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學生減負增效心得體會

學生減負增效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7W 次

當我們備受啓迪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學生減負增效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學生減負增效心得體會
學生減負增效心得體會1

“課堂作業”顧名思義課堂中完成、並得以反饋的作業,它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當前數學課堂,作業不能做到當堂完成當場反饋的現象,仍普遍存在。不少教師把課堂作業變成課外作業,剝奪了學生活動時間的同時,也增加了教師的負擔,事倍功半直接影響教學效率的提高。

存在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老師。有些教師認爲,教師課堂講授時間與教學效果成正比,認爲教師課堂講,學生課外練,既充分利用了課堂時間,又充分利用了學生的課外時間。因此不惜擠掉學生獨立作業與反饋的時間,用於講授,認爲這樣就能提高教學效果,就能取得好成績。殊不知學

生構建新的認知結構,鞏固知識,形成技能均離不開自身的獨立活動,單*教師講授和師生共同活動,充其量只能使學生“懂”,而達不到“會”。

更有些教師認爲儘早把書本教完,儘早開始總複習效果較好,因此,他們砍掉學生課堂作業與反饋的時間用於敢進度。應試教育觀念指導下,強抓分數的教學嚴重違反了信息接受原理與學生認知規律,結果適得其反,不利於學生知識的獲取,技能的形成和認知結構的構建。

課堂獨立作業是學生課堂獨立作業的一項重要活動,它一方面能促使學生將剛剛理解的知識加以應用,在應用中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暴露學生對新知識應用上的不足。

在教學過程中,師生的共同活動,必能獲得一定成效,這些成效若得到及時反饋,就能成爲進一步調整教與學的新信息。對學生來說,及時瞭解學習的結果,可以很快得獲得矯正性信息,進一步調整自己的學習,而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及時的、恰當的評價,是一種很重要的反饋形式,是推動學習,提高學習效果的有利因素。因此,在設計練習時,教師要充分估計學生每次聯繫中困難出現的情況,在教學時,還要不斷從學生的練習中,及時,全面的獲得反饋信息,調整教學進程,促進學生智力技能的形成。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理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當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幫助和指導下解決問題後,教師就應該對他們的學習結果進行評價。教師的評價特別是對學生個體的評價,應使學生生產一種“學習成功”的情緒體驗,這有助於學生形成“樂學”的心態。教師對學生評價時使用的“個性色彩”語言,應是幫助學生對自己爲什麼能夠取得練習成果進行合理歸因。實踐證明,有歸因的評價要比那種“公式化語言”評價更有效,能使學生始終處於信心十足,情緒高漲的心理狀態中,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培養學生探索、創新意識

學生減負增效心得體會2

“課堂作業”顧名思義課堂中完成、並得以反饋的作業,它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當前數學課堂,作業不能做到當堂完成當場反饋的現象,仍普遍存在。不少教師把課堂作業變成課外作業,剝奪了學生活動時間的同時,也增加了教師的負擔,事倍功半直接影響教學效率的提高。

存在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老師。有些教師認爲,教師課堂講授時間與教學效果成正比,認爲教師課堂講,學生課外練,既充分利用了課堂時間,又充分利用了學生的課外時間。因此不惜擠掉學生獨立作業與反饋的時間,用於講授,認爲這樣就能提高教學效果,就能取得好成績。殊不知學生構建新的認知結構,鞏固知識,形成技能均離不開自身的獨立活動,單*教師講授和師生共同活動,充其量只能使學生“懂”,而達不到“會”。

更有些教師認爲儘早把書本教完,儘早開始總複習效果較好,因此,他們砍掉學生課堂作業與反饋的時間用於敢進度。應試教育觀念指導下,強抓分數的教學嚴重違反了信息接受原理與學生認知規律,結果適得其反,不利於學生知識的獲取,技能的形成和認知結構的構建。

課堂獨立作業是學生課堂獨立作業的一項重要活動,它一方面能促使學生將剛剛理解的知識加以應用,在應用中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暴露學生對新知識應用上的不足。

在教學過程中,師生的共同活動,必能獲得一定成效,這些成效若得到及時反饋,就能成爲進一步調整教與學的新信息。對學生來說,及時瞭解學習的結果,可以很快得獲得矯正性信息,進一步調整自己的學習,而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及時的、恰當的評價,是一種很重要的反饋形式,是推動學習,提高學習效果的有利因素。因此,在設計練習時,教師要充分估計學生每次聯繫中困難出現的情況,在教學時,還要不斷從學生的練習中,及時,全面的獲得反饋信息,調整教學進程,促進學生智力技能的形成。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理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當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幫助和指導下解決問題後,教師就應該對他們的學習結果進行評價。教師的評價特別是對學生個體的評價,應使學生生產一種“學習成功”的情緒體驗,這有助於學生形成“樂學”的心態。教師對學生評價時使用的“個性色彩”語言,應是幫助學生對自己爲什麼能夠取得練習成果進行合理歸因。實踐證明,有歸因的評價要比那種“公式化語言”評價更有效,能使學生始終處於信心十足,情緒高漲的心理狀態中,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培養學生探索、創新意識。

學生減負增效心得體會3

對於“減負增效”我曾經有過這樣的矛盾之想,“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行嗎?”而教改勢在必行,因此,首先要解決的就一個思想上的問題,在學校領導和老師影響下,我漸漸地認識到,要推進素質教育,真正實施“減負增效”,就必須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恰當地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的思維活動過程達到完整,真正實施“減負增效”,推進素質教育。

“減負增效”,實際上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課堂40分鐘的效率,培養學生的能力。俗話說得好,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應有一桶水。現在,知識信息正高速發展,教學技術不斷更新。如多媒體的製作,軟件開發等等。教學手段更是不斷變化和創新,具有其先進性。所以教師也應該不斷學習,給自己充電,吸取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手段,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爲高效的教學創造條件。要提高課堂效率就要在備課上下功夫。爲此,應花幾倍於一堂課的'時間和精力去備好一堂課。

當堂作業是減負增效的重要措施,能真正地反饋到學生掌握和應用知識的程度,同時爲了真正在減負增效,儘量留一些課堂時間(一般5-10分鐘)給學生用來完成作業。同時巡視、察看學生當堂作業情況,獲得正確反饋並可及時糾正學生錯誤的認識,學生也會最大限度的自己開動腦筋考慮問題,獨立完成作業,真正做到“做有成效“。認真批改作業和及時評講、輔導,是減負增效的重要環節。及時批改課堂作業,決不拖拉,以獲得及時信息進行評講、和糾正典型錯誤。倘能長期地堅持這樣做,定能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定能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減負增效,切實推進素質教育知識在更新,人類在進步。中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對我們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於是教委提出了中小學教學應從應試教學中走出來,全面實施素質,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的新思想。爲此,每個工作者都在探索思考新的教學方法以適應新形勢下的任務—減負增效。這種新的要求正成爲推動改革向縱深方向發展的原動力。通過前一階段的研究與實施,我想就物理談談研究體會。

教師轉變教學思想是切實做好“減負增效”的根本。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培養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符合當今社會發展潮流的有用之才。有的教師一聽說要“減負增效”,認爲這是矛盾之想: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這行嗎?我說:這想法不正確。我們是要讓馬兒吃好草,而不是不吃草。“好草”從哪裏來?當然從教師那裏來。要教改,首先要在教學思想上轉變過來。教師的職責不是把課本、教參上的文字重複講出來,讓學生聽明白,不出錯誤;不是讓學生死記硬背,搞“題海”,使學生成爲缺乏創新的低能者。教師應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及時恰當地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的思維活動過程達到完整。也就是說,教師是要塑造靈魂而不是禁錮靈魂。只有教學思想轉變了,才能做到設計出先進的教學思路,即不只是給出結論,而是更注重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才能切實做到“減負增效”。譬如:教師把課堂物理實驗僅作爲獲取知識的一種教學手段看待,這樣的思想就影響了教學效果,影響到了物理教學中實施素質。如果轉變一下教學思想,把物理實驗作爲一種真正的教學目標進行教學,則通過實驗得到的是一種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觀察方法,分析處理能力,動手實踐能力等等,可以起到觸類旁通,減負增效的作用,真正實施和推進了素質。

所以,面對教改新形勢,我們應該及時地轉變教學思想,教學觀念,確立正確的思想,不斷地探索追求,讓學生真正吃到“好草”,消化吸收,健康成長!

學生減負增效心得體會4

中小學生“減負”受到社會各方面的普遍關注,爲何“突圍”這麼難呢?筆者以爲主要矛盾是中小學“減負”沒有與“保質增效”掛鉤,學校和家長擔心“減負”會降低教學質量,影響學校的升學率,影響學生的升學和前途。怎樣做到既“減負”又“保質增效”呢?筆者以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提高中小學教學質量主要依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改進課堂教學形式和方法來實現。學校應該加強教學研究和探討,改進教學形式和方法。教師要採取“啓發式”教學法,精講多練。課堂教學效率提高了,也就無需補課了。

二、加強非智力因素的教育

三、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

勞逸結合,一切從實際出發,不能爲了片面追求升學率,而輕視德育和體育,讓孩子失去愉快而美好的童年。一個班上學生的學習狀況參差不齊,老師要分層次進行教學,照顧方方面面,特別是要關注“差生”,及時彌補薄弱環節。學習有張有弛,不要繃得太緊,使學生沒有咀嚼和消化的餘地,沒有喘息的機會。提倡個別輔導,對症下藥,注重對學生個性化的指導。減負的同時,中小學要創造條件讓學生髮展個性特長。開設多種拓展型、研究型課程,成立學生社團,開放圖書館、實驗室、計算機房等,讓學生在豐富多彩又喜聞樂見的活動中增長才幹,脫穎而出。

依法治教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也是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關鍵所在。我們應該拿起教育法規的有力武器,切實落實教育部有關“減負”的各項規定,同時加大中考、高考的改革力度,使“減負增效”真正落到實處。

學生減負增效心得體會5

我是杭州景芳中學的一名初一學生,進入初中才不到三個月時間,對我來說卻是一個非常大的跨越。在小學裏,我可以睡到早上七點鐘,現在我一般都在六點前起牀,睡覺不到八小時;在小學裏,我揹着不到五斤重的書包,現在每天揹着個超過二十斤重的書包還有作業本;在小學裏,我可以七點五十分到校,現在必須六點五十分到校;在小學裏,我可以在不上課的時候去操場上跑跑跳跳,現在除了體育課和大課間時間,我只能坐在教室裏爲下一堂課做準備,甚至連上廁所也被規定不能跑步;在小學裏,我可以在下午四點十五分放學回家運動一下,現在學校規定五點二十分放學,而我們初一學生很少有班級能夠在五點半之前走出校門的,經常是回到家已經超過六點了。現在是冬天啊,回到家,天也黑了,飯菜也涼了;在小學裏,我的回家作業八點半之前就能完成,九點鐘肯定能睡覺,現在一般都要到十點鐘才能結束。注意哦,是結束,而不是完成。因爲父母覺得十點鐘必須睡覺了,留下的作業只能早上早起加油了。爲了節約時間,我的早飯從來都是在上學路上吃的。作業做多了,當然有好處,每一種類型都做過了,考試當然遊刃有餘。但是,我已經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做作業上了,根本沒時間進行身體鍛鍊。

在小學我可是體育鍛煉先進分子,曾被請上講臺傳授家庭體育鍛煉經驗呢;所有的興趣愛好都已經割捨而去,體音美全面發展曾是我的理想,或許這世間因此而少了一位優秀的運動員、音樂家、美術家;對於做不完的作業心生厭惡,只是爲完成作業而完成作業;由於不交作業是不能進教室的,部分同學不是抄襲就是湊數字。美國教學問題專家哈里斯·庫帕對家庭作業與學業成績的關係進行了研究,他通過對比研究,得出了令人深思的結論:家庭作業對高中生成績有重要的積極的影響,對初中生也有用,但功效大約只有一半,對小學生來說,就算作業對他們的成績真的有效,那也是微不足道的。澳大利亞教育專家說家庭作業沒有太大作用,一個小時又一個小時的家庭作業,並不會讓孩子的成績在班裏有所提升。事實上情況恰恰相反——花在家庭作業上的'時間越多,學習效果越差。據最近杭州市中小學體質健康情況公佈表瞭解到,景芳中學的近視率達到88.37%,我們班就有三分之二的同學戴上了近視眼鏡。處在生長髮育關鍵時刻的我們,已經過早的被教育制度綁架了,考一個好分數已成爲我們唯一的人生目標。

梁啓超曰: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少年急功近利只爲考個好分數,則國家急功近利只爲增加個GDP。都市快報評論員徐迅雷說:在今天,對於越來越弱不禁風的學生們來講,“開動雙腿”,已經比“開動腦筋”更重要了。聽說某大學取消了5000米長跑項目;某大學軍訓6000人暈倒;甚至有升旗儀式上站幾分鐘就有人暈倒的。這種“四體不勤”是瘋狂的應試教育所帶來的。這樣下去,怎麼行?奧運會拿金牌的水平上去了,全民的體能卻明顯下降了。“心欲遠而身須強”,這是一個基本道理。去運動場所越多去醫院就越少。強身健體,需要一種傳統,需要從小就養成一種習慣。這在最根本上還是教育者的理念問題。如果總是把升學率看得天一樣大,如果總是拿應試成績來壓倒一切,那麼我們必然會被澆灌成溫室裏的弱苗。教育教育,“教”而不“育”,真是一種本末倒置。

最近都市快報報道了《夏令營中的較量》,描述了中日少年們的生存能力對比,中國少年完敗。報道用了一個振聾發聵的標題:“東亞病夫”的帽子將要回來了?報道說:日本中小學每天都有體育課,學生放學後,還規定得鍛鍊1小時——這纔是硬碰硬的“家庭作業”,日本每天鍛鍊兩個小時以上的學生佔總數四成多。而我們在應試教育的重壓下,從早到晚都是瘋狂地做習題寫作業。日本幼兒園的孩子經常在大冬天裏光着上身跑步,而我們則有許許多多學校田徑運動會取消了長跑比賽,根本原因是我們已經“跑不動”了。這就是差距,這就是差別。不僅僅與日本是這樣的區別,與歐美等國家相比也一樣。

體育已經被擠壓到近乎可以忽略不計;學校組織的鍛鍊大抵形同虛設。應試教育,不僅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而且會把下一代壓迫成新的“東亞病夫”。這真的是輸了。如果硬是要說有什麼“起跑線”,那麼這才真的叫“輸在起跑線上”。輸在孩子,錯在成人。這錯,錯在教育本身,錯在教育體制,錯在人和人才培養的根本理念上。學校急功近利,不比拼體質,只比拼分數,拼得個個都弱不禁風,拼得人人都苦不堪言。所有這些都有悖於我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這樣的教育註定是沒有前途沒有希望的。這基本道理就在於:體制錯,體質錯。我們一股腦兒全都擠錯了路、上錯了船,可是,從學校到家長到社會,卻一直認爲這樣方式是對的——這才叫全社會的悲劇、全民族的悲劇。這不是學校的問題,這是政府部門的大事。希望人大常委會的領導對於教育制度的改革多多關照。

此刻,我覺得很有必要重溫這段話:“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着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你看看,這裏所說的“更好的教育”、“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哪個與健康教育沒有關係?“更好的教育”能不包括健康教育嗎?離開了身體健康,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嗎?被分數榨乾了所有業餘時間的學生還有快樂可言嗎?回顧一下樑啓超的話: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於地球,則國弱於地球。

學生減負增效心得體會6

“課堂作業”顧名思義課堂中完成、並得以反饋的作業,它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當前數學課堂,作業不能做到當堂完成當場反饋的現象,仍普遍存在。不少教師把課堂作業變成課外作業,剝奪了學生活動時間的同時,也增加了教師的負擔,事倍功半直接影響教學效率的提高。

存在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老師。有些教師認爲,教師課堂講授時間與教學效果成正比,認爲教師課堂講,學生課外練,既充分利用了課堂時間,又充分利用了學生的課外時間。因此不惜擠掉學生獨立作業與反饋的時間,用於講授,認爲這樣就能提高教學效果,就能取得好成績。殊不知學生構建新的認知結構,鞏固知識,形成技能均離不開自身的獨立活動,單*教師講授和師生共同活動,充其量只能使學生“懂”,而達不到“會”。

更有些教師認爲儘早把書本教完,儘早開始總複習效果較好,因此,他們砍掉學生課堂作業與反饋的時間用於敢進度。應試教育觀念指導下,強抓分數的教學嚴重違反了信息接受原理與學生認知規律,結果適得其反,不利於學生知識的獲取,技能的形成和認知結構的構建。

課堂獨立作業是學生課堂獨立作業的一項重要活動,它一方面能促使學生將剛剛理解的知識加以應用,在應用中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暴露學生對新知識應用上的不足。

在教學過程中,師生的共同活動,必能獲得一定成效,這些成效若得到及時反饋,就能成爲進一步調整教與學的新信息。對學生來說,及時瞭解學習的結果,可以很快得獲得矯正性信息,進一步調整自己的學習,而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及時的、恰當的評價,是一種很重要的反饋形式,是推動學習,提高學習效果的有利因素。因此,在設計練習時,教師要充分估計學生每次聯繫中困難出現的情況,在教學時,還要不斷從學生的練習中,及時,全面的獲得反饋信息,調整教學進程,促進學生智力技能的形成。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理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當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幫助和指導下解決問題後,教師就應該對他們的學習結果進行評價。教師的評價特別是對學生個體的評價,應使學生生產一種“學習成功”的情緒體驗,這有助於學生形成“樂學”的心態。教師對學生評價時使用的“個性色彩”語言,應是幫助學生對自己爲什麼能夠取得練習成果進行合理歸因。實踐證明,有歸因的評價要比那種“公式化語言”評價更有效,能使學生始終處於信心十足,情緒高漲的心理狀態中,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培養學生探索、創新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