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學生心得體會

學生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9W 次

學生心得體會1

暑期時間比較充裕,恰逢這個時間,央視《百家講壇》推出了十二集《愛上語文》系列節目,讓我有幸聆聽教育大家王崧舟老師的語文魅力,使我對語文有了一個更全新的認識。

學生心得體會

每一個愛學習的中國人都知道:語文太重要了!無論從學習的角度、生活的環境還是交流表達,語文的重要性無論怎麼說都不爲過。王老師告訴我們:第一,對廣大中小學學生來說,語文是學好其它各門學科的基礎,是基礎的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第二,對任何一個普通人來說,語文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沒有語文,我們可能寸步難行;第三,對我們這個民族來說,語文是三千年中華文化最重要的載體,而語文本身又是三千年中華文化最重要的結晶。

在我們的語文中,最中國、最有文化含量的當然是流傳千年的經典;在流傳千年的經典中,最美麗、最有魅力的當然是中國古典詩詞。從“詩經”到“唐詩宋詞”,一篇篇精美絕倫的詩詞佳作滋養着每個中國人的心靈,詩詞中的中華文明、中華禮儀、中華文化底蘊更是讓世界爲之震撼!

作爲語文教師,我們在帶着孩子們學習古詩詞的時候,應引導學生了解詩詞的寫作背景,瞭解、詩人的人生境遇,結合當時時代的文化背景等等內容。從文字的情境理解,到文字背後的志、情、思的表達的感悟,真正讓我們的語文教學不僅僅是語文能力的學習,更是傳承語文中的文化美,增強文化自信,愛上我們博大精深的語文!

學生心得體會2

此前對王崧舟的敬仰,只是停留於“聽說”的層面。聽說,他是“詩意語文”的倡導者;聽說,他在講座中用“劍氣合一”來談自己在語文家園中的安身立命;聽說,他的《慈母情深》讓課堂溫暖着慈母的光輝。種種“聽說”在我心中留下了王老師高大的形象,而且是那種遙不可及的高大。對於我,一位普通的一線語文老師有了很大的觸動,強烈地感受到:

一、閱讀,讓生命更豐富。

王老師愛讀書。有人問: “王老師,讀書是不是您的業餘愛好,”他說: “錯了,應該把‘業餘’兩字去掉。讀書是我的愛好,讀書是我可以全身心投入的愛好。讀書是跟我吃飯一樣,跟我呼吸一樣,在我的生活當中是非常自然的。”是啊,王老師確實是愛書之人,據他自己所說,藏書量少說也有七八千冊了。在王老師從教的第二個五年,被他笑稱爲“孤獨沉潛”的五年裏,他讀了大量的書。他讀宗教類的書,讀哲學類的書,讀文學類的書,讀美學類書,讀“老三論”、“新三論”的書等等。

王老師的讀書經歷深深地觸動了我。要做一個好的語文老師,自己先做語文人,要播撒讀書的種子,自己要先做讀書人。《語文課程標準》比較重視兒童閱讀,要求在整個小學階段,課外閱讀總量應該不少於145萬字;除此之外,《語文課程標準》還提出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試想,一個語文教師自己不愛閱讀,又如何指導學生閱讀,讓學生在教師的影響下愛上閱讀,養成終生閱讀的習慣呢, 讀着這本書,我發現,王老師無論是談語文人生,還是談語文理念,都與談讀書緊緊聯繫在一起。這更讓我明白,讀書不是一時的事情,也不單單是爲了教學,它更是爲了終身的幸福。“水本無華,相蕩而生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發靈光。”生命是一條河流,它流動,它吸納,不斷前行中壯大,不斷交流中豐富,生命由此而變得開闊、深邃、美麗。

二、閱讀,讓課堂更精彩。

王崧舟老師一直呼籲語文教師要細讀文本,他認爲文本細讀是新課改背景下對教師的專業發展,對教師的備課提出的新要求,他呼喚語文教師的備課應具備新的理念、新的視野,呼籲教師要細讀文本。在一次講座上,我才知道王崧舟老師爲了教好《長相思》,讀了整本《納蘭詞》,瞭解了納蘭性德的生平,閱讀了一萬多字的鑑賞文字,然後寫下了文本細讀感受,化成繁華如東流水的課程資源。只有閱讀,纔有底氣把經典名作演繹爲精彩的課堂。每一個匠心獨運的教學設計,都源自正確深入的文本解讀,源自紮紮實實地閱讀與思考。

王老師覺得文本細讀就應該像朱光潛先生所說的“慢慢走(讀),欣賞啊”;就像王堯先生說的“在漢語中出生入死”;如南帆先生所說“沉入詞語”;要“穿行在多重話語之間”;要“從語言出發,再回到語言”;要“引發一種對語言的敏感”;要“傾聽文本發出的細微聲響”;要“在字裏行間閱讀”;要“徜徉在語言之途”。

王崧舟老師談到對《小珊迪》這一課如何進行細讀的時候,他首先想到的是課題爲什麼叫《小珊迪》,文章當中,沒有一處文字提到“小珊迪”這三個字,出現“珊迪”也才6次,於是他的敏感點就聚焦到這個“小”字上。由此,聯想到自己平時上公開課時。我首先想到的不是潛心細讀文本,而是花大力氣製作課件,所以在課堂上常常看到的是接連不斷的圖片,視頻等。學生卻沒有足夠的時間靜心讀書和沉思默想,沒有引領學生走到語言文字的背後,感悟思想內涵。課文中的一字,一詞,一句,一段,都有着一定的思想內涵,我們的作用,就是引領學透過字面去探尋字後的“祕密”、字後的故事,揣摩作者的用意。我們語文教師必須擔負起文本閱讀的引領任務。這個引領,本質上使學生除了看到文本表面的絢麗,更能看到文字背後的深邃和獨特。教材理解不到位,教學肯定出問題。所以,當我們語文老師在細讀文本時,請暫時忘記自己是老師,因爲只有放下功利的目的,我們才能真正走入文本,才能穿越時空,與作者產生共鳴。一個善於細讀文本的語文教師,不一定就能擁有成功的語文教學,但成功的語文教學一定要有深入的文本細讀。一個真正會細讀文本的語文教師一定是詩意和快樂的,因爲閱讀本身就是一種幸福。

作爲語文教師,今後的我應當,也願以閱讀的姿勢佇立,以閱讀的姿勢守望,用閱讀豐富平凡的日子,用思考照亮前行的腳步。

學生心得體會3

20xx年暑假,有幸觀看了王崧舟老師在《百家講壇》中講的《愛上語文》系列講座,內心觸動很大,收穫也很多。

王崧舟老師在《愛上語文》中說“我爲語文而來!是語文滋潤我粗糙的感覺,是語文放飛我稚嫩的幻想,是語文點燃我噴涌的激情,是語文喚醒我沉醉的智慧。我平庸的生命,因爲語文而精彩!”語文是衆多學科中充滿藝術性的學科,王崧舟老師就真正把語文課堂打造成了詩意的、充滿藝術感染力的課堂。

前段時間,讀熊芳芳老師的《生命語文》,熊芳芳老師說“語文是浪漫的,唯有具備浪漫情懷的語文老師才能真正理解語文,熱愛語文,欣賞語文;唯有具備浪漫情懷的語文老師才能真正理解生活,熱愛生活,享受生活;也唯有這樣的語文老師纔可能影響一批懂得享受語文,享受生活得學生。”在衆多名師面前,語文都是詩意的語文,語文又是充滿藝術的語文。

王老師課堂上放開學生的思維,不壓抑,不控制,讓學生課堂上設身處地用自己的生活和生命去體驗。柳宗元和王安石的詩歌改寫體驗讓學生課堂上放飛自己的思維,是充滿藝術性的學習。“人即是課,課即是人”顯然就是王崧舟老師的課堂境界。很可惜我還沒有足夠的文化底蘊來學習他的詩意語言,藝術課堂。但我如果在以後的教學中用王老師倡導的詩意語文新境界所包含的舉象、造境、入情、會意、求氣、尋根等等因素,有意識地在語文課堂中滲入,可能算不上詩意語文和藝術課堂,但也許能改善我們的學習效果,使自己的課堂更像是開放的語文課,讓今人和古人心靈碰撞出火花。

傳統常認爲語文課堂只要把語文學科知識教給他們,只要學生會考試、能考好就可以了,這樣的話,語文課堂的詩意美和藝術感就蕩然無存了。王老師課堂“詩無達詁,多元有界”“以詩解詩”,放飛學生思維,發揮良好想象,藉助充滿豐富思想感情的意象真正理解了詩人真實的感情。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確實需要學習知識,如果還能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詩情畫意,擁有了強烈的藝術鑑賞能力,那是何等的快樂,何等的幸福!

文化具有時間的屬性,要很好理解文學意象,就需要把它放在時間的長河中進行理解,不能從時間的角度體會作者的感情,怎能真正體會作者、理解作者呢?

作爲語文老師,需要不斷加強詩歌素養的修煉,把語文教學生活化、詩意化、藝術化,讓學生自由化,那樣的話,語文課堂就變得有血有肉了,有詩意化和藝術感了。

雖然我知道自己營造不了王老師那讀“厚”和讀“薄”的詩意語文和藝術課堂,但通過自己不斷加強自身修爲,不斷鑽研業務,無限熱愛學生,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自然會生髮出來。以後再自己語文教學中只有不斷學習,努力去汲取王老師形成詩意課堂的因素,以此來促進自己語文教學的成長。

詩意語文、藝術課堂是對語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種追尋,是對語文教育本色的本真的一種深刻自覺和迴歸。一切優秀的語文教學,必定是詩意的語文;一切風格鮮明的語文教學,無論素樸還是絢爛,無論激情澎湃還是理趣盎然,無論散發着平民氣息還是充滿了貴族氣質,在它們之上,必有皎皎如明月、燦燦似星辰的浪漫流佈其間、充盈內外。

在今後的教學路上,我願意沿着王老師的足跡不斷前行,以形成自己詩意和藝術的語文課堂,成就自己精彩的教育人生。

學生心得體會4

一、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

中國傳統的師生關係是:"師道尊嚴",所謂"一日爲師,終生爲父",教師在學生心目中不但是絕對的思想權威,而且是絕對的道德完人。封建傳統教育在本質上是奴才教育,教師的地位與權威依附於對統治者的神化之中。新型的師生關係應該是"朋友"關係,教師與學生只是教學活動中地位不同,並沒有人格上的高低貴濺之分,教師必須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他們的個性,教師尊重學生的人格就等於尊重教育。學生無論大小都需要獲得尊重與理解。每一個學生都是人類社會中的唯一傑作,由於種種原因他們在各方面發展不平衡,教師應該承認落後也是一種權力。教師只有民主、平等、科學地對待學生、管理學生,學生才能自由地和諧地主動地發展,素質教育的實施纔有可能。班主任不是班級的統治者,學生也不是班主任的臣民,專制只能培養專制,只有民主才能培養高素質的、和諧發展的、大寫的"人"。

二、要培養學生養成一種好習慣。

養成教育主要是通過各種活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它是以各種活動爲載體,生在活動中吸取教訓,從而在生活中自覺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它是一個人能否成爲祖國棟樑之才的關鍵,以是評價人才的重要標誌,是人的首要素質。面對養成教育的新問題,沿用過去的老思想、老辦法已經難以解決傳授知識和學生德育養成之間的實際矛盾衝突。爲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和思想品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我們對學生進行了以《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爲規範》,和五小行動“爲主要內容的養成教育探索。

三、嚴格、耐心地教育學生

學生在認知道路上能否取得進步和提高,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班主任之嚴與愛的有機結合。在班級體中,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具有各自不同的個性特徵、行爲習慣,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這就是他們都渴望得到師愛的澆灌與扶持。不過這種師愛並不等於母愛,而要與嚴格要求融爲一體。因爲我們的教育就是通過外在的科學、合理、嚴格的要求來體現,並逐漸內化爲學生的認知需要和實際行動。因此,爲了達到教育目的,我充分的認識到這一點,那就是無論平時多麼平易近人,仍要堅持嚴格管教的原則,此所謂“嚴慈相扶”、“愛而不縱”。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不斷滿足學生求知學習等方面的客觀需要。

四、樹立新型的教學觀念。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再是學生學習的`控制者和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判者,而是學習環境的設計者,學習知識的參與者、引導者、合作者教師成爲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合作者,能把學生內在的知識、生活經驗以及社會文化背景聯繫起來,保證教學內容順利地植入學生的知識結構中;能根據學生自身情況,制定有效的學習策略,指導、幫助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能在與學生的合作交往中,根據學生的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增添學生的學習動力,指點學習上的迷津,督促學生彌補不足,全面發展。其次,教師由傳統的教學支配者、控制者成爲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和指導者。把學生接受型學習變爲發現型學習,被動學習變爲主動學習學習方式的改變,決定教師角色必須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爲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和指導者。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在學生的眼中就是絕對權威。教師的絕對權威限制了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長時間造成一種思維定勢,教師的思維成了學生思維的框子。隨着社會的發展、教育教學的改革,教師首先要具備知識的整合能力和開發能力,具備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結合的能力,具備創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的資源,爲教育教學服務的能力。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改變傳統教學觀念的弊端,既教書又育人,重在育人上。由重教師的教向重學生的學轉變,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由重統一標準教育向重差異性教育轉變。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全面發展上怎樣認識教的作用師在促進學生

學生心得體會5

讀書,是我的愛好之一。媽媽很支持我,她給我買了好多的書,我的書櫃裏全是琳琅滿目的各種各樣的書。

讀書使我瞭解了很多我不知道不明白的事情。比如《神奇校車系列》,他讓我知道了什麼是電,電的產生、電的原理。比如《法布爾昆蟲記》系列,它讓我瞭解了美麗的蝴蝶的成長過程,霸王鐮刀手螳螂的愛好,搖籃入侵者寄生蜂的可怕……

讀書是我懂得了很多道理。比如《幸福》讓我知道了幸福就是簡單快樂的生活,《小房子變大房子》讓我瞭解了知足就是快樂…《微風如小魔女》讓我知道了父親的愛就像風一樣,我也會深深地愛着我的爸爸。《愛心樹》讓我瞭解“愛”的偉大,我會愛這個世界,愛我的父母、家人、師長、朋友!

讀書給了我很多的快樂,很多的知識,很多的道理,讀書讓我變得更加優秀!

學生心得體會6

作爲教師,我認爲首先要有足夠的愛心,愛學生、愛事業,對學生的成長全面負責。參加工作以來,我對師愛、師德內涵有了一定的理解,下面我來談談個人的一點心得體會:

首先,我們應該以陶行知先生“爲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激勵自己,堅定選擇爲教育事業奉獻青春的人生之路,只講奉獻,不求索取,敬業樂業,把自己的生命、樂趣、幸福建立在學生身上,建立在教育工作中,爲中華民族的昌盛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爲祖國的教育事業奉獻出自己全部的聰明才智,無愧於“人類靈魂工程師”這個美譽。

其次,學生是一個人,是一個有着自已的想法和愛好、興趣的人,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他們的人格。教師對學生的熱愛,可以彌補教育才能的不足,可以影響學生的良好情感,可以使教師的影響長久地保存在學生的內心深處。因此,教師就應該服務於學生。但在對待學生上,我還做得不夠,特別是對個別學困生,平時看到他們上課不聽講、不遵守紀律,就火冒三丈,有時還會說一些過火的話。

學習了《愛與責任》之後,我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今後,我要關心每一個學生的思想行爲和身體健康,在教育活動中,平等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從不以個人好惡,也不以學生品德狀況的優劣爲轉移,幫助學生整體提高。要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灑向每個學生,把關愛傾注於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之中,善於傾聽學生的意見和呼聲,和學生廣交朋友,多開展談心活動,與學生進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用愛去贏得一切學生的信賴。多給後進生一份愛心,一聲讚美,一個微笑,把對他們的“反感”換成“容忍”和期待,竭力尋找他們的優點,出自真心地去讚揚、去鼓勵。爲後進生提供更多體驗成功的機會,讓他們揚起自信的風帆。

學生心得體會7

在學校,大家可能會發現一個現象:老師一不在教室,同學們就無法無天地鬧起來,聊天的聊天,打架的打架,玩的玩,又有幾個能專心讀書呢?

同學們,當你們大聲喧譁吵鬧時,你們有沒有注意到周圍再溫習的同學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當你們揮起拳頭時,你們是否想過這拳頭落下後的後果?老師不在教室,是因爲放心是因爲信任,我們怎能利用老師的信任爲所欲爲?我們是學生,我們應當遵守紀律,課間不能大聲喧譁,追逐打鬧,課上要認真聽講,不能做小動作,分心。如此一來,在遵紀的同時,還提高了學習的效率,這不是一舉兩得嗎?

我們不但要在學校遵守紀律,而且要在生活中,在社會上做一個守法的人。

放學了,有的人家離得比較遠,步行回家時也許會經過紅綠燈吧!當綠燈還有幾十秒鐘纔會亮時,你朝四周看看,沒車。哈,天助我也,於是拉上幾個夥伴就闖過去。這是萬萬不可的,或許你觀看時並未發現有車,但如果這期間突然衝出一輛車來,後果將不堪設想。人的生命是脆弱的,怎能拿來開玩笑呢?我們不是從小就在說“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嗎?爲什麼一到用的時候又忘了呢?闖紅燈雖然只是生活中的小細節,但也是違法的。做爲一個21世紀的公民,守法是我們的的基本原則,我們應當學會法律,不犯法,也不知法犯法,這樣才能天下太平。

遵紀守法是很重要的,也是我們必須做到的,讓我們法字心中留,攜手開拓一片和諧的天空!

學生心得體會8

軍訓不但培養人有吃苦耐勞的精神,而且能磨練人的堅強意志。蘇軾有句話:“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這句話意思是成功的大門從來都是向意志堅強的人敞開的,甚至可以說是隻向意志堅強的人敞開。

心目中的軍訓充滿教官的訓斥;心目中的軍訓是緊張與艱苦的合奏;心目中的軍訓更是無常地響起那集合手哨音,還有那瓢潑大雨下的大集合、嚴訓練;心目中的軍訓生活成百上千次地浮現在我的腦海,閃現在我的眼前。但我還是滿懷欣喜與信心地去擁抱我向往已久的軍訓。

在軍訓中,很苦很累,但這是一種人生體驗,戰勝自我,鍛鍊意志的最佳良機。心裏雖有說不出的酸甜苦辣,在烈日酷暑下的曝曬,皮膚變成黑黝黝的,但這何嘗不是一種快樂,一種更好地朝人生目標前進的勇氣,更增添了一份完善自我的信心嗎?

我滿懷信心地開始了真正的訓練。教官一遍遍耐心地指導代替了嚴厲的訓斥。訓練場上不但有我們整齊的步伐,也有我們陣陣洪亮的口號聲,更有我們那嘹亮的軍營歌曲。

站軍姿,給了你炎黃子孫不屈脊樑的身體,也給了你龍之傳人無窮的毅力。練轉身,體現了人類活躍敏捷的思維,更體現了集體主義的偉大。不積滴水,無以成江海。沒有我們每個人的努力,就不可能有一個完整的,高質量的方隊。訓練的每一個動作,都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團結的力量,合作的力量,以及團隊精神的重要,我相信,它將使我終身受益,無論在哪個崗位上。

其實在自己的人生路上,也應該印滿一條自己腳步的路,即使那路到處佈滿了荊棘,即使那路每一步都是那樣的泥濘、那樣的坎坷,也得讓自己去踩、去踏、去摸索、去行進!我想那樣的路纔是真實的自我寫照,決無半點虛假僞裝之意。

學生心得體會9

我愛學習,學習中的趣事像海邊的貝殼一樣多,又像天上的星星那樣不計其數,其中到大自然中去進行觀察,把看到的、聽到的寫下來,我覺得是最有趣的事了。

記得有一次,老師讓我們寫一篇《找春天》的日記。於是,星期天我跟奶奶興致勃勃地來到趵突泉。一進門,我首先看到迎春花,那一朵朵鵝黃色的花並不大,像一個個小喇叭,花的技條長而細,花兒多得幾乎把花枝蓋了起來,青枝黃花,搭配得多麼美麗,迎春花在春天最早開放,它第一個向人們報告春天的到來,給大地增添了金色的光彩,字我又看到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顏色是多麼鮮,多麼嫩。從趵突泉出來我們又來到泉城廣場,只見人們精神煥發,有的在放風箏,有的談笑風生,我還看見人們都換上春裝……

這一天,我找到了春天,玩得開心極了。回家後,我把這一切很快地寫了下來。我體會到了生活是寫作的源泉,真實是作文的第一生命,我真的覺得觀察與寫作是件有趣的事。

學生心得體會10

開學了我們迎來了新學期的第一課——軍訓,軍訓對我來說是神祕的,是陌生的,同時我對它充滿好奇。就在快要軍訓的頭一天晚上,我躺在牀上輾轉反側久久不能入眠,一直在想軍訓到底是什麼樣的呢?訓練會不會很可怕?

記得軍訓的第一天,我們來到了軍訓的地點是二月二農場,下午,我們吃完飯,看見了我們班的教官,他站得筆挺,在太陽曬得黑黑的臉上,有一對炯炯有神的眼睛,一身綠色的軍服,腰間扎着寬大的皮帶,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真有中國軍人的風采啊!”我內心情不自禁的感嘆道。讓我體會最深的是站軍姿,教官嚴肅的對我們說:“站軍姿要做到擡頭,挺胸,收腹,雙眼平視前方,大拇指靠在食指的第二關節,中指緊貼褲縫線,雙手夾緊,腳跟靠攏,腳尖分開約60°,身體前傾。現在站20分鐘軍姿”。話音剛落,我們便趕緊按照教官說的,一動也不動地站在操場上。我暗暗高興的想着:“不過20分鐘罷了這麼簡單,看來不是我想象中的那麼可怕啊。”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平時過得飛快的20分鐘在今日似乎長如20天,我的雙手都已經累極了,腿腳也站麻了,灌了鉛似的難受極了。我很想放鬆一下自己的身體,那時候就算一兩秒的活動,也會覺得舒服和享受。想到這裏我的雙手慢慢的就放鬆了“哇,真輕鬆。”我心想着,忽然耳邊傳來一聲大吼“手夾緊了!”把我嚇了一跳,我以爲我被發現了,呼,原來是別人啊,頓時我不由自主的把雙手夾緊了,心想:“看來不能懷着僥倖心理啊!”想到這裏我咬着牙,終於堅持到訓練結束。

軍訓是一種能增強我們身體素質和紀律意識的有力活動。結束了幾天的軍事訓練後,大家如同剛受陽光滋潤過的小草般,充滿着無限的衝勁,顯得無比生機盎然。靜心回味起那短暫的時光:有淚、有汗、有痛,更有無止休的勞苦。但是我們都堅強地挺了過來,因爲我們都十分明白,這小小的勞苦與紅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是無法相提並論的。軍訓剛開始。那“一二一”、“立正”、“稍息”、“齊步走”……一遍又一遍地反覆着。教官的嗓子早就嘶啞了,可他們仍然地認真改正我們每個動作,這一切都激勵着我們努力鍛鍊。炎炎烈日下,我們揮灑着汗水,無怨無悔。儘管酷暑難耐,但我們的腳步依然整齊,口號依然有力,歌聲依然嘹亮。因爲我們都明白自己的使命。

軍訓,教會了我們怎樣做人,怎樣吃苦耐勞,怎樣迎接挑戰,怎樣把握自由與紀律的尺度。軍訓,是我們增長才乾的機遇,也是對我們的挑戰。這要求我們用心融入其中去學習,去煅煉,去磨礪。通過兩天半天的軍訓生活使我深深的體會到:做什麼事都要嚴格要求自己,對自己不能放鬆,要做到有始有終,不能半途而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