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解說詞 > 青州雲門山導遊解說詞

青州雲門山導遊解說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7W 次

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解說詞,解說詞是口頭解釋、說明事物的文體。那麼一般解說詞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青州雲門山導遊解說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青州雲門山導遊解說詞

山都不至太累。雲門山海拔421米,屬於泰沂山脈。

觀壽亭是一座兩重檐五重樑的仿古高亭,此處爲觀壽的最佳角度,故名“觀壽亭”,毀於47年解放戰爭於84年按照隋朝模式重修。在觀壽亭內有六個石鼓形的凳子,是用青州的特產青剛石製成,上面分別刻有貂禪、西施、李清照、王昭君等美女、才女的形象,雕工細膩,線條流暢。亭子上方繪有八仙、觀音、壽星的圖案。觀壽亭建在登山的必經之路,登山的遊客可以在這裏稍事休息,看看山頂的壽字,登山的勁頭就更大了。而當地的很多老年人經常來雲門山,在這亭子裏打打撲克、下下象棋,談談雲門山的典故,呼吸一下大山的清新空氣,天晚了下山,也算是遊了雲門山了。

離觀壽亭不遠處的小型石制建築爲雲門山的山神廟,您可不要因爲它小而小瞧它,這裏住的可是雲門山的主人———雲門山山神,客人們來到這裏,先拜一拜主人,也是應該的。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自然這廟也不在大,有神則靈。

一路往山上走,路邊好多松樹杈上都放滿了石頭,這與當地的風俗習慣有關係,用我們青州話來講叫“壓松枝”,“松枝”諧音“送子”或“孫子”,老太太門抱孫心切,希望家裏早添人丁,就到山上的送子娘娘跟前求拜,下山時就捎一塊石頭放在樹杈上,這樣就寓意着送子,來年就可以抱孫子,心想事成了,還有人會折一小段松枝,插在耳後或頭髮上,說是“下山戴松枝,回家抱孫子”。這算是表達心願的一種方式吧!

雲門山自古以來就是佛、道共同青睞的一座山峯,山頂有巨大的洞穴,南北貫通,遠望如高懸太空的明鏡,每逢夏秋之季雲霧常穿門洞而過,景色非常壯觀,人們稱此景爲“雲門”或“雲門仙境”,雲門山因此而得名,據山頂碑文記載隋朝此山被稱爲雲門山。

雲門山上有一段奇特的路稱爲龜背石或龜背路,因路面表層上的圖案與形狀特別像龜的貝殼,因此而得以美名。我們來到了“漸入佳境”。這四個字刻在這塊小石壁上,有點信手塗鴉的感覺,這是明朝著名書法家雪蓑在雲門山上的第一處題記。相傳有一次雪蓑酒後登山來到這裏,他看到山下大霧瀰漫,山上卻是春光明媚,一個個山頭像是海上浮出的仙島,他以爲自己看到了人間仙境,便寫下了“漸入佳境”四個字,雖似信手拈來,其中卻隱含深意。他的意思是說雲門山的景緻從這兒越來越好了。

從“漸入佳境”再上幾個臺階,眼前豁然開朗,平坦的空地上是一個紅牆的院落“望壽閣”。望壽閣屬於佛道兩家的共同遺址。隋唐爲鼎盛時期,這裏供有靈光菩薩的塑像,是和尚們的天下。唐以後,道教開始興盛,佛道之爭日顯。到了元朝,忽必烈作了皇帝,道教被定爲國教,道士們就把靈光菩薩撤掉,改爲道觀,取名“靈官廟”。解放戰爭中毀於戰火。青州市政府非常重視旅遊事業,於84年重修,因爲從這裏可以清楚地看見山頂的壽字,於是命名爲“望壽閣”。正門遍額上“望壽閣”三個大字是我國原書法協會主席啓功的題記。望壽閣的正殿爲四面透窗的高大建築,殿內供奉的是福、祿、壽三星,門楣上的牌匾爲三星共照。

東邊廂房裏供奉着泰山老母、送子娘娘、眼光奶奶。實際上我們民間所稱的“泰山老母”就是泰山上的碧霞元君。

西邊廂房供奉的是關公和文武財神。《三國演義》中《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廣爲流傳,那位紅臉的美髯公關羽更成爲正義的化身,關公成爲國家祭祀的高級神詆後,佛道兩家爭相把他拉入自己的.教門充當護法,他既是佛教中的護法神伽藍神,同時也是道教的護法神之一。關公供奉在此意寓保平安之意。

財神可分爲文財神和武財神兩類。文財神是比干和范蠡。我們此處供的文財神是比干丞相。比干是商紂王的叔父,爲人耿直。比干見紂王荒淫失政,暴虐無道,便直言相諫,最後紂王惱羞成怒道:“我聽說聖人的心有七個竅,今天我要看看你的心有幾個竅!”說完,就命人把比干的心給挖了出來。比干被刨心後,走出宮闕,雖然他沒有了心,但是他吃了仙人送的仙丹,並未死去。正因爲無心,也就無偏無向,辦事公道。自古道:“無商不奸!”把比干這位公正無私、童叟無欺的正派君子敬爲財神,當然人人信服而無異議。

武財神趙公明爲道教神明。您來到此處道教聖地,可以誠心的拜一拜,保佑自己與家人平平安安,財源滾滾,在這裏將會使您的心願達成圓滿。

望壽閣建在雲門山最北端,左右及後面三面懸崖,屬雲門山的一處風水寶地。一路行來,無論天氣有多麼炎熱,在此處也可以感到涼風習習的,而且還可以觀賞到四周美麗的景緻。

站在望壽閣向西望去,青州著名佛教文化勝地—駝山盡收眼底。駝山位於青州城西南5公里處,主峯海拔408米,屬於沂山山脈。站在此處,遠望羣山山峯如千匹臥着的駱駝的駝峯。明朝嘉靖年間《青州府志》記載:“因山形似駝,故名駝山”。駝山現爲國家重點文物保戶單位。位於駝山東南面峭壁上,大小並排着石窟六座,石佛造像638尊,保存非常完整,是山東省保存最完整最大的石窟造像羣,被譽爲“齊魯石窟之冠”。駝山之所以聞名遐邇,不僅是因爲山上衆多的石佛造像,而且在駝山上可以觀賞到世界上最大的山體巨佛。位於駝山東南面,雲門山的陽坡前面,有一座奇妙的山體巨佛。佛像從髮髻到喉結全長2600米。這尊巨佛形象逼真,造像者藉助山勢,根據登山不同的方位,修鑿出巨佛口型一張一合的變化。在青州當地,有一拜佛、二拜壽之說,其中拜佛,則是到駝山拜謁佛祖,因此駝山還有一個名字爲佛山。

北望——青州城的全貌盡收眼底。大禹治水後,全國置九州,即按照當時山川、河流的走向,把全國劃分爲九個州,青州就是其中之一。根據中國最古老的地理著作《尚書。禹貢》中記載:“海岱爲青州”,海即渤海,岱即泰山,也就是說從渤海之濱到泰山腳下這一大片的青山綠水都爲古青州的所在地,按照中國古代盛行的陰陽五行學說記載:青州的地理位置位於最東方,東方屬木,木色爲青,所以被稱之爲青州,並被譽爲“東方第一州”。

眼下被松樹林覆蓋的山,像一隻展翅的鳳凰,此山名爲鳳凰山。鳳凰爲傳說中的一種很有靈氣神鳥。相傳它要到一個很有靈氣的地方繁衍生息,於是它便不遠萬里飛翔尋找,當它飛到青州時,被雲門山的景緻和靈氣深深吸引了,於是定居下來傳爲美談。

東望——天氣晴朗時,您會發現東方有一條潔白的玉帶在輕輕飄浮着,那就是青州母親河——彌河。 “海岱雄風”爲原江蘇省書法協會主席武中奇的題記。武中奇,1907年出生,山東長清人。海:指渤海。岱:泰山。即從渤海之濱到泰山腳下,這一片的綠地爲古青州的所在地,以當今的青州爲治所是從東晉開始的,此後歷經隋、唐、宋、金、元、明、清等封建王朝,雖建制頻仍,但均爲州、府、郡、道、路的治所 ,長達1600年之久,是山東境內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其中在明洪武九年,青州由省級治地降爲地級治地。旁邊的竹林圖爲我省著名畫家於希寧的作品。

路邊的這塊平坦的大石頭,剛好容納一個人躺在上面,石臺上方寫着“蓑老臥豆巖”,您一定會非常奇怪這是什麼意思呢?這處題記是明朝書法家雪蓑的又一處題記。相傳,又一次雪蓑酒後登臨雲門山,走到此處後躺在這塊岩石上睡着了,到了晚上山上忽然下起了大雨,大雨順着岩石流淌下來,淋溼了雪蓑的半邊身子,他一時興起,寫下了“蓑老臥豆巖”的題記,後來,雪蓑和友人來到此處,他人不解,問其含義,雪蓑笑而不答,指指自己的腦袋。友人恍然大悟:“頭”的半邊淋溼了,去掉“頁”字,就剩下“豆”字了。這是雪蓑留給我們後人的一處字謎。(這處題記爲郭沫若所釋義)。

“敬神如神在”刻在路邊的石壁上,非常醒目。這是孔子的一句至理名言,後面加上一句“不敬是泥胎”就表達出一個完整的意思。即爲“如果你心裏敬信神佛,神就真的存在;如果不信,它也就只是一尊泥胎而已”。信則有,不信則無,可見孔子是最早具有辯證思想的人,是一位大智者。

當我們踏着999級美好的祝願來到壽字跟前,眼前豁然開朗。在山陰石壁上鐫刻着我國古代最大的摩崖巨刻“壽”字。這個字端莊大方,結構嚴謹。通高爲7。5米,寬3。7米,僅寸子就2。30米的高度。所以青州當地便有了“人無寸高”的戲語。“壽比南山”這個人們過壽時最美好的祝願即出於此,這在辭海里有名確記載。這個壽字爲明朝嘉靖三十九年九月初九,衡王府內掌司冀陽周全所獻書,寓意着“壽比南山”的含義。(即公元1560年所刻,歷經現在已有447年的歷史)。

關於這個壽字在我們青州當地還流傳着一個神奇的說法。那年,衡王過壽,發出告示:誰獻的禮最多最厚,就可以座壽筵的首席首座。一時間,文武百官、豪紳貴族們爲了討好衡王,拼命的爭富比貴,獻上自己認爲最重的禮物。可是到了壽筵的這一天,將近中午,仍沒有人敢做壽宴的首席首座,因爲大家都不敢肯定自己所獻的禮物是否最厚。這時,從門外走來一個穿着破舊的老道士,名爲雪蓑。傳說雪蓑爲半仙半道之體,有着非凡的能力。只見他大搖大擺,旁若無人的徑直到首座上座了下來,大家都驚歎嫉妒不已,紛紛上前質問雪蓑:“你究竟獻的什麼壽禮,敢做這個位子!?瞧你穿的這副窮酸樣,能獻什麼好東西?”雪蓑不慌不忙的站起來,對大家說:“各位請隨我來!”他帶着大家來到院子裏,擡手往南邊一指,只見南山上出現了一個金光閃閃的大壽字,光芒直逼衡王府。衡王可高興壞了,可又仔細一瞧,壽字下面的寸字少了一點。衡王忙問雪蓑是怎麼一回事,雪蓑說:“你只會以貌取人,不辨賢能,這一點就隨他去吧!”衡王又是再三請求,雪蓑才讓衡王拿來綢團,名文武百官一起磨墨,然後拿起綢團,王磨盤中一蘸,隨手向南扔去,綢團向南飛了五華里,正好補上了這一點。隨着這一點的形成,又是一陣強烈的金光閃耀,耀的衆人眼睛都掙不開了。據說這光向北一直照到了渤海之濱,於是老百姓都說在青州城的北邊便出現了壽光縣。這神奇的現象讓大家驚歎不已,雪蓑也在壽宴上出盡了風頭,讓文武百官羨慕極了。酒足飯飽後,衡王帶領大家浩浩蕩蕩的來到了南山上,一路上還暗自盤算雪蓑用了多少金子才鑄成了這

個壽字。可是到了壽字跟前一看,衡王才發現自己上當了,原來這個壽字是用紅泥巴糊在山崖上,外面貼上一層麥秸皮,陽光照在上面一反射,就感覺金光閃閃。衡王惱怒之餘,卻又捨不得這個壽字,便找來了青州最好的石匠,把壽字刻在了山崖上,壽字是留住了,金光卻永遠的消失了。

在壽字西側,一個不被有人注意的僻靜處,有一處價值極高的淺浮雕像非常罕見,那就是金代道士馬丹陽浮雕像。馬丹陽浮雕像高約80釐米,寬約60釐米。凸面高約半釐米,爲頭部側面像。雕刻十分細膩,刀法精湛。雕像五官比例適當,面部清瘦,鬍鬚飄拂,表情寧靜,正在凝神東望。其仙風道骨的形象表現得惟妙惟肖。

“神在”兩個大字,是雪蓑在雲門山的又一處題記。這處題記爲雲門山的第二大字,字徑約一米,與大壽字相鄰。該字在摩崖上鐫刻而成,筆墨飽滿,架構矯健,古拙渾樸,雄渾生姿,揮灑自如,矯若驚龍,一氣呵成,盡顯狂放流姿之美,可謂神來之筆。遊人往往於不經意間擡首便見二字,悠然之情暢然於心,恰似“敬神如神在”之意。

“雲龍之門”則爲軍中書法家李鐸的題記。近年來,在修復雲門山古蹟的同時,先後徵集我國當代書畫家武中奇、舒同、李鐸、高啓雲、於希寧、史進前等名人字畫,精心鐫刻於崖壁之間,爲了和山上的古蹟相互區別開來,我們特意把新增題記塗抹成藍色,給古老的雲門山增添了新的生氣。

這個南北貫通的天然大洞爲雲門洞,高闊過丈,天然形成。遠望如高懸太空的明鏡近看如拱璧月門,由此雲門山有了一個非常有意境的名字“雲門拱璧”。關於雲門洞的來歷,我們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那就是衡王招親的故事。明朝青州衡王有個女兒,才貌出衆,人稱“詠絮公主”。那年公主正值豆蔻年華,許多王孫公子都來攀親,但衡王夫婦愛女如掌上明珠,不願輕易許婚,公主也要自己挑選個品學兼優,有才能的如意郎君。於是她讓父王發出告示:誰能在南山上掛一面能在王府的繡樓就能看清的鏡子,她就嫁給誰,凡年齡在16—25之間的青年都可應試,那些王孫公子、富人子弟聽到這一消息,都爭先置辦銅鏡,有的竟不惜賣掉家產。銅鏡鑄造得如此之大,數十人才能擡到山上,令人懸掛山上,但終因相距太遠,因爲沒有太陽光的反射,在王府難以看到,王孫公子、富人子弟紛紛敗下陣來。這時,青州城西南井塘村的一個小石匠說他能辦到,並說十天後來回話。小石匠帶了錘釺、鑿子工具來到雲門山大雲頂底部早已看好的地方早了起來,他不分晝夜,終於在第十天的早上,打出一個南北貫通、高闊過丈的大洞,襯着山前的陽光,從衡王府邸望去,這個洞恰似一個高懸太空的明鏡。小石匠聰明勤勞,堅定不拔的毅力感動了公主,這位“詠絮公主”雖然出身名門,卻心地善良,不重門第之分,她決定嫁給小石匠,衡王夫婦也因有言在先,拗不過女兒,就同意了這門婚事。公主下嫁後不靠婚資過活,與小石匠勤儉持家,至今使村中的一段佳話,而古青州八景之一的“雲門拱璧”就此誕生。

雲門洞北側的兩個池子名曰“二龍池”,聽老年人們將這兩個池子原爲泉眼,池子裏水清甘冽,清澈見底,是山頂的兩顆明珠。近年來,水位下降,池子裏多半積攢的雨水,但即使天氣再旱,這兩個池子也沒有幹過,可見山多高水多深是有一定含義的。

雲門山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山上三種文化鼎力,分別爲佛家、道家儒家。穿過雲門洞我們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