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讀書交流心得

讀書交流心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W 次

當我們受到啓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讀書交流心得,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書交流心得

讀書交流心得1

老子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授人以魚只救一時之及,授人以漁則可解一生之需。”我們對此話頗有觸發,可將之引申到教學過程中去:教師的職責不在於如何教,而在於教學生如何學。教師如果把學生當作容器,只是一味地教,讓學生被動地理解知識,那就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進取性,更不能啓發學生獨立思考。

陶行知先生亦認爲:教、學、做三者要合一。教,是引領,是引導,是爲了學,最終是爲了不教。葉聖陶先生說:“教師當然須教,而尤宜致力於‘導’。導者,多方設法,使學生能逐漸自求得之,卒底於不待教師教授之謂也。”陶行知先生也以往說過:“教是爲了不教”這就是教育的規律。所以,要授之以法,言之以理,疏之以術,導之以行,引之以情,道之以德。《說文解字》曰:“學,覺悟也。”學,是對教過程的理解和體悟,是教的終極目的。做,是爲了鞏固學的成果,是教與學的反饋,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體驗的過程,是聯繫實際的過程,也是檢驗教與學的正確與否的過程。這個過程從理性認識到實踐是認識過程的第二次飛躍。認識過程的第二次飛躍比第一次飛躍具有更加重大的意義。這是因爲:僅有經過第二次飛躍,才能把理論用於指導實踐,實現對客觀世界的改造。僅有經過第二次飛躍,是理性認識再回到實踐中去,才能使之得到檢驗,豐富和發展。

教、學、做三者是學習知識、認識知識、掌握知識、發展知識的過程,它們互爲條件、互爲作用、密不可分、相輔相成、和諧融合。其理由是:經過認知、體驗、實踐,促進感悟,使之內化於心、外顯於行的循環往復、螺旋上升的主體認知和行爲的過程。所以,教師的職責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教的資料、學的資料和做的資料必須和諧地統一齊來;教師不但要將教法和學生學法聯絡,並且要將自我的學問聯繫起來。概而言之,教師的職責在於教學生如何學,教法必須貼合學法,做到邊教邊學。其實,教師僅有“教學生學”,交給學生學習方法和鑰匙,啓發他們的思維,培養他們的自學本事,才能“探知識的本源,求知識的歸宿”。“因爲先生不能一生一世跟着學生,熱心的先生固然想將他的所有傳給學生,然而世界上新理無窮,先生安能把天地間折奧妙爲學生一齊發明?”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學生在學校裏獲得一種學習本事比學習知識本身更重要。有了這種本事,即使離開了教師,離開了課堂,他們照樣能獲取知識。

當今是知識爆炸時代,知識更新猶如快馬加鞭,一日千里,教師要在傳授文化知識的同時,更要指導學生學會學習,因而“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僅有不斷地充電、加油、完善、更新,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此乃當今社會所提倡的素質教育的真正內涵。

“教學做合一”既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方法論,也是教學論,其含義極其豐富。主要體此刻兩個方面:首先,“它是生活的說明。”陶行知說:“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從先生對學生的關係說,做便是教;從學生對先生的關係說,做便是學。學生拿做來教,乃是真理;學生拿做來學,方是實學。”“從廣義的教育觀點看,先生和學生並沒有嚴格的區別。……會的教人,不會的跟人學,是我們不知不覺中天天有的現象。所以,教學做是合一的。”其次,它又是方法的說明。事情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所以,教學做是以做爲中心的,因而做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教學做合一”,是理論聯繫實際在教學上的具體運用和發展。它改變了教師只管教,學生只管學的分割狀況,改變了學生從屬於書本,是讀書的現象,改變了學習與實踐的學用脫節現象,充分調動了學生的進取性,體現了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性的緊密結合,以生活爲中心進行教學,爲了解決生活中提出的問題而去學,教學的目的是爲了創造新的生活。陶行知先生這種以生活爲中心,實行教學做高度統一的思想,在教育的目的上,保證了促進人才的全面發展,有利於培養首腦並用,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相結合的新一代人才。

陶行知先生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以畢生的精力,批判舊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於教育改革並付諸實踐。對於我們教育工作者來說,我們應當努力學習他的教育思想,以服務於我們的教育事業。今日我們有幸拜讀《陶行知教育名著》,它猶如黎明的曙光,引領我們走出教育的陰影和誤區,走向光明。學習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讓我們深深感到教育原先是如此的美麗。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何謂生活教育呢?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包含教育的意義。”這就是說,生活教育強調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爲中心,因而生活是活生生的,知識和經驗都源於生活,都源於生活實踐,知識的內涵與生活的內涵是相等的,所以他反對傳統教育以書本爲中心,認爲不以生活爲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所以,生活教育就是在批判傳統教育脫離生活實際的基礎上誕生的,是單純知識教育的對立物。

其實,“教學做合一”與生活教育也有密切的關係,所以,陶行知先生提倡“生活即教育”的思想,這就是說,生活是無窮無盡的,知識也是無窮無盡的,活到老,學到老。所以,陶行知先生一針見血地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進棺材纔算畢業”。這就是說,“生活即教育”是一種終身教育,與人生共始終的教育。僅有在生活中,我們的教育才具有鮮明性,脫離了實際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說教。歸根結底則是一句話:“生活即教育”是人類社會原本就有的,自有人類生活產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隨着人類生活的變化而變化,“生活即教育”與人類社會現實中的種.種生活是相應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種.種生活中進行。所以,教師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還要教他們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學會學習,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也是我們此刻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耽讀陶行知先生的這一席話,讓我們對他的教育名言“生活即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他把生活教育提高到這麼一個嶄新的高度,讓人爲之震撼,震撼於他的精闢和深刻,同時感嘆教育家的前瞻性,這不就是我們此刻提倡的素質教育嗎?在學習新課程理念,開發校本課程,研究有效教學的今日,我們回顧陶行知先生的話,領悟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在學習中整合實踐與理論的研究,在學習中進行自我提高。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對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創造性改造,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本意是“教育即生長”,教育即“人的心智,才能的不斷增長和完善,教育是對學生經驗的改造。”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就是徹頭徹尾的形而上學思想,是脫離客觀實際的唯心主義的教育思想,而陶行知認爲“生活即教育,是承認一切非正式的東西都在教育範圍以內,這是極有力量的。”是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唯物主義教育思想,是實事求是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又認爲“好生活就是好教育,壞生活就是壞教育,是認真的生活,就是認真的教育。”這就要求我們有選擇地生活,選擇生活就是選擇教育,不是把教育簡單地生活化。任何生活都是教育,但任何生活不都是我們夢想的教育。僅有“健康的生活”纔是我們健康的教育。“生活教育”另一層意義是人類需要什麼,我們就教育什麼;社會需要什麼,我們就教育什麼;人生需要什麼,我們就教育什麼。學生需要麪包,我們就得過麪包生活,受麪包的教育。學生需要戀愛,那麼我們就對學生進行戀愛教育,學生進入青春期,就對學生進行青春期教育。“生活教育”能夠找到現實需要的根基,“生活教育”也是學生需要的教育。在每年的教學情景調查中發現,學生喜歡同現實生活有密切聯繫的知識,學生喜歡能用生活的事件來解釋學科知識的教師。

所以,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進取創設情景,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選擇富有生活氣息的資料進行教學,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教育,善於開啓學生感受生活、學習探索的興致,教師是一個活的教科書,學生從“活”的書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不僅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讓他們學會生活,學會學習。教師應當像一個有能源支持的火炬,像一個有生命的蠟燭,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不斷的豐富自我,使自我有更高的燃燒值,更高的照亮度,這樣纔有可能在有限的從教生涯中,爲黨的教育事業,爲祖國的教育事業,爲人民的教育事業,爲千百萬人的成長做出一份自我的貢獻,陶行知的教育名言是我們教育之路的一盞明燈,指引我們繼續奮行,引領我們繼續探索和領悟。

“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先生畢生追求的教育真諦,也是“教學做合一”的最高境界,僅有愛其生,纔會親其師,信其道。“熱愛每一個學生”,是陶行知先生的第一面偉大旗幟。然而在教學中,教師常常忽視學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體驗,甚至於學生願不願學,是否開心歡樂,均不爲教師所關心。我們無論在教學資料的選擇上,還是在教學方法的採用上,都要充分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因爲情感活動的中心是愛,愛是人類的永恆話題,教育的本質是人與人的溝通,人與人的交流,聯繫這種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紐帶就是愛,愛是每一位學生都期望得到的精神雨露。柏拉圖在其《夢想國》中認爲,人的心靈是由慾望、理性和精神構成的。慾望和理性,主要調控人的物質需求,而精神的`追求則指向主體的存在被社會所認可和肯定。所以,我們要“用心去愛每一位學生,不管他們是否漂亮;用心去愛每一位學生,不管他們是否可愛;用心去愛每一位學生,不管他們是否聰明。”馬克思主義認爲,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人的生命是由自然生命、社會生命、精神生命所構成的。教育應當把育愛與教真有機地整合起來,其終極價值是使人真正成爲有自然情感、社會情感、精神情感的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使受教育者富有“愛滿天下”的人,熱愛黨、熱愛國家、熱愛自我、熱愛他人、熱愛知識、熱愛智慧、熱愛自然、熱愛社會、熱愛人類,熱愛事業、熱愛生活。僅有育愛,纔會使受教育者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纔會自覺去求取真知,追求真理,學做真人,踐行真事。

“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先生一生奉行的格言。“愛”是陶先生一生獻身教育事業的不竭動力,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現。教育是人與人的交流,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互學。陶行知先生說得好:“處處是創造之地,時時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相互平等尊重,教育不只是教師把書本知識傳授給學生,更不是教師把做的道理填鴨式地交給學生。新課標的實施,改變了以往的那種師道尊嚴,新穎的師生關係正在構成。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激發愛的情感,經常深入學生中間,進行師生互動,充當學生的一員,與他們交流、溝通、合作、互動,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凸現,成爲課堂學習的主人。作爲教師,我們在人生的教學道路上用自我無盡的愛爲孩子們的世界添抹一蔟繽紛。

我們深深感到,愛心是人間最真摯的感情,也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情感基礎。播下愛的種子,“被陽光照耀的地方纔是溫暖的,被師愛撒播的眼睛纔是明亮的。”作爲一名教育者,自我心中應當充滿愛的陽光,把愛的種子播種在泥土裏,讓嬌嫩的幼苗在陽光的沐浴下茁壯成長。滴水,能夠穿頑石;清泉,能夠潤心田;愛心,能夠撥心絃。愛是雨露,她能滋潤人;愛是夏日,她能溫暖人;愛是奉獻,她的無私能讓幼苗茁壯地成長。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愛,期望得到愛的滋潤,愛的溫暖,更何況那些生活上有困難的學生,學習和行爲上暫時落後的學生。

陶行知先生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我們當教師的,在教育中若能始終想着兩句話“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這樣的情感體驗就能使我們對學生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責,多一份尊重,學生內心那顆愛的種子便會在教師的精心呵護之下生根、發芽。

教師是陽光下最光輝的職業,擔負着黨的教育重任,我相信,只要對學生有愛、有信任,心甘情願地付出,默默地耕耘,一切爲了學生、爲了一切的學生,不斷提高自我的知識素養及業務水平,努力使自我成爲科研型、學習型的教師,成爲學生的一頭源遠流長的“活源頭”,用自我的愛編織着學生成長的搖籃。在自我熱愛的崗位上兢兢業業、踏踏實實地做好自我的本職工作,關心、愛護、尊重每一位學生,用我們的愛心鑄造我們崇高的師魂!讓我們一齊努力,爲托起明天的太陽而奮鬥不息!

讀書交流心得2

有人說:教師臉上的微笑有多少,幼兒心中的陽光就有多少。多麼通俗易懂的一句話,但並不是每個老師都能用微笑去面對一天的生活,面對家長和孩子。在每天的`工作中會遇到野蠻的家長和淘氣的孩子時,令到自己筋疲力盡、心力交瘁,所有的委屈不敢發泄,只能隱藏在自己的內心,但是這類老師隨時都會爆發。當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時,不能馬上解決的,我們應該要想辦法用其他的渠道去釋放壓力,宣泄情緒,別把不良的情緒帶給孩子、帶給家長、帶給家庭。比如看書、運動、吃東西、逛街、購物、找朋友傾訴等......只有這樣,我們纔不會爲煩事所困,不會爲不良情緒而影響我們的教育之路。畢竟遇到這樣的事情會比較少,我始終相信,所有的事情,事出必有因,只要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法,所有的難題都會迎韌而解的。

讀書交流心得3

8月28日下午,我校舉行《爲“真學”而教》讀書心得交流會。交流會分校長組、骨幹教師組和其他教師組三個組別,採用自動抽籤的形式,確定發言人,交流暑期共讀馮衛東先生《爲“真學”而教》一書的體會。

活動伊始,戴校長談了爲什麼選擇這本書給老師們閱讀的初衷。他說,沒有思想的變革就沒有其他變革。當前學校正面臨着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基於‘泰微課’資源的‘自主、合作、鞏固’三步導學”課堂教學模式正在進一步的改進和完善之中。如果說今年年初家校共同發展委員會主任徐俊生爲學校課堂教學把脈問診是問題調研、永威“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法是實踐範式的話,這本《爲“真學”而教》就是學校這一模式生長的理論支撐。

王副校長帶頭髮言,她說讀書雖是一件很自我的事情,但分享出來其實也是思想的碰撞、智慧的交流。這本書給我們的應該是兩個啓示:一是對課堂教學本質的追問。作爲教師,教什麼、怎麼教,如何培養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閱讀這本書讓我們能夠更好地迴歸課堂的本質,更好地明確課堂缺什麼、注意什麼,更好地應對新課標下的學科教學。二是新高考背景下我們的教學既能體現學校辦學特色又能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求。教師們需要在自身專業素養、課程建設、學科教學模式、學生生涯指導等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她還提出,對於教學管理者而言,要弄清“真學”的本質內涵,要基於校情、學情等來理解目前學校“真學”可能達到的`層級和水準,不能期望一步到位,畢其功於一役。她最後引用德國作家赫爾曼·黑塞說過的一句話來寄語老師:世界上任何書籍都不能帶給你好運,但它們能讓你悄悄成爲的自己。

接着,王老師用“爲學而教、少教多學”對全書進行了精要提煉,他例談了沒有學生“真學”的教是低效甚至負效的。

黃老師結合英語教學談了自己對“從兒童立場出發”等三條“真學”理念的理解。

蔡老師分析了本書的語言特點並表示要學做細心人、有心人和用心人。

張老師談到了對“進階”教學的認識,認爲教師應努力從“教知識”、“教方法”向“教思想”轉變。

吳老師現身說“道”,結合試卷評講談如何接近高考覈心。

姚老師講述了他帶領學生所進行的“讓學之旅”,讓學生參與,把知識做出來。

封老師就如何貫徹“少即是多”的行動哲學談了自己的思考。

史老師談起了鼓勵學生犯“值得犯的錯”的一些心得,她說,學生有錯不應當堂截停,要有意識引導,多眷顧犯錯學生。

王老師以自己的課堂教學和實驗教學對書中“善於傾聽”和“做中學”的理念分享了自己的理解。

王老師認爲老師應盡力讓學生的學習像呼吸一樣自如,把書中真學、善學、樂學的思想真正落實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

杜老師講到了自己對“質量與效率和諧共生”的理解,她認爲,教學沒有多快好省,如果在質量與效率之間存在矛盾,那麼降效提質、追求優質是我們的首選。

讀書交流心得4

《草房子》是一本很值得回味的書籍,曾經看似很厚的,無謂咀嚼的書,今天我卻愛不釋手,更希望有續集的出版,因爲我想看到更多精彩的故事;看似很不起眼的小故事,經作者的串聯,卻給人留下了深刻的思緒——突然間覺得生活也跟着有節奏的開始了;回味生活中經歷,居然暗自竊喜,原來生活中正是有那麼多的小插曲,纔回憶起來那麼的甜美,真的要感謝與我生活的所有人,以爲有你,才讓世界,才讓我變得精彩,覺得自己在不斷的成長!

想書籍中桑桑是一個小男孩,他喜歡做出一些誇張的事。而六年的小學生活卻讓他沒齒難忘。在這六年中,他經歷了無數感人的故事:父子師生間脈脈的'真愛,同學間天真的友情。他從這些故事中明白了:善良,尊嚴,頑強……這一切的一切在他的心田裏埋下了“愛”的種子。

如果說是經歷過才讓他埋下了“愛”的種子,那就是我讀得還不夠深入,應該說是更加有“愛心”了,因爲我們都知道書籍中最認爲頑固的老奶奶最早是被他所改化的,不是嗎?

曾經在這片土地生活了幾十個年頭,在這幾十年裏,她與秦大沒有白天與黑夜,沒有陰天與晴天,沒有炎熱與寒冷,甚至沒有穿衣、吃飯消解疲倦……的慾望。“用幾十年的心血換來這片土,這是我們愛的結晶啊!而如今,的心愛——丈夫離開了,只剩下他留下的這片土地以及看到土地而勾起的那段美好的回憶,如果失去,不,絕對的不允許有人打這樣的心思。”秦奶奶悲痛欲絕。

桑桑第一次見到秦奶奶,好像認識她似的叫了一聲:“奶奶。”一直被人討厭的“老太婆”,聽到這樣親切的叫聲,心裏不知是什麼滋味,但從她親暱的行動中我們不難看出——她伸出手去撫摸了一下桑桑的腦袋。所有的孩子都遠遠地躲着她,桑桑卻可以從奶奶的艾地裏要來一大束的艾,好令人佩服。當桑桑發現奶奶在原地打滾時,它居然叫桑桑保守祕密。

讀書交流心得5

幸福就在我們身邊,幸福天天擁抱着我們,幸福從個人層面的和諧中處處能體現。而和諧又能從以下幾方面體現:

和諧的美在於禮。雖然每天見面的都是熟悉如朋友般的家長、孩子,但不能以習以爲常的`接待方式處之。尊重每位來自於不同階層的家長,我總是會主動地熱情問好、交流;親切招呼,細心觀察每個來園的孩子。家長回禮友善的問好,孩子回禮甜甜的微笑,新的一天在和諧有禮中開始。禮,可以是物質上的,禮,更可以是精神上的,那就是愛。通過教育活動引導孩子關心父母是“愛”、開展班上講座指導家長細心照料寶貝是“愛”、家長之間熱情幫助更是“愛”。禮是橋樑,聯繫着班上的每家每戶,禮是血液,讓和諧的愛流淌整個大家庭。

和諧的美在於尊。尊老愛幼良好品德在我們班上也處處可尋。尊敬長輩,不論是什麼職業、什麼職位,但凡是長輩,我都心懷尊敬之意。對來園接送孩子的爺爺、奶奶我用禮貌語尊稱問好,對記憶力稍弱的長輩,更會付出加倍的耐心去交流和給予他們更多的幫助。他們的點頭微笑是給出的讚揚。班上有來自各個地方的孩子,大家的生活、習慣存在差異,通過開展“巧手媽媽”、“本領爸爸”、“親子燈籠創作”等等一系列的互動活動,讓大家彼此認識,相互交流,在尊重與理解中建立友好的氛圍。

讀書交流心得6

我主要讀的是故事書,作文書,小說。比如:《淘氣包馬小跳》,《簡便作文》,《格林童話》等。我喜歡故事書,因爲他們那些新奇的故事使我浮想聯翩。有一3次,教師叫我們寫童話。我想:這該讓我大顯身手了。我寫了一些花類到時裝舞會去參加比賽,反映了它們的素質是怎樣的。這篇作文花了很多心思,借用了一些好詞好句來修飾作文。結果我的作文得到了教師的讚賞。我想:這應當像葉文玲阿姨說的,這些讚賞是課外書的給予吧。

而有些書卻能從中學到知識。比如:《十萬個爲什麼》,《宇宙的奧祕》等。有一次,我不明白兔子的眼睛爲什麼是紅的.。問了爸爸媽媽,可他們都說不明白。於是,我在《十萬個爲什麼》裏找呀找,終於找到了,原先兔子的眼睛有好幾種顏色,白兔子的眼睛其實是白色的,沒有任何色素,但白兔子的眼睛有許多血管,血管的顏色反射到眼睛,眼睛就變成紅色的了。原先是這樣,讀書真好。

我喜歡讀書,但願所有人都從書中學到知識,去領略書中的真理,品味書中的樂趣。

讀書交流心得7

我很慶幸自己是一名教師,因爲教師這個職業能夠獲得千萬人的信任,擁有千百人的愛戴,因爲教師能夠真正體驗到人生歷程中最寶貴的真情。十三年的教學生涯,讓我逐漸體會到了作爲一名教師的快樂,讓我體味到了當教師的崇高,也讓我領悟到了作爲教師的成功的真諦——走近學生,就是完善生命。教師的快樂,來自學生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學相長”、“誨人不倦”爲樂,終於讓他的“仁政”思想得以傳承;孟子以“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爲原則,因材施教,終於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爲理念,學以致用,鍥而不捨;韓愈以“業精於勤”、“師意不師辭”爲宗旨,着《師說》,駁“道統”;還有柏拉圖用“音樂是求心靈的美善”的教育思想,寫了著名的《理想國》;亞里士多德從“理論理性”的學說出發,提出了“文雅”之說;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更是內容豐富,高瞻遠矚;而杜威的學說“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更加前衛;蘇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靈的藝術”。還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鎮西、魏書生等等。這些教育家,他們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與發現,讓他們獲得了最大的成功與快樂,而這正是他們走近學生所獲得的碩果。

讀了這些理論著作以後,我的心更加透徹了,因爲對這些經驗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學生,讓我更自覺地去研究我的學生,去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尋找與學生交流與溝通的橋樑,從而把學生的純真的心靈開啓,把學生智慧的火花點燃。每當接到學生的喜報時,或者看到學生的進步時,我就有一種收穫碩果的快慰。特別是在課堂中,我常與學生一起做同樣的事,甚至是率先垂範,做學生的榜樣。比如我的傾情的示範朗讀,我的感情豐富的下水文,都贏得了學生熱烈的掌聲,也拉近了我和學生在課堂中的距離。雖然現在的我還如此渺小,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種拼命的工作熱情,沒有蘇霍姆林斯基的那種敏銳的眼光,更沒有孔子的聰慧心智,但我已嚐到了教書育人工作中的甜頭,生活中以獲得了充實與滿足。我想,我會讓這份快樂延續,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教師的崇高,來自學生教師是學生心目中的偶像。具有高尚的的師德,纔會得到學生的尊重,教師自己也才能從中體會到自身的崇高所在。常聽學生家長說“我家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聖旨還靈,回到家裏就誰的話都不聽了。”

由此看來,我作爲教師想到了學生的向師性,這是一種純潔的美好的心理品質,我們當教師的要好好地利用和開發。特別是在學習了魏書生老師的教育理論後,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規矩”:凡是老師或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就要當場表演一個節目,沒想到這一舉措竟然讓我獲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學中,我有意或無意中出了這個那個錯,學生都會及時地爲我指出,我也自覺“遵規守章”,每次都認真的爲學生唱一首歌。這樣的“懲罰”卻博得了學生的歡心,不僅師生之間的關係逐漸融洽,班級氣氛也極爲活躍。也許,這正體現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裏,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裏話告訴我,向我訴說煩惱,向我傾訴困難,近四年中,我因此收到學生來信近60封,這不能不說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每一次學生在向我表達着他們對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動,我總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

讀書交流心得8

歇洛克·福爾摩斯是一位具有敏銳雙眼和智慧大腦的偵探。他的同伴華生是一名十分幽默的醫生。作者以華生的口吻敘述福爾摩斯探案的過程,將大偵探的形象描繪得淋漓盡致。在一層層緊張的'推理以及案情一步步深入中,我們欣賞了福爾摩斯先生大膽高超的破案手段,與華生先生內心富有戲劇變化的情緒和蘇格蘭場警察傻乎乎的形象產生了鮮明比較,讓故事變得豐富多彩。

福爾摩斯是一位專心致志的人,當華生髮現並追問福爾摩斯爲什麼不明白哥白尼的“日心說”時。他說,“這與我何干?”這句話出乎大家的預料。原先他認爲大腦是一個有限量的房間,要把東西有選取性地按條理裝進去。即使自己明白了對自己沒有用的東西,也要儘量把它忘掉。福爾摩斯解決問題的手段總是與衆不同,一次,福爾摩斯明白兇手時,沒有按常規方法讓警察全城搜捕逃犯,而是神祕地拿着箱子和手銬裝着要出去的樣貌,讓車伕幫他提箱子,只聽“咔嚓”一聲。兇手被抓住了,他就是那個車伕。

《福爾摩斯探案集》不僅僅是一部推理小說,也是一部人文小說。每篇案件的背後都有深刻的社會背景,反映了人們對財富不擇手段的追求,不平等的社會等。作者卻不在這方面細說,而讓我們自己思考。此刻的偵探小說各種各樣,可不少都是低級的打打殺殺或用高科技迅速破案,類似《福爾摩斯探案集》這樣引人入勝又發人深省的書寥寥無幾了。

讀書交流心得9

教育家說,書是智慧的鑰匙。史學家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政治家說,書是時代的生命。文學家說,書是人類的營養品。學生說,書是不開口的老師。那我們這些共產黨員人該說書是什麼呢?是摯友?是恩師?是燈塔?是導航儀?是友情的行囊?是心靈的港灣?說它是什麼都不爲多。書是我們自己成長和幫助別人成長的扶手和階梯。因此,我們更要常讀書。常與書籍對話,與書中人物交談,與作者進行思維的撞擊。

只有書籍,能把遼闊的空間和漫長的時間澆灌給你,能把一切高貴生命早已飄散的信號傳遞給你,能把無數的智慧和美好對比着愚昧和醜陋一起呈現給你,區區五尺之軀,短短几十年光陰,居然馳騁古今,經天緯地,這種奇蹟的產生,至少有一半要歸功於閱讀。要閱讀,科學,思品,社會,美術,音樂,體育都要閱讀。只是有的讀文字,有的讀圖形,有的讀肢體,有的讀網音符。人在一生中要讀的書很多很多,不僅要讀有字的書,還要讀無字的書。我們只有學會閱讀纔會理解。閱讀水平的高低將決定理解的對與錯,深與淺。

閱讀可以開啓我們的心智,閱讀可以展開我們聯想的翅膀,遨遊古今,暢遊中外。在我們的心靈深處升騰起一個個美好的夢想。最是書香能致遠。書,是前人智慧的結晶。書,讓人學會思考。思考過去的得與失,對與錯,功與過。思考未來,思考未來的計劃與舉措。思考現在,思考現在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作爲新時期的工作者,我們理當靜下心來讀書,潛下心來研究。從書中汲取營養來滋潤和提升自己的素養,以飽滿的精神投入生活和工作中去。以腳踏實地地做好每一件細小的工作爲樂趣,成就書寫自己的人生。

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工作座談會19日在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出席會議並作重要講話。他強調,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是當前全黨全社會的首要政治任務。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必須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來進行,着力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着力堅定信念、增強信心,着力提升能力素質、提高工作本領,爲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提供有力支持。李長春在講話中指出,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勾畫了"十二五"時期宏偉藍圖,爲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指明瞭前進方向,也對全黨的學習能力、創造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是正確把握國際國內形勢、抓住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的迫切要求,是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迫切要求,是堅定理想信念、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共同思想基礎的迫切要求,是凝聚發展力量、順利實現"十二五"宏偉目標的迫切要求。要從學習貫徹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順利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高度,充分認識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推動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取得更大發展,不斷提升廣大黨員的學習能力、理論素養、工作本領,不斷增強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李長春強調,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當前要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爲主要內容,廣泛深入地進行形勢政策宣傳教育。要按照中央要求和部署,切實抓好學習貫徹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的形勢政策宣傳教育活動,引導黨員幹部和廣大羣衆深刻領會中央對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的科學判斷,增強珍惜機遇、抓住機遇、用好機遇的意識和能力;深刻領會科學發展這一主題,更加自覺地走科學發展道路;深刻領會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一主線,切實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深刻領會做好新形勢下羣衆工作的重大意義和重點內容,牢固樹立羣衆觀點,始終堅持羣衆立場,創新羣衆工作方式方法,以黨同人民更加堅強的團結,作爲實現"十二五"規劃目標的有力保障。通過廣泛深入的宣傳教育,切實把全黨全國人民的思想和認識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爲實現"十二五"宏偉目標而奮鬥上來。

李長春指出,建設學習型黨組織,要堅持以思想理論建設爲根本,堅持不懈地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不斷提高廣大黨員幹部的思想理論素養,增強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道路和理論體系的自覺性堅定性。要堅持以領導幹部爲重點,帶動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自覺加強學習。要堅持以改革創新精神開展工作,尊重黨員主體地位,不斷創新學習理念,拓展學習內容,努力使學習型黨組織建設體現時代特點、貼近黨員需求、富有實際成效。建設學習型黨組織是一項長期而重大的戰略任務,各級黨委要把這項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健全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建立科學完備的學習制度,加大輿論宣傳和理論研究力度,加強對工作的督促檢查,切實把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羣衆踊躍學習,讀好書,多讀書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是,任何學習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切不可採取極端的方式或形而上學的方式,圖一時興起或熱鬧,而忽略實際效果。特別對於我黨的理論專著等書,我認爲一定要這樣去讀,纔能有益,纔能有收穫。那就是細、實、活。

一要深入細緻。要堅持通讀和精度相結合。首先要通讀,以全面掌握整個框架體系,從總體上理解和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其次要精讀,以深刻理解重要思想的時代背景、實踐基礎、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歷史地位,不能淺嘗輒止。在學習方式上,一要量化學習標準,要給自己規定每天必讀的`篇目和時間以及撰寫心得體會的數量;二要深化學習形式,採取自學、集中學習、專題輔導、電教直觀式等靈活多樣形式的學習;三要強化學習的覆蓋面,不但黨員幹部要學,人民羣衆也要學,要通過全民學習,不斷提到全民族的政治理論素養。

二要落到實處。我們少數領導的政治敏感性特強,只要上面有什麼動向,便會連夜掀起學習貫徹的高潮,而我們的一些信息工作者更會連篇累牘地進行宣傳報道。學習的高潮真能來得如此快嗎?肯定不是的,這裏的浮誇和弄虛作假想必是存在的,這樣做也是有百害而無一益的。學習一定要結合實際,立足於指導實踐。切不可喊在嘴上、做在面上,更不可以編造所謂的假信息、假新聞來代替學習。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爲了貫徹,重要思想作爲全體黨員幹部的自覺行動,堅持"以人爲本"、"立黨爲公,執政爲民",始終將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同時,要通過學習,深刻對照查找個人存在的不足,並即知即改,不斷完善。

三要活學活用。理論的精華,更是思想的集萃;它不是教條,更不是框框。所以我們在學習貫徹的過程中一定要堅持與時俱進的思想,做到活學活用、學以致用,努力改造世界觀,在用字上下功夫,切不可死背教條或者斷章取義地進行記憶和理解,更不能將把書籍放在書櫃中作擺設或裝點門面。要把學習和傳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作爲幹部教育培訓工作的中心內容,引導廣大幹部進一步深刻領會、全面把握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成果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使之轉化爲謀劃發展的正確思路、促進發展的政策措施、領導發展的實際能力。

最後,我想把"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改爲"書山有路趣爲徑,讀書無涯樂作舟"送給大家。與君共勉。

讀書交流心得10

10月17日下午,學校組織了“第一次閱讀和交流活動”。這項活動的主要目的是交換假期中閱讀的一本名爲《決定一節課的關鍵》的書。這次交流會議非常成功。它似乎是黑暗中的燈塔,爲我們的閱讀和交流提供了一個平臺,解決了我在教學中的困惑。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活動。起初,我不知道該和每個人交流什麼。聽了老師的意見後,我突然明白了很多。這讓我想起了愛爾蘭劇作家肖伯納的'話:“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互相交換,而每個人仍然是一個蘋果。你有一個想法,我有一個想法,我們互相交換想法,每個人可以有兩個想法。”

這次閱讀交流會議真的讓我受益匪淺。“如何上好一堂課”的問題過去是,我只知道只要老師準備好了一堂好課就足夠了。老師必須設計引導部分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是在課程的後半部分效果往往和前半部分不一樣。然而,通過這次交流,我瞭解到老師不僅要備課和挖掘教材,還要研究學生,瞭解他們的學習情況,根據人來教他們。此外,教師應該有能力處理課堂生成和課堂緊急情況。在課堂上,我們應該注意語言的表達,不僅生動而且容易理解。我從其他老師那裏學到了一個好方法:當學生不注意的時候,我們可以講一個小故事,做一個小遊戲等等來再次激發學生的興趣。我認爲這很好。

參加這個活動後,我突然有了一個想法:我也想在課堂上開展這樣的活動。學生們都在讀同一本書。我可以組織學生互相閱讀和交流,從而促進學生的成長,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書籍的芬芳伴隨學生一生。我認爲這是我們每個老師的責任。

總之,我在這項活動中真的長大了。當書被使用時,我就不那麼討厭它們了。很難知道發生了什麼。“有人說要教學生一杯水,老師應該有一桶水。這當然是合理的,但是如果一桶水不加滿,它就會用完。應該有“自來水”和“自來水”。問問運河在哪裏如此清澈,因爲那裏有流動的水源。“在學習中,書籍是無聲的老師。只有多讀書,更多的交流才能發展得更快。

讀書交流心得11

7月5日下午4點,正當烈日炎炎,克區各小學語文教師相聚在第十小學,參加由區教育局組織的“精彩紛呈,砥礪共進”克拉瑪依區“市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教學觀摩系列活動”。短短的一下午,讓我們聆聽到來自各小學12名優秀語文教師的讀書交流心得,有感觸,有激勵。

一、領略名師風采

本次活動中有不少語文教師都是教齡在20xx年以上的骨幹教師,作爲學科帶頭人、市級教師的她們,在本次交流活動中,分享了她們在讀書時的感悟;教學過程中的困惑、方法;結合學生實際進行的改進,以及從細微處對學生的關心和理解。無不讓我這個只工作了三年的青年教師爲之感動。

二、青年教師厚積薄發

本次讀書交流活動,有三名青年教師讓在坐的語文教師們眼前一亮,她們是來自十四小和南湖小學工作僅有一年的丁娟和文佳老師,還有來自六小有着三年教齡、教學成績突出的周曄老師,從他們的讀書心得中,讓我們感受到青年教師在教學道路上的努力與付出。周曄老師以PPT的形式展示了這三年來每次公開課細心修改的教案,和語文書認真備課的內容,如此細心之舉,讓我深受感觸。只有努力、用心了纔能有同等的`收穫。

本次讀書交流會讓我受益匪淺,作爲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爲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讀書交流會結束了,但是讀書的生活卻沒有結束,書是一道風景。讀書就是讓你走進景區,尋找自己的感受。風景是別人的,感受是自己的,我願和學生們一起做個快樂的讀書者!

讀書交流心得12

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爲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爲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當然,現今社會,不單單可以從書本中獲取知識,通過網絡讀書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當然因爲我專業的特點,所以,平時我較少進圖書室讀書,我大多數的讀書時間,都是在網絡上看書。

今天,什麼“讀書是一種享受,讀書是一種情懷”“讀書能促進教師的精神生長”“書籍會使教師不再自甘平庸、俗不可耐”這些大道理我也不再說什麼,相信老師們都瞭解,如果要講,你們肯定比我還講的多。

我要和大家交流的是我平時讀書幾種做法,這樣可以更好的瞭解書本的知識,走進書的海洋,理解書本的精髓:

一、要確定一個讀書座標。

書海卷軼浩繁,讀無止境。必須把書籍分類,規劃。從而一類一類的循序閱讀。

二、在時間上要善於擠和鑽。

要養成手不釋卷,巧用點滴時間的習慣。

三、在態度上要敢於下吃苦的決心。

面對書籍的知識高地,要敢於橫下一條心,以冬戰三九,夏戰三伏的韌勁,以頭懸樑,錐刺股的`拼搏毅力,攻破一個個知識高地。

四、要勤於動筆,善於思考。

學而不思則罔。遺忘是讀書的大敵,動筆則是加深記憶的良方。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及時把讀書心得、啓迪隨手記下來,把重點語句圈點劃線,是深化大腦記憶痕跡的有效途徑。因此,手中的筆墨是苦攻書籍最直接的利器。最後,我想和大家分享網文上的一段話,相信很多老師都看到過,“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我以爲,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因此,在學習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學習中最大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