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徵文 > 中華好家風主題徵文

中華好家風主題徵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4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徵文,肯定對各類徵文都很熟悉吧,藉助徵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徵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華好家風主題徵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華好家風主題徵文

中華好家風主題徵文1

曬家風,傳美德簡單的六個字,對我們中華兒女來說都是最熟悉不過的,因爲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有着幾千年的歷史,這是我們中華兒女的驕傲。我從小就開始聽焦裕祿爺爺,雷鋒叔叔等等一些偉人的先進事蹟,讓我幼小的心靈,從小就對他們非常崇拜。

首先,我要說說家風,家風是一個家的全貌,家風是在自己家好家風的基礎上去認識別人家中的優良美德。家風就是做善事,不求回報;家風就是爲人老實,不幹壞事;家風就是小小好家風。舉動創美德;家風就是常做好事,無怨無悔;家風就是心中有家,心中有國。做事勤勤懇懇,任勞任怨;要用積極向上的陽光心態去面對眼前的重重困難;待人有禮貌。媽媽從小就教育好,見人要主動打招呼,待人要有禮貌,要孝敬父母,尊敬師長,關心同學,尊老愛幼,比如在公交車上看到老人要主動讓坐,幫助盲人過馬路在勤勤懇懇方面,我的爺爺是一個好例子。我的爺爺是一個農民,他不管颳風下雨都要去田地裏種菜收割,他勤勤懇懇從不叫苦叫累。接着,在待人有禮貌方面,我跟姥爺學,姥爺是做生意人,每次與同事打電話時總會叫上幾聲你好,新年裏姥爺打電話時總會送幾句新年祝福語。還有,在陽光心態方面,爸爸是我的榜樣。雖然,爸爸工作繁忙,但是不管工作再忙,爸爸也不會愁眉苦臉,總會積極面對。

家風就是一個家族的面貌,我要好好牢記長輩告訴我的。

中華好家風主題徵文2

今天,學校給我們看了關於這方面的視頻,主要講了:仁愛,愛國,好學,清廉等多個主題,講述我國傳統文化的故事。

其中,好學這個主題,講述了匡衡非常好學的故事:匡衡很好學,但家裏很窮,所以他白天必須幹活掙錢,只有晚上才能看書,但是,他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了,於是,匡衡小心的在牆壁上鑿了一個洞,鄰居家的燭光就透了過來,這樣匡衡就能在晚上看書了,這就是《鑿壁借光》的故事,又如,其它方面還講了孟子等人,古代那些名事講也講不完。

我被驚住了,中華民族競如此多的優良傳統。古人都能做到仁愛,愛國,他們可以做到,那麼作爲新時代的我們,就更應學習弘揚祖國優良的文化、家風。

家風是什麼?家風就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家風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現代傳承,是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燦爛文化所厚育的許多優良傳統。我們上一代的爸爸媽媽把中華民族的優良家風傳給了我們,那我們也要學會並傳承這偉大的家風,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我們要從現在做起,好好學習,好好做人,好好傳承並弘揚我們優良的家風。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來,形成無比強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質財富。承繼傳統美德,弘揚民族精神,倘若我們都重視家風的作用來重振家風,那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會得到弘揚,社會風氣將會蔚然成風。

讓我們手拉手、心連心共同把文明美德傳承下去,弘揚我們的民族精神,讓中華民族這朵美麗的生活之花開遍世界的每個角落!

中華好家風主題徵文3

家訓是中國自古流傳的一種家庭傳統,至今在我們的生活中仍然有強烈的影響。對於家風來說,家訓更爲具體、易懂。它就是對孩子的一種要求與警示,能夠更確切地指出孩子的不對。將家規熟記於心,每當孩子做事時,都會以家規爲準,符合則爲之,不符合則拒之。無形中,起到了警告、監督的作用。其實,家訓也可以理解爲在家風的基礎上加以補充,達到內外要求,共同形成的目的。

我認爲,家風與家訓的主要體現還是在家教。家教是由父母雙方共同對孩子的親身教育。這種教育是其他教育不能代替的。總而言之,家風與家訓都屬於家教。所以,家庭壞境的好壞直接影響了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的形成。當然,家教是否成功,也能夠直接反應你是不是一名合格的,負責任的家長。孩子在初始階段,他們所有的認知標準都來源於父母對孩子的引導,在這段時間內,父母能否讓孩子正確地認識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這些觀念一旦形成,就很難再次改變。因此孩子的一生與家庭教育的質量是密不可分的。想要孩子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家長必須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家庭壞境與良好的家庭教育。

家風不是說說而已,家訓也不是背背也罷,家教就更不是簡單粗暴的那種打罵教育。家長對孩子做得夠不夠、好不好、嚴不嚴,就體現在孩子的未來。千萬不要等到無可挽回的地步纔開始後悔當初對孩子教育的懶惰與放縱,要從現在就開始對孩子教育,擔負起自己作爲家長的責任,百分百地投入到教育中去,嚴格地要求孩子,以高標準的家庭教育幫助孩子成就人生最美好的未來。

好家風,好家訓,好家教,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無法忽視的話題。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在好家風,好家訓,好家教中幸福成長。

每個家庭的家風家規都有所不同,有成文的,也有不成文的,一句話、一個故事、一段記憶都可能成爲家風家規的載體,從而在生活點點滴滴中影響着我們的心靈,塑造着我們的人格。也從而帶動或影響整個社會乃至整個國家向前發展。

說起家風家規,可是有很多小故事。爸媽雖然文化不高,但樸實的言行讓我受用至今,我從小就在一個尊老愛幼、勤儉樸實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耳濡目染了爸媽的言傳身教,養成了我肯勤奮努力、能和氣待人的積極生活態度。

記得在我還很小的時候,爸媽言傳身教就爲我們定好了家規,主要有:尊敬長輩,孝敬父母,進出家門要和父母打招呼,對父母講話態度恭敬;要勤儉節約;全家人要和睦相處;用實際行動幫助別人;嘴巴要紮緊,不饞不亂說話。我們就是按照這個生活着、傳承着。

也記得小時候,我因觸犯了一些家規,受到了嚴厲的懲罰。記得那是一個冬天,因爲奶奶年紀大了,衣服穿得太厚,不方便梳髮,要我幫她一下。當時剛好有同學在,在同學的建議下,幫奶奶梳了個沖天小辮的奇怪髮型,正當我倆在一旁瞧着樂時,被媽媽發現,將我狠狠地教育了一番,說要尊重老人長輩而不能嬉弄戲耍,並告誡我下不爲例。爸媽平時不論工作再忙,回到家總會擠出時間跟奶奶說說話聊聊天,詢問身體狀況。一家人和諧享受着天倫之樂。

還記得當時左鄰右舍中只要有那家大人不在家,很熱心、愛助人的爸媽就會把他們小孩喊到家供吃住。並總是告訴我和哥兄妹倆對別人一定不要小家氣。逢到有人借東西,爸媽總是二話不說雙手奉出;有人遇到難處,爸媽定會鼎力相助。豪氣直爽的媽還特別樂於處理一些家長裏短的事。遇到農忙和村上人家紅白事時,爸和哥因爲是電工,都要抽空幫人家接電拉線,或修理機器啥的,從來不因自己忙而埋怨,也從來不拿人家給的辛苦費。這些不勝枚舉的小故事一直令我難忘,如今我也“量販”給兒子和家人,讓樸實的小故事詮釋做人的大道理。

我是70年代初出生的,小時候家裏還有一些不成文的家規,比如:家中來客人了,吃飯時小孩子是不能上桌一同用餐的,因爲習慣所以覺得很自然。現在的小孩如果平時沒有這方面的教育就因爲來了客人而不允許其上桌用餐會覺得委屈的,甚至會憎恨起無辜的客人。這怨不得孩子,作爲父母應該自責沒有立好規矩。好家風、好家規當從孩子小時候立起以致潛移默化。否則,“無規矩很難成方圓”。

如今,已過不惑的我是一個孩子的母親和一個單位的職工,還一直敬畏着爸媽的那些“框框條條”。我希望將它們繼續傳遞下去,永遠傳承下去。讓子子孫孫們不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和工作中,都懂得敬畏家風家規,都懂得爲人做事處世的道理,努力爭做一個對國家、社會有正能量的人。

中華好家風主題徵文4

前幾天,我在街上看見到處都有和睦、尊師、節儉等標語,我疑惑不解。今天,學校正好觀看了《弘揚傳統文化,傳承優良家風》的視頻,我終於懂了:家風是融在血脈中的驕傲,是先人從一代又一代的的生活中總結出的家族風氣。街道上貼的宣傳語原來都是祖國的傳統文化精髓。

我迫切地想知道我們家的家風是什麼,急忙返身往回跑。我一進家門,正好撞上爸爸,爸爸看我跑得滿頭大汗,就問我:兒子,你跑這麼急有什麼事嗎?我結結巴巴地說:爸-爸,我們的家風和家訓是什麼?爸爸眨了一下眼睛,問:你爲什麼要問我們家的家風和家訓?我對爸爸說:我今天在街上看到寫有和睦、尊師、節儉的標語後,就想到了我們應該也有家風和家訓吧。哈哈!爸爸笑了起來,接着爸爸把家裏人都叫了出來。

正當大家疑惑不解的時候,爸爸從書房裏拿出一幅字出來,用手輕輕地摸了摸,鄭重其事地交給我,然後嚴肅地說道:兒子,請你和姐姐把這幅字打開看看。我小心地與姐姐一起將這幅字慢慢的展開,只見上面寫着四個蒼勁有力的書法字:厚德載物。我和姐姐看着這微微泛黃的書法字,陷入了沉思。爸爸說:他的`意思是大地袒露的氣勢和順厚實,君子要像此一樣增厚美德,容載萬物。這就是我們的家訓!你們可要好好琢磨琢磨。

我想,我們家的家訓應該是讓我們謝家人不斷學習,提高修養,以寬容、良好的品德對待人和事。想到這裏,我豁然開朗,和姐姐相對一笑。我在心裏暗暗對子說:從今往後,我要更加努力,不斷進步,爭當美德少年,發揚我們家厚德載物的家風。

中華好家風主題徵文5

在前一段時間裏,電視播出了尋找最美家風。很多人接受了採訪,有人說勤儉持家的,有人說人不忘本的,還有人說尊老愛幼的。說起我們家的家風,很簡單:尊老愛幼,誠實守信,勤儉持家。媽媽經常教我要尊老愛幼,當然她也要以身作則。

記得有一次,奶奶突然病了,那是期中考試前的一個星期,正是複習的黃金時間。可奶奶病得很嚴重,一時間,不能給我做飯吃,接送我上下學了,也更不能輔導我學習了。家裏的事無人打理亂得一塌糊塗。這時,媽媽知道後,從百忙之中,來到我和奶奶身邊,給奶奶買藥、做飯、熬薑湯、做家務、接我上下學。家裏的一切都由她擔當起來,而且做得井井有條、整整齊齊。那些日子她很辛苦,我看在眼裏,記在心裏。媽媽您辛苦了!我心裏說。在媽媽的精心照料下,奶奶的病終於好了起來。我的心裏,一塊巨大的石頭,一下子落了地。

以前,我不太瞭解媽媽,那是因爲沒能和她生活在一起,但通過這件事情,媽媽對我的影響很大。我看到了她身上的中華傳統美德——尊老愛幼、勤儉持家。我暗暗的想:媽媽,你給我做了好榜樣。我一定會傳承下去的。其實,回想起這件事,我才覺得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很多很多,我也被別人幫過。比如:奶奶來接我時,因爲車很多,維持秩序的警察叔叔會主動送我過馬路,這也是警察叔叔的美德啊!

一顆紅紅愛國心,做陽光好少年,文明美德伴我成長。以後,我見了要過馬路的老奶奶也要扶一扶;見了有困難的小夥伴也要幫一幫。像《給予樹》中的金吉婭,用錢買了一個洋娃娃,給了一個陌生女孩。我要學習她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的高尚品質。今後,我知道了,在家裏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幫奶奶掃地、擦桌子,來減輕家長的負擔。做一個尊老愛幼、勤儉持家的好孩子。

中華好家風主題徵文6

說到家風,我首先想到了我的父親,我父親是一位農村中學教師,做了一輩子的會計工作,退休已經十七年了,但父親的一些口頭禪時常回響在我的耳畔,父親的爲人處事時常浮現在我的眼前。

記得在八十年代末,我父親擔任學區會計工作時,各學校經常有人帶着禮物找到我父親想着打通關係。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因爲來人帶點特產和菸酒什麼的,這雖然在當時算是貴重的禮物,但父親堅決不收別人的東西,他們推來推去,最終父親很生氣地翻臉把來人推出門外。並且還要說該辦的事一定辦,如果送禮該辦的那就不能辦了。我的父親在這方面很早就用行動告訴我:不要輕易接受別人的吃請,不要欠別人的人情。作爲我們普通人,欠人情總是要還的,而作爲有本事的人,吃人、拿人的必然嘴軟,要爲人家辦事,違犯國家的規定。所以,爲人處世,最好行得端,坐得正。從小父親就言傳身教,讓我們做事認認真真,從從容容;做人堂堂正正,清清白白。

父親經常說的吃虧是福。他要求我學會忍讓,灌輸我吃虧是福。記得我小的時候,和同伴、同學在一起玩耍,因爲我長得比較瘦弱,經常遭人欺負,被人打哭回家,他從來不像人家的父親那樣護犢子,反而把我訓斥一番,問我爲什麼捱打,不管怨我不怨我,他都會說,愛打仗的,離他們遠一點。惹不起,你躲不起嗎。對你好的要和他們好好玩。不要因爲東西和人家搶,要學會忍讓。學校有什麼活動,他都讓我積極參加,需要出力的,他告誡我,不要玩奸耍滑頭,多幹點活是累不死的。他常說的一句話是:人奸沒飯吃,狗奸沒屎吃。還告誡我,不要貪小便宜,事情往往是貪小便宜吃大虧。虧就是給人吃的。老天爺有一本賬,你吃虧了給你記上,等吃多了,他就會給你一個好機會,叫你明白吃虧就是福。所以,我的爲人可以說是不奸不壞,爲人實在,沒有彎彎繞。

父親一生善良,雖然母親去逝得早,家境貧寒,但當別人需要幫助時,父親都會盡心盡力去幫助他人,而且從不求回報。父親經常說:知足常樂,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遇事多讓讓,不與別人攀比,每天要有平和的心態管好自己,做好事情,相信自己擁有的就是最好的。

我們四兄妹常回家聚聚,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就是說說工作,說說生活,說說孩子。一般是說着說着就引起了父親的回憶,就會舉例子說說他工作那時的事。有許多例子真的聽了多少遍了,我們也能靜靜地聽他講完。父親行得端正,活得坦然。工作的事情雖然都過去多少年了,但那時,那景,那人,那事,父親講得繪聲繪色。我們都能感受到父親作爲自己因爲工作時期的投入和清白而自豪,作爲父親因爲看到子女生活的幸福和工作的小成就而欣慰。父親就是我們的一本書,父親的好好做人,認真做事,公私分明,是耳濡目染的傳承。因爲受父親的影響,所以我們兄妹四人從小都不會貪小便宜,也不會上當受騙,現在都家庭和睦,生活幸福。我想這也許就得益於我們家的家風。

歲月如歌,親情無限。有父親的地方就是家,家中的故事永遠也講不完。回憶生活中的碎片,回放一個個那些逝去歲月中的小鏡頭,我漸漸梳理出了我們的家風是什麼---那就是正直、寬容與善良。父親用寬廣的胸懷,陽光的心態,認真工作的態度詮釋了正直、寬容與善良的美好,並把這種美好品德傳遞給我們,他用言行教導我們做正直善良的人。感謝父親,擁有正直善良的美好品質,讓我在工作中收穫了更多的純淨和充實,讓我感受到生活中更多的快樂和滿足!

中華好家風主題徵文7

家風是一個家庭乃至家族多年來形成的傳統風氣,承載着整個家族的生活態度、文化理念、價值觀、人生觀等。良好的家風能讓繼承者立身於社會,是一種使人終身受益的品質。她讓家族的每一代人明白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明白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她塑造出人們高尚的品格、高雅的舉止、非凡的氣度。生活中,每個人的性格特徵、道德修養、爲人處世等,無不烙印上家風的印記。

在泱泱數千年的華夏文明中,曾出現過很多顯赫的家族,他們大多都有着自己獨特的家風、家訓和家教,成爲後世學習的典範。我不禁想起中國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梁啓超先生。“一門三院士,滿庭皆俊秀”這句話就是他對九個子女言傳身教的最好寫照。他的長女樑思順是詩詞研究專家;長子樑思成是傑出的建築學家;次子樑思永,中國近代的考古學開拓者之一;三子樑思忠,畢業於美國西點軍校,參加過淞滬會戰,二十五歲不幸早逝;次女樑思莊是我國圖書館學領域首屈一指的專家;四子樑思達是經濟學家;三女樑思懿是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四女樑思寧投身新四軍,從事革命宣傳工作;五子樑思禮是我國著名的火箭控制專家。

這些人裏面,最爲人們熟知的我想也許是樑思成和他的妻子林徽因,而他們的兒子樑從誡先生也是傑出的,他領導創辦了中國第一家完全民辦的環保組織“自然之友”,爲我國的環境保護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這個家族之所以這麼成功,我們從《梁啓超家書》中就不難找出答案。他寫給孩子們的書信中用詞淺顯易懂,字裏行間流露出對子女成長和學習的關心,又不時發出自己的見解和對他們的嚴格要求。每一封書信都充滿了梁啓超先生作爲一個父親對子女的諄諄教誨。

相較之下,我的家庭平凡的太多太多,只是中國千百萬家庭中普通的一員。家裏有歡樂也有爭吵,但更多的是還是快樂和溫馨。我的父母雖然沒有什麼淵博的學識,但他們交給我做人的道理和對生活的態度,讓我能夠在和諧的家庭氛圍中健康自信的成長。父母對長輩的照顧和陪伴讓我明白“孝”的真諦,父親每晚讀書的習慣同樣變成了我的習慣,母親的勤儉持家是我從小就有了節約的意識,奶奶用粗糙的雙手教會我要辛勤的勞動纔有豐收的喜悅,姥姥告訴我做人要忠厚朴實,誠信待人······正是他們的言傳身教才使我能健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