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週記 > 2021年端午節週記範文500字(通用20篇)

2021年端午節週記範文500字(通用2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3W 次

時光飛逝,如梭之日,轉眼一週又過去了,一週的時間,相信你會領悟到不少東西,請好好地記錄下在週記裏。但是卻發現不知道該寫些什麼,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2021年端午節週記範文500字(通用2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1年端午節週記範文500字(通用20篇)
  端午節週記1

“五月五,是端午……”今天是5月5日,也就是端午節,我們一家人來到了老家。

到了老家後,我們把糉子餡做好了,準備來一次包糉子大賽。我先抽了一片箬葉,又用勺子挖了一勺糯米餡結果一不小心掉了,媽媽看到後口裏喝的水差一點噴了出來。在奶奶指導下我終於把包糉子學會了,我驚訝地發現自己竟然得了第一名。

包糉子好玩,吃糉子更好玩,誰讓我是個吃貨呢?一打開糉子,箬葉的清香和糯米濃香讓我食性大發,不一會兒我的那一份就吃完了,於是我虎視眈眈地看着妹妹那一份,連哄帶騙奪過來奪過妹妹兩個三下兩下就吃完了。

吃完了以後,我打開了電腦,搜了一下賽龍舟,哇!上面竟有幾千條賽龍舟的視頻。我打開幾條看了一下,心想屈原爺爺如果看到了這場面該多開心吶!這時爺爺在我身邊說起了屈原的故事:屈原曾是一名詩人,但他所在的國家十分無能,那些清正廉明的官越來越少,屈原被一些貴族陷害被貶爲平民,不久,楚國就被秦國滅了。屈原痛不欲生,跳下了尼羅江……

後來人們爲了紀念屈原,把這天定爲端午節,並有了吃糉子和賽龍舟這麼一說,我聽了爺爺的講解,對屈原的敬仰又增添了不少。

當天晚上,我們回到了家,雖然路上我不禁想起了屈原的時代和屈原的故事。

  端午節週記2

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每到這天家家戶戶都要舉行相關儀式,來紀念這一特別的日子。

端午節的來歷是爲了紀念中國古代偉大的詩人屈原。據記載,公元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睜睜看着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卻無能無力,他心如刀割,於五月初五投汩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到汩羅江邊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船在江裏打撈屈原的屍體。百姓又害怕江中的魚、蝦、蟹吃屈原的真身就把飯糰等食物扔進江中。後來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糉子,喝雄黃酒等風俗,以此來紀念屈原。

我們北方沒有龍舟可賽,但喝酒,吃米糕,吃糉子的習俗還是有的。每年五月初五,人們總要包糉子,做米糕,炸油餅。孩子們在這一天最高興,因爲米糕,糉子一年裏是不多吃的。老人們對這一節日,是一定不會馬虎的。孩子們也常唸叨,什麼時候過端午節,幾時才能吃糉子、米糕,那份感情,那份期盼是那樣真切。

包糉子,做米糕一般在農曆五月初四的晚上。米糕,糉子不容易熟,要煮一夜。孩子們總是在期盼中進入夢鄉。第二天一早,孩子們端着米糕,拿着糉子一邊吃一邊談論誰家的糉子、米糕好吃,誰的媽媽的手藝好,那情景真讓人羨慕。

我總是期盼端午節的到來,爲那香甜誘人的米糕着迷。

  端午節週記3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星期天,我過了一個與衆不同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前一天,我們昂立學校作文班的學生到富蘭城堡去過端午節。老師先強調好紀律,然後讓我們一個個排好隊,準備前往富蘭城堡。

到了富蘭城堡,老師讓我們找地方坐下來。找到位置坐下來後,老師開始介紹關於端午節的相關知識,以及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屈原自沉的那一天,正好是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端午節。這個節日其實早在屈原汨羅江自沉之前就已經是當時楚地淵源流長的民族節日了。屈原的作品主要是有《離騷》、《天問》、《九歌》和《懷沙》等。

老師給我們的爸爸媽媽發了一個空的香囊袋,又讓我們的爸爸媽媽將艾葉放進袋裏,親手做了一個香囊袋。當父母們都做好香囊後,所有的父母都站在自己的孩子面前。父母爲自己的孩子戴上香囊,以表達對孩子們的祝福。

回到座位上,老師又給所有的學生髮了一條藍絲帶,讓我們系在自己父母的手腕上。藍絲帶表達感恩,鼓勵關懷和愛。

終於到了我們最期待的快樂尋寶的環節。老師告訴我們,寶藏就藏在一號廳到五號廳裏。我努力地尋找,終於找到了一個寶藏。我開心極了。

最後在放學的時候,富蘭城堡的服務員,給我們每人發了一個糉子。我和爸爸媽媽吃着美味的糉子。我覺得今天真是一個與衆不同的端午節。

  端午節週記4

今天是一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這天,徐老師帶我們去富蘭城堡,說要給我們一個驚喜!

到了富蘭城堡,我一進去就發現有個胖胖的廚師正在門口歡迎着我們呢!我看了一下右邊,有一座假山水池,裏面有荷花、荷葉等,還有一條條靈活又害羞的小金魚,它們看見了我,一下子就躲了起來。

老師帶領我們上樓,讓我們坐在早就安排好的椅子上給我們講了一些關於端午的來歷,屈原的故事等等,我聽得入了迷,原來端午節還有這麼多的文化呢!

終於等到最激烈的活動--快樂尋寶,老師還在講規則,可是我的心早就飛到了九霄雲外,想象着寶藏的樣子,思索着寶藏會藏到什麼地方呢?我用我的火眼金睛四處掃射着,寶藏究竟藏在何處?

遊戲一開始,我就像猴子在找香蕉似的上躥下跳,東翻西找,終於找到一張牛排的優惠券和一張今日新品的飲料的優惠券,我一蹦三尺高,高聲歡呼起來

我跑到老師那裏回答問題,第一題就把我給難住了,看見別人一蹦一跳的早就走了,我心裏很是着急,還好我身邊的天才老爸告訴了我,我也急急忙忙地告訴了徐老師,回答完後,我深吸一口氣一下子撲到爸爸的大肚子上面,高興得不知說什麼好了。

回家的路上,我非常高興,心想:今天過得真愉快,不僅長了知識,還玩得很享受,真希望還有這樣開心的一天!

  端午節週記5

我國有許多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等等。而今天,我要向大家說說的是端午節。

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是我國的端年節,那一天,家家戶戶都包糉子,吃糉子,還會去看賽龍舟呢,十分熱鬧!

傳說端午節包糉子是爲了紀念我國的一位大詩人屈原。人們會將包好的糉子投入江中,是爲了以防魚吃掉屈原的屍體;賽龍舟也是爲了驅趕魚類。

午飯過後,媽媽、婆婆、阿姨一起搬着幾個凳子到外面,還搬了一大盆糯米和各色各樣的餡兒,有豆沙餡兒、紅豆餡、蜜棗餡等。說是包好了給鄰居家的老奶奶,老爺爺吃幾個,再分幾個給親朋好友吃,剩下的就自己吃。也是呢,懂得分享纔會更快樂!

“加油,加油!”這震耳欲聾的聲音到底是從哪裏傳出來的呢?原來啊,浦陽江上在賽龍舟啊。共有五支龍舟,參賽選手們緊張地準備着,只聽着一聲號令,這五支龍舟如離弦般地飛出去,槳手們都個個都身強力壯,並有節奏地划着般,當船槳接觸水面的一瞬間,江面就濺起了白色的浪花;鼓手站在船頭,用盡全身力氣敲着鼓,控制着船速度;舵手,站在船尾掌控着船的方向。江岸兩邊的觀衆人山人海,屏息凝神地關注着這場比賽,有些人還大聲吆喝起來:“加油!加油!要追上來了!”還有些小孩子都圍着江邊跑來跑去,別提有多高興了。因爲看到了如此熱鬧的賽龍舟比賽,老人家的臉上也露出燦爛的笑容。

端午節,實在太有趣了,對了,我還得回家吃香噴噴的肉糉呢!

  端午節週記6

端午節在古代是衛生防疫節,也是紀念屈原的節日。屈原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呢?兩千多年前,楚國的大夫屈原憂國憂民,後來因爲遭到排擠而被流放,最後投汨羅江而死。他是我國偉大的詩人,人們爲了紀念屈原每逢端午節賽龍舟,往江河湖海里扔糉子、飯糰,祈求魚蝦不要傷害到屈原的屍體。

屈原留給我們的愛國精神,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我們小朋友的愛國方式就是認真聽講每一節課,環保工人的愛國方式就是打掃乾淨每一條街道,護士的愛國方式就是照顧好每一位病人。每個人的愛國方式都是不一樣的,其實他們都在做自己小小的一份貢獻。

這次“風情萬糉過端午”主題活動,是班級家委團組織的,讓我們玩得太嗨啦!葉吳優爸爸在黑板上畫滿了小糉子,可愛極了,有一個小糉子,還說“求抱抱”呢!林宥宸奶奶是貢獻最多的一個人,她做了純天然烤串給我們吃,只放了一點點鹽和味精。還有叔叔阿姨都來幫忙,幫我們包糉子,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手把手教我們包糉子。我們組的小糉子很特別,每一個小糉子上面都畫上了一個可愛的笑臉,而且還寫上自己的名字呢!叔叔阿姨的這些愛心和幫助都是無私的貢獻。

祖國就像一個大大的懷抱,我們要像屈原一樣愛國,像叔叔阿姨一樣無私奉獻,讓每個人都能感受到這一份愛心和溫暖。

  端午節週記7

今天是端午節,我早上來到了姥姥家,剛剛進去就聞到了糉子的香味,讓我陶醉。我走進廚房,看到鍋裏煮着許多糉子,我已經快控制不住想吃掉它們的慾望了。

我從鍋裏拿出了一個糉子,咬了一口,很甜,我從中細細的品嚐,我覺得我姥姥可以去當一個廚師了。

我吃完糉子,走出家門,爬上了一座山,我本以爲山上沒有什麼人,但我一登上去,人還不少呢。我想自己清靜清靜,就沒和那些人一起上去。

過了一會兒,我開始向上爬了,在路上,我邊走邊看四周的美景,有時遇到好看的景色我還會拿手機拍上一兩張的照片。我學往上爬,兩邊的樹越茂盛,我已經不能用語言表達我當時愉快的心情了。

爬到半山腰的時候,我已經滿頭大汗了,但我一點也不覺得累。因爲在陽光的映稱下,山上的松樹顯得格外茂盛。突然過來一陣風,風中帶着泥土和花的味道,讓我的心情更加愉快。

這裏的景色讓我想起了桃源仙谷,只是這裏沒有流水,如果有的話,一定會更加美麗。

我在林中大喊了一聲,抒發我當時的心情,但沒想到驚起了一些鳥,看樣子我打擾到它們休息了,它們唧唧喳喳的叫着,在別人的眼中這叫聲只是噪音,而在我眼中這聲音就是一段美麗的音樂!

太陽已經到了我的正上方,我也要回去了,我下了山,在山腳下有一次的看了一下山的景色:真是令人陶醉呀!

  端午節週記8

“五月五,是端陽。插香葉,戴香囊……”每當我唱起這支兒歌時,總會想起家鄉的端午節。

每逢五月五日,就要過一個盛大的節日——端午節。端午節是民間的傳統節日,又叫端陽節和重五節。

著名學者聞一多認爲,端午節又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

端午節時,吃糉子是一項極爲重要的活動,還有一項活動,那就是賽龍舟。爲什麼要賽龍舟呢?是爲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人麼相繼把糉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端午節時,人們要把房子打掃乾淨,還要在廚房裏灑上許多雄黃水,就是爲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滋生。

端午節呢,它呀,又稱重五,總之,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白、黑、藍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勃頸上、手腕或足踝上,稱爲“長命縷”,名家還要插“五端”:葛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龍船花。

我不僅知道北方過端午節的知識,而且還了解南方過端午節的食物呢!

南方每次過端午節,必定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用黃瓣包的糉子和最美味的食物——雄黃酒。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酒在兒童頭上畫個“王”字,另外,還有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過了好幾年,我又念起了“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

此時,我又想起了家鄉的端午節……

  端午節週記9

端午節到了,媽媽照例買回來幾個糉子,笑着說:“我們要吃糉子了。”

媽媽去煮糉子了,又問我:“知道端午節吃糉子的由來嗎?”我脫口而出:“我當然知道了!端午節吃糉子是因爲屈原被他的楚國皇帝趕到了秦國,他在秦國聽說了楚國滅亡的消息,便悲痛欲絕,抱着一塊大石頭跳入汨羅江,自殺了。楚國的百姓知道後,怕魚兒咬他,便包了糉子丟入江中。從此,百姓們就養成了吃糉子的習俗。”媽媽聽了我的講述,連連點贊,“不錯!不錯!”。

媽媽端出煮好的糉子,我的手剛碰到糉葉,就趕緊縮了回來,只覺得手火辣辣的疼。媽媽笑話我:“糉子剛出鍋時,是很燙的,不能隨便碰。”說着,媽媽抓住包糉子的線頭,一拉,線掉了下來,再抓住糉葉一角,一抖,糉子就在碗裏翻起了跟斗,糉子出來了!我開始拆第二個,這回,我吸取了教訓,學媽媽的樣子,一個白胖胖的糉子到了我的碗裏。我開始風捲殘雲般吃起了糉子,邊吃邊問媽媽,“糉子怎麼做出來的?”媽媽跟我講,包糉子,先要找好材料,糯米,紅棗,糉葉,細繩,用糉葉包好糯米紅棗,細繩紮好,糉子就完成了。媽媽說得那麼簡單,我纔不信呢!包糉子是一種技術,肯定也要多多練習才能熟能生巧的。

糉子真好吃啊!我們中國人有這樣一個傳統美食,哪能不自豪!

  端午節週記10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一詩是唐代詩人文秀寫的《端午》。

端午節是我們漢族的傳統節日,我們學校迎端午的活動就在今天下午舉行。下午,我一來到校園,那撲鼻而來的糉葉味香得不得了。我迫不及待跑到了我們四年一班看,哇——在我們的課桌上早已擺放滿了糉葉,繩子,豬肉,冬菇……包糉子的材料非常豐富啊!

同學們找到自已的小組坐好,我們開始學包糉子了。包糉子是一件看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卻很難的事情。我看着阿姨們很輕易就把糉子包好。同學一邊看着,學包着。我也拿起了糉葉學包了起來,首先卷糉子時這一關讓我手忙腳亂的,好不容易終於卷出了尖角,倒米又把我難倒了。這是,剛好管老師在我身邊經過,我趕緊叫管老師教我,管老師手把手教我包糉子在,好不容易,學包了一個糉子出來!哈哈哈……。把我樂翻了,特別的開心。

同學們都在優美地音樂聲,快樂地討論聲,歡快地笑聲和咔嚓地拍照聲下開開心心的學包糉子。沒過多久,我們共同努力和勤勞下成果出來了,糉子堆滿了一大鍋。包好的糉子有的像春捲,有的像一個金字塔,有的像一個三角體……雖然糉子包得不怎麼好看,但糉子裏面全包着同學們祝福語

快樂的時間總是過得特別的快,一節課的時間過去了,端午節活動圓滿的結束了。期待下一年的端午節活動!

  端午節週記11

中國的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的便是端午節。

端午節是一個充滿了詩意的節日。屈原的爲國投江自盡,得到人民的緬懷,便有了這個節。它的別稱也頗具詩意,如當五汛、浴蘭節、菖蒲節、龍日節等。它處夏日,一個燥且熱的時節,於我卻顯得靜且涼。

在我的記憶中,端午總是青色的。這種記憶很抽象,但是每次一想到它,一個青色的世界就會在我的腦海中浮現。孩子們脖前掛着的鴨蛋,青的淡雅且清新。河邊楊柳的青色也是嫩嫩的,朝氣蓬勃。河水則青得更爲深沉穩重,濃墨重彩一點了。龍舟同樣也有青色的`,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糉子在進鍋前同樣綠的活潑,蒸熟後的青帶上了些許暖色調,使人很有食慾。

提到了糉子,正好也該講講。糉子是一種傳統節日食物,只有端午時纔會有。我們家的糉子,每年都是我爺爺親手做的。他每次都會準備好最大的碗盛那潔白可愛的糯米,旁邊的盆裏盛着水,浸着翠青色的糉葉。我最愛看將糯米填好後往內塞餡的過程,在白白淨淨的糯米中藏着一小塊寶藏,或是一塊紅豔似血而又像蜜一般的棗,亦或是一塊香味濃郁滋滋冒油的豬肉。包好進鍋,蒸煮後開鍋時漫開的蒸汽,滿滿的都是幸福。

划龍舟也有趣,每年我都會去看秦淮河的龍舟比賽,十分熱鬧。岸邊雖算不上人山人海,但也是算得上人多的了。划龍舟的人們喊着號子,配上擂鼓的聲音,氣勢磅礴,頗有力量感。

這就是端午節,我熱愛的那個端午節。

  端午節週記12

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在這個傳統節日裏,有許多習俗:賽龍舟、包糉子……

端午節的由來,是很久以前,有一位詩人——屈原。他很愛國,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羅江身死。爲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人們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定爲端午節,來紀念屈原。

五月初五,家家戶戶都傳來了糉子的飄香。在以前,人們用糉葉包糉子,投進江裏,是怕魚吃掉屈原的屍體,讓魚吃糉子,魚吃飽後,就不會去吃屈原的屍體了。

糉子的總類繁多,有甜的也有鹹的。有白糉子、肉糉子、蛋黃糉子、豆沙糉子……有小巧的“一口糉”,也有填滿餡料的大糉子。

糉子是用糉葉包的,餡料主要是糯米,包好用繩子繫緊,拿去蒸。熟了就是美味可口的糉子。

在端午節,人們用艾葉、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掛在門上。因爲端午時節及其隨後的一段時間裏,溼熱、溫毒之氣鬱蒸,蚊蠅害蟲及細菌活動頻繁且繁殖生長迅速,疫病萌發,百病易從口鼻而入,所以用艾葉等做成香包,可以驅蚊、消毒。

賽龍舟是端午節很重要的一個習俗,在南方很流行。因爲很久以前,楚國人很捨不得屈原,變坐船去營救。之後,每年的五月初五,都賽龍舟來驅趕魚兒吃掉屈原的身體。賽龍舟體現出人們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的精神。

在這個端午節,可不要忘了這位偉大色詩人!

  端午節週記13

今天,是我最喜愛的一個節日——端午節。節日是爲了紀念古代的偉大詩人屈原,屈原因爲國家淪陷,並懷才不遇,所以投江自盡。屈原死後,江裏的魚兒啃食屈原的身體,所以,就把糯米放入蘆葦葉中用彩色的線捆住,扔進江中,讓魚兒吃裏面的糯米,所以,這天人們還要吃糉子。

人們除了吃糉子,南方人還會賽龍舟,而我們就把用線做的五彩繩帶在手上,並採些艾草放在門口可以辟邪驅蟲。

這天,縣城裏還要舉行一場集會呢!爸爸媽媽一說要帶我去感激,我頓時興高采烈、喜出望外。剛坐上車的時候,我就迫不及待地問:“快到了嗎?快到了嗎?“經過十五分鐘後,終於到了。走到會場邊兒上,我就聽見了遊樂場的音樂,我看見了高高蕩起的海島船,想起了去年玩時的情景,心裏不由得一顫,海盜船一高一低地蕩,一開始蕩得不怎麼高,可是後來,越蕩越高,感覺像是飛到了九霄雲外,遠遠的,也能聽見體驗者的尖叫者,後來,我又進了鬼屋體驗了,驚悚的感覺讓我尖叫連連……

集會上還有各種小吃,比如:臭豆腐。人們都說:“到長沙不吃長沙臭豆腐,等於白來。”所以,我今天也要嚐嚐這長沙臭豆腐有多好吃,我走到小攤前,一股臭味撲鼻而來,我要了一份臭豆腐,吃了起來,吃完後,感覺到脣齒生香,回味無窮,真是:“聞起來臭,吃起來香啊!“

今天,我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週記14

盼望着,盼望着,端午節終於到了!每到端午節,大家都會想起古代愛國詩人屈原,這一天,是他懷才不遇,憤憂國難投江的日子。因爲他,也流傳下來了一些美麗的傳說,吃糉子就是爲了祭奠這位詩人。

這一天早晨七點,我們早早地起牀,穿好衣服準備到宋家溝去趕集。我們坐着一輛公交車,車上擠的人山人海。中處非常堵,大概所有的人心情都跟我一樣,急着去趕集。好不容易來到會場,媽媽卻被一件衣服給吸引了,我抱住胳膊,眼瞪的大大的。這時,媽媽看到我生氣的樣子,便說:“好好好,我先帶你去遊樂場玩。”突然,耳邊傳出一陣陣遊樂園的聲音。這時,我回想起原來玩碰碰車時,開車的情景,便忍不住大笑起來,因爲我總是撞來撞去,東西南北都分不清了。

我先玩了一會兒跳跳牀,玩的時候,我像是一下子飛到了天上,真是太好玩了。

然後我又玩了一下鏡子迷宮,我和妹妹進去之後,卻怎麼也找不到出口,忽然我看到妹妹已經超過了我,我便一下子衝了過去,突然,“撲通”一聲,我摔了一跤。慢慢的,終於找到了出口。

接着,我們走出了遊樂場,來到了賣吃的地方,那裏香氣撲鼻,有蛋糕,有餅子……

到了八點,我們只好依依不捨地回家了,真希望下一個端午節快點到來,我愛端午節。

  端午節週記15

我喜歡春節,喜歡九月九日的重陽節,喜歡元宵節,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端午節。

端午節有很多的習俗,要吃糉子、驢打滾、雞蛋等等。端午節家家戶戶還要把桃枝,艾草插在門上。我國南方卻是用賽龍舟活動來紀念屈原,因爲屈原是投江而死,爲了不讓小魚小蝦吃了那位愛國大詩人屈原,所以要舉行賽龍舟活動以示懷念。

我盼啊盼,終於盼到了端午節。早上,我早早地就起了牀,問:媽媽,咱們什麼時候包糉子啊?媽媽說:一會兒咱們就包。媽媽把泡了一天一夜的糯米和糉葉拿了出來,開始包了起來。我學着媽媽的樣子,拿着3、4片糉葉一個挨着一個,不留一點兒縫隙的包着,先鋪平,再摺疊,然後用手舀一勺米放在糉葉上,接着把糯米鋪平、捲上,最後用綵帶捆起來。這時奶奶把壓力鍋放好水也準備好了,把糉子均勻地擺到鍋裏,蓋上鍋蓋,大約蒸了30分鐘左右,鍋裏便飄出了香味,連左鄰右舍的鄰居都可以聞到。我盼了好久的糉子,終於出鍋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糉子就剝開,糉子一下子就把我的手粘住了,我就跑進廚房,拿了點糖,就開始用糉子蘸糖,美美的吃了起來。啊!太好吃了,我們在家裏團團圓圓地享受着節日的美好和美食的快樂,最後我不由得感慨到,過端午節,真好啊!

端午節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之一,我愛這個節日,也更愛我們的國家。

  端午節週記16

端午節,記憶裏是飄香的糉子和熱鬧的龍舟賽。

五月,溫暖的風吹來清新的糉葉香。伴隨着端午鐘聲敲響,家家戶戶開始包糉子了。新採來的糉葉,用熱水泡一個晚上後晾乾。在裏面裹上洗好的糯米,或是加上紅棗,或是加上臘肉,然後下鍋蒸。

糉子出鍋了。一家人圍坐桌前,小孩子總是迫不及待地衝上去拿第一個糉子,也總被燙得呲牙咧嘴逗得大家鬨堂大笑。大家剝着糉子,那香味一時間散了滿屋,伴着歡聲笑語一起飄進人的心裏。

吃完糉子,我們就該去看龍舟賽了。

來到梅林祝家村,只見河面被太陽炙烤着,好像下一刻就會燃起大火似的。河上幾艘船在爭先恐後地向終點衝去,河兩邊已是人山人海,都在爲各自的船隊高聲吶喊助威。各色的龍舟上,鼓手打着激昂的鼓點,船上的每一個人都配合着鼓點賣力地划着槳。

一艘船上儘管載滿了不同的人,可他們卻都能步調一致,以同樣的節奏在同一時間朝同一方向划槳。他們將各自的力量匯聚成一股巨大的引力,牽引着着船隻不斷向前。或許他們每個人都不是大力士,但他們懂得團結,所以他們擁有無窮盡的力量,帶領他們向前……

端午節伴隨着糉香和龍舟歡快地來了,又載着歡聲與笑語緩緩地走了。這中間是歡樂,是團結,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

  端午節週記17

今天是我期望已久的端午節,我早早就起牀等待着美味的糉子。

一進廚房,廚房裏飄散着令人垂涎欲滴的糯米香,媽媽正和姥姥、姥爺包糉子呢,我奇怪的問老爺是什麼時候來的。“起牀了”老爺轉過頭。“嗯,老爺,您什麼時候來的?您也會包糉子啊!”老爺看出我的心思說:“想包吧,來,老爺教你!”。

“先把竹葉捲成錐狀,把卷好的糉葉卡在手虎口。”老爺也拿起竹葉給我做起示範,我也忍不住學起來。“舀一勺泡好的糯米倒入糉葉卷中,再舀上拌好的餡放在米上,然後蓋上一層米將葉尾蓋上,捏攏,最後用細繩繫牢。”老爺說完我也做完了。看着我第一次的成果也挺滿意,可再看看老爺包的糉子我傻眼了。老爺的一看就老手,包的如此精美我這新手哪能比的過,老爺卻表揚我說:“不錯嗎!比我第一次包的的像樣多了!聽了老爺的誇獎我欣喜若狂並要求一起包糉子。媽媽說:“一邊玩去吧,別在這搗亂。”“沒辦法,只能聽媽媽的和話一邊玩去了。

“糉子煮好了來嚐嚐!”媽媽喊道。我飛似的跑到廚房打開剛煮好的鍋蓋,拿起筷子翻來翻去找來找去,終於打到我包的糉子啦!我立即挑出笨重的糉子剪下繩子,大口地吃着,嗯,好吃,沒有臘肉的鹹硬,取而代之的是香嫩可口中。我三口五口搞定了。我驕傲的想:原來自己包的糉子格外的香,使我明白一個道理,只有辛勤勞動才能換來幸福甜美的生活,同時也使我懂得要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

  端午節週記18

農曆五月初五,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端午節的習俗可多啦,有掛艾香、吃五黃、包糉子、吃糉子、掛香包等。

這天,讓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包糉子了。奶奶先把買來的糯米淘好,浸在水裏,然後拿出已經準備好的糉葉放在電飯煲里加水煮,奶奶告訴我,煮過的糉葉在彎折時不容易破。糉葉煮過後,水是紅色的,所以糉葉還要清洗幾遍才能用。噢,還差糉子裏需要的蜜棗,我和奶奶把蜜棗買了回來。

一切準備好後,開始包糉子啦!奶奶把糉葉向下彎成錐形,先在裏面放一些糯米,再放上一兩顆蜜棗,最後再放上一層糯米,把多出來的糉葉摺好。奶奶扎糉子可熟練了。只見她一手捏着糉子,一手抽出一段線,線一端用嘴咬着,三下兩下地在糉身上纏繞幾圈,然後兩手打個結紮好,一個大糉子就包好啦!我也想包,奶奶同意教我,奶奶手把手教了我很久,我才做出來一個糉子,包糉子看似簡單,做起來卻很難哪!不一會兒,奶奶就包出了很多好看的糉子。奶奶叫我把包好的糉子五個五個地綁在一起,這樣煮的時候容易翻動。煮好的糉子香噴噴的,好吃極了。

吃上幾個糉子,爸爸提議我們去看賽龍舟。到了現場已經是人山人海,比賽開始了,人們喊着:“加油!加油!”條條龍舟咬得緊緊的,時而這條快,時而那條快,龍舟過去了,但人們的加油聲還沒停。

這個端午節,我們掛了艾香、吃了五黃和糉子、看了龍舟賽,過得特別有意義。

  端午節週記19

“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每次聽到了這首童謠,我就知道端午節到了。

你知道嗎?關於端午節還有一個傳說呢!公元前278年,屈原因爲愛國,政治抱負沒有實現,而看着平民百姓受到迫害,自己卻無能爲力,他就跳到汨羅江而死。人們乘船去打撈他,在江裏扔去糉子,後來就有了吃糉子,賽龍舟的習俗了。爲了紀念他,農曆的五月初五也成爲了端午節。

前幾天,我們過端午節,我看見媽媽在包糉子,我問媽媽:“包糉子難嗎?”媽媽說:“不難。”媽媽給了我一些材料,有蘆葦葉,糯米,大肉,豆沙,紅棗。我開始包糉子了,可是我一包,糯米就從糉葉裏面漏了,我接連試了幾次,可是都沒有成功,我問媽媽:“你是怎麼包的?”媽媽說:“左手捏住葉子的一頭,右手用三個手指捏住葉子的另一頭,輕輕往裏一卷,捲成一個圓錐形的形狀,卷好後就往裏面放準備好的材料,用線綁好,就行了。”

我按照媽媽說的,捲成一個圓錐形,放入糯米和大棗,拿出棉線一綁,四角糉子就包好了,過了很久,我才聞到了糉子的香味,我迫不及待咬了一口,那米香,葉香,大棗的香一起進去口腔,好吃極了,我自豪地說:“媽媽,我們兩個包的每一個糉子都很好吃。”

我很喜歡端午節,因爲可以吃糉子,還學會了包糉子。

  端午節週記20

“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你猜猜這是我們的哪一個傳統節日?那當然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端午節有許許多多的習俗,比如:划龍舟、包糉子,用各種方式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包糉子。一大早,我就像條小尾巴似的跟着媽媽身後學習包糉子。媽媽先把材料拿出來:有白花花的糯米,有綠油油的糉葉,還有像一條條辮子似的糉繩。材料準備好了,我們可以開始包糉子了,媽媽先示範給我看。首先拿一片糉葉摺疊圍攏,做成一個“小漏斗”狀的小窩窩。然後,放一勺糯米,再放一點肉餡,接着用剩下的糉葉把它全部包起來,爲了以防它裂開,最後用糉繩,把它綁得嚴嚴實實的,一個糉子就包好了。

我心想:這不是挺簡單的嘛!該我親手開始包糉子了,我學着媽媽的樣子做。沒想到,到了第二個步驟,那些調皮的糯米娃娃一個接着一個的跳出來,害得我包都包不好,媽媽看見了,就走過來幫我。過了一會兒,我們的糉子包好了。看着包好的糉子,他們形狀不一:有的包成了圓形,有的包成了三角形,還有的包成了牛角尖。我趕緊小心翼翼地拿去煮,過了一小時,糉子煮好了,我聞着這糉子的香味,連口水都要“飛流直下三千尺”了。我們開始吃糉子了,姐姐看見我狼吞虎嚥地吃,嘴邊還沾着煮熟的糯米,情不自禁地笑了。

這個端午節過得真是與衆不同,因爲我吃到了自己親手包的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