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小學音樂新課標心得體會

小學音樂新課標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4W 次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音樂新課標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音樂新課標心得體會

小學音樂新課標心得體會1

新課標的實施,是我國基礎刻育改革的核心內容,是實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在新課標理念的引領下,音樂課堂產生了一系列新的變化,不僅完善了課堂教學,也使音樂教學質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讓學生更加喜歡音樂課。

一、以音樂審美爲核心,以興趣愛好爲動力

學生是音樂課堂上的主體,而教師是輔助學生學習知識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對音樂表現刑事的整體把握,領會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音樂可以給人們帶來情感上的享受,因此在課堂中,教師要完全的帶領學生體驗美、欣賞美。同樣,興趣是一切學習的最大動力,在理解音樂美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一些音樂活動,讓他們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這種興趣不僅僅體現在音樂課堂上,要讓音樂長期持久地滲透在生活的每一處。

二、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體發展

新課標中,增加了尊重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種音樂活動,以自己的方式表達情致。尊重學生的個體,注重個性發展,首先教師要去了解每位學生,根據不同學生的思維和行爲方式,制定屬於他自己的教育方式,這樣師生間才能建立平衡的師生關係。

三、課堂設計思路

在所有的科目中,學生們普遍都喜歡上音樂課。因爲音樂可以給人帶來美的享受,但如果總是一種課堂模式來進行上課,學生就會對音樂漸漸的`失去興趣。新課標中要求教師設計豐富的音樂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在音樂實踐中,可以將音樂知識、技能完全的結合在一起,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也使學生們在實踐中將知識記得更牢。

四、情感、態度、價值觀

尊重藝術,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樣性。音樂是廣泛的,它代表的是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不同時代的作品,教師在上課中除了完成所教授的作品外,也要讓學生理解與掌握這首作品的時代背景,感知音樂中的民族風格和情感,瞭解民族的音樂傳統,熱愛中華民族音樂文化,學習世界其他民族的音樂,理解音樂文化的多樣性,從而達到熱愛祖熱愛民族的意義。

五、感悟

一堂成功的音樂課,對學生都是一次美的薰陶,帶領着學生愉悅地進入音樂中去感受美、理解美,不僅可培養他們對音樂的鑑賞力及美的表現力和創造力,而且能提高其審美情趣,陶冶其情操。音樂是美的藝術,音樂教師是美的傳播者,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帶領學生走進音樂的世界,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現美與創造美,塑造美的心靈,培養美的人格,讓學生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

小學音樂新課標心得體會2

小學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隨着新課程的推行,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一些傳統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教學經驗面臨嚴重的挑戰。隨着新課改的深入,教師開始關注課堂的民主開放,關注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教學活動以學生爲主體,爲學生創造一個自由的想象和創造的環境,始終使學生的學習處於興奮之中。音樂教育出現了全新的、可喜的變化。下面我談談自己在學習音樂新課標中的一些體會。

一、轉變視角。

新教材從學生實際出發,吸收了現實生活中新穎的音樂場景,構建了豐富的教學形式,教材彙集了許多新信息、新設想。新教材還設計了學生進行音樂創造的生動情景,如“音的.強弱”、“音的長短”等,教師要利用教材創設的情景,讓學生體驗感受。比如,“音的強弱”一課,以音樂故事的形式出現,先將動物的叫聲引入,以自然界的聲音引到生活直至音樂中,從生活開始、到生活結束。這樣的課,寓音樂教育於活動之中,讓學生在愉快的遊戲中感受、鑑賞、表現音樂,教師在授課時,應當儘量讓學生參與,置身於具體情景之中。

二、轉變學習方式。

在教育變革時期,音樂教育工作者應以學生爲本,站在小學生的角度,瞭解學生的心理需求,改革傳統的唱歌課、音樂知識傳授課和思想品德教育課,創造性地、靈活地使用教材,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爲學生主動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或促進者,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變化,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建立新型的學習方式。倡導體驗、模仿、探究、合作及綜合式的學習,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創設便於師生交流的教學環境,建立平等互助的師生關係。這一切,旨在改變過去單向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啓發學生在親身體驗或實際模仿的過程中,懷着探究的興趣,主動學習。

三、轉變教學重心。

1、豐富情感體驗、培養表現能力

比如,以唱歌爲主的課,不光是教師教一句,學生唱一句,學生還可以自主地選唱歌曲,並有當衆表演的機會,有時甚至是以學生選唱爲主。樂器演奏則強調學生體驗、參與、探索的樂趣。聽賞課曲目的選擇則要爲學生提供多聽、反覆聽、對比聽的可能。還有,新教材中出現了一種新穎的教學活動形式

小學音樂新課標心得體會3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和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是提高音樂教學效益,發展學生全面素質的先決條件。教師與學生平等相處,在自由寬鬆的氛圍中讓每個學生都得到參與的機會,體驗成功的快樂,增強自信是音樂課教學的特點。

以往的音樂課教學生主要是學唱歌曲爲主,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夠全面提高,甚至會有一些壓力。通過參加培訓音樂新課程標準的學習,使我知道並體會到小學音樂課應該注重對學生的智力培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想象能力。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把最優秀的一面展示給學生:幽默風趣的老師要以輕鬆詼諧的形態和語言活躍課堂氣氛;能歌善舞的老師要以優美的歌聲和輕盈的舞姿感染學生;鍵盤水平高的老師要以流暢的琴聲使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魅力;調控能力強的老師要以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通過對音樂課程標準的學習和理解,對音樂優質課的觀摩,使我知道在教學中,我們也應該因材施教,如對待活潑聰明的學生要給他們一個舞臺,讓他們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對待文靜內向的學生要多鼓勵讚賞;對待協調性差的學生要多給他們創造機會,幫助他們動作協調;對待調皮頑劣的學生,要揚長避短,既要發揚他們積極一面,又要採取機智的辦法幫助他們轉化。

由於知識的拓展、更新,社會的發展或家庭的影響,學生在某些方面,特別是在心理髮展、社會適應能力方面、最佳發展期,面一年齡段可能有所不同,甚至是動態的。這就要求我們認真去研究學生,靈活安排教學內容,選擇最佳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

一堂創設新穎、活潑的音樂課,可以使學生在輕鬆、愉快地學習環境中充滿興趣地進行各種音樂學習和活動,這是培養學生興趣的重要因素。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創設一定的情境,活躍課堂氣氛。例如:在音樂課觀摩過程中,教師讓學生感受音樂的樂感,隨着旋律來讓學生說一說,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你想到了什麼?並用歌表演的形勢來體現出來。

音樂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的不同,合理安排教學的方法,這對於提高學生的興趣是起決定性作用的。例如:省教育學院的林教授講到的在音樂課導入這一個環節,教師就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的不同,分別採用故事導入、掛圖導入、談話導入、舞蹈或律動導入等不同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如在低年級的節奏訓練中,可以廣泛採用"聲勢教學"的手法,讓學生通過自身肢體的感受去理解節奏,表現節奏,使學生以整個身心投入到音樂學習之中,充分展示其音樂潛能。還可以利用學生強烈的表現慾望,用簡單的小樂器結合課堂教學的內容來進行教學,從而增加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此外,教師還應該不斷加強自己的業務學習,努力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將多媒體技術運用到小學音樂教學中,可以大大地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小學音樂新課標心得體會4

20xx年8月30日,龍港區教師進修學校藝教部對全區音樂教師進行了音樂新課程標準的培訓。在培訓中,我不僅認識了許多音樂教育的同行,也學到了很多的知識,充實而又愉悅,使我受益匪淺。爲我在以後的工作中更好的搞好音樂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這次培訓中,實驗中學的音樂教師劉丹老師進行了《回顧十年課改及新教材解讀》的講座。她針對音樂課程十年實驗的重要收穫、音樂課程十年實驗的偏差和問題、新教材解讀等幾個方面進行了詳實的解讀。同時,教師進修學校的楊月老師還對《音樂課程標準》(20xx版)與舊版課標在基本理念、設計思路、課程理念、內容標準、實施建議等幾個方面進行了細緻的對比,對音樂教學存在的點滴問題進行了審視和反思。現就我個人對培訓後的感受簡單談幾點體會:

首先,這次我們音樂教師的培訓對我們一線教師來說是及時而有效的。通過這次培訓,使我從觀念轉變上,從理論水平上,從方法技巧上都得到了很大的認識與提高,在教育教學方面有了質的進步。

其次,通過這次培訓,促使我在自己的`音樂教學上有了深刻的反思。古語說:“吾日三省吾身。”借用這句話,我覺得對自己的教學也進行反思,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師。一名教師能成爲教學上的能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經過長期的磨練,在反思中不斷地成長起來的。通過培訓,我更加清楚了音樂課應該怎樣教。在今後的音樂教學中,我會按新的方法進行教學,貫徹好在這短暫的半天學習中學到的寶貴知識,同時還要不斷地創新,要重視對教學過程的精心設計、能夠放在學習者的視角,圍繞本課的目標,設計符合學生生理特點與心理需要。音樂審美符合認知規律,教學過程從頭到尾貫穿着濃郁的教學情境,清晰的展示出體驗、模仿、探究、合作等教學方法,體現師生互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向課外學習延伸發展的特徵。同時注重了對課程資源的開發和挖掘、對教材人文教育的內化和發揚,從而使我的音樂教學上一個新的臺階。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次培訓雖然結束了,但我對音樂課堂教學的追求不會結束,我會繼續爲藝術教育作出自己應做的貢獻。

小學音樂新課標心得體會5

新課標的實施,是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是實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它的出臺,給了教師廣闊的教學創新空間。新課程進一步貫徹素質教育的理念,針對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和課程繁、難、偏、舊的現狀,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着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音樂課程降低了對學生知識技能掌握的要求,強調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鑑賞力、表現力和創造力的培養。之所以做出這樣的調整,其根本原因在於學生的現實感受。傳統的音樂教育以教師不停地教,學生不停地唱爲方法,早已爲學生所厭煩,更不可能感興趣。而學生喜歡的流行音樂又被止進課堂,使課堂更加無趣。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如何能把音樂課上得有聲有色,如何讓音樂課成爲快樂的課堂,使音樂課堂真正成爲美育的課堂呢?下面是我的思考。

一、對小學音樂教學的反思:音樂美育的目標

教育的全部藝術在於激勵和喚醒,在於讓兒童發現自己能成爲什麼樣的人,而不是使他們成爲什麼樣的人。教育就是解放,解放兒童的身心,讓他們自由地學習、快樂地學習。快樂,只有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長的快樂,才能喚起兒童對學習的那種緣自心底的熱愛,併成爲他們終身學習的不竭的動力。也只有快樂,才能催發兒童對學習的激情,催生出生命的智慧和創造。

二、我的教學實踐與探索

新的教學理念提出,以審美爲核心。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的運用一定要具有音樂審美的特點,符合學生的年齡,心理和生理的特點,讓學生"動"起來。這種"動"一是指身體的運動,二是指思維的啓動。要用各種方法把學生從舊的觀念中根本上解放出來,讓他們在感受美、鑑賞美與創造美的音樂活動中,不僅使用聽覺,而且通過積極的想象和聯想,加上視覺、觸覺上的活動去把握,去創造。在教學實踐中,我不斷地進行探索,總結爲以下幾點:

1、用豐富的情感,健康的心態帶領學生對音樂情感的體驗。

在孩子們眼中,音樂老師是"愉快"的代名詞,是他們的"歡樂天使",教師的言行將會影響他們的一生。倘若,他們的"歡樂天使"在心理上一旦出現不健康因素,並由此影響到教學行爲中,這勢必會對孩子們造成極大的傷害。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總是伴隨着情感的互動。讓學生們有一個愉快的心情,讓他們每天都能健康地成長,應該是我們教師情感上的最大滿足。所以,音樂教師應該加強修養,注意對自身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學會把握自己情緒,着力提高調節和控制整個課堂環境的能力,使學生在寬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和生活,促進他們身心的健康發展。

2、音樂"生活化"

現代社會生活中,伴隨着大量音樂現象,諸如,禮儀音樂(節日、慶典、隊列、迎送、婚喪等)、實用音樂(廣告、健身、舞蹈、醫療等)、背景音樂(休閒、餐飲、影視等)同每個人的生活密切相關。瞭解音樂與生活的關係,使學生熱愛音樂、熱愛生活,進而讓音樂伴隨終生,提高生活質量。在設計具體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從生活體驗入手,從自身音樂經驗出發,緊密聯繫社會生活及音樂現象,主動去探索、思考音樂與人生的關係,使音樂學習成爲一項生動、具體、藝術化的生活體驗。比如:在低年級的音樂課上,可以讓學生模擬馬蹄、鬧鐘、火車、青蛙等等的節奏;給高年級的學生欣賞flash作品,要學生評價和修改裏面的音樂音效,讓學生關注自己身邊的一切音樂現象。學生能夠通過學習去親身體驗到音樂和生活不可分隔的關係,享受到音樂的樂趣,得到美的享受。

3、讓音樂課堂成爲感受美、認識美和創造美的天地

(1)、讓學生感受歌曲的情感美

在教學中適當地介紹偉大音樂家的生平故事和講解音樂家的優秀作品,會激發學生各種美好的感情,提高他們對生活中真與假、美與醜、善與惡的識別能力,能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而教師聲情並茂的範唱,則可撥動學生心靈的琴絃,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歌詞,還可促使他們品味歌曲蘊含的深刻思想內涵;根據歌詞的意思讓學生自編手語操,更能加深對歌曲的理解……這樣,寓思想教育於音樂教學之中,通過音樂藝術形象、音樂的內在感情感染學生,心靈美的花朵,就會在他們心中悄然開放。新人教版音樂第九冊中有一首歌曲《雨花石》,這首歌曲的音區比較高,對於高年級的學生來說是有難度的,尤其是對變聲中的男同學。在唱歌之前先通過朗誦歌詞讓他們領悟歌詞中所讚美的雨花石的精神所在,小聲學會歌曲之後,再讓學生自己按照歌詞編手語操,選擇學生自編動作中最優美最合適的作爲大家的統一動作,在唱歌的過程中,並不強調學生的歌唱要多到位,但是在做手語操的`過程中,學生會更加理解雨花石那種甘於寂寞、無私奉獻的精神。

(2)、讓學生感受音樂的語言美

音符、樂句組成的旋律所表達的感情即音樂語言。在教學中通過聽、唱、欣賞等方法,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使其能逐步理解音樂語言。即一首樂曲,不需老師講解分析,只聽一遍或幾遍就能把握它的情緒,掌握其情感基調,能說出它是優美的或是激昂的,是歡快跳躍的或是緩慢抒情的。低年級的小朋友詞彙較貧乏,不能用語言準確表達其情感,可通過形體表演來表現其對音樂語言的理解。如:彈奏一段節奏較快有跳躍感的樂曲,讓學生聽後表演,一位小朋友背起書包,蹦蹦跳跳向講臺走來。再彈一段進行曲,讓學生表演,他也學着解放軍的樣子走起正步來了。

三、結論與啓示

一堂成功的音樂課,對學生都是一次美的薰陶,帶領着學生愉悅地進入音樂中去感受美、理解美,不僅可培養他們對音樂的鑑賞力及美的表現力和創造力,而且能提高其審美情趣,陶冶其情操。音樂是美的藝術,音樂教師是美的傳播者,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帶領學生走進音樂的世界,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現美與創造美,塑造美的心靈,培養美的人格,讓學生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

作爲一名青年音樂教師,能夠利用自己的所學特長,上好每一節音樂課,讓學生在音樂課上更深層的去欣賞音樂,體驗音樂,享受音樂帶來的藝術美,是我一直追求的教育夢想。記得剛畢業時學校組織學習《音樂課程標準》,我覺得這是我提高實踐新課程教學能力的當務之急。在書中,我瞭解和學習了音樂教學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和教學行爲,懂得了全面體現"以審美爲核心"、"以興趣愛好爲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提倡學科綜合,理解多元文化"等基本理念。還了解了音樂課程所包括的四個教學內容:感受與鑑賞、表現、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音樂課程標準》這本書給了我教學上很多理論依據。而近日,教育部公佈了《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xx年版)》,新的音樂課程標準是在總結近十年課程改革的經驗基礎上和廣泛聽取一線音樂老師和一批專家意見後的創新與改革。通過和組內老師的學習與探討我覺得新標準在原標準的基礎上主要有以下一些好的創新和改變,更加適用於我們的課堂教學,給予我們一線的音樂教師更多的理論依據。

首先音樂課堂的音樂特點更加突出:從新標準提出的課程性質和課程基本理念中以及教學建議中,我們都可以感覺到,這次新頒發的標準更加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如新標準提出的音樂的實踐性特點、音樂的不確定性、抽象性以及時間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徵,強調音樂課程各領域的教學只有通過聆聽、演唱、演奏、綜合性藝術表演和音樂編創等多種實踐形式才能得以實施。學生在親身參與這些實踐活動過程中,獲得音樂的直接經驗和豐富的情感體驗,爲掌握音樂相關知識和技能、領悟音樂內涵、提高音樂素養打下良好的基礎這區別於其他的藝術課,不是單一的舞蹈課,器樂課之類,通過聆聽,演唱,綜合性的藝術表演,讓學生真正在音樂課上體驗音樂的內涵美與感染力。

再者音樂課的內容標準更加具體:新標準在分學段的內容標準表述上也更加明確和具體,操作性更強,體現在:內容標準各年段的表述指向性更強,如:"感受與欣賞"替換了原標準中的"感受與鑑賞",其中的音樂表現要素標準中關於對節拍的感受標準中具體指出了:1——2年級主要是二拍子和三拍子;3——6年級主要是二拍子、三拍子和四拍子;在演奏上,新標準還對課堂樂器也做了明確的說明,課堂樂器主要是指豎笛、口琴、口風琴等,並在學習曲目的數量上也提出明確的要求。這樣就讓不同學段的音樂教師在實際課堂實施中有了明確的教學目標,不同年級的學生什麼學段該學什麼節拍,樂器就學習什麼節拍樂器,按照學生的接受特點進行教學,避免了在課堂中出現教師恨鐵不成鋼的情況,也讓教師在備課上課時有了明確的方向。

新課標還在弘揚民族文化在內容標準中得到具體體現,如在"演唱"的內容標準中在各學段背唱歌曲的要求中明確提出其中要有背唱中國民歌的數量要求,並且在中高年級和初中階段提出了學習京劇和地方戲曲唱腔的要求。京劇是中國的國粹,弘揚民族文化是每一箇中華兒女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在音樂課堂中有相關的滲透式非常有意義的。而且新課標在識讀樂譜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如3—6年級原標準只要求能夠識讀簡單樂譜,但新標準中提出"能夠跟隨琴聲視唱簡單樂譜,具有初步的識譜能力"。而這個要求原標準中是在7—9年級中提出的。新標準在7—9年級中識讀樂譜的要求也相應提高爲:具備識譜能力,能夠比較順暢地識讀樂譜。

五、設計思路更加清晰

新課標在原來的基礎上還增設了一塊內容——課程設計思路,其中包括了:凸顯音樂課程的美育功能,以音樂活動方式劃分教學領域;設計豐富的音樂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正確處理音樂知識、技能的學習與審美體驗和文化認知的關係;根據學生不同年齡段的心理髮展水平和音樂認知特點,分學段設計梯度漸進的課程學段目標及相應的課程內容,課程內容的設計,在明確的規定性和適度的彈性之間尋求平衡,給教師教學和地方音樂課程資源的開發留有創造和選擇運用的空間。可以說這五個設計思路既解釋了新標準框架如何構建也解答了在課程改革中需要正確處理好的幾個教學問題和教學關係,對指導老師領會新課標精神,更好地貫徹落實新課標起到了重要的啓示作用。

新課標新課改的探索還在不斷繼續,從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中,我認識到審美、創新、創造力、創造性人才,學生爲主體、自主性學習、音樂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將是教學新模式的目標,也將是我們所有音樂教師爲之奮鬥的方向。當然教師對課程的開發、整合能力,每一位教師都可以有不同的上法。新教材提供了許多新的教學形式,許多形式都是首次出現,新穎、獨特,每一節課都充滿新意,教師要有創意地進行教學,讓學生真正的喜歡上音樂課。我想要真正把新課標落實到每一節音樂課上,教師一定要處理好繼承與發展的關係,認真鑽研教材,抓住音樂形象,採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多一些理性的去思考,不要盲目的去模仿與跟風,讓學生能靜心體驗音樂的美,用心去表現音樂的美,使音樂課真正成爲學生美育的途徑,學生的人格的得到更好的發展。

新課程的實施,給我們提出了新要求,帶來了新挑戰,而正是有挑戰纔會有提高。作爲新時期的音樂教師,相信我們會伴隨着新課程一同成長,和學生一起感受美麗的音樂人生。

小學音樂新課標心得體會6

我是一名剛剛畢業的音樂老師,學習《音樂課程標準》,是我提高新課程教學能力的當務之急。通過學習,我認識到改革過去陳舊的教學方法是多麼的重要。要做一名合格的、學生喜歡的音樂老師就必須運用科學、靈活的教育方法來進行教學。

新課程首先要求每一位教師進行角色轉換,教師不僅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更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不是僅是學習的參與者更是合作者。教師要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想法設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慾望,讓他們積極主動地真正地參與到學習中來,要改教師教學生學爲學生主動學習教師引導合作,努力創設民主、輕鬆、雙邊互動的教學方式,這樣我們的教學才能使每一個學生感受到學習中的快樂。樂是陶冶情操,促進學生全身心健康發展,繼而塑造“創造型”人才的一個重要途徑。學習新課程標準以後,結合新課標的性質和理念談談幾點感想:

一、音樂課性

從大的方面來講,修訂後的音樂課標沒有變化的有3條:以“育人爲本”、“學生髮展爲本”的教育理念和堅持課改的方向沒有改變。按音樂課程特有活動方式設置的4個教學領域和中小學身心發展和音樂認知特點爲依據劃分的三個學段沒有變。課程標準4個部分的整體框架沒有變。

新課標中對音樂課的性質實行了新的定義,即音樂課具有人文性、審美性和實踐性。人文性特別強調音樂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和智慧結晶,這很清晰的說明了音樂是文化的一部分,這也指引我們在音樂教學中藥注重文化沉澱和音樂與文化的結合,教師個人還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審美性強調“以美育人”,既通過音樂教育培養和提高學生感受美、表現美、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發展個性,啓迪智慧,豐富和發展形象思維,激發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素質,我認爲任何一種教育都有其美育的特點,只是表現得方式不同而已,音樂教學中的美育有位突出,但在實踐教學中也很容易被教師所忽略,會出現重音樂輕美育的情況,需要教師自己跳出教學以外突出美育的特點;實踐性強調學生在親身參與這音樂實踐活動過程中,可以獲得對音樂的直接經驗和豐富的情感體驗,這在我們當前的音樂教學中體現的較好,基本上音樂課堂都有實踐的環節。

二、音樂課程基本理念

新課標的理念主要有五個內容:

(一)以音樂審美爲核心,以興趣愛好爲動力

音樂審美指的是對音樂藝術美感的體驗、感悟、溝通、交流以及對不同音樂文化語境和人文內涵的認知。這一理念立足於我國數千年優秀的音樂文化傳統,與我國教育方針中的“美育”相對應,彰顯音樂課程在潛穆默化中培育學生美好情操、健全人格和以美育人的功能。音樂的情感體驗,應從多樣化的文化語境出發,根據音樂藝術的表現特徵,引導學生對音樂表現形式的整體把握,領會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增進音樂素養。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應與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及不同文化認知有機結合。

興趣是音樂學習的根本動力和終身喜愛音樂的必要前提。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不斷提高音樂素養,豐富精神生活。

(二)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

音樂教學是音樂藝術的實踐過程。因此,所有的音樂教學領域都應強調學生的藝術實踐,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演唱、演奏、聆聽、綜合性藝術表擅和即共編創等各項音樂活動,將其作爲學生走進音樂、獲得音樂審美體驗的基本途徑。通過音樂藝術實踐,有救提高音樂素養,增強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酞精神。

音樂是一門極富創造性的藝術。中小學音樂課程中的音樂創造,目的在於通過音樂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質。在教學過程中,應設定生動有趣的創造性活動內容、形式和情境,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

(三)突出音樂特點,關注學科綜合

音樂是聽覺藝術,學生主要通過聽覺活動感受與體驗音樂。音樂音響隨時間的流動而展現,不具有語義的確定性和事物形態的具象性,然而它叉與人類的社會生活、各種文化藝術有着緊密的聯繫,選就爲學生感受、表現音樂和想象力、創造力的發揮,提供了廣闊而自由的空間。同時,也要關注音樂藝術的時間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徵,並在教學過程中加以強調和體現。

音樂教學的學科綜合,包括音樂課程不同教學領域之間的綜合}音樂與詩歌、舞蹈、戲劇、影視、美術等不同藝術門類的綜合}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的綜合。在教學中,學科綜合應突出音樂藝術的特點,通過具體的音樂材料構建起與其他藝術門糞及其他學科的有機聯繫,在綜合過程中對不同藝術門類表現形式進行比較,拓展學生藝術視野,深化學生對音樂藝木的理解。

(四)弘揚民族音樂,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

應將我國各民族優秀的傳統音樂作爲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通過學習,學生熟悉並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培養愛國主義情操。隨着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變遷,反映近現代和當代社會生活的優秀中國音樂作品,也應納入音樂課的.教學內容。

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有賴於對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應以開闊的視野學習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的音樂文化,理解音樂文化的多樣性,共享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

(五)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

義務教育階段的音樂課,應當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並從中受益。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爲主體,師生互動,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尊重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種音樂活動,以自己的方式表達情智。教學中,應把全體學生的普遍參與和發展不同個性有機結合起來,創造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爲學生髮展音樂才能提供空間。

此外,音樂教育首先並不完全是爲了培養音樂家,而首先是爲了培養人。所以,在教學中,作爲教師應儘量避免那種生硬的、繁難的技巧技能性訓練,而應從學生出發,多爲他們營造一些發現美、創造美的自由空間,以激發起他們熱愛美、傳播美的熱情,從而使美能在學生的心靈中生根、發芽、成長、壯大。總之,在教學中我們要以“以人爲本”的現代教育理念爲指導思想,關注“人”的發展,關注學生健全人格的養成,從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師生關係等各方面逐步轉變教師角色,儘快適應“新課標”,成爲“新課標”的有效執行者和積極建設者。惟有這樣,我們才能適應飛速發展的社會需求,我們的音樂教育也才能夠真正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肩負起培養人、塑造人的神聖使命。

通過這次的學習,我會在今後的教學與學習中,改變自己以往的傳統教學模式,以要用新的教學理念進行教學,刻苦鑽研、勇於創新,對學生的藝術教育方面作出自己應做的貢獻。

小學音樂新課標心得體會7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試驗己走過幾年的歷程。在這幾年的時間裏,廣大音樂教師積極參與課程改革實驗,在教學中紮實實踐新課程理念,使音樂課堂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課堂變得豐富多彩,充滿了動感和活力。但是,我作爲一名一線的基礎音樂教師,課改中出現的一些重形式,輕內容的問題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

一、重學習評價的外在鼓勵,輕評價功能的內在發揮。

本次課改提倡多鼓勵學生,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信心,這樣不少老師便片面認爲,課堂教學上鼓勵的力度越大,學生學習積極性便會越高,因而在音樂課堂上頻繁出現了老師“號召”同學們“掌聲鼓勵”,同學們就一起伸出小手拍着,“棒棒,你最棒!”,同學回答問題正確時,老師評價同學也只是僅限於“你真棒!”,“你真勇敢”……這些表揚方式,使得音樂課堂上掌聲不斷,“你真棒”的讚揚聲不絕於耳。十多年的音樂教學經驗告訴我,這種外在激勵,在學生一開始接觸時,都會視爲一種動力,一種鞭策,但是長此以往,鼓勵者會變成一種機械動作,被鼓勵者也會習以爲常,而起不到鼓勵作用。心理學研究表明,過多的外在鼓勵,不利於培養學生內在的持久的學習興趣,也不利於學生良好品質的發展。《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音樂課程評價應通過科學的課程評價,有效地促進學生髮展,激勵教師進取,完善教學管理,推動音樂課程的建設與發展;應有利於學生了解自己的進步,發現和發展音樂的潛能,建立自信,促進音樂感知表現和創造等能力的發展。”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新課改提倡鼓勵學生,並不意味着就是要在課堂上說幾句簡單的讚揚語,做幾個讚揚的動作,而是要使評價學生的全面發展,特別是要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發展。

二、重現代技術的形式,輕師生自身潛能

《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應努力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利用其視聽結合,聲像一體、形象性強、信息量大、資源寬廣等優點爲教學服務。要充分發揮學生在學校、家庭和社區運用電腦網絡方面所蘊藏的巨大教育潛力,引導學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學習音樂。”因此許多學校甚至上級業務部門評價一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是否實踐了新課程理念,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在教學中是否使用了多媒體課件,以至於出現許多音樂教師都喜歡在電腦上做文章的現象,本來用大歌片、小黑板可以解決的問題,卻不惜一切代價,請人、聘人,動用一切可以動用的力量製作多媒體課件。一個人授課,後面千軍萬馬爲其服務。而效果呢?我的教學實踐表明,如果在條件,設備不具備的情況下,完全可以充分發揮師生的自身潛能,利用自身優勢,創作性的開展教學,同樣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重學習過程,輕“三個維度”的有機整合

一位教師在執教唱歌課《誰唱歌》時,爲了最大限度實際效果地體現以聽爲主的教學手段和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便採用了先讓學生聽範唱兩遍,接下來讓學生跟琴模唱兩遍,接下來便是讓學生小組討論創編歌詞、小組討論創編動作、小組討論如何用打擊樂器伴奏、小組合作創作繪畫作品……一節課表現看來學生是能動起來了,氣氛也很活躍,但最後的檢測結果卻令人失望:老師要求同學們用最優美的歌聲演唱歌曲,結果是隻聽見老師的琴聲、老師的歌聲,卻不聞學生優美的歌聲,更談不上準確的唱準時值……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不外於老師對如何唱好本歌曲引導少,只注意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的形式表現。《音樂新課程標準》中指出:“音樂課程目標是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音樂感受與鑑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這段話指出了我們過去的課程存在的問題:過分注意知識傳授,忽視了學習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課改就是要改變這一現狀,但這決不意味着我們在教學中可輕視知識的傳授、技能的培養,而是要使“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有機整合,即“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成爲學生學習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的過程。”

四、重學生主體地位,輕教師作用

據筆者觀察和理解,現在周邊許多學校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音樂教師平時上音樂課單憑錄音機、一本音樂課本執教的現象(公開課除外),上課環節不外於老師操縱錄音機學生自己聆聽歌曲,學生自己跟唱歌曲,一遍又一遍,最後是學生自己在錄音帶的伴奏下唱歌曲,表演歌曲,學生唱了整整一節課,至於難點、重點的樂句根本談不上用琴來聽辨、賞析、體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納要(試行)》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由此我們可以說,新課程實際過程中,師生應互爲主體,學生與教師的關係應該是互動的、融洽的,在和諧中不斷共同發展。在新課改中,教師己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爲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引導者,新課程在各個方面都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的作用應獲得新的提升,而不是下降。作爲學生髮展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師應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和知識結構體系,爲學生提供實施適當的引導,讓學生找準切入點。只有這樣,教師才能與學生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啓發、相互補充,才能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展,從而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