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徵文 > 家風家規家訓徵文【彙總15篇】

家風家規家訓徵文【彙總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7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寫過徵文吧,徵文沒有題目、題材、格式的限定,與作文大體上一樣。怎麼寫徵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風家規家訓徵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家風家規家訓徵文【彙總15篇】

家風家規家訓徵文1

在我小的時候,我最愛聽太爺爺給我講他以前打仗的故事,我覺得太爺爺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

太爺爺是一名軍人,從我記事起,他就是一個很有愛心的人,誰家的家裏遇到了困難,都會找太爺爺幫忙。他就像一團火焰溫暖着他周邊的人。在我太爺爺的影響下,我的姥姥也是一個“熱心腸”。我的好朋友們都愛去我家,姥姥每次都熱心的招待她們,給他們吃我們家所有好吃的零食。有一次,我和姥姥去公園玩,發現有一個小妹妹在哭,我們走過去問她怎麼了,原來是和媽媽走散了。姥姥就讓她用姥姥的手機,成功的找到了她的媽媽。

今天老師讓我們寫關於“家風”的作文,我覺得這就是我們家的“家風”吧。做一個有愛心的人,助人爲樂的人。這個“家風”就像春雨般滋潤着我在這個溫暖的.家裏快樂,茁壯成長! 好家規好家訓好家風優秀的徵文 篇18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每家都有家風,那麼家風是什麼呢?對於我家來說,家風沒有條文規定,而是幾個平凡詞語。它是對家中經歷的簡化,它是對家中子女的教導,它是對家中子女的期望。它就是一家之中的特殊符號。有人曾問我,家風重要嗎?我說重要。家風之‘文明’

記得小時候,父親給我買了一本字典,剛回家,我興致勃勃地來回翻看,突然兩個簡練的字映入眼簾—文明,幼小的我不知其意,問道:“這兩個字是什麼意思哩?”不知怎麼,他突然高興的說:“哦,它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包涵心性智慧和思想知識;物質文明包涵工藝性文物與無意識文物。”哦,原來是這樣,那麼我也要做一個文明的人。他突然嚴肅的說是:“你要時刻記住它們,它是咱們家特殊符號

家風家規家訓徵文2

勤、儉、學——談咱家風

風吹過海洋,變成了海風;吹過叢林,成爲了林風;吹過四季,化身爲季風……吹到了咱,成了勤、儉、學的家風。

勤之風

聰明出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在咱家勤是首位之風——出生貧困、沒好底子、沒天才般的頭腦……只有勤奮,只有不停的勤奮,堅持不懈的勤奮下去才能拼出自己的生活,對於天天渾渾噩噩、無所事事、除煙就是酒的人,我們家是無立足之地,慶幸現在還未出現這樣的人。看看咱家地大大小小,上上下下誰不是每天都有着精確的目標,爲目標而勤奮拼搏,都有一個不約而同地信念——這個時代不勤奮將會一無所獲,反之將會有充實而幸福地小生活。我們都會選擇後者。

學之風

活到老學到老。學習是成就美好生活的'另一方法。咱家每天每人都會學到很多有用的知識:小孩子的學科知識,大人們的工作技巧,乃至老人的宗教吸收。小孩子們在學校學習着生存技巧,爲未來的生活做着鋪墊;大人們從早上忙到晚上,從上級、下級那兒學習工作技巧,爲現在可以有個幸福生活而打拼;老人們在陽光下聽着宗教廣播,好讓心靜下來,享受人生長河中的風平浪靜知識,讓自己無所顧慮……

儉之風

節儉是你生中食用不完的美筵。節儉是咱家的基礎之風,不奢侈,不浪費,一粥一飯都認爲來之不易,半絲半縷都認爲是無數人心血合成的。讓現有的資源更加的發揮它的大作用,不輕易放棄任何節儉的機會,變廢爲寶是手巧的母親會的,光盤無剩是父親能的,而我們則是珍惜資源大可的吸收其中的資源。

家風是象徵着一個家庭的信條,讓一家人有着獨自的目標,讓吹過的風成爲幸福的,清淡的風氣。

家風家規家訓徵文3

前幾日看到一則新聞,許多人在談論“家訓”這個話題,給我很深的印象。電視中,一位年過半百的老人如此循循善誘:“禮是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是每一個家庭都應該有的家訓……”他說得非常中肯,中國是擁有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國,中國人素來講究“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這也讓中國成爲舉世聞名的禮儀之邦。你們雖然都是農村人,從來沒有華麗的言語和深刻的道理,但是,你們用最簡單的語言和最樸實的行動,讓我從小就明白“學禮、達禮、行禮”是我們做人的前提與根本。我想,“以禮待人”應該算是我們的家風了吧!

從牙牙學語到蹣跚學步,你們給我灌輸的“禮”的思想很多。小時候,在我還不會說話的時候,你們就開始教我“叫爸爸、叫媽媽”,稍稍年長一些,你們帶我出門,指着一個又一個陌生人,告訴我:“叫叔叔、叫阿姨,叫爺爺、叫奶奶”,所以,從小我就養成了叫人的習慣,別人都誇我有禮貌。但我知道,是你們培養出我的良好習慣。

有時候,你們也對我特別嚴厲。還記得那時,我和鄰居妹妹吵架,哭得很厲害,你們不問青紅皁白,就讓我向她道歉。其實,當時我是很氣憤的,咬緊牙關,眼睛憤憤地盯着你們,心中充滿疑惑,眼淚只是從眼角流下,鹹鹹的、澀澀的,流進嘴裏。在你們的“逼迫”下,我很不情願地說了聲“對不起”。事後,你們告訴我:“姐姐應該讓着妹妹,何況妹妹還是客人!”你們還告訴我“嚴是愛,鬆是害,不管教,要變壞”的道理,以前,我還不能完全明白其中的含義,現在我終於理解了,而且還將受益終身!

爸爸,媽媽,我想真心地對你們說一句“謝謝”,謝謝你們讓我從小就學會了“禮”,謝謝你們教會了我怎樣守禮,怎樣禮貌待人,更教會了我怎樣做人!

我想,我會讓“禮”這一家訓在我們的家庭中永久延續下去!我更希望“禮”這一美德在我們的華夏大地上不斷傳承,發揚光大!

家風家規家訓徵文4

家規——我成長道路上的保護傘!

家規是指一個家庭所規定的行爲規範,是教育規範後代的準則,也叫家法。好家規會造就好家風,家風即門風,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家風,顧名思義,家風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也就是家規、家訓形成的習慣。善、孝、仁、禮等品德,尊老愛幼、勤儉持家、重德修身等品質,都可以引領家庭成員積極向上、健康成長。

我們家也有許多的家規,生活上的有像什麼“食不言,寢不語”了,東西不要亂扔亂放了,吃有吃相、坐有坐相了……這些都是要我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行爲上,父母從小就教育我對人要有禮貌,對長輩要尊敬,對父母要孝順。他們是這樣教育我們,也是以身作則這樣做的,我給大家講幾個發生在我父母身上的真實事例吧!

我的媽媽是個大孝女,每次回姥姥家,都會買一些姥姥、姥爺愛吃的食物,挑那些軟的、好消化的。因爲姥姥、姥爺的牙齒都不好了。在家幫他們整理家務、燒幾道菜,飯後微笑着聽姥姥、姥爺講“大道理”,很有耐心。在奶奶臨去世的幾年裏,媽媽也每個星期都要到奶奶家,也做到。我現在還能主動向長輩們問好,同學之間搞好團結,有時和同學鬧點小矛盾,是我的錯一定主動向同學道歉,不是我的錯也不追究,退一步海闊天空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業做完了,纔能有娛樂時間。當天的事情當天做,不能拖拉,每天要運動,養成良好的習慣。一個好的家風家訓能讓我更加了解到了中國文化的進步,讓我們踏出堅定的.步伐,成爲國家的棟樑之才,長大爲國家做出更大貢獻。

我希望我家的家風家訓能世世代代傳承下去,家風家訓是一種正能量,我們要時時刻刻嚴格要求自己。要從每個家庭做起,弘揚民族精神。

中華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傳統美德,每家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我的家風、家訓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也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家風家規家訓徵文5

國有國法,家有家風,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句名言,伴隨着我們成長,而風氣則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

我們家的家風可以概括爲8個字:“誠實善良,勤儉持家。”

爺爺經常對我說:“勤勞儉樸,勤學好問,誠實爲人,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奶奶經常告誡我說:“飯要自己吃,地要自己掃,路要自己走,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爺爺奶奶的教誨,使我從小就懂得了怎樣做人的道理。漸漸的,我也養成了勤勞儉樸,誠實爲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

下面是我的親身經歷——我和爸爸媽媽在旅途中的小故事。旅途中,爸爸用行動告訴我:互幫互助,方便他人,快樂自己!在擁擠的地鐵上,爸爸將自己的座位讓給了一位奶奶,我爲爸爸的行爲而自豪!歸來的火車上,我也將自己的座位讓給了一位解放軍叔叔,他們可是保衛祖國的英雄。爸爸也因我的`小小舉動而驕傲!

良好的家庭風氣,自然離不開家人們的付出。爺爺和奶奶爲人誠實、善良、熱心,不和鄰里爭吵,凡事總是謙讓,鄰里們都說爺爺奶奶是好人。爸爸媽媽也繼承了上代的美德,善良誠實。我從小爸爸媽媽就教育要踏實做事,到了學校要聽老師的話,不要和同學打架,別人的東西不可以隨便拿,遇到長輩要有禮貌。

我家裏就是憑藉着辛勤的勞動,世代延續下來的,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我們家的勤勞、誠實、友善的家風,現在我和弟弟要好好學習,通過學習來改變自己的命運,長大以後爲家庭,爲祖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家風家規家訓徵文6

家風,是我們每一個成長中的一個良好家風,它對於我們家庭來說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我家,家風如同一輪火紅的太陽,照亮我們的前途,給予我們溫暖。家風就像一座大山,給我們堅實的臂膀,讓我們在成長路上不停歇地前進。

家風,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可以是一種傳承,是一份責任。家風就像一條船,家家戶戶就像一棵大樹,在每一個季節,都給每一個家庭一份溫暖,讓每個人在成長的歷程中,感受家庭的溫暖。而家風就像一座大山,在每一個季節,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家庭裏,都有它的身影。

小時候,爺爺常帶我出去玩,我們經常玩到天黑,我便回家睡覺了。每當我睡着的時候,我總會聽到一陣輕輕的腳步聲,那時候的我是多麼的可愛,那時候我的家人都很慈祥,每次我進入夢鄉的時候,他們都會給我講一個美好的故事,讓我明白一個道理;而爺爺也會給我講一個個道理,讓我懂得了一個個道理。

現在,爺爺常帶我到一家玩,那時的.我是多麼的天真,天真。而爺爺也會給我講一件令自己十分難忘的故事,讓我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記得在我上幼兒園的時候,因爲小時候的我太頑皮,不懂事,總喜歡惹爺爺生氣。爺爺便給我講了許多道理,我便漸漸的明白了,我也明白了爺爺對我的愛是無私的!而現在,爺爺卻常常要我去上課,我便會不情願的走回家。每當我進入課室,我總會聽到爺爺對我的教誨,聽着老師對我的教誨,我便會認真聽老師對我的教育。

每當我考試不好的時候,我的心情就會很低落,我便會傷心的回到家,爺爺就會語重心長的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失敗是成功之母。失敗也是一種經驗,只要吸取這些經驗,下次考試一定能考出更好的成績”。聽了爺爺一番話,我便會努力奮鬥,下次考出更好的成績,讓爺爺高興高興,而爺爺也會笑着摸着我的頭說:“不要驕傲,繼續努力。”

我家的家風不僅僅是這些,它還包括着一個家庭的傳承,這個家庭的家風就是家訓,它可以是一個人成長的標記。

家風就像一艘船,家庭就是一個家庭的風帆與動力;家風就像一棵樹,家庭就是一個家庭的陰涼和歡樂。家風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遵守的道德規範,是家風的一個重要內容,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從家風的學習中學習,讓我們的家庭更和平,更和諧,更美好!

家風家規家訓徵文7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每個家都有家訓,家風。可謂,無規矩不成方圓。我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訓以誠信爲主。媽媽從小就教育我:誠信,是人最起碼的要求。每次我想起這句話,我都會想起那件事。

一天,我正要上學去,媽媽卻叫住了我,她一本正經的對我說:“佳寶,今天中午我有事回不了家,我給你些錢,你自己買些麪包吃吧。”我接過錢,什麼也沒有說,就走了。

到了中午放學的時候,我拿起了錢,正準備去買一些麪包。可我的眼睛卻被那些精緻小巧的玩具吸引住了。這使我變得猶豫不決:麪包要買,可是玩具也太好了,如果買了玩具,這個中午就要捱餓了,到底是買,還是不買呢……我咬了咬牙,花錢買了玩具,餓了一中午。晚上放學的時候,爲了不讓媽媽看見,我把玩具放在了書包裏。晚上到家,媽媽給我整理書包時,發現了書包裏的玩具。就眉頭緊皺,一本正經的對我說:“我給你的錢,你買什麼了?”我既緊張又害怕,臉頓時燒得通紅。我結結巴巴的.說:“恩……面……包……”媽媽的聲音越來越大,越來越嚴肅,說:“這個玩具哪來的!”我沒說話。媽媽又說:“哼,你爲什麼要撒謊!如果你老實交代,我也不會這樣。可是你爲什麼要撒謊?誠信是人最起碼的要求,如果你連這點要求都做不到的話,你還做什麼人!”我慚愧的低下了頭:是啊,我要有誠信,我以後不能撒謊了。我支支吾吾的擠出來幾個字:“媽媽。對……不起,我……以後再也……不撒謊了。”媽媽抱住了我,說:“知錯能改,還是我的好孩子。”

有家風、家訓的家,是豪華貴族之家。中國的禮儀需要我們永遠的傳承下去。

家風家規家訓徵文8

家風,是一個人成長環境的詮釋。“所謂治國畢先齊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深刻地闡述了家風的重要性。縱觀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多少優秀的家風、家訓被流傳下來得到讚頌、繼承和弘揚。

如今的社會,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所以更需要團結在一起,克服困難。團結,便是我們家的家風。喜悅時,分享快樂;傷心時,安慰勸解;生病時,齊心協力、全程陪伴;困難時,協手相助、共度難關……這就是團結的力量,家和萬事興。

那年,姥姥生病住院,需要人陪護,媽媽一人根本照顧不過來。家人們知道後,微信羣就熱鬧起來了,他們在微信羣裏商量該如何陪護姥姥。小姨說:“早上我去。”舅舅說:“我來做飯。”大姨說:"我晚上看夜!"……一會兒,姥姥陪護排班表出爐。看到這些信息,我和媽媽都十分感動,心中涌起濃濃的暖意。早上,有舅舅送的粥;中午,有小姨送的飯菜;下午,有小舅媽的陪伴;晚上,大姨看夜。有時姥姥躺的腿有點酸,我們還會幫她按摩。病房內一直家人不斷,桌子上擺着許多水果,病房裏的.病友都投來羨慕的目光。慢慢的,姥姥吃着家人們送來的營養餐,在家人們晝夜不斷的陪伴下,病漸漸好了。

在學校裏,我有時候會和朋友發生一些矛盾,向媽媽傾訴,她總是說,“同學之間難免有矛盾,但你們要學會相互包容,團結一心,這樣矛盾也推翻不了你們友誼的小船。”我第二天去找朋友,相互述說自己的想法,消除了誤會。現在,我們變成了最親密無間的朋友。

團結不是一句空話,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在分享喜悅時的錦上添花;在遇到困難時的雪中送炭。毛澤東主席曾經說過“團結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強大的敵人,任何困難的環境,都會向我們投降。”馬克思也說過“我們知道個人是微弱的,但是我們也知道整體就是力量。”如今的中國因人民團結變的繁榮昌盛,在實現中國夢的道路上奔跑。我的大家庭因團結變的和諧溫馨,在幸福生活的航道上飛行。

正是這樣質樸的家風,才使我有了許多牢不可破的朋友,才使我們的家庭更加和諧。家風這本“教科書”不僅塑造了我們的精神世界,還賦予了我們成功的力量。我們要學好、用好這本“教科書”,我會將家風牢記於心,並將它傳承下去。

家風家規家訓徵文9

每個好的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風。在每個美妙幸福大家庭中,都會由於爸爸母親的陪伴而暖和,同時也伴隨着家風的和諧氣息。

一個好的家風可以讓一個孩子很好的成長,而我就生活這樣一個很好的家風中。在家中父母難免會由於一些磕磕碰碰而吵架,但他們從不會相互指責、斥罵,更多呈現在我面前的是他們理性的一面。平常在家中母親也會經常嘮叨在學校應當怎麼敬重教師同學,更會講一些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時間久了我腦海中也會時不時消失這幾句話,與其說她是生我養我的母親,不如說她是我人生第一個導師。

每次飯桌上的話題都是最多的,我總是覺得每天的這個時候都是對一天的總結,固然飯桌上的禮儀是肯定要遵循,母親經常對我警告的有這幾點:

1、吃飯不要狼吞虎嚥,嘴巴不能發出吧唧吧唧的聲音。

2、吃飯時嚴禁邊吃飯邊大聲說話。

3、不能翹腿。等等……雖然還有許多條的法規但是正是由於有這些束縛着我讓我更好的成長。而我和母親之間也不僅僅只有這些法則。

“該學習的時候學習,該玩的`時候玩!”母親嘴中也總是掛着這句話。是的,該學習的時候學習:我和母親做了一個作息表,週一至週五毫無疑問的是學習,始終到週六下午出了完成教師佈置的作業在加上課外的練習。該玩的時候玩:每個週日母親都會帶我出去玩,雖然名義上是“玩”,但是每次出去都會遇上一些形形色色的人,這也算是讓我“長了見識了”。

經常會聽到旁邊的人會被這麼讚揚“這個孩子真有修養,看上去就很乖的樣子。”我想之所以這個孩子會被人這麼誇獎是由於她長期處於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中,一個人的修養是一時裝不來的。就好比街上的一些小混混他們何嘗不是處於一個不好的社會環境中,而且他們大多數家中都不會有一個良好的家風,纔會導致他們這樣,相反假如他們的家人更多一點關愛他們,家中也沒有什麼不好的風氣,他們也不會邁出小混混的這一步。

所以我們要建構和諧家風,父母在家中要學會樹立好典範同樣也要與孩子保持親切無間的關係,在孩子面前更要學會抑制住自己不好的情感;孩子也要學會設身處地的去理解父母,儘量做最好的自己,呈現在父母眼前。

家風家規家訓徵文10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一些好習慣都是在潛移默化中習得,而好習慣的來源則是來自於我們家的'家風家訓。

我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弟弟,從小媽媽就對我們三姐弟說你們姐弟之間一定要相互友愛,互幫互助,姐姐要讓着弟弟妹妹,弟弟也要尊敬姐姐,保護姐姐,雖然有時候我們會打打鬧鬧的,但是絲毫不會影響我們之間的感情,因爲我一直都記得媽媽說的一家人就應該相是白白來的,是因爲我有這樣一個誠信而又知識淵博的爸爸教來的。

就這樣,我一直把這件事留在心裏,也把我家的家風永遠地記在了心裏。

家風家規家訓徵文11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刻在中國人的心中。

每個家,都有家訓、家規、家風,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

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對後代的策鞭,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中國的.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訓、家規、家風,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訓是:

尊敬老師、長輩、同學和任何有殘疾的人;勤勞節儉懂得持家;遠親不如近鄰,好好對待鄰居;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

這些家訓,是自古以來存在在每個人心中的,但真正做到的,卻少之又少。

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把它們定爲家訓,是爲了讓下一代牢記中國五千年曆史文化的璀璨,我會努力做到,同時也會影響周圍人,讓他們也做到。

我家的家規是:主動向長輩問好;互相尊重彼此;路上撿到錢包等貴重物品必須上交;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業做完了纔有娛樂時間;當天的事情當天做,不能拖拉;每天都要運動。這些家規有幾項是爺爺奶奶定的,有幾項是爸爸媽媽定的,這越來越完善的家規更是讓我瞭解到了中國文化的進步。從小,爸爸媽媽就要求我做到,好的規矩,成就了我現在的成績。我家的家風是:以德立家,以德治家。

良好的家風對社會而言,就是一種道德的力量。家風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古人有云:有家規的家庭,屬於書香門第之家。

有家規、有家訓的家庭,屬於豪門貴族之家;有家規、有家訓、有家風的家庭,屬於王侯將相之家。

我希望我家的家訓、家規、家風能世世代代傳承下去,有朝一日,實現幸福的四大目標:

和諧、文明、健康、富有。

家風家規家訓徵文12

假如一個家庭,沒有規章,只有溺愛與包庇,那請問這是一個家嗎?家原本是一棵參天大樹,是一座巍然屹立的大山,萬一。他突然倒了,塌了。請問,這是誰造成的?是我們。爸爸沒有威武,母親全是溺愛,我們變成一個個蠻橫無理的人。家這棵參天大樹一倒,大山塌了,我們懊悔了,懊惱了,惋惜晚了。

我記得寒假接近過年時,電視上消失了一種許久未聽過新詞“家風”。這一詞是新聞聯播上所播出的,他們派出記者,隨機提問,“家風是什麼?家教是什麼?”行人的答案各不一樣。

家風,我認爲是家裏人的一種行爲,是好是壞。我認爲我家的`家風是熱忱,爽快和執着,由於家中的每個成員都非常熱忱好客,遇到困難不退縮,說到做到,很少食言。

家教,我認爲是家人的素養,是深是淺。家人假如不學習,將得不到學問,學不到文明。教育,是尤其重要的一點。從小,父母教育我們要仔細做事,知錯就改。現在教師教育我們分清黑白,仔細做人,踏踏實實。將來,會是社會教育我們堅持不懈,守法牢記。每一天,我們都學到東西,學到學問,學會了文明,懂得了道理。

家訓,我認爲是家人的教訓,是嚴是鬆。假如每個人都官官相護,隱蔽事切,我認爲就要使用殺手鐗了。假如每個人都坦誠相待,大公無私,我認爲規章沒有必要了。家訓,該用的時候,肯定不能手下留情,不該時千萬不要用,否則會鑄成大錯。

一個家,既要有令,也要有暖,二者不行缺。

家風家規家訓徵文13

家庭是園,孩子是苗,家庭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題記

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茁壯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家的家風,家訓。並且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向來重視家教,而家風家訓更是重要。而要說起我的'家風家訓那可要談談我小時候的幾件事。

記得那是一個夏天,太陽就像一個大火爐一樣的烘烤着大地,周圍的樹木卻意氣風發,在微風中炫耀着自己那綠油油的葉子,做出“沙沙"的響聲。絲毫不向那逼人的太陽低下頭去。而此刻我卻在小歡家的後院的一個陰涼處和小歡玩着泥巴,好不愜意。我們用泥巴捏着一個又一個新奇可愛的小動物,一塊小小的泥巴在我們手中煥發出生機。其中有一個小馬駒是我最喜歡的一個,它高昂着頭,兩個眼睛炯炯有神看向前方,小馬蹄用力的奔跑着。讓人有一種朝氣蓬勃,奮起直追的感覺!我們越玩越入迷,天都快黑了我們都不知道。這可急壞了家裏的媽媽,媽媽在到處找我,我卻渾然不知。等夜完全籠罩下來的時候,我這纔想起了回家,這才匆匆的和小歡告別,立刻奔回了家。

家風家規家訓徵文14

家庭生活方式、文化氛圍構成了家風。顧名思義,家風就是一個家庭風氣、風格與風尚。

著名法國作家羅蘭曾說過:“生命不是一個可以孤立成長個體。它一面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繁花茂葉。它又似一架靈敏攝像機,沿途攝入所聞所見。每一分每一寸日常小事,都是織造人格纖維。環境中每一個人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長過程建材,使這個人思想感情與行爲受到感染,左右着這個人生活態度。環境給一個人影響,除有形模仿以外,更重要是無形塑造。”從而也足見家風重要了。

家風就是家規,是一家子風氣。在我們家,體現在孝順上。爸爸媽媽常說,“百事孝爲先”。孝順孝順,孝敬長輩,就是什麼事兒儘量讓他們順心順意。在家裏,外公外婆說話,我們都要好好聽,就算說錯了,也不能當面指責,要換一種他們能接受方式悄悄告訴他們。不跟長輩頂嘴,也是孝順體現。長輩們說話,我們小孩子一定要聽,讓我們做什麼事兒,要立馬行動,不能拖拖拉拉。我們家家風還體現在飯桌上。一家子人開飯了,如果長輩們沒有動筷子,我們小孩子絕對不能先吃。都要等到全家人到齊了,大家纔開始一起吃飯。不知不覺中,這都成了一個習慣了。當然,這是一個好習慣。

家風當然也不僅僅這些,還有誠實啦!這個家風也十分重要,就拿我們家來說吧。媽媽時常教育我:做人最基本品質就是誠實。所以,我認爲,我家家訓就是“以誠爲本”。在生活中,有很多時候我們會說謊。比如,考試成績不好了,我會說同學們考都不好,以此想逃脫爸爸媽媽訓導。殊不知,這樣只會害了自己。

家風家規家訓徵文15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每個幸福的家庭裏肯定都有自己的家風和家訓,每個好的家庭都有好的家風。我家的家風和家訓可以概括爲“孝、儉、勤”三個字,雖然簡單普通,但是讓我受益匪淺。

父母總把一句話掛在嘴邊,就是“百善孝爲先”。在我的.眼裏,父母都很孝順,每天,爸爸媽媽都要給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打個電話,問問他們在做什麼,身體怎麼樣,叮囑他們要注意鍛鍊身體。只要有時間,他們就會回家看看老人,陪着聊天、散步。爸爸媽媽的每一句話和每一個舉動,都在影響着我。

其次是節儉。小時候,家人就常和我講:“節儉興家,浪費可恥;一粥一飯,當思來自不易。”這個淺顯的道理深深地印在我的心裏,影響着我的言行,我養成了不攀比,不浪費的好習慣,這得益於我嚴格的家教。

“勤”就是勤奮。“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勤奮的重要性不難理解,父母工作很努力,在父母的影響下,我也是養成了勤奮的好習慣我們的國家是由千千萬萬個幸福家庭組成的,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只有我們每個人認真遵守好自己的家風和家訓,我們的祖國才能更加穩定、和諧、繁榮、強大。

家庭文明狀況不僅是社會文明的縮影,而且可以影響和改變社會風氣,營造社會新風尚。所以,良好家風的構建與傳承不是小事私事,好的家風利家利民利國,相反則害己害人害社會。

良好家風的形成決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長期的薰陶與積澱。我們要從小培養孩子,讓他們在好的家規家訓家風中反覆訓練,注重養成,成爲正能量的傳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