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校長教學管理演講稿

校長教學管理演講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3W 次

各位老師:

校長教學管理演講稿

大家下午好,郝主任安排我講一講作爲一位校長,尤其是我作爲一位主管教學的副校長心目中的好教師,這不是一句話兩句話就可以說清楚的問題,也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回答得了的問題,我查閱了不少資料,關於一個好教師的標準很多,例如權威的如蘇霍姆林斯基,在他看來,一個好教師的標準有四個方面:第一,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第二,精通所教科目,並熱愛這門科學;第三,精通教育學和心理學;第四,精通某項勞動技能,並且是這項工作的能手。校長應在這幾個方面作出典範,成爲別人學習的榜樣。但是,作爲校長心目中的好教師,和這個標準還是有一些區別的,因爲作爲一位管理者,因爲個人的對於教育的認識,個人的辦學思想,甚至個人的喜好、性格、價值取向等都會對“一個好教師”的標準評判產生影響。

陶行知先生說:一位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從強調校長重要性來說,這種講法有其合理性。但我認爲:一位好校長再加上一批好教師纔是一所好學校。因爲教師是教育的直接實踐者,沒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那麼素質教育的貫徹實施將成爲一句空話。可見,好教師對於一個校長,一所學校的重要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規定:“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養的使命。”因此,只有教師專業素養得到提高,教育質量纔會真正提高。的確,在影響教育質量的諸多因素中,教師起着十分關鍵的作用。如果教師業務精湛,即使教育的物質層面或制度層面不夠理想,也能經過教師的努力而一一克服,教育質量也會不斷得以提高。所以,建立一支過硬的教師隊伍,形成一個好的教師羣體,始終是校長們追求的工作目標。那麼,什麼樣的教師算是好教師呢?不同職業、不同身份的人認識可能不同。社會、家長對教師的要求近乎完美無暇;社會學者和優質中學校長對教師的期望值很高,用三個字可以概括:高、大、全,集所有優秀於一身,才能成爲校長心中的好教師。臺灣著名學者吳清山先生認爲好教師應有:良好的人格特質;善用各種教學方法;對學生具有高度的期待;營造良好的班級氣氛;能夠實施有效的教學;具有專業的知識與判斷。天津南開中學校長認爲好教師應該:敬業樂業,學而不厭,不斷創新,勇於負責;愛事業,愛學生,愛學校,愛修身;有未來導向觀,以人爲本觀,科學人才觀;具有科學知識,實踐知識,教育知識以及五大能力:控制能力、語言能力、研究能力、創新能力和適應能力。

誠然,教師是發展中的人,教師的發展由教師作爲人的一般發展和職業發展兩個方面構成。我認爲,能夠在不透支人的生命資源的前提下,使這兩個發展處於和諧共存、相互促進的狀態的教師就是我心中的好教師。簡而言之,可持續發展的教師就是好教師。

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講一講怎樣纔算一個校長心目中的好老師,更重要的是如何去做一個好老師。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來逐一闡述。

一、 愛崗敬業,有責任心。

許多老師一聽這個標題,肯定覺得這似乎又是一句大話,一句空話,其實不然,許多時候,我們常常知道許多事情是對的,可總是找各種藉口去去在自己內心去否定,愛崗敬業,有責任心在任何單位都是一個好員工的首要條件,教師對於學校更是如此。因爲一個人的思想決定了他的行爲,只有對自己學校充滿愛的教師才能真正地把自己和學校融爲一體,才能以極強的責任心去面對教育教學生活中所出現的一切問題,才能真正地勝任教師這個崗位。這讓我想起了我在實驗三小時馮校長經常講的一句話:“校榮我榮,校恥我恥” 這句看似簡單、通俗的話裏包含着的是極其強烈的敬業愛崗、責任意識,包含了一個校長對於每一位教師最爲基本、最爲樸實的價值導向與要求。蘇聯教育家加裏寧也說:“教育者影響受教育者的不僅是所教的某些知識,而且還有他的行爲、生存方式以及日常現象的態度。所以,教育者要有高度的責任心。”

一個好教師首先應該熱愛教育教學工作,敬業愛生,責任心強。在學校工作中能自我激勵,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也無論是面對優秀學生還是學困生,均能努力實踐教師的責任與使命,發揚敬業的態度與樂業的精神,能體會自己的工作對學生乃至社會的重要性,具有崇高的職業自豪感和成就感。那麼,怎樣做才能達到這一要求呢?

㈠做一個具有職業精神的教師。

當教師難,當好教師難,當一個有職業精神的教師更難。教師這個職業,有着“一日爲師,終身爲父”古訓,有着“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美譽。“爲人師表”者,理所當然的有着很多束縛和壓力,有思想的、語言的、行爲的、生活的、社會的……久而久之,這些壓力成爲一些教師生活和精神上的羈絆。其實,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解決的是態度問題,是這也精神問題。

魯迅先生說,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

而一名教師的職業精神就是師魂,是教師愛崗敬業的基礎。具體地說,教師的職業精神是一種向理想的教師形象拼搏進取的精神,教師職業精神的核心是“學高爲師,身正爲範”的“師範”精神。

教師的職業精神包括對教育事業的執着和對自己的激勵,以及對教育事業的熱忱,對教改未來的堅信,這是我們現在許多教師,尤其是許多年輕教師所缺乏的。時代在發展,觀念在更新,但有一樣東西卻是永遠不變的的,那就是對教育事業的熱情,對教育事業的幹勁。

有職業精神的教師能淡泊名利,能自覺地信守良心這個道德底線,悅納自己的職業,保持心態寧靜平和,爲人師表。常懷着對教育的癡情與熱情,把智慧與汗水播撒到學生身上。

我想到了托爾斯泰的一句話:“一個人若是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是責任心的基點。”所以,我要告訴老師們的是:既然我們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主動地也好,被動的也罷,我們要時常激勵自己去愛這一份工作,去珍視這一份工作,去讓自己有熱情,因爲這是教師職業精神最基本的內涵。

㈡做一個努力實踐新課程的教師。

有的老師會問我,這裏正講愛崗敬業呢,和新課程扯什麼關係?其實二者關係大着呢,新課程是一場真正的“學習的革命”,新課程要求學生把被動接受式學習轉變爲主動探究式學習,要求教師把單向傳授知識轉變爲促進學生自主發展,而要實現這一切轉變,主要依靠在座的各位--教師爲主體,所以,教師只有不斷地發展自己、完善自己,不斷地研究新課程下的教育教學規律,不斷地的思考自己在新課程下的得失成敗,才能適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而如果做好了這一切,那麼,這位教師就是校長心目中一位愛崗敬業,具有極強的責任感的教師。可以說,新課程是測量一位教師愛崗敬業的試金石。

㈢努力做一個最好的教師。

關於“最好”,我想用當代教育家李鎮西的一段話來解釋:所謂“最好的老師”,不是與我敬仰的於漪、錢夢龍、魏書生等老師相比--他們的人格、學識、能力乃至天賦,我是永遠無法企及的;但我可以和自己比!也就是拿今天的“我”與昨天的“我”相比--我今天的備課是否比昨天更認真?我昨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昨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否比昨天更機智?……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鄙,堅持不懈,我便不斷的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近。

看來,做到“最好”並不難,關鍵看你是否去做。讓我們來看一位老師寫的教育反思。

可見,我們很平凡,但我們的學生需要最好的老師,所以,我們的業務要很專業,工作的態度要很認真,備課筆記要認真,這是我們的份內之事,如果我們做不到這些,說明我們還要學習,還要歷練,因爲我們還不夠出色。

㈣努力爲學校爭取榮譽。能在各類檢查評比中爲學校出力,爭取較好的名次;能積極參與各類比賽,如教學技能、文藝體育、知識競賽等,併力爭取得好成績。積極指導學生參加學科競賽、科技創新、文藝表演、運動會、徵文比賽等,並能取得較好的成績。能在報刊上以學校教師的身份發表作品,以及在其他方面爲學校爭取榮譽。這一點我想不用爲大家多講,其實都知道,但是,現在有一種傾向,好多老師不太願意代表學校參加各種比賽,甚至許多年輕人都是如此,評職稱那是沒辦法,不能不去。這不是一個好現象,學校的辦學效果、辦學聲譽如何,其實教師的、學生的各種比賽結果是一個評價要素,甚至是一個很重要的評價要素,大家千萬別把它簡單的看作校長的臉面與政績,它其實和每一個教師都有關係,只有“學校”這個大家好了,我們纔有榮譽感。

二、師生楷模,品行端正。

一個好教師還應該性格開朗,充滿自信;能瞭解自己,接納自己,尊重自己;處事明快果斷;有理想,有追求,有立志爲黨的教育事業奉獻一生的信念和行動,安心工作,不追名,不逐利,始終把事業放在第一位。能主動聽取學生的意見,經常與家長保持聯繫,全面瞭解學生,關注學生遇到的問題,成爲學生的良師益友。堅持和諧教育的理念;堅持教育就是服務、就是奉獻的理念:學生需要什麼樣的幫助,就能及時給學生提供最恰當的服務;堅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響他人的理念。這一切的一切其實就是作爲一個教師應該具有良好的品行,努力成爲師生的楷模。

㈠捧着良心教書。

有這麼一句話“只有在良心和羞恥心的良好基礎上,人的心靈纔會產生良知。”這是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良心對於一個人來說很重要,他能折射人的精神境界。良心對於教師來說就更重要了,因爲教師們是捧着一碗良心飯、品行飯,尤其是在當今物慾橫流、各種誘惑不斷地涌入的時候,教師更應該是道德的守護者。有時候我在想,讓教師最感動的是什麼?是學生的成績還是學生的成長?是家長的寬容還是家長的殷勤?是同行的批評還是同行的鼓勵?不管怎樣,教師應努力保存教師全部沒得的“源泉”--良心,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自己的良心,因爲良心會派生出羞恥心、責任心、事業心。所以,我在講,保持自己的良心是我衡量一位教師品行的首要因素。

㈡追求教師的人生境界。

“境界”,《辭海》中有兩種解釋:(1)土地的界限;(2)事物所達到的程度或表現出的情況。人生境界,顧名思義,就是人生所要達到的某種程度。它大都指精神領域,有高低之分。

儒家認爲人分君子和小人,而君子又分聖人與賢人,聖人是最高境界;佛家認爲人的苦難在於欲,去欲的結果是涅槃,所以涅槃是最高境界,道家主張大道自然、返璞歸真,認爲真人是最高境界。可見,儒家強調積極進取,佛家強調清新修煉,道家取乎自然。而我們得到的啓示是:人要想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需順其自然,內練素質,不斷進取。

教育是藝術,教師是教學藝術的締造者,應該有自己的人生境界。應該說,人生境界就是教師追求的境界。而有高尚人生境界的教師,能樂於奉獻、勤於探索、勇於創新。他是活的知識寶庫,有春風化雨般的愛心、潤物無聲的愛心,它既教書又育人,既是學生的良師又是學生的益友,更是學生的楷模。他既給學生說話的權利,讓學生口無遮攔,暢所欲言,把自己的觀點表達得淋漓盡致,也給學生夢的權利,解放他們的大腦,使他們能想、敢想,他更給學生創新的權利,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發現真理,成爲具有創造和創新精神的人。

三、勝任工作,提升自己專業化的知識與技能。

其實,在校長的心目中,教師的學歷不是最主要的,關鍵是能按照教師職業專業化的要求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包括掌握從事教師工作所持有的職業技能和教育教學規範,洞悉教育理念與方法發展的現狀與趨勢,始終站在教育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的前沿,永遠緊跟形勢,不掉隊,不落伍,不墨守成規。無論是學科知識、教育知識,還是實踐知識,都能自覺主動地更新,不斷追求自身的專業化發展。

㈠不跪着教書。

凡爲師者,沒有誰會承認自己就是位跪着教書的師者,也沒有誰會認爲自己就是以跪着的靈魂來支撐自己的脊樑骨的。可是縱觀現實,情景並不容我們樂觀。身爲師者,一言一行難以讓人開顏,“一切爲了學生”成爲摧殘學生身心健康的託詞,爲了狹隘的功利時時左右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面對以上種種,此時,我們能問心無愧的說:“我沒有跪着教書麼?”

社會的價值取向、傳統觀念、教育體制、家長行爲等,對教師提出了各種不同的要求,教師不能按自己的意願去進行教育,爲了滿足社會家長孩子領導的需要,我們不得不低下頭、彎下腰、屈下膝,然而,這樣做又成爲他們痛罵教師的根由,教師已經沒有了教師的真誠、沒有教師的尊嚴、沒有自己的精神、沒有自己的追求。

如果教師不站立起來,學生便不能立起來;教師沒有思想,學生就沒有思想;教師沒有獨立的人格,學生就沒有獨立的人格;教師沒有尊嚴,學生就沒有尊嚴……知道了這些,教師就明白了不能跪着教書的道理與路徑。所以,教師就應該勤於學習,勤於研究,在教學上下功夫,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強化自己的專業技能。這裏我想講一個關於校長的極端的教育故事。

㈡把功夫下在課外。

東坡先生說過:“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確實,老師們只有重視“課外”

功夫的積累,時時注意自己的知識“厚積”,對有利於教育教學工作的學問處處留心,兼收幷蓄,才能得心應手的做好課堂教學。我們教師人人都在追求自己的課--堂堂精品,節節優質,都想在上課時遊刃有餘,爐火純青,讓學生如沐春風,點石成金。因此我想起了陸游的一句話:“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

我要說:“如果上好課,功夫在課外”,而不是簡單的就課論課,這就要求我們放棄那種“現炒現賣”的備課方式,踏踏實實,注重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積土成山,積水成淵。不懈的研究鑽研教育教學理論,及時捕捉各種教育信息,掌握先進的、科學的教育方法,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知識,並博採衆長爲我所用,我們才能真正的上好上活每一節課,曾記得在一份教育刊物上讀過這樣一則報道:某地一所學校特地從外地邀請到一位名師上示範課。這位老師在事先不熟悉學生的、未被告知教材內容情況下,對授課內容少時準備百年從容的走上講臺。一堂課下來,聽者動容,低首信服。讚歎之餘,有人問起這堂課到底準備了多長時間,這位年過半百的長者慨然達到:“可以說我只準備了十幾分鍾,也可以說我一生都在準備上好每一節課”。這與東坡先生的話多麼吻合呀。正因爲有這一生的積累,我們的課才能備起來輕鬆,講起來生動,聽起來受用,而不至於淪爲教參的傳聲筒。過去,小學教師被人稱爲萬金油,什麼可都能帶,什麼可都敢帶,現在,我們需要“專業知識、技能+萬金油”式的老師,。而只有在課外博覽羣書,才能成爲真正的專業化的萬金油。

㈢走出自己的個性化教學之路。

“在教育中,一切都應當以教育者的個性爲基礎……沒有教育者個人對教育者的直接影響,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的教育。只有個性才能影響個性的發展和定型,只有性格才能養成性格。”這是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的一段話,它充分闡述了作爲一個教師應該追求的專業化目標。我常給好多老師說:“一個沒有個性的老師是講不好課的。”當然,這裏的“個性”主要指的是課堂個性。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不同的教師在課堂上演繹不同的感染力和藝術效果,儘管規定的教材和相應的教學內容和要求,卻沒有固定的臺詞,課堂教學給予了教師充分的時空,可以自由馳騁,自由探索,自主創新。作爲教師,在教學上要大膽嘗試和創新,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教學個性。

教師個性意識越強烈,教學創新意識就越強烈。通過一些優秀教師,我們不難發現,熱情、耐心、溫和是他們都具備的主要心理品質,但詼諧幽默、富有同情心、善於尊重別人的自尊心、辦事果斷堅毅、前列的責任感、廣泛的興趣愛好等品質,都應是教師具備的良好的個性。

四、精誠合作,具有團隊意識。

說到團隊,我想到在一本書上看到一則題目爲《雨中的小販》的寓言:從早晨起就大雨滂沱,路邊幾個叫賣食品的小販一直沒有生意。快到中午了,賣烤餅的餓了,就吃了一塊自己烤的餅; 賣西瓜的也敲開一個西瓜來吃;賣辣椒乾的開始吃辣椒幹;賣楊梅的也開始吃楊梅了。雨一直下着,幾個小販一直這樣吃着。最後,賣楊梅的吃得酸死了,賣辣椒乾的吃得辣死了,賣西瓜的吃得肚皮漲死了,賣烤餅的吃得口渴死了。而從雨中跑過來的四個從小販那兒把這四樣東西都買齊了的年輕人,卻正坐在附近的亭子裏吃着,有香有辣,酸酸甜甜,味道好極了。看完這則寓言,我想了許多,要想成功,就必須學會與人交流和與人溝通、合作,沒有人能夠靠單打獨鬥在事業上獲得成功。教師之間要團結合作,互相支持,互相啓發,集思廣益,發揮集體的智慧。然而,現在有的學校教師之間“相互拆臺”,“勾心鬥角”……,視學校、學生的利益不顧。我覺得,在我們關注培養學生學會合作的今天,也要一同關注教師團隊合作精神的提升。

學校是一個團隊,而校長是這個團隊的帶頭人,他們最想要的就是每一位教師都能有良好的團隊意識。一個好教師應該掌握與他人合作的技巧,能得到同行的信任和幫助,也能有效地積極地幫助別人;具有善解人意、關心他人的情懷;有表達自己,傾聽別人的能力,容易並善於與人相處,成爲羣體或團隊內有效溝通的紐帶。工作上能精誠合作,講究團隊精神,不搞個人英雄主義,識大體,顧大局,服從學校和上級主管部門的各項工作安排。

㈠、要明白學校發展的目標。

這是團隊精神的核心動力。只有明確目標,才能通過目標去追求,才能知道自己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什麼是對學校有利的,什麼是對於學校不利的。一個富有效率的組織必須注意幫助員工瞭解組織的期望是什麼。對校長來說,其挑戰在於讓教師深刻理解學校的共同目標和當前的努力的方向。而對於教師來說,知道學校的發展目標,深刻理解學校的辦學理念,並把它付諸於行動是一位優秀教師所必需的,也是校長心目中的優秀教師,因爲只有如此,你才能與學校、與校長、與同事、與學生同呼吸、共命運,你才能真正地融入學校,纔是一個合格的員工。

㈡、學會溝通與交流。

這既是團隊精神的黏合劑,又是提升教師能量的有效途徑。優質學校的基本理念是強調學校全體成員之間的合作,並試圖通過合作來提升教師的能量。在教師之間,我們應該學會以多種形式進行交流合作,或小組合作,跨科組交流,或以師帶徒、以老帶新、以新促老,實現優勢互補、揚長避短,通過構建合作性的教學文化,使我們學會反思、學會正確認識自己的力量,改進自己在教學實踐方面的弱點,從而提高自身能量。對錶現突出的教師給予獎勵,激勵廣大教師積極參與各種有意義的活動中去。

㈢、善於協調關係。

與領導、同事、學生、家長、親屬、朋友、鄰居都能協調溝通。對領導服從而不盲從,既尊敬又不卑不亢;與同事團結協作,處處與他人方便,不爭強爭寵;對學生既嚴格要求又細心幫助,充滿了愛心;對家長尊重而不訓斥,主動與之交流,共同解決孩子的困難;對朋友關心幫助;對鄰居團結友善。這樣的教師一定是大家心目中的好教師,也是校長心目中的好教師,他一定是大家團結的中流砥柱,一定是關鍵時候校長、老師們都信任的人。

五、樂於學習,具有自我成長與發展的能力。

一個好教師應該是終身學習的積極倡導者和勤於實踐者,不斷學習現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發展的新成果,充實自己的“百科全書”,增進自己的專業素養,掌握現代技術,更新自己的教學手段,提高教育教學的效能;不斷追求教師的專業發展,努力使教育教學質量和管理經營班級的效果均處於持續改進和完善之中;工作不一定要求盡善盡美,但要追求效率的最大化、方法的最優化;積極培養自己慎思明斷的能力、自我反省的能力和批判思考的能力,不斷提高自己判斷各種教育教學現象與行爲,堅持規範和改進教育教學工作的能力。

㈠善於發現自己的潛能。

人生最爲重要的事情就是發現自己。據科學家研究發現,人具有巨大的潛能。若是一個人發揮一半的大腦功能,就可以輕易學會40種語言、背誦整本百科全書,拿12個博士學位……一位心理學家也說,一個人所發揮出來的能力,之戰她全部能力的4%,也就是說,人類還有96%的能力尚未發揮出來。以上說法也許有些誇張,但人具有很大的潛能是無可否認的。這裏有一個故事:俄國戲劇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排一場話劇時,女主角因故不能參加演出,出於無奈,他只好讓他的大姐擔任這個角色。可他大姐從未演過主角,自己也缺乏信心,所以排演時演的很糟,這使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非常不滿意,他很生氣的說:“這個戲是全戲的關鍵,如果女主角仍然演的這樣差勁,整個戲就不能再往下排了!”這時全場寂然,屈辱的大姐久久沒說話,突然擡起頭堅定地說:“排練!”一掃過去的自卑、羞澀、拘謹,演得非常自信、真實。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高興地說:“從今以後,我們有了一個新的大藝術家。”事情非常明顯,如果不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話語刺激了他大姐,寄居在大姐身上的表演潛能便不可能迸發出來。所以,一個教師的成長必須相信自己的潛能蘊藏在自己體內,需要我們自己去開發,二不是自卑、懶惰、安於現狀、不思進取、自我埋沒。二我們應該多給自己一點刺激,多一點信心、勇氣、幹勁,而這是自我成長與發展的前提,相信自己纔能有發展的動力。

㈡把小事做好。

孔子云:“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細節決定成敗》一書中有這麼一段話:“每個人所做的工作,都是有一件一件的小事構成的……所有的成功者,他們與我們都做着同樣的小事,唯一的區別在於,他們從不認爲他們所做的是就是簡單的事。”

教師的職業性質決定了他們必須從一件件平平常常、實實在在的小事做起,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那種是善小而不爲,認爲做善小之事屬於表面化與低層次的的眼高手低的人,是不可能成爲優秀教師的。“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人和事物都有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而我們教師的工作就是在平凡中見偉大,普通中展示特殊的。教學中有許多小事:作業本上多留一條鼓舞人心的評語;備課室精心準備一兩個趣味遊戲;對留心學生的表情並及時瞭解原委;每天擠出一點時間與一兩名學生談心或給家長打個電話;別忘了每天給自己充電……別人不願意做,你就多做,別人不願意付出,你就多付出,那麼,你便掌握了自我成長與發展的捷徑。

㈢精神飽滿地投入每一天。

樂於學習就應該有激情,因爲偉大的教師一定是有激情的教師。試問,有哪一個校長會願意看到自己的老師每日愁眉不展。教師,應該表現出自己的良好的精神風貌,怎樣纔有良好的精神風貌呢?關鍵是教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如高度的敬業精神、事業心、堅強的意志品質和良好的情緒特徵,開朗的個性和樂觀的精神,豁達的胸懷和真誠的態度,廣泛的興趣和堅定的自信心。有此心理,教師的思維必然活躍、深邃、富有創造性,態度也必然趨於樂觀。不過,只有激情是不夠的,我們應該“腳步穩”,也就是說我們做事必須腳踏實地,從實際出發、穩步前進,不能急於求成。工作中我們必須養成嚴謹治教的作風,充分把握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善於觀察、分析、思考、研究及總結,把對工作的熱情和對實際情況的理性認識有機結合起來,以此身體力行地投入到教學實踐中,這樣才能避免和減少失誤。

㈣學會規劃自己。

做事沒有計劃、沒有條理的人,無論從事哪一行都不可能取得優異的成績。所以,善於規劃是取得自我成長與發展的能力的重要因素,因爲教師的工作十分忙碌:課要備,活動要搞,作業要批,後進生要輔導,各種材料要做,加上許多臨時性的工作,整天忙忙碌碌,放下這邊的活,那邊還有事情等着……忙得團團轉。這個時候,我們就得學會規劃,學會條理的安排。

從小的說,每天到校,不要先忙於工作,想一想,今天的需要做什麼,昨天還有那些事情沒完成,形成今天的工作計劃,按計劃有條理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分清輕重緩急,這樣就不至於慌亂,甚至還有時間活動一下。每天放學之後,回顧一下這一天的事情,哪些做好了,哪些需要明天再補救,以便更好的完成。

從長遠說,教師應該在學期初就應對於本學期的工作進行深入思考,結合學校要求,制定詳細計劃。有時候工作的好壞不在於你每天有多麼忙碌,而是你如何更有效地面對,從而得心應手地去處理每一件事情。可見,只有學會規劃教師才能真正地具備自我成長與發展的能力,才能腳踏實地地一步一步地成長與發展。

六、會反思,善研究,有毅力。

一個好教師還要主張將反思作爲教育教學的重要環節,倡導研究教育教學規律,以滿足未來對學生多樣化的教育要求,並且始終如一。通過反思,不斷改進,不斷完善;善於研究,充實自我,使自己始終運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富有時代氣息的教育教學資源進行工作。而這些反思與研究,又需日積月累,而非一蹴而就,因此,好教師又一定是有毅力,有控制力,有持之以恆的精神和耐力,決不會半途而廢的。

㈠習慣“研究”自己。

關於這一點,讓我先以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曾子的話來開頭:“吾日三省乎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爲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句話的意思是:“每天反省自已,爲人謀劃而未盡心盡力嗎?與朋友交往是否誠實可信?老師的傳授溫習了嗎?”曾子是一個很有危機感的人,他認爲生活就是“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危機無處不在,因此要處處小心,這似乎也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有關。但撇開這一層關係,單從個人修養自律的角度來說,曾子的這句話是很有啓示意義的。他總在反省中度過每一天。當前,新課程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及時教育者又是研究者。教育者,就意味着自己承擔着教書育人的使命,應盡最大努力去完成。是研究者,就意味着自己要以研究者的心態和眼光來審視分析教育理論和教學情景,對自己的教學行爲進行反思,對於道德問題進行探究,對積累的經驗進行總結。因此,教師要研究自己,這纔是提升個人素質、提高教學水平的最佳途徑。

教師的自我研究是指教師對各種教育觀念、言論、教育方法、教育活動、教育事實和教育現象進行資助判別和認真審視,特別是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反省。而研究自己就是眼看清自己所處的環境,明白自己周邊的事物,看清自己的優勢,發現自己的不足,向最好努力,向最壞處着想;研究自己,就要要從不足之處努力,就要能夠承受失敗的打擊,在失敗中不斷總結教訓,不斷成長。

缺少自信,難以成爲好教師,而自我感覺太好,就會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再好的意見、經驗,都會從眼皮底下溜走,以致自己裹足不前。正因爲如此,教師要學會研究自己,清醒地認識自己。教師要善於拿兩把尺子,一把尺子量別人的優點,一把量自己的不足。對自己的認識越清醒,自我教育的動力就越大,月能塑造完美的人格,業績越能長盛不衰。

㈡習慣思考。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有學識的、善於思考的、有經驗的教師,他並不花很長時間去準備明天的課,她直接花在備課上的時間是很少的……而是養成了勤于思考的習慣。在思考中精心鑽研教育的每一個細節,在思考中用心設計每一節課,努力讓教學成爲藝術。”可見思考對於教師的重要。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是教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處理好學與思的關係。對教師而言,這句話可以改爲:“教而不思則罔,思而不教則殆。”教師常年如一日的站在講臺上,一自己的不變應對外界的信息變化,如果不去思考,那麼就算他是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地拼命工作,其結果也只能是在教書匠的層面上做無謂的努力。

思考是一種好習慣,她傳承精華,棄除糟粕。善於思考必定受益無窮,只有把握了思考這個有力的工具,在工作與實踐中架起一道亮麗的彩虹,方能兼顧理念的驗證和擴充,是得實踐經驗增加。如果我們從開始教書那一天氣就對一個個問題進行思考並找到解決的辦法,有在實踐中反覆驗證,不斷總結與提升,那我們肯定能夠做出成績來。

前面我們講過“不要跪着教書”其實要做到就要善於思考。有了善於思考的教師,纔有善於思考的學生。

㈢習慣梳理自己的課堂。

中國當代教育家竇桂梅說:“這是一條通往課堂深處的小路,課堂的本質在職業的遮掩中;這是一種披沙揀金的教學研究,在對課堂的梳理中,課堂便逐漸顯露真相。”

課堂是教師演繹人生的舞臺,是教師成長的生命綠洲,更是教師展現教育智慧的平臺。教育是藝術,是追求,需要教師智慧來表現,它正是教師在處理日常教育問題所表現出來的機智、技巧和藝術所在。作爲教師,應該時刻研究課堂,梳理課堂,精心打磨每一課,醉心錘鍊每一句語言,讓課堂因生成而更精彩,讓教育的智慧盡情構建充滿活力和激情的溫馨課堂。

用研究的視角梳理課堂,課前多用教學預案,課中多用教學細節,在課後通過撰寫教學反思,教學案例等形式,從課堂的外顯行爲中探究到內隱的教學思想,以促進我們的專業發展,使我們形成讀書學習與反思的習慣,學習與思考新課程新理念。優秀教師爲什麼能成長得那麼快,正是因爲談們每節課後都進行深刻的反思,經常去梳理自己的課堂。

梳理課堂是一門藝術,教師經常梳理自己的課堂,及時學生的需要,也是教師自我成長的迫切需要,主要在以下環節上下功夫。一是課前梳理目標,二是課中梳理細節,三是課後梳理思想,就是從課堂表象探究其理論依據與支撐。

㈣習慣永不放棄。

陶行知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績效中有愛迪生。”

是的,對於一位教師而言,對於任何事情,尤其是對於學生,我們應該有永不放棄的精神。

1948年,牛津大學舉辦了一個主題爲"成功祕訣"的講座,邀請丘吉爾前來講演。

講演的那一天,會場上人山人海,全世界各大新聞煤體都到齊了。丘吉爾用手勢止住大家雷動的掌聲,說:“我的成功的祕訣有三個:第一是,決不放棄;第二是,決不,決不放棄;第三是,決不,決不,決不放棄!”說完他就走下了講臺。會場上沉寂了1分鐘後,突然爆發出熱烈的掌聲,那掌聲經久不息。

丘吉爾的演講雖短,但發人深省。每個人的成功都離不開那段“絕不、絕不、絕不放棄”的堅韌歲月。而在校長心目中,具有堅韌的毅力,永不放棄的精神的教師,即使你悟性差,即使你動作慢,那都不重要,因爲他肯定相信你是一個可以信賴的人。

作爲一名教育者,教師應該具有“永不放棄”的精神。不僅體現在對自我工作的態度上,更體現在教師對學生的愛,對學生的教育“永不放棄”,用行動幫助學生、關心學生、鼓勵學生。教育的愛其實是一種任何條件下都永不放棄的執着。

七、擁有健康的體魄、良好的心態。

一個好教師需要體魄健康,愛好廣泛,喜愛運動,最好有一項運動特長;關注自身的身體健康,保持良好的心態;有舒解調適自己身心並保持以充沛的體力投入工作的能力;會生活,會休閒,無不良嗜好。

㈠教師,要有良好的心態。

現代社會是緊張、繁重、瑣碎的,而生活又常常考驗着我們,而教師所面臨的也許更爲錯綜複雜,如果我們沒有一個良好的心態,那人生將不堪重負,更不要說去帶給別人快樂和微笑。

其實,生活不是沒有陽光,是應爲你總低着頭;生活不是沒有綠洲,是因爲你心中只是一片沙漠;生活並非真正沒有快樂,而是由於有的人總是貪圖比他人擁有更多,所求更多,所以就時時處於抱怨感覺不到快樂,體驗不到幸福。當人們說到成功法則時,總把“積極心態”放到第一位,由此可見一個人的心態及其重要。我國古代思想家孔子也說過:“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翻譯過來就是:“明智的人不迷惑;仁德的人不憂愁;勇敢的人不畏懼”。也說明了一個人保持良好的心態是十分重要的。一個人面對太陽,眼中就是陽光燦爛;如果背對太陽,看到的將永遠是自己的影子。一件同樣的事情,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不同的效果。面對同一扇打開的窗子,有的人會欣喜的呼吸新鮮的空氣,有的人責皺着眉頭討厭蚊蠅的到來。

教育家魏書生說:“埋怨環境不好,常常是我們自己不好;埋怨別人太狹隘,常常是自己不豁達;埋怨天氣太惡劣;常常是我們抵抗力太弱;埋怨工作做不好,常常是我們沒有用心去做。”

教師,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對於教師而言,生活與享受生活,上課與享受上課,教育與享受教育是完全不一樣的。保持樂觀、平和、積極向上是成爲優秀教師的基點,是教師、校長願意與你交往的基點。

美國教育家拿破崙·希爾說:心態是命運的控制塔,心態決定我們人生的成敗。積極情感的人處處對環境和他人充滿着感激之情,容易感受到環境中良好的一面。我們的心態控制着自己的思維活動,從而影響自己的行爲。有時別人一句話能在自己的一生中起着決定性的作用,是起到好的作用還是壞的作用,這決定於你對人和事物的判斷和處理能力和心態。

㈡教師,要有“精”“氣”“神”。

北京五中校長、特級教師吳昌順認爲,課堂教學要體現教師的生命價值和崇高師德,必須要有“精、氣、神”的修養。精、氣、神就是指精力充沛、氣勢旺盛、神采飛揚。我們可以鍛鍊健康的身體,也可以修煉教師的精、氣、神。讓教師的精、氣、神感染學生,教之有情,潤物無聲。讓教師的精、氣、神感染周圍的人,尊師重教,和諧發展。

擁有精氣神的教師,會給人以精力充沛、心胸豁達、充滿活力的感覺。擁有精氣神的教師,講課充滿自信,能充分激活學生的思維,感染和打動學生,早就學生的精神與氣魄。

㈢教師,要有感恩之心。

感恩是一種美好的感情,是積極向上的思考和謙卑的態度。培根說“學會了感恩,你就學會了做人。”

一顆感恩的心,就是一顆和平的種子,而這是學校這個團隊最需要的,因爲感恩不是簡單的報恩,它是一種責任、自立、自尊和追求一種陽光人生的精神境界!從成長的角度來看,心理學家們普遍認同這樣一個規律:心的改變,態度就跟着改變;態度的改變,習慣就跟着改變;習慣的改變,性格就跟着改變;性格的改變,人生就跟着改變。

對生活心存感恩,就不會有太多的抱怨。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比抱怨更重要的是自己爲改變這一切做了那些努力。感恩之心足以稀釋我們心中的狹隘和蠻橫,還可以幫助我們度過最大的痛苦和災難。

㈣做教師,就要做一個“陽光教師”。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古諾特博士說:“在經歷了若干年的教師工作之後,我得到了一個令人惶恐的結論:教育的成功和失敗,‘我’是決定性因素,我個人採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緒是造成學習氣氛和情境的主因。身爲老師,我具有極大的力量,能夠讓孩子們活得愉快或悲慘,我可以是製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啓發靈感的媒介,我能讓人丟臉也能讓人開心,能傷人也可以救人。因此,只有教師的心頭燦爛了,才能把陽光灑向每一位學生,真正尊重學生,一切爲學生着想,並用幸福傳遞幸福,用快樂傳播快樂。

什麼樣的教師纔是“陽光教師”?

我想,哪些充滿活力、充滿朝氣、擁有穿心精神、敢拼敢闖、擁有屬於自己的教育思想的教師是“陽光教師”。

做陽光教師,就要有自己的教育理想,而不是單純的依靠教材、教案、教參、教輔資料,不經過自己的死牢、加工,二是簡單的“複製”和“粘貼”。

做陽光教師就是要確立學生主角地位,要教育、培養並放手使學生自己成爲自己的主任。

做一名陽光教師,就得用理想教書,用心育人。

老師們。一位校長心目中的“好教師”的標準或許很難界定,但校長心目中不好的教師,校長不喜歡的教師卻比較明顯,下面幾類就是:①給學校惹麻煩的,使學校聲譽受損的;②固執己見無法協調的;③叫苦叫累的、牢騷滿腹的;④對學校決定評頭品足的;⑤鬧不團結的;⑥教學能力差又不學習改進的。⑦對學生的事情滿不在乎的。

最後,讓我以一個小故事結束今天的話題。

這是蘇東坡與佛印(北宋一位金山寺名僧的法號。名了元,字覺老,三歲能誦《論語》,五歲能誦詩三千首,被稱爲神童。住雲居四十餘年。與蘇軾友善,)的一段對話:

宋代蘇東坡有一次到金山寺與佛印一起作禪,蘇東坡覺得身心舒暢,就問佛印說:“禪師,你看我坐的樣子如何?”佛印對他說:“好莊嚴像,一尊佛。”蘇東波非常高興,佛印也問蘇東坡:“學士,你看我坐姿如何?”蘇東坡總是不放過嘲弄禪師的機會,就說:“像一堆牛糞。”佛印聽了也不以爲然。

蘇東坡自以爲這次談話佔了上風,但聰慧的蘇小妹卻對蘇東坡說:“哥哥,你輸了,禪師的心中有佛,所以他看你如佛;而你心中有糞,所以看禪師纔像牛糞。”

當然,這是一個故事而已,但是,透過故事,我們可以明白:對待別人的一言一行,都是從心中投射出來的,當心頭不平衡,不尊重別人的時候,總會脫口而出,化爲輕蔑的態度。“教師”也是如此,只有你心中尊重自己的職業,只有你在心中有一個好的職業態度,面對“教師”這個足以讓人報以會心微笑的職業,相信你會成爲一個好教師,一個不僅是校長,還會是同事、家長心目中的好教師的。願共勉之!

相關資料太少,僅是我個人的觀點,如有不足,請大家諒解。同時謝謝大家能堅守到現在,這說明大家的確都是校長心目中的好教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