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2017教師微課製作說明學習心得體會

2017教師微課製作說明學習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6W 次

微課教學是教育領域的一次巨大革新,爲教育改革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對實現教育事業的科學發展、優化教育結構、培養新型人才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17教師微課製作說明學習心得體會,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2017教師微課製作說明學習心得體會

  【2017教師微課製作說明學習心得體會1】

在網絡時代,隨着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與當前的微信、微博等一樣,微課也將具有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

自從多媒體技術應用到課堂教學中,便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運用多媒體精心設計教學內容,設計的課件圖文並茂,使教學更加形象直觀,使枯燥抽象的理論變得簡單易懂,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以前增強了,從而使教學效果有了明顯的提高。特別是思想政治課一直以來教師用一支粉筆、一張嘴、一本書進行授課,學生不想聽、不愛聽。作爲政治教師更是苦不堪言,滔滔不絕地講了整節課,講得口乾舌燥,可學生卻昏昏欲睡。要改變這種現狀,把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吸引到政治課堂中,那教師就不再只是一個教書匠,更應該是藝術家了。多媒體在這方面可以說是政治老師的得力助手,一經運用,比其他學科更具有教育功效。如今,微課成爲多媒體發展的最新動態。

那麼,什麼是微課?微課是依據新課程標準和教學實踐的要求,以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作爲教學內容,運用錄屏軟件錄製幻燈片,製作成5~8分鐘的教學視頻。教師將製作好的視頻上傳到教育網站,讓學生利用閒暇時間上網學習。學生在學習時將存在的疑問反饋到課堂教學中進行討論、交流,進而得到解決。

微課的出現,是教育模式的一場革命,它對傳統教學模式的衝擊究竟是好是壞,雖然有待進一步實踐檢驗,但是它在學校一經宣傳,迅速成爲校園的時尚,受到老師們的熱烈歡迎。不過,由於微課是新生事物,缺乏一定的理論指導,還處於自我摸索階段,在教學過程中要真正起到一定的作用有待進一步發展。

今天,廣大政治教師可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某個知識點製作成微課程,以充實和豐富課堂,這樣就能使學生變苦學爲樂學,變厭學爲願學。何樂而不爲呢?那麼,微課在政治課教學中有怎樣的作用呢?

首先,微課對教師專業的發展而言,教師先要精選課題:教學目標明確,教學內容清楚,可針對重點教學,也可針對難點突破,選擇其中一點進行設計教學,可加深教師對教材知識的進一步理解。然後設計內容:備課時要充分地研究學情,做到心中有學生。教師在吃透教材內容的基礎上精心設計課件,利用多媒體技巧製作成幻燈片。因爲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是教學視頻。再次要講解與總結知識:教學內容的講解要少而精,切忌冗長繁瑣,教學語言要生動、簡明扼要,易於理解。講解過程要流暢緊湊。教師在設計教學環節的過程中就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狀況,這樣纔能有一節吸引人的精彩的課。最後要拓展知識。爲拓展知識點,就必須查閱有關資料去充實內容,使得教學內容不會顯得蒼白無力。那麼,在開闊學生的視野的同時,也就能豐富教師的教學資源,從而迅速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當然,微課對教師的教學反思來說,同樣起着不容忽視的作用。教師通過微課的設計、製作、上傳等過程,經歷着“研究―實踐―反思到再研究―再實踐―再反思”的循序漸進、螺旋式上升的過程。教師的研究水平及能力也在不斷提升。

其次,微課對學生的學習而言,給學生提供了課外自主學習的平臺,能更好地滿足學生對政治學科知識點的自主學習,學生根據個人的需要,利用閒暇時間選擇性地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將自己疑惑的問題記在筆記本上,在課堂上通過討論、交流,獲得準確的答案。這樣既可以查缺補漏,又能強化鞏固知識,是學生課外延伸的個性化閱讀和學習的最好載體。

最後,微課對教育自身的發展來看,如今在教育領域掀起的一股微課熱,是對以往的課堂實錄的教學視頻的反思和修正。過去錄製的大量課堂實錄的視頻資源,容量大而全,時間過長,學生沒有更多的時間去觀看課堂實錄。所以,微課熱將成爲一場轟轟烈烈的教育革命,將給教育自身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

華東師大慕課中心網站通過集中展播、資源共享及交流等方式,向廣大師生推薦並展示優秀獲獎作品;定期組織觀摩、學習、評課、反思、研討等活動,推進基於微課的校本研修和區域網上教研新模式的形成,達到資源共享,這爲教師和學生提供了很好的微課平臺。師生共同利用這個平臺積極學習,從而打造出高效課堂。

在通訊發達、網絡普及的今天,班級授課制的方式及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必須有新突破,否則,教育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和人們的需求。教育必須與時俱進,改革勢在必行!可怎麼改呢?我們爲什麼不充分發揮信息化的優越性,讓教育網絡化,讓教育信息化呢?微課這個集網絡、信息於一身的新生事物爲什麼不可以走進千家萬戶,走進每個孩子的成長曆程呢?微課的核心是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學生是認知過程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不是教師灌輸的對象。所以,微課不但能體現以學生爲中心的教學理念,而且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能讓學生體會到探究的魅力,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2017教師微課製作說明學習心得體會2】

一、什麼是微課

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多媒體家族又迎來了一位新成員——微課。那麼,什麼是微課呢?

“微課是指基於教學設計思想,使用多媒體技術在五分鐘內就一個知識點進行鍼對性講解的一段音頻或視頻。

在教育教學中,微課所講授的內容呈“點”狀、碎片化,這些知識點,可以是教材解讀、題型精講、考點歸納,也可以是方法傳授、教學經驗等技能方面的知識講解和展示。

微課是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形式,微課不僅適合於移動學習時代知識的傳播、也適合學習者個性化、深度學習的需求。”

二、微課教學的理論基礎

(一)理論基礎

從微課的概念我們知道,一個微課就是一個知識點,它注重的是方法的傳授,即“授人以漁”。學生用習得的.方法去做相應的功課,可以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學生在做功課的過程中遇到“攔路虎”而詢問老師,這個時候老師的講解,必能深深印入學生的腦海,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與兩千多年前偉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的“舉一反三”、“不憤不啓,不悱不發” 的教學理論如其一轍。

“不憤不啓,不悱不發”八個字的意思如朱熹解釋:“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啓,謂開其意;發,謂達其辭。”即當學生對某一問題急於解決而又解決不了時教師對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適時給以指導;學生對某一問題想說又難以表達時教師幫助學生明確思路,用比較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

所以,微課教學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二)教育模式的發展

我國最早的學校教育要從兩千多年前孔聖人的私塾教育算起。孔聖人一個人要教不同年齡、不同層次、不同資質的學生,所以他研究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學理論,如:循循善誘、因材施教、學思結合、知行統一、不憤不啓,不悱不發、溫故知新,舉一反三,循序漸進、叩其兩端等等。仔細推敲這些理論,我們不難發現,它們都是以學生爲中心的。

“循循善誘”,說的是老師只是一個誘導者,一個引路人;“因材施教”,說的是老師要分析學生,要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個性化教育,不要“一刀切”等等。這些理論的實施,使得兩千多年前私塾“混班制”教育培養出許多優秀人才。

可惜,老祖宗的經驗之談未被我們重視。 “洋學堂”傳入後,私塾漸漸銷聲匿跡,班級授課製成了我國唯一的教學模式。這種班級授課制因爲有在規定時間完成規定教學任務的限制,所以老師們不得不採取“填鴨式”教學方法。一個班級儘管“材質”各異,老師們用的卻是一個教案,一個教學進度,“爲了每一個孩子”,“爲了孩子的一切”自然成爲空話。

(三)時代呼喚

現代通訊業的發展,使得教育共享成爲可能;校校通、班班能,使得革除教育弊端成爲可能;家家通、人人通,使得教育公平成爲可能。微課應運而生。

作爲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形式,微課值得大力提倡。如果各年級各學科都能把知識點做成微課或微課系列放到“班班通”、“家家通”上,學生就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隨時、隨地選擇自己的薄弱點通過微課自主學習,就像到超市選購商品一樣,就像遇到不認識的字查字典一樣。

這與兩千多年前孔子的私塾教學何其相似!只不過兩千多年前孔子的學生面對的是孔子,他們受着時、空的限制,現在的學生面對的是各位優秀老師的影像,是微課,時、空無限。但它們都是以學生爲中心,都是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讓學生主動探索,主動學習,教師只是從旁加以點撥,起指導和促進作用。只不過後者比前者手段更先進,形式更靈活,內容更豐富。

三、微課教學的輔助作用

如前所述,微課“可以是教材解讀、題型精講、考點歸納,也可以是方法傳授、教學經驗等技能方面的知識講解和展示。”所以,微課教學的輔助作用有如下幾點:

(一)導入新課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課前準備階段,如果放一段與課文內容有關的音畫皆美的視頻,不但能使學生迅速安靜下來,而且能讓學生快速進入到新課的學習中。

曾聽一老師上《木蘭詩》一文,她用電影《木蘭》的插曲《木蘭情》導入,那哀而不傷的旋律、悲壯的畫面、不落俗套的歌詞、如泣如訴的歌聲一下子緊緊抓住了學生的心神,接下來的上課環節也非常精彩。這節課課前讓學生有期待,課中讓學生有滿足,課後讓學生有留戀,真是一堂好課。

(二)示範作用

理化實驗能培養學生腳踏實地、一絲不苛、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

理化實驗課是有限的,理化實驗教學又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不是小班化教學,那坐在後面的學生是較難看清講臺前做實驗的老師的一舉一動的。如果能把老師做實驗的過程做成微課,關鍵步驟、關鍵點使用微課的放大功能,那就不管坐在哪裏的學生都能仔細觀察老師的實驗過程了,就可以讓所有的學生都有信心做實驗了。

當然還有語文、英語的朗讀示範作用,這裏就不贅述了。

(三)方法傳授

提高學習成績的關鍵是掌握學習方法,解題的關鍵還是方法,只要掌握了方法就能以不變應萬變,因爲萬變不離其中。

我有一個微課叫《古詩詞中的意象》,它歸納出古人選擇意象的三個方法,這就比把上百個意象的分類印給學生,讓學生去死記硬背強。

所以,老師要善於總結方法,要將本質的東西傳授給學生,而不是教給學生一大堆現象,要讓學生懂得透過現象看本質。

(四)教材解讀

中學生各學科課本都是按單元內容編排的。每個單元都有一個核心知識點。這一個個的知識點就可以做成一個個的微課,讓學生反覆揣摩、領會。學生悟透了,解起題來自然是得心應手。

比如初中語文閱讀這一塊,有古詩文閱讀和現代文閱讀兩方面。古詩文閱讀我就做了一個專題。這個專題主要包括兩個子專題,古詩詞欣賞和古文閱讀,我各做了六個微課。

子專題一,古詩詞欣賞六個微課,分別是古詩詞中的意象、古詩詞中的意境、古詩詞的表達技巧、古詩詞的語言風格、古詩詞的內容與情感和古詩詞中的典故。

子專題二古文閱讀六個微課,分別是古文的翻譯方法、古漢語的特殊句式、古漢語虛詞的一般用法、古漢語某些實詞的特殊用法、古文的內容與情感和劃分古文朗讀節奏的方法。

相信只要仔細觀看了這十二個微課,就能掌握古詩文閱讀、欣賞的方法,就不會懼怕做古詩文閱讀這類題目了。

微課教學的輔助作用還有很多,本人僅以此文拋磚引玉。

四、迎接教育的春天

我國教育現狀受到多方詬病,易中天就曾撰文《不原諒中國教育,它最不拿人當人》炮轟教育。廣大教育工作者也在努力探索教育的新途徑、新方法。如:

杜郎口中學 “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讓效果好起來”的“10+35” 課改模式,即教師用10分鐘分配學習任務和予以點撥引導,學生用35分鐘“自學+合作+探究”。

山東昌樂二中的“271”模式,即課堂45分鐘按照2:7:1的比例,劃分爲“10+30+5”,要求教師的講課時間不大於20%,學生自主學習佔到70%,剩餘的10%用於每堂課的成果測評。271還體現在學生的組成劃分上:即20%是優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後進生。271還體現在學習內容上:即20%的知識是不用講學生就能自學會的,70%是通過討論才能學會的,10%是通過同學之間在課堂上展示,互相回答問題,加上老師的強調、點撥,並通過反覆訓練才能會的。

山東兗州一中的“35+10”“循環大課堂”模式,即“展示+預習”。其中的“三步六段”是課堂的組織形式,前35分鐘的課堂展示內容是上節課的後10分鐘加課下自主預習的成果,而預習的內容正是下節課將要展示的內容。這種模式通過改變課堂結構,後段變前段,前置變預習,課後變課前,讓學生帶着“?”號進課堂,通過獨學(自學)、對學(對子間的合作)、羣學(小組間合作探究),形成“!”號,然後再通過展示交流把新生成的“?”號最終變成“。”號。

……

不管哪種課改模式都是爲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蒐集、處理信息,獲取新知識,分析解決問題,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爲了改變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

班級授課制走過百年風雨仍巋然不動,社會、時代卻早已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在通訊發達、網絡普及的今天,教育必須與時俱進,改革勢在必行!可怎麼改?怎麼才能改到讓教育不再束縛人的天性、人的精神、人的創造力?

我們爲什麼不充分發揮信息化的優越性,讓教育網絡化,讓教育信息化呢?微課這個集網絡、信息於一身的新生事物爲什麼不可以走進千家萬戶,走進每個孩子的成長曆程呢?微課的核心是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學生是認知過程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不是教師灌輸的對象。所以微課不僅能體現以學生爲中心的教學理念,而且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能讓學生體會到探究的魅力,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讓微課翻轉課堂早日成爲現實,讓微課給教育帶來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