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語文教師讀書心得(15篇)

語文教師讀書心得(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8W 次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語文教師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師讀書心得(15篇)

語文教師讀書心得1

讀書心得體會是指我們讀書後所想記錄下來,吸收文章有益的部分,思總結得出來的感想。

作爲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精深。我們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在這短暫的一個學期裏,我讀到了平時沒看過的書。讀書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這一個學期裏,我感覺收穫頗豐。以下就是我這一學期來讀書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不需花。"我們渴望讀書,渴望獲得知識。爲了使讀書達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於動腦,找到所讀文章的"眼睛",心領神會之外,還寫讀書筆記和讀後感。當然讀書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話所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思考的結果整理出來,寫成筆記和感想,既有助於思考,也可以助我們記憶思考的結果,便於日後比較、綜合、分析。如果所讀的書是自己的書,我還在書的空白處寫下自己看法、疑問、評論等,或做一些記號。它會加強我們對文章的理解、記憶,作文時如果要參考、模仿渡過的文章,有沒有做過評註的,效果不一樣。

常聽學生家長說“我家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聖旨還靈,回到家裏就誰的話都不聽了。”在研讀中,我想到了學生的向師性,這是一種純潔的美好的心理品質,我們當教師的要好好地利用和開發。在教學中,我有意或無意中出了這個那個錯,學生都會及時地爲我指出,這樣不僅師生之間的關係逐漸融洽,班級氣氛也極爲活躍。

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教育的,在學生眼裏,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裏話告訴我,向我訴說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說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回想每一次學生在向我表達着他們對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動,我總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毫不避諱地說,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最的收穫,是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

更深的體會是教師的成功,來自學生。要當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就認識教師是什麼?要教好自己的學生,首先必須認識學生是什麼?答案是顯然的:教師是人,學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實這不只是學生應該學會的,更應該是我們教師要學會的!從衆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們不難發現做人貴在“求真”。只有“真”纔是美,只有“真”纔會善。我的這種感受是在學習過程中的積累,一直以來,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經驗爲借鑑,堅持以“認真負責”處世,以“嚴於律己,寬於待人”爲原則,我覺得,作爲一位教師,必須做到:精讀細講,教學相長。

話又說回來,常言道: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我以爲,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侍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因此,在學習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學習中最的樂趣。學習型社會爲全體社會成員提供了充裕的學習資源。學習化社會中的個體學習,猶如一個人走進了自助餐廳,你想吃什麼,完全請便。個體完全可以針對自身的切實需求,選擇和決定學習什麼、怎樣學習、學習的進度等等。

簡言之,同時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我覺得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也並不是如“蜀道之難”。只要我們不斷的加強理論學習,不斷積累經驗,長期地保持一顆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學生又將演出一幕怎樣的好戲?我今天又將看到孩子們的什麼新花樣?我自己又該爲他們做些什麼事?處處爲孩子們着想,在爲學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時,你也必然有進步。

語文教師讀書心得2

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知識就是力量",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我一直認爲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書,多學些知識是永遠不會錯的。在走上了三尺講臺之後,由於這職業的原因,我更加喜歡看書、看報,並

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知識就是力量",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我一直認爲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書,多學些知識是永遠不會錯的。在走上了三尺講臺之後,由於這職業的原因,我更加喜歡看書、看報,並逐漸對教育書刊有所涉獵,其中我最喜歡《小學語文教師》。

一本書刊或雜誌能夠成爲讀者的朋友,其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小學語文教師》就是我的摯友。我和它的相識其實很平淡無奇,當我初爲教師時,爲了走好以後事業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準備,其中有一項就是到校圖書室借閱書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學方法,而這些,我都通過《小學語文教師》獲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有的人說:"一本教育雜誌,也應當是一所學校,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切實、具體的可以給讀者以啓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務……"而《小學語文教師》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實用,可讀性強,內容實在,在推動教學改革、傳遞教學信息方面都有獨到之處。

如今,做爲了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小學語文教師》將是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爲我們想到了。同時《小學語文教師》推出的"大語文教育文摘",從大語文的角度,精選報刊精華,爲我們及時地提供了各方面的教育信息,也打開了我們的教育視野。此外,"園丁故事"、"封面人物",不僅有吸引人的故事,閃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藝術,還讓我們認識和了解到像於永正、李吉林、支玉恆、徐根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

據瞭解,《小學語文教師》已走過20多個風風雨雨,滋潤了無數語文教師的茁壯成長,也爲許許多多的青年語文教師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橋樑,是培育教師成長的搖籃。她的風格十分樸素平實。務實、樸實、平實是其魅力的源泉。樸素、精緻、人文是其獨具的特點。她的園丁故事動人,教學點評中肯,教案設計新穎,教學隨筆精緻。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小學語文教改的衝鋒號。

在轟轟烈烈的教改之風中,《小學語文教師》宣揚對學生做爲"人"的尊重;宣揚對學生生命的喚醒與賞識;宣揚人格平等基礎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們用心靈感受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智慧開啓智慧。因此,每當我竭盡所能地傳授知識給學生卻看到學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時,我都能從《小學語文教師》中再次找尋到信心的起點;每當遇到教學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識時,《小學語文教師》爲我解決了燃眉之急;每當我想在教學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時,都是《小學語文教師》爲我導航,讓我有所創想,尋到教學的"亮點"……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一直堅信多讀一些好書,一定會有許多的意外收穫,在這人生的黃金時間,我想我會一如繼往地多讀好書,在書的海洋中揚帆遠航。同時我想《小學語文教師》也一定將與我攜手同行,共同成長,共創未來!

語文教師讀書心得3

在這本書中,第一篇就講到了這樣一個問題:“關鍵在於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其中有這樣一段話,我覺得寫得十分精彩:從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改革的關係來看,教師教學觀念的不同,在施教過程中,將選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即使同一種教學方法,在不同教學觀念的指導下,也往往會有不同的效果。就拿傳統的講授法來說,傳統教學觀念就強調“講清”、“講透”,學生聽完課,覺得沒有任何問題了;而在現代教學思想指導下,教師應用講授法時,就會注重在講授過程中,在教材重點、難點、疑點處,適當地提出富有啓發性的問題,引起學生用心思考,同時向學生介紹超多材料、帶給重點信息,並引導學生主動地去探索結論,而不是簡單地把結論告訴學生。

讀了這段話,我深有感觸。其實這段話告訴我的就是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十分重要。新課程標準到此刻爲止已實施五年,五年來,每一位教師都會有這樣的一個想法,新課標十分強調教師、學生地位的轉變,傳統教學觀念過分強調教師的作用與權威,因而,教師總是板着臉進行單向的知識傳授,在課堂上,未經過教師的允許,學生不得發問,不得說話。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就是一個勁講,“講清、講透”,在教師講清楚的狀況下,學生當然就沒有問題了,因爲都被老師講完了。而在新課標中,再三強調既要

重視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強調教學過程中的師生合作、教學相長,教師要了解學生、平等地對待學生,課堂上要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大膽提問,不怕學生問住自己,這樣的課堂上,教師是傾聽者,引導者,引導學生主動地去探索結論,而不是簡單地將結論告訴學生。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也深深體會到,閱讀教學中,課文的好處不是由老師提取出來教給學生的,而是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創造,這種發現和創造誰也不能代替,只有靠自身的閱讀實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循循善誘、啓發引導,把學生的認識導向正確的思路,減少學生的無效勞動,提高學習效率。

我覺得今後我們的教學就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學會思考。任何智慧的產物都是思考的結晶。記得在走出師範校門之前,導師反覆給我們強調:不要只滿足於做一個教書匠,不要只停留於每月能拿到薪水餬口!確實,離開了師範校門,沒有了導師的扶持,沒有了同伴的相互的激勵,靠的就是自己跌跌撞撞的去摸索了,迷惘、恐懼、無奈各種情緒都蜂擁而至,很容易就會被捲進盲從的大流之中,從而迷失了自己!因此,對自己的教學理念、目標、原則、資料、結構、手段、方法、模式、對象、效果等等,每一天都做一番去粗取精、去僞存真的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纔能有所長進!另外,在新課標的大浪潮中,對老師的素質要求是越來越高了,要求教師具備對各種知識、方法、課程資源整合的潛力,而思考便能夠使它們融會貫通了。

二、學會學習。要求學生學會學習,教師首先要懂得學習策略和認知策略。正如威爾遜所說:“學習是終身的事業”“死的時候,纔是畢業的時候。”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不斷地發現自己的無知,從而激發自己進一步學習的熱忱。向書本學習,向名家學習,向同行學習,向學生學習,向生活學習,處處留心皆學問。只有不斷地學習、充電、豐富自己,才能爲自己的教育教學引來時代的源頭活水,才能做到常教常新。

三、學會教學。這是一個很大的學問。我想即便是教了幾十年書的教師,也未必就完全弄的很清楚,對於我們沒教幾年的老師來說,就更是一個需要摸索的過程了,記得師範裏一位導師曾說過:“教書不必須非得智商很高,最重要的是要講天分,還有後天的教法”。這個說法我是同意的,因爲在大學裏就有些教授知識很淵博,但上課時課堂上是趴下一大片的。

四、學會創新。教學說透了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創新式教育的靈魂,是教育的源泉,也是教育的生命。所謂“教無定法”,教學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正如課堂上也沒有“幾大步驟”,說到那裏,我個性佩服的一個人是魏書生,首先,他不是正統師範院校,不受那些條條框框的限制和約束,把生活中最本質、最原汁原味的東西帶進了課堂,他的課堂上猶如一股活水,不斷涌現出新的智慧。有老師曾抱怨,魏書生的課很難模仿,而我覺得魏書生的課正是因爲沒有了那種條條框框的教學模式,完全是隨課堂的真實狀況而隨機迸發的教學智慧,才使得他的課那麼有魅力!智者的智慧,不是旁人能夠輕易學來的,只有自己去挖掘自身的智慧之泉,勇於走創新之路,纔是教學成功的出路!

這本書帶給我的思考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這不是一個終結點,而是爲我打開了一扇門,使我對語文教學及當好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語文教師讀書心得4

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知識就是力量",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我一向認爲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書,多學些知識是永遠不會錯的。在走上三尺講臺之後,由於這職業的原因,我更加喜歡看書、看報,並逐漸對教育書刊有所涉獵,其中我最喜歡《小學語文教師》。

一本書刊或雜誌能夠成爲讀者的朋友,其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小學語文教師》就是我的摯友。我和它的相識其實很平淡無奇,當我初爲教師時,爲走好以後事業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準備,其中有一項就是到校圖書室借閱書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學方法,而這些,我都透過《小學語文教師》獲得,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有人說:"一本教育雜誌,也應當是一所學校,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切實、具體的能夠給讀者以啓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務……"而《小學語文教師》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實用,可讀性強,資料實在,在推動教學改革、傳遞教學信息方面都有獨到之處。

如今,做爲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更加期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忙,《小學語文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爲我們想到。同時《小學語文教師》推出的"大語文教育文摘",從大語文的角度,精選報刊精華,爲我們及時地帶給各方面的教育信息,也打開我們的教育視野。此外,"園丁故事"、"封面人物",不僅僅有吸引人的故事,閃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藝術,還讓我們認識和解到像於永正、李吉林、支玉恆、徐根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

據解,《小學語文教師》已走過20多個風風雨雨,滋潤無數語文教師的茁壯成長,也爲許許多多的青年語文教師架起走向成功的橋樑,是培育教師成長的搖籃。她的風格十分樸素平實。務實、樸實、平實是其魅力的源泉。樸素、精緻、人文是其獨具的特點。她的園丁故事動人,教學點評中肯,教案設計新穎,教學隨筆精緻。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小學語文教改的衝鋒號。

在轟轟烈烈的教改之風中,《小學語文教師》宣揚對學生做爲"人"的尊重;宣揚對學生生命的喚醒與賞識;宣揚人格平等基礎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們用心靈感受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智慧開啓智慧。因此,每當我竭盡所能地傳授知識給學生卻看到學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時,我都能從《小學語文教師》中再次找尋到信心的起點;每當遇到教學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識時,《小學語文教師》爲我解決燃眉之急;每當我想在教學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時,都是《小學語文教師》爲我導航,讓我有所創想,尋到教學的"亮點"……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一向堅信多讀一些好書,必須會有許多意外收穫,在這人生的黃金時間,我想我會一如繼往地多讀好書,在書的海洋中揚帆遠航。同時我想《小學語文教師》也必須將與我攜手同行,共同成長,共創未來!

語文教師讀書心得5

寒假走進蘇霍姆林斯基,使我反思語文教師的素養。

歲月悠悠,滄海桑田。踏過教學的腳印,回眸,卻發現,當一切的西方“後現代”改革渲染我們的課堂時,驀然,教師的專業素養卻成了我們應對的高山。

對於語文老師而言,專業素養意味着什麼呢?

我以爲,語文教師應當成爲“語文的化身”。那裏的“語文”應是“用語文的方式教語文”。語文的方式,不僅僅僅指語文課區別於其他學科的教學方式,更是指用語文的方式來思考、來感悟、來表達,敘事、隱喻、抒情、對話,乃至一聲問候、一句評價。那課堂上的分分秒秒,語文老師不僅僅僅屬於自己,他就應當成爲語文。是否還能夠這樣說,如果以前我們說“我是教語文的”,那麼,我們這天應說“我是用語文教人的”。若爬過這座山,到達這境界,語文教師的素養務必提高。

有人這樣評價我們語文教師:視野不寬、知識貧乏,學識單薄、乾癟,以本爲本,拘泥教材,搬教參,對答案,不善舉例和比喻,不善聯繫和聯想,不能對課文知識進行有效擴展和深化,教不活,化不開。底蘊不厚、缺乏見解力和創造性,智慧疲軟,人云亦云,教學沒有深度和厚度。修養不足、育人乏術,職責心似乎挺強,藝術性卻很差,貌似很優秀,其實問題多多,自我感覺良好,反思潛力低下。情趣不多、教學生活乏味,類似套中人,心靈缺乏陽光,難與學生交往溝通。

君不見,語文教學的原點不在上課的老師形象怎樣的迷人、課件怎樣的精彩,甚至也不完全靠教案的設計多麼精彩、教學佈局怎樣的巧妙,以上這些都能夠靠外在的人力、物力輔助加以彌補。然而,衡量一堂課的好壞,依我看,重要的有兩點,一是學科本位的價值獲得,二是教育學的含量。這兩者恰恰要靠教師的學科專業水準和教育教學潛力來引導幫忙學生完成,而前者卻是前提。

在xx,對於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我簡單地概括爲兩句話:第一、解讀教材的功夫,第二、課堂教學的功夫。然而如何培養這素養,讓教師所受的專業教育和積累下來的專業經驗,溶於教師課堂上的言談舉止之間,成爲教育的機智和情懷,爲學生的成長引路、照明,成爲能夠在如此紛繁複雜的世界中能夠吸引學生熱愛語文的強有力的磁場,這或許值得每一位語文教師深思。

於是,每一位立志“用語文教人的”語文教師,是否就應當以一顆爲師者應有的良心思考自己的課堂、自己的專業素養?專心行走於課堂間、

作爲一名語文教師,直接體現自身專業素養的方式莫過於在課堂上的行走。一名語文老師是否至少應當具備這樣的條件,才能夠有勇氣行走於語文的課堂: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這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我從這些年來的成長經驗中提煉、總結而成的,在此基礎上,才能談素養的蘊藉和提高。我要求xx的語文教師,就從這些最基本的素質談起,我們的學生從xx畢業時也努力要做到這幾條。

語文教師讀書心得6

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爲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爲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爲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

不僅僅老師要讀書,每一個想提高學識的人都要讀書。在這短暫的一個學期裏,我讀到了平時沒看過的書。讀書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這一個學期裏,我感覺收穫頗豐。以下就是我這一學期來讀書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不需花。"我們渴望讀書,渴望獲得知識,但是我們卻常常會有這樣的疑惑:我們應該如何讀書?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爲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爲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爲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同時我們也應拋棄古時舊的求知理念,什麼"書中自有黃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爲了使讀書達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於動腦,找到所讀文章的"眼睛",心領神會之外,還寫讀書筆記和讀後感。當然讀書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話所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思考的結果整理出來,寫成筆記和感想,既有助於思考,也可以幫助我們記憶思考的結果,便於日後比較、綜合、分析。如果所讀的書是自己的書,我還在書的空白處寫下自己看法、疑問、評論等,或做一些記號。它會加強我們對文章的理解、記憶,作文時如果要參考、模仿渡過的文章,有沒有做過評註的,效果大不一樣。

常聽學生家長說“我家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聖旨還靈,回到家裏就誰的話都不聽了。”在研讀中,我想到了學生的向師性,這是一種純潔的美好的心理品質,我們當教師的要好好地利用和開發。在教學中,我有意或無意中出了這個那個錯,學生都會及時地爲我指出,這樣不僅師生之間的關係逐漸融洽,班級氣氛也極爲活躍。

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裏,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裏話告訴我,向我訴說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說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回想每一次學生在向我表達着他們對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動,我總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毫不避諱地說,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穫,是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

更深的體會是教師的成功,來自學生要當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就認識教師是什麼?要教好自己的學生,首先必須認識學生是什麼?答案是顯然的:教師是人,學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實這不只是學生應該學會的`,更應該是我們教師要學會的!從衆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們不難發現,做人貴在“求真”。只有“真”纔是美,只有“真”纔會善。我的這種感受是在學習過程中的積累,一直以來,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經驗爲借鑑,堅持以“認真負責”處世,以“嚴於律己,寬於待人”爲原則,我覺得,作爲一位教師,首先必須做到:

一、說到做到,從不失信;

二、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三、尊重學生,一視同仁;

四、講求效率,仔細認真;

五、嚴於律己,寬於待人;

六、精讀細講,教學相長。

話又說回來,常言道: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我以爲,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因此,在學習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學習中最大的樂趣。學習型社會爲全體社會成員提供了充裕的學習資源。學習化社會中的個體學習,猶如一個人走進了自助餐廳,你想吃什麼,完全請便。個體完全可以針對自身的切實需求,選擇和決定學習什麼、怎樣學習、學習的進度等等。

簡言之,同時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我覺得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也並不是如“蜀道之難”。只要我們不斷的加強理論學習,不斷積累經驗,長期地保持一顆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學生又將演出一幕怎樣的好戲?我今天又將看到孩子們的什麼新花樣?我自己又該爲他們做些什麼事?處處爲孩子們着想,在爲學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時,你也必然有進步。

做爲一名小學語文教師,特別是鄉村語文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小學語文教師每期都有一個熱門話題,如“今日我們怎樣讀經典”、“當名家名篇進入教材”、“用聲音復活經典”等,對每個話題都有深入地研究,給我許多思想上的啓迪,教育教學上的引導和幫助。每當遇到教學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識時,《小學語文教師》爲我解決了問題。“問訊處”這個欄目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常見的疑難問題,如偏旁筆畫、語音文字、詞語句子、語法修辭、標點符教材教法、常識資料等方面爲讀者做解答,爲我的教學提供方便。如20xx.12期的“問訊處”欄目中,有一位老師問了這樣一個問題“作文批改中常用哪些修改符號?”這個問題我也一直模糊不清,幾次問訊其他老師都沒有得到滿意的答覆。當我看到令怡老師的解答後,一下子感覺很明瞭了,心中非常感激令怡老師,非常感激《小學語文教師》。

《小學語文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爲我們想到了。從閱讀精品課堂、備課室、案例與反思這些板塊,可以爲我們打造高效課堂提供有益的幫助。今年寒假期間,我認真閱讀了20xx.01期刊。其中“備課室”中的“寒假備課專輯”深受我的喜愛。《燕子》是一篇經典課文,我去年時教過這篇課文,甚至能流利的背下來,可在課堂上的教學卻並不盡人意,沒能讓學生和我一道進入課文的意境,感受到燕子的活潑機靈、可愛,春天的美好。我讀了賀秀麗老師的《一支春天的讚歌》時,對自己以往的教學進行了反思。我雖然對《燕子》這一課非常熟悉,但是對文本的解讀卻不夠,造成了教學方法上運用不當。沒有充分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沒有從孩子的生活入手,增強課的趣味性,作業設計也不夠開放性。我想再次教學這一課時,我的課堂肯定會煥發出以前沒有的光彩。

同時《小學語文教師》推出了“園丁故事”、“封面人物”等,這不僅有吸引人的故事,閃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藝術,還讓我們認識和了解到像於永正、李吉林、徐根容、竇桂梅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感染和滋潤着無數語文教師的茁壯成長,也爲許許多多的青年語文教師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橋樑,是培育教師成長的搖籃。在我的心目中,《小學語文教師》就是我的摯友。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學方法,我都通過《小學語文教師》汲取。

《小學語文教師》十分樸素平實、務實,樸實、平實是其魅力的源泉。樸素、精緻、人文是其獨具的特點。園丁故事動人,她的百家講壇特吸引人,教學點評忠懇,教案設計新穎,教學隨筆精緻。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小學語文教改的衝鋒號。

在轟轟烈烈的教改之風中,《小學語文教師》宣揚對學生做爲“人”的尊重;宣揚對學生生命的喚醒與賞識;宣揚人格平等基礎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們用心靈感受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智慧開啓智慧。每當我竭盡所能地傳授知識給學生卻看到學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時,我都能從《小學語文教師》中再次找尋到信心的起點。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一直堅信多讀一些好書,一定會有許多收穫,在這人生的黃金時間,我想我會靜下心來讀《小學語文教師》這本教育雜誌,從中汲取更多的營養。以《小學語文教師》爲導航,在教學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尋到教學的“亮點”,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知識就是力量",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我一直認爲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書,多學些知識是永遠不會錯的。在走上了三尺講臺之後,由於這職業的原因,我更加喜歡看書、看報。

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知識就是力量",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我一直認爲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書,多學些知識是永遠不會錯的。在走上了三尺講臺之後,由於這職業的原因,我更加喜歡看書、看報,並逐漸對教育書刊有所涉獵,其中我最喜歡《小學語文教師》。

一本書刊或雜誌能夠成爲讀者的朋友,其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小學語文教師》就是我的摯友。我和它的相識其實很平淡無奇,當我初爲教師時,爲了走好以後事業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準備,其中有一項就是到校圖書室借閱書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學方法,而這些,我都通過《小學語文教師》獲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有人說:"一本教育雜誌,也應當是一所學校,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切實、具體的可以給讀者以啓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務……"而《小學語文教師》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實用,可讀性強,內容實在,在推動教學改革、傳遞教學信息方面都有獨到之處。

如今,做爲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小學語文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爲我們想到了。同時《小學語文教師》推出的"大語文教育文摘",從大語文的角度,精選報刊精華,爲我們及時地提供了各方面的教育信息,也打開了我們的教育視野。此外,"園丁故事"、"封面人物",不僅有吸引人的故事,閃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藝術,還讓我們認識和了解到像於永正、李吉林、支玉恆、徐根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

據瞭解,《小學語文教師》已走過20多個風風雨雨,滋潤了無數語文教師的茁壯成長,也爲許許多多的青年語文教師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橋樑,是培育教師成長的搖籃。她的風格十分樸素平實。務實、樸實、平實是其魅力的源泉。樸素、精緻、人文是其獨具的特點。她的園丁故事動人,教學點評中肯,教案設計新穎,教學隨筆精緻。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小學語文教改的衝鋒號。

在轟轟烈烈的教改之風中,《小學語文教師》宣揚對學生做爲"人"的尊重;宣揚對學生生命的喚醒與賞識;宣揚人格平等基礎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們用心靈感受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智慧開啓智慧。因此,每當我竭盡所能地傳授知識給學生卻看到學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時,我都能從《小學語文教師》中再次找尋到信心的起點;每當遇到教學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識時,《小學語文教師》爲我解決了燃眉之急;每當我想在教學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時,都是《小學語文教師》爲我導航,讓我有所創想,尋到教學的"亮點"……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一直堅信多讀一些好書,一定會有許多意外收穫,在這人生的黃金時間,我想我會一如繼往地多讀好書,在書的海洋中揚帆遠航。同時我想《小學語文教師》也一定將與我攜手同行,共同成長,共創未來!

她,全國勞模;她,全國“三八”紅旗手;她,曾出版多本著作;她,曾當選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她,曾榮獲中國少兒基金會頒發的“熱愛兒童”獎章。她是誰?她就是著名的特級教師——斯霞。

在《小學語文教師》的指引下,我有幸拜讀了她的《我的教學生涯》。讀着讀着,我彷彿看到了她正在教室裏眉飛色舞地講課,彷彿看到了她正在認真地給學生輔導功課,還彷彿看到了她正在耐心地給學生疏導情緒。讀着讀着,我漸漸明白了教育的靈魂和真諦,那就是——愛。如果不是緣於對學生的那份熱愛,有哪位教師能做 到70年如一日地研究教法?有哪位教師能做到90高齡了,仍經常從家步行到學校,看看書,看看孩子

在《我的教學生涯》中,斯霞老師強調:“一切成功的教育都必須基於愛,藉助於愛,歸結於愛。教師要發自內心地關愛學生,賞識學生。”在工作中,她又何嘗不是這樣做的呢?天氣有變,她總能及時地提醒學生增減衣服;大雨過後,門口積水,她總會一趟又一趟地揹着學生進進出出;家長有事,她總是欣然地把學生接回自 己家中;學生得獎了、進步了,她總是手舞足蹈,比誰都開心。同樣是小學老師,我問自己:我能做到嗎?答案是:很難!

在《我的教學生涯》中,斯霞老師還強調:“爲人師者,特別是小學教師,被孩子看作是智慧的化身、言行的典範,稍有不慎就會在幼小的心靈裏留下這樣那樣的錯 覺。所以,學校無小事,教師無小節。”這是多麼貼切的總結,這是多麼深刻的認識。在工作中,我這樣做了嗎?我又做到了嗎?哦,不,還是有點距離的。

在《我的教學生涯》中,斯霞老師撥動了我愛的心絃,激起了我對愛的嚮往和追求。我知道,我永遠都站不到斯霞老師的高度,但我會向斯霞老師看齊,努力修煉,一輩子修煉,做到:對待事業,對待孩子像她那樣滿腔火熱,無怨無悔。不管學生將來是成爲小草還是成爲參天大樹,都去真誠地關愛,都像“媽媽關愛孩子一樣” 的關愛學生。如果學生是小草,就引導他去裝飾大地,如果學生是參天大樹,就培養他成爲棟樑之材。

俗話說: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輩子做好事難。同樣的道理,研究教學堅持一天容易,長此以往就難:關愛一個學生容易,關愛全體學生就難;一日關愛學生容易,終生關愛學生就難。我知道,研究教學不能是一時興趣,關愛學生更不可以是心血來潮,而是要滿腔熱情,持之以恆。我將以斯霞老師爲燈塔,帶着滿腔的熱忱,駛向 成功的彼岸;我將以《我的教學生涯》爲鏡子,帶着滿懷的愛意,溫暖孩子的心房。我堅信:生命有了這份愛,有了這份滋養,就會更加快樂地成長。

語文教師讀書心得7

最近,我有幸研讀了竇桂梅老師的課堂實錄《醜小鴨》(是《聽竇老師講新課》一書中“整本書主題教學”部分裏的第一篇)。密密麻麻整整21板文字,讀得我思潮起伏,那感覺如沐春風,如飲甘泉,彷彿接受了一場心靈的洗禮。掩上書本,擡眼望天,天空碧藍澄澈,如同我此時的心境。這是一堂怎樣的語文課?竇老師是怎樣的一個人?唯有用竇老師給這堂課確定的主題——“高貴”一詞來形容。

首先是學識的高貴。竇老師學識的高貴體現在她高雅的文學素養、深厚的文學積澱、廣博的文化視野。這從教學中的多處細節可以體現出來。她仔細研讀《安徒生童話》、《安徒生自傳》,充分領悟到安徒生童話的精髓,並通過各種教學手段讓孩子們也感受到安徒生童話所包含的幻想的美、藝術的美、人性的美。

其次是語言的高貴。竇老師的課堂,不僅用自己凝練、詩意的話語讓學生體會到語言文字的魅力,更讓學生通過對文本的品讀領悟語言的高貴。比如,她把《醜小鴨》的全譯文(近七千字)與課文(壓縮成不到500字)對比閱讀,首先讓學生“盡情發揮想象,說說文中可能縮寫或刪掉了哪些內容”,再精選幾個片段進行仔細品讀,抓住原文中詩意的環境描寫、傳神的動作描寫、幽默的語言描寫等,和孩子們一起感受安徒生童話語言的無窮魅力,讓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原來我們的語言可以有如此豐富,如此高貴的“味道”。

然後是人性的高貴。生活即童話,作品即人品。安徒生童話中的每一個故事,都是作者自身曲折經歷的生動寫照;童話中的許多主人公,都有着和作者一樣的高貴靈魂。正如本堂課題目中對高貴的詮釋:苦難中追求夢想,幸福中心懷謙卑。如何讓學生體會到這一點呢?竇老師帶領學生對比閱讀,品味原文中細寫醜小鴨的“苦難”遭遇以及曲折的經歷,通過對“啄”、“藏”、“廣大的世界”等詞句的品讀,感受醜小鴨雖然歷經磨難,無比痛苦、孤獨,卻仍然對生活抱有希望,對美好的事物執着地追求;在學習醜小鴨發現自己原來是一隻“美麗的天鵝”這一片段時,抓住“又驚奇又羨慕”“藏”“高貴”等詞句,感受醜小鴨內心的善良與謙卑。最後,竇老師設計“讀出童話背後的味道”這一環節,讓孩子們走進安徒生,瞭解安徒生和醜小鴨類似的受嘲笑、受排擠以及離鄉奮鬥終於成才的經歷,使學生髮現:安徒生和醜小鴨一樣,都經歷了出生、童年、成長、飛翔幾個階段。“作者是借醜小鴨寫自己呢!”(學生的原話)至此,學生終於明白了“安徒生寫的童話,隱喻的就是自己的人生。”醜小鴨的“苦難中追求夢想,幸福中心懷謙卑”實際就是安徒生高貴靈魂的體現,也是作品中高貴人性的體現。

高貴的人性,高貴的語言,高貴的學識,組成了竇老師高貴的課堂。這將是我們每個語文老師畢生追求的境界。

語文教師讀書心得8

在牀頭,我習慣放着幾本書。其實我不必須每一天都有時間看,有時純粹是爲心安,有時是等閒暇時間拿起來翻翻,讓自己有所收穫。其中吳非老師的隨筆錄——《不跪着教書》,我看得最多,感受也最深。買此書,那還是去年夏天在杭城逛書店時不經意間覓得的,《不跪着教書》,一個很有骨氣、很有個性的書名,一下子吸引我的眼球,它透着倔強,透着理性,透着思索!我激動地捧起來翻閱,“永不凋謝的玫瑰”、“我美麗,因爲我在思想”、“愛與敬重的閱讀”、“往高處飛!”、“‘實話’怎樣說”和“在歡樂中沉思”等等系列文章中顯現出一種爲人的道理,一種正直純潔的氣質。我立刻喜歡上這本書。簡單地瀏覽之後,交款,攜書回來,細細品味。

輕輕打開書的扉頁,一看作者的簡介才解到,原先“吳非”是王棟生老先生的筆名,他是江蘇省特級教師,是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現任於南京師大附中。他還是一位頗有影響的雜文家,獲得過首屆“林放雜文獎”,出版過好幾個雜文集,著有《中國人的人生觀》、《中國人的用人術》、《污濁也愛唱純潔》等。這次,他把近幾年來寫的有關教育問題的隨筆雜感彙集成一本書,取名就叫做《不跪着教書》。

這本《不跪着教書》記錄吳非老師對當前各種教育問題的思考。書裏沒有什麼高深的觀點,也沒有那些晦澀難懂,拒人千里的理論,它收入的都是作者近年來有關教育問題的隨筆雜感,有的是對教育現象的反思,有的是教學隨想,有的則是和同行或學生的對話。但是,整本書讀下來,我感覺到作者在用沉甸甸的思考印證着他幾十年教育教學工作的信條:"不跪着教書"。還有從吳非老師用心書寫的文字中,我感受到一種思想行走的力量,胸中澎湃着一股教育的激情,爲他言他人之所不敢言的勇氣而深深敬佩,對他充滿思辯理性的文字而拍案叫絕!這股力量讓我們思想徘徊者頓時猛醒,讓那些不思進取者努力奮進!

在《我美麗,因爲我在思想》一文中,吳非老師曾寫下這麼一段讓人振聾發聵的文字:“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就很難有獨立思考的意識。常有教師批評學生作文‘沒有思想’,然而教師超多的所謂‘教學論文’與‘德育論文’完全是文件資料的克隆與重組,沒有獨立的思考,缺乏個人智慧。應對一本教參,他不敢說‘不’;應對外行領導的錯誤指責,他會立刻匍匐在地。教師喪失獨立思考精神乃至喪失尊嚴,能靠他去‘立人’嗎我一向有這樣的觀點:語文教師不能跪着教語文,如果教師是跪着的,他的學生就只能趴在地上。”這段文字可謂一針見血,切中當今教育的要害。一個人,假如沒有自己的思想,那他只能是一個活在別人影子裏的人;一位教師,個性是一位語文教師,如果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那他所從事的教學工作只能是不斷地重複自己的勞動,其工作完全沒有創造性可言,致使培養出來的學生,好像是從一個模子裏出來的壓縮餅乾,學生沒有自己的思想個性,沒有個人的立場觀點,鸚鵡學舌,人云亦云,成名副其實的思想侏儒。

吳非老師在《做最出色的教師》一文中秉持這樣的觀點:“要讓自己的學生出色,教師務必出色;想讓學生多讀書,教師首先應當多讀書,自覺地多讀書。”這句話,真可謂是實話實說,我們教師要堅持多讀書,才能讓自己成爲學生的表率,得到學生的敬重,讀書應成爲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語文課的源頭活水不能只是涓涓細流,照搬幾本教輔用書,而要有廣泛的來源。“征服”學生的不是強權和暴力,而是知識的光彩炫目。我們不能只是求別人,佈置學生的閱讀任務,自己先要去完成,還有不盲目地排斥時尚和流行,要取得和學生對話的權利和主動。平時多與經典爲友,以真善美的主旋律引導學生的閱讀。“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是當下流行的一句廣告詞,此言非虛!應對思想貧乏的語文教師,要求學生喜歡他的語文學科,喜歡他的語文課堂,實在是強人所難;要求他引領學生邁進瑰麗多姿的文學聖殿,走進浪漫自由的語文王國,也實在是“恨鐵不成鋼”!想想吧,如果我們語文教師自己本身是“缺鈣”的人,要求其培養出來的學生不患“軟骨病”,除非學生自個兒偷偷吃“高鈣奶粉”,不然,要想學生強身壯骨便是癡人說夢!

假如,我們的教師都有一些值得一讀的好書;假如,我們的教師利用一切能夠利用的時間和精力,爲豐富自己而不斷地讀書;假如,我們的教師能夠把讀書作爲提高生命質量的途徑;假如,我們的教師能夠邊讀書,邊研究思考,那麼,我們教師的生活就充實,精神就豐滿,心靈就淨化,生命就更有價值,人生也就更有好處。吳非老師在《只要肯讀書》說:“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不管以後課堂模式如何,老師還是要在課堂上與孩子們說話的;無論如何,別讓孩子們看不起你。”說得多麼樸實,多麼中肯呀。他是期望我們年輕一代的教師“能注意知識的積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條件有限,那也要有點自我提高意識,哪怕讀點閒書也是好的,哪怕明白一些掌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讀書不多,聽聽別人說讀書也行”。但是,在現實中,對於讀書,我們許許多多的教師沒有過高地要求自己,磨練自己。教師是離真理最近的人,按理說,我們教師就應是用心的讀書,然而此刻,讀書有時也成當下教師的“奢侈”。“書猶藥也,善讀之能夠醫愚”。我們教師應有這樣的思想認識,語文教師更應奉它爲至寶。假如我們語文教師平時不讀書,也不看報,課堂語言必然蒼白無力,學生聽之定然是索然無味。長此以往,語文便成最難學的學科,

語文課堂便成學生最不歡迎的課堂!用吳非老師的話說:“他們能把語文這種最有靈性的科目上得讓學生厭惡,也真難爲他們啦!”

還有《讀好書如播種》一文,着實讓我感動許久。文中由青少年犯罪的報道談起,倡導人們要抓緊讓孩子們進行文字閱讀。我覺得吳非老師說得很有道理。青少年的道德養成雖然途徑多樣,但是透過讀書獲得禮貌教養,透過文字閱讀淨化心靈世界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途徑。吳老推薦,讓孩子們睜開眼看世界的時候,第一眼就看到最完美的東西,接觸最基本的道德理念,如誠實、友愛、自尊、善良、正直等等,讓愛和美充實孩子的心靈世界,讓崇高和尊嚴引領青春的目光。要想讓學生成爲站直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從此刻起,讓我們教師早日養成閱讀的好習慣——捧起久違的名著,擠兌有限的時間,閱讀文學的經典,享用人類的禮貌,期望從此以後真正地告別跪着教書的歷史。

另外書中《讀名著竟成罪過》一篇也曾講到這麼一個例子:有個班主任介紹“思想工作經驗”說,有個學生迷上世界文學名著,影響學習,家長憂心如焚;經過她做思想工作,“該生改正缺點,再也不看小說”,之後成績名列前茅云云。對此,作者的感受是“我爲她的學生感到不幸”。讀好書就如播種,學生要讀,教師更就應讀。我們有的教師除習題集練習冊,多年不買一本書,這樣談何人格教育,談何培養有修養的人才人文閱讀只掛在嘴上,高喊的人文教育極有可能又被當成一種幌子。說起文字閱讀,自然會讓人聯想到文學經典,曠世名著,這些人類禮貌的精華,就像是一盞盞禮貌之燈,長久地照耀着世界。那麼,我們教師就要爲他們推薦一些十分經典的著作,要他們自由地暢遊在其中,盡情地汲取文化的精髓,而不是像文中所說的“爲學生迷上世界文學名著,而憂心忡忡”。誠如吳非老師所說的那樣,一本好書就像是一粒善良的種子,一粒誠實的種子,一粒愛的種子,一粒正直的種子,如果這些種子能夠在適時地播撒在孩子們的心田,相信就會有真善美品格的`萌發,滋養感知,潛移默化,人的心靈就會變得充實、高貴而美麗,他就有可能始終站立着生活,就像一個人一樣活着。

不可否認,書中會還有很多篇章,披露人們熟知的中小學和大學教育的現狀,揭示這個現狀方方面面的社會根源,能夠說,大凡與中小學有關的人們:家長,學生,老師,以及學校領導和社會上的各方人士,都能深切的感受得到,但又有誰能像吳非老師這樣直面現實,直逼人生,鞭辟入裏地揭開種種教育問題的瘡疤,並剖析箇中原因的呢由此,就憑這點,我完全能夠說,只有站着的人,才能寫就這樣一部站着的書。

“想要學生成爲站直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讀完《不跪着教書》,我想這句話應當成爲中國教師羣體每個人的心靈拷問。

語文教師讀書心得9

在新的實紀,中國教育艱難地走在改革的路上,在我的目力所及範圍內,小學語文界,我看好這個人:竇桂梅。

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師德標兵......這一大串耀眼的光環籠罩着竇桂梅。但她沒有爲這盛名所累,依然執著行走在語文教學的探索路上。她提出的“尊重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課堂,超越課堂;尊重教師”――“三個超越”的教學思想在小語界引起很大反響。而近幾年傾力探索的“主題教學”則標誌着她對自我的超越。

竇老師來自東北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中等師範學校畢業,家世平常,學歷平常,但不到30歲就被評爲了特級教師。而今,她的教學藝術得到專家學者和語文同行的廣泛讚譽。是什麼促使她的成功?

她給予的回答是:是熱愛讓我取得了這天這點成績,當人的願望是用心的、向上的,它就成了渴望而不是慾望,並漸漸構成一種精神力量,一種精神氣質,這種力量和旗幟,讓生命有了一種韌性。當然,我也相信“每一個幸福的背後,都有一個咬緊牙關的靈魂”。

竇老師的不少公開課,低中高各個年級的,閱讀作文各種類型的課,每一次都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那她教學的底氣,個性是洋溢在課堂上的新意與靈感哪裏?蘇霍姆林斯基曾講過這樣的故事:一位教師的一堂歷史課上得十分精彩,令所有聽課者歎爲觀止。下課後大家請教他有什麼良方,那位老師說,我是用我的一生來備這一節課的。這句話正道出了教師備課的境界。古人慨嘆作詩難,有“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之說,用在評價教學設計上,也不算誇張。比如她上《秋天的懷念》一課,僅一個導入環節,就十易其稿。除了這看得見的備課以外,還應當有更多隱形的備課,比如,讀書、寫作豐富自己的人生經驗等等。當你把教學當作一種“信仰”時,就會發現你的每一段人生經歷都在爲教學做準備。課堂上的新意,或者說底氣,決不可能是所謂的靈機一動,背後應當是海納百川、兼收幷蓄。

竇老師不凡之處就在於她的“底氣足”,這主要是她的語言吸收和表達的潛力,尤其是被有些人看得難以把握,其實是時時處處都明顯存在的個人的“語感”,語感的敏銳和豐富多彩,不在於刻意地“修煉”,而在於日常的領悟和揣摩,它往往是“習得”的而不必須是“學得”的。

語文教師的語言素養是在長期涵泳於生活,尤其是經典性的語言藝術作品之中而“悟得”,僅僅上幾節戲劇學院的“臺詞課”,作用恐怕不大。在這方面過去的中等師範學校是十分講究的,甚至構成一種濃厚的風氣。竇老師的“底氣”由此而來,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她非但沒有上喪失這種“底氣”,而且善於“養氣”,使之充沛於全身,散發與外,這就是她的高明之處了。

最後還是一竇老師的話來與大家分享――“自己嚮往的爲師境界,那是對世界、對生活、對自我不虛僞、不做作、不冷眼旁觀......既不妄自菲薄,又不妄自尊大,從而獲得自身根本的完整。

她嚮往的爲師境界,不就是大多數中國人認同的一種人生境界嗎?

語文教師讀書心得10

已經很久沒有耐着性子,將一本厚厚的書慢慢讀完的經歷了。如今利用假期,斷斷續續地將《小學語文情境教學》拜讀完了。

《小學語文情境教學》一書,指出“講究學生的積極情緒,強調興趣的培養,以形成主動發展的動因,提倡把學生經常帶到自然中去,通過觀察,不斷積累豐富的表象,讓學生在實際感受中逐步去認識世界,爲學好語文,發展智力打下基礎”。

作爲一名經驗不足,而又渴望提高自己業務水平的語文教師,給我留下深刻印象。課堂教學是我國中小學教育活動的基本構成部分。李老師認爲,教學不僅是爲了學生的學習,還爲了學生主動的學習;教學不僅是爲了學生知識的學習,還爲了學生精神世界的豐富;教學不僅是爲了學生的未來作準備,還爲了今天獲得最初的幸福人生。教學過程應該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去嘗試、體驗、感悟的過程。

正是在此基礎上,李老師開始對情境教學進行了探索,在經歷了創設情境,進行片段語言訓練;帶入情境,提供作文題材;運用情境,進行審美教育;憑藉情境,促進整體發展四個階段以後,逐漸形成了一系列情境教學操作體系。即以“美”爲突破口,以“情”爲紐帶,以“思”爲核心,以“練”爲手段,以“周圍世界”爲源泉的情境教學操作模式。

我最感興趣的是情境教學對過程的優化,它分別體現在組成語文教學的三因子識字、閱讀、作文的教學過程中。識字教學中可以利用漢字造字原理創設情境,是體字形象化;可以利用漢字結構創設情境,認識形聲字的構字特點;可以憑藉情境豐富詞彙,在整體中認讀運用;可以利用漢字音同、形近的特點,高年級進行閱讀前的歸類識字。

在閱讀教學中,情境的創設、優化,梳穿在整個閱讀教學過程中的。初讀創設情境抓全篇,重在激發動機;細讀強化情境,理解關鍵詞、句、段;精讀憑藉情境品嚐語感,欣賞課文精華。作文教學方面,李老師是採取下列步驟優化其過程的:

1)觀察情境,提供源泉;

2)進入情境,激發動機;

3)拓寬情境,打開思路;

4)範文引路,教給方法;提早起步,螺旋上升。

這樣的教學方法不正是深受孩子們喜愛的嗎?枯燥,直白的講解不是語文,含情、入境纔是語文,這種理念值得我在以後的工作中學習和利用。

書中穿插了量的教學案例,更給了我量直觀感性的助,書中的例子均出自小學語文教材,李老師用生動有趣,引人入勝的教學完成了我們日常教學中的重難點,其中包括識字教學、閱讀教學,散文、詩歌、童話的教學,以及作文教學。那精巧的構思,新穎的設計,讓人不得不佩服這位辛勤耕耘在教壇的老教育工作者的用心之深。

合上書頁,停留在我腦海裏的不僅是新的教學理論以及新的教學方法,更重要的是李吉林老師刻苦鑽研,兢兢業業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了我。我要學習這種精神,爭取在教育事業上實現自己的價值。

語文教師讀書心得11

科學家們認爲,成功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品質,而決定一個人能否獲得成功,智商卻並非主要因素,在成功者具有的特殊品質中,良好的習慣與健康的人格起着決定性的作用。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韓愈給老師下的定義,於今已不大適宜,卻指出了爲人師長的基本任務,我們不僅僅要傳授知識,還要教學生做人的道理,即要重視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性質的核心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在閱讀中能初步理角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當然,工具性是語文課程的基礎,是根本,失去了工具性,人文性就沒有了依託,但是,人文性更是語文課程的靈魂,失去了人文性,工具性也就失去了好處。一向以來,我們只注意到在語言技藝的層面上發揮孩子們的用心性,把語文學習孤立地理解爲識記、理解、分析、綜合運用等,卻往往忽略了語言藝術中的思想意蘊,忽視了語文教學中的人文關懷,而語文教學中的人文關懷,則具體體現於對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

那麼,在我們的語文教學過程中,究竟應培養孩子們哪些健康的人格呢根據美國社會學家亞歷史斯.美克爾斯提出的現代人的基本特徵及曾欣然教授對社會主義新人本質特徵的理解,我認爲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關鍵在於培養“四心”,即:愛心、誠心、自信心和職責心。現謹以初中語文教學爲例,談談我對語文教學中人格培養的體會。

一、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愛心教育;

擁有一顆愛心,是做人的基礎。培養學生的愛心,首先是培養他們的孝心,沒有孝心,就沒有愛心。子曰:“孝弟也者,其爲仁之本歟”“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余余力,則以學文。”(《論語》)可見,一個孩子如果連生他養他的父母都不孝敬,又怎樣去愛他人呢《三字經》中說:“養不敦,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孩子缺乏孝心,關鍵是並未體驗到更未理解到父母的艱辛,我們沒有喚醒他們沉睡的孝心。

因此,我們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的愛心教育,讓他們從孝敬父母開始,感受愛,學會愛,做到“已所不欲,勿施於人”,“人人爲我,我爲人人。”

現行的初中語文教材中,能夠滲透愛心教育的篇目是十分多的:《金色花》《紙船寄母親》《背影》等文章,能夠讓孩子們體驗並理解對父母的愛;《阿長與〈山海經〉》《老王》等文章,能夠教孩子們用善良去體察善良,用愛心去換取愛心;《黃河頌》《最後一課》《木蘭詩》等文章,能夠讓孩子們感受到強烈的愛國情懷;《春》《濟南的冬天》《珍珠鳥》《敬畏自然》等文章,能夠激發孩子們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的高尚情操……

二、在語文教學中滲透誠心教育;

誠信,是立身之本,是全部道德的基礎。“言必忠信,非法言不道。”(清·陳瑚)有人統計,一部《論語》,“信”一共出現了三十八次,可見,誠信於做人之要義。

“人之初,性本善。”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因各種因素的影響,他們童年時的誠實守信會受到嚴重的挑戰。有人分析:兒童說謊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成年人的不良影響,或讓孩子說真話而受懲罰,或自己就常常說謊……

因此,在我們的語文教學活動中,首先要以身作則,“言必信,信必果”,讓孩子意識到,謊言纔是災禍的導火索。只有讓說真話的孩子受到鼓勵,而讓說假話的孩子受到懲罰,並持之以恆,纔會讓孩子逐步養成誠信的好習慣。

餘秋雨先生的《信客》一文中,以誠信爲準則的信客,以服務大衆爲已任,歷盡辛苦,受人誤解甚至蒙受冤屈,卻依然能夠寬容和體諒別人,不就是一個很好的誠信楷模麼

三、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孩子們的自信心;

自信心對孩子的發展起着決定作用,自信導致成功,自卑導致失敗。

當前的孩子,自信心是顯然不夠的。由於長期受到優越環境的影響,他們害怕挫折,自我壓抑,敏感,孤僻,有的甚至因爲一次考試成績不理想或老師的一句批評就走上了不歸路!“偉人之所以偉大,只是因爲你跪着。站起來吧!”(但丁)我們千萬不可忽略,要喚醒孩子們心中的巨人——自信心。

“故遇笨拙執拗之弟子,必多方以誘之,既得其機之所在,即從此鼓舞之,蔑不歡欣,而惟命是從矣。若曰以夏楚爲事,則其弟因苦,其師庸樂乎”(王筠)成功的經驗是建立自信心的基礎,在經常的挫折和失敗的影響下,人就會懷疑自己的潛力而構成自卑心理。我們能夠利用《在山的那一邊》《走一步,再走一步》《紫藤蘿瀑布》等課文教孩子們正確應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我們應多讓孩子們體驗成功,對他們的一些小過錯,切忌動輒發怒,挖苦,諷刺甚至體罰,而對他們的每一點進步,則應多鼓勵,讚美,讓他們在日進月漸中,能有自得之樂,即使愚鈍,也不至於沮喪無爲,讓他們意識到“尺有所短”,但“寸有所長”,增強自信心,做到競爭失利不灰心,競爭取勝不滿足,不怕失敗,屢敗屢戰!

四、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孩子們的職責心;

職責心,是社會主義新人的主要標誌之一。沒有職責心的孩子,永遠也長不大。現代社會,人們相互依靠的程度越來越高,分工越來越細,分工越細越需要職責心。

孩子們隨着年齡增長,獨立意識逐漸增強,而另一方面,又往往離不開對老師及家長的依靠性,這就需要培養他們的職責心,構成他們的獨立發展,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意識。

在我們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應有的放矢地培養孩子們負職責的習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經常反省自身的言行,正確應對自己的過失,勇於承擔職責,在家庭和學校中承擔具體職責,自我服務,服務他人,有社會職責感等。我們有的師長要麼認爲孩子“還小,還不懂事”,不給孩子鍛鍊機會,縱容其過錯行爲,要麼對孩子的過失大聲訓斥,甚至誇大其辭的恐嚇,都不利於培養孩子的職責心。

當然,作爲語文教師,要重視語文教學中的人文關懷,要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使之擁有“四心”,首先得學高爲師,行高爲範,爲人師表,爲人典範。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我們是否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了呢我們熱愛工作,熱愛學生了嗎我們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有過言而無信嗎我們做錯了事,傷害了學生時真誠地道過歉嗎顯然,如若不能正確的爲人,亦便不能很好的爲師。

語文教師讀書心得12

書本,如同一位老友,伴我走過了十六個春秋。不論是教科書,雜誌,亦或是小說,都陪伴在我的左右。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它,如一位無聲的老師——一個安逸的午後,捧着一本書靜靜的閱讀,細細的體會琢磨,一定會獲益匪淺。

一本網絡小說令我難以忘記。作者是八月長安,20xx年哈爾濱市高考文科狀元,就讀北京大學,之後工作不久便辭去工作,當了一位作家。

《你好,舊時光》是她的第一部作品,也是那本令我記憶深刻的書。主人公餘週週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她的童年很七彩,也很灰暗。沒有爸爸的孩子處處遭人嫌棄,就連舅舅和舅媽也是,生活雖苦,但有奔奔的陪伴一點也不孤單,還有雅典娜女神、星矢、月月兔他們。

陳桉的出現,讓週週明確了前進的路。陳桉就是她的領路人,她只要跟着他的足跡就好。在這青春的十字路口我似乎也需要一個領路人,需要一個陳桉,一樣的懂她,一樣的懂我。小學時遇到了林楊,兒時那最最純潔的喜歡在他倆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外婆和她很親,小時候和她一起玩小貓釣魚,陪她一起瑪麗蘇……後來,外婆生病了,因爲外婆養老的事大人們總是吵,外婆的記憶衰退了,這讓週週很傷心……“ 錢是一種非常神奇的東西。友情、親情、愛情,各種你以爲牢不可破、海枯石爛的感情,最終都會被它腐蝕殆盡。明明就是因爲利益,偏偏大家都不承認,說着'我不是在乎錢’ ,拼命證明其實自己是從錢裏面'看出了背後的品質問題’ 。”

長大後的週週學會了苦笑,學會了圓滑處世,學會了很多很多……

這本書並不是什麼名著,但給了我很深刻的印象,沒有告訴如何做一個偉人,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滲透了這個社會存在的一些現象和問題,有親情、友情,同樣也有在社會上立足的一些方法。從主人公的兒時寫起,字裏行間都有清新、輕快的感覺,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不是在讀一本小說,而是和一個與你有相似經歷的人交談,彷彿遇到了知己。

週週引起了我的共鳴,是一個真實而又不存在的知己,她就像我的陳桉,給我引路。

語文教師讀書心得13

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爲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十分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爲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爲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

不僅僅僅老師要讀書,每一個想提高學識的人都要讀書。在這短暫的一個學期裏,我讀到了平時沒看過的書。讀書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這一個學期裏,我感覺收穫頗豐。以下就是我這一學期來讀書的心得體會。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不需花。"我們渴望讀書,渴望獲得知識,但是我們卻常常會有這樣的疑惑:我們就應如何讀書?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爲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十分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爲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爲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同時我們也應拋棄古時舊的求知理念,什麼"書中自有黃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爲了使讀書到達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於動腦,找到所讀文章的"眼睛",心領神會之外,還寫讀書筆記和讀後感。當然讀書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話所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思考的結果整理出來,寫成筆記和感想,既有助於思考,也能夠幫忙我們記憶思考的結果,便於日後比較、綜合、分析。如果所讀的書是自己的書,我還在書的空白處寫下自己看法、疑問、評論等,或做一些記號。它會加強我們對文章的理解、記憶,作文時如果要參考、模仿渡過的文章,有沒有做過評註的,效果大不一樣。

常聽學生家長說“我家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聖旨還靈,回到家裏就誰的話都不聽了。”在研讀中,我想到了學生的向師性,這是一種純潔的完美的心理品質,我們當教師的要好好地利用和開發。在教學中,我有意或無意中出了這個那個錯,學生都會及時地爲我指出,這樣不僅僅師生之間的關係逐漸融洽,班級氣氛也極爲活躍。

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裏,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裏話告訴我,向我訴說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說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回想每一次學生在向我表達着他們對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情緒都莫名的激動,我總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毫不避諱地說,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穫,是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

更深的體會是教師的成功,來自學生要當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就認識教師是什麼?要教好自己的學生,首先務必認識學生是什麼?答案是顯然的:教師是人,學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實這不只是學生就應學會的`,更就應是我們教師要學會的!從衆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們不難發現,做人貴在“求真”。只有“真”纔是美,只有“真”纔會善。我的這種感受是在學習過程中的積累,一向以來,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經驗爲借鑑,堅持以“認真負責”處世,以“嚴於律己,寬於待人”爲原則,我覺得,作爲一位教師,首先務必做到:

一、說到做到,從不失信;

二、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三、尊重學生,一視同仁;

四、講求效率,仔細認真;

五、嚴於律己,寬於待人;

六、精讀細講,教學相長。

話又說回來,常言道: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應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我以爲,教師不僅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因此,在學習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學習中最大的樂趣。學習型社會爲全體社會成員帶給了充裕的學習資源。學習化社會中的個體學習,猶如一個人走進了自助餐廳,你想吃什麼,完全請便。個體完全能夠針對自身的切實需求,選取和決定學習什麼、怎樣學習、學習的進度等等。

簡言之,同時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我覺得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也並不是如“蜀道之難”。只要我們不斷的加強理論學習,不斷積累經驗,長期地持續一顆好奇心,想一想這天學生又將演出一幕怎樣的好戲?我這天又將看到孩子們的什麼新花樣?我自己又該爲他們做些什麼事?處處爲孩子們着想,在爲學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時,你也必然有進步。

語文教師讀書心得14

一、前言

教師在教學中認識到把握科學的學科思想、圍繞科學核心概念進行教學的價值。同時,人們對學生學習小學科學的方法也達成了共識,人們普遍認爲,採用探究式的教學方式更有利於學生對科學的學習。

上篇 知識儲備

專題一 小學科學課程的意義和價值

現在,我們對科學的認識是:科學是正確反映客觀事物本質和規律的知識體系,是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觀念和方法,是全社會的共同事業,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全社會的精神財富。

1916年,杜威出版《民主主義與教育》一書,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驗的著名論點,明確表示以“兒童中心”取代“教師中心”、“教材中心”。。。倡導“做中學”的教學理念,提出教學要從兒童現實出發並附着於兒童的現實生活,以兒童活動爲依附,以兒童心理爲依據。

杜威在《我們怎樣思維》一書中設計了五步教學法:安排真是的情景、在情景中有刺激思維的課題、有可利用的資料、以便做出疑難的假定,在活動中驗證假定、根據驗證得出結論。

英國哲學家羅素說:“杜威的見解我幾乎全部同意”。

(我解讀杜威理論與當前科學教育相契合的三要點:1、以學生爲中心,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參與性,2、在“做中學”體現小學科學教學“活動”的地位和主要的學習方法,20xx年科學年會主題——科學實踐,20xx美國新頒佈的科學教育標準提出一個重要概念——科學與工程實踐,簡稱科學實踐。3、兒童化,兒童的生活環境,兒童的心理、兒童的活動等,體現出了科學教學的兒童化與科學化的融合,20xx年科學年會主題)

杜威的思想對中國影響巨大,1921年,杜威來我國宣傳實用主義哲學。1922年,我國制定“新學制”,明令實施兒童中心教育。

然而,杜威的兒童中心論和“做中學”主張忽視了知識的系統學習。布魯納在承襲了杜威關於教育的過程觀上,提出了結構課程觀。

國際文憑組織認爲科學教育的目標表現爲六大方面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科學教育的主要目標歸納爲16項。

世界各國教育專家對科學教育的改革傾入了大量心血,而在小學科學教學方法上,特別是在課堂教學上,強調以探究爲核心的主動學習。P14

科學的本質是什麼?

1、科學是一種實證的系統,即可以通過證實或證僞的方法得出結果,而且對結果可以多次重複檢驗。

2、科學的結論是符合邏輯的,可以通過推理的方法得出結論。

3、科學的結論是有侷限性的,是可發展的。

爲此,小學科學教學的特點是:培養學生的實證意識、邏輯思維和質疑精神。

專題二 關於探究式教學

“探究式學習”既注重所研究的課程的學習,又注重對課程過程的探究;既能讓學生理解科學的本質,又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的鑑賞力。《課標》指出,小學科學課程要以實施探究式的科學教育,通過引導學生體驗科學探究過程,初步形成對科學的認識,從而達到最有效的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目的。

探究式教學五大特徵:

1、問題:圍繞科學性問題開展活動是科學探究的一個基本特徵。問題不能太過複雜,問題既可以來自學生,也可以來自教師、網絡等。

2、證據:解釋和評價科學性問題的證據。證據的獲取通過實驗的觀察和測量。

3、解釋:根據事實證據形成解釋,實際上就是在證據和邏輯論證的基礎上建立各種聯繫的過程。

4、評價:是科學探究的一個顯著特徵,對解釋進行修正,甚至拋棄解釋,評價解釋的目的是使學生的解釋與當前人們廣泛接受的科學知識相一致。

5、表達

根據課堂探究過程是否包括這五個基本特徵可以將探究分爲“完全探究”和“部分探究”。

實施探究式教學的條件:

訓練有素的專業教師:是影響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

豐富多彩的學習材料:是對科學教學的基本要求。

持續充足的探究時間

難度適宜的探究空間

專題三 科學概念教學和技術教學

“科學”的三大特徵:

科學是事實和規律在人頭腦中的反映。

科學是反映客觀事實和規律的知識體系。

科學是一種方法。

科學與技術的區別P26

科學教育以探究爲核心,技術教育以設計爲核心,科學教育與技術教育是並列的。P32

科學與技術的聯繫P27

圍繞科學概念組織教學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表現出的不足:

1、科學探究重形式。只要經歷了,學到什麼不重要,造成對科學概念和理解出現混亂和偏差。

2、科學探究重結果輕思維。小學科學教學呈現出三大特徵:(1)從結果性走向過程性(2)從知識性走向認知性(3)從教學控制走向教學生成

3、教師教學重教材,輕學生基礎。現代教學理論認爲現實對新知識的學習是基於已有知識經驗的主動建構,是在原有基礎上形成、拓展、驗證和修改的一個緊密聯繫的持續過程。要把學生的“前概念”作爲教學的真是起點。

4、教師缺乏對學生前概念的分類處理

我國技術教育的歷史和現狀

受儒家思想影響,古人重理論輕科學理性,更輕應用技術——新中國成立後,受蘇聯知識中心課程模式影響,依舊重理論輕實踐——20世紀80年代,設置“勞動技術”必修課程——20xx年6月設置綜合實踐爲必修課程,包括了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社區實踐等,當前還有各類科技小組、社團等

在科學教育中加強技術教育的意義:

技術教育對培養創新型人才具有促進作用。

技術手段在科學探究過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技術教育能促進科學教育三維目標的整合。

語文教師讀書心得15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夕陽之輝。一個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斷提高,與其始終如一的學習是分不開的,所謂活到老學到老,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無涯。知識是沒有窮盡的,堅持學習讓人始終處於不敗之地。反之,沒有知識的不斷補充和積累,人便會落後於時代。歌德說過,誰落後於時代,就將承受那個時代所有的痛苦。特別是在現今知識爆炸的年代裏,不能接觸新的知識便會被時代所淘汰。

對於我們教師學習新的知識來面對新的挑戰,更是不可忽視的。它能提供我們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爾基所說,沒有任何力量比知識更強大,用知識武裝起來的人是不可戰勝的。但是由於工作的限制,上班族們不能向學生那樣坐在課堂裏學習,而讀書就成了我們最有利的知識武器,通過書本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業餘時間,也不受空間的限制,方便的學到新的東西,擴展新的思路。總的來說,讀書對於我

—與文本角色對話

文本是一個召喚讀者參與的意義空間。文質兼美的文章大都有讓讀者自由想象的空間,只要我們善於挖掘,自有一片與文本交流的空間。如人教版十一冊《草蟲的村落》,課文的許多地方都留下了想象的空間,可以引發學生進一步思考,巧設練筆的空間。如,“它們意味深長地對視良久,然後一齊歡躍地走回洞穴裏去。”“意味深長地對視良久”,這是甲蟲夫妻間愛意的流露,在這深情的對視中,作爲與丈夫闊別多時的妻子的你,會與丈夫傾訴些什麼呢?又如,“蜥蜴面前圍攏了一羣黑甲蟲,對這龐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們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談得很投機似的。”如果你是蜥蜴,看着這羣好奇的小甲蟲們,你會如何向它們講述外面的大千世界呢?它們會向你提出那些新奇有趣的問題?在這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那奇異的想象得到馳騁,加上受到作者文中童心童語的感染,有了作者筆下草蟲的世界這個大環境的渲染,學生練筆的情感被激發了,必然又產生一幕幕生動、有趣的情景。當然學生的語言也得到了有質量的訓練。

二、豐潤文本空白處——爲文本主角代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而在閱讀教學中適時插入文本“空白”填補,讓孩子們充當故事的主人翁,想他所想,說他所說,填補故事中主人公心理、語言的空白處,在這過程中孩子們直接進入了角色,融入了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和主人公的感情融爲一體,這樣的練筆是學生和文本的對話,是孩子們純潔的心靈與主人公的融合,這樣的練筆帶動的是孩子們真實的感悟和思考,在思維與情感引發主動積極的情態下,學生所言就會言之有物,言之動情,讓文本生色不少,同時也能更好地深化了文本的主題,達到以讀促寫,以寫促讀的互利效果。

在教學人教版第九冊《地震中的父與子》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想象模擬被壓在廢墟底下的阿曼達在死神面前如何鼓勵同學與死神搏鬥,爭取時間最後獲救的情景,讓學生從身心參與中感受到了阿曼達的了不起,豐富了阿曼達的勇敢堅強的形象。又如人教版第十一冊《老人與海鷗》一文中,“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一羣海鷗突然飛來,圍着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叫聲和姿態和平時大不一樣,像是發生了什麼大事。”“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它們大聲鳴叫着,翅膀撲得那樣近,我們好不容易纔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旋渦中脫出身來。”老人生前視海鷗如親人,從他十年如一日般堅持給海鷗餵食中,從他對海鷗一聲聲熟悉而親切的呼喚中,可見他對海鷗的一片深情,然而海鷗們十多天找不到這位與它們相依相隨十多年的老人,它們心中是多麼的焦急、憂慮啊!當它們眼前出現老人的遺像時,它們“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它們當時可能說些什麼呢?當海鷗們意識到人們要把遺像帶走,它們要與老人永別了,“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它們再一次“大聲鳴叫着”,它們多麼希望再多看老人一眼,希望遺像能多留一會,它們的大聲鳴叫想對老人說什麼?想對人們說什麼?此情此景,海鷗們的傷痛、無奈、焦慮,千言萬語讓學生們流瀉於筆下,人鷗情深的一幕便永遠定格於學生的腦海中。

三、延續文本意猶未盡處——續作者未言之意

有些課文結尾(或中間)的語言嘎然而止,耐人尋味,有一種餘音繚繞之感。這種“餘音”正是作者沒有言盡,情感表達最爲強烈、深沉、含蓄的地方。在教學中,我們就可以把這種“餘音”挖掘出來,這些語言的空白賦予了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和創作的財富。讓學生寫寫作者沒有言盡的話,把課文中情節跳躍的空白處補上,使已經接近尾聲的情節再掀波瀾,使文章內容更具體、完整,也使小讀者能過把小作家的寫作癮。如《小攝影師》一課,課文的結尾讓人覺得意猶未盡,想象的空間比較大:小男孩到底給高爾基照成相了嗎?如果他來,會做些什麼,說些什麼?如果不來,又發生了什麼事呢?在此練練筆,學生興趣盎然,創意無限。又如《凡卡》一文的結尾處餘意未盡,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課文在凡卡熟睡在那甜美的夢中結束了,然而夢總是要醒的,爲此,我設計這樣一次練筆:凡卡美夢可以成真嗎?當他醒後會發生什麼事?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基礎上展開合理想象,延續了故事的情節,道出了沙皇統治下俄國窮苦兒童的悲慘命運。他們有的寫道:“凡卡睡醒以後,他偷偷寫信的事被老闆發現了,結果遭到了一頓毒打,他那虛弱的身體承受不住而死了。”還有的這樣寫道:“凡卡每天翹首期盼爺爺到來,但當時的現實社會是殘酷的,它沒有憐憫這可憐的小孩,凡卡的希望在一天天無了期的等待中撲滅了,凡卡在絕望中飽受老闆的虐待,最終死去。”

四、捕捉文本典型處——實現語言的遷移運用

曾看過一同行說過,“語文的學習說白了,其實就是對課文規範語言的吸納後融會貫通,爲我所用。所以,讓語文走在回家的路上,切不可丟棄文本的語言示範作用。”遇到好的文章或精彩、典型的片段,我們就不應該錯失學習和模仿的機會。仿寫可以針對全篇進行,也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片斷練習,可以是句式表達、開頭結尾、過渡照應、總分結構等模仿。仿寫時,首先找準具有鮮明特徵的典型或精彩文段。如《北京的春節》一文中作者列舉了大量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但全文安排有序,脈絡清晰,銜接緊密,詳略得當,推進自然,是引導學生學習按一定順序,有詳有略的表達方法的典型文章。因此,在學習本文後我馬上指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寫一寫家鄉的傳統節日,主要訓練點落實到對文章寫作順序的安排以及內容詳略的處理方法上,結果收到了令人滿意的效果。當然有些文章的精彩片段的仿寫或遷移寫法也不容有失。例如《窮人》一文中對人物心理活動的真實描寫的片段,透過桑娜的心理活動充分展示了窮人寧可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心靈,尤其段中省略號的連續運用,更能逼真地寫出了桑娜當時時斷時續、忐忑不安的心理。學習本段後,我讓學生結合現實生活中自己遇到過的焦急、憂慮、擔心、害怕的生活情景寫一寫,例如早上睡過頭而遲到了、一個人處於黑暗無助當中、進行比賽前的緊張狀態中等,讓學生在練筆中實現語言遷移的運用,在先扶後放的過程中提高語言表達的能力。

“隨文練筆”的切入點皆於文本中,我們要潛心會文,識于慧眼,找準落點,讓我們的學生妙筆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