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幼兒園教師心得彙編15篇

幼兒園教師心得彙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6W 次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師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教師心得彙編15篇

幼兒園教師心得1

幼兒是21世紀的主人,對幼兒進行環保意識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我們班在這個學期開展了以“只有一個地球”的環保主題系列活動,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我嘗試運用了幾種不同的教育方法,並且得到了一些啓示,在此,提出自己的幾點見解:

一、因地制宜,用社區的自然環境和設施啓蒙幼兒的環保意識

在主題活動的初期,我們帶領幼兒來到小區的公園,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在草地上游戲、玩耍,領略大自然的美好風光,享受青青綠草帶來的清新空氣。同時,老師也帶領幼兒參觀小區的垃圾場,讓幼兒談談哪裏的環境美,通過觀察、比較,讓幼兒知道保護環境是每個人應盡的責任。在此基礎上,幫助幼兒樹立保護環境光榮,破壞環境可恥的觀念。

二、動員家長,讓孩子和爸爸媽媽一起行動起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這句話指出了家長這一資源不可忽視的'力量。開展主題系列活動的過程中,老師設計了多個家長共同參與的活動,如:與孩子一起製作環保標誌;到小區公園統計樹木種類;指導孩子爲未來小區畫像等等。通過這些活動不僅讓家長與老師、孩子有了進一步的交流和溝通,更重要的是,通過爸爸媽媽們的身體力行,讓孩子有了良好的學習榜樣,意識到環保行爲其實就在我們的周圍,人人都可以爲環境保護貢獻一點力量。

三、把握良機,開展多種形式的環保教育活動

要幫助幼兒樹立“只有一個地球”的觀念,必須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教他們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小環境做起。老師在日常生活中,密切注意幼兒的一舉一動,及時進行環保教育。如發現幼兒平時亂摘花、亂丟紙屑、隨地吐痰或下課後高聲喧譁等現象,教師就及時地曉之以理,讓幼兒既克服了自身的不良行爲又增強了環境保護的意識。另外,老師還利用班級組織升旗儀式的機會,在學園舉行了一次別開聲面的升旗儀式。在這次升旗儀式上,孩子們以“環保小衛士”的身份進行了莊嚴的宣誓並把各種環保宣傳資料分發給其他小朋友,還出示了班級參加黃河上游“愛心捐樹”活動籌集到的款項和集體簽名。同時,與環保局合作,舉辦了環保宣傳圖片展。而且,還把圖片展移到了小區裏,老師組織孩子擔當“環保小記者”,採訪生活在小區中的各種人。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孩子體會到了向別人進行環保教育的成就感和喜悅,對環保行爲有了更強烈的興趣和自覺意識。

四、融會貫通,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

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中,隨時都可以滲透環保教育。把環保知識通過幼兒喜歡的故事、兒歌、小實驗、手工製作(如《大樹逃跑了》、《小樹葉》、《水變乾淨了》)等活動,使幼兒園環保教育的內容兒童化、趣味化。孩子在這些活動中,通過充分的觀察、思考、動手操作,學得更生動、有趣且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從而獲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通過本學期開展的一系列環保主題活動,發現環保教育重在幼兒自身習慣和內在意識的形成,但外在環境的影響也不可忽視。對幼兒而言,這些影響主要來自身邊的人,特別是老師、家長和同伴。因此,我們都有責任、有義務在他們面前樹立良好環保意識和行爲規範。總之,環境保護教育應該從小抓起。通過經常持久的環保教育,使幼兒確立環保意識,形成環保觀念,提高環保覺悟,增強環保責任感,成爲真正的“環保小衛士”!

幼兒園教師心得2

一所幼兒園的發展離不開一個好園長。然而,善於發現和培養教師,讓每個教師都能開心地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不斷做出新業績,卻是增強幼兒園發展後勁的最爲重要的關鍵因素。在管理過程中,我時常這樣問自己:教師在幼兒園裏工作開心嗎?教師的工作是否積極?教師的專業水平是不是在不斷進步?

一、走進教師心理

幼兒園教師以女性居多,女性在家庭中擔任着重要的角色,爲人妻,爲人母,爲人女等。幼兒園工作又是一個相對於其他教育行業來講較爲繁雜的工作,回家要做家務,在幼兒園裏要照顧孩子,休息時間很少。如果壓力過大,教師難免會產生焦躁、心煩等情緒。總是在這樣的心理因素下工作,教師的工作質量是難以得到保證的。因此,作爲稱職的園長,首先要充分理解教師的疾苦,對教師的家庭狀況也要有個大致的瞭解。在可能的情況下,常和教師聊聊家常,這其中的正確引導作用要比開會作指示有效得多。

有位老師的父親是某單位負責人,前些時候因涉嫌經濟問題被收審,這位老師的精神壓力很大。我主動找她談,瞭解有關情況,及時給予安慰,讓她知道父親出了事也只有坦然面對;自己在這個單位裏的地位不會因爲父親的問題而下降,只要努力工作仍然會得到同事和家長的信任。這位教師從我的眼睛中讀到了理解與支持,工作更加地投入了。

小錢老師因爲和同事關係不睦來找我,她坦然地說自己很不開心,並且感到非常委屈。我告訴她:人無完人,同事某方面的缺點自己也要學會容忍,多看同事的長處,這們你就會開心許多;同事之間有時候的無意之言不必太在意,你撒下友好的種子,就會收穫到珍貴的友誼。轉換另一種思維方式,同事和自己都會開心的。果然過了一段時間,小錢老師覺得這法子還真有效。

人都需要傾訴,教師也是這樣。當她將自己心中的苦處吐出來後,心中就會輕鬆許多。有時候,教師也與愛人鬧意見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幼兒園作爲教師心中的家,就要真正做到爲教師撐腰——當然要以教育她們在家裏擔任好自己的角色爲前提。我時常跟我們幼兒園教師的愛人這樣開玩笑:在家裏要善待自己的妻子,否則我會帶個“家庭矛盾調解別動隊”開到你的家裏,什麼時候解決好問題什麼時候走人。

總之,要想讓教師開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就必須讓她們拋掉心中的負擔。爲此,必須要保證家庭幸福、同事團結,這也是園長幫助教師做好工作的重要責任。

二、建立學習型組織

教師專業的精良,需要有各種發展的空間和平臺。建立學習型組織,就是一種很好的手段。合格的學習型組織,擁有收集、儲存並轉化知識的高度能力,而且能通過組織內個人的轉變,促成團隊組織的成功。學習型組織是促使組織內人員提升學習能力的最大利益組織。爲此,我園在教研組和科研組的建立上,就講究相對的固定和靈活性,並啓動了教師每個月都將自己的學習資料和心得與同組成員來分享。在幼兒園形成的學習型共同體內,教師能有效地進行相互溝通和交流,最爲關鍵的是:開展以分享爲目的的教學交流,在教師與同伴分享實踐經驗的過程中,會生成許多想法和理解。一個教師所描述的經驗或者事件,會激起另一些成員的經驗與故事的迴應,而逐漸形成共同的關注點。每個教師獲得應有的專業尊嚴與自信心,好的做法會立即得到發揚光大。

教師們互相觀摩同事的教育教學活動和各種資料後,都會做出一定的`評判,這是一個提高自己的過程。從人的本性來看,跟自己相比是自律能力強的人才能做到的,而更多的壓力往往來自於橫向的比較,同事們之間的經驗更容易被推廣。小楊老師的資料書寫認真,切入口具有代表性,記載的內容很有價值,同事們看了以後很受觸動,紛紛效仿,這比反覆講解某些注意點的效果要好得多;小葛老師的教育活動踏踏實實,有條不紊,敢於創新,大家觀摩過後大受啓發,這比將教育理念說來說去有效多了;小拜老師的論文在教育理念上發表了,小竇、小凌老師的論文在省裏獲獎了,大家非常開心,同時也終於知道把自己的心得體會讓別人分享並不是一件特別難的事情;同事能做到,自己也會做到。凡些種種做法,使教師的業務能力越來越強了。

三、克服“高原現象”

教師的專業發展要經過“開始階段——迅速成長階段——‘高原期’階段——克服‘高原期’階段——迅速發展階段”的過程。“高原現象”本是教育心理學中的一個概念,指的是在學習或技能形成的過程中,練習的中後期往往會出現進步的暫時停頓或者下降的現象。在曲線上表現爲保持一定的水平而不上升,甚至有所下降。但在突破“高原現象”之後,往往又可以看到曲線的繼續上升。通過觀察,我發現我園教師在專業成長過程中也存在着“高原現象”。處在“高原期”中的教師,專業發展停滯不前,好像很難再上一個新的臺階。可見“高原現象”是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一種帶有規律性的現象。如果不能克服“高原現象”,就會影響教師專業的成長,也就無法培養出一批高素質的教師。

爲什麼會形成“高原現象”?究其原因,社會壓力變得越來越大,家長對幼兒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感覺再好的工作環境也會因爲天長日久而變得熟視無睹;隨着年歲的增長,擔當了母親的角色,生活負擔也越來越重了;此外,對職業的認同感和滿意程度下降,興趣降低,以及產生疲勞和厭倦情緒等主觀因素,都能導致教師專業成長中“高原現象”的產生。

管理者要敏銳地發現教師出現的“高原現象”,分析每個教師出現“高原現象”的不同成因,纔能有效地幫助教師儘快走出“高原期”。造成教師產生“高原現象”的原因千差萬別,如有的教師可能是因爲知識不足、知識結構不合理,有的教師可能是因爲沒有付出足夠的努力,有的教師可能是因爲缺乏敬業精神,還有的則可能是因爲缺乏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反思……

找到了問題的關鍵,也就可以對症下藥了。動力是人前進的源泉,信心是前進的支柱。當出現發展停滯等類似“高原現象”的問題時,應幫助教師積極調整自己的情緒,克服“高原現象”帶來的挫折感、自卑感;正確面對,堅信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可以克服“高原現象”;重新定位自我發展需求,對自身的發展提出更切實際的規劃;找準新的對手,本園沒有對手再到其他園去找。現代教師發展的研究表明,經驗加反思的行動研究是教師專業成長最有效的途徑,也是教師早日突破“高原期”的有效方式。我園每位教師都有一本淘金日記,記錄可能對自己專業成長影響較大的關鍵事件,爲教學提供基本素材,並通過撰寫心得,自我反思,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強化自主實踐活動,在經驗中學習,在行動中研究,在反思中成長。

由此可見,幼兒園管理者要着力於關注教師專業成長曆程,分享教師專業成長的快樂與煩惱,加速教師專業成長的速度。

四、身教勝於言教

作爲合格的管理者,個人修養需要不斷加強:要求教師不遲到,自己首先要準時;要求教師開展的教育活動有質量,自己首先要有正確的評價理念;要求教師堅持講普通話,自己不能隨意說方言;要求教師在刊物上發表文章,自己也要努力實現。有人認爲園長應該做綠葉,讓教師做紅花,對此我不敢苟同。我覺得,作爲園長首先要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成爲專家型、學者型的園長。因爲,園長的言行會激勵教師不斷奮進,這樣的集體纔是真正富有戰鬥力的集體,幼兒園纔會向着更高品位邁進。

有人說,教育孩子的過程是春風化雨的過程。其實,培養教師的過程同樣也是潤物細無聲的過程。只要管理者充分相信每一位教師,發現教師的潛能,精心地培養打造,師資隊伍素質就會越來越好。

幼兒園教師心得3

一轉眼,寶寶要上幼兒園了,父母覺得好日子已經來臨了,其實非也。孩子在入園的時候很容易出現問題,這些問題家長一定要積極應對,以免給孩子造成傷害。

1.孩子哭鬧不止

表現:孩子上幼兒園淚眼汪汪,不願去學校,第一次離開家人進入陌生環境,孩子肯定會不安,情緒波動也是比較大的,比以往更加依賴父母,希望父母多陪伴,希望爸爸媽媽能多撫摸自己。

對策:家長在把寶寶送到幼兒園之後,可以微笑地跟他告別,但是要態度堅定跟孩子說:“乖,下午放學我就會來接你了。”然後轉身離開。讓寶寶把這種依戀與安全感轉移到幼兒園老師的身上,家長可以讓寶寶帶上自己喜歡的玩具緩解其焦慮。時間長了,孩子就會愛上幼兒園了。

父母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不捨,這樣只會加重孩子對分離的焦慮感,也會給寶寶傳遞負面消息,寶寶會認爲幼兒園沒有意思,所以父母纔會捨不得;家長也不要過分美化幼兒園,以免孩子產生心理落差產生牴觸情緒。

一開始,父母可以提早半小時去接孩子,以後慢慢恢復到正常時間,家長要跟寶寶多交流,問問孩子學到什麼,情緒方面有無變化,這樣可以緩解寶寶的心情。

2.經常生病

表現:寶寶在去幼兒園之後,出現感冒、呼吸道感染、胃口變差情況,這主要是因爲寶寶在幼兒園期間接觸到了各種細菌與病毒,增加交叉感染機會。剛到一個新環境,寶寶還沒有適應,所以纔會出現生病情況,只要一段時間之後就會消失了。不僅如此,有的寶寶還出現了尿褲子與拉褲子的情況;這是因爲寶寶不會表達自己,所以尿褲子是很正常的,寶寶在緊張焦慮時會利用食物來緩解自己的情緒,所以胃口變差。

對策:如果寶寶是因爲焦慮才患上疾病,那麼家長只要幫助孩子解除焦慮問題就能得以解決了。在作息時間規律的情況下,可以多帶寶寶出去曬曬太陽,多做些戶外運動,增加肺活量提高抵抗力。家長可以給寶寶選擇那些天然的.有機食材,不宜太多,只要滿足身體需求就可以了。

鼓勵孩子多跟老師溝通,表達自己的需求,就算不能用語言來表示,也可以用手勢跟老師示意。

 3.誰也不認識,沒有朋友,孤單

表現:剛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寶寶還不能很好與同伴進行溝通,比如想要跟對方一起玩耍,會直接撞擊對方的身體或是直接拿人家的玩具,這時候很容易讓對方覺得你是在欺負他,所以別的小朋友不願意跟他一起玩耍。

對策:孩子需要適應,需要積累一定的交往經驗。父母在平時也要幫助孩子學習怎麼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比如如何跟同伴交流對話,當別的寶寶在玩的時候用什麼樣的方式請求對方允許他的加入,別的小朋友在玩玩具的時要懂得耐心等待。如果同伴之間發生衝突,家長不需要太過擔心,這是孩子學習交往的必經過程。

幼兒園教師心得4

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環境,併爲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的機會與條件。利用環境陶冶幼兒情操,改變幼兒的行爲,促進幼兒全面、健康、和諧的發展,是當今幼兒教育發展的趨勢,也是我園在環境創設工作中遵循的理念。下面是我園在環境創設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及體會。

一、因地制宜,發揮幼兒園各空間的作用

我們利用樓梯、走廊、圍牆等創設環境。在底樓樓梯下,創設了小巧美觀的圖書屋,富有童趣的坐墊、小星星、月亮掛飾,使圖書屋漂亮、溫馨,開放性的圖書屋每天都吸引了許多孩子去看書,放學後有的孩子還不肯離開,要父母陪着在圖書屋看書。我們把走廊的橫、豎柱塗成色彩鮮豔及美觀協調的各種顏色,在橫柱上掛上了孩子們親手製作的彩旗、水果娃娃、瓶娃、罐子、盒子機器人等,每個年齡班均有不同,增添了走廊的童趣和教育性。孩子們互相介紹自己的作品,進行數數、認讀等練習,他們的成就感得到了滿足,各種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走廊地面上,我們繪畫了各種圖形,如:由一個個大小圓組成的毛毛蟲、各種幾何形組成的小花、小房子,孩子們不僅可以對各種圖形進行數數、分類,每次走過,還會情不自禁地在上面跳一跳、玩一玩,孩子們的肢體動作也得到了發展。

二、師幼互動,環境創設過程是幼兒主動學習的過程

爲了讓環境更好地爲教育服務,促進幼兒的主動學習、發展,我們讓孩子一起設想自己班上的牆面內容,參與畫面的佈局。如:我們大一班在開展“我要上小學”這一主題活動時,師幼共同策劃了幾個牆飾標題:我的小書包、我認識的.甘露學校、我要做小學生啦,標題的字由老師負責製作,牆飾的畫面是這樣產生的:孩子們一起參觀小學、看小學生上課、參觀文具用品商店、收集學習用品、製作小書包、與老師同伴交流自己對小學的嚮往、說說畫畫自己所認識的小學,一幅幅畫、一句句話就構成了大班主題活動牆飾,牆飾完成的過程,正是孩子們主動學習、獲取經驗的過程。

如:中班開展了“豆豆朋友多”主題活動,孩子們收集了各種豆類植物果實,有赤豆、黃豆、綠豆、扁豆及花生等。在生活區,孩子們剝豆豆、剝花生、夾豆子,在數學角,孩子們數豆豆、給豆豆分類、按各種方式給豆豆排隊,手工區,孩子們用豆豆進行相框裝飾、粘貼各種圖案,自然角,做豆豆發芽實驗等。孩子們從收集材料到嘗試遊戲,本身的學習動機大大激發出來了。諸如豆豆這些可變性的材料,極大的促進了幼兒動手動腦能力的發展。

如:小班開展了“好玩的水”主題活動。開始,走廊的牆面上教師收集張貼了有關“水在哪裏”的圖片:江河、大海、雨、雪、瀑布、噴泉等,慢慢地增加了孩子與父母在水邊玩的照片:乘船、滑雪、水邊旅遊、遊戲等,隨着活動的開展和主題網絡的擴展,孩子們用一次性杯子做了青蛙、紙折的螃蟹、毛線做的水草,畫的小魚、小蝦、小船,水中的動植物都出現在小班的牆飾上;活動區中也增加了各種玩水的器具、玩具;自然角中一些水中動物、植物也收集來了。隨着環境內容的豐富,孩子們的經驗、收穫也不斷豐富起來,主題目標也得以完成了。這樣的創設即好看又大方,更主要的是孩子也學到了很多的東西。

幼兒園教師心得5

現在的教育形式中,死記硬背的方式佔了很大的比例。如果一個學生在考試時答出與標準答案不同的看法,儘管是對的,但卷面上他的分數還是會被扣掉;相反的,背書背的好,根據書上的答案抄,很少有自己想法的學生卻能夠得到高分。早期教育中,也有很多父母會要根據孩子會背多少首唐詩,數多少個數來判斷孩子的智力,其實這種教育方法,是完全不利於孩子的智力發展的。

我國古代曾把記憶力的好壞當作是天才的'標準,在宋代時期,官員在各地挑選了100多名4—10歲的“神童”,這些“神童”能夠背誦《孟子》、《論語》、《孝經》等十幾種書,甚至更多,但最後這100多名“神童”中,能成才的只有兩個人。這些神童雖能背很多的書,可是卻不懂得書中內容所表達的意思,可見這種機械式的背書,對日後的成纔是沒有多大幫助的。

對於幼兒來說,背書就像是小和尚唸經一樣,記得快忘得也快。也許有時候他很快就能把爸媽要求記憶的東西背出來,但是你很難發現幾天或幾天星期以後,孩子所會背的東西已經忘的差不多了,甚至一點都不記得了。這時候你可能就會覺得,孩子的機械記憶力很強,於是就從小強迫孩子背這個背那個,這樣很容易養成一種壞毛病,就是隻懂得死記硬背的習慣性思維和智力活動方式,不懂得問或觀察,更不願動腦筋思考。

實事上,對於5、6歲的幼兒來說,單純的運用機械式的記憶比開動腦筋要簡單、省事的多,但是這樣很可能使他們不自覺的養成死記硬背的智力活動習慣,以後要想改正就很難了。這也是爲什麼有的父母覺得自己的小孩入學前挺聰明的,可是入學後卻越學越笨的原因。

讓孩子識記某些材料,應該從孩子理解這些材料的基礎上去記憶,這樣才能記得牢,記得長久一些,而且在理解的基礎上,教會孩子如何更好的運用這些知識,這樣才能讓孩子的智力得到發展。

幼兒園教師心得6

一天早上,園長巡班是到中二班門口,正好遇到鼕鼕的爺爺送孩子,只聽他說:“快進去吧,你看老師在吃早飯呢,你也要好好吃啊!”園長向班裏看去,只見兩個老師都坐在桌旁吃早餐,孩子們則自己動手進餐,吃完的孩子散亂無目的地呆在那裏。接着,園長巡視了全園,發現許多班都存在着類似的現象。

回到辦公室,園長立刻着手分析原因。由於幼兒園位於市郊,很多老師上班的路程都很遠,又怕上班遲到,所以常把早飯帶到幼兒園來吃,這確實是原因之—。但自己作爲一園之長,沒有及時注意到這一情況並採取相應的處理措施,卻是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之後的教職工大會上,園長首先向全體老師做了檢討,指出自己工作的失誤之處。並宣佈了園務會的決定:今後,食堂將保證每天七點準時爲老師們開早飯,園裏也將撥出一部分錢在後院裝修一個小餐廳,給老師提供用餐場所。接着,園長對教師吃早飯時孩子散亂地呆在教室裏的情況予以糾正,告誡全體教師在任何時候都必須認真負責地對待工作和孩子。

分析與思考

建立良好的教養工作秩序是教養工作正常運轉、教養質量不斷提高的重要保證。如果缺乏良好的教養工作秩序,必將引發一系列的`問題。如上案例中,園長因未能紮實地落實入園和早餐這個工作環節,使得教師們紛紛在工作時間進餐,並進而導致孩子入園後沒人管理,給幼兒園帶來了不良的影響。而且,幼兒入園的時間正是教師與幼兒家長溝通、交流的好機會,教師在這個時候進餐,自然也就失去了與家長交流的機會。

該園長在後來的檢查工作中,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並從自我批評入手,妥善地解決了問題,其方式、方法還是值得肯定的。

“幼兒園無小事。”任何小環節的疏忽,都可能造成工作的失誤,給幼兒園帶來不良的影響。因此,園所管理者必須重視小事,善於從小事中不斷完善園所的管理。

幼兒園教師心得7

職業倦怠這個詞充斥在每個行業之間,作爲一名幼兒教師,隨着年齡的增長,這種感覺越來越嚴重,工作中紛雜的人際關係、繁重的工作量、還有專業成長中的困惑及長久的工作的單一性是造成我們對工作的厭煩和倦怠的主要原因。人到中年是不思進取得過且過,還是從平凡的工作中尋找人生的快樂?我便開始反思這個問題,我覺得職業倦怠這種現象的存在,有來自家庭、社會、工作的因素,更重要的原因在於我們自己。我們在長久的`工作生涯中不注重自身的發展,是最容易引起這種心理產生的。那我們該如何實現這種心態的轉變呢?

首先我們要尊重自己。在生活中我們要尊重自己,要活得有尊嚴,有人格,對自己充滿信心,這不僅是爲人師表,爲幼兒樹立學習榜樣,更重要的是讓我們能生活的更有活力。在工作中也是如此,不但要尊重自己,還要尊重自己的職業,無論社會上對我們有什麼看法,我們都要尊重這份工作,只有這樣我們纔有可能用一種積極、認真的態度去工作和生活。

其次愛心要持久。如果有人問你熱愛孩子嗎?你有可能會說是,可你會像愛自己的孩子那樣始終如一的熱愛孩子嗎?恐怕很多人都需要考慮一下才會回答的。我們的愛很大程度上已經成爲一種職業的愛了。從事工作的時間越久,我們會慢慢發現對工作對孩子原有的那份熱情失去了,感覺自己麻木了。細細想一想那是因爲我們喪失了熱愛幼兒、喜歡幼兒的熱情,所以我們忽略了真正的走進幼兒的心理世界去研究幼兒、觀察幼兒,而只是爲了教學、爲了應付檢查、爲了完成任務去工作,去完成一些表象的東西。在這樣年復一年不思進取的生活中,我們忘記了什麼對於幼兒、對於我們最重要。如果我們真心把工作當作自己人生的必修課、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目的,這樣你就會發現這份工作是值得你去研究,去付出的,你也會從中找到自己的樂趣。

再者要不斷完善、充實自己。人生好比在攀登一座高山,走到半途停下來,你永遠也不會看到遠處的風景,努力攀登你就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工作也是如此。我們教師都是有上進心的,剛開始我們都會積極投入的工作,時間久了卻慢慢停頓下來,其實這裏是緣於我們在成長過程中遇到了一個瓶頸期,我們原有的經驗和知識已很難滿足時代的發展,也難以促使自己再有所突破,所以要我們不斷的充實自己、完善自己。這一方面來源於領導對我們的重視與培養,還要來源於自己從各種渠道,各種方式完成,使自己一直處於一個前行的狀態,一路前行,你就會發現沿途風光無限而倍感振奮,毫無疲倦。

還要有創新精神。幼兒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充滿挑戰富有情趣的工作,孩子們每天都會給我們提出新的問題,幼兒的發展也要求我們不斷的創新。從教育形式、教學內容到對待幼兒方法、解決幼兒問題等各項工作都需要我們不斷的作出改變。如果一味的不變,幼兒會厭倦,我們自己也會感到厭倦,這就要求我們從平凡中尋找快樂,善於打破原有的經驗,使工作一直處於常新的狀態。

幼兒園教師心得8

叛逆期的衝撞

記住對孩子的缺點要對症下藥,尤其是,對原則問題就是不能讓步。譬如,作業完不成,就是不能睡覺;關上電腦,就是不許玩遊戲。五六歲開始,如果你捨不得對孩子說“不”,到了10幾歲,你就不敢對孩子說“不”了。不要埋怨孩子不聽話,你在孩子幾歲的時候,就埋下了隱患。

請您記住,老師管不了沉重的逆反心理。學生往往怕老師,但是孩子不怕你,就是因爲你沒有制定讓孩子尊重的規矩。

寫字和握筆姿勢

如果你經歷孩子成長的整個過程,你會感悟到,孩子寫一手帥氣的鋼筆字,是非常有價值的技能。把字寫好,是每一個家長的責任。如果你還年輕,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那就從這一點開始吧。

請您記住,一個班裏有那麼多學生,老師沒精力逐個糾正沉重的握筆姿勢,沒精力激勵每個孩子都去練字。

讀書的興趣

讀書的興趣,是從小時候開始的,兩三歲的`時候,孩子就該看書了。此時,孩子愛不愛看書,跟父母的表現有直接關係。家裏的書多,孩子就讀得多。家裏沒什麼書,孩子就不喜歡讀書,父母沒給孩子傳承給愛讀書的習慣,孩子怎麼愛讀書呢?孩子從詞起,對父母讀書就沒印象,孩子只能模仿讀書以外的事情。

請您記住,不要試圖通過老師培養孩子讀書的習慣。習慣應該是家長培養的。家長做出表率了,孩子就會以家長爲榜樣。如果你忙於生計,沒空讀書,那好,將來你的孩子在知識面上就會有缺陷,在認識能力上就會有差別,將來寫文章就會出現力不從心的現象。

學習和生活習慣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家長愛衛生,孩子也就愛衛生。家長樂於助人,孩子也就助人爲樂。要想讓孩子成爲高尚的人,家長的行爲絕對不能卑劣。

請您記住,老師教給孩子的多是課本的知識,課本以外的,尤其是生活習慣,做人道理等等,家長永遠是孩子的每一任老師。

孩子細節上的管理

家長要學會督促孩子,利用邊角縫的時間,早早地完成作業,免得孩子最後搞突擊。尤其孩子在小學階段,家長必須要培養孩子儘早完成作業的好習慣。你遷就孩子就等於坑害孩子。完成作業了,剩下的時間,孩子可以讀課外書,可以休閒。如果你有心計,可以讓孩子讀書,多豐富自己的頭腦,而不是與孩子一起抱怨,更不是和孩子一起埋怨老師或者學校。

請您記住,老師只管佈置作業,管不了你家孩子什麼時候完成作業。好的學習習慣,是家長培養的。

面對現實,迎接考驗

凡是抱怨孩子功課壓力大的家長,孩子也會覺得學業多,自己學習累。凡是告訴孩子應試教育能改變命運,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這樣的家長教育的孩子,也就會堅強,變得對生活充滿信心。

請您記住,老師給孩子佈置的作業,都是對孩子的磨礪。我們明明知道很多作業都是沒用的,但是它是創業的過程。咬緊牙關吧,鼓勵孩子努力完成。

幼兒園教師心得9

今天早晨,我的同事貝貝媽媽告訴我:“你們班的孩子不得了,談論的話題怎麼這樣複雜,昨天我家貝貝回來跟我講,殷子燁告訴小朋友——他不想活了。”我接着問:“那麼,貝貝有沒有說他爲什麼不想活,他們什麼時候談論這一話題的。”貝貝媽媽說:“貝貝也不知道他爲什麼不想活,她自己也說不清楚,大概是他們自由活動時說的吧!”

聽到孩子口中講出了“我不想活了”這句話,使我很震驚,它會出自於我們大班孩子的口中嗎?於是我開展了調查,並進行了相關的實踐教育活動。

一、展開調查,尋找說話者,瞭解他們的真實想法。

首先,設置問題情景,展開調查。

我採用選擇性活動的方法展開了調查,設置了選擇性的問題:活着是好還是壞?答案A:認爲自己是幸福、快樂的孩子,活着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答案B:認爲自己是痛苦、不快樂的孩子,活着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將活動場地分爲A、B兩區,全班共31個孩子,選擇A答案的有23個,選擇B答案的8個。

其次,瞭解孩子選擇相應答案的原因。

選擇答案A的原因主要有:我有好朋友跟我玩,我很開心;如果我死了,爸爸媽媽會很傷心;如果死了,你就什麼也看不到(眼睛作眯着狀),什麼事情都不知道,那多麼糟糕(手一揮);選擇答案B的原因主要有:我在家裏沒人和我玩,大人都有自己的事情,不理我;我們家裏的人,在家不准我到外面和別的小朋友玩;我們班有的小朋友與我玩,有的不與我玩。

最後,尋找“我不想活了”的說話者,瞭解說出這句話的真實情景。

我以信任孩子們的心理狀態說道:“小朋友,老師今天聽到了一句話——我不想活,我想知道是誰說的,請他走到老師身邊來。”殷子燁、戴鈺力兩人磨磨蹭蹭的低着頭有點緊張的走到我身邊。因爲他們不知道老師會對他們怎樣。爲了緩解他們的緊張感,消除其顧慮。我先肯定他們誠實表現的行爲,對他們說:“你倆很誠實,表現很好,老師想知道你們爲什麼說出這句話,現在可以告訴我嗎?”殷子燁用手撓撓頭傻笑着說:“我是跟電視劇裏的人學的,說着玩的,我又不是真的不想活。”我這才明白爲什麼剛纔在選擇答案時,殷子燁做眯着眼睛狀,手一揮,說出的理由是:如果死了,你就什麼也看不到,什麼事情都不知道,那多麼糟糕。他選擇了A答案,說出“我不想活了”的真正情景是他模仿電視劇的人物的言行,鬧着玩。可是戴鈺力選擇的是答案B,理由是什麼,她一本正經的苦着臉帶着傷感的語氣說:“我在家裏沒人和我玩,大人都有自己的事情,不理我;在幼兒園我們班有的小朋友與我玩,有的不願意和我玩。我覺得沒意思,所以我不想活了。”原來,戴鈺力受同伴殷子燁模仿表演的影響,結合自身缺乏親人的關愛及與同伴間交往存在的問題,說出了“我不想活了”的話語。

二、圍繞孩子表述的真實想法所反映的問題,開展相關的教育活動。

(一)抓住契機,與孩子共同淺談“生命的意義”這一話題,讓孩子懂得珍惜生命。

在真正瞭解到大班孩子說出“我不想活了”的原委後,我的想法是從正面引導,讓孩子知道生命的意義。爲此,我以此爲契機,引導孩子談論《生命的意義》這一話題,讓孩子初步懂得,每一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死了,就不會復活,就會向小朋友講述的那樣,人死了,什麼都沒有了,沒有了思維,一切都不知道,親人會多麼傷心,是糟糕的事情。讓孩子知道人的生命的可貴,無論什麼時候,大家都要好好珍惜,不可輕易的說出類似於“我不想活了”、“我要自殺”、“我要跳樓”等話語。此外,教育孩子要學會辨別是非,不要隨便嘗試或模仿一些不良的言行,避免出現意外,造成不良後果。

(二)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增強其交往能力。

戴鈺力講述自己不想活的理由是:在家沒有人陪她玩;在幼兒園有的小朋友不願和她玩,由此產生了消極的情感。從中反映了兩個問題:一是孩子需要親人和同伴愛。二是,孩子與同伴間的交往能力值得關注。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我開展了下列相關的活動:

1.向家長髮放倡議書,呼籲家長以及全社會來關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其實,戴鈺力小朋友描述的這種現象並不只是表現在個別孩子身上。隨着社會的加速發展,競爭的激烈,家庭結構的變化,大多數家庭中,孩子的年輕父母整天忙着自己的工作與活動,無暇理到孩子,孩子的一切都有年長的祖輩照管,與父母的交往較少,爺爺奶奶們擔心孩子出現安全意外事故,限制孩子與他人交往;有的家庭不和睦或破碎,經常吵架,給孩子造成不良的影響。據瞭解戴鈺力的父母曾鬧離婚,現在爸爸長期出差在外,媽媽也經常因工作需要經常外出,奶奶工作忙,平時都由爺爺照料,爺爺有時怕她外出調皮出事,不讓其出去和其他小夥伴玩耍。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父母的關愛、與同伴的交往需求得不到滿足,交往技能缺乏。因爲交往能力低,與其玩的同伴就少,她感到了孤獨,心理產生了消極因素,。在幼兒園她常圍着我,有時拽着我的手,有時拉着我的衣服,時常還摘些小野花用紙一層層的包紮好送給我,輕輕的對我說:“老師,我喜歡你,讓我叫你媽媽吧,我做你們家的悠悠(我的女兒)。”我感覺到了她非常需要成人的關愛。所以,我通過班級網頁、班級留言板向家長髮放倡議書——《請您多陪陪孩子》(詳見文章後面的附件),呼籲家長以及社會來關注年幼孩子的心理需求,年輕的爸爸和媽媽抽空多陪陪孩子,加強與孩子間的溝通與交流,讓孩子體驗到你們對他們的愛,讓愛呵護他們身心健康的成長,消除不良情感的影響,爲其一生的發展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礎。

本班發放的倡議書,得到了部分家長的響應,有些家長主動與我們班級老師交流自己對孩子的關照不夠,並表示自己會盡量抽空陪陪孩子。原先從未和老師單獨交流的戴鈺力的媽媽向我們班級老師講述了自己家庭的現狀,她說爲了孩子,她會和鈺力爸爸一起努力,給孩子多一點關心。現在出差在外的鈺力父母,常常抽空回家陪陪孩子,與孩子加強交流與溝通,增進了親子間的情感,遇到一些育兒問題,能主動與老師聯繫,諮詢科學的育兒知識與經驗。還經常詢問孩子在園的表現,積極配合幼兒園的各項工作。戴鈺力也比從前活潑開朗了許多,能夠積極地參與活動,做事情更專注,常常因爲受到老師的表揚,而開心的露出笑臉。

2.深入瞭解班級孩子的交往水平,營造良好的班級交往氛圍,開展主題教育活動,進一步增強孩子的交往能力。

(1)通過“和好朋友握手”活動,瞭解本班孩子的交往水平。

戴鈺力說在幼兒園有的小朋友不願意和她玩,她覺得沒意思。我便順着她的話繼續追問:“在幼兒園我們班有小朋友不願意跟你玩是嗎?他們是誰?爲什麼不願意跟你玩?”其他孩子見狀有的急忙走到我和戴鈺力的身邊說道:“我願意跟她玩呢,我也願意……”頓時周圍的氣氛顯得異常活躍。戴鈺力在衆多同伴的圍擁下顯得不知所措。我臨時設計了“和好朋友握手”的活動,組織小朋友排好隊,由戴鈺力逐個去找平時樂意與她交往的小朋友,並和他們握一下手。如果平時不願意或者從沒有與她玩過的小朋友,就不要和她握手。戴鈺力按照規則從排頭開始逐個的去找小朋友握手。此時其他孩子都想與戴鈺力握手,個個都將手伸出來,但是戴鈺力很有主見的與相關的小朋友握了手。最終全班31個孩子,她與12個孩子沒有握手。而這12個孩子根據平時老師觀察的情況分析,這些孩子在交往方面存在着兩個明顯的特徵:一類是7個性格偏內向,不善言語與交往的孩子;另一類是5個自身與人交往的行爲方式存在一定的問題孩子,如不禮貌、不懂得遵守規則、有攻擊性行爲等。

(2)採用知識競答、情景表演、講故事、繪畫、唱歌與遊戲等多種活動形式,開展《朋友》主題活動,增強孩子的交往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