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精品)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精品)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3W 次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國演義讀書心得,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品)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1

一本《三國演義》使我愛不釋手,因爲裏面塑造了好多栩栩如生的人。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有重情重義的關羽;有奸詐狡猾的曹操;求賢若渴的劉備。

《三國演義》這本書中介紹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戰役。其中最的戰役要數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這三大戰役。

官渡之戰主要是由於袁紹不聽別人的好心相勸,纔打敗,而在這場戰役中,袁紹的.兵力多,佔優勢,失敗是因爲袁紹不善於用人的結果。就連曹操也說過:“如果袁紹善於用人,我對冀州連正眼都不看。”

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中,曹操和劉備兵力都是佔優勢的,可是最後還敗了。曹操被周瑜火攻破,而劉備也被陸遜火燒連營攻破。相比之下,劉備不如曹操樂觀,曹操在危難中還大笑三次,還說:“北方還是我的。”而劉備兵敗後竟自己覺得無顏回成都,病死在白帝城。

《三國演義》我最佩服的人是曹操。雖然他很奸詐狡猾,也說過:“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話,但是他善於用人,曾經頒發過好幾道《招賢令》引得無數豪傑來投靠他,曹操那裏才形成了“猛將如雲謀臣似海”的局面。他的五良將之首張遼,曾經差點活捉孫權。就連吳國的小孩只要聽見“張遼”這兩個字,都嚇得不敢哭了。

《三國演義》這本書讓我懂得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不管什麼時候都不能以爲自己很厲害,永遠不能驕傲,否則就會讓“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歷史再次重演。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我想,這首詞已經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詞了吧!它記載着一部用血寫成的歷史:《三國演義》

自古以來,有哪一本名著能與《三國》相提並論?或者說:凡是周、秦而上,漢、唐而下,依照歷史而演義的人,沒有不和《三國》相仿的書。問《三國》有何獨特之處?三國,是古今爭天下的一盤奇局,而《三國》的作者,乃天下第一大作家—羅貫中。

自從我讀《三國》後,我對老天之變化有所感慨。自董卓獨佔天下,羣雄並起,一場血戰由此開來。俗話說的好:事可以計算到,但人是永遠計算不準的。

諸葛出山後,劉備如魚得水,先得荊州,長驅河北,傳檄淮南。此時,天下人都說“劉備的一片江山不是打出來的,而是哭出來的!”我卻不以爲然,我認爲,劉備的江山是靠一個“義”字而拼出來的!

都稱三國有三絕,智乃諸葛亮;義乃關羽;堅乃曹操。

讀這本書是,買一本原版的,再買一本現代版的,讀原版時盯着現代的,這樣有利於你的理解能力。所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讀書時要用心讀,把遇見的好詞,好句摘錄下來,不懂得詞語或句子要及時請教他人,不要不懂得裝懂。讀書就要善於在書上批註,把你有意見或你喜歡的句子劃下來,在旁邊寫下感受,等你再次翻開書是,書中的知識便一目瞭然。如果有條件的.話,儘量放聲朗讀,這樣,即可以提高自己的朗讀水平,又可以加深對《三國》的理解,還要善於總結故事的中心思想。這樣,讀起來原著就容易多了。

通過讀三國,我還受到了一些啓發;其實《三國》的爭天下就跟現在的學習一樣;不付出代價,有怎能有收穫?其實人就是在激烈的競爭中逐步成長,逐步走向社會的。看不見一點競爭的證據,有怎麼進步呢?怎麼讓人輸的五體投地哪呢?“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個道理誰都知道,但正能做到的卻了了無幾。我們學習就要懂得,灑下多少汗水,就收穫多少果實,希望每一位同學都能做到這一點。

《三國演義》,作者以__的奇特而表現其是的奇特,直接貫穿事實,它將成爲宜本獨一無二的書。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3

《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羣雄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

黃巾之亂是從桃園三結義開始,講了黃巾起義之後,東漢政府的反擊,出現了劉備,曹操等英雄,而東漢政權也快滅亡了。

董卓之亂是講董卓入京前後的故事,從何進與十常侍對戰到少帝逃出京城,結果被董卓救駕。董卓入京後收買了猛將呂布,又廢少帝,立獻帝,大權獨攬,實施暴政,逼得羣雄聯軍伐董卓,雖然後來聯軍失敗了,但是董卓最後也被呂布所殺。

羣雄割據是講董卓死後,中原諸侯羣龍無首,爲了擴大自己的地盤互相廝殺,最主要分爲三個戰區,即北方的袁紹與公孫瓚,江東地區孫策的崛起,中原地區曹操,劉備,呂布,袁術之間的戰爭。

再後來的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我就不一一細說了,最主要的我想談談自己對三國演義的一些認識和看法。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了,雖然爲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中,佔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於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幹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後來晉國才能統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對於人才的求賢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賞的地方,曹操爲了選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據封建德行和門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標準,提出了“唯纔是舉”的用人方針,於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賢令》。

曹操在令中一開始就總結歷史經驗,認爲自古以來的開國皇帝和中興之君,沒有一個不是得到賢才和他共同來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賢才,又往往不出里巷,這絕不是機遇,而是當政的人求,訪得來的。有鑑於此,曹操立足現實,指出現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賢最迫切的時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慮出身,幫他把那些出身貧賤而被埋沒的賢才發現和推舉出來,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

後來,曹操於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兩道《求賢令》,反覆強調他在用人上“唯纔是舉”的方針。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門和各級地方官吏在選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責備,即使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也受有關係,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經過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當時各地投奔到曹操門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的盛況。

而且對於有才幹的人曹操還能做到不計前嫌,比如陳琳本來是袁紹的部下,曾經替袁紹起草檄文,罵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紹失敗後,陳琳歸降曹操。曹操問他說:“你從前爲袁紹寫檄之,罵我一個人就可以了,爲什麼要罵到我的祖宗三代。”陳琳連忙謝罪。曹操愛惜他的文才,不僅對他不處罪,還照樣任用他。

曹操的成功不僅因爲他的傑出才能和善於招攬人才,還在於他有着豁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胸懷。在赤壁的慘敗之後,曹操並未一籌莫展,而是笑着說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據”,並且三次大笑展現出他對待挫折的樂觀態度。曹操同時也是個很有文學情趣的人,喜歡作文賦詩,即使大戰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許多詩作都是樂府中的名篇。

趙雲開始跟隨公孫瓚征討,後投靠劉備,當陽長阪惡戰,趙雲幾進幾齣,殺得曹軍聞風喪膽。保護劉禪和甘夫人安全脫險。劉備入西川,趙雲隨諸葛亮、張飛等人沿江而上作爲援軍,爲平定益州做出了貢獻。劉備死後,趙雲跟隨諸葛亮北伐,子龍單騎退追兵。爲蜀漢立下赫赫戰功。在演義中,趙雲英武瀟灑,武力超羣,數次成爲孤膽英雄,被劉備贊爲“一身都是膽”,是深受我國民衆喜愛的小說人物之一。

在《三國演義》中,趙雲以一個濃眉大眼,闊面重顏,相貌堂堂的英氣少年形象出常他一登場即和河北名將文丑大戰,救了公孫瓚,曾和多名三國名將對戰,衝鋒陷陣未嘗敗績,長阪坡救阿斗時,連續殺死曹營名將五十餘員。

智取桂陽時,更是展現了他過人的機智和出衆的謀略。隨諸葛亮弔祭周瑜時,因趙雲帶劍相隨,吳將無人敢動諸葛亮。漢水救黃忠時,讓魏國名將張郃、徐晃心驚膽戰,不敢迎敵。劉備去世之後,曹魏五路犯蜀,趙雲把守陽平關,一將當關,萬夫莫開。七十幾歲時仍爲蜀軍前鋒,陣前力斬被作者稱爲“有萬夫不當之勇”的西涼大將韓德一門五將。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4

通過讀《三國演義》,使我知道了諸葛亮字孔明,南陽人氏,人稱臥龍先生。劉備“三顧茅廬”將他請出山後,他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輔佐劉備最終建立蜀國。在我心中,諸葛亮是一個十分了不起的人,我非常敬佩他。

諸葛亮這所以在我心中佔有這麼大的位置,是因爲他是一個足智多謀的軍事家。草船借箭和空城計,充分顯示出他的大智大勇,以少勝多的軍事才能。

諸葛亮不僅是一位天才的軍事家,還是一位偉大的發明家。他爲農民更方便省力地灌溉農田,發明了腳踏水車。爲了解決軍糧運輸的困難,他發明了木牛流馬。

諸葛亮也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他最先向劉備提出“三分天下”的`政治建議,並通過他的聯吳攻魏等策略,最終輔佐劉備最終建立蜀國。他又採取“撫民生息”的方針,讓蜀國一步步走向強盛。

諸葛亮,這位有着輝煌成就的軍事家、發明家、政治家、文學家,難道不值得我們敬佩嗎?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5

今年寒假,我讀了《三國演義》(少兒版)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是羅貫中。羅貫中描寫的三國具有很高的文學成就,成爲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書中的人物個個栩栩如生,經常寥寥數語就令人物在讀者面前鮮活起來,對於事情的`發展,更是有條不紊,娓娓道來。

《三國演義》是以《三國志》改編而來,描寫了劉備、孫權、曹操三分魏蜀吳的故事。《三國演義》中有衆多英雄:劉備胸懷大志,對兄弟肝膽相照;關羽英勇善戰,對兄長肝腦塗地;諸葛亮知識淵博,才高八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在所有英雄人物中,我最喜歡、最敬佩的人是諸葛亮。諸葛亮原來隱居在臥龍崗,所以也稱臥龍先生。劉備聽說諸葛亮足智多謀、神機妙算,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曾三顧茅廬用真心打動了諸葛亮;最後,諸葛亮當上了劉備手下的謀士。第一次出戰,關羽和張飛懷疑諸葛亮的能力,不聽從調遣。因爲諸葛亮拿到了劉備的“令箭”,所以二人不得不執行命令。劉備、趙雲假裝戰敗,將曹軍領進蘆葦蕩中,藉着風勢,火燒曹軍。和此同時,關羽和張飛火燒曹軍糧草,幾對人馬前後夾擊,令曹軍狼狽不堪,倉皇逃跑。就這樣,劉備帶領的人馬憑藉着諸葛亮完美的計謀,以少勝多戰勝了曹軍。我看到此處感嘆不已,諸葛亮不愧是一位出色的謀士啊!

我讀完《三國演義》之後,感慨萬分,心情久久不能平息……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6

閒來無事,捧起一卷《三國演義》,閱讀之餘被描寫的已經很熟悉的情節再次吸引,決定重溫那一段膾炙人口的風雲故事。數天之後感慨頗深,記錄下來,也算是收穫。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了,雖然爲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中,佔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於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幹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後來晉國才能統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對於人才的求賢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賞的地方,曹操爲了選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據封建德行和門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標準,提出了"唯纔是舉"的用人方針,於公元210、214和217年連續下了三道《求賢令》,反覆強調他在用人上"唯纔是舉"的方針。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門和各級地方官吏在選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責備,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

最值得我欣賞,是他那豁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胸懷。在赤壁的慘敗之後,曹操並未一籌莫展,而是笑着說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據",並且三次大笑展現出他對待挫折的樂觀態度。曹操同時也是個很有文學情趣的人,喜歡作文賦詩,即使大戰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許多詩作都是樂府中的名篇。

三國時代,英雄輩出,每個男孩子心中都有一位英雄,每個英雄背後都有一串故事。想暢快地做一回英雄夢嗎?讀《三國演義》吧!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7

《三國演義》是一部古典名著小說,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我對詞中的英雄一詞發生了疑問,書中講到的人物各個驍勇善戰,然而,羣雄逐鹿於亂世之中,誰纔是真正的英雄呢?書中寫到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之周瑜,忠厚魯肅,勇者關羽、張飛、許楮、典韋,無不個極其態。

有人說,孔明是真正的英雄。因爲他足智多謀,處事果斷,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是千年難見的一代賢相,火燒新野、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六出祁山……無不體現這一點。然而,我認爲孔明完全可以有更大的`作爲。劉禪無能,孔明卻把自己的一生,死死的綁在了蜀國這輛毫無希望的戰車上。

還有人說,關羽是真正的英雄。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華容道義釋曹操,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他的所做所爲也確實可稱英雄。

但,我仰慕曹操。曹操是一位真正的大英雄。儘管書中說他大逆不道,奸詐多疑,還敢“挾天子以令諸侯”。爲何無能之輩還當皇帝?能者居上!他是政治家,牢牢抓住天子,使自己做任何事都變得名正言順;他是軍事家,不計前嫌,招賢納士,著名的以少勝多的官渡之戰,使雙方力量發生了巨大變化;他是文學家,“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己”,膾炙人口。

曹操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雖劉備是他的甕中之鱉,但是他沒有殺劉備。曹操的大度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了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

曹操在幾年的東征西戰中,佔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於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幹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是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後來纔有了晉國一統天下。

爲了選拔更多的人才,曹操,提出了"唯纔是舉"的用人方針。這足可見曹操對於人才的求賢若渴。

人無完人,曹操太多疑,以至於剛愎自用。但功大於過,曹操無論在哪一方面都稱得上是一位大英雄。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8

《三國演義》是我在四年級上期的寒假開始看的,直到四年級下期的暑假我纔看完。這本書的作者是羅貫中,他用他手中的筆勾畫了東漢末年一個個身在亂世的英雄人物。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東漢末年戰亂髮生,分成了魏、蜀、吳三個國家,繼而浮現出了許多爲了保衛自己的國家而努力奮鬥的英雄。由於三個國家在這一百多年的三國曆史中戰爭發生的極爲頻繁,導致許多英雄在戰爭中倒下,而繼承這些英雄未盡事業的後輩卻越來越無能,最後三國還是被魏國的皇帝司馬氏統一了,並改成晉國。

看完了《三國演義》,裏面我最喜歡的人是趙雲和諸葛亮。趙雲的武器是長槍,另外在長阪坡之戰時得到了一把削鐵如泥的青鋼劍。趙雲不但武功高強,而且對蜀國的皇帝劉備忠心耿耿,在長阪坡時爲了不讓曹操軍追上劉備,趙雲一人獨擋幾十萬大軍,並且把劉備的`兒子劉禪救了回去。諸葛亮每時每刻都拿着他的扇子,顯得有幾分神祕,他是蜀國裏最聰明的人,草船借箭、借東風、七摛孟獲、空城計、木牛流馬等就足已證明這一點。

《三國演義》中我最喜歡的情節是長阪坡之戰。長阪坡的不遠處就是一條河,關羽和劉琦已經備好船在等劉備了,但身後卻是幾十萬曹軍。趙雲一人擋住了全部軍隊,還救出了阿斗,奪得了青鋼劍。在殺了五十多名比較有名的戰將後回馬朝當陽橋騎去,只見張飛已經在橋頭等着了,張飛讓趙雲過去後,大吼了一聲,嚇得幾十萬曹軍沒有一個人敢衝上去,反而後退了幾步。張飛又連續吼了幾聲,曹軍轉頭就跑。張飛命令將士們把橋拆了,就追劉備去了。

關於三國的人和情節實在是太多了,在這裏我就不一一例舉了。有興趣的話可以自己去看《三國演義》的書喔!我還是用一首歌來結尾吧:“不是英雄,不談三國。若是英雄,怎麼能不懂寂寞。獨自走下長阪坡,月光太溫柔,曹操不囉嗦,一心要拿荊州。用陰謀陽謀明說暗奪的摸。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兒女情長被亂世左右,誰來煮酒。爾虞我詐是三國,說不清對與錯,紛紛撓撓千百年以後,一切又從頭……”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9

你讀過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嗎?它使人受益匪淺,正如此,我愛上了歷史。

早在東漢末年,因爲漢靈帝的昏庸無能,許多想稱霸天下的大人物開始出現了,這場長達近百年的大戰拉開了帷幕。

作者羅貫中筆下的張飛是魯莽的,但張飛在我的心中他是一個很不錯的人。張飛爲什麼會這麼魯莽呢?僅是因爲他曾是一個屠夫?還是因爲他沒有讀過書,沒有像諸葛亮那樣的書香氣?不,都不是。我認爲他是爲了劉備好,劉備長得那樣和善,這樣去和敵國談判,那敵國還不得得寸進尺嗎!一個人講究的是氣場!但有了張飛可不同了,張飛往後一站,敵國就會知道劉備有後盾,雖然劉備他自己沒有什麼本事,但是他有兄弟呀!光是張飛的外貌就讓你敬畏三分,這樣的談判,你說還會欺人太甚嗎?在這本書中,我最崇拜的人物就是諸葛亮。我想他的足智多謀足以讓每一箇中國人欽佩。讀完《三國演義》整本書後,我至今還弄不懂諸葛亮爲什麼會知道還沒有發生的大事?他又不是神仙。這也許就是諸葛亮的神奇之處吧!他對每一個人的習慣、弱點、性格捉摸得一清二楚。哪一次劉備惹下的婁子不是諸葛亮來收拾?真應該給他頒一個大獎!

他不僅聰明過人,還有像海一樣的胸懷。對於張飛的.刁難,他並沒有像小人一樣去計較、記恨,而是知輕重的把刁難放下,以大局爲重,爲劉備辛苦地打江山。

我很感謝作家羅貫中,因爲是他寫的《三國演義》教會了我很多人生道理:交朋友應該向劉備學習,有顆“三顧茅廬”的真誠之心;對任何事情的態度應該向曹操學習,三思而後行;做人應該向魯肅學習,待人誠實……

以上便我對《三國演義》的見解和看法,有時間我們互相交流一下心得和體會。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10

暑假裏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名著,知道了許多故事,讓我深受體會的還是《三國演義》裏的《草船借箭》。《草船借箭》是一個非常有名的故事。這個故事體現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草船借箭》講的是周瑜妒忌諸葛亮,想方設法置諸葛亮於死地,於是,他以軍中缺箭的爲理由,讓諸葛亮十日造好10萬支箭,周瑜還故意把造箭用的材料不給他準備齊全,大家想想,如果我們都造箭,十日也造不完10萬支箭,這下諸葛亮想出了一個妙計胸有成竹的說:“只要三天”。還當面立下軍令證,這讓周瑜特別高興。並在第三天趁大霧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10萬支箭,挫敗了周瑜。

諸葛亮之所以成功“借”到箭,這第一“算”是算到第三天早晨有霧,第二“算”是算到魯肅不會把計謀告訴周瑜,會私自把快船和軍事給自己,第三“算”是算到曹操不敢派兵出來。

《草船借箭》展現了諸葛亮神機妙算和足智多謀,讓妒忌的周瑜自愧不如。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思考事情要依據事實,不可空想,要用縝密的思維去推算,而不是單憑感覺去推算。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11

這本書是說有魏、蜀、吳三國,創造出許多英雄人物,有呂布、曹操、盧値、孫堅,還有我最崇拜的三兄弟,劉備、關羽和張飛,還有聰明無比的諸葛孔明,他們四人一起創造天下,成爲本書最厲害的'人物。

心得感想:

我印象最深刻的人是諸葛孔明,因爲他過人的機智讓我讚歎不已,尤其是孔明借東風那一次他巧妙的把風借成東風,真是太神奇了,我真想對他說:“你爲什麼這麼聰明呢﹖”也許他從小就很努力讀書吧﹗我也要學習他,不眠不休的學習精神。

讀完這本書之後,我決定以後要更用功唸書,因爲我想要和孔明一樣聰明絕頂,看到什麼困難的事,就可以輕而易舉的解決了,我想這就是我最大的收穫吧!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12

愉快的假期裏,我讀了很多書,其中《三國演義》青少版最讓我着迷。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這本書講述了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爭霸天下的故事。書中的故事情節曲折而生動,其中刻畫了很多富有特點,形象豐滿的人物,有狡計多端的曹操,有心胸狹窄的周瑜,有寬宏大度的劉備。其中,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最讓我敬佩。

《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有很多諸葛亮的故事。比如《草船借箭》。周瑜忌賢妒能,想陷害諸葛亮,就讓他在十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並立下軍令狀。可諸葛亮卻說只需三日,便可納十萬支箭,周瑜一聽大喜,三日之內造不完,正好治諸葛亮的罪呀!看到這裏,我也爲諸葛亮捏了一把汗,感覺他太冒險了,諸葛亮叫來子敬,借來二十條船,每船要軍士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爲幔,各束草前餘,分佈兩邊,第一日不見孔明動靜,第二日亦不動,到了第三日四更時分,孔明請來魯肅說前去取箭,可看完書才知道,原來諸葛亮算準了曹操的'多疑,利用大霧天氣,製造聲勢,讓曹操以爲有敵兵來進攻,下令放箭阻擊,使諸葛亮輕易借得十萬支箭,知道最後孔明令船上軍士齊聲叫曰:“謝丞相箭!”曹操才知道上了當,諸葛亮如此聰明,連周瑜知道後,都不得不讚嘆:諸葛亮神機妙算,吾不如也!“

讀三國演義這本書,不禁使我知道了很多像諸葛亮這樣的傑出人物,而且在對三國戰爭的描寫中,我還感受到了作者對不同人物的成功塑造,學到了很多描寫人物的方法,還積累了很多的好詞佳句呢!讀《三國演義》這本書,我的收穫可真大呀!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13

《三國演義》這本書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是我國古典名著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後,我受益匪淺。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不禁開闊了視野,還積累了佳詞妙句和歷史知識以及成語典故,並且明白了許多人生的道理。

《三國演義》主要描寫了從漢靈帝中平元年黃巾起義到西晉武帝司馬炎統一全國近百年的'歷史變遷。描寫了以曹操、劉備、孫權爲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構思宏偉、手法多樣,使我們清晰地看到了一場場刀光血影的戰爭場面,展示出那個時代尖銳複雜的政治軍事衝突。其中赤壁之戰描寫得波瀾起伏、扣人心絃,讀起來驚心動魄。

《三國演義》裏,寫出了劉備的爲人忠厚、寬仁愛民、信義爲上;諸葛亮的謹慎、機智、有才能;關羽的驕傲、忠誠、堅毅、重信義;張飛的勇猛、魯莽、粗中有細;周瑜的聰明、小氣、嫉妒;曹操的奸詐、智慧、多疑。

在他們中間發生了許多故事,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三顧茅廬》。

劉備聽水鏡先生給他推薦諸葛亮這個人,就想找諸葛亮出山幫他打天下,諸葛亮住在臥龍崗的一個茅廬裏,劉備兩次前去請諸葛亮出山,恰巧諸葛亮都不在家中。劉備第三次去時諸葛亮在家,但是諸葛亮在午睡,這時劉備並沒有讓人叫醒諸葛亮,而是靜靜地等待諸葛亮醒來。諸葛亮醒後,知道了劉備的仁義、誠心和三顧的情義,就決定出山輔佐劉備了。

《三國演義》使我懂得了做人要學會真誠、持之以恆和耐心的等待,書中還蘊藏着許許多多的奧祕、知識和道理等着我們去挖掘,去尋找,讓我們一起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去尋找知識的寶藏吧!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14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爲羅貫中所選編的歷史小說。《三國演義》刻劃了近四百個人物,其中作爲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主要講了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國家互相鬥爭,搶奪地盤的故事,這本書裏面有庸主獻帝的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老實的魯肅,勇猛的張飛,納賢的劉備等人物。

《三國演義》我印象最深刻的人是關羽,他棗紅臉上一雙丹鳳眼,一對濃眉,長長的.鬍鬚一直飄到胸前,拿着青龍偃月刀,騎着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幾乎變得天下無敵。可是,當荊州失守,關羽退守麥城時,遭到埋伏,被孫權抓住,殺死。

《三國演義》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草船借箭”。當時魏國和吳國打仗,吳國缺少箭,於是周瑜故意刁難諸葛亮,讓他三天之內造好十萬支箭,還讓他立下了軍令狀,如若不能完成,就得以死謝罪。當天晚上,諸葛亮出來看天氣,算出了三天以後會有一場大霧,決定在起霧時去向曹操借箭。第三天晚上,諸葛亮向魯肅借了十幾艘船和許多的稻草人,把稻草人綁在船上,並蒙上布,讓敵方看不見相貌,用長繩將船都連在一起緩緩地行駛到離曹操水寨附近。這時,他讓軍士們敲鼓吶喊,自己坐在船艙裏喝酒談天。曹操見此大霧,又以爲諸葛亮帶來了許多兵來進攻,不敢靠近,便命令士兵們向船射箭,射出去的箭都牢牢的紮在了稻草人上,等到快要天亮時,順水流而下,往自家軍營駛去,又讓士兵們大喊:“謝丞相箭!謝丞相箭!”。此時曹操的船再追也追不上了。回到兵營後,周瑜看見諸葛亮帶回來了十幾萬只箭,也沒有辦法說什麼,只好稱讚諸葛亮厲害。

這本書的人物個個被作者雕刻的栩栩如生,故事生動,百讀不厭,希望大家都來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