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徵文 > 推廣普通話徵文(精選8篇)

推廣普通話徵文(精選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5W 次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徵文了吧,好的徵文一般具有句段文采飛揚的特點。還是對徵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推廣普通話徵文(精選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廣普通話徵文(精選8篇)

推廣普通話徵文1

普通話是現代漢民族共同語的口語形式,方言的存在給交際帶來不便,產生隔閡,爲了克服方言給交際帶來的隔閡,就要有溝通各種方言的共同語存在。

有人說:“普通話算什麼呀!”不,它雖然只是一句話,一個字,但它可以影響周圍的事物變化,讓人聽着很不舒服,不說普通話可能會帶來許多麻煩,更有可能帶來許多人的不滿!我看過一個故事,。有個學生考上了南方的一所大學,由於他一直在家鄉讀書,學校對於普通話的要求不是很嚴格,他周圍的人都不講普通話,大人覺的彆扭,學生覺得不好意思,沒有一個良好的普通話的氛圍。所以他也沒有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到了大學,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都說着普通話,他也能聽明白。有同學問他,什麼時候到的學校。他是前一天的晚上到的,用普通話說是:昨天夜裏。但是他用滄州的方言說的是:夜了個哄哄。大家都摸不着頭腦,不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爲此鬧出了笑話。

還有一次,我爸爸去上海出差,當他已經到達時,他說了一句:“活車。”結果司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繼續開,到了很遠才下車,鬧成了一個笑話。

語言是一個民族的聲音,從大處講,推廣普通話,說好普通話,是我們祖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需要;從小處說,它是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與人溝通交流的需要。在我們的身邊,那些因南腔北調所鬧的笑話,那些因語言障礙所造成麻煩的人和事情,比比皆是。

讓我們行動起來,告訴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這裏不僅有世界上最美的景觀,而且還要告訴他們,在這裏,您處處都能聽到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標準的普通話!

推廣普通話徵文2

現在,科技飛速發展,人越繁殖越多。我和爸爸媽媽一起住在繁榮昌盛的上海,上海是個大城市,很多五花八門的福建人,江蘇人,東北人,上海人都居住在這裏匯成一個大家庭。說的話自然也是五花八門,截然不同,大家都說着自己土生土長的家鄉話。

可是,如果每個人都說自己家鄉的話,那我們有怎麼可以聽懂呢?記得有一次,我和媽媽去買我最愛吃的鯉魚。看到一個攤位上,魚歡快地跳躍着,看上去很新鮮的樣子。那裏的老闆口音我們完全聽不懂,他大聲吆喝着:“哎喲喲,新鮮的鯉(lv)魚啊!快(kua)來買啊!”雖然我們聽不懂話,但是見到這魚不錯,媽媽還是比較想買的。她問道:“這魚多少錢一斤?”那老闆說:“這魚可是湖(福)建的!”媽媽二和尚摸不着頭腦:“什麼,湖建的!”“對啊,對啊!”那老闆也點點頭說道。

哎,你們瞧瞧,這說不一樣的話,是多大的困難啊!幸虧,現在大家都有了這種意識,於是都開始說起普通話了。雖然有些人開始說起規範的普通話了,但是還有很多人輕視了這點。以爲說自己的家鄉話也沒什麼,說普通話也不起不到作用,以自己工作繁忙的藉口來抵抗對普通話的學習!

在這裏,我對大家說一句,普通話可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學習普通話!

推廣普通話徵文3

我深知不說普通話,甚至不會說普通話的痛苦!所以我從小就開始學普通話,現在已經練得很好了。

我的外公,他一點兒也不會說普通話,說家鄉話是家常便飯了。而且,經常鬧出笑話:炎熱的夏天又快到了,要說商店裏生意最火的,當然要數賣席子的鋪子嘍!那兒的人裏三層,外三層人山人海。我和外公也混在人羣中。

我們好不容易纔等到人羣漸漸散了,我們纔來到鋪子前,外公開口就說:“阿拉,要馬小啊子!”售貨員聽了一頭霧水,他們互相打手勢,結果,誰也聽不懂。最後,外公終於想到了在玩的我我就用流利的普通話買回了席子。

還有一次,外公想買一套房子,到處打電話想問問有沒有房子。有一次,外公問到一套十樓的的房子,外公就問:“有沒有地毯?”問得人家是丈二和尚——摸不到腦袋。外公只好放棄了這套房子。

因爲我們中國太大,方言太多,所以,我們都要學會普通話,便於溝通。特別是我們小學生,更應該學好普通話,推廣普通話!

推廣普通話徵文4

今天,老師讓我們回家用普通話和家人交流,所以,我一回到家裏,就用普通話和外公打了個招呼:“外公,下午好!”外公用打趣的眼神看着我,好像在說:“這小屁孩,又在耍什麼寶,還跟我說普通話?”我笑眯眯地對外公說:“外公,我們用普通話說說話吧?”外公拉長着臉說:“去,我不會說。”“外公,說兩句嗎。”我拉着外公的手撒嬌,死拽着不放,外公才寵愛地說:“好,好,說幾句,說幾句,你可不準笑哦。”“好!”我爽快地答應了。這時,外公用標準的“重慶普通話”問我:“你囊擱楞哦早就回來了喇?”我忍住笑對外公說:“外公,你應該這樣說:“你怎麼這麼早就回來了?”外公漲紅着臉說道:“你這小屁孩,曉得外公沒得文化,還要我說普通話,不說老,不說老。”我知道。媽媽對我講過,外公生的那個年代,別說讀書,就是吃飽肚子、穿暖衣,都成問題。

所以,我一定要做好這個推普員,每天放學回家和外公、外婆用普通話多溝通,讓他們每天都和普通話在一起,和我一起學文化。

推廣普通話徵文5

普通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通用語言,學好普通話不僅可以體現出自己對於中華文化的熱愛,還可以體現出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蘊。

作爲人與人之間交通的工具,普通話很好的作爲這一橋樑而被使用。當我咿呀學語的時候,爸爸媽媽便教會我簡單的一些詞和短語。雖然當時的記憶已經在我腦海深處慢慢不知所蹤,但是它已經潛移默化的成爲了我以後學好普通話的基礎。當我正式的在幼兒園學習怎麼學好普通話時,我已經有了初步的瞭解。在接下來的小學生活中,我開始更加規範的學習中國漢字以及普通話。課文中的每一個詞,每一個句子,都是我矯正讀音,並且流利朗讀的重要內容,通過老師的細心講解,以及每天的口語練習,我的知識量進一步增加,我的普通話使用更加流利規範。記得有一次我媽媽聽寫我的時候,把"狹隘"的"隘"讀成了"yì",我敏捷地聽出了這個詞語發音的錯誤,告訴媽媽:"媽媽這個詞語應該讀狹隘,而不是狹yì。"媽媽在一番求證之後,驗證了我所說的詞語發音的正確性,並且表揚了我。在今後的每一天中,我都會紮實的學習單詞的發音,並且學會區分前後鼻音,努力把每一個單詞的發音都讀得盡善盡美。

在每天的普通話學習中,我與別人交流時候變得更有自信,並且能夠更加流利的讀通課文。老師和同學的鼓勵與讚賞,讓我對普通話的學習更加有信心,在生活中與阿姨叔叔交談的`時候,他們都說我的普通話非常好聽,紛紛讚揚我。普通話作爲日常人與人之間交流的紐帶,在這一路走來,我覺得普通話對我的生活確實造成了非常深刻的影響。普通話說好,不僅可以讓別人對你留下非常好的印象,而且可以培養自身對於語言的興趣。

作爲新時代的少年,我們應該大力提倡普通話,學好普通話,說好普通話,相信隨着中國科學文化教育的發展,這一代表着我們中華民族的聲音一定會走向世界,走向未來!

推廣普通話徵文6

我出生在北方方言區的河南,從小我們都以爲自己說的話和普通話非常接近,所以讀唐詩宋詞、《古文觀止》等,一直都是用河南話。直到考上沿海某地的一所大學,我才認識到,自己必須說普通話了。

火車穿過一個黑夜,在黎明時分抵達膠東半島,上來一羣當地人,他們說的話我一句都聽不懂。我越來越焦慮,但神奇的是,下了火車,在廣場上看到學校的橫幅,見到接站的師兄師姐,我一開口,竟然很自然地講起了普通話,原來普通話已經滲入了我的血液。等到第一個寒假回家,再坐火車,轉汽車、三輪車,我都無法把普通話轉化爲家鄉話,看到熟悉的鄉親,只能沉默不語。直到見到父母,才一下子轉換過來。

上世紀20年代,語言學家趙元任就灌錄了“國語”留聲機片,銷量頗大。他從歐洲歸來,路過香港買皮鞋,鞋店老闆說他“國語”不標準,趙元任用同樣的話反駁他。老闆很不屑,說他的“國語”可是跟着趙元任的片子學的呢?抗戰爆發後,趙元任往昆明大後方轉移,在桂林向一個政府要員求助,那位官員說:趙先生,我剛纔還在聽你說話呢。原來,他每天都要抽空學習一會“國語”。這是《雜記趙家》講述的兩個片段,今天重讀卻有一種感動:上世紀20年代,香港還在英國的控制之下,一個普通的鞋店老闆能自發地學“國語”,說明他對祖國的感情之深。

對一個國家來說,推廣普通話非常重要,它有利於培養整個國民的認同感。我們都是讀現代白話文作品長大的,所以,相愛的人才可以寫長長的情書;我們可以說同一種口語,所以纔可以體會一句話的言外之意併發出會心一笑。這兩年流行穿越劇,但各種穿越都沒有解決語言問題:如果我們穿越回唐朝,能聽懂李白吟詩嗎?

經過50多年的推廣,普通話已經深入人心,這時我們又發現,原來方言也是很美的。記得讀書時,同學們一起看四川話版的《貓和老鼠》,彷彿其中的幽默感被放大了十倍,這種樂趣是一直講四川話的人所不能體會的。正是由於推廣普通話所帶來的普遍性認同,才讓我們注意到差異性的美好。

現在,每個省會的電視臺都有自己的方言節目,在上海,甚至有不少人呼籲加強對上海話的教育,保持語言的多樣性。這也許恰恰說明,50多年來,對普通話的推廣起到了應有的成效。

推廣普通話徵文7

普通話是中國人的國語。它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橋樑,也是維持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的紐帶,以前人們各自說着自己的家鄉話。中國是一個大家族有56個民族,有很多種的語言,如果一個大家族裏人人都說着自己的方言,那麼我們就無法跟人交流,不知道別人說什麼,對方也不知道自己說什麼,那就變成了鴨子聽泥耙,所以普通話就成了今天最主要的一直交流語言。

隨着社會的發展,五湖四海的人聚在一起,大家南腔北調,用着非常不標準的普通話交流經常鬧出很多笑話。很多人會說一點,有的人一點也不會說還不會聽呢。比如說,人們經常會把“褲子“說成是”兔子“,把“四”說成“是”。 聽寫時因爲老師的普通話不標準,搞得學生寫錯了字。

每次,我打電話找同學玩,她奶奶接起電話用台山話嘰裏呱啦的說了一大堆,我聽得一頭霧水,根本聽不懂奶奶說的是什麼。就連我的爸爸每次說普通話時都是用他那半生不熟的普通話,以前我經常聽不懂,他會把“妹妹”說成是“默默”,會把“日期說成“一期”。每年我回鄉下老家,老家的人都對我說很多話,可我就是聽不懂,有時理解錯誤還鬧出許多笑話。

讓我真正認識到普通話重要的原因是:一次,媽媽帶我去步行街玩,看見一個外國人問阿姨:“你知道哪裏有修鞋的嗎?我的鞋子需要修理一下。阿姨說:“‘孩子’爛了就不要了,前面有一家商店,從新買一雙‘孩子’就是了。”那個外國人一聽,說:“啊!你們中國人可真大膽呀!連孩子都敢賣,這樣做是犯法的。”一個女的聽後小聲的說:“一雙鞋又買不了多少錢,真小氣。”我也不解的望着媽媽,媽媽告訴我那個阿姨說的是湖南方言,把鞋子說成“孩子”。最後還是媽媽解釋才讓外國人明白。

作爲一箇中國人連自己的國語都說不好,我覺得特別的難過。學講普通話,推廣普通話從我做起,從我身邊做起。因此,我決定每年的寒假回老家都要教他們學習普通話,讓他們用普通話來溝通。

推廣普通話徵文8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夢,每個夢都不一樣,而且夢有大有小,夢有很多種,中國夢,教育夢,學校發展夢,個人人生夢,而我的夢也就是中國的夢,中國的夢需要我們來實現。

昨天,我看了一篇文章《最後的一課》,其中講到:法國國土淪陷,人民就要做亡國奴的時候,小弗郎士的老師冒着生命危險,給大家上了最後一課,他用異乎尋常的激動語調說:法語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在這裏,我想大聲的說:讓我們講好普通話吧!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聲音!同樣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

我們是一個統一的國度,互相擁有個交流工具是非常重要的,秦始皇那會兒就已經知道統一度量衡了,現在的我們難道不應該齊心協力統一好我們的普通話嗎?也許你會說,我們講的話不是已經很好了麼?那麼就看看下面這兩個故事吧。

有一個人去外地出差,他的普通話說得相當好,到站下車後問一個小朋友:小朋友,請問這裏有旅館嗎?這位小朋友說:我們這裏的旅館賊多!這個人很不高興地說:好好一個地方,賊怎麼會那麼多,我看我還是去候車室休息吧!免得被人搶錢。

上海一位檢察官去東北出差,在賓館入住登記時,總檯服務員看他身穿制服,就問他:有傢伙什兒沒有?上海客人很奇怪,回答說:我沒有家務事。服務員說:誰問你有沒有家務事,我是問你有傢伙什兒沒有?客人生氣了:我家在上海,在這裏有什麼家務事?莫名其妙!傢伙什兒在北方話裏是工具、武器的意思,服務員是問這客人帶沒帶**,如果有**是要登記的。可是她不說普通話,南方的客人聽不懂,難怪人家要生氣了。

也許有人會說,一個字說錯了算什麼?那些不會說普通話的中國人不是照樣幹活,照樣吃飯?我可不這樣看,普通話是我們國家的統一語言,每一箇中國人都應該講好它,會避免不必要的麻煩。當我們講起一口標準的普通話時,不僅可以實現順暢交流,更是對祖國母親的感情!對民族的感情!"

有一口普通話也許對你對我對大家並沒有什麼顯而易見的好處,但往最深處想想——中國每人一口純正的,清晰的普通話,外國人來了會對我們中國人刮目相看,不再嘲笑我們的那口他們聽不懂的方言,這不是既爲國家增光,也爲自己添彩嗎?

從小我的心中就有夢想,夢想着趕快長大,趕快去接觸些新的東西。當我漸漸長大,懂得的東西多了,夢想的也多了。

我也想像袁隆平爺爺一樣,爲國爭光;像李連杰一樣,傳播中國文化;像馬雲叔叔一樣,取得那麼偉大的成就;像試飛英雄李中華一樣,爲人民奉獻……但是,我覺得還是應該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講好普通話就是首先要完成的一個任務,對於我自己也許是件小事,但是十三億中國人匯聚起來就成了一件大事,是我們中國夢圓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

這個夢想貴在堅持,貴在學習,讓我們攜手起來推廣普通話共同鑄造中國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