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關於大學生講座心得體會

關於大學生講座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W 次

篇一:大學聽講座心得

關於大學生講座心得體會

不知不覺我已近快畢業了,翻開講座正的背面,我發現後面已經蓋面了印,稍微數一下,發現大學期間我最少也得聽了十五次講座,這讓我感到很驚訝,原來我聽過這麼多次講座。現在回憶起來,這大學四年來的聽講座,我從中受益匪淺。

還記得第一次去聽講座場景,那是大一的第一學期,那時的我傻乎乎的,只是聽說聽講座可以加學分就去聽,但具體是聽什麼講座我都不知道,只是爲了學分頭暈腦脹的和同學一起聽講座。第一次聽講座的確實是很痛苦的,那時天氣熱,而且人又多,重頭到尾我都是站着聽完那次講座,那時的感覺真的不是那麼好受。 之後,由於種種原因,我隔了好一段時間沒有去聽講座。當我在次踏進208聽講座時,我發現其實有一些講座對我很有幫助,我確實能在聽講座的過程中學到很多東西。

現在,在學校裏,獲得信息的來源有很多種,如上網,看書,參加活動,聽講座等。現在作爲一名大學生,獲得一些信息的來源很大部分都來源網上,雖然能夠上網獲得很多的資料,但網上的東西其真僞還得有一定的閱歷才能辨別出來,而且,在網上看的東西多,忘記的也快。在大三大四,我覺得有時候去聽聽講座獲得一些信息的來源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當然去聽講座也要有選擇性的,不要盲目的,爲了學分去講座裏呆着,那樣的話是毫無意義的,還不如留着時間去做自己覺得更有意義的事情!

每一次講座,都有可供我們借鑑的地方,當然並不是每個講師講的每一觀點都是對,最起碼有一些觀點我個人並不是很贊同。但畢竟每次講座都是經過講師的精心準備過,就算有和自己觀點不同的地方,也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

在這十五次聽講座的過程中,有一些講座的具體內容我自己都忘記的,但有一些卻留個我很深刻的印象。

比如我聽過的王院長關於《我的美麗祖國在長春》的講座,聽完以後我確實是有很大的感觸。講座裏面是說關於周遊方面的,在此之前我沒有想過原來周遊能給人帶來這麼大的好處。在這之前,我只是接的遊玩能給人放鬆,留下一段美好的記憶。但當我聽完講座之後我發現,其實遊玩帶給人們的好處遠遠不止這些。他能給人帶來靈感,確實是這樣的,有很多時候,有一些難題一直被困住了,久久不能得到解決,而且是越想覺得越煩越累,高的自己整天精神很差,但有時侯出去逛逛,來了靈感,一切難題都因迎面而解。旅遊也是創新的動力,很多有名的著作,其創作靈感就是來源於旅遊,想一下,古代很多有名的詩人,作家,如李白等,不是向來喜歡理由的嗎?

另外,旅遊還能使人的心胸更加寬廣,在很多情況下,喜歡

旅遊的人心胸都是比較寬廣的,並不是因爲其心胸寬廣才喜歡上旅遊,而是在旅遊的過程養成的一種氣質。愛旅遊的人,在遊山玩水的過程中,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和各式各樣的事接觸,而逐漸形成的一種氣質,而這種氣人讓人覺得更樂意與其相處。 我還聽過一個關於禮儀的講座,那次聽講座也是讓我受益匪淺,禮儀是一個人的行爲舉止,關係到個人的社會角色和形象,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常常不太關心禮儀方面的知識,經常是隻有在接見客人,會議等方面纔會更加註重我們的禮儀方面的知識。其實,禮儀應該是一種行爲習慣,不應該只是爲了應對某種特殊的情況,在日常的生活中,常常注意自己的行爲,瞭解相關的禮儀知識,提高自己的素養,在他人的眼中,自己的形象也會有所提高。在日常生活中,養成一種良好的行爲習慣,自己處理事情來會更順心,生活會更加舒服。那種臨時抱佛腳,爲了應對某種特殊情況而“裝”出來的禮儀,往往會覺得很不日然。

另外,還有注意一點就是認清自己的社會角色和地位,不同的社會角色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有不同的禮儀習慣,在日常的生活中,要認清自己所處的社會角色,瞭解自己所在的社會角色有關的禮儀知識,當然其他方面的也要有所瞭解。當是在日常與他人相處的過程,要認清自己把握尺寸,言行舉止中都會表現出自己的氣質。比如作爲一名教師,就應該當好教師的職責,表象出教師的氣質,認清自己的社會地位,要知道,作爲一名教師你不僅是學生知識的授課者,還是學生行爲的影響者。你的行爲舉止,會影響到你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學生也可能會模範你的行爲。此時,你的行爲要是太幼稚,在班裏很難樹立起威信,以後管理班級會比較麻煩。要是太過苛刻,學生又會對你產生厭惡。自己的言行也要符合自己的省份,不要經常說一些不搭邊的事情,不要老是幻想,做做白日夢也就算了,不要把夢想中的身份當成你生活中的身份,那樣有時會鬧出很多笑話來的。比如說你和你的領導說話,不要把自己當成是領導的上司,要注意說話的語氣,要不吃虧的總是自己。

在這大學的四年裏,我很榮幸能得到這麼多次聽講座的機會,我也學到了很多東西,總之,在這十多次聽講座的過程中,我是受益匪淺。

篇二:大學3年聽講座的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

不知不覺我已近快畢業了,現在回憶起來,這大學三年來的聽講座,我從中受益匪淺。 還記得第一次去聽講座場景,那是大一的第一學期,那時我傻乎乎的,只是聽說聽講座可以加學分就去聽,但具體是聽什麼講座我都不知道,只是爲了學分頭暈腦脹的和同學一起聽講座。

第一次聽講座的確實是很痛苦的,那時天氣熱,而且人又多,從頭到尾我都是站着聽完那次講座,那時的感覺真的不是那麼好受。

之後,由於種種原因,我隔了好一段時間沒有去聽講座。當我在次聽講座時, 我發現其實有一些講座對我很有幫助,我確實能在聽講座的過程中學到很多東西。 現在,在學校裏,獲得信息的來源有很多種,如上網,看書,參加活動,聽講座等。現在作爲一名大學生,獲得一些信息的來 源很大部分都來源網上,雖然能夠上網獲得很多的資料,但網上 的東西其真僞還得有一定的閱歷才能辨別出來,而且,在網上看 的東西多,忘記的也快。

在大三大四,我覺得有時候去聽聽講座 獲得一些信息的來源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當然去聽講座也要有選擇性的,不要盲目的,爲了學分去講座裏呆着,那樣的話是毫無意義的,還不如留着時間去做自己覺得更有意義的事情! 每一次講座,都有可供我們借鑑的地方,當然並不是每個講師講的每一觀點都是對,最起碼有一些觀點我個人並不是很贊同。 但畢竟每次講座都是經過講師的精心準備過,就算有和自己觀點不同的地方,也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有一些講座的具體內容我自己都忘記的,但有一些卻留個我很深刻的印象。比如我聽過的于丹教授關於”閱讀經典, 感悟成長”的講座,聽完以後我確實是有很大的感觸。 于丹教授在講座中說出了一個故事:孔子課堂上的學生席間閒談理想!有的學生 說要財富,有的說要做大將軍!也有的說要做隱士??當學生問到孔子時:孔子 說:老者安之,友者信之,少者懷子!意思就是說:能讓父母老者們身安心安! 朋友都相信你,小孩子長大了都能想起你!意思是說:對父母孝順無非兩個是四個:順意,色難!順從父母之意,對父母和顏悅色!人一生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總 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朋友,朋友對你最好的評價是一個信字!如果你認識那麼一個 兩個知心的朋友對你的評價是如此的話!知足矣!每個人都會小的時候!孩子們天真無邪!當孩子們都長大時,能想對某人在自個小時候對他的好

時懷念之 時!福也!以上就是孔子所說的三個願望!通過這個小故事我感受到,古人的心其實與我們是相通的。對於前人的好東西我們要: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 而改之。 還有李開復博士關於《成長中的十個啓發》的講座, 其主題講座中最爲核心的人生哲學 :

一. 思考你的價值是什麼,假設一個世界有你,一個世界沒有你,這兩個不同

世界的區別,就是你的存在價值。這一觀點也是李開復自傳《世界因你不同》最核心的精華。

二. “用勇氣去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用胸懷去接納不能改變的事情,用智慧

分辨兩者的不同”這句話也是李開復先生的座右銘,在和微軟打世紀官司的人生最艱難的60天裏,就是這句話鼓舞着他,讓他最後幫助Google打贏了微軟。這句話可以真正地指導你的生活。

三. 從心選擇。人生難免遇到選擇,許多時候,我們很難抉擇。李開復先生給

你一個肯定的答案,那就是從心選擇,跟着你的心靈走,那麼當你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也不會有任何遺憾。這也是李開復先生在哥倫比亞大學從法律轉到計算機專業時的信念,事實證明他成功的如此完美!

開復博士講訴自己在工作中的挫折經歷,告訴大家如何走出挫折的陰影,做最好的自己。他引用蘭迪(randy)教授的話------挫折就像一面牆,牆的存在是爲了迫使我們向自己證明:我們是多麼渴望得到它後面的寶藏。

聽完講座後,我登陸開復學生網觀看了蘭迪教授給學生上的最後一次課——如何實現你的童年夢想,據說這是近年來全美最精彩的演講。看了這個演講,我被蘭迪教授的樂觀所感動,在演講的時候,他因爲得了癌症,只有幾個月的生命了,但是他還是那麼樂觀與沉着。面對死亡,還能如此樂觀與沉着,不得不令人佩服。我在想,如果一個人連死亡都不害怕,那麼生活中的困難又算得了什麼呢?

此外,我還想說一下在聽開復老師講座過程中的一些其他方面的感想。在演講結束的提問環節,所有的提問問題的學生的問題都是那麼的囉嗦,其中還有不少問題是開復老師在演講的時候就已經說到過的了,但是開復老師

還是那麼耐心地聽完一個長達幾分鐘的問題。因此我想到了以下兩點,我們大學生確實要提高自己總結問題的能力,還要提高自己傾聽的能力。

在這大學的三年裏,我很榮幸能得到這麼多次聽講座的機會,我也學到了很多東西,在這麼多次聽講座的過程中,我真的是是受益匪淺。

篇三:大學生創業講座心得體會

大學生創業講座心得體會

作爲當代大學生,我們在學校裏學到了很多理論性的東西;我們有創新精神,有對傳統觀念和傳統行業挑戰的信心和慾望;我們有着年輕的血液、蓬勃的朝氣,以及“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對未來充滿希望,這些都是創業者應該具備的素質,這也往往造就了大學生創業的動力源泉,成爲成功創業的精神基矗。

大學生創業的最大好處在於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長經驗,以及學以致用;最大的誘人之處是通過成功創業,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證明自己的價值。但是創業的道路是艱難的,《窮爸爸,富爸爸》的故事告訴我們,創業的成功與否不一定與知識的積累量成正比,沒有很高的學歷在創業競爭中也一樣能立於不敗之地,關鍵是創業的方向,方式和方法。有的時候還要看準時機,看準市場的潛力。就好比比爾蓋茨,他之所以能財源滾滾,就是因爲他看到了計算機在人類的生活中會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這個市場有無限的潛力,也就是需求會無限增大。

我們都看過《誰動了我的奶酪》,這個非常簡單的寓言故事就告訴我們,我們擁有的奶酪其實是在不斷變化的,也就是我們在社會上所握有的籌碼是不斷變化的,不更新就會被用完,不注意保存就會變質。所以這提醒着我們隨時要更新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與技能。在今後的生活中要不斷的學習,充實自己,增加自己的社會競爭力,這樣纔有利於我們更好地立足於社會,更好地實現我們的創業理想。

但是在創業道路上,作爲大學生,往往急於求成、缺乏市場意識及商業管理經驗,對市嘗營銷等缺乏足夠的認識,常常盲目樂觀,大學生對創業的理解還停留在僅有一個美妙想法與概念上,沒有充足的心理準備。對於創業中的挫折和失敗,許多創業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甚至沮喪消沉。大家以前創業,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心態自然都是理想主義的。其實,成功的背後還有更多的失敗。看到成功,也看到失敗,這纔是真正的市場,也只有這樣,才能使年輕的創業者們變得更加理智。

此外,在大學生提交的相當一部分創業計劃書中,許多人還試圖用一個自認爲很新奇的創意來吸引投資。這樣的事以前在國外確實有過,但在今天這已經是幾乎不可能的了。現在的投資人看重的是你的創業計劃真正的技術含量有多高,在多大程度上是不可複製的,以及市場贏利的潛力有多大。而對於這些,你必須有一整套細緻周密的可行性論證與實施計劃,決不是僅憑三言兩語的一個主意就能讓人家掏錢的。

再者就是大學生的市場觀念較爲淡薄,不少大學生很樂於向投資人大談自己的技術如何領先與獨特,卻很少涉及這些技術或產品究竟會有多大的市場空間。就算談到市場的話題,他們也多半隻會計劃花錢做做廣告而已,而對於諸如目標市場定位與營銷手段組合這些重要方面,則全然沒有概念。其實,真正能引起投

資人興趣的並不一定是那些先進得不得了的東西,相反,那些技術含量一般但卻能切中市場需求的產品或服務,常常會得到投資人的青睞。同時,創業者應該有非常明確的市場營銷計劃,能強有力地證明贏利的可能性。

就我個人觀點,我覺得提倡大學生自主創業無可厚非,但是要建立在不影響學習的基礎之上。很多的大學生創業後就整天只懂跑商家,荒廢了學業,這是十分不可取的。畢竟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比爾蓋瓷。學習就像老鷹飛翔的練習,只有把翅膀練硬了才能飛得更高。用一個比喻:火焰與海水。火焰象徵着熱情、激情和希望;海水象徵着廣袤無邊、深邃而又冷酷。沒有火焰般激情的創業是不可想象的,而往往也會有被市場經濟大海吞沒的“犧牲品”。市場經濟不同情弱者,也不會給任何人實習的機會,大學生創業火焰般的熱情是否能夠融入市場經濟的大潮?當然僅靠熱情是遠遠不夠的,創業意味着冒險和付出,也意味着失敗和挫折。王選爲此付出了十八年在實驗室裏沒有節假日的艱辛,比爾·蓋茨苦熬了十七年纔有今天的成就。大學生創業其中不乏成功者,但肯定經受了種種挫折和市場經濟大潮的考驗。在經歷了最初的創業衝動和付出之後,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走向成熟和冷靜,對創業和成功有了更深的理解。

所以我們大學生在捲入創業熱潮的同時,也要深刻地思考清楚,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自我定位,在學習和工作中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是一個自我提升的過程。只要自己從中獲得了寶貴的經驗,無論最後成功或是失敗,都是人生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