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寫事要有點波瀾》說課稿

《寫事要有點波瀾》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2W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寫事要有點波瀾》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寫事要有點波瀾》說課稿

我設計的說課題目是高一《語文》(下冊)寫作部分的第二單元的《寫出事件的波瀾》,一共分爲五個部分: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課選自人教版高一年《語文》(下冊)寫作部分的第二單元。本課旨在讓學生領會什麼是事件的波瀾及其藝術效果,進而促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一些常見的興波瀾、生變化的技法,從而在這個基礎上充分地激活、拓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爲學生深切體驗、真實再現生活奠定了堅實的寫作基礎。

2、教學目標:

⑴知識與能力目標:讓學生領會什麼是事件的波瀾及其藝術效果,進而促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一些常見的興波瀾、生變化的技法,從而培養學生聯想遷移、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⑵過程和方法:通過角色扮演、情境多角度地創設,促進學生分組合作主動參與、探究問題,進而提高寫作水平。

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多角度多層面觀察生活認識生活進而熱愛生活的高尚情操。

3、教學重點和難點:

⑴教學重點:

①領會什麼是事件的波瀾及品味其藝術效果。

依據:這是寫出事件的波瀾的前提和基礎。

②掌握一些敘事興波瀾、生變化的技法。

依據:這是解決如何寫出事件波瀾的途徑和方法。

⑵教學難點:

注意利用事件本身的曲折性、複雜性,寫出事件的波瀾。

依據:事件的波瀾並不是方法簡單疊加,生活本身就具有自身的豐富和波瀾。這是學生難以理解且又容易忽視的。

突破策略:通過情境創設法、角色扮演法、圖片展示法、學生自主參與討論和教師點撥法,讓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善於運用生活本身就具有的曲折性、複雜性和一些常見的興波瀾、生變化的技法,巧妙着筆,再現生活。

二、說學生

本屆高一學生經過了三年初中課改,在心理上,他們渴望表現的慾望和自主探究的慾望比較強烈,對有興趣的知識表現出高度地熱情,並具有一定的團結協作能力,但還是應該正視一個並不樂觀的現實——在寫作方面,學生知識還停留在簡單的記敘及表達方式綜合運用上,至於巧妙構思、謀篇佈局很是空白。即便已經經過高中一個學期的學習,但還是有大部分學生依然基礎較爲薄弱,甚至出現不知從何下筆的現象。

三、說教法與學法

“老師搭臺,學生唱戲”

1、教法:本課將安排兩課時(一課時學習一課時練筆),採用PPT多媒體課件教學,嘗試用角色扮演法、圖片展示法和多媒體教學等方法,教學中應該重視學生的參與性和探究性。

2、學法:學生應該充分利用多角度創設的學習情境來激發自身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分組討論,小組互助等形式讓學生積極自主參與、進行問題探究學習。

理論依據:建構主義理論“學生是學習的中心”的闡釋,教師應該做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

學情分析:

⑴現有知識基礎:(前面已有分析)雖然基礎薄弱,但還是有一定的知識儲備,並且課前要求學生進行充分的預習。

⑵學生心理特徵:(前面已有分析)思想活躍,敢於表現自我,獨立性強,但在思維的深度和廣度上還需改進。

預期目標:提高學習興趣,讓學生充分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寫作的興趣與能力,鍛鍊學生觀察想像的思維能力、知識的遷移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進而提高寫作水平。

四、說教學過程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課件展示)

展示前人對敘事興波瀾生變化的重要性的精彩論述(見課件)。

教師適當點撥之後提出問題:既然敘事時興波瀾生變化很重要,那麼,怎樣才能在作文中寫出事件的波瀾呢?引發學生探究慾望,讓學生帶者疑問走進課堂。(新課教學顯示課題:寫出事件的波瀾)

1、領會什麼是事件的波瀾(這是寫出事件波瀾的前提條件)

展示圖片──尺水興波,風起浪涌。

(從直觀上引發學生對興波瀾的感性領會,進而由此及彼引發聯想,激發學生對什麼是事件的波瀾進行理性思考。)

秀一秀:

採用啓發引導的方法促進學生自主參與討論發言:試舉出生活中呈現事件波瀾的例子。

小結:採用教師點撥法,針對學生的發言教師補充說明。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便於充分調動學生積極的參與性,從而上升到知識的理性認識。讓學生明確:波瀾在寫作上其實是一個形象的比喻,相對平鋪直敘而言,就是文章跌宕起伏、曲折多變。)

2、品味作品寫出波瀾的藝術效果:

播放一段生活中本身蘊含豐富波瀾的短片(足球場上意外的一幕)。

(讓學生在直觀上感性認識生活中波瀾的藝術效果的同時,也引發學生親近和觀察生活的興趣和熱情。)

展我雄風:口語表達:結合短片中的波瀾,請學生嘗試用口語表達出來。

牛刀小試:指定學生閱讀教材兩篇實例,並結合短片,試寫一段事件的波瀾。

目的:最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激發學生的潛能,讓學生由看到說,由感性認識初步過度到理性認識,更進一步領會作品寫出波瀾的藝術效果,並訴諸語言。還鍛鍊學生由說到寫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讓學生深切體會到上升到理性認識有一定的難度,激發他們深入探究的強烈慾望。

(通過這些策略和步驟,在老師有效地引導下,學生重在以自己的思考既解決了本課的重點,又充分鍛鍊了他們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把學習過程當作發揮自身潛能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在讓學生深切感受事件波瀾的藝術效果的同時,感到寫出事件的波瀾有一定的難度,進一步認識到這種興波瀾的藝術效果是要講究一定方法的。)

3、如何更好地寫出事件的波瀾(掌握一些興波瀾、生變化的技法)

通過前面的短片和教材上的兩篇實例,我們已經知道事件本身是充滿曲折性和複雜性的,而且還要了解一些興波瀾、生變化的技法,使事件的波瀾顯得更加生動形象。下面就逐一突破:

⑴要善於利用事件本身的曲折性、複雜性。

角色扮演法。學生表演一段短幕劇《教育家》。

(讓學生親自感受一下事件本身的曲折性、複雜性。)

討論時空:

師生互動:一起試舉生活中常見的具有曲折性、複雜性的例子。

小結:

教師最後點撥,在鍛鍊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的同時,進一步幫助學生學會觀察生活、把握事物的常態、變態、偶然和必然。

如何更好地把握,這就需要了解並掌握一些興波瀾、生變化的技法。

⑵瞭解並掌握一些興波瀾、生變化的技法:

溫故知新:結合以前的學習和學生的現狀,重點突破製造懸念法、運用抑揚法、巧埋伏筆法、設計巧合法等四種技法。

①製造懸念法。(如《祝福》中把祥林嫂的死放在小說的開頭)

②運用抑揚法。(如《荔枝蜜》中“我”對蜜蜂的感情變化)

③巧埋伏筆法。(如《項鍊》中多出爲馬蒂爾德丟項鍊埋下伏筆)

④設計巧合法。(如《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一家與于勒的不期而遇)

超越夢想:創設情境,讓學生嘗試續寫情節的波瀾。然後請學生代表發言,適時給予點評。

綜合評價:教師結合學生的續寫進行有的放矢的點撥,重視對學生的人文關懷,給予不同程度地肯定、表揚和鼓勵。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回憶裏從熟悉的材料裏借鑑一些興波瀾、生變化的技法,這很容易激發學生自主參與探究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想像能力、知識的遷移能力和表達能力,而且還拓展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讓學生擁有收穫的喜悅。)

⑶拓展延伸,實戰訓練。課後寫一篇作文(課後第二題)

五、說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過程結合新課改的有關精神和理念,主要有三大特色:

1、成功地運用情境教學法,極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

2、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自主參與,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有效指導。

3、重視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對學生的發言、回答及表現能夠及時地做出積極評價,給予不同程度地肯定、表揚和鼓勵。

但是在教學中可能會出現課堂容量太大,這對課堂時間掌控是一個挑戰,但教師可以靈活處理,4在教學過程應及時地加以有效引導,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完成。

事實上,也可由此檢驗教法與學法的可行性以便總結經驗,更好地服務教學。

【附短幕劇《教育家》】

人物:甲(“女大學生”)、乙(某教育家)、丙丁(警察)

時間:一個週末的黃昏時分

地點:教育家的公寓

劇情:(“叮叮叮……”清脆的門鈴聲響了,教育家放下手中的報紙從沙發上起身去開門。門外站着一位穿着樸素的學生模樣的女孩。)

甲:(微微鞠躬)“您好,先生,我是一名在校大學生,你需要爲您的孩子請家教嗎?”

乙:(疑惑地打量了片刻,皺了皺眉頭)“進來吧。”

甲:(不斷地環視四周,讚歎道)“你家好大好漂亮啊!”

乙:(並未作答,把她引進客廳,面對面在客廳坐下,帶着教訓的口吻道)“隨便單獨進陌生人房間,你就不怕我是一個壞人?”

甲:(一驚,)“您……”(又立即恢復平靜)“您不是。”

乙:“我當然不是!”(清了清嗓子,準備進一步教育)“我說假如,那你怎麼辦?一個女孩子……[正準備往下說時,“叮叮叮……”清脆的門鈴聲又響了。教育家起身去開門,兩個警察迅速衝進客廳把甲銬上]

乙:(見狀急忙上前)“怎麼能夠這樣,她是好人!”

丙:(看了看乙)“好人?”

丁:(擺出逮捕證)“她是一個流竄盜竊犯!利用做家教、保姆伺機行竊……”

乙:(頓時目瞪口呆,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