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後期剪輯心得

後期剪輯心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4W 次

我們心裏有一些收穫後,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後期剪輯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後期剪輯心得

後期剪輯心得1

通過近一週的拍攝,我們有了很大的收穫。在做畢業設計的過程中,我們感觸最深的是團隊合作的精神。我們的專業決定了我們完成一部作品必須要團隊的合作,否則靠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完成的。在製作的過程中,我們遇到了很多的困難,其中有機器的使用,拍攝手法的運用,以及後期製作的艱辛。從這些困難中我們充分的感受到了學習的重要性。大學三年,我們的專業課程很多,但是我們學到的東西卻很少,這是我們個人的原因,我們缺少自主學習的精神,所以在拍攝的過程中,許多的簡單問題我們都無法快速的解決。同時在整個的製作過程中,我們認識到要想獲得別人的尊重,首先就要尊重別人!並且要積極地配合,一起解決遇到的困難,這樣才能順利的完成作品。大學因畢業設計而完整,而我們大學生活的最後階段,卻因畢業設計的創作而變得更加精彩。

紀錄片被譽爲人類的“生存之鏡”。在對客觀現實的放映上,紀錄片動態影象和聲色並茂的優勢是文字、繪畫和照相等傳統手段所難以比擬的,正因爲如此,“真實”成爲紀錄片經典定義中不可或缺的詞彙。但紀錄片真的像鏡子一樣“真實”的反應了現實嗎?不盡然。紀錄片攝像時的開機時間、鏡別和角度的選擇,後期製作時的剪輯加工等工作,無不滲透了製作者個人的創作理念和表達慾念,所以,紀錄片只是“創造性地處理現實”(格里爾遜語),只是“抓住現實地片段,將期有意義地結合起來”(維爾托夫語),它不是複製現實的一面鏡子,而是面向現實的一條漸近線。我們只能尊重客觀現實進行重新演繹,以得到“真實”的記錄。

努力的付出,出來的成果並不一定能得到認同,第一次紀錄片成品出來,我們組拿給老師看,老師一邊看一邊評,給出了很多缺點和不足。老師拖拉着進度條,並沒有完全看。老師要求第一次製作紀錄片的我們能拍出深刻的東西。我的心還是有一點涼透的感覺,倒不是紀錄片拍得不好的原因,而是,我們的想法跟老師出現好多分歧。最後在老師耐心講解下,我們對紀錄片進一步瞭解了。

一種思考的方式。一種發人深省的思考,一種態度鮮明的個性觀點,這就是紀錄片的意義。但沒有什麼竅門。如果說在紀錄片或者其他片子的成功中有竅門的話,如果誰知道成功的竅門這一祕密的話,所有的製作人就都成億萬富翁了,都發家致富了。孤獨的眼睛,看見了不一樣的世界。我們付出了我們所有的精力,在光與煙的流動之間,在喧囂與寂靜之間,我們追求者最真實的青春!

在拍攝紀錄片過程中,我們對紀錄片有了一定的瞭解,接觸紀錄片發現紀錄片在前進,但紀錄片的市場卻在萎縮。比起九十年代初的一派繁榮,今天的紀錄片似乎長時間地處於低谷狀態。中國紀錄片幾乎沒有羣衆基礎,這是一些紀錄片製作者的共識。最雄辯的證據就是紀錄片沒人放也沒人看了。

其實紀錄片不能成爲收視的熱門,在國外也是正常的,即使傳媒發達如法國也只有一家電視臺專放紀錄片。但以中國紀錄片已經取得的成績,以大衆對現實的關注程度,它實在不應該受到如此冷遇。一些耗去製作者大量心血的出色之作,在電影節上週遊列國之後,又壓到了作者的箱底。隨着紀錄片欄目的日漸萎縮,電視臺對紀錄片的製作和傳播早已不像90年代初那麼大張旗鼓。靠紀錄片的製作者自己拿着錄像帶和高清晰的機器跑到酒吧和大學裏去放映,其效果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智利紀錄片導演顧茲曼曾經這樣說:“一個國家沒有紀錄片,就像一個家庭沒有相冊。”紀錄片表現歷史和現實的真實性、形象性,表達思想和觀點的滲透性,對於樹立和傳播國家形象,傳遞中國的聲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拍好紀錄片,首先要知道何謂紀錄片。紀錄片首先是一種觀點、一種看法,一種對於某種問題、某個人物、某一狀態所持的看法。紀錄片作爲一種“理念”,它永遠以自己特殊的視角和方法去觀察、描述、記錄世界,既有對那些社會的弱勢羣體、邊緣羣體的關注,也有對我們今天飛速發展和變遷的社會、文化的關注與記錄。拍攝者與被拍攝對象永遠在“平等”之上進行平視、對等的交流,包括怎樣適應險惡環境,怎樣與你拍的對象融爲一體,與被拍攝者一樣思維,一樣呼吸,一樣喜怒哀樂。我們常要做的就是和拍攝對象交朋友,使他信任你,在拍攝中不再回避你和攝影機的存在,而是坦率地接納這種存在,乃至忽略這種存在,忘記這種存在。

在紀錄片拍攝中,現場的聲音是構成真實性不可缺少的部分。忠實地錄下同期聲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事實卻並不完全如此,我們很多節目的同期聲要麼拒絕錄入“噪音”,要麼根據主觀需要隨意開啓、關閉同期聲,要麼配以後期模擬音響。在拍攝紀錄片中,真實還原同期聲最好的辦法,就是外接一路話筒收音,成爲混合音響。拍攝現場常常是紛亂的、複雜的。對於紀錄片而言,場面不受我們控制。在人物衆多的嘈雜場面,我們常常會遇到不知所措、令人困惑的“盲點”。我在開始拍片時也時常遇到這種情況,事先預定了許多的拍攝方案、拍攝角度,但一到現場,突然的變化會讓我手忙腳亂。這是考驗人的時刻。環境變化、攝製組人員的建議或其他人的提示常會干擾你的初衷。應該學會排除干擾,保持自己的獨立思考和清醒意識,不妨反覆問自己:“我事先準備的拍攝方案是否能行?我的主要目的是什麼?在這些衆多的事件或人物中,哪一個最有意義?如何去實施?”當然,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必須在短時間做出,因爲你所拍攝的事件、人物是不能等待你的。

抓拍是能記錄事件原始面貌的方法。因爲這些事件是不能重複的。一些偶然拍攝下來的“重要時刻”頗能說明問題。我在拍攝五一節交警一日工作的紀錄片時,就時刻觀察着那名交警的眼神,順着他的視線拍到了不少交通違章的畫面。

由於我們常常是單機拍攝,因而採訪者的問話和傾聽表情需要再一次拍攝。除單獨錄製採訪者的反應鏡頭外,還可以採取拍攝採訪者與被採者同處於畫面內的鏡頭;拍攝一些同一空間中的其他物件,如窗外景色、桌上的文件夾、牆上的錦旗等,在後期製作中加入,既提供了環境中的細部信息,又調節了視聽節奏;插入與談話有關的其它畫面。

現實不可能因爲拍攝去搬演、假造而發生變化。紀錄片的美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之上,拍攝時是什麼樣子就是什麼樣子,用不着因爲拍攝而刻意裝扮。

畢業設計作品雖然已經完成,可我們還會回頭去看一下我們在那裏留下的腳印,我們相信那不是我們旅途的歸宿,而是我們充滿挑戰和希望的開始!正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後期剪輯心得2

在趙勇老師和王利劍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了專業實習實踐的相關課程。我們小組共有成員十一人,在本次實踐中我擔任後期一職。

剪輯在電影、電視創作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作爲影視藝術的

重要組成部分,是在電視電影的發展過程中應運而生,並逐步完善的。同時剪輯藝術的進步,又極大地影響和推動了影視技術的提高和發展。影視剪輯的功能和作用,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即:準確、合理、有豐富蒙太奇思維的剪輯,能夠增強電影、電視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反之,不準確、沒有蒙太奇思維、隨便的剪輯,就會削弱甚至破壞電影、電視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

剪輯地首要任務,就是對大量地原始素材畫面進行準確地選擇,正確地使用。而在進行素材畫面選擇使用時,要充分認識,正確把握動作,造型,時空,這三大因素,才能運用自如,恰當合理。不過,一些剪餘鏡頭和備用的鏡頭也不要隨便丟棄,有時還有再選用的價值,比如,在剪《我要上電視》時,一場戲裏就有大量的鏡頭素材,而有些鏡頭是不同景別同鏡頭內容的素材,怎麼樣接的順,怎麼樣更好的利用景別表達人物情感,怎麼樣能把這場戲的中心意圖表現出來,就成爲我剪輯時主要的指導思想。

在很多時候,我聽到有這樣一種說法,剪輯應充分了解導演的意圖。應該順從他,他纔是整個片子最終的領導者。而人們已經也習慣了把片子的質量的高低完全取決於導演本身,其他的便忽略不計,剪輯也被遺忘了。如果在這種情況下,導演自身還沒有剪輯思維,對自己的去學習剪輯技巧沒有要求,那麼最終成型的片子就會成爲觀衆的笑柄。在我們現階段的情況來看,是不可能有好的剪輯師去擔任自己片子的剪輯,很多時候可能會沒有信心覺得自己能獨立剪好就會找一些會剪輯的同學一起剪,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自己沒有好的剪輯思維,那麼當別人能給自己提供更多的樣式和選擇的時候,自己就不知道該怎麼去則取才是更符合全片的,更符合自己片子想要的節奏的。

總的來說,本次專業實習實踐課程的學習中,我對於大學四年以來學習過的理論知識有了一次完整的實踐創作的機會,在這次難得的實踐機會裏,我們將所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理論結合實際,創作出來一部還算成功的故事短片。

最後,要特別感謝老師對於我們的指導和幫助,也要特別感謝我們小組其他的十名同學的幫助和支持。

後期剪輯心得3

電視製作編輯工作實習心得我覺得在實習期間,勤快和積累人脈對一名實習生來說很重要。作爲一名實習生,我所欠缺的,就是社會經驗、職業素養以及一些基本的工作技能,所以實習生必然會從一些基本的工作做起,比如說,被製片人派去做自己編輯工作之外的採訪。想要真正地學到東西,不僅要從點滴開始累積,更要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多觀察,不斷地發現、發掘自己能做的工作,循序漸進地進入工作體系。要利用實習的機會,想清楚自己要走的路,趁着實習多聽多看多認識人,提高求職的綜合素質。正如欄目裏的老師們說的那樣,人際關係的處理是頭等大事,在實習中,我們常常能得到一些寶貴的人脈資源,這些都要好好的把握,對於以後的求職可能有幫助。

作爲地方電臺裏的民生節目,我們報道的內容僅爲當地的社會經濟服務,作爲政府和民衆的傳聲筒。通常都是幫助百姓解決他們生活中不能自己解決的問題,或是和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諮詢之類,有時也會報道一些政府或某些單位的通知。在編輯一些關於政府的新聞時,領導的名字和職位不能有差錯,甚至領導的排列也要按照職位的大小來排,否則就可能弄出顛倒主次的笑話。可想而知,新聞編輯是一件多麼嚴謹的事情。

對於新聞的編輯製作,之前在學校裏也沒有接觸過這樣的內容,對我而言是完全陌生的一頁,只能從頭學起,還好我的指導老師總是很有耐心的指導我,總是細心的提醒我。新聞編輯製作並非想象中的那麼簡單,首先開始剪輯,從記者粗編的節目裏,檢查新聞畫面和新聞的文字稿是否相配合,相互呼應。然後進行聲音的處理,我們需要檢查聲音是否太高或太低,聽清記者上的字幕和當事人所說的話,是否相一致。有的時候我們還會給一些新聞配上音樂,使得新聞更加生動,也更加吸引人。

後期剪輯心得4

要把拍出來的東西按照自己的理念呈現給觀衆看,非常重要的非常關鍵的一步。

這學期學的是紀錄片,上學期學的是非線性編輯,視頻剪輯。學視頻剪輯,這門課程我很喜歡。因爲從小就特喜歡看電視,慢慢長大後會想要知道這些是怎麼做的,現在有機會接觸並且專業的學習,我很期待。從小的我就喜歡想象,想象各種各樣的事情發生,這給現在的我提供了多的想法,讓我的想法不再侷限性。同樣的我也可以把它運用在我的'作品上。

視頻剪輯是影片後期很重要的一步,它直接決定着一個影片的好壞,影片的意義。鏡頭要連貫起來,不能太嗦,不能太空洞,要精緻的表達出來,而且還要與背景音樂相結合。背景音樂也是不好找的,但是我還是用的是肖邦的兩個曲子。比較輕鬆的感覺,因爲我們的片子是在朝陽公園遊玩類,所以還是很適合的,後面吃飯時的快節奏音樂也很配。大類型的影片都是找專業的音樂人來配樂的,像臥虎藏龍,夜宴等。而像短片的編輯就是搜尋與你短片有共同意境的音樂,每個時段的情景與效果都要有不同的音樂來配套,這樣才能更好的把短片的意義表達出來,還有就是解說的配音,也全是我一個人的工作,由於話筒不好,和5505那個教室不安靜,配出來的音聲音特小,在片子裏基本聽不見,所以又得調音頻,而且是所有的音頻都得調。

剛開始學的是premier軟件的應用,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軟件的入門其實很簡單,一些基本的操作也就是那樣,主要還是剪輯時的想法,和自己本身的藝術修養。所以我用的是EDIUS,而且比較方便,比PR更容易在筆記本上運行。如果想要製作出一個好的影視節目或是一張好的短片,關鍵取決於製作者的藝術修養。因此,要提高短片的製作水平,就要不斷提高我們自身的藝術修養。

這次的作業是我們是六個人一組,本來想拍的是搞笑片紀錄片,但拍完之後覺得不太搞笑,於是就作爲普通紀錄片來剪,配了些搞笑的解說。拍的過程中有不少挫折,但是還好我們是六個人,在想法方面比較全面,在等的過程中也不至於太枯燥。我們拍的是“吃喝玩樂”,是朝陽公園的。拍的時候才知道現實和想象是有差距的,拍的時候遇到的一些事情是我們想不到的,也差點惹下麻煩。現在回想我們是不夠專業,沒有事前準備好。這對我們都有很大的影響,以前只知道拍片子好玩卻不知道要拍好片子會很辛苦。剪片子時才感到真正痛苦,剛開始不知從哪下手,怎麼編輯才能把想法表現出來,真的是很頭痛。在慢慢的看了很多專業知識後,纔開始有了頭緒,有了想法。然後開始慢慢剪,坐在5505那個教室,基本一天都不會動一下。在幾天的努力下,我剪完了,剪完之後真有一種長舒一口氣的感覺,成就感油然而生。而我們的小紀錄片我還能接受,因爲它能完整的出現也不容易。

我覺得經驗多了自然就會好過點,我慢慢了解到做出一個成功的影片有多麼不容易,瞭解了這個專業的模式和生存的方式和作爲一個專業人士應該具備的基本條件。其實上課的時間不多,主要還是自己去了解,去學習,拍攝得從一步一步做起,在拍攝的過程中我有很多的感慨,我開始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生活中的人和事,一直在想如果是我我會怎麼去拍,怎麼去展現各種東西的特質。

剪輯也是一門藝術,而這門藝術是源於生活的。只有真正的和生活融入在一起,纔會拍出好的作品。我也會好好地學習專業,把生活中的美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