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心理課程心得體會範文

心理課程心得體會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8W 次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心理課程心得體會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心理課程心得體會範文

心理課程心得體會範文1

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全面發展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優良的心理素質在大學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必將對21世紀人才的質量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作爲大學生,首先應該具備這種優良健康的心理素質。

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爲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才的基礎,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發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爲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和制約着全面發展的實現。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學生克服依賴心理增強獨立性。大學生經過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競爭,告別了中學時代、跨入了大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學生必須從靠父母轉向靠自己。上大學前,在他們想象中的大學猶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無比。上大學後,緊張的學習,嚴格的紀律,生活的環境,使他們難以適應。因此,大學生必須注重心理健康,儘快克服依賴性,增強獨立性,積極主動適應大學生活,度過充實而有意義的大學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取得事業成功的堅實心理基礎。目前我國大學畢業生的分配工作已發生了很大變化,大學生都實行供需見面、雙向選擇、擇優錄用等方式,擇業的競爭必然會使大學生心理上產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於大學生培養健康的個性心理。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徵,是指他們在心理上和行爲上經常、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各種特徵,通常表現爲氣質和性格兩個主要方面。氣質主要是指情緒反映的特徵,性格除了氣質所包含的特徵外,還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徵。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徵普遍表現爲思想活躍、善於獨立思考、參與意識較強、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等等,這些有利於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我認爲,心理健康是對生活和學習有樂觀的心態。有正確的自我主觀意識,能很好的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妥善處理同學、師生間關係,積極融入集體,熱愛並勤奮學習,更好的適應新環境。

大學生活與中學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然而在大學中仍需要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職慾望。學習是大學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中,拼命地汲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同時也應該積極參加各種創新大賽,這樣及開發思維的多向性又鍛鍊了自己的動手能力。更值得重視的是英語方面,現代社會中英語已經成爲了一種趨勢,也可以說是每個人必備的素養之一,這樣看來口語更顯得尤爲重要。

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積極加入學生會、分團委等,如此既豐富了大學生活又鍛鍊了自己能力。每個人都渴望得到一個自我展示的平臺,讓自己成爲一個閃光點。積極參加業餘活動,發展社會交往。豐富多彩的業餘活動不僅豐富了大學生的生活,而且爲大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了課堂以外的活動機會。大學生應培養多種興趣,發展業餘愛好,通過參加各種課餘活動,發揮潛能,振奮精神,緩解緊張,維護身心健康。然而,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時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的表達和控制情緒。

作爲21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應該不斷加強對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訓練,使自己真正懂得:要想佔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準備,從而使我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

心理課程心得體會範文2

假期不知不覺得來到了,這周,我來到了北京,參加青愛工程的種子教師培訓會,青愛工程基金會把培訓地點選在了北京市昌平區的香堂文化新村,沒有到這裏之前,覺得是很近,不會太遠,結果沒有想到,3:40分到的北京,到達香堂目的地已經是晚上七點了,也許北京就是這麼大,倒了四條線路的地鐵,最後還坐了半個小時的公交和的士。覺得這也是一種經歷吧,每一次出發,都要去不同的地方,路途中的跋涉,也是一種體驗。香堂這個地方有個聖恩禪寺,在離寺廟不遠的地方,有我們住宿、吃飯和培訓的教室。吃的都是素食,上課坐的課桌也是返古式的地墊和矮小長桌,大家席地而坐,好有一番賞古論今的感覺。

這些天的培訓安排的`很緊湊,學到的更多的是如何給學生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以及性教育課程,在這之前,我對艾滋病的瞭解沒有那麼深刻,也沒有想到近幾年我國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羣盡然是青年學生,在他們對性沒有了解的情況下,就這樣因爲自己的盲目從而步入了深淵,然後引發了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問題。

現在,我把培訓中的一些知識和大家一起分享:

對於孩子向老師、父母提出的一些性知識方面的問題,大人應該不要避諱,該怎麼回答就怎麼回答,對於孩子來說,越早知道越好,因爲知道知識了,纔有能力去預防。

教師的教育觀念中把對學生的教育從教育慢慢轉爲心育的時候,學生就會多一些被關愛,多一些人格上的完善

回答學生們提出的問題,一定要真心的回答,而且內容儘量是積極引導,但也要給孩子們呈現現實中的一些情況。不要完全呈現美好,讓孩子們對不好的後果要有預期。

很多時候,來訪者來諮詢,在來訪者問出問題之前,其實來訪者內心已經有答案了,只不過他是想來訴說,並且希望能得到支持。

當孩子們來諮詢室問及一些問題的時候,我們不急於告訴孩子答案,而是試探性的問問孩子你爲什麼會對這個問題這麼好奇呢?類似此類的問法是想去探索孩子問題背後的動機和背景到底是什麼?

培訓中,越來越深刻的感覺到全國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在國家日益繁榮發展的今天,國家需要的不僅僅是高分的人才,而更多地是對一個人全方面素質的要求,所以我覺得動力溝通在這個時候發展,也是順應歷史潮流的,就是要讓人們心理健康,內心和諧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