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做卓越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3篇

《做卓越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5W 次

只有善於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師,才能成爲有成就的、有經驗的教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做卓越的老師》讀書心得體會,一起來看看吧。

《做卓越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3篇

  篇1:《做卓越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這學期讀了《做卓越的教師》這本書。“教師專業發展的六項修煉”、“做幸福的教師”、“做會育人的教師”、“做會上課的教師”、“做會寫作的教師”……每一個題目都讓我想盡快了解裏面的內容,於是靜下心來,慢慢翻閱、品味。這本書就如同聽一位富有思想又極其有演講水平的朋友的演講,一會兒激情澎湃,一會兒娓娓細語,一會兒諄諄教誨,一會兒促膝談心,深入淺出,淺顯易懂,是近幾年讀專業書讀得最快的一本書,並且從中吸取到不少自己所需要的營養,受益匪淺。

也許是年齡的原因,本書最吸引我、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輯“做幸福的教師”。作者用輕鬆活潑的筆調,生動流暢的語言,巧妙地將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理論融入其中,告訴我們如何進行心理健康的調適,如何學做幸福的教師。如:“不是你面對的東西決定你的幸福,而是你面對的方式決定你的幸福”。學會陽光思考,學會人際交往,學會開心工作,學會開心生活,尤其是如何學會開心地工作對我的指導意義重大。作爲一名教師,我每天重複着許多相同的工作,備課、上課、作業、輔導、考試,難免有些枯燥乏味。但是,如果自己將本職工作當做一門藝術去研究,去追求,就會覺得生活是那麼的美好,工作是那麼的快樂!回想自己從教26年的經歷,雖然羨慕有的職業那麼光鮮自在,也曾多次抱怨工作的辛苦,但我始終沒有離開教育崗位,而且一直奮戰在教學一線,憑的是什麼?還不就是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是啊!既然不能“選我所愛”,那就乾脆“愛我所選”,因爲“教師是一種使人類和自己都變得更美好的職業;是一種不僅具有越來越重要的社會價值,而且具有內在的尊嚴與歡樂的職業。”在工作中要學會承受冷落,學會歷經磨難,學會創新工作,自己就能體會“工作着是快樂的!”的內涵。今後,我將一如既往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直到自己職業生涯的結束,用自己的方式決定自己的幸福。

“腹有詩書氣自華”,是金海岸小學教師的語言。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精神及其豐富的人,他們才能成爲幸福的人”。作爲一名教師,生活中除了適當的休閒和積極的運動以外,恐怕只有讀書能使我最開心和最充實了。本書中也寫道:“讀一本好書,是與一個高尚的人談話。人只有一生,但只有一生是不夠的,我們要在優秀的作品中再活一次,甚至再活十次,這樣的人生纔是有意義的。”讀書使我今天比昨天更有智慧,今天比昨天更慈悲,今天比昨天更懂得寬容,今天比昨天更懂得愛,境界提高了,胸懷寬廣了,在快樂工作的同時開心的生活着。本書中一些精彩語言,如“對一名教師來說,推動其教育事業發展應該有兩個輪子,一個叫做“情感”,一個叫做“思考”。“尊重、信任、理解、是每一個孩子精神生命所必需的陽光、空氣和水,是孩子心靈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教師的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甦醒;教師的愛是融融春風,即使冰凍的感情也會消融。”“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浮。”等等,我都細細品味,反覆咀嚼,如沐春風之中。

總之,我很喜愛此書,以後還會細細品讀,不斷汲取養分,促進自己健康的成長,提高教育涵養。

  篇2:《做卓越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假期,讀彭興順的教育著作《做卓越的老師》感受頗深,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長者,引領着我們一步步成長。下面是關於我的幾點讀書體會:

一、這本書給自己最大的啓發就是轉變思想。爲師,從聽課開始。觀千劍而後識器,操千曲而後曉音。許多教師就是從聽其他名師的課,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成爲名師的。“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獨教而不相互聽課,相互交流,同樣會使自己見少識淺。

以前的一段時間,自己束縛在自己的“繭”裏,現在才發現自己的幼稚與無知。上學時,自己雖談不上優秀,但沒遭遇到批評與指責,在老師的眼中也是好學生。工作以後,這一切卻悄然間發生了變化,因爲害怕自己與別人的差距,,擔心領導的教育指導,所以儘量避免走出去聽別人的課,也想方設法找藉口阻止領導、同事聽自己的課。兩年下來,自己與別人的差距越來越大。假期裏,大學同學聊起自己的成長經歷,自己感觸頗深。在校時,我們之間幾乎沒有差距,可僅僅兩年的時間裏,因爲自己認識上的錯誤,行動上懶散,使這一切都變了,此時的我就像條被困在淺水窪裏的小魚,自己的生死完全依賴於幸運之神。可意識不止一次的提醒着自己,自己的命運由自己主宰。是的,要想成爲自由游泳的魚,必須學會游泳這項本領。要想成爲一名優秀的教師,必須要精通自己的業務,那才無愧於這一光榮稱號。

找到自己沒有成長的原因後我就要爲新的征程付諸於行動。

首先,要多聽聽他人的課。

聽課前要有所準備。第一,瞭解上課老師所講授的主要內容;第二,認真研讀本節課的重點、難點;第三,形成自己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有備而聽纔會有所收穫。在聽課的過程中,對教學原則的把握、教學藝術的運用、組織教學的技巧以及師生的互動交流等,都可以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在聽課過程中要有點評,“評頭品足”並不是消極意義上的挑剔,更不是無原則的褒獎,而是在聽課過程中品味、琢磨、反思、交流,只有這樣,聽課者纔會從茫然中走出,從盲目中清醒。

聽課結束後,要在聽課筆記的“聽課意見”欄中,圍繞課堂教學活動中的“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進行科學、中肯的評價。說長要突出執教者最耀眼的亮點,以此發現執教者的長處,道短要重點評價教學中的不足,可以以實錄的形式呈現某一環節,然後談自己的認識、思考的建議。在多次的聽課過程中會或多或少的積累一些經驗爲自己備課提供一些指導。

其次,要認真備課。

於永正曾說過:“要使教學成爲真正藝術,必須研究學生。戲曲藝術是自我表現的藝術,而教學藝術則是由師生共同創造、共同完成的,而且,課堂教學的精彩常常不是因爲教師的精彩而精彩,而是因爲學生的精彩而精彩。好多情況下,掌聲不是送給老師的,而是送給學生的。”新課程標準的特點,就是從學的方面出發,規定學什麼、怎樣學、學到什麼程度。這就要求我們設計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案,而不是選擇適應教學方案的學生。要讓課堂走向生本。

怎樣創建以生爲本的課堂,從教學設計而言,關鍵是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凸顯學生學習的過程,有效的使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之中,成爲探索和發現知識的主人。具體來說,就是要做好“一、三、七”這篇文章,即圍繞一個目標、遵循三條規律、凸現七大理念。

1、圍繞一個目標

打個比方說,如果把新課程教學比做磨豆子,其中“知識和技能”就是“豆子”,是基礎性內容,沒有了“豆子”就會推空心磨;“過程和方法”就是推磨的技巧,沒有這個技巧也推不出豆漿;“情感、態度、價值觀”就是願不願意推的動力問題,缺少了動力,也不會取得成功。

2、遵循三條規律

(1)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在交往互動的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知識和經驗,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和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展,從而達到共識、共進和共享,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在這一理念下,對教學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蔘與,意味着平等對話,意味着合作性建構;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體性的凸顯、個性表現和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且是一種全面的分享理解,上課不是單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

(2)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有機結合。智力因素是指人聰明與不聰明、能力大小如何。智力因素主要有五個,包括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思維力。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它與智力因素相輔相成,二者缺一不可,在人的學習活動中具有動力作用、維持作用、補償作用和定型作用。優秀的教學設計就要做到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有機結合,充分發揮非智力因素對智力因素的動力作用、維持作用、補償作用和定型作用。

(3)內化與外化的互相促進。這就是要求我們做到“四還”:把眼睛還給學生,讓他們去觀察;把大腦還給學生,讓他們去思考;把嘴巴還給他們,讓他們去表達;把雙手還給學生,讓他們去操作。

3、凸顯七大理念。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教學設計要從學生的需求着想,以學生的發展爲本。在教學時要記住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開展探究性學習、個性化學習、體驗性學習和生成式學習。

第三、要善於課後反思。

真正的教者也不是沒有失誤,只是他總會從失誤中汲取前進的力量。幾乎可以這麼絕對地說,任何一個教育者在其教育生涯中,都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那麼,如何日進行反思呢?

1、寫第二教案。課後,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教案的修改、調整和補充。

2、寫教學札記。堅持每天寫教學札記,把自己教學的得失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參考。

3、聽取同行或專家的評價。虛心聽取同行或專家的意見,爲自我反思提供資料。

4、與別人做比較。對比體現差異,聯繫體現銜接,通過對比、聯繫,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取長補短。比如,聽了名師的課,比較自己的課有什麼不足,今後如何改進;學習報刊文章後,有什麼收穫,想想自己爲什麼沒能做到,等等。

自己只要從聽課入手,認真備課,善於反思,才能一步步成長起來。

二、這本書對自己的另外的觸動就是鼓勵我們勤於寫作——留點文字在人間。

現在單位要求我們寫一些論文、反思等,總覺得無從下手,即便寫了,也感覺這些文字蒼白無力。無奈之舉,上網複製粘貼,然後不忘簽上自己的大名。作爲一名從漢語言高等專業畢業的老師,實在是有些說不過去。自己也就是在高中、大學期間寫過一些發自肺腑的東西,自從畢業後,再也沒動手寫過。這本書中說道“留點文字在人間”可謂是一語驚醒夢中人,是啊,自己真該寫點什麼,要不然以後連教學時的“下文作文”恐怕也難得到學生的賞識啦!

我們許多教師,工作做了不少,零碎的經驗也不少,但由於沒有總結和研究的意識與習慣,直到退休,不僅沒有論文、論著,而且連一篇像樣的總結也沒有,這不能不說是一件憾事。作爲一名老師,要學會養成記錄自己平時思想火花的習慣。一次聯想、一回頓悟、一縷思緒、一個念頭……都以隨感、格言的形式寫下來,讓“激情的火焰在紙上燃燒”。

養成寫作的良好習慣,也會使我們更用心地品味生活,洞明世事,從更廣闊的生活世界中捕獲到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滋養人生的知識和信息。

俄國作家涅克拉索夫說過:“一個人想要成爲怎樣的人,他就能成爲怎樣的人。”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成爲一名會教育、會寫作的教師!

  篇3:《做卓越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本書正如作者所言,有很強的演講稿色彩,很多篇章讀來頗有氣勢。

就本書的意義而言,旨在給教師心靈鋪就一條成功之路,書的前半部分是在梳理教師中普遍存在的種種問題,中間部分是一些具體的操作問題:上課、教研、班級管理和心理疏導,後半部分是作者個人演講的一些體會。

作者的主要功力在鼓舞觀者的鬥志、疏導心理問題等方面,例如作一個卓越的教師、作一個幸福的教師等章節都很有煽動性和鼓舞性,估計是作者經常演講的部分,有成功學的遺風。

從本書中收穫了很多益處:

1.博覽全書,以書爲友——腹有詩書氣自華;加強研究,勤於寫作——留點文字在人間。

2. 如果學校教育不能讓自己的學生的胸中充滿雄心和壯志,那麼,這將是最失敗的教育!

3.打保齡球的抽樣統計分析:起初一點點的優勢到最後就是巨大的鴻溝。

4.61%成功人士承認,他們所從事的職業,並非他們心目中最理想的,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想法:既然選擇了,乾脆好好地幹。於是都做出了突出的成就。

5.教育教學中要多看、多想、多做。勤於積累,其中讀書、反思、研究和寫作,就是最好的工作方式。、

我的感悟是:自己要經常反覆做一些高考壓軸題、競賽題,自己有體會有感觸上課纔會有料。

6.應當在所教的那門學科領域裏,使學校教科書裏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對自己來說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你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的那些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

也就是孫維剛老師所言:站在系統的高度講基礎知識才能深入淺出。

7.把讀到的感悟和重要部分用筆記下來,最好是用電腦記錄爲電子筆記,對所讀的東西加以梳理和提升,從而轉換成專業發展的一種新力量。

比如我們學校建立的網易博客圈,就是一個很好的研究平臺。

8.我曾經在網上見過一位金牌奧數教練對高中數學尖子生和競賽生培養講過一句經典的話:什麼水平的老師教出什麼水平的學生!

這句話雖然有些絕對,但是如果選拔的學生智力水平高且好學的前提下,這句話我認爲非常正確!

本書關於這方面的論點是:我們只有不停地讀書,才能擁有源頭活水,滋潤學生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不停地讀書,才能打下深厚的精神底蘊,引領學生豐富的精神世界。也只有愛讀書的教師,才能培養出熱愛讀書的學生,才能營造出整個社會熱愛讀書的良好氛圍。

9.作爲一名教師,要學會養成記錄自己平時思想火花的習慣。一次聯想、一回頓悟、一縷思緒、一個念頭……都以隨感、格言的形式寫下來,讓“激情的火焰在紙上燃燒”。

博客就是一個很好地平臺,而且專業內的朋友還可以互相交流。

10.我們要坦然接受生命中的缺口,因爲最完美的產品在廣告裏,最完美的人生在悼詞裏,最完美的愛情在小說裏,最完美的婚姻在夢境裏。

11.對他人的寬容是對自己的解放,對自己的寬容是心靈的解法。

12.學會開學地工作,學會承受冷落,學會感恩,學會經歷磨難,學會創新地工作,學會開心生活,珍愛自我,充實自我,適當休閒,學會知足,學會放棄。

生命有限,快樂無限。

13.讀了本書最後一點體會是,書中大量引論蘇霍姆林斯基的活,我想研究一下這個的所有著作,就在今天開始。

作者的弱點在於對專業性把握有些差,比如寫教案、備課、教研等,特別是寫作教研章節,可以說是與其他相似書籍內容幾乎完全雷同,應該不是作者的長項,沒有切中要害。我個人認爲教研和專業研究就如孫維剛老師所言:要站在系統的高度來看,才能站得高看得遠!個別章節甚至有一些假大空的內容。

當然作爲一個非教研中人而言,這一點是可以理解的。

看書要多看優點,看人要多看長處。


1.《做一個幸福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2.小學教師《做一個幸福的教師》讀書心得

3.教師學習榜樣支月英的心得體會

4.2016《弟子規》讀書心得體會

5.2016年教師《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體會

6.2017年教師寒假讀書心得體會

7.2015開學第一課心得體會700字

8.2017教師寒假讀書心得範文

9.小學生《笑貓日記》讀書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