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徵文 > 喜看家鄉新變化徵文

喜看家鄉新變化徵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2W 次

喜看家鄉新變化徵文怎麼樣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喜看家鄉新變化徵文,歡迎閱讀參考!

喜看家鄉新變化徵文

  喜看家鄉新變化徵文1

移民到美國的姑姑回國探親,想看看家鄉的變化,我自告奮勇當她的小導遊。

我先帶姑姑來到新城區,只見那裏道路寬闊、四通八達,高樓大廈鱗次櫛比,蔚爲壯觀,新建小區乾淨整潔,環境優美,現代化大都市的氣息撲面而來。進入新城區規劃館,當姑姑看到徐州未來的發展藍圖時,不禁感嘆到:“徐州的發展真是日新月異,沒有你這個小嚮導帶着,我都不敢相信這是徐州了!”

接着,我打算帶姑姑去小南湖景區。姑姑說:“我知道那兒,以前那裏不是一塊塊雜草叢生的荒地水塘嗎?”我微微一笑:“姑姑,我先賣個關子,到了地方您再評價。”到小南湖景區,只見風景如畫、遊人如織。湖邊桃紅柳綠分外美麗。遊客有放風箏的,有拍照的,還有散步的,大家都深深地陶醉在湖光山色之中。我們行走在湖心島上,看竹林颯颯,曲徑通幽,看一池碧水,溫婉秀美,感覺像遊走在畫中一樣……姑姑驚詫不已,連連說:“真是沒想到,昔日的泥水潭搖身一變,變成了勝似仙境的人間天堂啊!”

幾天下來,姑姑遊覽了徐州的風景,品嚐了徐州的美食,感受了徐州人的豪爽與熱情,她由衷地說:“徐州真是越變越美了!”聽了這話,我感到很自豪,我爲我是一名徐州人而自豪,我愛我的家鄉,更愛我的祖國。

  喜看家鄉新變化徵文2

最近幾年,牛塘鎮的變化很大。高架橋拔地而起,柏油路隨處可見,丫河的別墅羣也建得有模有樣……西溝村變化也挺大,就拿我們家門口吧,本來荒蕪的土地上現在也種滿了蔬菜,栽滿了樹木。這都是靠附近居民的辛勤努力創造的。其中,我也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貢獻。

前幾年,我在家門口挖了兩個坑,種下兩棵小樹苗。從此,我每次回奶奶家都去看這兩棵小樹苗,爲它們翻翻土,澆澆水,我期盼着它們快點長大。上學時,我就叫奶奶照料一下。有一次,我回奶奶家吃晚飯。一到奶奶家,我就跑到門口去看望這兩棵小樹苗。哇,已經有小芽鑽出了泥土,探出小腦袋張望着這美麗的大地。我非常興奮,立馬跑回家,大聲嚷道:“爸爸媽媽,種子發芽了,你們快點出來看看啊!”我把爸爸媽媽拽出了家,來看望這兩棵小芽。奶奶爺爺也放下了碗筷,笑着來到了小樹苗前。真的,它們發芽了。我開心得都快吃不下飯了,這是我的勞動成果。

但是,有驚喜就有悲傷。有一陣子,我看着這兩棵樹苗長大,它們都已經有了小枝幹,和我的腿差不多高了,我想:它們長得太好了,看來再過一些時日,它們將會長成參天大樹,這是我的希望。但是,很快,悲劇發生了。因爲我忙於學習,忽略了小樹苗。當我再一次去看它們時,它們都已經快枯死了,耷拉着枯黃的葉子。爺爺說:“植樹貴在堅持,這是很不容易的。”於是,我又悉心栽培小樹苗,天天澆水、除草,漸漸地,小樹苗又重新煥發了生機。

與此同時,鄰居們種的小樹苗也都在茁壯成長,有桃樹、梨樹、棗樹……看着,村莊附近都背綠色包圍着,我開心地笑了。小樹苗們,快快長大,長大把我們的家鄉裝扮得更加美麗。

我也要和小樹苗一起長大,一起建設家鄉,爲自己的家鄉做出一份微不足道的貢獻。

  喜看家鄉新變化徵文3

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原本落後的中國慢慢地走向了繁華。而我的家鄉也發生着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的家鄉,雖不比桂林山水奇麗壯觀,也不比錢塘江澎湃洶涌,但是,家鄉的美,是一種樸素的美。

小時候,爸爸媽媽經常用自己的童年來哄我玩,而我卻把他們的童年給忘了,但是,有件事還是讓我記憶猶新。

爸爸媽媽小時候經常到原本那條黑不溜秋,滿是水草的大運河裏去摸螃蟹,因爲那時候螃蟹很多,所以每次去摸,都會滿載而歸。我很羨慕他們那種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童年;但又厭倦那種骯髒的生活環境。如今的大運河跟以前的大運河是個鮮明的對比:如今的大運河,清澈明亮,河堤也不殘留污漬,站在思古橋上往下望,是一道奇特的風景!

站在高處往下看,一間間矮小的房屋沒有了,變成了一幢幢高高的別墅;一條條坑坑窪窪,崎嶇不平的泥濘小路沒有了,變成了一條四通八達的柏油馬路。馬路兩旁各種着一排樹木。

轎車,貨車,越野車,卡車;奔馳,寶馬,奧迪;紅的,黃的,黑的,灰的,藍的……各式各樣的都有,陸陸續續在馬路上開過,一刻都沒段過。看完了汽車,我又遠遠地望去,看那一幢幢的樓房,都還像是剛造好一樣的,在陽光的襯托下,閃閃發光。遠處,一個人好像正在拿着手機打電話,我不禁想起電話機和手機。因爲有了這倆樣東西,我們纔可以方便的溝通,不再像以前一樣還要郵差送信。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響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我堅信,在中國人民偉大復興的征程上,必將出現一個又一個輝煌的三十年,中華民族的崛起,必將讓世界爲我們自豪!

  喜看家鄉新變化徵文4

我的家鄉在江蘇鹽城,又稱“瓢城”,她可是有着名副其實的“鹽城”稱號,這20年來可有着千萬種變化 。怎麼?你不相信吧!那就讓我慢慢的給大家講一講吧。

聽爸爸媽媽說,以前他們小時候,家鄉的路可以算是“羊腸地小路”了,人們必須要小心翼翼地通過小路,生怕踩着路邊的莊稼。下個雨,根本就沒法出門,小路上到處都是坑坑窪窪的水塘,出門極其不方便。而現在呢,那些小路早就變成了寬闊的大馬路,家家戶戶出門都有了自家的小汽車,而大街上也是車水馬龍,一輛輛汽車來來往往,匆匆忙忙,再也沒有一到下雨天出門就是泥巴腳,車輪子陷在那裏半天沒法動的尷尬事了。

20年前,家鄉沒有高樓,也沒有別墅。人們都是住在一些破舊的小平房,而且一到下雨天,也經常是外面下大雨,裏面下小雨。還有人家還是一大家子擠在一張牀上。可現在不一樣了,人們都住上了寬敞、舒適的樓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空間。爺爺奶奶們都在社區裏跳舞、打牌、下棋,還有很多的健身器材給他們鍛鍊。家家都有了電視、電腦,生活不再枯燥無味。一家家超市使他們的生活更加方便。以前爸爸媽媽們上學時,都要到合併的村子裏上學,路途比較遠,而現在每個小區附近都有幼兒園和學校了,方便了小朋友們讀書的問題。

家鄉在不斷的變化,這都是長輩們辛勤勞作而建成的,我們不能辜負他們的期望,需努力學習,爲了建設我們的家鄉更上一層樓而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