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徵文 > 家風家訓家史徵文(通用20篇)

家風家訓家史徵文(通用2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9W 次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徵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徵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寫徵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風家訓家史徵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家風家訓家史徵文(通用20篇)

家風家訓家史徵文 篇1

記得之前央視有1個走基層的節目,記者在大街上詢問來來常常的:“你的家風是甚麼?”那時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現在才覺得,我們家的家風雖然沒有甚麼條條款款,更沒有慎重地銘記在書上,但經過歲月的沉澱,尊長對晚輩的教誨,這個家庭已無形當中構成了家風,並對每一個大人和行將成年的孩子,產生了10分深入的影響,比如我。

不知從甚麼時候開始,我的媽媽變得10分“多愁善感”起來。那天,也是這樣悶熱的晚上,面對1摞摞試卷,我將頭重重靠在椅背,感覺到自己的胸口壓抑的、緩緩的起伏了幾下。“你該不會學好了吧?”我能想得到在客廳裏看電視的媽媽將頭探出來,那審視的眼光和將老花鏡摘下的動作。

“嗯——”我敷衍地從鼻腔裏發出1個音節。然後氣氛便安靜了下來,只能聽見電視隱模糊約傳來的喧鬧聲,而我只能將脖子垂下來,盯着桌上——被我剛剛扣在透明筆蓋的、煩躁不安的小蟲子看。恍如寂靜了很久,客廳裏又傳來我媽低低的聲音:“你現在這模樣真叫我擔心。”我覺得我轉動筆蓋的手抖了抖。我不自覺的轉頭向客廳看去:爲了不把蟬招來,客廳裏沒開燈,電視機或明或暗、色彩變化不1的光線投射到我媽臉上,讓我看不清她的表情。我注意到她的手在遙控器上摩挲了幾下,終究調小了音量,使得她的聲音在空空的屋子裏格外清晰,“我年紀這麼大了,你以後怎樣辦?”的確,我的姐姐都成家了。而我不知怎樣回答,將頭轉回來,手下1不留心,蟲子飛走了。

而比我更難過的,卻是我的媽媽。她的聲音很分明地傳入我的耳中,這段溫順的、帶點沙啞卻又10分憂愁的聲音在我心裏飄飄轉轉,卻終究在我的心上感染了1點峻峭的寒意。我的背由於1直靠在椅背上溼透了,而這卻更加讓我甦醒:庇護自己的樹幹漸漸年老曲折,留出了外面世界的1角,而我只能使自己更獨立與強健,才能反過來保護那些曾今爲我遮風避雨的人。

因而我終究明白了何謂家風。它對我來講,是父母無言的愛,是幫助我自立於世上的、來自尊長半生的經歷,更是我將會教於下1代,給予家更好傳承的風氣。

家風家訓家史徵文 篇2

家訓,家風,顧名思義,都是圍繞着“家”這一字展開的。家風,影響着孩子的健康生活,一個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圍就構成了家風。家風是每個家庭從老一輩哪裏傳承下來的美德,多多少少都會有祖輩的影子,而家訓,更能體現出一個家庭的嚴謹、認真。

建設好的家風、家訓關鍵在於家長,家長要首先成爲建設家風、家訓的有心人,只有家長做好了,那麼兒女也會潛移默化的形成良好的品質。培養好的家風會使整個家庭受益,因此,家長一定要爲子女樹立良好的榜樣,做好模範作用。

家訓是指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家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家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中國歷史上對個人的修身、全家的發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道德包括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等等,家訓屬於家庭美德的範疇。一個家庭的家訓相當於一個國家的道德標準,如曾國藩家訓、朱子家訓、顏氏家訓等等。家訓即是家人做人的道德標準,違背家訓,就會遭受道德的譴責。

家風家訓家史徵文 篇3

每一個家庭都有每一個家庭的家風,有的是熱情之風,有的是友愛之風,還有的是誠信之風……這次我就來講講我們家的家風——誠信之風。

記得在前段時間,學校準備舉行一年一度的長跑比賽,我十分開心,因爲我被老師選去參加比賽!但我心裏也有點緊張:要是比賽中一不小心失誤了,可就讓全班的榮譽抹黑了,怎麼辦好呢?就在這時,我突然想起爸爸曾說過的一句話:“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所以一放學我就去跟爸爸說,爸爸聽了,答應星期日帶我去體育館練習跑步。

到了星期日,當我睜開眼睛的時候,“咦,爸爸怎麼沒來叫我,該不會忘了?”我趕緊穿好衣服,走出房間,原來爸爸已經在客廳等我了。我說:“爸爸,我還以爲你忘記要去陪我跑步的事情了。”爸爸說:“我答應你的事情怎麼可能忘記呢?我們做人要講誠信,答應別人的事不管怎麼樣都得做到。”聽到這裏,我的心裏暖暖的,也暗自以爸爸爲心中的榜樣……到了體育館,爸爸告訴了我很多跑步的知識和熱身運動。

轉眼間就到了比賽的那天。比賽前,我先熱身,把身體的關節都打開,還慢跑了一圈。等比賽開始的時候,我就按爸爸教我的方法跑,結果我跑起來不會很喘,還得了第一名。這第一名不是白白來的,是因爲我有這樣一個誠信而又知識淵博的爸爸教來的。

就這樣,我一直把這件事留在心裏,也把我家的家風永遠地記在了心裏。

家風家訓家史徵文 篇4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一些好習慣都是在潛移默化中習得,而好習慣的來源則是來自於我們家的家風家訓。

我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弟弟,從小媽媽就對我們三姐弟說你們姐弟之間一定要相互友愛,互幫互助,姐姐要讓着弟弟妹妹,弟弟也要尊敬姐姐,保護姐姐,雖然有時候我們會打打鬧鬧的,但是絲毫不會影響我們之間的感情,因爲我一直都記得媽媽說的一家人就應該相親相愛,這就是媽媽的家訓——相親相愛。

爸爸經常不在家,一回到家就喜歡把我們三姐弟叫到一起然後詢問我們最近的情況,比如說:學習怎麼樣呀、你們有沒有打架呀之類的問題,然後就開始對我們灌輸他的思想。學習一定要認真,雖然說學習不能決定一切,但是如果你連學習都掌控不好,你如何掌控以後的工作,以後的生活呢?我偷瞄了一眼姐姐跟弟弟,姐姐似乎聽得很認真,弟弟一直看着爸爸,而我好像只記住了爸爸當時說話的感覺,真正聽到耳裏的話就是要認真學習,這就是爸爸的家訓——刻苦學習。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奶奶每次要開始跟我們講道理的時候,這就是她的開場白,我們家人每次聽到這句話都會心一笑,默默的找個小板凳坐下來,靜靜的聽着奶奶的家規。昨天我故意放了幾個硬幣在桌上,看你們幾個小孩自不自覺會不會直接就拿走去買吃的了,不過還好,我看到你們三個都看到了桌上的錢但並沒有人去動它,所以這一點是值得表揚的,做人就應該如此,不能做一些小偷小摸的事情,即使這個錢是在你家的,但是那個錢它不是屬於你的,你就不能拿,懂嗎?我們異口同聲的回答到:懂!然後奶奶就繼續說,我們做人就是一個良心,如果連良心都沒有了,那這個人活着也沒有什麼意義了,你們知道嗎?我們再次同聲回答:知道!然後這節課就算是結束了,奶奶愉快的起身離開了,我們大呼一口氣,結束了。這就是我們家一直在堅持的家風——誠實善良。

我們家的家風就像一縷清風緩緩吹來,潛移默化當中讓你把這些家風家訓熟記於心,並且真正按照這樣去做。

家風家訓家史徵文 篇5

家風和家訓,都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每個人家裏都會有家風,家風包括尊老愛幼,勤儉節約,孝順父母。我家就有一種家風,那就是勤儉節約。

爸爸常常對我說:‘要省吃儉用,勤儉節約。’我一直將這句話記在心裏了。每次吃飯,我都會把碗裏的飯粒全部吃完,一點兒也不會留。

媽媽喜歡用洗菜水,淘米水,洗衣服的水用來衝馬桶,她常常會說:這樣可以省掉不少的清水,也很環保,這是一個佷好的方法。而爸爸更會節省,他沒有買過錢包,錢包是由一些廢紙製做而成。一頓菜夠他吃好幾頓飯了。有時媽媽會開玩笑地說:‘你這是小氣吧,連一個錢包都不肯買。’爸爸不服氣地反駁道:這有什麼不好,能省就省,能儉就儉,報紙當錢包,還方便省錢又好用呢!

廉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家風家訓就包含在內。所有良好的家風家訓,都是由子子孫孫代代相傳教育而得來的。儘管我們嘴裏一直提到要做個廉潔清正的人,近幾年來還是有很多人進了監獄。這些人都是因爲家教不好,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這就會使孩子走上不良之路。所以我們從小,就要好好學習好的家風習慣,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孝順父母的好孩子,在學校裏同樣要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節約紙張,不和別人比吃比穿。

家家戶戶都有一種良好家風,我們都要遵家規,做一個好公民。

家風家訓家史徵文 篇6

每個家都有不同的家風家訓。良好的家風家訓,能使人積極向上,走向成功;不良的家風家訓,會使人誤入歧途,墜入深淵。誠實守信就是我的家風家訓。

記得有一次,同學約我出去玩,時間是週六的早上九點,地點是先在學校門口集合,然後在去找地方玩,逛街。

我剛開始還在猶豫,到底是去還是不去呢?因爲我每次回到家,媽媽就會跟我說:你週末不可以自己一個人跑出玩,最近外面壞人很多怕我出事。在我猶豫的時候,那個同學又說了一句話,說我還找了好幾個好朋友一起去呢。聽到這裏,我想:又不只是我們兩個人,人這麼多,應該沒事吧,我就答應了。到了週五我回到家,在吃晚飯的時候我剛想找到機會和媽媽提起此事,但在此之前被媽媽的一句話將我的這個打算消掉了。

這頓飯我吃得極少,吃過就回到房間裏躺在牀上睡覺了,但是翻來覆去就是睡不着。不知道過了多久,我還是抵擋不住睏意睡着了。到了第二天早上,眼看就要九點了,我實在是不知道該怎麼說就那樣想啊想我還是跟媽媽說了,她說:“既然已經約好了,人不可以失信,而且又有那麼多的同學一起去,有人一起就好了,媽媽就放心了,你去吧,不過還是要小心啊,快點回來。”聽到媽媽這麼說,我很開心,不只守住了和同學的約定,又沒有欺騙任何人。

還記得有一次,數學作業萊什批完發下來,我打開一看,自己竟然全對,還加了三顆星,我很開心,一遍又一遍的看着這張作業,忽然,我發現有兩道計算題是錯的,老師卻給我批對了。我想應該是老師批錯了,我想要去和老師說一下,但是又一想,如果改過來,那我就一顆星也沒了,但是不和老師說,我心裏有不舒服。

在我糾結的時候鈴聲響了,這節課剛好是數學課,老師主要是講題。在老師講到計算題的時候,是讓同學到黑板上去寫,老師就到講臺下面“巡查”,當老師走到我旁邊的時候,我還是遵循內心的意願,我和老師說了一下,老師看了看,確實是改錯了,但是老師不但沒有減掉我的星,還表揚了我的誠實。着兩件事到現在還記憶猶新,它時刻提醒着我做人要誠實守信,不鞥撒謊。誠實守信就是我的家風家訓。

家風家訓家史徵文 篇7

家風是家庭成員爲人處事的做法和風氣,是家庭內部特徵與道德規範,也是一個家族的性格特徵。然而,隨着社會經濟發展,家風反而被我們所遺忘與淡化,今天,又重新拾起討論,覺得很有必要。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重視家風的培養,從《顏氏家訓》到《曾國藩家書》,光有關於家風的記載和公開發行的就有百十餘種,充分說明,家庭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流傳較多的如“父慈子孝”、“夫正婦順”、“讀書志在聖賢”、“爲官心存國君”、“五常八德”(五常:禮義仁智信,八德:忠教仁愛信義和平),這些家風家訓已成爲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子孫後代教育和社會發展都產生積極的影響。

如今,在社會上時常聽到,說到某個孩子不懂事理,沒有教養,歸根到底就是家教出了問題。注重物質追求,疏於學習,缺乏道德引導和傳承家風的載體;人口流動大,親人相聚少,家庭微型化,給家風傳承難度增大;由熟人社會交往向陌生人社會交往發生了轉變,也給家風傳承帶來外在的困難。種種現象讓家風家被漸漸遺忘與淡化。

重拾家風不僅要依靠社會道德建設,要糾正社會上一些不良現象,家風的培養營造社會氛圍還需要依靠每個家庭成員的一代傳承一代,更需要依賴家長的言傳身教。家長的身教是孩子接受家風教育的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徑,家長的喜怒哀樂,愛憎好惡,勤懶儉奢,都會潛移默化影響着下一代。家風重建,必須從家庭出發,重視家庭的觀念,家庭每個成員都要擁有家風意識,將家庭置於更重要的角色定位。

典範的家風,是催人向善向上,提高人品涵養,勵志成才的重要因素,優良的家風,可使人在言行舉止上自我約束,好的家風對於社會而言,它是道德的力量和規則的信仰。如果每個家庭都能傳承優良的家風,道德的滑坡將會停滯,人間的真善美將在家風中流傳。

家風家訓家史徵文 篇8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每個幸福的家庭裏肯定都有自己的家風和家訓。我家的家風和家訓最重要的一點可以用兩個字概括——“謝謝”,其次還有“不能欺軟怕硬”雖然簡單普通,但是讓我受益匪淺。

小時候,那時還沒有懂事,只要別人一給我東西,媽媽爸爸必定讓我說謝謝。雖然那時不懂爲什麼要這樣做,但我卻知道了,這是別人給我東西應該說的話。

而小時候的教育,給我養成了現在的好習慣。無論陌生人和熟人,家人,給了我東西,幫助和疼愛……我都會說聲謝謝。親人會說我見外,讓我不要說謝謝,而我每次打趣的笑笑,說有禮貌不是件很好的事嗎?而陌生人都會說我有禮貌。

因爲家訓,我在許多人的心裏留下了不錯的印象。

噢,對了,我現在的性格也是因爲家訓所變。爸爸說過:“不能欺軟怕硬。”就這樣,我每次遇到弱小都會及自己所能幫忙。遇到比我強的人也絲毫不能屈服,我不做窩囊廢。人是要有尊嚴的。就因爲這樣,我是個愛打抱不平,而好勝心又極強的人。

“寒門家風好,少年早成才。”作爲平凡而普通的我們,將來也許不能給予自己的孩子豐富的物質條件和寬泛的人際關係,但我們會努力將父輩的優良家風傳承下來,讓它成爲一和潛在的,無形的力量吸領未來孩子的健康成長!

家風家訓家史徵文 篇9

如果我們想做一個有用的人,那現在就要握緊自己的人生之牌,只有打好自己的牌,你纔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打好自己手中的牌”實質是勇於自我實現的表現,也是自信、自尊的體現,更是超越自我,挑戰自我的契機。

我的人生之牌就是我家的家風、家訓――堅強、寬以待人,嚴於律己。這是爸爸從小教育我的主題。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追求生活的圓滿是人生的良好願望,然而真正實現這個願望又何其艱難啊!漫漫人生之路,缺失和傾斜是永遠存在的。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幸福和磨難如同孿生兄弟如影隨行,都是你漫長人生的寶貴財富,關鍵是遇到磨難和考驗時,應該怎樣擺放自己的心態呢?堅強,這就是我們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有的心態。我們不怕痛苦,但我們害怕丟掉剛強;我們不怕磨難,但我們害怕失去希望。堅強會把遇到的每次大風浪作爲生活中的一種嘗試,化成生命中的一個光環;把遇到的每次衝擊當成人生的新課題,而每次衝擊會把你變得更堅強,每征服一個艱險就是你贏得的一次成功。

我愛我家的家風、家訓,我要緊握它――我的人生之牌。

寬以待人,嚴於律己,我對這句話的理解就是用望遠鏡看別人,用放大鏡看自己。每個人都具有兩面性,各有優缺點,看到別人的優點是一種睿智,要客觀的對待自己和他人的優缺點,是人生的一種豁達和境界。用放大鏡看待自己,就是真正的認識自己,嚴格要求自己,自覺做到自我批評和自我檢討,這樣纔能有的放矢地改正自己。

用望遠鏡看別人,就是面對各種誤解和委屈不要心懷怨恨,不過高要求別人,允許別人有缺點;給別人充足的時間去改正缺點,這樣才能用寬容、平和、謙遜的心態去和他人相處。

我愛我家的家風、家訓,我要緊握它――我的人生之牌。

我家的家風、家訓雖然簡單但含有一定的哲理性,我會緊緊握住它,讓助我成長!

家風家訓家史徵文 篇10

古人云:“以人爲鏡,正人衣冠。”我卻覺得做人不僅僅要以人爲鏡,更要以訓誡爲標尺,以良好風格爲方向。

以人爲鏡,可以認識不足,然後去改正;以訓誡爲標尺,可以衡量一切,把握是非善惡觀;以良好風格爲方向,可以步入光明闊途,直通向成功。

正所謂:“恨鐵不成鋼。”每個爸爸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功,他們從小就會教育孩子,儘量爲他們鋪好未來的道路。我的'爸爸媽媽從小就會告誡我:“做人要正實、善良,又熱心幫助他人。只有這樣的人才會受人尊敬。‘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就是這麼一個道理。”所以在別人需要幫助時,我會主動出一份力;在別人遇到困難時,我會主動幫他走出困境;在別人急需某物時,我會主動給予他……總之一番下來,我的人緣就有了不少提升,與大家相處的融洽了,總是嘻嘻哈哈一起玩,從不缺少樂趣。可見其訓誡作用之大。再者,對於別人提出的質疑,需要如實告知,而不是爾虞我詐,這樣人與人之間將失去信任。在兩難境況下,訓誡也可以幫助你辨識一切,做出很好的抉擇。例如我有壞消息不忍直接告訴他人時,我會撒一個善意的謊言幫助他人不受影響;與好朋友約定時自己有事不能去,便痛下決心說出實情,另擇他日赴約。

我的爸爸媽媽從小也告訴我:“人一輩子要活得精彩,微笑面對世界,遇到挫折不輕易放棄,勇敢去追求夢想。所以我摔倒在地時,我會默默爬起來,一聲不吭,留給大家的是淺淺的微笑;當我遇到困難,停滯不前時,我會鼓勵自己再加把勁,突破障礙,克服困難,將絆腳石踩在腳下;當我事事不順心時,我會大聲告訴自己,熬過今天將迎接美好的明天。

一棵小草,經過狂風的摧殘,始終堅守“遇挫不放棄”的訓誡便可長成參天大樹,縱使風雨交加,雷電齊鳴也奈它不得;一隻幼鷹經過殘酷的訓練仍堅持“勇敢追求夢想”的信念,便可展翅高飛,衝出藍天之外,傲視蒼穹;一羣大雁經過漫長的長途跋涉,始終堅持“團結”的風格便能越過高山,跨越大海,到達旅途的終點。

家風家訓家史徵文 篇11

一個成功的人,必定有良好的教育;相反如果沒有良好的教育環境,對孩子的成長將是一種傷害。而我,從小就接受了家人優良的教育。

記得一次,雨噼裏啪啦地打到窗戶上,天空中不時閃電交加,一陣陣轟隆隆的雷聲經久不息。我靜靜地坐在窗子前的椅子上,嚼着餅乾,等外公地到來。你一定會想:爲什麼要等外公呢?因爲外公答應我,要帶我去看望阿姨和她剛生的小寶寶。我盼星星盼月亮,還是盼不到外公,隨着時間的流逝,雨越下越大,餅乾也早被我一掃而光了。我的肚子可不幹了,“咕嚕咕嚕”地叫,顯然它是餓了,但爲了這次盼望盼望已久的機會,我勉爲其難地忍下了。換作以前,我早就以百米衝刺的速度奔向飯桌,狼吞虎嚥地吃起來。這時,媽媽走了過來,說:“寶貝,快來吃飯,外公八成不會來了,你看,下這麼大的雨,別等了。”我一聽這話,心裏五味雜陳,眼睛像壞了的水龍頭,鼻子一酸,眼淚奪眶而出。我咬牙繼續堅持着,因爲我堅信外公肯定會來的,果然不出我所料,在大雨中出現了一個熟悉不能再熟悉的身影——外公!我欣喜諾狂,連忙奔向樓下,投進外公的懷抱。只見外公渾身溼漉漉的,頭髮上的雨水順着臉流下,外公的額頭上淌着水珠,不知是汗水還是雨水。等外公換好了乾淨的衣服,我們便快樂出發了。路上,我天真的問:“外公,外公!爲什麼下這麼大的雨,您還來啊!”外公笑了笑,有嚴肅地說:“雅禎!做人要言而有信,我既然答應了你,就該完成,不能信口開河啊!俗話說:言必信,行必果。人要有誠信,不可以失信,這樣纔會有人願意和你做朋友。”是啊!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家人的教育,讓我受益匪淺;家人的教育,使我踏上了成功的第一步!

家風家訓家史徵文 篇12

衆所周知,我國是禮儀之邦,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薰陶着我們每一個人。良好家風、家訓、家教會讓我們更優秀。

我家的家風是尊老愛幼。我們家有六口人, 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弟弟。每次家裏有了好吃的,弟弟總是先給爺爺奶奶。然後纔給我們幾個分一分,這個誰也沒有教他,他自己就懂,因爲平時爺爺奶奶總是把好吃的留給我和弟弟。你別看他人小,他可都看在眼裏,自然就學會了。在我家裏,良好的家風讓我和弟弟體會到濃濃的親情,讓我們學會感恩。

我家家訓是:“誠實守信,自強自律。”媽媽經營的商店做到了貨真價實,誠實守信。從正規渠道進貨,童叟無欺。讓人們放心購物,滿意而去。爸爸在工作中總是嚴格要求自己,盡最大努力把工作做好。有一次爸爸到了下班時還沒回來,很晚纔回來,原來爸爸把今天加量的工作做完,爲工人明天的工作安排好。這些都給我和弟弟做了好的榜樣。在生活和學習上給我們帶來了很大影響,是我爭取做到老師和同學眼裏是一個誠實可信,自強自律的好孩子。

媽媽常說:“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不要小瞧了每天一點點努力,就會取得很大的進步。”這已經是我們家的家教了。弟弟剛上幼兒園時,又哭又鬧。但是媽媽每天都會堅持送他去,只要他去了媽媽都回她姐都會給她剪一朵小紅花貼在牆上鼓勵他,慢慢的他已經變成了一個愛上學的好寶寶了。我家的家教不僅改變了弟,我也深受其益,在學習上我一直堅持這個方法。讓我的數學成績由原來七十多分,八十多分到現在是九十多分啦!所以我特別喜歡我們家的家教,它給我帶來了自信,讓我更優秀。

我能生活在這樣一個良好的家風,嚴格的家訓、家教的家庭中,感覺特別驕傲和自豪。我希望能成爲一個對家庭、祖國有用的人。

家風家訓家史徵文 篇13

家風,就像學風校風一樣是不可缺少的,家風是一個家庭的傳承,是一個家庭的棟樑,是讓後代健康成長的基礎下面我就來說說什麼是家風。

家風,每當我看見這個字眼我就想起了中央電視臺在春節期間做的節目,他們的記者在全國各地的大街小巷的採訪,問街上的陌生人他們家的家風。在看這個節目時我就在心裏默默的問自己,我們家的家風是什麼,我想起了媽媽在我小時候說的話,媽媽說;‘做人要腳踏實地的做事,絕對不可以投機取巧,不管做什麼是都要一步一步的往前走,不要想一口吃成個大胖子,還有就是對人要友善,只要你友善的對待了他人,他人也會友善的對待你,這樣不管你做什麼事都會一帆風順,自己的心裏也會特別高興。’

在互聯網上是怎麼解釋的,家風,又叫門風,家風在通常的情況下家風往往是作風的某種反映。我覺得這句話說的不錯,因爲不是有一句話就是,上樑不正下樑歪,中樑不正道下來嗎?這不就正好說明了家風是作風的體現嗎?其實在我國古代的人們就非常的注重家風的培養,在書中就有先修身,齊家,才能治國平天下。的語句,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家風敦厚尤顯重要,我們通常都會以一個人的家風來評價某一個人,不是在權威的解釋裏就說 家風是一種潛在無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孩子的心靈嗎?還可以塑造孩子的性格,可以說是一種無言的教育、無字的典籍、無聲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經常的教育,它對晚輩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每個方面都會打上家風的烙印。可以說,有什麼樣的家風,就有什麼樣的孩子。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家風是不可缺少的,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應該爲自己家有個良好的家風而驕傲!

家風家訓家史徵文 篇14

家風是一家的道德標準,如同糧食一般,是一個家庭不可缺少的。家風的樹立、存在,對整個社會是有好的幫助的。例如:在公共汽車上給老弱病殘孕的人讓座;不隨地吐痰;不亂扔紙屑、垃圾等一些小事上不只是個人禮儀素質和道德水平的體現,還是一個人背後家風好壞的體現。在良好的家風影響下,我健康茁壯成長着,我身上已深深烙上了家風印跡。

我家的家風是“孝”,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爲先!

就在前不久,我的奶奶因爲蛇盤瘡疾病需要住院治療,爸爸媽媽義無反顧地承擔起了照顧奶奶的責任。住院期間,媽媽每天要去醫院照顧奶奶,幫奶奶擦臉,捶背,翻身。爸爸每天除了接送我上下學,還要精心地爲奶奶準備各種有營養的飯菜,給奶奶送到醫院,爸爸媽媽就這樣一直照顧奶奶到出院。每天吃不好飯,睡不好覺,可他們卻從來不說累。爸爸媽媽對奶奶的這份孝心也深深地感染着我,每天我自覺地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儘量不讓他們爲我的事情操心。這是我對他們唯一能盡的孝心。

我們在父母、親人無微不至的關愛下,茁壯無憂地成長着,我們貪婪地享受着他們給予我們所有的愛,他們總那麼無私的愛着我們,我們也就習慣的照單全收,我有時也會想:等有一天我長大了一定要給父母買很多東西,可是父親教育我說:“孝順不是體現在你能給我們買多少東西,孝順父母可以是父母下班回到家後你能送上一杯熱茶,父母累的時候你能說上一句安慰的話,父母晚上回到家你能端上一盆洗腳水,還有就是能看到你學習成績進步,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對於我們來說就是你的孝順。”媽媽也常說,孝敬無底線,就是說對大人盡孝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終點,只有起點。

家風家訓家史徵文 篇15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每個幸福的家庭裏肯定都有自己的家風和家訓,每個好的家庭都有好的家風。我家的家風和家訓可以概括爲“孝、儉、勤”三個字,雖然簡單普通,但是讓我受益匪淺。

父母總把一句話掛在嘴邊,就是“百善孝爲先”。在我的眼裏,父母都很孝順,每天,爸爸媽媽都要給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打個電話,問問他們在做什麼,身體怎麼樣,叮囑他們要注意鍛鍊身體。只要有時間,他們就會回家看看老人,陪着聊天、散步。爸爸媽媽的每一句話和每一個舉動,都在影響着我。

其次是節儉。小時候,家人就常和我講:“節儉興家,浪費可恥;一粥一飯,當思來自不易。”這個淺顯的道理深深地印在我的心裏,影響着我的言行,我養成了不攀比,不浪費的好習慣,這得益於我嚴格的家教。

“勤”就是勤奮。“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勤奮的重要性不難理解,父母工作很努力,在父母的影響下,我也是養成了勤奮的好習慣我們的國家是由千千萬萬個幸福家庭組成的,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只有我們每個人認真遵守好自己的家風和家訓,我們的祖國才能更加穩定、和諧、繁榮、強大。

家庭文明狀況不僅是社會文明的縮影,而且可以影響和改變社會風氣,營造社會新風尚。所以,良好家風的構建與傳承不是小事私事,好的家風利家利民利國,相反則害己害人害社會。

良好家風的形成決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長期的薰陶與積澱。我們要從小培養孩子,讓他們在好的家規家訓家風中反覆訓練,注重養成,成爲正能量的傳遞者。

家風家訓家史徵文 篇16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刻在中國人的心中。每個家,都有家訓、家規、家風,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對後代的策鞭,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中國的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訓、家規、家風,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訓是:尊敬老師、長輩、同學和任何有殘疾的人;勤勞節儉懂得持家;遠親不如近鄰,好好對待鄰居;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這些家訓,是自古以來存在在每個人心中的,但真正做到的,卻少之又少。外公奶奶爸爸老媽把它們定爲家訓,是爲了讓下一代牢記中國五千年曆史文化的璀璨,我會努力做到,同時也會影響周圍人,讓他們也做到。我家的家規是:主動向長輩問好;互相尊重彼此;路上撿到錢包等貴重物品必須上交;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業做完了纔有娛樂時間;當天的事情當天做,不能拖拉;每天都要運動(至少一種)。這些家規有幾項是外公奶奶定的,有幾項是爸爸老媽定的,這越來越完善的家規更是讓我瞭解到了中國文化的進步。從小,爸爸老媽就要求我做到,好的規矩,成就了我現在的成績。我家的家風是:以德立家,以德治家。良好的家風對社會而言,就是一種道德的力量。家風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古人有云:有家規的家庭,屬於書香門第之家。

有家規、有家訓的家庭,屬於豪門貴族之家;有家規、有家訓、有家風的家庭,屬於王侯將相之家。

我希望我家的家訓、家規、家風能世世代代傳承下去,有朝一日,實現幸福的四大目標:和諧、文明、健康、富有。

家風家訓家史徵文 篇17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每個家都有家訓,家風。可謂,無規矩不成方圓。我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訓以誠信爲主。媽媽從小就教育我:誠信,是人最起碼的要求。每次我想起這句話,我都會想起那件事。

一天,我正要上學去,媽媽卻叫住了我,她一本正經的對我說:“佳寶,今天中午我有事回不了家,我給你些錢,你自己買些麪包吃吧。”我接過錢,什麼也沒有說,就走了。

到了中午放學的時候,我拿起了錢,正準備去買一些麪包。可我的眼睛卻被那些精緻小巧的玩具吸引住了。這使我變得猶豫不決:麪包要買,可是玩具也太好了,如果買了玩具,這個中午就要捱餓了,到底是買,還是不買呢……我咬了咬牙,花錢買了玩具,餓了一中午。晚上放學的時候,爲了不讓媽媽看見,我把玩具放在了書包裏。晚上到家,媽媽給我整理書包時,發現了書包裏的玩具。就眉頭緊皺,一本正經的對我說:“我給你的錢,你買什麼了?”我既緊張又害怕,臉頓時燒得通紅。我結結巴巴的說:“恩……面……包……”媽媽的聲音越來越大,越來越嚴肅,說:“這個玩具哪來的!”我沒說話。媽媽又說:“哼,你爲什麼要撒謊!如果你老實交代,我也不會這樣。可是你爲什麼要撒謊?誠信是人最起碼的要求,如果你連這點要求都做不到的話,你還做什麼人!”我慚愧的低下了頭:是啊,我要有誠信,我以後不能撒謊了。我支支吾吾的擠出來幾個字:“媽媽。對……不起,我……以後再也……不撒謊了。”媽媽抱住了我,說:“知錯能改,還是我的好孩子。”

有家風、家訓的家,是豪華貴族之家。中國的禮儀需要我們永遠的傳承下去。

家風家訓家史徵文 篇18

每個家都有屬於自己家的家風、家規、家訓,要說起我家的家風、家規、家訓,那可就要跟我小時候的幾件事有關了。

五歲時,我就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情了。但是吃飯非常挑食,不是挑肉就是挑菜,而且還常常剩飯。並且我洗手時,每次洗一次,就要浪費半盆水,洗完後水龍頭也不關,白白浪費了非常多水。媽媽知道了我這兩個不好的習慣以後,對我說:“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以後就不要再挑食了,而且也不要再剩飯了,並且要節約水資源。”從那一刻起,我知道了要“勤儉節約”。

過年時,我到爺爺家去拜年。向爺爺說了聲“新年快樂”。爺爺從口袋裏掏出了一個紅包,放在我手上,並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孫女啊!你已經六歲了,明年你就要上一年級了。我要告訴你三句話,第一句話是尊敬長輩,無論你將來走到了哪兒,你看到長輩都要有禮貌,尊敬長輩;第二句話是孝順父母,父母將你帶到了世上,並養育了你。長大你一定要報答他們,孝順他們;第三句話是自強自立,將來你無論做什麼工作,都不要依賴別人,靠着自己的實力工作,還要安於現狀,勤奮進取。這就是我對你的期望,希望你時時刻刻地記住。”

又過了一年,我要上小學了。我們坐下來打算開個家庭會議。爸爸說:“今天的內容就是討論家風、家規、家訓。目的就是想讓你上學後能約束自己管好自己。”我們討論了非常久,才確定下來。

家風就是勤學、上進、誠實、善良。

家規是勤儉節約。

家訓則是尊敬長輩、孝順父母、自強自立。

上學以後,我感覺自從有了家風、家規、家訓,無時無刻不在謹記着,約束自己。

家風家訓家史徵文 篇19

家庭生活方式、文化氛圍構成了家風。顧名思義,家風就是一個家庭風氣、風格與風尚。

著名法國作家羅蘭曾說過:“生命不是一個可以孤立成長個體。它一面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繁花茂葉。它又似一架靈敏攝像機,沿途攝入所聞所見。每一分每一寸日常小事,都是織造人格纖維。環境中每一個人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長過程建材,使這個人思想感情與行爲受到感染,左右着這個人生活態度。環境給一個人影響,除有形模仿以外,更重要是無形塑造。”從而也足見家風重要了。

家風就是家規,是一家子風氣。在我們家,體現在孝順上。爸爸媽媽常說,“百事孝爲先”。孝順孝順,孝敬長輩,就是什麼事兒儘量讓他們順心順意。在家裏,外公外婆說話,我們都要好好聽,就算說錯了,也不能當面指責,要換一種他們能接受方式悄悄告訴他們。不跟長輩頂嘴,也是孝順體現。長輩們說話,我們小孩子一定要聽,讓我們做什麼事兒,要立馬行動,不能拖拖拉拉。我們家家風還體現在飯桌上。一家子人開飯了,如果長輩們沒有動筷子,我們小孩子絕對不能先吃。都要等到全家人到齊了,大家纔開始一起吃飯。不知不覺中,這都成了一個習慣了。當然,這是一個好習慣。

家風當然也不僅僅這些,還有誠實啦!這個家風也十分重要,就拿我們家來說吧。媽媽時常教育我:做人最基本品質就是誠實。所以,我認爲,我家家訓就是“以誠爲本”。在生活中,有很多時候我們會說謊。比如,考試成績不好了,我會說同學們考都不好,以此想逃脫爸爸媽媽訓導。殊不知,這樣只會害了自己。

家風家訓家史徵文 篇20

我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告訴我,人要善良的活着。漸漸地長大了,也就把善良當成了我們的家風。等到我有了家有了孩子,當聽到兒子第一次叫我媽 媽的時候,我就自己在心裏說,孩子媽 媽不希望你多優秀,但是一定要做個真善美的人。也就從那時候開始,潛移默化的我就把"真善美"當成了我家庭的家風。

記得教孩子表演的第一個節目就是手語《感恩的心》。粉嫩粉嫩的小手,站不穩的腳步,唱不清的歌詞,卻讓孩子成了我的老師。我愛孩子的認真,但我更想讓孩子懂得:感恩,真的不是唱的,而是用一顆心用行動去實現的。而從那一天開始,感恩的種子已經在孩子的心裏發芽。

孩子四歲,我就開始領着他參加所有的公益活動。在敬老院,說話並不清楚的他卻能大方的爲爺爺奶奶唱《小燕子》,義工宣傳現場,他是跑得最快發名片最多的一位,在募捐衣物的現場,而他會在衆多大人的眼皮下,拖着大大的衣服,向對面撿垃圾的老爺爺走去。不知不覺中,孩子已經有了一顆向善的心。

言傳身教。參加活動越多,孩子的認識也越強烈。有一次在市場買菜,一轉眼看不到孩子了。着急的尋找,才發現他在不遠處一位賣菜的老大爺攤前。他把一張義工的聯繫卡給了老大爺,並告訴爺爺如果需要衣服和錢就找臨淄義工幫忙。

我拉着他離開後問爲什麼這麼做,兒子的回答讓我很感動。"媽 媽,你沒看到爺爺腳上穿的鞋都破了個洞,衣服破破爛爛的嗎?他家裏一定很窮,義工不就是幫助窮人的嗎?我是小義工,當然得幫他們了。"一剎那感覺兒子真的長大了。三天後,我和兒子再次見到老爺爺,給老人買了一雙棉鞋,那位大爺激動的恨不得把所有的白菜都給我才能表達他的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