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滬科版《勾股定理》說課稿(精選6篇)

滬科版《勾股定理》說課稿(精選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2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滬科版《勾股定理》說課稿(精選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滬科版《勾股定理》說課稿(精選6篇)
  滬科版《勾股定理》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勾股定理是學生在已經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有關性質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它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條非常重要的性質,是幾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揭示了一個三角形三條邊之間的數量關係,它可以解決直角三角形中的計算問題,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根據之一,在實際生活中用途很大。教材在編寫時注意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實際分析、拼圖等活動,使學生獲得較爲直觀的印象;通過聯繫和比較,理解勾股定理,以利於正確的進行運用。

據此,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理解並掌握勾股定理及其證明。

2、能夠靈活地運用勾股定理及其計算。

3、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推理的能力。

4、通過介紹中國古代勾股方面的成就,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與熱愛祖國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培養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鑽研精神。

教學重點:勾股定理的證明和應用。

教學難點:勾股定理的證明。

  二、教法和學法

教法和學法是體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本課的教法和學法體現如下特點:

1、以自學輔導爲主,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運用各種手段激發學生學習慾望和興趣,組織學生活動,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全過程。

2、切實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討論、操作、歸納,理解定理,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演示實物,引導學生觀察、操作、分析、證明,使學生得到獲得新知的成功感受,從而激發學生鑽研新知的慾望。

  三、教學程序

本節內容的教學主要體現在學生動手、動腦方面,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心理,教學程序設計如下:

(一)創設情境以古引新

1、由故事引入,3000多年前有個叫商高的人對周公說,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兩端連接得到一個直角三角形。如果勾是3,股是4,那麼弦等於5。這樣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求知慾。

2、是不是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有這個性質呢?教師要善於激疑,使學生進入樂學狀態。

3、板書課題,出示學習目標。

(二)初步感知理解教材

教師指導學生自學教材,通過自學感悟理解新知。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鍛鍊學生主動探究知識,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

(三)質疑解難討論歸納

1、教師設疑或學生提疑。如:怎樣證明勾股定理?學生通過自學,中等以上的學生基本掌握,這時能激發學生的表現欲。

2、教師引導學生按照要求進行拼圖,觀察並分析;

(1)這兩個圖形有什麼特點?

(2)你能寫出這兩個圖形的面積嗎?

(3)如何運用勾股定理?是否還有其他形式?

這時教師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達到人人蔘與的效果,接着全班交流;先有某一組代表發言,說明本組對問題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組作評價和補充。教師及時進行富有啓發性的點撥。最後,師生共同歸納,形成一致意見,最終解決疑難。

(四)鞏固練習強化提高

1、出示練習,學生分組解答,並由學生總結解題規律。課堂教學中動靜結合,以免引起學生的疲勞。

2、出示例1學生試解,師生共同評價,以加深對例題的理解與運用。針對例題再次出現鞏固練習,進一步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對練習中出現的情況可採取互評、互議的形式,在互評互議中出現的具有代表性的問題,教師可以採取全班討論的形式予以解決,以此突出教學重點。

(五)歸納總結練習反饋

引導學生對知識要點進行總結,梳理學習思路。分發自我反饋練習,學生獨立完成。

本課意在創設愉悅和諧的樂學氣氛,優化教學手段,藉助電教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加強師生間的合作,營造一種學生敢想、感說、感問的課堂氣氛,讓全體學生都能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教學活動,在學習中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培養。

  滬科版《勾股定理》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從知識結構上看,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條邊之間的數量關係,爲後續學習解直角三角形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在現實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

從學生認知結構上看,它把形的特徵轉化成數量關係,架起了幾何與代數之間的橋樑;勾股定理又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良好素材,因此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根據數學新課程標準以及八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確定如下學習目標: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其中情感態度方面,以我國數學文化爲主線,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悠久文化的情感。

(二)重點與難點

爲變被動接受爲主動探究,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爲:勾股定理的探索過程。限於八年級學生的思維水平,我將面積法(拼圖法)發現勾股定理確定爲本節課的難點,我將引導學生動手實驗突出重點,合作交流突破難點。

  二、教學與學法分析

教學方法葉聖陶說過"教師之爲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因此教師利用幾何直觀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的探索,設計實驗讓學生進行驗證,感悟其中所蘊涵的思想方法。

學法指導爲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教師鼓勵學生採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親自感知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三、教學過程

我國數學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爲了使學生感受其傳承的魅力,我將本節課設計爲以下五個環節。

首先,情境導入古韻今風

給出《七巧八分圖》中的一組圖片,讓學生利用兩組七巧板進行合作拼圖。讓學生觀察並思考三個正方形面積之間的關係?它們圍成了怎麼樣三角形,反映在三邊上,又蘊含着怎麼樣數學奧祕呢?寓教於樂,激發學生好奇、探究的慾望。

第二步追溯歷史解密真相

勾股定理的探索過程是本節課的重點,依照數學知識的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原則,我設計如下三個活動。

從上面低起點的問題入手,有利於學生參與探索。學生很容易發現,在等腰三角形中存在如下關係。巧妙的將面積之間的關係轉化爲邊長之間的關係,體現了轉化的思想。觀察發現雖然直觀,但面積計算更具說服力。將圖形轉化爲邊在格線上的圖形,以便於計算圖形面積,體現了數形結合的思想。學生會想到用"數格子"的方法,這種方法雖然簡單易行,但對於下一步探索一般直角三角形並不適用,具有侷限性。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利用"割"和"補"的方法求正方形C的面積,爲下一步探索複雜圖形的面積做鋪墊。

突破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束縛,探索在一般情況下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存在這一結論呢?體現了"從特殊到一般"的認知規律。教師給出邊長單位長度分別爲3、4、5的直角三角形,避免了學生因作圖不準確而產生的錯誤,也爲下面"勾三股四弦五"的提出埋下伏筆。有了上一環節的鋪墊,有效地分散了難點。在求正方形C的面積時,學生將展示"割"的方法,"補"的方法,有的學生可能會發現平移的方法,旋轉的方法,對於這兩種新方法教師應給於表揚,肯定學生的研究成果,培養學生的類比、遷移以及探索問題的能力。

使用幾何畫板動態演示,使幾何與代數之間的關係可視化。當爲直角三角形時,改變三邊長度三邊關係不變,當∠α爲銳角或鈍角時,三邊關係就改變了,進而強調了命題成立的前提條件必須是直角三角形。加深學生對勾股定理理解的同時也拓展了學生的視野。

以上三個環節層層深入步步引導,學生歸納得到命題1,從而培養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感性認識未必是正確的,推理驗證證實我們的猜想。

第三步推陳出新借古鼎新

教材中直接給出"趙爽弦圖"的證法對學生的思維是一種禁錮,教師創新使用教材,利用拼圖活動解放學生的大腦,讓學生髮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證明勾股定理。這是教學的難點也是重點,教師應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的思維在相互討論中碰撞、在相互學習中完善。教師深入到學生中間,觀察學生探究方法接受學生的質疑,對於不同的拼圖方案給予肯定。從而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一教學理念。學生會發現兩種證明方案。

方案1爲趙爽弦圖,學生講解論證過程,再現古代數學家的探索方法。方案2爲學生自己探索的結果,論證之巧較方案1有異曲同工之妙。整個探索過程,讓學生經歷由表面到本質,由合情推理到演繹推理的發掘過程,體會數學的嚴謹性。對比"古"、"今"兩種證法,讓學生體會"吹盡黃沙始到金"的喜悅,感受到"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自豪感。板書勾股定理,進而給出字母表示,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

教師對"勾、股、弦"的含義以及古今中外對勾股定理的研究做一個介紹,使學生感受數學文化,培養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精神。利用勾股樹動態演示,讓學生欣賞數學的精巧、優美。

第四步取其精華古爲今用

我按照"理解—掌握—運用"的梯度設計瞭如下三組習題。

(1)對應難點,鞏固所學。

(2)考查重點,深化新知。

(3)解決問題,感受應用。

第五步溫故反思任務後延

在課堂接近尾聲時,我鼓勵學生從"四基"的要求對本節課進行小結。進而總結出一個定理、二個方案、三種思想、四種經驗。

然後佈置作業,分層作業體現了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理念。

  滬科版《勾股定理》說課稿3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這節課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初級中學教材北師大版八年級第一章第一節《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課時,勾股定理是幾何中幾個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邊的數量關係。它在數學的發展中起過重要的作用,在現時世界中也有着廣泛的作用。學生通過對勾股定理的學習,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對直角三角形有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掌握勾股定理,並能運用勾股定理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經歷探索及驗證勾股定理的過程,瞭解利用拼圖驗證勾股定理的方法,發展學生的合情推理意識、主動探究的習慣,感受數形結合和從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愛國熱情,讓學生體驗自己努力得到結論的成就感,體驗數學充滿探索和創造,體驗數學的美感,從而瞭解數學,喜歡數學。

  (三)教學重點:

經歷探索及驗證勾股定理的過程,並能用它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用面積法(拼圖法)發現勾股定理。

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辦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學生動手實驗,讓學生在實驗中探索、在探索中領悟、在領悟中理解。

  二、教法與學法分析:

學情分析:八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觀察、歸納、猜想和推理的能力.他們在小學已學習了一些幾何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包括割補、拼接),但運用面積法和割補思想來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還不夠。另外,學生普遍學習積極性較高,課堂活動參與較主動,但合作交流的能力還有待加強.

教法分析:結合八年級學生和本節教材的特點,在教學中採用“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拓展鞏固”的模式,選擇引導探索法。把教學過程轉化爲學生親身觀察,大膽猜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歸納總結的過程。

學法分析: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學生採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研討式學習方式,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三、教學過程設計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2、實驗操作,模型構建

3、迴歸生活,應用新知

4、知識拓展,鞏固深化

5、感悟收穫,佈置作業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樓房三樓失火,消防隊員趕來救火,瞭解到每層樓高3米,消防隊員取來6。5米長的雲梯,如果梯子的底部離牆基的距離是2。5米,請問消防隊員能否進入三樓滅火?

設計意圖:以實際問題爲切入點引入新課,反映了數學來源於實際生活,產生於人的需要,也體現了知識的發生過程,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一個“數學化”的過程,從而引出下面的環節。

  實驗操作模型構建

1、等腰直角三角形(數格子)

2、一般直角三角形(割補)

問題一:對於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Ⅰ、Ⅱ、Ⅲ的面積有何關係?

設計意圖:這樣做利於學生參與探索,利於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

問題二:對於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正方形Ⅰ、Ⅱ、Ⅲ的面積也有這個關係嗎?(割補法是本節的難點,組織學生合作交流)

設計意圖:不僅有利於突破難點,而且爲歸納結論打下基礎,讓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無形中得到提高。

通過以上實驗歸納總結勾股定理。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合作交流,歸納出勾股定理的雛形,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同時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體驗了從特殊——一般的認知規律。

  迴歸生活應用新知

讓學生解決開頭情景中的問題,前呼後應,增強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增加學以致用的樂趣和信心。

  四、知識拓展鞏固深化

基礎題,情境題,探索題。

設計意圖:給出一組題目,分三個梯度,由淺入深層層練習,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知識的運用得到昇華。

基礎題: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邊長爲3,斜邊爲5,另一直角邊長爲X,你可以根據條件提出多少個數學問題?你能解決所提出的問題嗎?

設計意圖:這道題立足於雙基.通過學生自己創設情境,鍛鍊了發散思維.

情境題:小明媽媽買了一部29英寸(74釐米)的電視機。小明量了電視機的屏幕後,發現屏幕只有58釐米長和46釐米寬,他覺得一定是售貨員搞錯了。你同意他的想法嗎?

設計意圖:增加學生的生活常識,也體現了數學源於生活,並用於生活。

探索題:做一個長,寬,高分別爲50釐米,40釐米,30釐米的木箱,一根長爲70釐米的木棒能否放入,爲什麼?試用今天學過的知識說明。

設計意圖:探索題的難度相對大了些,但教師利用教學模型和學生合作交流的方式,拓展學生的思維、發展空間想象能力。

  五、感悟收穫佈置作業:

  這節課你的收穫是什麼?

1、課本習題。

2、蒐集有關勾股定理證明的資料。

  滬科版《勾股定理》說課稿4

  教材分析:

如果說數學思想是解決數學問題的一首經典老歌,那麼本節課蘊含的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數學建模的思想、轉化的思想就是歌中最爲活躍的音符!本節的內容是在學習了二次根式之後的教學,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有關性質的基礎上進行的後繼學習,是中學數學幾個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條邊之間的數量關係,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根據之一,是解決四邊形、圓等知識的靈魂,在實際生活中有着極其廣泛的應用。

勾股定理的發現、驗證和應用蘊含着豐富的文化價值,在理論上佔有重要地位,因此本節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啓後的橋樑作用。

新課標下的數學教學不僅是知識的教學,更應注重能力的培養及情感的教育,因此,根據本節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結合初二學生不愛表現、好靜不好動的特點,我確定本節教學目標如下:

1、探索並利用拼圖證明勾股定理。

2、利用勾股定理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3、感受數學文化,體會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和數形結合的思想。

本着課標的要求,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本節的教學重點、難點、關鍵如下:

勾股定理的證明和簡單應用是本節的重點,用拼圖的方法證明勾股定理是難點,而解決難點的關鍵是充分利用圖形面積的各種表示方法構造恆等式。

爲了講清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關鍵,使學生達到預定目標,我對教法和學法分析如下:

  教法分析:

新課程標準強調要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新課程下的數學教師更應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因此,鑑於教材的重點和初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以學生充分預習爲前提,以學生的動手操作、講解爲中心,讓學生親歷親爲,體會做數學的過程,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使課堂活躍起來,提高課堂效率。運用觀察法、歸納法、引導發現法、討論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形式,讓學生充分展示預習成果,體驗成功的快樂,爲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爲了增大課堂容量、給學生創設高效的數學課堂,給學生提供足夠從事數學活動的時間,以導學案的形式、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學法分析

學法是學生再生知識的法寶,爲了把學生學習過程當作認知事物的過程來解決,教學中我首先引導學生先動手操作,再合作交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和與人合作的能力;接下來,我讓學生獨立思考,點撥學生用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大膽償試,水到渠成的突出勾股定理的探索這一重點,然後通過學生展示成果讓學生抓住用不同的方式拼出圖形,從而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圖形面積建立恆等式這一關健,以自己拼圖操作、講解展示預習成果突破定理證明這一難點,指導學生嚴謹、合理的書寫格式,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爲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設優化高效的數學課堂,我以導學案的方式循序見進的設計教學流程。

以學生必讀課本48—52頁,選讀課本55、56頁的課前預習爲前提,共分四個環節來進行教學

1、勾股定理的探究:讓學生歷經量一量、算一算、想一想的由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想引導好學生課前預習,再以檢查預習成果的形式爲新知的探究作好鋪墊。

2、勾股定理的證明:以學生拼圖展示、講解預習成果的形式完成對定理的證明。

3、勾股定理的應用:以課堂練習、學生個性補充和老師適當的個性化追加的形式實現對定理的靈活應用。

4、學後反思:以學生小結的形式引導學生從知識、情感兩方面實現對本節內容的鞏固與昇華。

  說創新點:

爲了給學生營造一個和諧、民主、平等而高效的數學課堂,我以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總體目標爲指導思想,面向全體學生,選擇適當的起點和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教師主導作用相統一的原則。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化繁爲簡,化抽象爲直觀。例如我以展示預習成果爲主線,以學生動手操作、講解等直觀方式代替老師畫圖、剪圖、講評費時費力的方式,既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的參與進來,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又達到了直觀高效的效果。

教學中我注重人文環境的創設,使數學課堂充滿親切、民主的氣氛,例如整節課我以學生的操作、展示、講解、個性補充爲主,拉近了數學與學生的距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爲了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在教學中我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在不改變例題的本意爲前提,創設身邊暖房工程爲情境,體現數學的生活化;以一題多變、中考題改編等形式進行練習題的層層深入,體現數學的變化美。

以學生個性補充的形式促進課堂新的生成,最大限度的培養學生創新思維,使不同的人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本節課既做到了課程的開放,爲充分發揮學生聰明智慧和創造性的思維提供了空間,又創設了具有獨特教學風格的作文式數學課堂。而多媒體教學的引入更爲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考空間和時間;同時,我注重對學生進行數學文化的薰陶和數學思想的滲透,注重美育、德育與教育的三統一,如小結時由“勾股樹”到“智慧樹”的希望寄語。

  滬科版《勾股定理》說課稿5

  一、教材分析

教材所處的地位與作用

“探索勾股定理”是人教版八年級《數學》下冊內容。“勾股定理”是安排在學生學習了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有關知識之後,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邊之間的一種美妙關係,將數與形密切聯繫起來,在幾何學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同時勾股定理在生產、生活中也有很大的用途。

  二、教學目標

綜上分析及教學大綱要求,本課時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1、知識目標

知道勾股定理的由來,初步理解割補拼接的面積證法。

掌握勾股定理,通過動手操作利用等積法理解勾股定理的證明過程。

  2、能力目標

在探索勾股定理的過程中,讓學生經歷“觀察——合理猜想——歸納——驗證”的數學思想,並體會數形結合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抽象概括能力、創造想象能力以及科學探究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觀察、猜想、拼圖、證明等操作,使學生深刻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

介紹“趙爽弦圖”,讓學生感受到中國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偉大成就,激發學生的數學激情及愛國情感。

  三、教學重難點

本課重點是掌握勾股定理,讓學生深刻感悟到直角三角形三邊所具備的特殊關係。由於八年級學生構造能力較低以及對面積證法的不熟悉,因此本課的難點便是勾股定理的證明。

  四、教學問題診斷

本節主要攻克的問題就是本節的難點:勾股定理的證明。我打算採用面積法來講解,但這種藉助於圖形的面積來探索、驗證數學結論的數形結合思想,對於學生來說,有些陌生,難以理解,又加之數學課本身的課程特徵,在講解時,沒有文科那麼深動形象,所以針對這一現狀,我在教法和學法上都進行了改進。

  五、教法與學法分析

[教學方法與手段]針對八年級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心理特徵,本節課選擇引導探索法,由淺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並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學法分析]在教師組織引導下,採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讓學生自己實驗,自己獲取知識,並感悟學習方法,藉此培養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體,增強他們的主動感和責任感,這樣對掌握新知會事半功倍。

  六、教學流程設計

  1、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本節課開始利用多媒體介紹了在北京召開的2002年國際數學家大會的會標,其圖案爲“趙爽弦圖”,由此導入新課,是爲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民族自豪感,它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課的起始階段迅速集中學生注意力,把他們的思緒帶進特定的學習情境中,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多媒體展示這一有意義的圖案,可有效開啓學生思維的閘門,激勵探究,使學生的學習狀態由被動變爲主動,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學到知識。

  2、觀察發現,類比猜想

讓學生仔細觀察畢達哥拉斯朋友家的瓷磚(圖1),從而得到特殊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三邊關係,緊接着由特殊到一般,讓學生合理猜測:是否任意直角三角形都符合這個“三邊關係”的結論?同學們很輕易的得到了結論。最後對此結論通過在網格中數格子進行驗證,讓學生經歷了“觀察——合理猜測——歸納——驗證”的這一數學思想。在數格子的驗證過程中,發現任意直角三角形(圖2)斜邊上長出的正方形中網格不規則,沒法數出。通過同學們的討論,發現數不出來的原因是格子不規則,從而想到了用補或割的方法進行計算,其原則就是由不規則經過割補變爲規則。

  3、實驗探究,證明結論

因爲勾股定理的出現,使數學從單一的純計算進入了幾何圖形的證明,所以爲了讓學生感受數形結合這一數學思想,讓學生親自動手,互相協作,拿一塊由a2和b2組成的不規則的平面圖形經割補,變爲規則的c2,又因兩塊割補前後面積相等,從而得到勾股定理:a2+b2=c2,也因此引入了“等積法”證明勾股定理。

  4、練兵之際

這是“總統證法”,此時讓學生自己探索,然後討論。選用“總統證法”,第一是爲了讓同學們熟悉“等積法”,第二讓學生感受數學的地位之高,第三在沒有講解的情況下,學生自己得出了“總統證法”,大大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5、自己動手,拼出弦圖

讓同學們拿出了提前準備好的四個全等的邊長爲a、b、c的直角三角形進行拼圖,小組活動,拼出自己喜愛的圖形,但有一個前提是所拼出的圖形必須能夠用等積法證明勾股定理。此時已經是把課堂全部還給了學生,讓他們在數學的海洋中馳騁,提供這種學習方式就是爲了讓孩子們更加開闊,更加自主,更方便於他們到廣闊的海洋中去尋找寶藏,學生們拼得很好,並且都給出了正確的證明,在黑板上盡情地展示了一番。

6、總結反思

通過這一堂課,我認爲數學教學的核心不是知識本身,而是數學的思維方式,而培養這種數學思維方式需要豐富的數學活動。在活動中學生可以用自己創造與體驗的方法來學習數學,這樣才能真正的掌握數學,真正擁有數學的思維方式,這一課的學習就是通過讓學生自主探索知識,從而將其轉化爲自己的,真正做到了先激發興趣,再合作交流,最後展示成果的自主學習,教學模式也從教師講授爲主轉爲了學生動腦、動手、自主研究,小組學習討論交流爲主,把數學課堂轉化爲“數學實驗室”,學生通過自己活動得出結論,使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得到了發展。

  七、設計說明

1、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我採用的數學流程是:創設情境引入新課——觀察發現類比猜想——實驗探究證明結論——自己動手拼出弦圖——總結反思這五部分。這一流程體現了知識的發生、形成和發展的過程,讓學生經歷了觀察——猜想——歸納——驗證的思想和數形結合的思想。

2、探索定理採用了面積法,引導學生利用實驗由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想對直角三角形三邊關係進行了研究,並得出了結論。這種方法是認識事物規律的重要方法之一,通過教學讓學生初步掌握這種方法,對於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對學生終身發展也有很大作用。

  滬科版《勾股定理》說課稿6

  一、教材分析

它也是幾何中最重要的定理,它將形和數密切聯繫起來,在數學的發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他的教育教學價值就具體體現在如下三維目標中:

知識與技能:

1、經歷勾股定理的探索過程,體會數形結合思想。

2、理解直角三角形三邊的關係,會應用勾股定理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

1、經歷觀察—猜想—歸納—驗證等一系列過程,體會數學定理髮現的過程,由特殊到一般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2、在觀察、猜想、歸納、驗證等過程中培養學生們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和初步的邏輯推理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勾股定理歷史的瞭解,感受數學文化,激發學習興趣。

2、在探究活動中,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培養學生們的合作意識和然所精神。

3、讓學生們通過動手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體驗研究過程,學習研究方法,逐步養成一種積極的生動的,自助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由於八年級的學生們具有一定分析能力,但活動經驗不足,所以本節課教學重點:勾股定理的探索過程,並掌握和運用它。

教學難點:分割,補全法證面積相等,探索勾股定理。

  二.教法學法分析:

要上好一堂課,就是要把所確定的三維目標有機地溶入到教學過程中去,所以我採用了“引導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先從學生們熟知的生活實例出發,以生活實踐爲依託,將生活圖形數學化,然後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們在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中解決問題,同時也真正體現了數學課堂是學生們自己的課堂。

學法:我想通過“操作+思考”這樣方式,有效地讓學生們在動手、動腦、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中來發現新知,同時讓學生們感悟到:學習任何知識的最好方法就是自己去探究。

  三、教學程序設計

1、故事引入新課,激起學生們學習興趣。

牛頓,瓦特的故事,讓學生們科學家的偉大成就多數都是在看似平淡無奇的現象中發現和研究出來的;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我們應該學會觀察、思考,將學習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畢達哥拉斯的發現引入新課。

2、探索新知

在這裏我設計了四個內容:

①探索等腰直角三角形三邊的關係。

②邊長爲3、4、5爲邊長的直角三角形的三邊關係。

③學生們畫兩直角邊爲2,6的直角三角形,探索三邊的關係。

④三邊爲a、b、c的直角三角形的三邊的關係。(證明)

⑤勾股定理歷史介紹,讓學生們體會勾股定理的文化價值。

體現從特殊到一般的發現問題的過程。

3、新知運用:

①舉出勾股定理在生活中的運用。(老師講解勾股定理在生活中的運用)

②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B=90°,AB=6,BC=8,求AC。

③要做一個人字梯,要求人字梯的跨度爲6米,高爲4米,請問怎麼做?

④如圖,學校有一塊長方形花鋪,有極少數人爲了避開拐角走“捷徑”,在花鋪內走出了一條“路”。他們僅僅少走了步路(假設2步爲1米),卻踩傷了花草。

4、小結本課:

學完了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老師補充:科學家的偉大成就多數都是在看似平淡無奇的現象中發現和研究出來的;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我們應該學會觀察、思考,將學習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數學來源於實踐,而又應用於實踐。解決一個問題的方法是多樣性的,我們要多思考。勾股定是數學史上的明珠,證明方法有很多種,我們將在下一節課學習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