兩層大的生日蛋糕,那生日蛋糕比我們畫的還好看。舅舅把生日蛋糕放在客廳的桌上,我插上蠟燭,姐姐用打火機點着,表弟樂樂把燈關上,又拿出他帶來的手風琴,我們一起合唱“生日快樂”,唱完後外公許願,吹滅蠟燭,這時屋裏的燈突然全亮了,我們邊跳邊鼓掌,逗着大人們都笑了。

外婆在餐廳裏喊:“快過來,吃飯啊”,我們又跑到餐廳裏,圍着桌子坐好。在大人們舉杯祝賀之前,我跟姐姐拿出我們準備的生日禮物遞給外公,一起念道:“祝外公生日快樂,壽比南山,福如東海。”外公看着我們畫的生日賀卡,說:“這麼好看的.生日蛋糕,還有彩色的蠟燭,這生日禮物太好了。”

飯菜很豐盛,有魚,有雞,有火鍋,還有我叫不上名字的菜。我們小孩吃了好大一會兒,不見菜少,都已經很飽了,就跑到樓上玩去了。

下午在客廳休息的時候,姐姐開始變魔術,我們全家都圍着看,只見姐姐熟練地把兩個硬幣放在桌面上,在上面並排放二張撲克牌,然後把外面那枚硬幣往外推推,讓第二張撲克牌蓋住這個硬幣,再往裏推一下,慢慢地吹一口氣,翻開撲克牌,只見第一張牌下的硬幣也跑到第二張牌下面來了,大人們都覺得奇怪,誇姐姐真行。

時間過得可真快啊,我們該回家了,今天我們玩得可真高興。

端午節週記 篇5

又是一年端午節。端午節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距今已有兩百多年曆史了。相傳,一代賢臣屈原曾因小人讒言被罷官,後來,他眼看自己的國家被攻陷,悲痛交加,於五月五日寫下絕筆《懷沙》抱石投江。於是這一天便用來紀念屈原,這便是端午節的由來。由於怕屈原的屍體被水獸所食,當時的人們便把米團包成糉子投入水下。於是,便演變成了現今吃糉子的習俗。

每年端午,媽媽都會爲我們包各式各樣的糉子,舀一口白糯米,加個紫紅的大棗,又或者是添點香甜的紅豆沙。每當蒸熟後,就散發着陣陣濃郁的香氣,讓人想大飽口福。即使是吃糉子,家裏也是有講究的。吃前,要先祭拜屈原,再祭拜祖先。還要在門上掛上菖蒲等植物來驅邪。幹完一系列的繁瑣小事後,才能開始吃糉子。將糉子的皮輕輕撕開,路出白嫩的`糯米,輕咬一口,甜美的蜜汁流入口中,讓人意猶未盡。每次吃糉子,我都要吃得肚兒圓圓才罷休。

在老家,還有一些傳統習俗。譬如說,在端午節前幾天,要在家門前插上一支茱萸或一條柳枝。還要戴香包,大人們用布縫製成小布包,並將艾、蒼朮、板藍根等草藥包於其中,讓孩子或戴於項下,或繫於腰間,可增強免疫力。在 我看來,端午節最有意思的一項,便是賽龍舟了。每年此時,我家附近的龍潭湖公園便會舉行龍舟大賽。只見,十幾條形狀、大小不一的龍舟停在水上。隨着一聲哨響,全都快速劃了起來。觀看的人的心都快要蹦出來了,到底誰勝誰負呢?端午節雖然只有短短一天,卻是最有意義的一天。我們吃糉子,觀龍舟賽,聆聽兩千年前屈原的心聲。好不愜意的一天!

端午節週記 篇6

五月五,端午節,賽龍舟,吃糉子。

這無疑是一個歡樂的節日,我們三五成羣,頂着烈日,來到了江堤上,因爲那裏有熱鬧的賽龍舟。

在那裏,民俗風氣和槳手們的激情吸引着觀衆。瞧,觀衆們歡呼聲覆蓋着全場,槳手們的`吆喝聲也雄渾有力,大鼓響起,震耳發聵,他們期待着大賽的到來,讓自己能大展身手。

不知誰喝了一聲,龍舟有序地排列起來,槳手們都在沉默中醞釀力量,欲在賽季中爆發!龍舟栩栩如生,彷彿是大江中蛟龍即將決戰,龍眼炯炯有神地巡視一切。又有人喝了一聲,鼓響了,槳動了,槳手們一聲聲有節奏的吆喝震天撼地,他們划動手槳,汗出浹背,有序配合。時而這條獨佔鰲頭,時而那條後發制人,他們你追我趕,向終點飛去。

一陣歡呼,紅龍贏了!對手相互祝福,在這歡喜的日子裏,沒有掃興的氣氛。

呀,在擺脫壓力中體會鄉間民意,多麼愜意!

端午節週記 篇7

前幾天,我和爸爸、媽媽去超市,看到超市裏擺上了各種各樣的綠豆糕,我很好奇地問爸爸、媽媽超市怎麼突然賣起了綠豆糕呢,媽媽說:“端午節要到了,我們不僅要吃綠豆糕,還要吃”五黃”呢!”“五黃”?什麼是“五黃”?

回到家上網查了後,不僅知道了“五黃”指的是: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和雄黃酒。還知道了我們這端午節爲什麼要包糉子了。端午節的下午,我們一家來到了外婆家過節。剛進門就聞到了一股香噴噴的味道,姨媽說這是鍋裏煮的糉子飄出的香味。一會,姨媽端上來熱氣騰騰的糉子讓我們品嚐,我把糉葉一層一層地剝下,露出了白嫩嫩的糉子,我咬了一口,哇!真香。吃著吃著,我忽然想起了端午節的來歷,想著冤死在汨羅江中的'屈原,真希望我能把家裏的糉子也拋進汨羅江,讓魚兒不要傷害他,我彷彿看到了在汨羅江裏劃著船的人們……

吃晚飯的時候到了,大家看著餐桌上的菜,竟然不約而同地說到了今天應該吃“五黃”,看看外婆準備的晚飯,真不錯,在我們的餐桌上出現了“四黃”,唯獨缺雄黃酒,外公說,那是因爲我們江蘇的人不會做雄黃酒,所以大家也都不愛喝。我們一家人邊吃邊聊,傾聽著大人們說他們小時候過端午節的時候的趣事,不僅要自己包糉子,而且還要編裝鴨蛋網呢,據說鴨蛋網是用五顏六色的綵線編的,編好後裝上煮好的鴨蛋,可漂亮了。看著大家說的高興,外婆竟帶著大家憶苦思甜了,說姨媽和媽媽小時候,因家裏條件不好,過節也沒什麼好菜吃,今天這樣的情景想都沒想過。是啊,我們今天真的是太幸福了,我心裏默默地想:“這麼幸福的生活我一定要珍惜,也一定要好好學習。”

一陣笑聲打斷了我的思路,看著家裏每個人開心的表情,我打心裏覺得過端午節真好,真希望每天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週記 篇8

端午節,又是姥爺的生日,我和姐姐早早起牀,一起認真地製作了一張漂亮的生日賀卡,姐姐又把她平時變魔術的用具裝進書包。

中午到了姥爺家,姥爺家準備了豐盛的酒菜,舅舅買了一個兩層大的生日蛋糕,那生日蛋糕比我們畫的還好看。舅舅把生日蛋糕放在客廳的桌上,我插上蠟燭,姐姐用打火機點着,表弟樂樂把燈關上,又拿出他帶來的手風琴,我們一起合唱“生日快樂”,唱完後姥爺許願,吹滅蠟燭,這時屋裏的`燈突然全亮了,我們邊跳邊鼓掌,逗着大人們都笑了。

外婆在餐廳裏喊:“快過來,吃飯啊”,我們又跑到餐廳裏,圍着桌子坐好。在大人們舉杯祝賀之前,我和姐姐拿出我們準備的生日禮物遞給姥爺,一起念道:“祝姥爺生日快樂,壽比南山,福如東海。”姥爺看着我們畫的生日賀卡,說:“這麼好看的生日蛋糕,還有彩色的蠟燭,這生日禮物太好了。”

飯菜很豐盛,有魚,有雞,有火鍋,還有我叫不上名字的菜。我們小孩吃了好大一會兒,不見菜少,都已經很飽了,就跑到樓上玩去了。

下午在客廳休息時,姐姐開始變魔術,我們全家都圍着看,只見姐姐熟練地把兩個硬幣放在桌面上,在上面並排放二張撲克牌,然後把外面那枚硬幣往外推推,讓第二張撲克牌蓋住這個硬幣,再往裏推一下,慢慢地吹一口氣,翻開撲克牌,只見第一張牌下的硬幣也跑到第二張牌下面來了,大人們都覺得奇怪,誇姐姐真行。

時間過得可真快啊,我們該回家了,今天我們玩得可真高興。

端午節週記 篇9

端午節是農曆五月五,那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包糉子,掛香包,划龍舟和掛艾草,那一天早上奶奶準備竹葉,蛋黃和一些材料。

我和奶奶很早起來包糉子,剛開始我包的不太好,後來我越包越順手,奶奶還說我很厲害呢!包完了糉子,奶奶拿去蒸,這時候大家也起來了我和弟弟也把香包拿起來掛著,我們吃完了奶奶煮給我們吃的愛心早餐,大家各自去做我們該做的事,我和弟弟一起去幫忙奶奶打掃家裏。

我知道一個端午節爲什麼要划龍舟和吃糉子的故事,事情是這樣的':以前有一位臣子他叫屈原有一天有一個壞臣子跟皇上說屈原的壞話,皇上非常生氣,屈原聽到了這個消息非常難過,於是他便跳江死了,皇上聽到了這個消息非常後悔和難過,便派人去把它的屍體撈起來,皇上爲了不讓魚蝦吃掉屈原的屍體便請人做了很多的飯糰讓魚蝦吃飽纔不會吃掉屈原的屍體流傳到現在就是現在的糉子和划龍舟,掛香包和掛艾草則是要驅趕壞東西。

我覺得端午節真是個有趣又忙碌的節日,所以端午節我一定會幫忙爸媽做事情,也助你們端午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