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不朽》讀書心得

《不朽》讀書心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8W 次

《不朽》讀書心得

《不朽》讀書心得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何不寫一篇讀書心得記錄下呢?怎樣寫讀書心得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不朽》讀書心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不朽》讀書心得1

這是一個關於成長的故事,那麼什麼是成長呢?當你收穫糖果般的甜蜜時,上揚的嘴角;或是當你被誤解被欺騙時,一個勉強的微笑, 難道就沒有難過到想要哭泣嗎?還是有的,只是你必須要堅強。這就是成長了,因爲快樂所以叫青春,因爲疼痛所以叫回憶。大概成長本身就是一種值得我們回憶的東西。

在這個故事裏,作者用細膩婉轉的筆觸記錄了自己在成長的路上點滴、漫長的心情。正如落落所說,“時間能在共鳴中不朽”。那些被遺忘在某個角落裏的人和事彷彿通通在腦海裏甦醒了過來。其實他們從來沒有真正被忘記過,只是落滿了灰塵,無法引起我們的注意而已。

還記得那一年轟轟烈烈的高考嗎?還記得被你放在角落裏的那一摞厚厚的參考書嗎?還記得那本在封面上寫着“偷看是豬”的日記嗎?還記得那個常和你拌嘴,關鍵時刻卻不計前嫌的同桌嗎?還記得那個對你寄予厚望的班主任嗎?還記得那張刻着祕密的課桌嗎?還記得最後一堂英語考完後一片空白的腦海嗎?還記得在一個感性氾濫的夜晚翻看同學錄後紅腫的雙眼嗎。

那些年我們許過的願望總是那麼的美好,儘管它們有的遙遠得無法實現,有的卻天真的像童話。

那些微笑與疼痛現在在哪呢?是在無數個未知的明天,還是早已淹沒在時間的深海里?或許,我們真正能忘記的只有那些疼痛吧!因爲時間它會說謊,記憶也總是會省去那些痛苦的片段,把最美好最純白的章節展示在我們眼前。

小時候的我們總是在憧憬着長大,真正長大後卻又會懷念過去。在那時我們的眼中,父母的嘮叨和老師的教誨永遠是我們急於掙脫的束縛。以至於當我們帶上行李離開家門的時候,常常會忽略父母那一雙淚眼。直到我們受了傷,絕瞭望,發現大人的世界遠沒有自己想象中那麼單純以後,回家的願望纔會變得強烈。

如果把每個人的一生比作一次次長長短短的旅行,那麼我們每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都會有離開的旅伴,不論你會不會記得,他們再也無法進入你的生命了。與此同時,會有另一些人進入你的生命,陪伴你走完剩下的旅途。

其實,不論是痛苦的還是美好的回憶,它們都將沉澱在我們心裏,化爲永恆的不朽,我們的生命也會因此而變得豐盛而富有意義。

請記住維吉妮亞。伍爾芙說過的一句話,記住我們共同走過的歲月,記住愛,記住不朽。因爲,一切都值得紀念。

《不朽》讀書心得2

楓殘,月黯,鴉啼,人殤。嘆世事多變。

楓月鴉啼。殘

入秋,楓落,月淡。

名落孫山。十年寒窗苦讀,一夜散盡。看萬物,嘆不盡哀愁。

楓愁。“如火”“爝焰”寫出了楓樹顏色的鮮豔,與“冷冷”形成鮮明的對比,更渲染出了一種壓抑的氛圍。“舉”用擬人手法,寫出了楓葉的姿態,卻寫出了楓樹的聊無生機。這也是詩人的心理,就像是楓樹一樣,即使有滿腔熱血也無人欣賞,是一種落考後懷才不遇的無奈表現。

月隕。“西斜”寫出了月亮漸漸褪去的情景。“意興闌珊”用擬人手法,寫出了殘月將盡的情景,渲染出悲涼的氛圍。表現出詩人對月亮的惋惜之情,更是對自己此時處境的同情。“霜結千草”寫出了月光灑落的情景,將“月光”比喻成“霜”,寫出了月光的清寒,爲全文的情感定下基調。“亦如清霜”寫出了星星的稀少與暗淡,“零落悽絕”更渲染出了淒涼的氛圍,襯托出作者此時的孤獨。

昏鴉獨自啼。“粗嗄嘶啞”寫出烏鴉叫聲的低沉。“更黯淡”寫出了烏鴉的悲哀。與全文的感情基調相符。

萬物殘。

人。獨自殤

一個人的夜晚,哀愁如風。

“殘酷”“親自”“眼睜睜”寫出詩人的無奈。“齧食”“一份一份消失”寫出詩人的心痛。詩人把自己的生命比作了“勁風中的殘燈”,寫出詩人此時心情的失落。“快盡了”“每一霎那”“可能熄滅”寫出燭火的微弱,更突出詩人此時心中的迷茫。“可恨”“終其一生”“都不曾”寫出詩人的難過與惋惜。更寫出詩人想要大展宏圖卻毫無辦法的難過與悲傷。

夜深。“睡了”共出現4次,寫出周圍環境的安靜與和諧,反襯出使人此時心中的雜亂。“敗葉落餘地枯樹,似樑燕飛去的空巢”渲染出孤寂的氛圍,襯托(來源:)出詩人此時的心如死灰。

鐘聲幽幽。“撞擊”“一聲一聲”寫出了詩人無法入眠的情景,“正中要害”更寫出了詩人的哀愁情緒。

人哀嘆。獨憐無眠,悲從中來,揮筆一就,傳流千古。

吟。千古絕唱

今天,張曉風寫下了這篇文章,表達了慢慢的敬佩之情,對張繼的敬佩之情。似乎也想告訴今人,一時的成敗並不重要,不朽的流傳,需要經過時間的磨練。

看風流人物,吟千古詩篇。

楓盛。月朗。鳥鳴。人笑。千古磨練,留不朽詩篇。

《不朽》讀書心得3

捷克小說家米蘭.昆德拉是現代小說大師,他的小說不是以故事傅彩,也不是以情節取勝,他的小說甚至沒有主人公。在《追風箏中人》中讀到的是心靈史、政治史,在《活着》中讀到的是生命史,但在《不朽》中讀到的是哲學——生命的哲學。

“上帝在創造了世界以後,便把它留給被他遺棄的人,聽憑他們處置。”自從尼采宣告“上帝死了!”人便成了茫茫塵世裏棄兒,技術與政治對人不斷進行分割,精神的無根性、信仰的模糊性、生命的不可知性成了現代人的精神困境。兩次世界大戰毀滅了上帝和人類家園,人變得無所適從,伴隨着歷史的喪失,身份感的認同成了人尋求自我的潛在追求,像阿涅絲一樣沒有祖國沒有信仰的人如何確認自己是那個獨一無二的人?尋找自己從臉開始,看臉時代的到來意味着信仰與傳統文化的終結。即使婚姻幸福平靜,像阿涅絲一樣的人仍然感覺不到幸福,“夫妻共用的牀:婚姻的祭壇。”阿涅絲是千千萬現代人中的任何一個,作者設想她在潛意識裏一直尋找生命的終極意義——也就是不朽。愛情、婚姻、性、友情……這些與人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並不能讓人實現不朽,一種行爲結束後,人仍然找不着北。

現實讓人無所憑依,於是,昆拉德把目光轉向歷史,研究人類歷史長河中已經實現了不朽的藝術家、哲學家是如何實現不朽的。研究從一個叫貝蒂娜的女子的書開始,書中主要內容爲作者與歌德的通信,貝蒂娜記述了衆多她同時代藝術家的軼事,她本是一個平凡女子,通過記述她與歌德、貝多芬、羅曼羅蘭等大文豪的交往讓她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實現了不朽。貝蒂娜的不朽是刻意爲之,她本身並沒有出衆的才華,對社會也沒有傑出的貢獻。但像歌德、貝多芬、羅曼羅蘭、海明威……等傑出人物,他們的不朽並不是刻意爲之,他們創造的作品使他們成爲人類歷史文化中永恆的豐碑,不朽自然誕生。

昆德拉在這部小說中把時空與往事打碎,重新揉合,發酵,產生了新的意義。通過重塑這個故事,昆德拉發現很多真相,歌德與那個叫貝蒂娜的女子並沒有真正的愛情,她之所以不停地給他寫信,就是想尋找不一樣的自己,不被歷史遺忘的'自己,她在歌德去世後,要回自己寫的那些信,重新修訂,整理,留給後世,實現了不朽。那麼,她的不朽與歌德、海明威等偉大人物的不朽有什麼區別呢?研究可以永續。

什麼是不朽,昆德拉試圖從多個角度進行闡釋,他引導讀者繼續在歷史與現實中找,通過對歷史人物的研究進一步探析人如何完成自我的重塑.。昆德拉以哲學思考代替講故事,文本的多義性引發讀者諸多生命體驗,爲現代小說開創了新的途徑與可能。

三本書同時閱讀,印象深刻,通過比較可以認識各自的優劣。《追風箏的人》無論思想性、藝術性都堪稱一流,故事緊湊、人物鮮明、情節跌宕、通過一個家族兩代人的命運反映阿富汗社會的動亂真相,信息量大、但都緊扣主題,自出版之後一直暢銷全球。《不朽》作爲昆德拉的小說之一,很有代表性,特別適合學院派進行研究與寫作做參照,可以邊讀邊對生命哲學進行思考,由於沒有完整的故事與主人公,這部小說並不適合普通讀者。《活着》是很典型的中國當代小說,以故事取勝,娓娓道來,通過一個人寫一個時代,語言通俗,適合任何讀者。

三者比較,不難看出,《追風箏的人》引發的是深刻的生命體驗,是對靈魂的追問與救贖。《不朽》引發的是哲學思考,作家給讀者提供參照,讓人在閱讀的時候思考生命的意義何在,產生尋找自我的慾望。《活着》引發的是回憶,富貴一生的命運充滿了必然性與或然性。

在比較中閱讀,可以看出,中國當代小說缺什麼?深刻的思想是小說故事後面的鹽,餘華在寫作《活着》時有點急,未能深入挖掘人的思想與靈魂深處的東西,未對歷史進行徹底的清算,因此,雖然富貴的命運非常悲慘,但難以引發讀者的共鳴。

小說的厚重不在於情節的跌宕與故事的精彩,而在於其中蘊含的思想高度與深度。通觀當代中國小說,還找不出一部可以與《追風箏的人》《不朽》等比肩的作品。我們的小說家,大多隻是講故事的人而已,缺乏對歷史的擔當和對人類命運的深刻思考,很多小說雖然很厚,但缺乏真正的厚度。作者:石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