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小學新課標核心素養心得體會8篇

小學新課標核心素養心得體會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1W 次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新課標核心素養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新課標核心素養心得體會8篇

小學新課標核心素養心得體會1

國家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之風吹遍了全國中小學校。7月6日—7日,我們語文組也進行了兩天的集中培訓,再結合之前對新課標的學習,我學習到了許多新的教學理念,從而也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的課程。語言文字的運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的聽說讀寫活動以及文學活動,存在於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新課標提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素養的方方面面是融合在一起的,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強調日積月累、長期修習、潛移默化、薰陶感染,不能急功近利。對於中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採取以下幾點做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啓發式、討論式、師生互動等新的教學模式;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3、提倡“任務型”的教學思想,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落實在教學過程中。爲落實各項能力目標,《語文課程標準》建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採用實踐性強、具有明確任務的“任務型”學習方式,使學生帶着明確的任務目標,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要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實踐、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語言文字,完成學習任務。“任務型”的教學方式有利於學生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強化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興趣,形成學習策略,培養合作精神,增進對文化的理解;同時,也有利於學生思維和想象能力、審美情趣和藝術感受、協作和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的發展,促進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相互滲透和聯繫。

4、注重評價對學生的激勵作用,建立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課程評價體系。《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評價應有益於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有利於學生髮展有效的學習策略,促進每個學生在已有水平上的發展。《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的評價體系要注重體現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力求評價方式的多樣化,應採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既關注學習過程,又關注學習結果。爲了全面、公正地對學生進行評價,不僅評價的形式要多樣化,還要保證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提倡教師評價、學生自己評價和學生相互之間的評價相結合。

總之,本次的學習使我感受到,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應是通過師生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實現共同發展的課堂。它既注重知識的生成過程,又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能力的培養。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對教材的處理、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及評價的方式都要以學生的發展爲中心,以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爲宗旨,以此來指導自己的教學。

小學新課標核心素養心得體會2

近日,我對《語文課程標準》進行了學習。通過學習,我對語文課程的性質與地位、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課程目標及實施建議等方面又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下面淺談一下我的學習體會:

一、改變教育教學觀念,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新課標中更加強調教師必須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小學語文教學思維的原點和終點指向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語文課堂應迴歸到語文本身,閱讀教學中藉助任務教學,引導學生學會閱讀、學會表達,提出閱讀、書寫與寫作速度的要求,並有量化指標;重視在優秀詩文的誦讀中培養想象力;重視“非連續性文本”的學習,讓語文學習與生活本體緊密相連,從生活中來,回到生活中去;此外,更重要是要注重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養成,並將其作爲了學習目標。

教學中,我們應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能力。

二、加強綜合性學習,全面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養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勞的和諧發展。”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應佈置一些綜合性學習活動,在學生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品格。

對於《語文課程標準》,我還需繼續深入學習、研讀,切實做到在學習中反思,不管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

小學新課標核心素養心得體會3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培養學生四個方面的核心素養: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如何在語文教學中讓核心素養真正落地,通過研讀課標,我進行了以下思考:

一、基於核心素養,實施大單元教學。

新課標中明確提出:“深化教學改革,強化學科實踐,推進綜合學習,探索大單元教學,積極開展主題化、項目式學習等綜合性教學活動,加強知識間的內在關聯,促進知識結構化。”這無疑是對我校基於核心素養的大單元設計路徑上了一劑強心針。在之後的大單元設計與實施教學中,應更加關注教學內容的重組,實現多種教育元素的融合。

二、創設真實情境、解決真實問題。

真正有效的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是貼合真實生活情境的,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力求將生活真實的情境帶到課堂上來。這就要求教師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與單元學習目標相關的真實且富有一定挑戰性的任務。從真實的生活情境中誘發孩子們產生更多的思考、情感、審美、文化體驗,從而真正提高語文核心素養。

新課標的提出也爲“雙減”政策深入實施提供了課程依據和專業支撐。在“雙減”背景下,作爲老師必須堅持把握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發展的新方向,不斷地朝着“真實課堂”轉變,從而使學生學有興趣、學有習慣、學有動力,學有思維、學有所得。

小學新課標核心素養心得體會4

這段時間再次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領悟到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我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再學習,有以下的認識:

一、備課

變“備教材”爲“備學生”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備教的方法很多,備學生的學習方法少。老師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注意到實驗操作應規範、熟練;注意到文字的表達,也注意對學生的組織管理,但對學生的學考慮不夠。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複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一位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表現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上課

教學過程是一個極具變化發展的動態生成的過程,其間必然有許多非預期的因素,即便教師對學情考慮再充分,也有“無法預知”的場景發生,尤其當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充分發揮時,實際的教育過程遠遠要比預定的、計劃中的過程生動、活潑、豐富得多。教師要利用好即時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靈活的教學機智,不能牽着學生的鼻子走。如在教學認識圓柱時,我讓舉出生活中的圓柱有一個同學脫口而出電線杆。有68%的學生同意,32%的學生不同意。於是我讓他們下課後仔細觀察。課後學生們都跑到校園中電線杆旁紛紛爭論有的同學說出了不是圓柱的理由。同意是的同學也心服口服改變了認識。這個問題是不容易從學生的記憶中揮發掉的。

三、變“權威教學”爲“共同探討”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係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爲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爲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學生學習的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生,而多是在積極發言中,相互辯論中突然閃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被壓抑,本有的學習靈感有時就會消遁。

四、變“教師說”爲“學生多說”

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通過數量關係,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最基礎的知識,這個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利於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對全班學生也有指導意義。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組織學生講。數學教師要鼓勵、指導學生髮表見解,並有順序地講述自己的思維過程,並讓儘量多的學生能有講的機會,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說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說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上好數學課應該儘量地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能把學生埋在越來越多的練習紙中。例如,口算,現在已經名不副實,多數用筆算代替,學生動手不動口。其實,過去不少教師創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寓教學於遊戲、娛樂之中,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我們不能把數學課變成枯燥無味、讓學生學而生厭的課。在數學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既動手又動口,並輔以其它教學手段,這樣有利於優化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

小學新課標核心素養心得體會5

課程標準是教學的指導性文件,對我們的教育和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利用五一假期期間,我對20xx年新出臺的語文課標進行了仔細研讀,以便明確教學的新方向。

新的課標首先呈現的就是目錄上的變化:從原來的三大部分變成了六個模塊。它將課程內容的介紹更加的詳細化,從“主題與載體形式”“內容組織與呈現方式”兩個方面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內容做出了規定,明確了“教什麼”和“學什麼”,並且增加了學業質量模塊,從“學業質量內涵”“學業質量描述”兩個方面具體說明了學生在完成課程階段性學習後應該達到什麼樣的學業成績。而且在課程目標單列了一條核心素養內涵。“語文課程圍繞核心素養,體現課程性質,反映課程理念,確立課程目標。”足以見得核心素養在我們今後的語文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這與我們在大單元備課過程中的對學科核心素養的對標不謀而合。在今後的備課過程中,要更加註重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不僅僅是核心素養,新課標還新增了學習任務羣的設置,任務羣的設計以生活爲基礎,以語文實踐活動爲主線,以學習主題爲引領,以學習任務爲載體,整合了學習內容、情境、方法和資源等。也正好契合了我們語文教材的雙線並進的特點。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是要教授孩子們基礎知識,更要在人文精神上下功夫。

在學段目標中,也由之前的識字與寫字、閱讀、習作等轉變成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新課標非常注重孩子們的閱讀,第一學段的閱讀鑑賞中就增加了整本書閱讀,不僅要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更要要求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積累整本書的閱讀經驗。這不僅僅是課標對於閱讀的要求,語文本就是一個積累的學科,閱讀對於語文來說至關重要,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更要注重孩子們閱讀興趣的培養,增加閱讀量。

課程標準非常值得我們反覆研讀,用心領悟,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時時以新課標爲引領,更精準的把握教育教學內容。

小學新課標核心素養心得體會6

字字入心研課標,沈思篤行提素養。20xx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於今年4月份新鮮出爐,學校在第一時間爲全體教師購買了新課標,暑假通過認真研讀《20xx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使我受益匪淺。我深刻體會到了作爲一名教師,必須瞭解和鑽研所教學科的課程標準,全面、準確掌握新課程理念,才能在教學有的放矢、遊刃有餘。下面結合自己平時的教學,淺談自己學習收穫。

一、注重識字與寫字教學。課標除了在四個學段都對“寫字姿勢”和“書寫習慣”提出要求外,課標還明確指出:“按照規範要求認真寫好漢字是教學的基本要求,練字的過程是學生性情、態度、審美趣味養成的過程,每個學段都要指導學生寫好漢字。此外,還在習作教學中對寫字也提出要求:“要關注作文的書寫質量,要使學生把作文的書寫也當做練字的過程。”其實,新課標明確提出要求,“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範、端正、整潔。”我覺得在今後的教學中首先要保證自己能寫一手漂亮、規範的漢字,在板書給學生時,做到一筆一畫,特別是低年級寫字時,每一個字要分析字形、結構、佔格,在每次教學時,要儘量留10分鐘進行識字寫字,只有保證充足的識字寫字時間,抓好課上有效的時間,認好字、練好字、學好字。

二、閱讀教學重在平時。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各個學段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各學段關於朗讀的目標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讀”,這是指,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度,學習用恰當的語氣語調朗讀,表現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朗讀要提倡自然,要摒棄僑情做作的腔調。在教學一二年級時,學生們愛唱讀,把音拖得長長的,我想,根據課標的教學目標,今後在教學過程中,課堂上多的是學生琅琅的讀書聲,而不是學生拖腔怪調的吼聲。課標還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創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語文教學並不是只把課本的課文會讀會背,還要培養學生愛讀課外書的好習慣。所以,低年級語文老師就該與家長相互配合,在校內、家中培養學生愛讀書的好習慣。

三、習作教學強調兒童生活實際的連接。《語文課程標準》注重樂於寫作和自信,注重發展個性,注重打好基礎,從而降低了寫作教學要求,低年級要求學生對寫話有興趣,留心周圍事物,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中年級只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能用便條、簡短的書信等進行交流。”高年級僅僅是“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只要求“內容具體,感情真實”和“能根據習作內容的需要,分段表述”。這些都比過去低得多了。作文的本質在於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有話則長、無話則短。

總之,通過這次的學習,我對新版語文課程標準有了深刻的認識,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不斷加強修養,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用心讀懂學生、讀懂教材、讀懂課堂,讓我的課堂有濃厚的語文味和快樂的笑聲,構建和諧高效的語文新課堂。

小學新課標核心素養心得體會7

今天再次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領悟到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因此,本人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再學習,有以下的認識:

一、備課:變“備教材”爲“備學生”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備教的方法很多,備學生的學習方法少。老師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如語言應簡明扼要、準確、生動等),注意到實驗操作應規範、熟練,注意到文字的表達(如板書編寫有序、圖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對學生的組織管理,但對學生的學考慮不夠。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複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一位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表現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上課:變“走教案”爲“生成性課堂”

教學過程是一個極具變化發展的動態生成的過程,其間必然有許多非預期的`因素,即便教師對學情考慮再充分,也有“無法預知”的場景發生,尤其當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充分發揮時,實際的教育過程遠遠要比預定的、計劃中的過程生動、活潑、豐富得多。教師要利用好即時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靈活的教學機智,不能牽着學生的鼻子“走教案”。

要促成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教師要創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如果我們的課堂還是師道尊嚴,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馬上表現出不高興,不耐煩,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定大打折扣,因而要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生氣,師生關係一定要開放,教師要在教學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誠合作的民主關係。同時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的一言一行,在教與學的平臺上,做到教學相長,因學而教,樹立隨時捕捉教學機會的意識,就必定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活潑有趣,更加充滿生機,也更能展示教師的無窮魅力。課堂提問注意開放性。

開放性的提問,沒有統一的思維模式與現成答案,學生回答完全是根據自已的理解回答。答案一定會是豐富多彩,這可以作爲我們教師的教學資源。教師根據這些答案給予肯定、或給予引導,使學生的思想認識在教師的肯定或引導中得到提高。要促進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還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教學智慧,教師對教育過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對這種動態生成的把握。

三、變“教學”爲“共同探討”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即要求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將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過去由教師控制的教學活動的那種沉悶和嚴肅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真誠和激情。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係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爲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爲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學生學習的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生,而多是在積極發言中,相互辯論中突然閃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被壓抑,本有的學習靈感有時就會消遁。

四、變“教師說”爲“學生多說”

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通過數量關係,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最基礎的知識,這個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利於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對全班學生也有指導意義。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組織學生講。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只滿足於學生說出是與非,或是多少,至於說話是否完整,說話的順序如何,教師不太注意。這樣無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數學教師要鼓勵、指導學生髮表見解,並有順序地講述自己的思維過程,並讓儘量多的學生能有講的機會,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說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說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上好數學課應該儘量地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能把學生埋在越來越多的練習紙中。例如,口算,現在已經名不副實,多數用筆算代替,學生動手不動口。其實,過去不少教師創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級教學中,寓教學於遊戲、娛樂之中,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其它教材也可以這樣做。我們不能把數學課變成枯燥無味、讓學生學而生厭的課。在數學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既動手又動口,並輔以其它教學手段,這樣有利於優化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必然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小學新課標核心素養心得體會8

面對課程改革,我們怎樣能讓學生從小就喜歡數學,不怕數學,親近數學,進而願意研究數學呢?新課程標準中提到:有效的數學學習來自於學生對數學活動的參與,而參與的程度與學生學習時產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關。教師應當爲學生營造一個寬鬆的數學學習環境,創設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課堂情境,使得他們能夠在其中積極自主地、充滿自信地學習數學,平等地交流各自的數學理解,並通過相互合作去解決所面臨的問題。“讓學生喜歡數學”是新課標所倡導的目標之一。這麼一句很樸素的話,卻是我夢寐以求的境界。如何讓學生喜歡數學呢?以下是我對新課標學習的一些感悟:

一、讓學生享受生動有趣的數學

小學生自控能力差,上課總有一部分學生的思緒還在“閒逛”,靠純粹的課堂組織效果不理想。因此,新課設計是非常重要的。有意義的、富有情趣的引入能馬上吸引學生的目光,激起學生的好奇心理,扣住學生的求知心絃,從而喚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之很自然地進入最佳學習狀態。愛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寓數學知識教學於遊戲活動之中,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生學得有趣,學得輕鬆、學得主動、學得深刻。在遊戲活動中,學生不知不覺學會了新知,鞏固了新知識。在這裏,學生的思想得到了很好的交流,經驗得到了很好的豐富,思維得到了更大的拓展。這樣使學生越來越喜歡數學

也使學生越學越有趣,更使學生越學越聰明。

二、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數學

成功教育理論告訴我們:學習上的成功,能夠滿足學生成就動機中的自己提高的需要,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獲得成就感,產生強烈的新的內驅力,給學習帶來興趣和動力。因此,教師要注意鼓勵學生嘗試、探索,體驗成功。要承認學生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善於發現和鼓勵每一個學生進步。讓學生人人都有機會獲得成功,人人都能體驗到不同層次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三、在多元化的評價中體驗成功

新課標指出:“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全面、多元,多用激勵性評語。要多一些寬容,少一些指責,允許學生犯錯。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每個學生的基礎是有差異的,學習數學的進程也會有差別,如果用同一個標準去衡量評價學生的學習,必然要製造出許多的失敗者。因此,評價要因人而異,不要用“同一把尺”,要注重評價個體在原有基礎上的進步,幫其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記得有人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我們時時刻刻把學生放在首位,努力充實自己,讓學生愛學、樂學,必定會獲得教學上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