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初中生讀《愛的教育》心得

初中生讀《愛的教育》心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W 次

初中生讀《愛的教育》心得1

初中生讀《愛的教育》心得

暑假裏,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以一個意大利小學生寫日記的形式,記錄了發生在他小學四年級期間的一個個小故事。這些小故事裏洋溢了父母子女的親情,師生之間的深情,同學之間的友情,還有小小少年的愛國之心。

其中耐力和卡隆的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耐力是個好孩子,卻因爲他的駝背遭到一些同學的嘲笑和捉弄,這時卡隆站出來,狠狠的教訓了故意欺負耐力的人。耐力和卡隆互相幫助,他們成爲了好朋友。

在我的周圍,也有這樣的情況發生。有一些同學愛欺負比自己弱小的人,還有些同學喜歡嘲笑人,這些都是不好的行爲。因爲沒有人是十全十美,完美無缺的,我們每個人都有缺點和不足,我想,沒有人喜歡自己被人嘲笑和欺負,那我們就不應該這樣去對待別人。就像俗話所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愛在我們身邊無所不在,同學的友愛,父母的疼愛,老師的關愛,就像一首歌中所唱的那樣:如果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初中生讀《愛的教育》心得2

世間的愛,無處不在。

《愛的教育》中用真誠的愛,深深地打動了我的情感。讀完這本書後,書中的故事久久在我腦海中縈繞,令我不斷地回味。

《愛的教育》是一部日記式的小說,主人公恩利科和我一樣,也是一個四年級的小學生,作者通過描寫他在一學年裏發生的一件件平凡、細微的小事情,生動地描述了人和人之間那種無處不在的樸素的真摯的“愛”,讓人感受到最值得讚美的友善、純潔與美好。“愛”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了人們的心靈。

在《愛的教育》中,我最有感觸的一篇是“爭吵”。這個故事講的是,科列帝不小心弄髒了“我”的作業本,“我”憤怒極了,儘管科列帝左一個對不起右一個對不起地向“我”道歉,“我”還是罵了他。而他卻沒有生氣,只是輕輕的說,我在外面等你。一開始“我”還很生氣,認爲他不在乎,但一想到他平常幫助同學的種種大度行爲,似乎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什麼。出去以後,“我”主動對他說對不起,科列帝也說沒關係,與我和好如初。這個故事雖然很平凡,但是科列帝那種跟同學交往中表現出來的大度、寬容、不斤斤計較的優點深深打動了我。

這也讓我想起過去許多和同學交往的事情。在學校裏我有好多好朋友,但有時候我跟她(他)們相處時的態度卻不是太好,有時候想當然地認爲自己很對,自己很棒,甚至無人能比,所以不自覺地就有一點點傲慢。慢慢地有些朋友就開始疏遠我,而我卻不知所“錯”,認爲她們很討厭。有一次,一個同學忍不住跟我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聽完之後我頓時清醒了過來,認識到了自己的錯,明白了同學交往要平等、真誠和友愛,要用“愛”來澆灌友誼,這樣纔能有更多的好朋友。從此以後,果然我的好朋友越來越多了。

《愛的教育》真是一本充滿“愛”的好書,我喜歡裏面“愛”的故事,也希望我們周圍都有“愛”環繞。

初中生讀《愛的教育》心得3

“愛”字,“愛”始終貫穿於該書的每一個章節。這本書文字雖然簡單樸實,所描寫的也是極爲平凡的人物,但是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卻讓人感動不已。“探望貧民窟和媽媽的信”告訴我們總要懷着感恩的心,來紀念那些死去的人們。這樣,我們對於身邊愛我們的人,對於那些爲我們而辛勞的陌生人,自然會更懂得感激,也更懂得珍惜。“每月一讀———少年偵查兵”說了一個龍巴地小男孩爲了偵查敵情獻出了自己的小生命,是一種偉大的愛國之情……

當我每每讀到父親或母親給兒子的信時,我常常想:生活中的我們是怎樣的呢?好像少了些耐心,多了些浮躁,少了些寬容,多了些挑剔,少了些鼓勵,多了些批評……自己希望孩子在怎樣的環境下成長?又希望孩子成爲什麼樣的人?孩子原本是可愛的,在其成長的路上真的需要愛的鼓舞、愛的教育、教會孩子學習,讓他擁有愛心,讓他懂得做人。

《愛的教育》這本書讓我領悟到了許多的道理,對我們教育孩子是大有裨益的。作者以單純而幼稚的心,充分表達了心中有愛。愛是一種感受,是一種信仰,是一種追求,是……無法用準確的文字形容愛的定義,但是我知道,擁有愛的人,付出愛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實而無憾的。

初中生讀《愛的教育》心得4

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它講述的一個個小故事中,處處讓我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愛,有朋友間的愛,師生間的愛,還有親人間的愛……

在這本書裏,所有的故事中,令我印象最深,最令我感動的就是《小抄寫員》。這個故事講述的是一個12歲的男孩朱利奧,因爲家境不富裕,他的父親每天夜裏還要幫雜誌社寫封條來增加收入。朱利奧看這父親這麼辛苦,就每天等父親睡下後,悄悄起來幫父親抄寫封條。可就因爲這樣,朱利奧白天上課打瞌睡,他的父親對他越來越失望。直到有一天,朱利奧抄寫時,本子不小心掉到了地上,吵醒了父親,父親這才知道事情的真相。

通過這個故事,我體會到了朱利奧和父親之間最真摯的愛。12歲的朱利奧能夠懂得去關心爸爸,幫助爸爸。而我已經11歲了,可卻還總是惹媽媽生氣。

前幾天早上下起了瓢潑大雨。我想:下雨天真討厭,到處都是雨水,到處都是水坑,可別把我的新皮鞋弄髒了!於是我大聲說:“媽媽,我要你送我去學校!”過了好一會兒,媽媽才從房間裏慢吞吞地走了出來。

我用責備的語氣說:“媽媽,你怎麼纔出來呀?”“我……不舒服,你……還是自己去學校吧!”媽媽有氣無力地說。

我這才發現媽媽臉色蒼白,用手緊緊捂住肚子。難道媽媽生病了?要不我還是自己去學校吧。可是轉念一想到我的新皮鞋,我又開始施展我的“撒潑功”,又是哭又是鬧的。媽媽被我折騰得沒辦法,只好忍着痛苦,冒雨騎車送我去學校。我坐在媽媽的後車座上,感覺她的身體好像微微地顫抖。傍晚,我回到家看到媽媽無力地躺在牀上,才知道原來早上媽媽的胃病犯了,後來送我去學校又淋了雨,結果病得更嚴重了。

讀了《小抄寫員》這篇文章,我明白了生命的意義在於給予,而不是索取。和朱利奧相比,我真是太不懂事,太慚愧了!雖然我也愛着自己的爸爸媽媽,可是我卻只希望從他們那裏得到更多的愛,而不是回報他們,這種愛太自私了!我決心:從今以後,要向朱利奧一樣,學會關心他人,關愛父母,做一個真正會愛的、懂愛的孩子。

初中生讀《愛的教育》心得5

《愛的教育》之所以吸引我的是這特別的書名,是那加在“教育”之前的定語——“愛”。是啊,用飽含着愛的教育來給予孩子,那麼孩子們得到的這種教育必將轉化爲對愛的理解,自然而然地,他們也一定會明白如何去付出愛。這是多麼美好的一種循環啊!《愛的教育》真的是一本很好的讀本,無論是學生,或是老師,還是爲人父母者讀之,都能盪滌心靈,淨化靈魂。書中那些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師生之愛、同學之愛、父母之愛、朋友之愛、兄弟之愛……無不訴說着人世間最樸實、最純摯的陽光之美。

本書主要以主人公安利柯四年級一學年的日記形式向我們敘述了他以及他的父母、同學、老師的這一年來的100個故事。讀完這本書,我深深得陷入了沉思,愛的教育是什麼?

是的,我被書中精彩的內容深深地吸引着。作爲教師更讓感動的是書中栩栩如生的教師形象:“我”的老師、弟弟的老師,女教師、代課教師、校長、“我父親”的老師……。他們熱愛職業,用心愛學生,他們實踐着“教育即是愛,愛就是教育”。“我們的老師”看到一個學生臉上長了紅皰疹,細心查看,然後摸摸前額看有沒有發燒;“我的二年級女教師”已經不再教自己了,還來看望自己;“我弟弟的女老師”對那些一年級的學生,不知要付出多少精力,需要多大的毅力!“校長”從不發火訓斥他們,“校長”更爲我們操碎了心,早晨第一個到校,放學最後回家……多麼感人的羣體啊。我也是一名教師,面對學生,也許僅僅做到了一名教師應做的一切,離“愛的教育”尚有距離。愛的力量是無窮,“愛的教育”是我們的榜樣。

《愛的教育》中,不僅表現出教師之愛,而且還寫出了教師的批評藝術,作爲教師值得借鑑。在寫“女教師”時,她剛走進教室,學生開始吵嚷起來,老師平靜地說:“你們要尊重我的白髮,我不僅是老師,還是一位母親。”幾句話意義非凡,讓學生聽後爲之一動;“我的老師”中的一個學生跳上桌子扮鬼臉時,老師撫摸了他的腦袋說:“以後再不能這樣了”。

看似批評,卻無批評,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錯誤;同學欺侮弱者科羅西,科羅西氣憤之極抄起墨水瓶朝弗朗蒂砸去,墨水瓶打在了老師的胸脯上。面對老師的質問,卡羅納替科羅西“頂罪”,老師心平氣和地說,不是你。又對學生說,肇事者今天不會受處分,快站起來說吧!科羅西承認錯誤,老師讓其坐下後,又用嚴肅而有力的聲音批評了欺負人的同學。老師以語言的力量,教育了他們,將事件圓滿處理,給全體學生上了生動而深刻的一課,也讓我們領略了什麼是批評的藝術。

《愛的教育》也讓我們感受到教學方式的藝術。在《愛的教育》中讓我們領略到值得學習的教學方式及駕馭課堂的能力。“卡拉布里亞的孩子”是個插班生。當他來到班級時,老師利用“突發事件”,熟練運用教育方法,講起了意大利的風土人情,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又在班級中進行講團結教育,學生深受教育;一位老師來代課,當看到有個學生的眼睛上包紮着繃帶,馬上走到他的課桌前尋問。

這位代課老師在盲童學校教過書,當學生問起盲童學校的情況時,這位老師並非簡單地敷衍,而是娓娓動聽地講起了關於盲人的一些事情,教育學生懂得盲人的痛苦與自強;在“春天”一節裏,老師講課時,外面鐵匠敲打得更響了,女人的歌聲一陣高過一陣。這時,老師停下課來,全神貫注地傾聽,然後望了一下窗外,語氣緩慢地說:“天空在微笑,母親在歌唱,老實正直的人在勞動,孩子在學習……,生活多美好啊!”多麼有詩意地神來之筆。當我們遇到這種情況時也許會責罵環境太差,或不顧一切地繼續講課。這位老師和學生一起傾聽,用充滿感情的語言,將學生帶到了一個美好的時空裏,讓學生感受到美,感受到春天。這就是教育魅力所在。

教育如果沒有愛,實在不能算是教育;教師如果沒有愛,實在不能算是稱職的教師。愛是學生基本的心理需要,是兒童生命成長和發展的原動力,也是生命中一種創造性的聚合力量。我國近代教育家夏丐尊翻譯的《愛的教育》就有這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我想這就是教育的真諦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