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教學法心得體會

教學法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7W 次

在平日裏,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法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法心得體會

教學法心得體會1

最近,我校開展了“學習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師德師風教育活動。通過學習張惠妹的事蹟,使我深受感動。

張桂梅,45歲,滿族,中共黨員,雲南省麗江地區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兼華坪兒童之家院長.20xx年以來,先後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被全國教育總工會、國家教育部評爲“全國十佳師德標兵”,被全國總工會授予“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十佳”知識女性,獲得省委、省政府授予的首屆“興滇人才獎”,被省婦聯、省電視臺評爲“感動雲南”十大母親,被評爲麗江市“關心下一代”先進工作者,被縣委、縣政府授予“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稱號。今年6月,在中共雲南省委八屆三次全會上,她當選爲雲南省出席黨的十七大代表。

張桂梅同志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30多年,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之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戰鬥在三尺講臺之上;憑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忠誠,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沒有子女,生活節儉,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費控制在3元以內,而拿出自己絕大部分工資接濟困難學生,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

1病,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奉獻給了學生和孤兒;她不僅生活上關心學生,而且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他們,與迷戀網絡的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精心引導,細心照顧,使他們戒除了網癮。華坪縣民族中學的學生和華坪兒童之家福利院的孩子們親切地稱她爲“校園媽媽”、“張媽媽”。

張桂梅同志是邊疆民族貧困地區教師的優秀代表。她的先進模範事蹟,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了她對黨和人民教育事業的無比熱愛和忠誠。

人們常不解的問她:這樣做有什麼目的,有什麼好處?什麼力量使她這樣堅強?張老師總是笑着說:“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她,沒有生育自己的兒女,卻有着世界上最偉大的母愛。那些失去父母的貧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愛,分享着人間最美好的親情。她,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用真愛點亮了那些無依無靠的孩子們的希望之光,她讓偉大的母愛在奉獻中不斷延伸,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愛的奉獻之歌。目前,以向傳遞真愛的使者張桂梅學習爲主題的“感恩行動”在迅速掀起,成爲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的強大動力。

2我們要認真學習張桂梅同志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帶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記宗旨、堅定信念、對黨忠誠的優秀品質;學習她淡泊名利、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崇高境界;學習她熱愛生活、艱苦奮鬥、樂觀向上的優良作風;學習她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爲人師表的高尚品德。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以張桂梅同志爲榜樣,立足崗位,開拓進取,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爲把鎮安打造成爲龍陵縣第二個文化教育中心,提升龍二中在全市教育界中的地位,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學法心得體會2

在不斷的學習探索國內外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在仔細研究教學改革經驗的基礎上經過全縣一線老師的共同努力,凝聚着中小學教師的智慧,滲透着無數探索者的心血與汗水,我們集思廣益,羣策羣力,提出了我們濮陽縣的本土教學模式---四步探究教學法。通過學習四步探究教學法,使我們都已感受到四步探究教學法的精髓在於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能力、創新精神及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學習使我倍受啓發,從學習中得到了一定的心得體會。

一、創設情境 點燃激情

適宜的教學情景在潤物細無聲中激起學生思維的漣漪,讓學生自主的發現問題進而提出問題。因此導課要切實有效,要圍繞學習目標進行,導課的角度應與三維目標有機結合,切忌單純爲導課而導課,盲目的搞笑與逗樂更不可取。最好在上課前,教師就要認真詳盡地瞭解每個學生的特點,以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爲突破口,精心準備,營造民主的、富有吸引力的學習情境。讓每位學生身臨其境,觸景生情,這樣每位學生都有一種探究新知識的渴望、奮力向前的衝力。

二、閱讀質疑,自主探究

閱讀包括課前自讀和課堂閱讀,做到有目的而讀。課前自讀指學生自讀文本,存疑置難,要求學生讀、查、思、寫、記。讀要讀得正確流利,達到初步感知的目的,查指查閱工具書和有關資料,爲進一步學習做打基礎;思指初步思考本課的主要內容,寫是摘記知識要點和難點;記指初步識記重點字詞及文學常識等。課堂自讀要求學生最好默讀,即不出聲,邊讀邊想,便批註,把讀文本的感受,體會及遇到的問題在課本上作旁批,這都是爲下一步的質疑做準備。質疑要引導學生圍繞本課學習目標設問質疑,防止漫無邊際的設疑。學生自己讀課文,提出不懂的需要問題。教師設疑,教師根據教參、自己備課預設提出問題,最後師生相互補充、合併、梳理歸納出本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即自學提綱。老師要藉助文本材料堅持訓練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地質疑,從標題到內容,從語言形式到層次結構,從關鍵詞句到主題思想都要敢於質疑。質疑的問題忌瑣碎重複,要有探究的價值要重視質疑的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經歷思考-發現-提問-篩選-梳理的思維過程,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在學生設疑的基礎上,隨機轉化、歸納和補充,最終梳理課文要探究的主要問題。

自主探究,問題來自學生須再回到學生中去,教師引導學生帶着問題走近文本,讓他們憑藉已有的知識經驗,潛心文本,與文本進行心靈對話,尋求問題的答案。

三、多邊互動,合作探究

在個體自主探究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髮表自己對某個問題的看法,交流自己的探究收穫。教師審時度勢,適時地引導學生進行同桌交流、小組討論,班級彙報等多重對話。通過生生、師生多邊而有效的對話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完善問題的答案,提升對文本的認識,以此達到發展思維,培養能力,張揚個性的目的。

四、訓練檢測,目標探究

這一環節的關鍵在於圍繞教學目標進行達標訓練,以達到運用知識培養能力的目的。但是應注意達標的意思並非都是出題考學生,可以隨着教學的進程對學生達標情況進行考查,也可集中考查。例如學習古詩要達到會背誦默寫的目標,進行完這一項內容進行提問,或找學生上黑板演示,或在教師的指導下同桌互相監督檢查等,落實達標要求。

學生能夠完成目標,稱謂達標;大多數完不成任務,教師要及時調整課堂,找出學生沒學會的原因,及時進行矯正,直到學生明白。課後還要進行跟蹤。

總之,"四步探究教學法"是在課程改革基礎上提出的符合我們教育教學實情的一種教學模式,帶有鮮明的"本土"特色和深深的個性烙印。我感覺它的最可貴之處在於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而不是被動思考問題;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而不是被動解決問題;讓學生"會學"而不是單純的"學會",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真正實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由單一接受到發展創新的根本轉變,實現了教師由知識的傳承者到創新人才的催生者的角色換位。這就是我們必須理解的"四步探究教學法"的科學實質和深刻內涵,也只有理解了這個內涵,我們在具體運用過程中才能做到融會貫通,才能力戒形似而神異,才能達到心中有模而實際無模的境界。

教學法心得體會3

從教12年來,接觸過許多家長和琴童,我始終在尋找一種來自心靈對音樂得到滋養的“快樂教學法”。幸運的是我參加了中央音樂學院“全國鋼琴音樂教師認證培訓”的課程,從中真正感受到了應該如何培養一個快樂的孩子,快樂的鋼琴家,快樂的藝術大師!

參加培訓的每一天,都能夠感受到“享受性”的授課。周海宏教授講的“兒童音樂教學中的心理問題析解”,深刻剖析了兒童在學琴過程中的心理狀況,如何使他們自覺練琴、如何享受音樂;李昕副教授講授的“規範鋼琴教學的重要性”,講述了非常實用的鋼琴彈演奏技巧;劉紅妍老師講授的“鋼琴藝術史”,深入淺出的講授了各個時期的音樂大師及歷史背景;彭佳老師講授的“復調作品”,深入分析了復調作品的彈法和調性把握;寧楠老師講授的“音樂基礎知識趣味教學法”,講解了如何進行引導性的趣味教學方法。這使我從中收穫了很多,下面我淺淡幾點從中學習的感受和體會:

一、要培養正確的彈奏姿勢和練琴方法

從小學會用科學的彈奏姿勢彈琴,這樣才能逐步體會到正確地運用身體的重量和力量來觸鍵和發聲,提高彈奏的準確性。

在練習方法上,我認爲在剛開始學習一首新曲時需先慢練,逐漸在熟練的程度上加速,最後根據樂曲要求速度彈奏。慢練的目的在於要求學生能綜合樂譜上的信息,教準確地彈奏,減少因能力不足而產生的彈錯音,逐步培養視奏能力和聽辨能力,鞏固手型和基本技術。

二、建立師生感情,消除學生上課的緊張情緒

學生上鋼琴課都是帶着極大的好奇心,同時也帶有一定的緊張情緒,擔心自己彈不好,擔心家長指責。因此,作爲把孩子引進音樂大門的啓蒙教師,就要幫助孩子消除緊張情緒,建立師生之間良好的感情,讓孩子從心理接受老師的引導,培養他對彈鋼琴的興趣。

對於孩子,特別是膽小怕事的女孩,我主動地親近她,鼓勵她,在彈好一課後,予以表揚,使其對鋼琴沒有緊張的情緒,同時在彈琴的過程中也學會了放鬆。

三、合理安排好每一節課的內容

每次上課,在回課的基礎上,重點解決重點和難點的問題,使孩子明白在這一課裏出現的問題,到下一課中也同時能得到解決,遇到問題就解決掉。

同時,我適當地示範彈奏,增加學生對樂曲的感性認識,更明確地體會到彈奏要點。每次示範,速度要適當,力求準確、鮮明、吸引人。孩子模仿能力強,對示範的印象十分深,常常會出現教師無意之中讓孩子把自己的習慣動作學了去,鼓勵學生創造性地彈奏,勇於表現自己的個性特點。下課之前,用三言兩語給學生小結一下,肯定他這節課的進步,指出努力方向。

四、因材施教,掌握進度

貫徹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則,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有區別的教學。採取有效措施使每一位的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一般說,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學習鋼琴的起點是不一樣的,加上他們天生的音樂素質、生理條件、反應能力以及對音樂的悟性等方面的差異,用統一的教學模式肯定是行不通的,教師必須在兼顧普遍性的基礎上更加註重特殊性,對每個學生具備什麼樣的條件,綜合素質怎樣,做到心中有數,才能迅速找到適合不同學生的教學之路。

對待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在教學中,可以採取多暗示、提醒、引導的方法,對待膽小、反應遲鈍的學生要更加註意師生的情感交流與互動,激勵他們積極參與思考,勇於表現自我,培養自信心;根據學生能力不同,在教材的選用、教學方法、教學進度等方面有的放矢,揚長避短。在達到練習手指目的的一首曲子裏,可以選擇一些孩子們耳熟能詳的兒歌或者世界名曲,激發孩子的演奏慾望。

五、調節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

現代心理學對情感的調節功能的揭示,爲鋼琴教學開闢了一條通過非智力因素改善促進智力因素髮展的直接通道。正如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我一千次地確信: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的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智力發展”。學生在鋼琴學習時的情緒興奮性,即情緒的一般喚醒水平,應控制調節在適中的程度,以利於鋼琴演奏技能的操作。在鋼琴教學實踐中,問題往往不是如何降低學生的情緒興奮性,而是怎樣提高它,以達到適中的程度。在這裏,教師通過發揮情感調節功能來控制學生的情緒興奮性,是一條極爲有效的途徑。

例如,在鋼琴教學中,可時常採取討論式的授課方式,這無疑是對“一對一”個別課的補充。這種課堂討論可以用多種形式、多種內容進行: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就鋼琴學習的各種問題展開討論,讓學生去聽應該用哪種聲音或者觸鍵更好的彈奏。它的優越之處在於,課堂情緒氣氛愉快,形式活潑,內容豐富,視角廣闊。學生可以敞開心扉無拘無束地談自己的看法,還可以通過口頭髮言把自己平時的感悟體會總結成理性認識,更理智地指導練琴。

通過音樂撥動學生的心絃,豐富學生的審美感知,得到美的享受,豐富自身情感。通過各種音響和“通感”作用引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全身心地融於音樂作品中,直接強化學生的鋼琴學習行爲,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以上是我對鋼琴教學方面的一些淺談,其實,在鋼琴教學過程中,由這些功能所發揮的各種作用是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的,從而構成了一個複雜的教學情感迴路的動態網絡。如何認識和利用這一網絡,充分把握情感的教學功能,從而優化鋼琴教學效果,切實提高鋼琴教學質量,是一個融科學性、藝術性、教育性於一體的綜合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代表了現代鋼琴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它需要我們不斷地從理論上加以研究,從實踐上加以探索。

教學法心得體會4

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要樹立“以人爲本”的學生觀和“民主合作”的教學觀,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就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模式,精心設計教學活動,拓展和延伸教學空間,實施“教學內容活動化,教學活動內容化”,爲學生搭建自主學習、學會學習的平臺。在實踐中,我感覺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能夠很好的做到這一點。

一、什麼是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

所謂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就是指在課堂教學中,由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從宏觀到微觀逐層分解知識,把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歸納概括成難易程度不同的問題提出來,然後引導學生有目的的閱讀教材,分組討論,合作探究,最後請不同程度的學生歸納回答不同難度的問題,教師進行點評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

二、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優點

經過近兩年的實踐,我認爲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有以下優點:

(一)貫徹了“以人爲本”的學生觀。

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要樹立“以人爲本”的學生觀,也就是說我們教學時要面向全體學生,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有些教師上課時學生開小差的較多,課堂效率較低,就是因爲單純依靠教師講解的課堂教學,沒有面向全體學生,使一部分學生感覺自己是課堂教學的旁觀者,激發不起他們的興趣,不能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而導致精力不集中。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能夠解決這個問題。採用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教師把一節課的內容細化成多個問題,並且根據難易程度把問題分爲A、B、C三個等級,不同程度的學生回答不同的問題。這樣,就使每個學生都明確了這節課的學習任務,都有被提問的可能。在此背景下,學生就不能再把自己當成課堂的旁觀者,否則,回答不出來問題是要臉紅的。因而,絕大多數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進課堂教學中,認真閱讀教材、積極參與討論,爲回答問題做準備。

比如我班有一名學生,入班成績比較差,對學習喪失了興趣,上課不是睡覺就是看小說,好多老師上課都放棄了他。我上課時,針對他這種情況,專門讓他回答一些最簡單的問題,像“是什麼”等通過看書可以在課本上找到答案的問題。剛開始,他也不配合,根本不去看書、思考,起來就說不會。這時,我告訴他在課本就能找到答案,讓他讀出來。這樣,他感覺老師沒有放棄他,並且稍加努力他也可以回答出問題,所以他上課不再睡覺或看小說,而是根據要求去看課本,參與小組的討論,慢慢的有了興趣,能積極主動地去學習了。

(二)貫徹了“民主合作”的教學觀。

樹立“民主合作”的教學觀,就是要擺正教師和學生的關係,通過民主討論、合作探究的方式來完成教學任務,其實質是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採用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教師的任務主要是提出問題,從宏觀上把握學生學習的方向,而解決問題的任務則主要是由學生來完成的。這樣,教師就從知識的傳授者變成了合作探究的引導者,學生從被動的知識接收者解放爲主動的知識探究者,通過生生討論、師生討論來獲取知識。經過這一變化,教師從繁重的講授知識的任務中解放出來,而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則被充分調動起來,他們必須積極地去思考、討論,否則,就不能得到問題的答案。採用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通過“提問——討論——回答——點評”四個環節,讓學生各有所談、各有所識,互相啓發,共同尋找答案,領會知識本身的意義。

爲實施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我把全班同學分成九個小組,每個小組的成員又根據程度不同分爲A、B、C三個等級。小組討論時,不同程度的學生則成爲不同等級問題的中心發言人,比如,對於簡單的A級問題,由程度較差的A級同學主要回答,其他同學作補充。並且,我又在小組之間引入競爭機制,引導小組間相同等級的同學進行競爭。比如,一組的A類同學回答A級問題,回答不好,由其他組的A類同學進行補充,哪個小組回答得好,則給予充分的肯定。每兩週評選出最佳小組、最佳同學以及進步最快的同學。當然,這個等級的劃分只是由我自行掌握,不對外公佈的,避免傷害了學生的自尊。這樣,課堂上每個人都有任務,都有競爭對手,學生之間,既是探究問題的合作者,又是競爭對手,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爲學生搭建了自主學習的平臺,有利於能力的培養。

新課程改革更多地強調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而自主學習的能力則是在課堂教學中逐步培養出來的,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就爲學生搭建了自主學習的平臺。一節新課的內容對於學生來講,往往非常抽象,不知從何處下手學習,更不知重點、難點是什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會大打折扣。採用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把一節課的內容細化爲若干個問題,就相當於把一塊原先無從下嘴的大肉切成了許多小塊,方便了學生“下嘴”,使學生願意去“吃”。另外,把零碎的知識問題化後,學生知道了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學習起來就有了很明確的目標,努力朝這個目標前進,避免了盲目的低效率的重複。

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要閱讀課本,分析總結,要求學生從課本的敘述中概括出有用的信息點,構建起知識網絡,這就培養了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歸納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自主學習過程要進行小組討論,特別是對於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討論,可以鍛鍊學生的理論聯繫實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能力、辨別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前考試時,學生最怕做的題就是主觀題,得分率非常低,原因就是分析材料的能力和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差,即使基礎知識都會背了,也不會用。採用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後,經過一學期的實踐,學生主觀題的得分率有了很大提高,不少學生認爲正是課堂上自主學習的過程鍛鍊了分析材料、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實施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應注意的問題

(一)問題的設置要能激起學生探究的興趣。

科學家研究發現:非智力因素對學生學習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特別是情商對學生學習效率和效果更是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我要學”和“要我學”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爲此,教師提出的問題要能引起學生探究的興趣,使學生的情緒處於積極亢奮狀態,能自發地去學習,激發學生尋求正確答案的積極性。教師要設計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問題,而且問題設計形式要多樣。

比如,在教授“矛盾的概念”時,我是這樣設置問題的:我首先把一個比我高的同學叫上講臺和我站在一起,問“我們兩個誰高?”學生感覺老師怎麼問這樣的問題,不知道我葫蘆裏要賣什麼藥,興趣一下子上來了,都在期待着我下一步要幹什麼。然後,我讓他回到座位上,問“我高還是矮?”這樣,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也很容易的明白了高和矮是既對立又統一的,從而明白了“矛盾就是對立統一”。

(二)問題的設置要有啓發性。

採用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要設置一些具有啓發性的問題,因爲啓發性的提問能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引起學生探究知識本質的願望,促進學生的思維。啓發性提問更能促進學生積極思考,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發展智力,培養能力。因此,教師在設置問題時要通過這一問收到“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的意境來,通過這一問使學生能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大膽想象,更通過這一問使學生產生一種“欲罷不能,躍躍欲試”之態。這樣思維的火花,智慧的靈感就會不斷產生。

我在課堂上,有時通過一些典型案例情境進行啓發,有時通過師生之間的合作討論、辯論啓發,有時通過創設情景模擬試驗啓發。比如,在教授《人的認識從何而來》這一框題時,我就創設這樣的情景模擬試驗:我準備了三個燒杯,一個放入自來水,一個放入白酒,一個放入白醋,我讓教室靠後的一個學生站起來回答杯子裏分別放的什麼。他沒法回答出來,同學們也感覺這個問題沒法回答。我又問怎樣才能分辨出杯子裏放的東西?學生衆說紛紜,我請一位學生回答,他走到講臺上聞一聞之後迅速給出了正確答案。我因勢利導的問,這說明了什麼問題?同學們很快明白了“實踐是認識的來源”這一道理。

(三)問題的設置要難易適中,難易結合。

探究性提問的難度要適中,既不能設置太容易,也不能設置太難。問題太容易,學生不用過多動腦思考就能回答出來,就失去了探究的意義;問題太難,使學生百思不得其解,就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因此要把握住這樣的尺度:問題經過學生思考、討論之後基本可以解決。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把問題解決,更激發了他們探究、解決問題的積極性。但對一些學習較差的同學,爲喚起他們學習的興趣,應針對他們的具體情況,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比如讓他們回答“是什麼”的問題。這些問題只需要通過閱讀課本就能找到答案,他回答出來後能有一種成就感,有助於恢復他們的自信心,這比學會知識更重要。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再逐步培養他去解決疑難問題,學生就會相信,只要自己努力,不僅能夠解決疑難問題,而且能成爲一個優秀生。

在問題的設置上,我也走過了彎路。剛開始採用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時,問題設置得有些難,總認爲如果問題設置太簡單,一是顯得老師太沒水平,二來也不利於學生掌握知識。經過一段時間,我發現效果很不理想,課堂氣氛越來越沉悶,學生對我也越來越敬而遠之。我及時召集部分同學的座談會,經過交談,問題找到了:本身同學們都剛到了一個新環境,互相還不熟悉,正好我問的問題又有些難,所以同學們都“明哲保身”,都恐怕回答錯了,在同學們面前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都三緘其口。找到癥結後,我迅速改進,問題的設置不再以我的意志爲主導,而是考慮到學生的情況,設置不同難度的問題,面向不同程度的學生。由於每個學生都有問題要思考回答,並且稍加努力都能回答出問題,有成就感,所以課堂氣氛很快就活躍起來了。

(四)要有中肯的評價

在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中,教師的點評是最後一個環節,有人認爲通過前面的探究,問題已經解決掉,學生已經掌握知識,教師的點評就可有可無了。其實,這一環節不但不能可有可無,而且還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因爲老師的點評對學生的心理狀態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對本門課程的興趣。因此,老師的點評要以鼓勵爲主,力求避免在課堂上批評指責學生。當學生把問題回答出來之後,老師要絕不吝嗇溢美之詞,哪怕一個“好”字對學生來說都是很好的獎賞。當學生回答不出問題時,我們既不能放棄他另找學生回答,更不能對他批評指責,因爲這樣,會損傷他的自尊心,使他產生牴觸情緒,不願再學這門課,久而久之,就會自暴自棄。正確的做法應是積極的引導、啓發,幫助他們找到問題的答案。這樣,他會對你心存感激,“親其師,信其道”更會激起學習這門課的興趣。

總之,實踐證明,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符合新課改精神,符合“三貼近”原則,有利於提高課堂效率,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能力,應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推廣運用。

教學法心得體會5

教師是在集體中成長和發展起來的,“背靠背,競爭的結果是兩敗俱傷;面對面,溝通的競爭才能取得雙贏”。教師要與專家、同事開展協作交流,運用頭腦風暴法,以開放的心靈容納別人的想法,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教師還要注重參與學生合作,以己爲榜樣帶動學生形成合作學習。面對21世紀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的挑戰,現代社會要求公民要有良好的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現代社會對公民所提出的素質要求,向語文教學改革提出來了新的挑戰。它要求教學必須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如下進行學習,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確立現代化學習觀。面對新課程,教師應樹立全新的學習觀,學會終身學習,適應未來教育的發展需要;學會創新學習,能夠把知識轉化成智慧,在實踐中形成新的方法論、價值觀;學會利用網絡進行學習、交流和研究,快速完善自我、更新自我和超越自我,加快自身專業化發展的進程。

採用多元化的學習方式。通過自主學習,及時更新知識結構,保持專業知識的先進性;通過團隊學習,發揮羣體優勢,從而相互促進,共同提高;通過探究學習,改進教學行爲,革新教學策略和方法,向“教育專家”的目標發展。博學多才。教師應學習普通文化知識、專業學科知識、教學 法知識和優秀教師的個人實踐知識,學習語言表達技能、課堂教學組織技能和教育科研技能等,重點提高核心教學能力,掌握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技術,既做“專才”又做“通才”,從而使自己能夠勝任新課程教學。

“全面落實教育的新觀念,”“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指在語文知識、思想方面的水平和正確的情感態度。在理解這個概念時,要注意把握兩點:

1、要面向全體學生

2、要弄清語文素養所包含的具體內容

這些主要內容有: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和文言文化的思想感情,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正確態度,豐富的語文知識,發展的語文能力,培養語感,提升思維能力,養成良好的個性,培養健全的人格。改善心智模式,首先,瞭解自己的心智模式,克服習慣性防衛;其次,善於反思,覺察自己心智模式的缺陷,找出它與現實改革之間存在的差距;第三,樂於捨棄舊習、拋棄成見、敞開胸懷,建立與別人的協作交流。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存在的諸多問題,原因在於教師沒有意識到要自我超越和不斷改善心智模式。意識到要自我超越的人會敏銳地察覺到自己的無知、能力不足和成長極限,他會學會如何在生命中產生和延續創造性張力,誠實地面對真相,看清

真實狀況的障礙,並不斷挑戰自己內心深藏的假設和偏見,看清結構性衝突的實質,建立起個人願景。當這個願景與現狀之間呈現出差距,就產生一種創造性張力。新課改提倡動態生成的學生髮展觀,必然要求教師讓課堂滿足學生髮展的需要,充滿生氣和樂趣,使師生的生命力在課堂中得以涌現。

教學法心得體會6

個人幾年的教學模式已基本定型,真要跨出這一步,實在覺有些力不從心。通過領導的指點、與老師們的切磋、討論和自己的教學實驗,慢慢理出一點頭緒,下面就本學期的課改教學情況談談自己的一點感受:

一、實現思想觀念的更新。

學校“先學後教”的課堂改革,要求教師必須首先要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摒棄以往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學習模式,把學生放在主體位置。在開學至今的課改中,我也在不斷地更新自己的觀念,編排座位、教學設計、課堂實施等無不融進課改的新理念。感覺自己的教學思想在慢慢地改變,同時也感到更大的壓力,因爲這樣的教學要求教師思維更活躍、更嚴謹、更有條理性。

二、教學方法的更新。

課堂上我努力讓學生感受到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因此在課堂上學生的質疑問難,浮想聯翩,小組合作交流等,在課堂教學中放手讓學生充分地讀,自由地議,大膽地評,從而真正樹立以人爲本、以讀爲本、以創新爲本的現代閱讀教學觀念。課改讓自己變得更和藹、更親切、更平易近人了。

三、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我努力從息息相關的生活中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同時把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到學習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繫。

四、獎勵激勵,提高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很好!說得真好!你懂得真多!你的想象非常豐富!真聰明!你的話很有說服力!你的想法非常棒等等,同時還對小組進行評價,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和集體觀念,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同時在小組間實行競爭機制,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五、“先學後教”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先學後教”的基本流程是“學生(老師)提出問題→學生自學→分組討論→彙報展示→結論(感悟)→檢測運用”,它與新課標改革的思想觀念是不謀而同的。

六、存在困惑

在課改過程中,進步的同時也存在着不少的困惑:

1、備課花時較多,有時創設一個問題要想很久,加上做課件、設計檢測題等,如何才能提高效率,能更有效地進行備課?

2、如何在課改中上好作文、交際、練習、複習、評講試卷等課型,還有待摸索。3、如何更好地進行引導、點撥,讓學生有話可講,理解到位?很多問題提出來後,學生未能很好地理解,教師引導多了,教師的話就變得多了,也改變了“教師只能講10分鐘”的課改理念。

教學法心得體會7

通過這兩天的學習,本人的教學觀念以及在教材和評價等多方面感觸很大。讓我認識到“三維目標的確定”確實是新課標下的一個難點,教學目標要結合實際情況來定。目標定得太 大,學生不好接受,那這堂課就沒有達到我們所要教學效果。

此次培訓的內容是:

一、課程標準的解讀與教材的理解;

二、初中信息技術案例分析;

三、聽評課與教學反思。

我有了以下幾點心得體會:

一 、教師要成爲終身學習者

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爲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

1、要學新的《課程標準》,理解新課程的目標,準確把握課程功能、課程內容、課程結構、課程實施、課程評價,把握新課程的精髓。

2、教師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構建課程目標。在新課程目標下,教師自身應具備寬厚的基礎知識和現代信息素質,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知識結構;有開闊的視野,善於分析綜合信息,有創新的教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和以創新思維培養爲核心的評價標準等。因此,爲了適應教學,教師應通過自學或培訓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專業理論水平。其次,通過報刊,雜誌等收集有關的教育教學資料,充實知識。總而言之,教師一定要通過學習後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構建課程目標。

3、教師要在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上,學習信息技術最新成果最新知識,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

二、師生之間和教師之間要積極主動合作

1、師生合作

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被認爲是知識傳授者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建立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朋友式的關係,營造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創設師生“對話”的情境,使學生體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寬容,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慾望、開拓創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關係,以達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識建構的目的。

2、教師與教師之間的合作

要求教師從個體走向合作,從僅僅關注本學科走向關注其它相關學科,從獨立完成教學任務到和其他同志合作完成對學生的活動課指導。在教育學生學會合作的同時,教師首先學會合作。

三、教師要成爲學生的促進者

知識體系的構建者,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學習過程的激勵者,學習能力的培養者和人生的引路人。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教育的本質迴歸到“立人”上。教師的角色轉變到“促進人的發展”上,一切爲了每位學生的發展。所以教師成爲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是與新課程的理念相適應的。

教學法心得體會8

十年寒窗,琴路漫漫,與鋼琴結下一生的情願,併成爲了小朋友的鋼琴老師,靜下心來想談談我這麼多年來關於幼兒鋼琴中從初級到高級普遍出現的一些話題,結合自己多年的鋼琴教學實踐,寫寫自己的心得體會,希望能與家長。老師們交流。商榷.

一:融洽的師生關係,是順利進行鋼琴教學的前提和保證(這一點我覺得非常重要) " 我有一個學生曾經告訴她媽媽,鋼琴老師是她最崇拜的偶像,她要努力把鋼琴彈好,還有一個小男孩寫了一篇作文是我最喜歡的鋼琴老師"其實舉以上兩個列子並不是趁機想自催宣傳一把自己有多牛,而是激發了我很多的感想,我覺得鋼琴老師首先應努力成爲孩子的"朋友"————可以無話不說的知心朋友,然後纔是"老師"————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因爲幼兒的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都相當稚嫩,教師要主動的和孩子進行交流對話,所謂“親其師,方能信其道”,先讓孩子對教師的個性。風格等現有一定的瞭解,不急於直入教學主題,當師生之間產生了一定默契之後再過度道實質性的鋼琴教學,通過教師親切友好的談話。講解和富有表現力的鋼琴彈奏等教學活動,在不知不覺中,使孩子對老師產生由衷的愛戴和敬佩之情,由此孩子便會心甘情願的聽從老師的教誨和學習鋼琴彈奏知識

二:巧妙童趣的介紹鋼琴這個龐大的玩具

鋼琴對於3至5歲的小朋友來說儼然就是一個龐然大物,幼兒在看見鋼琴的時候大腦裏肯定有很多疑問:這個大傢伙是幹什麼用的?它爲什麼會發出這麼多大象老虎和小鳥的聲音?我是否也能彈好聽的樂曲呢?等等,針對幼兒的好奇心,通常我會當着孩子們的面把鋼琴的頂蓋輕輕掀開,讓孩子們親眼目睹“鋼琴的內臟”,然後用他們的小手彈響鋼琴,也可由老師即興彈奏孩子熟悉的小兒歌,這時你會發現孩子們無比的興奮和激動,原來鋼琴是這樣的,一些小疑問就自動解決了,孩子的興趣也慢慢激發起來了,在幼兒對鋼琴具有一定感性認識以後,教師就可以抓住機會進行正常的鋼琴教學了。

三:斟酌教學語言,化解學習困惑

開始進入鋼琴教學階段了,你會發現由於幼兒的生理。心理尚處於初級階段,

對事物的分析。判斷能力還很低,對於一些音樂知識,如讀譜。節奏。節拍。手型等等各方面都會另一些幼兒費解,這時教師可以大膽引用幼兒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及動作遊戲來比擬。例如:高低音譜號,我會讓孩子們自己去想象它像你在哪兒見過的東西這時他們會說,高音譜號像棒棒糖和小蝸牛,低音譜號像耳朵。很多小孩在學到《瑪麗有隻小羔羊》的時候會特別的興奮與激動,似乎在這首曲目裏面找到了與他們共鳴的地方,這時教師可以根據這個標題給孩子講解一個生動好玩的故事,徹底的燃燒起孩子想學的慾望,我記得我的這羣孩子中的絕大多數就從這首小曲子愛上鋼琴了。。。等等這些形象的比喻讓孩子心領神會,輕鬆學習鋼琴

四:規範教學行爲,提升教學理念

1:邊彈邊唱,提高視奏和讀譜能力

“ 匈牙利著名教育家柯達伊強調:不先歌唱就開始學樂器的兒童,一生中註定沒有音樂。前蘇聯鋼琴教育家涅高茲也說過:學習任何一種樂器之前,學生———無論是幼童。少年。或成人,應當已經在內心掌握了一些音樂,也就是說,他們已經把一些音樂記在腦中,藏在心裏,並且可以用自己的聽覺聽見它。”那我們教師每次指導孩子學習一首新曲時,先讓學生認識五線譜,感受音樂的節拍特點。旋律走向及音樂情緒之後就開始儘可能的先讓孩子大聲反覆地唱一段旋律,包括裏面的休止符。這樣做的結果不僅有利於培養幼兒的讀譜。視奏能力,還可以讓孩子較快地理解音樂,培養他們的音樂綜合感覺。

2:耐心的示範,教師應當成爲幼兒最直接和最好的榜樣

示範法是鋼琴教學的基本方法之一。因此老師應該認真耐心地進行彈奏示範,突出重點,並明確講解彈奏要領及練習方法等。當教師進行示範演奏時,幼兒受老師潛移默化的影響,並通過不斷模仿老師的彈奏動作。觸鍵方法。音樂呼吸及表情處理等,獲得鋼琴表演的最直觀和感性的經驗。通過教師的示範引導,使學生將自己的鋼琴表演和實際的音響感受結合起來,有助於發展學生的音樂想象力

五:老師。家長。孩子三維一體

在進入鋼琴教學以後我想強調一下老師與家長的配合至觀重要

l老師與家長:

(a)、通常我會在上完第一節課後留時間與琴童父母交流,這段時間可以說和上課同樣重要,首先要告知家長每天給孩子養成非常好的練琴習慣,譬如:規定好每天幾點開始練琴,對於年紀尚小的孩子最好分階段練習,時間不宜過長,通常一階段半小時即可,但在這短暫的時間內一定要高效率的練琴,把喝水。上廁所。吃東西等等這些小動作在彈琴之前先通通做好,然後認真練琴。

(b):接下來要把本次上課的重點以及本週的訓練要素告知家長,在家裏,琴童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陪練老師。

(c):學琴路上,家長與孩子的互動非常重要,要知道孩子學琴路上總免不了風吹雨打,坎坎坷坷,這時如果我們琴爸琴媽們能多一些時間陪孩子在彈琴以後做一些小活動以增加他們學琴的興趣。如:家庭音樂會。四手連彈。編唱小兒歌等等 六:重視手指練習的教學

1:規範音階琶音的指法

音階和琶音是鋼琴基礎教學中的基本內容,從一開始就要建立合理的指法習慣是手指練習的基本要求。我一般不要求學生看譜練,而是從講解樂理知識入手,配合上聽覺,讓學生自己找,雖然開始可能慢些,但記憶深刻,不會彈一個忘一個,最後老師可以和孩子一起找出他們其中的一些指法規律

2:“預備”的重要性

在觸鍵發音前手先到位“預備”好,是準確演奏的前提條件。具體的說,遠距離的大跳要抽出來單獨練習,準確先導,速度其後,從慢練開始,在手指觸鍵發音前,手臂和手指先行到位。有的學生會在某個段落總是彈錯音或碰錯鍵,我會把發音前手指先預備到位的要求提出來,讓他在錯音前停下來,先把手指放到正確的位置。可以先用較慢的練習,手指找到正確的位置再彈下去,幾個來回後,在發音正確的基礎上加速練習,使學生建立正確的鍵盤感覺和肌肉習慣。3:兩手獨立性的練習

培養兩手的獨立性是鋼琴教學的一個重要課題。即使在一些很短小的樂曲中,也常常會有左手伴奏右手彈奏主旋律的段落,或是左手跳右手連。右手跳左手連的部分,學生常常會跟着一隻手走,即:要麼兩手一樣的輕響,要麼兩手都用一樣的奏法。這時首先要告訴孩子兩手分別做的不同的動作,分手慢速練習,然後才逐

漸把兩手放在一起彈奏,加強兩手的機體協調性。最難的是要求學生左手輕一些或右手主旋律響一些,我的方法是彈旋律的手在鋼琴上正常彈奏,而彈伴奏的手則只動手指不出聲音的“無聲法”來進行練習,使兩手在用力和觸鍵上拉開距離,便於體會兩手的獨立性,然後再逐漸縮小兩手在音量上的差距,直到耳朵聽到的音色令自己滿意爲止。

七:養成聆聽的習慣,培養綜合性的音樂感覺

耳朵是鋼琴演奏者的監視器,也是學生獨立練琴時最好的老師。擁有一雙靈敏的,善於傾聽的耳朵,能夠傾聽自己彈奏聲音的對錯。音的質量。音色以及節奏的對錯等等,是每一個習琴着寶貴的財富。作爲教師的我們不僅要教會孩子們正確的彈奏方法,更要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聲音概念,讓孩子們知道自己在彈奏中的不足與差距,培養他們自我修行的技巧和能力,他們纔會在練琴時進行彈奏動作的自我調整,向正確的方向靠攏。

1:培養學生多聲部的聽覺

在鋼琴作品中除了旋律外,還有豐富的和聲。復調。織體。鋼琴中這種綜合性。多聲部層次的特點決定了學生必須具備"立體化"的多聲部聽覺。所以在鋼琴教學的初級階段,要指導學生學會聽長音,聽聲部等,比如右手要保持四拍,而左手還在彈,可以要求孩子試試看是否還能聽見上面的那個音,這時學生的聽覺器官會進入一種準備狀態,凝神細聽,如果我們不提醒他們,他可能就聽不見那個長音的保持。所以教師的任務就是不斷地向學生髮出信號,讓他們注意聆聽,並告訴他們聽什麼。怎麼聽,使他們的耳朵能夠在整個彈奏過程中保持積極的狀態,起到監督和指導彈奏的作用

2:培養學生的和聲聽覺

學生在彈奏中同時也要注意聆聽和聲的變化。因爲音樂中和聲的序進。色彩。緊張和鬆弛。遊移與肯定,都對音樂的表情起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在一段明亮的和聲段落後,緊接着一個柔和色彩的和絃或者出現變化音和轉調時,問問學生“這個音寫成這樣你覺得好不好聽呀?”也可以在他彈奏新的和絃和段落前以感嘆“真好聽啊”來提醒學生注意和聲的變化,學生就會逐漸有意識地體會到音樂色彩的變化,感受到音樂表情的細膩轉換。

八:瞭解樂譜的意義有助於提高音樂表現力

1:樂譜所蘊藏的音樂密碼

樂譜是體現作曲加樂思的載體。演奏者一個理解並遵循樂譜上的音符。休止。強弱。快慢等音樂標記,並通過這些標記去領會和表現音樂,我八這些音樂標記稱爲"音樂密碼"。我們教師的責任就是幫助學生在學琴的初級階段就培養他們科學。立體。全面的瞭解樂譜的意義,引導他們發現"音樂密碼",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

2:表現音樂從樂句做起

音樂的旋律總是在流動着的,樂句經過起句推動走向高點(高潮)收束結尾,這是音樂忽而語彙的基本方式。把這些樂句的結構表達清楚,像平時說話一樣有語調。語氣和呼吸,就能賦予音樂自然的生動性,使之"像說話一樣",我一般要求學生在新功課基本上可以完整彈奏時,就開始要求彈奏的樂句感,我讓孩子們把音符串起來用說話的語氣彈出像唱歌一樣。比如有“落提”連線的兩個音,我教孩子彈成“你好”“蘋果”的語氣語調。

教學法心得體會9

7月15日至7月18日我校組織了爲期4天的韓立福“有效教學法”的校本培訓,通過集體培訓和小組集體討論,使我對韓立福的有效教學法有了更深入地認識,使我收益匪淺,感受頗深。

有效教學法的模式的核心概念是“先學後導”、“問題評價”。 “先學後導”是符合建構主義教學思想的行動話語,對教師教學行爲轉變提出了新的行動要求,期望教師和學生逐步建立這種教學思維。行動要求: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潛能,在教師智慧型引導下讓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始終鼓勵學生要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對那些合作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或學生要給予規範而科學的指導。“問題評價”,符合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問題教學思想的行動話語,對教師“教”的行爲和學生“學”的行爲以及學習方式轉變,提出了新的要求,期望教師和學生逐步建立這種“問題評價”的學習思維。

“先學後導——問題評價”教學模式是以問題爲主線,以評價爲主要手段的問題教學模式。教學行動過程主要分爲三個階段:課前問題評價,課中問題評價和課後問題評價等。使教師和學生帶着問題來上課,在課堂中教師和學生通過交往和對話來解決問題,下課後教師和學生仍然帶着問題走出教室。使“問題”在不斷的評價過程中得到提升和解決。這種“先學後導——問題評價”教學法,既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又能養成良好的問題思考習慣與品質,同時也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

1、教學設計的四化:知識問題化、目標具體化、主體探究化和訓練課堂化。他其實就是在詮釋新課標裏對於教師、學生、課本、課堂的要求:教學設計必須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實現教學設計主體化;教師角色應由“控制者”向“引領者”轉變,實現師生關係民主化;課程整合應由“學科視野”向“課程視野”轉變,實現課程整合適用化;教學模式應由“傳遞中心教學”向“對話中心教學”的轉型,實現教學模式多樣化;教學方法應由“提示型教學方法”向“自主型教學方法”轉變,實現教學方法靈活化;教學方式應由“教的課堂”向“學的課堂”轉型,實現教學方式開放化;教學環境應由“靜態平衡”向“動態和諧”轉變,實現教學環境和諧化。

2、高質量的預習。韓教授提出了:現在的預習要由以前的“感知預習”轉變爲“理解預習”,他還提出了“查、畫、寫、記、練、思”六字訣的預習法,說當學生預習就能自己學會的知識,我們就堅決不講,多餘的時間就練筆。(專指語文)與此相應的課型就由以前的“複習課”和“新授課”就轉變成了“問題生成課”和“問題解決課”。此處對我們設計導學案大有啓發。

3、課堂發展形態。韓教授把課堂的發展形態分爲由低到高的六種:“教師搭臺教師唱—教師搭臺師生唱—教師搭臺學生唱—師生搭臺師生唱—師生搭臺學生唱—學生搭臺學生唱”,風趣幽默的表述把動態課堂闡述得很準確。也讓我們每一位在聽講座的教師深深地思索:我的課堂在第幾層次?我要追求怎樣的課堂?怎麼樣達到我的目標?……一起讓我們的“綠色課堂”有更豐富的內涵,讓我們的孩子們學得更輕鬆高效。

教學法心得體會10

四步探究教學法實施已經二年,通過學習四步探究教學法的基本理論,及兩個學期的課堂實踐,使我們都已感受到四步探究教學法的精髓在於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能力、創新精神及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學習使我倍受啓發,從學習中得到了一定的心得體會。

一、 閱讀質疑,自主探究

閱讀包括課前自讀和課堂閱讀,做到有目的'而讀。課前自讀指學生自讀文本,存疑置難,要求學生讀、查、思、寫、記。讀要達到初步感知的目的,查指查閱工具書和有關資料,爲進一步學習做打基礎;思是初步思考本課的主要內容,寫是摘記知識要點和難點;記指初步識記定義、公式、定理等。課堂自讀要求學生最好默讀,即不出聲,邊讀邊想,便批註,把讀文本的感受,體會及遇到的問題在課本上作旁批,這都是爲下一步的質疑做準備。

質疑要引導學生圍繞本課學習目標設問質疑,防止漫無邊際的設疑。學生自己讀課文,提出不懂的需要問題。教師設疑,教師根據教參、自己備課預設提出問題,最後師生相互補充、合併、梳理歸納出本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即自學提綱。老師要藉助文本材料堅持訓練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地質疑,從標題到內容,從語言形式到層次結構,從關鍵詞句到主題思想都要敢於質疑。質疑的問題忌瑣碎重複,要有探究的價值要重視質疑的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經歷思考-發現-提問-篩選-梳理的思維過程,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在學生設疑的基礎上,隨機轉化、歸納和補充,最終梳理課文要探究的主要問題。

自主探究,問題來自學生須再回到學生中去,教師引導學生帶着問題走近文本,讓他們憑藉已有的知識經驗,潛心文本,與文本 進行心靈對話,尋求問題的答案。

二、多元互動,合作探究

在個體自主探究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髮表自己對某個問題的看法,交流自己的探究收穫。教師審時度勢,適時地引導學生進行同桌交流、小組討論,班級彙報等多重對話。通過生生、師生多邊而有效的對話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完善問題的答案,提升對文本的認識,以此達到發展思維,培養能力,張揚個性的目的。

三、訓練檢測,目標探究

這一環節的關鍵在於圍繞教學目標進行達標訓練,以達到運用知識培養能力的目的。通過對四步探究教學法的不斷學習,我覺得這一個環節很重要,是檢測本節課學生掌握情況的重要依據,所以教師所給的訓練檢測題要有針對性和典型性,並且一定要注意要以基礎知識爲主。

學生能夠完成目標,稱謂達標;大多數完不成任務,教師要及時調整課堂,找出學生沒學會的原因,及時進行矯正,直到學生明白。課後還要進行跟蹤。

四、遷移應用、擴展探究

在“遷移應用,拓展探究”環節中,讓學生據所學知識發散質疑時,要緊密聯繫實際生活,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總之,"四步探究教學法"是在課程改革基礎上提出的符合我們教育教學實情的一種教學模式,帶有鮮明的"本土"特色和深深的個性烙印。我感覺它的最可貴之處在於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而不是被動思考問題;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而不是被動解決問題;讓學生“會學"而不是單純的“學會",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真正實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由單一接受到發展創新的根本轉變,實現了教師由知識的傳承者到創新人才的催生者的角色換位。

這就是我們必須理解的“四步探究教學法"的科學實質和深刻內涵,也只有理解了這個內涵,我們在具體運用過程中才能做到融會貫通,才能力戒形似而神異,才能達到心中有模而實際無模的境界。

教學法心得體會11

假期,通過閱讀《韓立福:有效教學法》這本書,使我感覺受益匪淺,有了深深的思索,也讓我對有效教學,創建卓越課堂也有了深深的認識。

一、轉變思維,追求高效。

就體育課而言,因學生的個體差異,理解能力,興趣愛好不盡相同,所以,教師按照傳統模式進行講授都只能適合一部分學生,往往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體育老師就應該轉變思維,追求新的教學意識:讓學生由消極等待、被逼無奈學習轉向積極主動、樂觀勤奮學習,逐步學會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等,進而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

二、轉變備課方式,提高有效教學。

教師課前都要備課,以前都只備知識,備教師,而忽視了學生的真實需要。本書中提到結構化備課,就是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需要,對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對象、學習方法、學習過程、學習期望等進行結構化得一種科學備課方法,主要包括,“全”:即採用全景式評價表策略,達到備學生的目的。“單”:針對體育課堂教學,我理解得“單”應該是課前的問題解決,課中的合作學習,課後的小姐評價,不一定以紙面形式呈現,但是,學生必須在予以解決。“定”:即定內容,定標準,定時間,定目標,定期望。針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要求,因材施教,認識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我相信,備課如果做到以上幾個方面,那課堂效率一定會顯著提高。

三、轉變教學方式,用心經營課堂

教學生學習方法,更要用心去鑽研,不是所有的方法都適合每一個學生,所以一節課不在於你教會多少學生多少知識,而在於爲不同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讀完此書讓我的思維頓時開闊,語言精練,教學方法概括全面,爲我在具體實踐上起到了指導作用。

教學法心得體會12

很多教育家提出:“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課堂是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重要場所,學校的教學任務主要通過課堂教學去完成,學生的在校時間80%在課堂裏。本學期我校開展了“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的嘗試教學活動,下面我就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以前我對“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理解的還不透徹。現在通過聽課、學習,我對“先學後教當堂訓練”這一教學理念有了新的感悟。我覺得這種教學模式的特點是:教師備課充分、課堂教學目的明確、教學時間抓得緊,教學效果明顯。

所謂“先學”,就是在課堂上,學生按照教師揭示的教學目標及學前指導,看書、練習。所謂“後教”,就是針對學生自學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及練習中的錯誤,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兵”教“兵”,會的學生教不會的學生,教師只作評定、補充更正。所謂“當堂訓練”,就是讓學生當堂獨立完成作業,進行嚴格訓練,這樣就減少了作業的抄襲行爲,提高了作業質量和信度,便於老師隨時掌握學生的學情,有的放矢地進行輔導,加大了輔導對象的準確性,有效地減少了差生面。

“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其中蘊含的卻是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師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先學後教,以教導學,以學促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我今後要從過去“滿堂灌”的“第一線”退到“第二線”,由知識的傳授者,變成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師的作用主要表現在:開始上課時,教師三言兩語,或用投影幕顯示,準確地揭示教學目標,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後,提出明確的自學要求,即自學什麼內容,用多長時間,屆時如何檢測。還要交給學生自學的方法,如看書,是獨立圍繞思考題看書,找答案,還是邊看書,邊討論,邊解決疑難,等等。

在學生自學時,教師一方面督促學生按照老師的指導自學,確保完成好自學任務,可及時表揚速度快、效果好的學生;可給後進生說幾句悄悄話,幫助其端正自學態度;另一方面通過行間巡視、個別詢問,特別是通過板演、練習等檢測形式進行調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學生自學中的疑難問題,並認真分析帶傾帶性的問題,進行梳理、歸類,爲“後教”作好準備。

教學法心得體會13

41團中學作爲近年來農三師教育的一股新興力量,應如何走好積澱內涵,彰顯特色,打造品牌的科學發展之路?又如何永葆青春,提升學校育人質量,辦人民滿意的優質教育?經過幾年的思考實踐,學校秉承“真善美”的辦學理念,形成了“以人爲本,和諧發展”的價值追求。始終堅持“培養人、發展人、豐富人”的育人目標,發揚四十一團“ 思想一條心,工作一盤棋,生活一家人”的精神,創造了以人爲本的人性化管理目標,創設了寬鬆的工作環境、自由的學術環境、和諧的人際環境,實現了41團中學的發展。在新課程的引領下,走科學發展的道路,我們交出瞭如下答卷:

一、理念先行,目標引領,促學校和諧發展。

如果說辦學條件作爲“器文化”,是學校之軀,管理制度作爲“制度文化”,是學校之脈,那麼辦學理念作爲“精神文化”,就是學校之魂。41團中學在長期辦學實踐中,經過幾年的探索,形成了“以人爲本,和諧發展”的教學理念和價值追求。其內涵是:堅持“以學生爲本,以教師爲本,以人的全面發展爲本”,管理中追求人文精神,尊重師生主體,讓每一個教師學生在教與學中得到開發和培養,讓每一位教師學生在教與學的座標中找到位置施展才能,創設良好的發展環境,學生、教師、學校三者共贏發展。

二、創新管理,優化機制,促學校規範發展

“以人爲本的人性化管理”是我校多年來一直遵循的一種管理理念。其內涵是:教學以學生爲本,育人以做人爲本,管理以服務爲本。目前我校管理日趨規範,辦學舉措更加完善,體現在:

1、管理過程體現“人性化”學校領導在管理過程中充分體現人文關懷,在參加教改科研,優質課比賽,畢業班班主任競聘培訓,晉級,評優等方面。

2、管理舉措彰顯“創新性”。班子建設方面,大膽推行了中層幹部競聘制度。

3、管理環節落實“制度化。制定了激勵性考試方案,優化了評價體系,學生評價多元化,多樣化,動態評價。

三、彰顯特色,促學校內涵發展。

“只有優秀的學校文化,才能孕育出優秀的學校教育”,學校擁有了特色的教學模式、深厚的文化底蘊,才能實現“人本育人”的教育本質,在探索教學模式、促進師生及學校內涵發展的坎坷道路上,41團中學的師生做了不懈努力。爲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改變“教”與“學”的課堂流程及份量;以“自然的教育”爲核心理念,讓學生自然而然地學習、順其自然地發展。老師改變自己原有的課堂教學行爲,使學生改變原有的學習方式,從根本上改變“教”和“學”的流程。爲此我校創立了五環教學法。教學流程如下: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教師講解→當堂練習。在五環教學模式的引領下,提高了教師教的能力,培養了學生學習能力,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到“我要學”在經過了課堂實踐後,作爲語文老師,我受益匪淺,在這裏談幾點自己的拙見。

1、五環教學模式的運用滋潤學生敢於質疑問題的幼芽。

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最需要的就是質疑的能力,通過質疑能力的培養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我校的五環教學模式注重課前預習,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倡導課堂問題全部來自學生,方法有許多:

(1)、引導學生從課題入手提問。一些課文標題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或揭示了中心,對這類課題分析,能提出好的問題。如《斑羚飛渡》一課“飛渡”是全文的文眼。引導學生在“飛渡”上下功夫,可提問:(1)爲什麼要飛渡?(2)怎樣“飛渡”的?(3)“飛渡”說明了什麼?(2)、引導指導學生從文章思路上提問。如《珍珠鳥》一課中,可引導學生提問:珍珠鳥爲什麼會由先前的怕“我”,到後來卻能“趴在我的肩頭睡着”呢?(3)、引導學生抓重點句、重點段提問。對課文重點、難點句段質疑,既有利於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同時,也有助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圍繞這一線索進行教學。如《社戲》中“月夜行船”的幾段,可引導學生提問:文中景物描寫的作用是什麼?“我”當時是什麼樣的心情?(4)、引導學生從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的角度提問。如:《最後一課中》,可引導學生提問:文章是如何刻畫韓麥爾先生的形象的?小弗郎士的心理變化又是如何產生的?(5)、引導學生從寫作特色方面提問。課文是學生寫作的最好範文。引導學生從寫作手法上質疑,找出課文的寫法和自己作文的寫法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對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如《口技》一課中,可引導學生提問:文中寫賓客的反應有什麼作用?文章前後交代簡單的道具又有什麼作用?

2、五環教學模式讓課堂成爲研究學習的沃土

五環教學模式中的合作和探究兩個環節,綜合提高了教師教的能力和學生學的能力,主要爲教師十二會:會指導,會鼓勵,會微笑,會欣賞,會放手,會研究,會反思,會精講,會讀書,會選題,會組織,會總結。學生十會:學會展示,學會傾聽,學會描述,學會自主,學會質疑,學會合作,學會探究。其核心爲是爲了讓教師更好的服務於學生,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真正的“授之以漁”,讓學生會學習,會合作,會研究。如:我在教《愚公移山》時,文中寫道:“鄰人就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在解釋“孀妻、遺男”兩個詞語時,我問學生:“這個孩子去幫助老愚公移山,那孩子的爸爸讓他去嗎?”教師充分讓學生討論後,再引導學生學習:“這個孩子他爸爸在家,還是爸爸到哪裏去了呢?”當學生給予否定回答時,又繼續引導學生看課文註解思考:“孀妻、遺男”的意思。有的學生會說“小孩子沒有爸爸了”、“小孩子爸爸死了,他是一個孤兒”,在這個時候,就可以提出關鍵的一問:“文章寫小孩子的行動,目的是爲了什麼呢?”很明顯,因爲有了前面的主動思考,現在學生是比較容易理解文中寫小孩子的行動是爲了襯托愚公移山深得民心。所以說,這種要拐個彎才能找到答案的學習,不僅能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而且能夠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這就只有教師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自主去思考,去探討學習。

3、五環教學模式培養學生掌握分析問題的本領。

中學生對問題的討論籠統居多,在陳述理由時,很少能同時擺出一二三四條來。原因有二:一是對問題的認識還不夠透徹,理解還不全面;二是不知道把一箇中心話題分成若干方面來說,缺少分析的本領。五環節教學模式很重視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從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如:我在執教《天上的街市》一文時,在給學生朗讀後,設計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此時漫步於街市之中,你會看到什麼?聽到什麼?想到什麼?請你在頭腦中,再造想象。首先我讓同學們獨立學習,讀書思考;接着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然後讓學生把自己的看法說與小組成員討論學習;最後每組推選發言人和全班交流體驗。交流過程中,各組同學都討論熱烈,氣氛活躍,互通有無,達成共識,進一步加強了對課文的理解。在語文課堂上把學生的個體活動與學習小組活動有效的結合,融自主、合作、探究於一爐,通過思考、辯論、競答等形式,打開了學生的思路,調動學生的激情,活躍了課堂氛圍。

正所謂“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展望未來,前行的道路,並非總是風景宜人,絮風和暢。但一分辛苦,一分收穫,只要我們用奮鬥的鼓點來譜寫人生清麗質美的篇章,就一定能披着希望的晨暉,抵達燦爛的遠方。

“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我堅信,在新課改的指引下,在我校的“五環”教學模式的實踐中,我校教師將伴隨着專業不斷成長,一定會帶給學校帶來無線生機,不斷向前發展,最終轉化成爲永無止境的“教育力”。讓我們共同努力,用智慧和汗水澆出絢麗的教育科研之花,攜手共創三師教育的美好明天。

教學法心得體會14

從理論的角度探討了許多學習策略的重要意義,並且從實踐的角度對英語教學提出了許多建議。作爲一個英語師範生《英語多元教學法的實施策略》這門學科,可以說是我學習怎麼樣做好一名英語教師的第一啓蒙學科。老師從不同層面上介紹了許多教學方法,也針對我們平時的水平提出了許多學習方法。隨着社會的發展,對英語教師的發音,詞彙,語法,閱讀,寫作要求也不斷提高了。新課改的背景下,英語教學對教師與學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尤其鄉村學生因缺乏自信、不善表達等原因造成不想學、不愛學、不深學的問題,這對鄉村英語教師來說要構建以學生爲中心的教學模式是巨大的挑戰.因此,鄉村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構建"轉"、"傳"、"帶"的多元教學模式,通過"轉角色轉教法轉學法"、"傳經驗傳技巧傳心得"、"先進帶後進,後進學先進,學生帶學生"的方式,以教學資源、課堂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達到教師教有所成、學生學有所獲的目的。

作爲一名英語老師,在英語教學中,語音是非常重要的。老師通過語言教學,學生通過聽力來接收一樣知識。詞彙,很多學生只是死記硬背,一詞對應一個意思,課上老師介紹了很多方法。

以前總覺得英語教學是看個人的教學方法,現在明白了,是老師的教學方法要適應學生,不能強加給學生。並且,方法很重要,而自身的基礎知識也要夠好,纔有足夠的底氣去教別人。而現在老師看到了我們的不足,提出了一些教學策略的建議,在這課堂上學到了蠻多東西,瞭解了英語的多樣性和靈活性。

教學法心得體會15

在《小學數學新課程教學法》緒論中有這樣一段話:“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的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最終目的是爲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實現三個目標——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小學數學新課程教學法》讀後感。”作爲一名數學教師,如何實現這三個目標?在課堂教學中怎樣實施?讀了這本書後深受啓發,下面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一、重視興趣、重視應用、重視過程是數學教學走出困境的法寶

二十多年的數學教學工作,使我感覺很多學生都覺得數學課枯燥乏味,不如語文課生動、有趣。這讓我感到很苦惱。在《小學數學新課程教學法》一書中,講到了“小學數學教學要重視興趣、應用和過程”,我認爲這正是當前每一位數學教師應該努力做到的。

重視興趣、重視應用、重視過程是數學教學走出困境的法寶。重視興趣,要求我們每節課的導入要生動,教師的思維角度要新,知識面要寬,課堂教學形式要形成自己的結構特色、語言特色、人格魅力,要重視數學的美感、靈感、直覺激發。比如,低年級的數學課,要多給學生創設遊戲的情景,遊戲活動符合低年級孩子好奇、好動的心理特點。學生在喜聞樂見的遊戲中,既激發起濃厚的學習興趣,又從中發現了新的知識。重視應用,就要積極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的原型,並嘗試將所學知識運用於實際,對其他學科中出現的數學問題進行研究,尋求解決的策略,通過運用,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創新能力,讀後感《《小學數學新課程教學法》讀後感》。重視過程,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重視引導學生關注知識的發生過程,通過“過程”領悟知識的邏輯關係,體驗逆向思維、求異思維、發散思維、直覺思維等。

二、要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數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比如:在學習100以內加、減法時,我舉了一個生活中的事例:在商場購物,媽媽帶了100元買了18元的糖,37元一箱的牛奶,一共花了多少錢?還剩多少錢?結合現實生活中的事例,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沒有數學知識、數學能力是不行的。同時,緊密結合我們的研究課題《數學課中小學生提問題能力的策略研究》,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學習數學知識。

三、讓學生體驗學習中的成功。

一個人的十個手指還不一樣長呢,更何況來自不同家庭的幾十個學生,他們之間必定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差異。因此,我們教師應創造各種機會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喜悅,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比如課堂提出的問題要有不同層次,好、中、差學生都要考慮到,好學生回答難度較大的問題,中下等生回答較容易的問題,每次回答都會得到老師的肯定與表揚,這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纔會保持,學習纔會不斷取得進步。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也會有很大的提高。

四、拓展學習空間,讓學生感到學習就是生活

教材是知識與思維的載體,它蘊含着大量可供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的素材,因此,作爲教師必須好好把握並靈活運用它,這樣才能使“減負”落到實處,才能使數學教學變成培養創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