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端午節班會演講稿

端午節班會演講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W 次

演講稿以發表意見,表達觀點爲主,是爲演講而事先準備好的文稿。在充滿活力,日益開放的今天,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演講稿,如何寫一份恰當的演講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班會演講稿 ,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班會演講稿

端午節班會演講稿 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端午節隨想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說有很多,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歷史上的這天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糉子等形式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爲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要職。因爲他堅決主張抗擊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至極,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主義精神的詩篇,如:《離騷》、《天問》、《九歌》等影響深遠的詩篇。後來,秦國軍隊攻佔了楚國的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絞,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在寫下了絕筆《懷沙》之後,抱石投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後,紛紛划船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裏,想用江米餵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划着船衝進洶涌的波濤,象徵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

屈原離世已有兩千多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會永遠生活在歲月的長河裏,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讓我們懷着對偉大愛國之士的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的每一個傳統佳節吧!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着豐厚的文化內涵,留存着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

感謝大家耐心的傾聽,在此,請大家接受我提前的節日祝福:端午節快樂!謝謝。

端午節班會演講稿 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說有很多,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歷的這天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糉子等形式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讓我們懷着對偉大愛國之士的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的每一個傳統佳節吧!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着豐厚的文化內涵,留存着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

感謝大家耐心的傾聽,在此,請大家接受我提前的節日祝福:端午節快樂!謝謝大家!

端午節班會演講稿 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捆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嘻嘻……這首就是有關於端午節的兒歌呦!你們想知道我家鄉的端午節是怎麼過的嗎?好,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端午節這天早上,要先準備好要用的東西,裝到盒子裏或袋子裏。到了下午,全家人坐車去海灘邊看龍舟。海灘上人山人海,把寬闊的海灘擠得“水泄不通”。

過了一會兒,只聽“咚咚咚”幾聲,開始的鼓聲擊破了海灘的寧靜。“加油,加油”加油聲紛紛傳遍了整個海灘。帶着四種顏色的船——紅、黃、藍、綠,你不讓我,我不讓你似的,好像個個都想爭第一。

過了30多分鐘的激烈比賽,紅隊取得勝利。人們看到了這番情景,可高興得不得了,有的想跑上前去給紅色的船裏的人獻鮮花,有的在鼓掌,還有的在大喊着:“紅隊必勝,紅隊必勝......”

我還注意到了其他隊——那就是黃、藍、綠。他們的表情好像很不服氣似的',好想很嫉妒紅隊連續贏了18場似的。有的還說:“這次只是紅隊運氣好罷了,明年的端午節,冠軍一定是我們的了!”還有的甚至還要在比一場。

這就是我家鄉的端午節了,是不是很有趣呢?端午節的主題班會演講稿7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提到端午節,不得不說一說糉子,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屈原,而糉子則是爲了不讓河裏的魚把屈原給吃了,所以包糉子扔到河裏,這就是端午節的來歷,一說糉子,那各家包糉子是少不了的,我家就是這樣。

準備幾片竹葉,浸泡過的米,還有一些餡料,這個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了。

準備好後就可以開始了,用竹葉卷出一個角來,接着先放一些米,到一半就差不多了,然後再把什麼餡料,或者是醬料放進去,最後再鋪一層米就可以了。

不過這還不夠,包糉子當然是包的了,現在就要把竹葉包起來了,首先把上面的竹葉翻下來,接着捏成一個三角形,把三個角都捏出來後,還有多餘的一些竹葉就把這些順時針的翻過來就好了,最面把包好的糉子蒸一下就大功告成!

做好糉子當然要品嚐了,不然光看着也沒啥意思。將糉子領出來,一陣竹葉的清香散發出來,接着撥開開竹葉就是一層呈黃色的米,一股股糯米的味道,光是看着就流口水,咬下一口來就能看見藏在深處的“寶石”,如果有糖或調料,伴着這些吃那是再好不過的了。

包糉子是如此的簡單,吃起來是如此的美味,如果大家想吃的話可以到我家來吃,在這裏祝大家端午快樂!

端午節班會演講稿 4

各位同學好:

我是來自高x班的xx。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憶端午濃情飄香,承中華傳統文化]。

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龍舟節等。其最初的起源可追溯至上古時期的祭龍。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昇之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日子。後又有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跳汨羅江自盡,人們也將端午作爲紀念屈原的日子。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的內容,蘊含着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也是南北方文化雜糅的產物。

陸游詩[乙卯重五詩]有云: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糉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其中寫到了端午之兩大習俗——食糉以及掛艾葉菖蒲。

糉子,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呈現,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到了晉代,糉子被正式定爲端午節食品,還用作交往的禮品。到了明清,糉子又有了其他的寓意,比如在秀才參加科舉考試前,家中都會爲其打算“筆糉”,模樣細而長形似毛筆,又諧音“必中”也討了個口彩。

艾,又名艾蒿,其莖葉散發出的神奇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同時也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菖蒲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掛艾葉菖蒲是將艾葉於端午時懸於堂中,剪艾力虎形或剪綵爲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戴之,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榻,有驅魔法鬼之神效。期望全家能夠身體健康,平平安安的度過這一年。

而如今,紀念端午文化的方式也隨着時代的變化而有所改變,但是不變的是中華民族兒女對於傳統文化的.崇敬。糉子的取材變得多樣,也隨着地域的不同而向着不同的方向發展,呈現出不同的花樣,但是不變的是對於屈原的紀念。在醫學技術發達的當下,也許不再需要艾葉菖蒲來爲家中淨化空氣,吸菸滯塵,但此舉依舊承載着人們對家裏人平安無病的期許。賽龍舟在現如今顯然不可能是爲了驅散魚羣,保護屈原的身體,龍舟的樣式也有所改變,但不變的是中華兒女心中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

現代人們的生活節奏快,但是我們不能忘記傳統節日的價值和意義。對於我們而言,要由外而內的汲取端午文化,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真正融入每個人的生活中。詩歌是文化最好的載體,誦一曲[離騷]重拾一段不該忘卻的文化記憶,塑造屬於中華民族的共同信仰。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責任在每一中華兒女。

謝謝大家。

端午節班會演講稿 5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一年之中,我最期盼的就要屬家鄉的端午節了!它在每年5月初5等着我們呢!

每到端午節,不得不提的'應該算吃糉子了吧!糉子,又叫角黍,筒糉。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有三角形的,有菱形的,有直筒形的。去年的那天中午,我和爸媽開車去接爺爺奶奶去酒店。我總是第一個跑到包廂,服務員端上糉子到桌上,那糉香也已四處飄溢,糉米中摻雜着豬肉,板栗、紅棗、赤豆等,真令人垂涎千尺!我餓虎撲羊般抓起一個就咬,哇!人間美味呀!不一會兒,我的小肚子就變得圓鼓鼓起來。

從酒店回家後,我迫不及待地打開電視,正在現場直播賽龍舟。周圍的人川流不息,穿着節日盛裝,屋頂上彩旗飄揚。只聽“砰,砰,砰”,三發信號彈升上天空,所有龍舟按一字排開,“龍頭”上長着龍鬚,“龍身”上有一片片鱗片,真像一條真龍潛入水!“啪”,禮炮響了,十幾條“龍”在水上像離弦的弓箭一樣飛弛,水波碰撞着兩岸的岩石,發出嘩嘩巨響。行人紛紛給“龍”加油,指揮官在“龍頭”上敲鑼打鼓,給身穿紅衣的船員加油鼓勁,終於,一條“小白龍”逐漸脫穎而出,奪得冠軍,兩岸掌聲轟鳴。

我家鄉的端午節有意思吧!希望你來到我的家鄉來作客!謝謝大家!

端午節班會演講稿 6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我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傳統節日端午節》。

再過幾天是農曆的五月初五,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了。端午節開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到現在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它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節日呢?第一,端午是紀念詩人的節日,是愛國的節日。因爲愛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羅江。屈原沉入汨羅江之後。人們自發的把裝米的竹筒投入江中,萬舟齊發,吶喊鼓樂嚇退蛟龍,以此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現在演變成爲吃糉子、賽龍舟的習俗。經過千百年的傳承,屈原的愛國主義情懷與端午節的人文內涵已密不可分。端午節成爲中國人傳遞愛國主義情感和精神的重要儀式。

第二,端午節是講究衛生的節日。端午前後正是春夏交替之時,天氣炎熱,多雨潮溼,蚊蟲滋生,病蟲害漸漸增多,是傳染病的高發時節。我們江南地區也將進入悶熱、多雨、潮溼的梅雨季節。爲了避免疾病的發生,人們在端午節前後插艾葉、懸菖蒲用以驅趕蚊子蒼蠅、蟲子螞蟻、淨化空氣,後來又加上了石榴花、大蒜和龍船花,合稱“天中五端”。

端午這一天成年人要喝雄黃酒和菖蒲酒驅蛇蟲,小孩要佩戴藏有硃砂、雄黃、香草的香囊預防疾病。這樣來看,端午節是中國最早的“衛生防疫節”。

第三,端午節是體育節,因爲這一天人們要在水上賽龍舟。龍舟競賽是一項很有氣勢、極具合作精神的.競技活動。它不僅要有體力、耐力,而且還要團結協作、機智靈活,更要熟悉水性。這些都是長期鍛鍊的結果,絕非一日之功。端午龍舟競賽能對羣衆性的水上運動、強身健體、民衆團結起到很好的推動和促進作用。現在龍舟競賽逐漸演變成一項國際體育賽事,起到友誼紐帶的作用。

第四,端午是美食節,因爲我們要吃糉子。古代,糉子被正式定爲端午節食品。人們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其花色品種更爲繁多。形狀上有四角形、錐形、菱形,有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筒糉”等等。

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糉子;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浙江嘉興糉子最爲有名。可謂糉葉飄香糉子可口。

現在,端午節被列入國家法定的節假日,也正在向聯合國申報“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這體現了對傳統文化的尊重。

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內心力一次加強和洗禮。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讓我們懷着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的每一個傳統佳節,讓華夏文明在中國徹底的紅火起來。

還有,等我們過完端午節,整個學期也臨近尾聲。希望同學們能認真上好每一節複習課,有計劃有目的的進行復習,爭取在期末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端午節班會演講稿 7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通過以往的學習我們不難明白端午節背後的歷史是極其悠遠的,濃厚的人文情懷形成了我們的傳統佳節自然是要好好探索一番,事實上端午假期以及豐富多樣的過節形式讓這個節日深受我們的喜愛,因此我也想和同學們分享自己對端午節的看法以及對背後故事的探索。

在我的童年回憶裏端午節給我的印象就是能夠吃到美味的糉子,畢竟對於小孩來說糉葉的包裝設計永遠都是那麼有吸引力,剪開纏線並撕開糉葉以後便能夠看到裏面的美味糉子,即便只是沾上些許白糖都能夠讓人對糉子的味道感到難以忘懷,正是因爲有着這份情懷讓我對每年的端午節都充滿了期待,在我看來能夠在端午假期吃上一份糉子也是令人感到愉悅的事情,而且後來我還在爺爺奶奶的教導下嘗試自己包糉子,雖然糉葉並沒有完全包好卻也通過初次嘗試讓我體會到不一樣的.端午情懷,看似久遠的回憶卻讓是我開啓端午文化探索的開端。

後來隨着年齡的增長讓我瞭解到屈原的愛國故事並對此心生嚮往,這也讓我意識到端午節背後的故事還有許多值得探索的地方,若是隻將注意力放在糉子等食物身上無疑顯得自己的做法過於膚淺了些,事實上當我對屈原有了更多的瞭解自然也會對當時的時代背景感到憤憤不平,與之相對應的則是對現在美好生活的珍惜以及努力學習,而且端午節的知識也有許多值得自己去學習的地方,我得保持對學習的專心並努力提升自己的成績才行,只有能力得到提升以後才能夠更好地弘揚端午節之類的傳統節日。

現如今高中階段的學習生活讓我對端午節有了更深的認識,但隨之而來的還有肩上沉重的責任感讓我比較重視,畢竟無論是升學的壓力還是老師對我們成績的期待都應該認真對待才行,所以端午節的到來也讓我難得鬆了口氣並有了更多的精力來思考學習方面的問題,事實上現在的我已經能夠正確地看待端午節並享受節日帶來的氛圍,而且我也意識到作爲高中生的自己也應該弘揚端午節並讓更多的人瞭解這方面的知識,畢竟對傳統節日的保護也相當於是對傳統文化的弘揚自然得予以重視。

希望所有同學都能夠在端午佳節享受溫馨而美好的氛圍,相信和家人一起過節的我們也會因爲擁有端午節的美好生活而感到高興,當度過端午節以後我們也要重新投入到學習中去並更加努力才行。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