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解說詞 > 五臺山龍泉寺導遊解說詞

五臺山龍泉寺導遊解說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5W 次

龍泉寺位於內蒙古喀喇沁旗錦山鎮西北三公里,海拔1200米的獅子崖下。寺西15米處有古井一眼,古稱“龍泉”,常年泉水不枯,“龍泉寺”便由此而得名。1986年龍泉寺被列爲內蒙古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五臺山龍泉寺導遊解說詞

龍泉寺始建於元代延祐四年(1317年)。寺廟佈局以山勢三進三階形式而建,總佔地面積5000平方米。山門居前院牆正中,近方型,高六米,五脊頂,四檐角翹起. 娛樂項目現在主要有:賽馬、射箭、滑翔、滑沙、快艇、皮划艇、游泳、垂釣、水上游戲、奇石觀賞、沙漠駝隊探險等。東西配殿前各立高3.2米螭首龜跌石碑一座,東爲至正元年(1341年)所立“鬆州獅子崖龍泉寺住持慈光普濟大師然公道行碑”,碑文清晰,記敘“延祐四年安西咸寧張智然大師見此地”‘山明水秀,境物幽深,似於塵世相隔’,於是‘去除瓦礫,剪剔荊榛。不數年間,山門佛殿,剋日落成。廚庫雲堂,方丈僧舍,輪煥一新,莫不丹青鬥彩,金碧爭輝,燦然眩目’”。西爲中華民國六年(1917年)所立喀喇沁右翼親王,旗主再次重修的“龍泉寺記”碑。寺院中央有古鬆、古柏數棵。大殿位於最後,面闊三大間,四周有圍廊,單檐歇山五脊頂,殿臺在有石刻勾欄。殿前立有香龕。 寺後東側山坡上有石窟一處,高闊各2米,深1.5米,內有石佛2尊。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皇帝奉皇太后之命赴盛京(瀋陽)拜謁祖陵,途經喀喇沁旗,游龍泉寺後,龍心大悅,贈金馬鞍爲鎮寺之寶,並賦詩讚龍泉寺曰:“古木蒼山路不窮,霜林颯沓響秋風,臨流駐蹕歸營晚,坐看旌旗落日紅”。

龍泉寺的興盛緣於唐代百丈禪宗懷海。懷海本姓王,俗名木尊,長樂沙京村人,生於唐開元八年(720年)。傳說王木尊幼年啞不能語,一天祖母帶他到附近的龍泉寺燒香,突然開口說話,回到家裏又成啞巴,於是落髮寺中爲僧。後來去江西南昌師從高僧馬祖道一修禪,得道後在江西奉新大雄山(俗稱百丈山)開山說法,因此世人尊稱他爲百丈禪師。他針對當時叢林初立,未訂規章的現象,便參照大小乘戒律,制定各派都接受的《禪門規式》,被寺院普遍推廣,世稱《百丈清規》。宋初《百丈清規》被定爲天下禪林必須奉行的管理條例,一直沿用至今。其中“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風尚,最爲著名。百丈晚年回家鄉西山寺住持,重建寺院,於唐憲宗九年(814年)圓寂,享年95歲,諡“大智懷海禪師”。龍泉寺由此光芒四射,在中國佛界享有崇高聲譽,倍受唐皇室重視,懿宗皇帝親筆題寫龍泉禪寺山門匾額。龍泉寺與日本佛教“黃櫱宗”關係密切。清順治時福清黃櫱寺高僧隱元禪師應聘東渡日本前曾來龍泉寺住持,隱元禪師到日本後創建了“黃櫱宗萬福寺”,成爲日本佛教界“黃櫱宗”的開山鼻祖。

龍泉寺周圍峯巒起伏的五座山峯分別是臥牛、貴品、蓮花、仙冠和雲梯峯。這“五峯嵐橫”自古以來就是長樂十二景之一。寺院依山而建,坐落在五峯環抱的小盆地之中,山門對海門,山川靈氣相通,世稱“彌勒五福袋”。當初唐懿宗李崔皇帝親書龍泉禪寺的山門匾額因戰亂毀壞再也找不到了,現在山門和大雄寶殿上的匾額均爲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手筆。

正對天王殿的山上有一羣岩石,活像一羣小牛圍着一頭母牛吵着要吃奶。相傳每當祖師開場講經,羣牛都會聳耳傾聽。曾有一首詩讚道:“一心悟法此眠牛,風雨連天未轉頭。真得慈悲三味訣,不須水草又何求。”因爲這羣石頭的緣故,山名叫臥牛峯。登上山峯可以看到大海。

天王殿前有一對直徑約1米的空心石環,其中一個是唐代百丈禪師建寺時遺物,雅名“哪吒乾坤圈”,俗稱“金剛戒指”。據說小孩子從環中穿過後晚上就不會尿牀了,所以許多大人特地帶小孩子來這裏鑽石環。大雄寶殿內前後豎立的16根雙人合抱的大石柱,每株高6米,徑圍3米,重約4.5噸,這些石柱及柱礎、礎盤均爲唐代百丈禪師建寺遺物。這麼大的石柱,當時是怎麼運來的,又是怎麼豎立起來的?寺內現存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碑刻《龍泉重興》記:“寺肇自樑承聖三年,原名西山,唐百丈禪師落髮於此,道成創建法堂,咒立石柱,懿宗賜名龍泉,稱大叢林焉,厥後興廢不……”石柱上還有北宋元符(1048年)戶曹參軍林君然、泰興令曾升仲、節度推官方道輔等題刻。

殿後壁立巨石上刻有一尊“流米佛”,其特別之處就在佛的肚臍眼。相傳當年百丈禪師主持建龍泉寺時,忙於各種建寺事務,爲了解決糧食的運輸問題,命人在這塊岩石上刻出這尊佛像,借佛臍來運送米糧。說來也怪,在佛像刻好之後,那白花花的大米就從佛肚臍中源源不斷地流出,據說那米吃起來特別香,人們就叫它“香米”。不過可惜的是,有一天寺內來了很多遊客,煮了三大鍋飯還不夠,眼看第四鍋的水就要燒開了,從佛臍流出的米還沒滿,一個煮飯的寺僧嫌米流的太慢,便用火鉗捅佛的肚臍,結果再也流不出米來了。“流米佛”側左右分鐫字跡“皇帝”,“萬歲”,也是唐代文物。

大殿西側的祖師堂供百丈禪師懷海畫像,取自《佛祖正宗道影》卷二。禪宗寺院祖師堂裏通常供奉三位祖師:正中是東土第一祖又稱初祖的達摩禪師,左方爲“創叢林”的馬祖禪師,右方爲“立清規”的百丈禪師。可見百丈在禪宗中的地位之顯赫。

龍井位於放生池與觀音閣之間,就在當年西山寺的舊址內。石造圓井欄上題刻:“僧善財爲恩有龍神重造此井,辛卯歲記。” 傳說王木尊落髮入寺的一天,師父慧照要他去井旁洗布。洗着洗着他聽見井中有“撲突撲突”聲音,往井中一探,只見兩條似蛇非蛇,似鱔非鱔的東西在嬉戲,鱗光閃閃。他好奇地把它們捉來放進盆中拿回寺內。師父看到大驚失色,說這是世間凡人看不到的“龍”。王木尊急忙飛奔井邊,把那兩條“龍”放入井中。那“龍”還會意地對王木尊搖頭擺尾,好像在說“謝謝”。從此寺院名聲大振。

龍泉寺四周層巖疊石,有許多值得攬勝的景觀。寺後有宋理學家朱熹、狀元宰相鄭性之等名人名家摩崖題刻數十處。大悲殿右側龍泉溪出山口,水流峽石,俗稱“和尚擔水窟”,原爲寺僧汲水飲用的水窟。“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故事就源於這裏。還有磊巖、觀音巖、中丞石、娘奶石、迷魂洞、仙盤桃、回顧虎、壁上掛燈、勒馬朝天、雙獅戲球、鯉魚躍龍門等。據說龍泉寺周圍共有108景,不久前有人拿着資料實地查對,只找到65處,由於開山採石,其餘的43處景觀永遠消失了。

龍泉寺還在繼續修建之中,根據規劃設計方案,近期將興建百丈建築羣,包括百丈紀念堂、百丈影壁、百丈碑林等。其中百丈碑林的內容有佛教禪宗歷史、百丈生平、百丈語錄、叢林要則以及8萬多字的《敕修百丈清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