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最新四月份在國旗下的演講稿(通用5篇)

最新四月份在國旗下的演講稿(通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3W 次

演講稿可以按照用途、性質等來劃分,是演講上一個重要的準備工作。在發展不斷提速的社會中,很多地方都會使用到演講稿,大家知道演講稿的格式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最新四月份在國旗下的演講稿(通用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最新四月份在國旗下的演講稿(通用5篇)

四月份在國旗下的演講稿1

各位同學、老師們:

上午好!

我今天要講話的主題是:珍惜時間,努力學習。

同學們,“時間是構成一個人生命的材料。”每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是時間限制了它,所以我們要充分地利用它,珍惜它,這樣,才能在有限的生命裏創造出永恆的輝煌。

古今中外,許多名人珍惜時間勤奮學習的事蹟給我們樹立了榜樣。愛因斯坦,愛迪生等偉大的科學家,他們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他們的生命將成爲永恆。

司馬光的枕頭是用圓木做的,他讀書睏倦時就枕着圓木睡,一旦翻身,圓木就會滾走,人就會驚醒,他用這種方法強制自己擠時間來讀書。德國大哲學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學任教期間,遵循嚴格的生活規律,按照生活時間表活動,準確無誤,以致他每天早上外出散步時,他的鄰居都以他出門時間爲標準來校對時間。

一個人如懂得充分利用時間就等於有效地延長着生命,把一天24小時變成25小時,對於我們學生來說,時間就是人生價值的載體,勤奮、刻苦、上進、拼搏這些人類至美的品德,無不從對時間的珍惜中得到展現。如果你具有良好的文明修養和高尚品德,那麼你就一定惜時如金。惜時和勤奮不僅是天才的搖籃,也是一切成就的母體,“花有再開日,人無再少年”,“未來”“現在”“過去”是時間的步伐:“未來”,猶豫地接近;“現在”,快如飛箭地消失;“過去”,永遠地停止。一天24小時,對每個人都是相同的,但由於人們對待時間的態度不同,結果卻不一樣。只有那些珍惜時間,善於運用時間的人,才能比別人學到更多的知識,做出比別人更大的貢獻。我們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時期,只有抓緊分分秒秒的時間,才能學到更多的文化科學知識。

當然學習生活免不了枯燥而乏味,但它恰巧也是對我們性格和心靈的打磨與歷練,也是每一個人都必須經歷的人生轉折。我們總在抱怨時間流失得太快,我們還來不及把題解出來,考試結束的鈴聲已拉響,我們還來不及對昨天說一聲再見,就已凌晨零點┅┅我們總來不及,總在錯過,那是因爲我們忽略了時間不會停止,更不會倒流。

時間,縱之即短,珍惜則長。而我們要做的,是在短暫的生命裏尋找永恆。這一永恆,便是知識。倘若自認爲時間漫長而虛度,必將一事無成,美好年華便會轉瞬即逝,如果能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合理利用,短暫的時間也可以具有無窮的作用!

同學們,特別是初三的同學們。中考已近在眼前。請提起筆,捧起書,抓住這求學的好時光,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努力學習,勤奮學習吧!

我的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四月份在國旗下的演講稿2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在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讓安全與我們同行》。

在父母眼裏,我們是嬌嫩欲放的花朵,在老師的眼裏,我們是展翅待飛的雛鷹,在我們身上寄託着父母、老師、祖國的希望,希望我們茁壯成長,成爲棟樑之才,然而,有的花還沒開放就凋謝了,這是爲什麼呢?這是因爲有些同學忘了“安全”兩字,忽視了安全問題,讓關心我們的家長、老師時時擔心着,時時牽掛着。

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全國性大型調查發現,安全事故已經成爲青少年兒童的第一殺手。我國每年大約有1.6萬名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有40多人,也就是說每天有將近一個班的學生在“消失”。

據瞭解,我國每年大約有1.6萬名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中小學生因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溺水、自殺等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也就是說每天將有一個班的學生在“消失”。

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全國性大型調查發現,安全事故已經成爲14歲以下少年兒童的第一死因。校園安全涉及到青少年生活和學習方面的安全隱患有20種之多,其中包括交通事故、食物中毒、火災火險、溺水、體育運動損傷等等。這些都時刻在威脅着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

有專家指出,通過安全教育,提高我們中小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80%的意外傷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而導致悲劇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的青少年欠缺安全防衛知識,自我保護能力差,因此對青少年進行安全教育的形勢相當緊迫。所以安全工作是學校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針對同學們在校園的實際活動特點,我希望大傢俱體能做到以下幾點:

1、要注意交通安全。

嚴守交通規則,按時回家,不在外逗留。上學、放學路上,必須在人行道內行走,沒有人行道的,須靠右邊行走;通過有交通信號控制的人行橫道,必須遵守信號的規定,沒有信號燈過馬路時要先觀察兩邊車輛情況,主動避讓機動車輛;家庭住址比較偏僻的學生可以與同學結伴回家或要求家長接送;不準在公路上追逐打鬧,開展各類遊戲活動,要遠離公路和鐵路;

2、要注意飲食安全。

同學們在購買袋裝食品時,要看包裝是否完好,看清楚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廠家及地址,不購買“三無”食品,不隨便在外就餐,防止食物中毒;不在校門口和街頭流動攤點購買零食,防止誤食不衛生食品等,造成食物中毒,同時注意不要暴飲暴食。

3、要注意在教室裏的安全。

要安全用電,要求大家不要用手觸摸電線、燈管和插座,發現電器損壞後不要擅自修理,應向老師和學校報告,請專人修理;上下樓梯要輕聲慢步靠右行,不許將手搭在他人肩上或背上,不許坐在樓梯扶手上往下滑,不準在樓梯、樓道上瘋跑打鬧;不靠近窗戶玩耍探望。進校後不準外出,有事必須請假。

嚴禁將火柴、打火機等火種帶進校園,以免發生火災。

4、要注意活動安全。

上體育課前要做好準備活動,運動時注意不要劇烈碰撞,以免撞傷或摔傷;活動時,要在體育老師的正確指導下,使用體育器材或參加運動,課餘時間活動要注意安全,嚴禁瘋趕打鬧或進入有危險的區域;勞動時不要用勞動工具玩打,注意勞動安全;同學間遇到矛盾時,一定要冷靜理智,不要動手動腳,以免給自己和同學帶來不良後果。夏季,沒有家長帶領,不得到河塘等地方游泳,以免發生溺水危險。不得到建築工地玩耍,以免發生危險。

5、要注意外出安全、交友安全

我們每個人都要外出,每天都要經歷很多事,一不小心,就會發生意外事故。因此,要學會保護自己,注意安全,學會自護自救,掌握基本的防護知識和逃生本領,記住家長、老師的電話號碼和急救電話(110報警、120急救車、119火警)。在節假日,不要私自或結伴到水庫、池塘等非游泳水域游泳,未成年人不要貿然救助落水同伴,要就近向成人呼救,防止因盲目施救而造成羣死事件,更要遠離網吧或營業性娛樂場所,不和社會上不三不四或行爲怪異的陌生人交往,以防上當受騙。

總之,安全重於泰山,重在自我保護,增強安全意識,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是關鍵。同學們,生命是世上最寶貴的,它只有一次,它不光光是屬於你,也屬於每一個家庭,更屬於我們的國家。當你們還小的時候,你們的生命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那麼現在,當你們漸漸長大了,離開了父母誰來呵護你們的生命?得靠自己,因此,你們要時時刻刻注意安全,一舉一動想到安全,不能讓你們的行爲有任何閃失,不能讓你們的身體受到任何傷害。請爲了疼愛你的慈祥的爸爸媽媽永遠有幸福的笑容,記住珍愛生命,安全第一;請爲了你美好的家永遠保持完整,記住珍愛生命,安全第一;請爲了我們可愛的祖國永遠星光燦爛,記住珍愛生命,安全第一。

最後,我倡議讓我們攜起手來,人人在家庭爭做“平安家庭”的維護者,在校園爭做“平安校園”的參與者,讓我們共同爲創建永遠的陽光平安校園而努力!

四月份在國旗下的演講稿3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春天是生命勃發的季節,讓我們的生命因自然的生命而精彩。

教育的起點是生命,終點還是生命;倘若遠離了生命,教育也就失去了它應有的存在價值。生命是豐富多彩的,教育的內容與形式也應該豐富多彩。生命是不斷變化發展的,教育也要與時俱進,以變應變,生命是指向未來不斷創新的,教育也要爲一個新世界培養新人!

4月23、24日就要期中考試了,6月份的中考也迫在眉睫了,這些都是考驗我們全體老師和學生階段性生命價值的機會。希望我們齊心協力,把握機會,共創生命的輝煌。

老師們,我們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就在於用愛心激發愛心,用智慧啓迪智慧,用道德引領道德,用生命點燃生命,用激情燃燒激情。希望我們進一步超越自我、完善自我,做學生喜歡的老師,讓學生感到遇到我們是人生的一大幸事。爲了學校的發展,爲了同學們的優質成長做出自己更大的貢獻。

臺灣教育學者高震東先生說,所謂的學生就是“學生活的知識、學生存的技能、學生命的意義。”

同學們,你們正處在青春年華,你們的生命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和旺盛的精力。在你們人生最爲寶貴的、也是最爲重要的時期,你們對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應該有自己的思考和正確認識。

高爾基說:“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力就發展得越快,對社會也就越有益”。因此,從大的方面來講,我們生命的意義首先必須建立在爲祖國爲人民這個基礎之上,使自己成爲對社會有益的人,而不是成爲社會的負擔。沒有人不願意自己有更美好的生活,所以,從個人和家庭的角度來講,我們生命的意義是要有能力爲個人和家庭創造美好的生活。

同學們,我們的生命既然存在了,就要釋放出他的能量,揮灑出他的光芒;就要用行動證明他存在的意義和價值。美國有一位偉大的哲學家威廉·詹姆斯曾經說過:“我們這一代最偉大的發現是,人類可以經由改變態度而改變自已的生命。”改變態度就是改變習慣,改變習慣就是改變個性,改變個性就是改變個性中的缺點,改變個性中的缺點是自己在改變自己而不是去改變別人。俗話說,所有的勝利,與征服自己的勝利比起來,都是微不足道。希望同學們立足自己的課堂,積極自主思考問題,主動熱情參與小組討論,學會思考學會傾聽學會概括學會總結學會反思,高效完成課堂學習任務。希望同學們及時複習,鞏固舊知識;及時預習,發現新問題;認真完成作業,細心做好每一次練習,在作業的日常查評中展示自己的進步。希望同學們,在日誌中仔細反思得失,分析原因,虛心接納老師家長的正確意見,珍惜時間而不浪費生命,戰勝自己而不能放任自己,學會總結學會反思學會進步。

進步的人生最精彩。老師們、同學們,讓我們攜手並進,衆志成城,一起挖掘生命的潛能,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提升生命的質量,爲自己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讓我們的生命更加精彩吧!

四月份在國旗下的演講稿4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是XXX,今天我在這裏演講的題目是《學會創新,勇於創新》。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幾個先進國家的起家經驗:先看日本和西德,二次大戰後,她們都能在短短的時間內從廢墟中站起來,一位日本學者說她們成功的關鍵在於“創新”;又來看看當今最先進的美國,據研究報道,從1929年到1969年的40年間,美國經濟增長的45%歸功於技術創新。

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當今先進國家能保持先進的主要因素就是“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從這句話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我們要趕超世界,除了創新,別無選擇。

那麼,怎樣才能創新呢?被公認是“現代創新之父”的經濟學家熊彼德,他把“創新”分成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對原有事物的“再次發現”能力,第二個層次是對原有事物的“重新組合”能力,最高層次是創造“前所未有”事物的能力。

但是大家要明白,我們學習創新,並不要求大家一下子就有創造“前所未有”事物的能力,但我們可以從較低層的“再次發現”和“重新組合”入手。理由是,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創造發明,都是對原有事物的“再次發現”和“重新組合”,產生質變後才表現爲“前所未有”的。

在科技領域,計算機領域的代表人物比爾·蓋茨曾多次被人譏諷其創立的微軟公司沒有自己的原創產品,但他們善於“再次發現”別人的創造,更重要的是“重新組合”出新的產品,終於成爲知識經濟時代的創新典範。

如果說上面所說的例子我們還是覺得高不可攀的話,那麼,我們不妨來看看我們身邊的事實,很多就是通過對原有事物的“再次發現”“重新組合”而“創造”出來的。比如:有保健功能的磁化杯,就是在原有杯子的基礎上,再加上磁鐵,就“創造”出了一個新產品——磁化杯;有時鐘的筆,是在筆的基礎上,再加上一個電子錶,又變成了一個新產品了。等等。

從以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創新不能憑空捏造,它往往是對原有事物的“再次發現”和“重新組合”,從而創造出新的事物來的。因此,我們要學會創新,就必須先對原有事物充分認識;我們想要超越巨人,就必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我們正處於成長時期,沒有人敢懷疑我們的創新潛力。我們學習創新,應該從學習、借鑑、繼承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開始,而人類歷史的一切文明成果都是創新的基礎。只要你們從現在的學習中學會創新,勇於創新,不斷挖掘自己的創新潛力,我相信,未來的發明家、創新家一定會在你們當中產生!

四月份在國旗下的演講稿5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知識就是力量》。

同學們,你一定羨慕神話故事中那些力大無比的人,一定也幻想自己能成爲呼風喚雨、所向無敵和英雄吧?讓我告訴你,實現這個願望的竅門,就是學好文化,掌握現代科學知識。

英國著名哲學家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這句已被無數事實證明。

假如不懂得地質學,人們就不會知道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下的寶藏;不懂得信息科學,就會變成耳聾眼瞎的現代人;不懂得基因科學,就不能克服遺傳障礙,滿足人類生存的需要。

建設祖國需要知識,管理國家需要知識,建設好我們的學校也需要知識。沒有科學文化知識的人,難以在現代社會生存;不重視科學技術的國家,就會落後、捱打。無產階級革命導師馬克思爲寫《資本論》,每天到圖書館查閱資料,以致在他的座位下留下了兩個深深的腳印。宋朝詩人陸游一生酷愛讀書,在他房中,櫃裏裝書,桌上堆書,牀上鋪書,他睡覺枕的還是書。他給後人留下了9000多首詩,成爲我國著名的愛國詩人。毫無疑問,他人成就與好學精神是分不開的。

同學們,歷史告訴我們,中國的騰飛需要科學技術;時代告訴我們,趕超世界先進國家離不開科學技術;我們胸前的紅領巾也在不斷地提醒我們,祖國需要有知識有文化的接班人。讓我們從今天做起,發奮學習,向着世界科技的高峯,一步一個腳印地攀登,攀登!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