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讀書是一輩子的事》讀書心得體會(通用13篇)

《讀書是一輩子的事》讀書心得體會(通用1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8W 次

當我們備受啓迪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書是一輩子的事》讀書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讀書是一輩子的事》讀書心得體會(通用13篇)

《讀書是一輩子的事》讀書心得體會 篇1

在網絡日益發達的今天,有人說讀書已經過時了,這是一個電子產品充斥的時代,所以現在低頭族越來越多,手機似乎已成爲人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地靜下心來讀一本好書呢?

我接觸《讀書是一輩子的事》這本書,是經一個朋友介紹推薦才得以有此機會。我先是被這本書的書名所吸引,因爲我很是贊同作者的這個觀點——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我覺得樊登老師不僅是一個懂書的人,他更懂人生,這讓我一個想讀書卻不知道如何選書的人受益匪淺。我認爲,廣義的讀書不僅是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更重要的是通過書籍這個渠道去認識社會、感悟生活、豐富心靈生活,從而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精神世界。

《讀書是一輩子的事》分爲三個部分:上篇“認識自己”、中篇“瞭解未來”、下篇“精進生活”。今天我要談一談自己讀了上篇之後的一些小感想。

在“認識自己”這部分,給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幸福的方法》。這本書是泰勒寫的,他被譽爲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導師,他開設的“積極心理學”和“領袖心理學”是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課程。書中告訴我們:幸福是一種能力,就像愛是一種能力一樣,可以通過鍛鍊習得。幸福分爲四個象限:第一、現在幸福,未來不幸;第二、現在不幸,未來幸福;第三、現在不幸,未來不幸;第四、現在幸福,未來幸福。我們要嘗試活在第四象限:現在、未來都幸福。因爲幸福是一種能力。而且是可以通過鍛鍊習得的。

書中說“更幸福不來自你掙了更多的錢,也不來自你社會地位得到了更高的提升,甚至不來自你的身體變得更健康,這都未必能夠給你帶來真正的幸福,真正的幸福來源於在追求這些東西的同時,你還能隨時感受到快樂。”我認爲這也是在告訴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學會知足,正所謂“知足者常樂”嘛!歲月靜好,閒來無事,讀上一兩本書,人生是多麼幸福啊!我們的人生目標可能是那個快樂的巔峯,但是在這個路途中,能夠享受到其中的快樂,上山是快樂,下山也是快樂。這樣,人生所積攢下來的全是快樂的相冊,而不是痛苦的回憶,這就是幸福的方法。

當然,我們也不可以在快樂中放縱自己,因爲它會變成痛苦,再回來。而且,那些越讓你快樂的經歷,失去時你就會越發痛苦,所以,我們要努力學習如何才能幸福。那什麼是幸福呢,這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因爲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見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認爲簡簡單單的幸福是最難的,不幸福是因爲我們不知足,不是我們擁有的少,而是我們對擁有的視而不見。因此,多讀書吧,多用心感受吧,讀書會讓我們感受到可能無法在現實中體會的感情、經歷、人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尋找幸福的方向。

書中說,幸福與狀態無關,幸福是一種能力。少即是多,找到你的小確幸。“小確幸”這個詞,來自日本一個非常著名的作家村上春樹。他寫的一篇散文中,提到小小確定的幸福,跟那些大的幸福比起來,經常發生的小確幸對我們生活的影響會更大。我認識的一個朋友,他平時正常點上班,有白班,有晚班。每天下晚班後,他不是去休息,反而是去送快遞。我問他這樣不累嗎?他說爲了自己的小家,爲了孩子生活得更好,他一點也不覺得累,相反卻很幸福,這也是他不斷奮鬥的動力。

的確,很多時候我們都會錯失幸福,只是因爲那個當下,我們沒有用心去感受那就是幸福!比如很多事業有成的成功人士,在子女很小的時候,自己努力打拼,覺得在物質上滿足孩子,孩子就會幸福。殊不知孩子成長路上的陪伴,纔會豐盈背後的精神世界,才能幸福!

讀書讓我們思考,讓我們認識自己,就像書中說的“好的書最終都會把你引導向同一個方向——認識你自己”。愛讀書的人一定要堅持一生一世,還在徘徊觀望被懶惰糾纏的人兒更要戰勝自己,因爲回到書中就找到了我們自己。讀書是爲了更精進生活,讀書是爲了更適應未來。

讀一本好書,就像種一顆大樹,從選苗到挖坑,從施肥到澆水,是一個需要耗費大量心血,同時又能不斷收穫的過程。讀書是一輩子的事,這是樊登老師篤信的事,也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也是我們大家在一起互相督促,一起讀書的初心。在這個信息發達的社會,請讓我們放下身邊的手機,拿起一本好書,找一處安靜的地方,到書中去盡情遨遊吧!相信我們會越來越感覺生活很美好,自己過得很幸福!

《讀書是一輩子的事》讀書心得體會 篇2

最近讀了樊登老師出版的《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書裏收錄的一些書籍以前就聽過,所以拿到這本書感到既熟悉又親切。而書中的內容又不盡相同,所以,書是常讀常新。而文字較於聲音,更容易讓人走心,引起思考。

在這些書中,我首先學到的是幸福:《幸福的方法》一書,沙哈爾教授給我們介紹了幸福的四種價值觀:一是我現在幸福,未來不幸的及時行樂型;二是我現在不幸,未來可能也不幸的無助型;三是我現在不幸,未來幸福的忍辱負重型;而我們應該擁有的是第四種價值觀我現在幸福,未來也幸福。

如果現在、此刻感受不到當下的快樂,心裏總在懷念過去或憧憬未來,這一刻就變成了痛苦的忍耐。讀到這句話時,我恍然大悟,平時感覺到不到幸福,原來是我沒有用心細細地體會幸福。換種心情,開心地享受努力的過程,纔是幸福的方法;做事專注於當下,這就是幸福的能力,而這種能力是可以像肌肉一樣進行鍛鍊的。

《讀書是一輩子的事》讀書心得體會 篇3

樊登老師是當今讀書人中最會講書的,所以我強烈推薦朋友們訂閱樊登讀書會,只要有機會我都會推薦朋友去聽,真的會上癮,每年52本書,創立3年多,裏面的書我基本都聽過一遍了。如果感興趣可以在文末掃碼免費聽7天。這本書所有的內容在樊登讀書會裏面都有。

《讀書是一輩子的事》依然分爲三個部分:上篇“認識自己”、中篇“瞭解未來”、下篇“精進生活”。當你讀的書足夠多之後,大腦也會像一個指數型組織一樣裂變,而不是線性裂變,對於很多觀點能夠觸類旁通。得到專欄“精英日課"的萬維剛老師說他只需要5-10分鐘就可以把別人推薦的書快速瀏覽一遍,並且消化80%以上的知識點,簡直神人。

上篇“認識自己”

1、這裏推薦的第一本書是《幸福的方法》這本書是泰勒寫的,他被譽爲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導師。他開設的"積極心理學”和“領袖心理學”是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課程。書中告訴我們:幸福是一種能力,就像愛是一種能力一樣,可以通過鍛鍊習得。幸福分爲四個象限:第一、現在幸福、未來不幸;第二、現在不幸,未來幸福;第三、現在不幸,未來不幸;第四、現在幸福,未來幸福。很多人目光短淺,只顧當下的就是沒辦法活在未來的。而中國人喜歡說,現在辛苦點,痛苦點,以後就好了,這也是最大的謊言,這種人一般情況,以後也不會好。另外就是現在不幸福、以後也不幸福,典型的心理學上“習得性無助”。我們要嘗試活在第四象限:現在、未來都幸福。因爲幸福是一種能力。前段時間麗江度假的老闆又回京創業了,典型的過去很多年很痛苦,以爲賺錢了可以幸福了。發現自己根本沒學會如何幸福。所以,認識自己很重要,幸福是可以習得的。

2、這裏推薦的第二本書是《正念的奇蹟》,讀完真本書後,當我焦慮時,我就會關心自己內心的焦慮,這讓我消除痛苦,找回當下。不要試圖消除焦慮、痛苦,而是去觀察他,去看見他,焦慮、痛苦自然而然就消散了。洗碗就是洗碗,吃飯就是吃飯,學着活在每一個當下。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麼?樊登老師說:“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你認爲自己不應該有痛苦的痛苦”正念是時時刻刻要修行的,專注工作、保持警覺、清醒準備好應對任何可能的狀況,隨機應變。就是正念。我是我的觀察者,不斷地去看到自己。不能有分別心。當然,這種境界是最高境界,要不斷修煉纔有可能到達的高度。而不斷修煉過程中就是最有意義的。這就是正念的奇蹟。

3、第三本書《我戰勝了抑鬱症》首先講了抑鬱症的表現:

1、自我評價及自我價值低;

2、睡眠模式改變,失眠;

3、食慾或者體重的改變;

4、情緒控制能力降低,易怒或者產生罪惡感;

5、一天內情緒變化多端;6、體驗愉悅感能力下降;

7、對痛苦的承受能力降低;

8、注意力很難集中。

抑鬱症分爲三種:憂鬱型、非憂鬱型、精神病型抑鬱症。文中通過案例講了9個個體案例。而治療最有效的方法是:情感支持和同期;心理治療;養生之道;有意義的工作;處方藥等。總之,抑鬱症不是不可戰勝的。預計到2020年,抑鬱症將成爲世界第二大致殘疾病。讓我們一起學習,共同迎接陽光。

4、第四本書《我的情緒爲何總被他人左右》作者是行爲心理學家排名第二的阿爾伯特埃利斯,第一是卡爾羅傑斯,第三是弗洛伊德。本書將不良情緒分爲四類分別爲:過分煩躁,過分生氣,過分抑鬱,過分內疚。接下來講了心理學上最經典的ABC模型。A是事件發生,B是你對事件的看法,C是由此產生的情緒。很多人試圖改變A來改變C,事實上如果不改變B,無論如何改變A都沒有用。相當於A生產原料--B加工程序--C產品。現實生活中,如果你突然發怒了,你應該怎麼辦呢?一般有四步:反思爲什麼會有C,是怎樣的B產生了C的。可以從自己的角度、他人的角度、當下關係的角度來考慮。這是你就會進入第四步,更好的選擇,就像《第三選擇》一樣。黑白之間是彩虹。

在現實生活中,當我們有情緒起伏的時候,要好好檢視一下自己的大腦。是不是出現了恐怖化、應該化、合理化,意識到這一點就可以找到正確的思維模式。從而擺脫被人掌控情緒的厄運。

讀書是一輩子額事情一共分享了10多本書,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先寫到這裏,之後有機會把後面的書也寫讀書筆記。生命的意義是“成爲你自己”爲尋找到你自己而不斷付出,本身就是必須要做的事情。所有的問題都最後都是哲學中的三大問題。你是誰?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

《讀書是一輩子的事》讀書心得體會 篇4

自古以來,讀書、種樹二事備受推崇,又常常被相提並論。陸游有云,社結山林友,家藏種樹書。讀一本好書,就像種一棵大樹,從選苗到挖坑,從施肥到澆水,是一個需要耗費大量心血、同時又能不斷收穫的過程。書的作者解讀了19本佳作,分三大模塊,闡釋了“讀書是一輩子的事”的理念:我們讀什麼書,就會選擇什麼樣的路、見識什麼樣的風景、成爲什麼樣的人。

讀書是爲了更懂得自己。書中提到:彩票得主在一個月內就會回到得獎前的幸福感水平,而因車禍變殘疾的人也可以在一年內回到原來的快樂狀態。幸福是一種能力,可以通過學習和鍛鍊來獲得。一旦具備了這種能力,那麼無論是要處理繁忙的工作,還是要應對繁瑣的生活,甚至是在身患疾病或身處困境時,都能從中提煉出快樂。書中提供了幸福的四個象限和決定幸福的思維方式,能幫助人在不幸福的感受中破局,給生活帶來改變。

讀書是爲了更適應未來。當前,餘杭正處在高質量、高速度發展的關鍵時期,爲了用實際行動詮釋“幹在實處永無止境,走在前列要謀新篇,勇立潮頭方顯擔當”,就要不斷改進思維方式,讓創新觀念、認知水平、素質能力跟上新時代的步伐,將一個個新的“概念”、“指標”轉化成工作的新方向、新領域、新動力,克服“本領恐慌”,在面對未來新的變化時,做到處變不驚,化挑戰爲機遇。

讀書是爲了更精進生活。引用《少即是多》一書封底上的一句話——從物質中獲得幸福的時代已經結束。雖然這不一定是完全的現實,但是具有重要的啓發意義,在當今的生活中,我們獲取幸福的途徑層次更豐富了。幸福來自我們與自己和解,來自判斷好的創意並獲得支持,來自找到工作的動力和實現目標,來自用愛和理解打開一切。而如何做到這些,書裏都給出了令人滿意的答案。

《讀書是一輩子的事》讀書心得體會 篇5

多讀書讀好書有一個最大的益處,就是讓你逐漸有了一個明晰的思維體系,儘量遠離了人云亦云的隨波逐流。

讀書是爲了自我完善與提高,但日常生活中,每天只有匆匆碌碌身心疲憊又不得不強撐笑臉,這到底是在幹什麼?

這就是一種“屠刀”,如順從於此就不要再盼着“成佛”。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否則就是自尋煩惱。如果不狹隘的去理解“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能懂得生活是自己的,沒有人能阻止你,追求自由幸福,實現夢想。

寧靜致遠,澹泊明志。靜是一種強大的能力,心靜則萬物俱靜,如此泰山崩於前面不改色。如此心志,需修身,之前首先應修心,而讀書是修心的上選。

本書用讀書筆記及感悟的形式,更通透地講解了讀書的益處。主要分成了三個部分爲認識自己、瞭解未來、精進生活。這遞進的三項總結的好。

人很難清晰的看待自己,不過,卻總是在這種模糊的基礎上,想要大展身手。所以傷痕累累。

然後,在憧憬與理想被不斷消磨中,幾乎看不到未來。

只剩,隨波逐流逆來順受。

以上,算是三項的反面。

當你能認識自己時,就會明白,現在的你是由過去的你組合而成。過去的悔恨遺憾、快樂回憶、功過是非等,就像是你親手建的沙堡的那一粒粒沙子。你可以發脾氣,一巴掌拍扁了一個塔樓;也可以興奮的宣佈要建世界上最厲害的堡壘;甚至推倒重建都行。但是,時間一直在公正的統計計算,沒有一絲餘地。

所以沙堡就是你要看到的自己,哎,好隨意的樣子!

但真正的`認識應是透過現象看本質。比如,是什麼導致,你在其它沙堡挺立而起的同等時間下,卻把自己的,弄得越來越像個大沙堆。

在書中我找到了相關的兩個重要點,情緒與目標。被情緒奴役,沒有目標或目標混亂模糊,是最大的原因。情緒管理較好的辦法是正念,有智慧的人才懂,歸根到底,善比惡更厲害。其次,目標是結果、效率、方向等因素的主導與源動力,沒有它,定然事倍功半。

在初步認識了自己之後,要放開眼界,左右看看周圍,擡頭看看天空,你的未來,你希望是什麼樣子?如何達到?

學習吧!看書吧!像孩子一樣的每天都在快樂的肉眼可見的成長吧!

而這種趨向明顯目標明確的進步,有個大問題是容易枯燥單調,或者說,容易錯過精彩。

這就需要一種平衡,對,中庸之道!中庸像午時的太陽,最輝煌的時刻。而這一刻是短暫的,是動態循環的一部分。說難是因爲想固定住這一時刻,自然萬難甚至徒勞。從另一種角度想則不同,午時的太陽每天都會有。

這世間所有的高樓大廈都是像沙堡一樣,一點點建起來的,悠遠如長城、金字塔,寵大如故宮,高聳如什麼什麼(最高不斷在更新),這些都是人的意志的體現,就像你想有個沙堡,然後它出現了一樣。

《讀書是一輩子的事》讀書心得體會 篇6

前不久,我讀了樊登的《讀書是一輩子的事》,讓我更加覺得作爲一名教師我們不能安於現狀、故步自封,人應真真切切、踏踏實實把讀書當作生活的一部分。這不僅表明教師要比一般人善於學習,更在於教師要比一般人更能感悟到讀書的趣味性和重要性。我們都知道,教師是學生的鏡子,如果我們的學生看不到我們讀書的樣子,只看到我們終日忙忙碌碌,聽到的是一味告誡學生努力學習、刻苦讀書,他們會認爲老師在騙人,會對我們敬而遠之。

讀書的時候,我們快樂而自信,“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使我們修得聰敏賢淑,氣質優雅,舉手投足之間散發的是馥郁的書香。讀書的時候心底坦然,胸襟開闊。作爲一名教師來講,讀書對我們的益處更是不言而喻的,我們應該保持那份樸實,純真,要手捧得住書,讓書成爲我們的心靈雞湯。讀了《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我有以下感想:。

一、淨化性靈

讀書不能只看表面,還要看作家所表達的思想,這種思想就是在傳遞一個什麼道理,這就是所說的靈魂。有時我們讀了幾本書,感覺沒記住什麼,可在我們上課舉例子時或與別人交談時那就是充分的例證,讓你不知不覺就會用上,而且用的恰到好處。

在日常生活中,婆婆的一些習慣、想法和我確實有很大的不入,有時也會因此生氣,但這就是這幾年自己不斷地讀書,讓我修了一顆善解人意的心,“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每每讀到這些,就想起曾國藩的“五日三省吾身”。這樣不僅自己不氣了,而且關係越來越融洽了。

還有一次,學生因爲一件小事吵了起來,我就想到我讀過的一篇文章,在德國每家的花盆開的最漂亮的一面總是放在陽臺上的,而自己所看到的只是花的脊樑,當作者走在大街上看到這種景象不覺詫異,後來經人打聽才知道這正是“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的有好風氣啊,如果大家都拿出這顆“爲人”的心,哪裏還會有爭吵呢?哪裏還會有不和諧呢?這堂課深深觸動了孩子們的心靈。

二、鍛鍊意志

堅定的意志是指你可以一直做一種事情不會感到厭煩,並可以一直堅持下去,努力讀書一直不會感到厭煩,並堅持下去,意志力就會堅定。魯迅“嚼辣椒驅寒”讀書,侯寶林“抄書”讀書,匡衡“鑿壁偷光”讀書,孫敬“頭懸樑錐刺骨”讀書等等。這些名人讀書的經歷都讓我感受到讀書要的是一種堅持,讀到身臨其境之時,我們的意志就會受到鍛鍊,那麼生活中、工作中的困難、挫折還算得了什麼。面對挫折我們曾經彷徨過,悲傷過,絕望過,然而我們可否想到過書可以給予我們希望和信心,將暖流注入我們冰冷的心田,再次點燃心中的那盞明燈。看了《鋼鐵是怎樣煉的》,之後讓我懂得了一個人應該珍惜生命,充實有意義的度過每一天,之所以保爾柯察金能戰勝病魔,就是因爲保爾做什麼事都堅持不懈,失敗了也永不放棄。讀過《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的,都會被海倫凱勒的精神深深的吸引,在失去視覺和聽覺的雙重磨難下依然用微笑面對生活,最終成爲美國著名的作家。在書籍的帶領下我們不斷磨練自己的意志,使我們日趨成熟。

三、建立正確的人生觀

《道德經》中這樣講,就是要儘自己的力量,爲大衆服務,絲毫不能推辭;儘自己的能力,爲社會大衆生產,而不佔爲己有;儘量施捨於人,而不求絲毫回報;儘量爲人排憂解難,而不求別人感恩戴德;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埋頭工作,不恃才傲物;在工作中取得成績時,不貪功據爲己有;爲大衆不辭辛苦,不自私自利,克己已奉他人。這種人生觀正是我們作爲教師所應建立的人生觀。

我們要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注重愛的教育。蔡元培老先生曾說過,“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對待學生要親切和藹,以情感人,不能體罰變、變相體罰學生,把愛的種子播撒在每個學生心中;我們要甘爲人梯,像“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一樣,把畢生獻給教育,獻給學生。

四、潛移默化促影響

作爲教師我們最清楚,言傳身教的作用了,所以每到閒暇時間就會拿起書來默默讀起來,忘記了陪孩子玩耍,而孩子也會胡亂拿起書來亂翻着。等他長大一點,我就開始找一些適合他讀的書,比如《三字經》彩圖版、《西遊記》兒童版、還有《格林童話》等。正是由於我的影響,孩子也喜歡上了讀書。

對於我們學生來講,他們的讀書習慣,我是這樣培養的,通過我不斷的讀書,知識會很豐富,學生能夠從我這裏獲取很多的知識,他們就會對我有一種嚮往,對我有一種崇拜感,這樣我就會引導他們讀書,慢慢的他們就會對讀書產生興趣,他們也會爲此而努力的。

一個愛讀書的教師,經過書籍日積月累的浸潤,氣質就會逐漸變得高貴而不媚俗,性情逐漸變得的高貴而不急躁,內心逐漸變得博愛而不自私。讀書就是挑戰自我超越人生,它可以提升我們的內涵,昇華我們的能力,盪滌我們的心靈,影響更多的人。讓我們做一名智者,好好修修人生的這本大書。記住,讀書是最好的備課!

《讀書是一輩子的事》讀書心得體會 篇7

《讀書是一輩子的事》,作者樊登:是樊登讀書會的創始人,西安交通大學本碩畢業,北京師範大學博士,曾任中央電視臺主持人,北京交通大學教師,榮獲國際大專辯論賽冠軍。樊登因爲愛讀書、善講書締造了一個靠讀書也能收入過億的事業---樊登讀書會。

讀書最難的不是讀的過程,而是翻開書開始讀的那一刻,這本書封皮上有一句話“好奇心不死,讀書不止”,正是這句話堅定了翻開書的決心。

這本書裏介紹了很多書,在這些書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幸福,在沙哈爾的《幸福的方法》一書中介紹了幸福與狀態無關,幸福是一種能力。隨着年齡的增長,有的能力在增長,但幸福的能力在減弱,對快樂的感知力也在變弱,所以幸福的反面並不是不幸,而是麻木。這讓我想到了之前朋友說的現在人的幸福感很低,幸福感高的人多數在北歐,他們不追求豪車,也不求豪華遊艇,反而多數人都會買一部二手車,一艘手動的小船週末去郊遊,也沒有人覺得擁有豪華遊艇是一件令人羨慕的事情,他們每天都過的特別開心,確實,更幸福不來自我們掙了更多的錢,也不來自我們的社會地位得到了更高的提升,甚至不來自我們的身體變得更健康。這都未必能夠給我們帶來真正的幸福,真正的幸福來源於在追求這些東西的同時,我們還能隨時感受到快樂。

既然幸福是一種能力,我們就可以通過鍛鍊來提高這種能力,當我們鍛煉出自己的能力時,我們纔會更加幸福。書中提到,讀書是鍛鍊幸福能力的一條捷徑,讀書能開闊我們的視野、增長我們的見識,使我們的心性更爲豁達。作者尤其的推薦了《論語》,因爲孔子就是一個具備超強幸福能力的人,正因爲孔子具備了超強的對幸福的感知力,才能做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才能在任何情況下依然保持幸福的狀態。這也讓我想起之前看到臺灣著名學者哲學家朱高正先生曾這樣評論《論語》,還沒讀《論語》的時候是這麼一個人,讀了《論語》之後就變成了另外一個人;如果說你讀了《論語》之後還是原來那個人,表示你還沒有把《論語》讀到腦子裏頭。這讓我對《論語》充滿期待。

關於幸福,沙哈爾教授還給了我們一個幸福的四象限,一是“我現在幸福,未來不幸”的及時行樂型,如癮君子和沉迷於網絡遊戲的人;二是“我現在不幸,未來可能也不幸”的無助型,如嚴重抑鬱的人和習得性無助的人;三是“我現在不幸,未來幸福”的忍辱負重型,“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而我們應該擁有的是第四種價值觀“我現在幸福,未來也幸福”,快樂有不同的樣子,要能體會到此刻的快樂。有人懷念過去,有人憧憬未來,其實我們唯一能待的地方就是此刻、現在。我們可以有慾望,想住大房子,想出國旅遊,只是不要被這些慾望折磨。要爲未來努力,但也要開心的享受努力的過程,這纔是幸福的方法。如果一個人具備幸福的能力,就會發現,只要自己靜靜地坐着,不說話,慢慢地感受自己,就能夠感受到幸福,歲月靜好,閒來無事,讀上一兩本書,人生是多麼幸福和滿足。

《正念的奇蹟》這本書中認爲所有的一切都是奇蹟。當你能夠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一呼一吸之間,當你分明覺知到自己身體的狀況時,這個狀態叫作正念,這是人生最重要的奇蹟。這本書認爲我們在一切的處境下,都該保持正念。比如洗碗,洗碗時要感受手摸過碗邊的時候,碗正在變得越來越光滑,而不是想着洗碗佔用了我的時間,沾了我一手的油,這能讓我們的洗碗也變得有成就感起來,這就告訴我們,我們應該專注當下,專注工作,當下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洗碗也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前段時間朋友圈有一篇轉發率比較高的文章,大意是每個帶娃的媽媽都會在孩子睡着後熬夜,名曰“我們熬的不是夜,是自由”,其實這就是沒有專注當下,帶娃也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不要覺得帶娃禁錮了我們。

正念能幫助我們擺脫社會慣性,人們總是追求的東西太多,被社會的慣性所操作,不知不覺中,別人就成了我們自己。別人住大房子,別人賺很多錢,別人買好車,我們也得這樣。當一切物質都有了的時候,我們又在嚮往絕對化的自由,其實,真正的自由不是爲所欲爲,一個人爲所欲爲的時候,恰恰是他最不自由的狀態,因爲他被情緒控制着,他是自己情緒的奴隸。要想擺脫社會的慣性,就需要我們把正念調動出來,專注我們的當下。

《少即是多》告訴我們從物質中獲得幸福的時代已經結束,幸福不是物質上的加法,而是精神上的充盈。我們要找到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然後嘗試斷舍離,把沒必要的東西拋掉。當下能給我們帶來幸福感的,是一些減法,你減少了一些事,會覺得一下子輕鬆了很多。生活中,我們要小心“消費傳染病”對自己的控制,事實上,有很多別人所擁有的東西,你根本就沒必要擁有。

這本書在18個改變生活的建議中提出,我們要追求生活中的小確幸,小確幸就是小小的確定的幸福,跟那些大的幸福比起來,經常發生的小確幸對我們生活的影響會更大。比如,我們買了大房子,高興不過半年,而小確幸卻每天發生在我們身邊,小確幸是回家看到父母身體健康,是孩子往我們口中塞的一塊糖,是同事間的相視一笑,是學生認真聽講的眼神,是久不寫作業的學生認真完成了一次作業,是學生課後送給自己的一片樹葉,是路遇學生的一聲問候……

讓我們調整好自己的價值觀,調動出我們的正念,提升自己幸福的能力,不斷的發現生活中的小確幸,幸福的扮演好我們人生的每一個角色,幸福的爲人子女,幸福的爲人父母,幸福的做老師,擁有一個幸福的人生。(張豔豔)

《讀書是一輩子的事》讀書心得體會 篇8

大家好,今天我們一起來共讀的是《讀書是一輩子的事》第279到第298頁的內容,這一節我們將會與大家討論如何改善暴力的溝通方式。

今天,我們處在一個浮躁喧囂的環境,人與人之間幾乎是一言不合就惡言相向。其中,怨懟、憤恨、謾罵、語言暴力等等充斥着我們每天的生活,讓我們覺得煩悶沮喪。

誰都知道,這些情緒是負面的,但是從潛意識講,我們又似乎難以把控和感知,不經意間便衝口而出。

其實,早就有人意識了語言暴力其實也是暴力,而且它往往比行爲暴力更加傷人,因爲它所帶來的都是內傷;所以很早就有人提倡一種和諧的溝通方式!最有名的莫過於盧森堡博士提出的一套標準化技術——非暴力溝通!

爲什麼那麼多人傾向於暴力溝通?那是因爲暴力溝通簡單粗暴,不用自己費心燒腦!它會讓你感覺到酣暢淋漓的自由,說話時不用剋制情緒、不用顧及影響,肆無忌憚地表達自我,十分痛快。

但是,我們很多時候忘了,生活本就不單純只有自己。這種出言不遜、出口傷人的習慣,往往會不經意間變成一把語言的利劍,對周圍的親人和家人造成傷害;而往往這種傷害能傷到的,都是自己的至親至愛。

所以,人與人溝通方式往往就變成你給我一句謾罵,我還你一聲手撕詆譭,這種低級且簡單粗暴的溝通方式,慢慢變爲一種慣性的溝通模式,慢慢侵害和腐蝕着我們生活的暖心和幸福。

我們不妨先回憶一下,我們平時的溝通方式:

走在街上,你無意將包裝紙隨手丟棄,你的朋友指責你:你也太沒素質了吧!

上學時,父母總是拿你和其他孩子對比:你看隔壁家小明,這次又考了滿分!

生活中,操持家務的伴侶總愛講:爲了你,我每天不得不下了班,還要回家煮飯燒菜!

成年後,父母催婚:你是不是希望看到我們死也抱不到孫子?

以上這些溝通方式,我們再熟悉不過了。正如盧森堡博士說的,以上諸如道德批判、對比比較、"不得不"的自我開脫和威脅式的道德綁架,全部都是隱藏在我們身邊的暴力溝通!

或許有人會驚訝,這些毫無謾罵之詞、毫無污言穢語的溝通,竟然也是暴力溝通?沒錯!這些語言都從心理上給到他人眼中的心理壓力,我們是時候改變我們的溝通方式了!

哈佛大學的《幸福課》曾經講過一個很具代表性的案例:

哈佛導師由於整日忙碌工作,很少照顧家庭。一次,他懷孕的妻子找他溝通:

"親愛的,我的肚子越來越大了,我感覺有一些吃力。因爲我現在提着東西上樓梯,越來越費力氣,我想我需要你的幫助。"

聽到太太的一番話,這位講師立刻對太太充滿了憐憫和感激,同時也反思自己忽略家庭表現出了深深的愧疚感。當天中午,他便一人到超市,購買了足量的果蔬、肉蛋類食物,添置了日常用品;回到家又把地板重新拖了一遍,協助太太做好家務。

由此可見,良好溝通的步驟是:講事實、說感受、找原因、提要求!

這與書中的觀點不謀而合。作者認爲,暴力溝通實際上是我們的一種慣性思維。很多人都忽略了它的巨大殺傷力,最起碼,是還沒意識到它給我們帶來的人際關係的侵害。關於這一點,作者在書中也提出了非暴力溝通的解決方案。

作者認爲,非暴力溝通只需四步,即可打開新局面:觀察而非評論、體會表達感受、尋找根源、請求幫助。

正如印度著名的心靈大師克里西那木提說的——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我們往往評論別人時,衝口而出;觀察且陳述事實時啞口無言,不知不覺間,我們已經逐漸喪失了在客觀中闡述事實的能力了!

這裏給大家一個好方法:別論對錯!不是有篇網絡爆文叫《好的家庭不是三觀不好,而是不爭對錯》嗎?所以,遇到問題時先冷靜下來,關注事實,切忌對他人進行評論甚至否定。這當然不是一蹴而就的功夫,慢慢練習,相信自己會做的更好!

體會自己、表達感受是非暴力溝通的第二步,也可以說是拉近情感關係至關重要的環節。這裏,對方在傾聽你時,往往會關注你的情感表達,所以在措辭上要格外注意。

作者借用盧森堡博士列出的詞彙表,進一步幫助我們闡述感受:

在表達時,多多運用表格中的詞彙,不止不會引發衝突,別人也會越來越關注你的感受喔!

非暴力溝通的第三步:尋找根源!請注意,這裏說的是尋找問題根源而並非尋找責任或者指責責任人!

這個環節,我們不需要忍辱負重地壓抑憤怒的情緒,也沒必要指責對方去給他人栽上一頂罪魁禍首的帽子,而是學會不再用語言的利器去傷害別人,有條不紊地解決問題,杜絕了情緒的肆意蔓延。

最後一步,請求幫助。請求他人幫助時,我們在內容上要注重一個原則:具體化!在企業員工培訓中,有一個重要課程就是情景設定!即在老闆和員工談話時,老闆的第一句話,往往就是談話的重點。

最近,我們工期有些遲緩!

最近,我們業務有些懈怠!

這兩句話就分別指向進度和工作狀態兩個不同的工作側重點!同理,我們在請求幫助時,也要具體化我們的請求:

親愛的,我可能需要你更體貼一點。

親愛的,我希望你在每天回來後,第一時間抱抱我!

相比較,第二句話的請求,似乎比第一句更爲具體明確,也更能讓別人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

在這個環節,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注意情緒!請求他人時切忌命令口吻,要跟多地表達同理心!

任何人對耳提面命式的溝通都提不起興趣,甚至有時會格外抓狂,相反你的感同身受卻能很好地反映情感。在你能同理心迴應對方的感受時,便能拉近你們的距離,從而使對方願意傾聽並接納你的請求,給予支持!

總而言之,作者認爲非暴力溝通並非難事,只要我們在生活中反覆嘗試,刻意練習,用愛的維度來回應周遭、回饋世界!

請牢記非暴力溝通的四個步驟,或許你把它牢記於腦、或許爛熟於心、有或許你可以像美國人那樣把公式抄在手掌心,時時刻刻反覆運用!

所謂的溝通技巧,所謂的交際藝術,都比不上非暴力溝通下的反覆嘗試、反覆練習。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人生的軌道上慢慢平和舒緩,從容到老!

《讀書是一輩子的事》讀書心得體會 篇9

讀書是一輩子的事,這是樊登老師篤信的事,也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也是我們大家在一起互相督促,一起讀書的初心。

樊登老師不僅是一個懂書的人,他更懂人生。他不僅讀書,還會講書,讓我這樣一個想讀書還不知道如何選書的人受益匪淺。

書中,樊登老師說:我們不可以在快樂中放縱自己,因爲它會變成痛苦,再回來。

是的,那些越讓你快樂的經歷,失去時越發痛苦,那些我們曾經深愛過的人,分開時能記得的可能只有各種缺點,所有的美好都隨風飄散了。人生總是這樣。

所以,我們要努力學習如何才能幸福。書中不僅有樊登老師對人生的領悟,更有他獨家的讀書和認識世界的方法。多讀書,多用心感受,通過讀書體會我們可能無法在現實中體會的感情,經歷,人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尋找幸福的方向。

什麼是幸福,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見解。其實簡簡單單的幸福最難的,不幸福因爲我們不知足,愛上不愛自己的人,可能會感覺沮喪,但是也有人默默的愛我們,我們也不愛她們,對自己的收入不滿意,會不幸福,但是生活艱辛的人還有很多,和醫院裏生病的人比起來,我們已經幸福幸運很多了,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健康的走完一生。不是我們擁有的少,是我們對擁有的,視而不見。

現在的我們永遠是幸福的!

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是值得我們相信的事情。

《讀書是一輩子的事》讀書心得體會 篇10

談不上喜歡讀書,只是一個不喜歡太過熱鬧的人。在安靜的時候有書陪伴,日子是陽光的,是靜謐的,是美好的!

適逢市裏工會組織讀書和寫讀後感的活動,好友建議我堆砌一篇文字。我應該是那種看起來很愛看書的人,其實呢,很慚愧!抱着接受任務的心態應允下來。自己一個人沉浸下來想想,腦子裏一片空白,我沒有讀過多少所謂的“書”。作爲一箇中專畢業的醫學生,再經歷大專,本科的學習,再經歷各種職稱的考試。我讀的專業書籍壘起來少說也有幾人之高。可從另外的角度來說,我讀的書又少的可憐。

在童年時,爲了幾本小人書和《故事會》欣喜若狂,少年時也囫圇吞棗的啃完了幾大名著和幾本外國經典。青年時爲了彌補自己專業知識和學歷的不足,在讀書的路上負重前行,不敢絲毫懈怠。唯有在即將步入中年的時候,經歷了塵世的喧囂,等一切塵埃落定,才真正意義上享受着讀書。擇一陽光明媚的午後,打掃好蝸居,慵懶的臥在沙發裏,泡一杯綠茶,擇一曲共鳴的音樂無限循環到底,打開一本喜歡的書籍,倍感親切。遠離了塵世的喧鬧,只有內心的寧靜。在心田裏栽花種草,暗自聞香。

之前的讀書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功利性,爲了升學,爲了考試,但也實實在在的夯實了一個人的基礎。而現在的讀書是爲了養心。每個年齡階段讀書的目的,感受都不一樣。現在讀到一篇美文,會反芻多次,慢慢體會其中的甘甜和意味。希望把這種感受沁入自己的骨髓,讓自己的身體飛騰,縹緲,尋找……

作爲一個家庭人,單位人,社會人,有着太多的理由束縛着自己的雙腳,牽絆着那顆躁動不安的心。讀書更多的是爲了足不出戶的尋找遠方,找一處埋葬自己的地方。

讀書,人生自有詩意。

在餘姚居住有十餘年,這座江南小城有着無以比擬的靈動,城中山水相依,文化歷久彌新。坐在丹山赤水間,用四明湖的水泡一杯瀑布仙茗,讀一卷河姆渡的千年神韻,該是一種怎樣的悠然自得。

擇一城,讀一輩子的書,終老!

《讀書是一輩子的事》讀書心得體會 篇11

最近國慶假期,我看完一本書《讀書是一輩子的事》。這本書是樊登老師的新作,我滿懷着期待翻這本書,本想從書中找到樊登老師的讀書方法,學習之,運用之,儘快把家裏屯了許久的那堆書消化、吸收。

看完書,有點失望,並沒有從書中找到自己想要的讀書方法。

我感覺這本書只是樊登老師講書視頻文字版而已,剛好書名取的好,吸引了我們,進而成爲暢銷書。《讀書是一輩子的事》和羅輯思維《我懂你的知識焦慮》有些類似,我們小小書館剛好有這本羅輯思維《我懂你的知識焦慮》,大家可以來翻翻比較一下。

我懂你的知識焦慮(出自小小書館公衆號,談讀書《我懂你的知識焦慮》體會,寫於2017年9月3日,可供閱讀參考。)

書中樊登老師的金句,我覺得很值得抄寫下來放大貼牆上:

讀書能塑造一個人的一生:我們讀什麼書,就會成爲什麼樣的人。讀什麼?怎麼讀?如何藉由閱讀,進而思考、踐行?我讀書時喜歡先假設、後驗證。比如看這本書《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我先想要獲得讀書方法,再去書裏找。

我們看書學習,是一個間接獲取別人經驗的過程。爲什麼有些人只要看到書上的一小部分內容就可以大體獲得書的思想精髓?就是因爲在他腦中進行的是假設-驗證(或猜想-反駁)的過程。而另一些人,則是看完整本書都可能沒能感覺學到什麼或看完整本書“學到”的卻是令作者都意想不到的念頭。所以讀書方法很重要。

如果你喜歡讀書,那讀書真的是值得花一輩子時間去踐行的事。

《讀書是一輩子的事》讀書心得體會 篇12

最近讀了樊登老師出版的《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書裏收錄的一些書籍以前就聽過,所以拿到這本書感到既熟悉又親切。而書中的內容又不盡相同,所以,書是常讀常新。而文字較於聲音,更容易讓人走心,引起思考。

在這些書中,我首先學到的是“幸福”:《幸福的方法》一書,沙哈爾教授給我們介紹了幸福的四種價值觀:一是“我現在幸福,未來不幸”的及時行樂型;二是“我現在不幸,未來可能也不幸”的無助型;三是“我現在不幸,未來幸福”的忍辱負重型;而我們應該擁有的是第四種價值觀“我現在幸福,未來也幸福”。

“如果現在、此刻感受不到當下的快樂,心裏總在懷念過去或憧憬未來,這一刻就變成了痛苦的忍耐。”讀到這句話時,我恍然大悟,平時感覺到不到幸福,原來是我沒有用心細細地體會幸福。換種心情,開心地享受努力的過程,纔是幸福的方法;做事專注於當下,這就是幸福的能力,而這種能力是可以像肌肉一樣進行鍛鍊的。

《少即是多》一書告訴我們:幸福不是物質上的加法,而是精神上的充盈。其中提到“追求生活中的小確幸”,就是小小的確定的幸福。是啊,跟大幸福相比,小確幸更容易實現,而帶給我們的精神上的愉悅也更多。比如:上完課,在辦公室用漂亮的玻璃杯泡一杯花茶,看那美麗的花瓣在水中暈開;或者給那些花花草草澆澆水、剪剪枝葉;又或者週末做上幾個小菜,看家人吃得津津有味;還可以去菜市場買菜時順便帶束花……就像最近樊登講的《一平方米的靜心》一書中提到的:在繁雜的工作間隙,衝一杯咖啡,感受杯子傳遞來的溫度。

這一點點的小確幸,可以緩解疲勞與情緒,而這一點一點是小確幸相加,不就是大大的幸福嗎?

第二篇章“瞭解未來”中有很多適合與孩子共讀。比如《人工智能時代》這本書,孩子喜歡聽APP上的講讀,他側重介紹智能時代人們生活的改變,生動形象,讓孩子充滿了好奇的嚮往。而《讀書是一輩子的事》則更能引起我們的反思:人工智能發展迅速,我們的教育應該如何改變才能適應這個時代?

《讀書是一輩子的事》雖然是對19本書提綱挈領的濃縮,但它爲我們打開了一扇扇窗,讓我們瞭解到:原來還有這樣的書可以讀。讓我們的閱讀視角不再侷限於教育和人文,也許這時才能站在更高的角度看教育。

《讀書是一輩子的事》讀書心得體會 篇13

家長朋友們辛辛苦苦來參加孩子的家長會,請容我把我和孩子們這段時間來的工作、學習情況向您簡要彙報。

一、我閱讀我快樂

我把學生讀書當成學生的第一愛好來培養。本學期,我紮紮實實帶領學生走出一條閱讀之路。

每週讀一本書。結合主題閱讀叢書,我和孩子們每天或中午或晚上讀書最少一小時。結合單元主題,我們每天讀,時時讀和單元學習配套的主題閱讀叢書。讀主題叢書的日子是我們師生最歡喜的日子,我們徜徉在書海里樂不忘返。每週讀完相應的主題閱讀叢書後,讀系列叢書。如《紅樓夢》《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苦兒流浪記》《魯濱遜漂流記》《童年》《愛的教育》《海底兩萬裏》《柳林風聲》《成語故事》《城南舊事》《昆蟲記》《孫子兵法》《綠野仙蹤》《男生 賈裏》《女生賈梅》《窗邊的小豆豆》《魯迅散文集》《朱自清散文》《聊齋志異》《冰心散文》《科學家的故事》《傑出人物故事》《湯姆叔叔的小屋》《嶽習傳》《殺手貓日記》《吳姐姐講歷史故事》《神奇樹屋》《大腳丫和玻璃鞋》《波莉安娜》《恐怖人體——可怕的科學非常實驗》等都是推薦給孩子們的書籍。現在有一半的孩子已經完全讀完上列書目,剩下的孩子正在閱讀。現在,如果你中午走進教室,教室就是一個安靜的閱覽室,因爲同學們都在靜靜的閱讀,讀主題教育叢書、讀圖書角的書籍。

二、經典秀

經典背誦不間斷。唐詩和宋詞是中華文化桂冠上的兩顆璀璨的明珠,幾千年來熠熠生輝。我們的孩子就是揹着唐詩宋詞長大的。現在,我和孩子們一起把這項背誦任務做成了加強型活動。孩子們每週背唐詩三到五首,也可選擇優秀古文如《陋室銘》《愛蓮說》《木蘭辭》等膾炙人口的篇章背誦,現在,班裏有的孩子古文背誦遠遠超過上述篇目。我們每週抽一節語文課進行專門的“經典秀”活動,“經典秀”風雨無阻,現在成了孩子們最喜歡的一項活動之一。

三、美麗圖書角。

爲方便孩子們陌時隨地閱讀,我們在家長們的支持下建議了圖書角。每個孩子帶自己喜歡的書籍兩到三本,成立圖書角,孩子們通過借閱手序可以很方便地閱讀不同的圖書,做到了資源分享。

四、第三課堂校信通

我們充分利用了校信通信息平臺和博客平臺,加強了家校聯合。我把學生在校的表現告訴家長,家長也通過短信把孩子的進步或特點告訴老師,部分家長還把自己對我們工作的建議以信息的形式與我們溝通,大力的支持了我們的工作。一些優秀閱讀書目我們都是通過校信通與大家交流的。校信通是我們、家長、孩子們一起進步的一個重要平臺,校信通是我們的成長與進步的好幫手,讓我們的工作事半功倍。現在,校信通博客成了我們的第三課堂。

通過以上四項活動,孩子們起了顯著變化:一是談吐文雅起來,每個孩子說話都“詞乎乎”的,一出口就是成語或典故,有時把人說的一楞一楞的。二是寫作水平明顯提高。唐詩句子在文章中時有閃現,優美句子使文章光彩照人;三是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了。包括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國、思維能力、反應能力、辯論能力等顯著提高;四、班級凝聚力加強。孩子們更加熱愛教室,更加願意逗留在教室,爲了能靜靜的看書。

現在,孩子們最喜歡做的事情是閱讀,如飢似渴的讀書,常有家長反應,孩子們晚上讀書在家長三番五次提醒才戀戀不捨的放下手頭的書,也有家長反應,孩子要千呼萬喚才放下手頭的書來到飯桌前就餐。我將和家長朋友們一起,乘着主題閱讀課改的春風,帶領孩子走上閱讀的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