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活動總結 >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集合七篇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集合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7W 次

總結是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鍛鍊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讓我們抽出時間寫寫總結吧。我們該怎麼去寫總結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集合七篇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篇1

孩子們最喜歡的區域活動又要開始了,他們興高采烈地找到了自己最喜歡的區域,很快,孩子們在自己所在的區域範圍之內開始了遊戲,於是,在各個區域都分佈着很多的孩子,他們歡樂地玩耍着,沉浸在一種歡快的氣氛之中,這時,我有些奇怪的發現,唯獨在美工區空無一人,這是怎麼回事呢?我說:“你們怎麼的不去美工區玩啊?”可是,孩子們充耳不聞,就像沒聽到一般,對我毫不理會,我想,幸許是的這些孩子們只顧專心致志的玩自己的遊戲,而沒有聽到我的喊聲吧?於是,我再次問:“你們誰來美工區玩報紙啊?”(因爲在美工區專門擺放了一些報紙,供孩子們玩耍之用),正在這時,萌舉起了自己的手,主動要求,對我說:“老師,我要去美工區玩。”也許是他的帶頭效應吧,接着又有幾個孩子開始逐漸響應起來,都表示想要到美工區區玩耍,就這樣,很快,美工區就聚集了不少的孩子們。

就這樣,美工區的孩子們終於興致勃勃地開始做起了遊戲,我悄悄地在旁邊細心的觀察着,雖然王紅和那幾個孩子也在玩着“報紙加工廠”的遊戲,可看起來興致並不高,而且只是玩了一小會兒就草草收場了,幾個人商量了一下,就想離開美工區,這時,我大踏步走了過去,開始耐心的爲他們講起了“報紙加工廠”這個遊戲的詳細過程和具體的玩法,並且爲她們又重新進行了角色分配,就這樣,在我的精心佈置之下,“報紙加工廠”的遊戲總算是重打鑼鼓另開張,又進行了起來,可是,我剛走到一邊,不大的功夫,美工區又成了一團糟,我趕緊跑過去一看,原來,報紙早被她們棄之一旁,她們竟然興致勃勃的玩起了老鷹抓小雞的遊戲,一見我來了,馬上就又很不情願的玩起了報紙,嘴裏還不停的嘟噥着,這個戲太沒意思了,一副索然無味的無可奈何之色。

在幼兒園裏,孩子們對區域活動十分的喜歡,因爲它自由自在,孩子們可以自由支配,相互協作,而今天“美工區”出現了這種糟糕的情況,卻是我始料不及的,這究竟是爲什麼呢?本質上來說,孩子們是迫於我的壓力纔去美工區的,而就他們的本性而言,是不喜歡去美工區遊戲的,這就說明某個環節出現了問題,在這次活動結束後,我沉下心來,認真的對整個活動細節進行了分析和思考,總結出了孩子們對美工區絲毫不感興趣的原因:

1. 投放材料過於單一

2. 忽視孩子的心理需求

3.教師沒有留足空間

爲此,我做了以下調整。

1、增加材料種類

2、 投其所好擺放材料

3、 充分發揮孩子的主觀能動性

4、 要學會換位思考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篇2

遊戲是爲了尋求快樂而自願參加的一種活動。但幼兒遊戲決不是單純感覺上的快樂,而是伴有生命充實感的快樂。遊戲是幼兒的活動,與學習活動,勞動活動有着不少的區別。它有這樣的一些特點:第一:遊戲是幼兒主動自願的活動,遊戲是幼兒的天性,幼兒遊戲不是在外強制的情況下進行的,而是幼兒出於自己的興趣與願望自發自願主動進行的活動。幼兒遊戲的類型很多,本學期我們班創設了教育區角遊戲、角色遊戲和晨間自選活動,其中包括益智區、美工區、科學區、建構區、生活區、語言區以及銀行、幼兒園、娃娃家、小老鼠麪包房、正儀青團店等遊戲。下面對我們班本學期的遊戲活動,作一總結。

  一、角色遊戲在角色遊戲中,角色是遊戲的中心。

幼兒在遊戲中的通過扮演某一種假想的角色,以假想的方式把頭腦中已有的表想重新組合,從而反映對社會生活的認識,並參與成人的社會生活。幼兒在遊戲中,經常會發生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併爲之爭吵不休,對於我們大班的孩子,不僅要進行品德教育,讓他們懂得互相謙讓,同時在本學期着重對幼兒協作意識進行培養。

第一,利用遊戲規則誘發幼兒的協作行爲。規則的提出,不僅是爲幼兒的活動提出要求,也是對幼兒行爲及其遊戲開展一種暗示。如,在娃娃家,我們這樣引導幼兒確立規則:“小朋友在遊戲開始前,要先商量,確定各扮演什麼角色,然後再遊戲。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孩子是一家人,每人都要關心家裏的事情和家裏的人,不能想做什麼就怎麼做”。要求幼兒能提出自己想要擔任的角色,並相互協商。用“一家人”將他們間關係明確,暗示他們在行爲上要有協作。

第二,教師主動加入幼兒遊戲。老師加入幼兒的活動中,可以激發幼兒的遊戲興趣,也能爲幼兒做出良好的榜樣。如:一次,我在娃娃家當“媽媽”,晉傑當“爸爸”。早晨起來,我對晉傑說:“我給孩子穿衣服,你去買早點吧。”他回來時對我說:“我買了蛋糕。”吃過早點,我看了一眼手錶說:“哎呀,我要遲到了,來不及送寶寶了,”晉傑說:“你快點走吧,我去送他”。開始時,晉傑是被動的與我交往,後來就變被動爲主動,協調我們之間的行爲。

此外,由於幼兒年齡小,他們參與角色的主要動力是興

趣和好動性。因此本學期在組織角色遊戲時,在設置情景,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的基礎上,注意引導和鼓勵幼兒去大膽嘗試獲取經驗,從親身體驗中逐步認識自己。這樣才能逐步變自發的好動爲主動的活動,有利於幼兒自身潛力的發展。例如,在“小老鼠麪包房”這一角色遊戲中,我們的小朋友能選擇、利用各種材料製作他們心目中的特色蛋糕。他們在遊戲中可以自由自在地隨意選用材料製成心中所想的東西,大家都玩得十分開心。由此可見,在遊戲中,幼兒通過自身的體驗從中獲取了經驗,選擇了自己感到好的方法,這樣使他們在更好更快地掌握技能的同時,更增強了他們對角色遊戲的興趣和信心。

  二、教育區角遊戲

教育區角遊戲突破了傳統教育中幼兒處於被動、靜止狀態的局面,不是教師把知識告訴幼兒,讓幼兒被動、靜止地接受,而是教師通過設計、提供可供幼兒操作的環境特別是各種活動材料,讓幼兒在和環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動地得到發展。結合《叢書》中提出的“區域活動建議”,本學期我們班的教育區角遊戲開展情況

首先,教育區角遊戲的設置是靈活的,我們依據主題活動的內容在多方面考慮下進行了設置:如《我們身邊的科學》的主題活動中,就設置了美工區、科學區、語言區、益智區、建構區等。而在《我找到了春天》主題活動中,就設置了生活區、美工區、語言區、建構區、益智區、科學區等。

其次,各個區角的創設也根據主題的具體情況而定。語言區通常投放一些與主題相關的圖書、卡片、指偶等資料,張貼一些有趣的圖畫和一些幼兒仿編的兒歌,同時也放置一些空白紙,鉛筆等習作物品;美工區投放的東西除一些常規的幼兒幼兒練習用品外,如剪刀、橡皮泥、彩紙、油畫棒等,還投放一些簡單手工作品的示範圖,同時鼓勵幼兒粘貼自己覺得滿意的繪畫及其他的作品;在科學區通常提供一些幼兒操作材料,操作材料與主題相關;通常建構區是根據主題而定。

  三、晨間自選活動

除了角色遊戲和教育區角遊戲,晨間自選活動也是幼兒在園遊戲的一部分。它是幼兒園一日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始,因而要精心組織每日的晨間活動,做到有目的、有計劃,讓每個孩子都能積極愉快地參加,每天都有新收穫。爲了讓幼兒輕鬆愉快的進行晨間活動,我們採取了讓幼兒自由組合、自由選擇。如:有的幼兒願意畫畫,就讓他自由的想象塗畫;有的幼兒喜歡玩彩泥就讓他自由的去捏、去塑造形象;喜歡

玩積木的幼兒可任意搭建高樓。因此,我們會提前做好準備,對幼兒的興趣愛好做到心中有數,在幼兒來園之前準備好各種活動材料,使幼兒一到幼兒園就能投入到活動之中去。在活動過程中,我們注意觀察每個幼兒表現出的興趣,個性語言發展水平,和同伴的交往能力,便於因 人施教,幫助幼兒解決在活動中遇到的問題,使活動順利進行。

不論是角色遊戲、教育區角遊戲,還是晨間自選活動,我們都會在活動結束後進行總結評價。評價的方式有很多,有時是全班進行,有時是分組討論,也可以讓幼兒自己評價,由老師指點迷津等。幼兒的自主評價主要是鼓勵幼兒把自己在遊戲中的所見所聞、感受體驗表達出來,與同伴交流分享,如:以教師的鼓勵性言語來鼓勵幼兒的“你搭建的樓房可真高,可以向大家介紹一下你的搭建經驗嗎?你遊戲玩的很開心,把你遊戲中最快樂、最有趣的事情講給大家聽好嗎?”由幼兒主動評價的“我發現了什麼問題?爲了以後玩得更好,我們還應該做些什麼?我覺得誰玩得好,誰玩得不好。”又如:以教師的全面評價爲主的“今天哪一組小朋友收拾玩具最快?”“發現有的小朋友在更換遊戲的時候,沒有將原來的遊戲的玩具收拾好再到另一個遊戲去,下次活動中不能再出現這種情況了。”“你學習了什麼新本領?”“爲了使下次遊戲玩得更開心,還需要做什麼?”等等。

當然,在本學期的遊戲活動中,還存在着一些問題需要我們去注意和改善。如在分配遊戲角色、遊戲任務時,我們會指定幾個能力強的幼兒爲負責人,負責人再去邀請其他人。我們發現,負責人在班上走動召喚夥伴時,大多數的幼兒兩眼緊張地注視着他們,小手舉得高高,嘴裏不停地說着:“我,我!”可是,每次被召喚走的總是那麼一些人,剩下的往往是常規習慣較差,或者是能力較弱的。剩下的孩子常常由教師另行安排:去看圖書吧,去玩插塑吧。沮喪、難過、不滿,種種表情立即會出現在這些孩子們的臉上,而那些被召喚的孩子對教師或小負責人指定的角色也不一定滿意。

在實踐中我們體會到,是遊戲激起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增長了幼兒的生活知識。在以後的遊戲活動中,我們會加強對幼兒遊戲的觀察和指導,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地成長和學習。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篇3

玩,是孩子的天性。幼兒園區域活動是針對孩子愛玩的天性讓孩子在一定的遊戲環境中,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以快樂和滿足爲目的,自由選擇、自主展開、自由交流的積極主動的活動過程。爲了讓我園的區域遊戲活動開展的更加豐富多彩,10月14日傍晚,進行了“區域遊戲”活動評比活動。

活動中,各位老師都細心介紹了各種材料及玩具的操作方法。

老師們對本次活動的開展進行了交流研討,勵志,她們各抒己見,給我們提出了寶貴意見及建議。

區域遊戲活動將成爲我們教育的起點。今後我們將在如何創造一個適合幼兒主動發展的環境,如何進一步調動幼兒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如何更好地爲幼兒的主動發展服務等方面,做進一步更深入的研究!

區域活動能夠順利的開展,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和幫助。感恩所有家長們!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篇4

區域遊戲是在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指導下,使兒童的認識水平、個性品質、社會化能力得到積極主動發展的重要物質條件。結合主題活動開展自主遊戲,爲幼兒提供豐富有效的材料,引導幼兒在自由、寬鬆的氣氛中主動探索、學習,區域遊戲是體現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寓教育於遊戲中的最好形式好之一。

本學期,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我班開設了娃娃家、數學區、超市、閱讀區、表演區,堅持每天開展遊戲活動,指導幼兒動手、動腦,積極地與材料相互作用。現將半年來的活動情況作一簡單總結。

一、材料的投放

1、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投放材料。

如果在活動區內提供的材料難度相同,對於一部分幼兒可能過於簡單,容易完成,這樣就會使其失去興趣,不利於其進一步發展。而對於另一些幼兒可能又太難,通過努力卻達不到,這樣也會使其失去興趣。因此,我們在瞭解每個幼兒發展水平的基礎上,考慮個體和個性差異,在活動區內提供難易程度不同的操作材料,供不同程度的幼兒選擇。如:在美工區投放摺紙材料,讓幼兒練習能折雙三角物體時。教師就可以投放利用雙三角原理摺疊的難易程度不同的多種物體,讓幼兒自由選擇。這樣每個幼兒都能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就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2、家園合作協調一致,共同準備活動材料。

在這個學期的區域活動中,我們有部分的材料是來自對各自幼兒家庭的廢物蒐集。比如瓶子、種子、絨線、蛋殼等等,都來自幼兒和家長的共同收集。幼兒對各自帶來的東西都很感興趣,我們投放以後,都紛紛去嘗試着玩。這樣,在幼兒參與活動積極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園之間的聯繫也進一步緊密。

3、區域材料能做爲班級主題活動的延伸。

我班能把區域活動做爲班級主題活動的延伸環節,及時地把主題活動進行過後的材料投放到區域活動中,讓幼兒們在區域活動中繼續進行相關的主題探索與操作活動。美工區裏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主題活動開展後投放的,這樣幼兒基本都瞭解了怎樣操作,也更感興趣了。

二、幼兒在活動中的發展

1、給幼兒發展的空間,讓他們自由表達和表現。

我們常常在一旁無聲地觀看孩子們的表演,儘量不去打擾到他們,充分滿足了幼兒表達和表現的需求,對幼兒的全方位發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2、仔細觀察幼兒發展中的個體差異,對活動作出相應的調整。

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在發展上也是不竟相同的。我們在數學區設計了“玩牌比大小”的活動,能力較好的幼兒既能按照規則玩一個一個比,還能自己創出兩個兩個或三個三個比;但是有幾個幼兒不會玩,還有對活動不感興趣。於是我們就針對這樣的差異性作出調整。我們把“比大小”該成了“排小魚”的遊戲,當牌排到相同的點數時,就可將相同點數之間的牌全部吃掉。更改遊戲規則後,能力差的幼兒也都想到數學區遊戲了,還自己比起誰贏的牌多呢。

三、良好的師幼互動

1、隨時觀察幼兒活動的情況,給予及時的引導、幫助,滿足幼兒的需要新中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區域活動中,我們能夠留意觀察每個孩子的興趣操作情況和恰當的時機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去,與孩子們一起探索、操作、發現、討論、解決問題,真正體現孩子們的主導地位,而不是在發現問題時,把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強加與孩子。

2、用兒化的評價語言促進區域活動更好地開展。

如果有必要,我們常常深入到孩子中間去,瞭解他們的玩法、規則意識等,我們還常用“耶”、“真棒真棒啊”、“加油”等等兒化的語言對幼兒進行評價,並努力使每個幼兒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通過努力,我班的區域活動在受到家長領導的好評,雖然孩子的遊戲水平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還是存在着問題,如在手工區活動時,有的孩子會相互模仿,動腦不夠;在超市中,孩子交往性的語言還欠缺;在表演區域中,我們準備的道具還不能滿足每個孩子的需要,因此,在下學期的遊戲開展過程中,我要對這些問題制訂出針對性的計劃和方案,讓每個孩子在愉快的遊戲活動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遊戲水平上升一個新的臺階。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篇5

指導思想

區域活動是幼兒非常喜歡的一種學習活動,是當前幼兒園實施素質教育,推動幼教改革的一種重要的教育活動形式,它能促進幼兒全面素質的形成,發展和提高。區域活動是有目的有計劃的一種學習活動,讓幼兒在自立、自由的探索活動中學習、探索,掌握知識。而不是先教後玩,也不是邊教邊玩。我們把區域活動看作是能給幼兒提供一個優化的有利於幼兒活動與表現的良好環境和機會,它可以合理地安排各項活動,提供充足的能刺激幼兒活動的材料,建立和諧、自由、輕鬆的氣氛,從而促進幼兒各方面的發展。

一、區域設置,適合幼兒

根據幼兒健康、社會性、認知、語言、藝術等方面發展的需要,站在幼兒的角度,從孩子的心理出發,爲孩子創設了科學探索區、美工區、娃娃家、點心店、閱讀區、音樂表演區等不同形式的區域活動。爲幼兒提供了動手、動腦、並且能按照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進行活動的場所和施展才能的機會。本着合理佈局便於流動的原則,根據活動室的特點,將閱讀區、點心店、娃娃家等區域設爲固定區,其餘設爲活動區。

二、有計劃地投放材料

創設活動區要有一定的計劃性,要根據近期的教育目標和孩子發展水平有意識地選擇和投放一些材料。有計劃、有目的投放材料是區域活動的物質支柱,是幼兒活動的工具,材料投放的是否得當,對幼兒的發展起着決定性作用。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最近教育目標及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投放材料。不要把材料一下子投入進去,應分期分批的不斷更新,由易到難,不斷吸引孩子主動參與活動的興趣,使他們有新鮮感。

三、區域活動的總目標

創設一個幼兒喜歡的、自由的、開放的環境,引導幼兒自主地進行活動,培養幼兒積極主動、活潑開朗的個性,促使幼兒樂意和他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

四、各活動區域分目標

1、美工區:喜歡參加美工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演。

2、科學探索區:樂意用多種感知周圍的物品、現象,瞭解物品的顏色、大小、形狀、數量、方位等明顯特徵,嘗試簡單的比較、分類,喜歡操作、擺弄,嘗試提問和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

3、表演區:喜歡用身體動作來表達自己想法和各種思想,做有規律的動作,能用聲音、動作自由、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4、娃娃家:喜歡和同伴一起做遊戲,學會分享、等待與輪流,體驗與教師、同伴共處的快樂,理解並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動規則。

5、閱讀區:喜歡看圖書,並願意把看到的內容講給小朋友聽,在講講看看中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豐富詞彙。

6、點心店:通過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結累,特別是吃點心的事例,模仿點心店師傅的工作。大膽地製作,熱情的招呼,鍛鍊幼兒開朗的性格和體驗遊戲的快樂。

五、區域之間的聯繫

加強區域間的配合,滲透,相互促進。不同區域雖然是相對獨立的,但它們之間可以相互聯繫起來,增強了活動的趣味性,使幼兒保持活動的興趣。比如引導幼兒在美工區印小魚等送到娃娃家,製作花環送到表演角。幼兒對這些活動會很感興趣,在做做玩玩中能輕鬆地得到了相應的知識。

六、活動開展內容暫定第一到三週爲準備階段,第四周起爲幼兒自主開展遊戲活動

1)美工區:蘋果、香蕉、印章畫(蘿蔔)、手指畫、毛筆畫、小汽車、小房子、輪船。

2)科學探索區:鹽不見了、平衡(天平)、往瓶中灌水、泡黃豆、聲音振動、沉浮。

3)表演區:節奏練習、小魚遊、小花舞、小鳥飛、小鴨舞、小孔雀、創編。

4)娃娃家:我和爸爸媽媽是一家、招待客人、爸爸媽媽去上班。

5)閱讀區:我喜歡看圖書、看地圖找家、我叫XXX、我給你講故事。

6)點心店:餅乾、湯圓、饅頭、水餃、包子、蛋糕。

七、加強指導,爲幼兒營造一個寬鬆的心理環境

在區域活動中要重視講評,以講評推動活動的深化。小班幼兒評價能力差,開始可先組織幼兒說說:你今天玩了什麼?和誰一塊玩?以後逐步引導幼兒說說:你是怎樣玩的?誰玩得好?爲什麼?讓幼兒在講評中把自己的經驗感受與同伴分享,體驗成功的快樂,發展口語表達能力。而教師的講評則以表揚、鼓勵爲主,推廣幼兒的成功經驗,把活動中的不足之處告訴大家,提出新的遊戲要求和規則,使幼兒在愉快、自信的感覺中結束,並激發幼兒下一次繼續活動的願望。

八、活動時間:

週一、週三、週五上午10:00――10:40

週二、週四下午15:45――16:25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篇6

我的體會就是教師要做有心的觀察者,關注幼兒的興趣、需要、不同水平等,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探索、操作材料,並進行有效地關注,不斷調整活動區的環境材料,從而促進幼兒可持續性發展。

一、關注幼兒的興趣,創設活動區

小班幼兒活動範圍、知識經驗相對中大班要窄和貧乏,但他們對發生在身邊的有趣內容尤爲好奇,且常常對物體發出的各種聲音感興趣。我們觀察到,在自由活動時間,幼兒常喜歡拿起體育區的響罐,輕輕得搖着,傾聽響罐發出的聲音,樂在其中,這種現象引起了我們的關注,既然孩子這麼喜歡搖響罐,那何不如就提供響罐讓幼兒探索呢?但如何通過響罐這一契機,真正讓幼兒動起來,促進幼兒持續性的探索。於是我們根據小班

幼兒有意注意時間短、注意力易轉移的特點,創設了探索區“搖搖樂”,具體做法是將八寶粥的鐵罐包裝成小動物的家,並提供各種材料如棉花團、小石頭、小鈴鐺、黃豆等。幼兒入區後先做“搖搖樂”(自選喜歡的鐵罐,打開蓋子,裝入材料,再蓋上蓋子)而後玩搖搖樂。幼兒在多次充分地與罐子、材料相互作用,一次次的操作、探索,終於發現了不同材料及不同數量與響罐發出聲響的關係,這種生活化、有趣的操作讓幼兒充分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二、關注幼兒的不同能力水平,提供具備層次性的材料。

區域活動屬於個別活動的形式,它可以給幼兒提供更豐富的學習經驗,活動中孩子選擇了適合自己的活動材料,使他們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中主動地學習,獲得成功的機會較多,並給幼兒提供了較多的同伴交往機會,在同伴面前表現自己、顯示自己的機會,使同伴瞭解他,也使他了解同伴。在相互瞭解的過程來了解自己,產生自信心,從而促進幼兒自主性的發展。在同一種活動區域裏,教師提供的材料千萬不能“一刀切”,而應考慮到幼兒本身的能力不同,使活動材料體現出層次性,以滿足不同水平幼兒的活動需要,使幼兒都能得到較好發展。

例如:“建構區”裏單爲小班幼兒準備的材料就應有許多種。如雪花插塑,適應與年齡較小,手部動作欠準確、靈活的孩子使用與活動;如智高樂插塑適用與身體素質較好的幼兒使用,因爲他們的身體發育較快,各關節的活動較爲靈活,拼插難度較大的插塑對他們是個較好的挑戰。

又如:在益智區中能力強的幼兒可選擇12塊甚至是15塊的拼圖,而能力弱的幼兒就選擇比較容易的,如6塊、8塊的拼圖。這樣能使大部分的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也更利於幼兒自主性的發展。

三、關注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徵,提供生活化的材料。

在活動實踐中,往往會出現老師從自己的經驗、感受出發選擇活動區內容,造成老師費了力,幼兒不感興趣的現象。其實小班幼兒活動範圍 窄,往往對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情感興趣,對家中一些常用的物品感興趣。所以教師選擇內容時,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用孩子的眼光去看這個世界”。

如小班幼兒喜歡擺弄,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區域活動的設置要偏重於遊戲情節,活動材料的選擇要生活化。如“給孔雀添羽毛”、“毛毛蟲長毛了”(請幼兒用塑料衣夾給動物輪廓夾夾子)、“裝豆子”、“切蘿蔔”、“擰瓶蓋”等,內容都是幼兒平時生活最熟悉的,活動中所需的玩具、材料都是幼兒家中帶來的,媽媽天天在用的,面對自己帶來的物品,幼兒有親切感,從而促進更大膽地探索、發現。

四、關注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徵,提供隱含指導性的材料。

區域活動中的活動是幼兒自由選擇的活動,在這樣的活動中,孩子能更多的按照自己的興趣能力進行活動,因而這時隱性指導就遠比顯形指導來得重要。這時老師就要積極有效地關注幼兒,預計幼兒發展的可能性,在製作投放材料的時候就要下一定的工夫。使幼兒一旦接觸到這個材料,就能懂得材料的玩法、規則,指引幼兒進行探索活動,並不斷地引發幼兒思考“爲什麼”和“怎麼樣”,應能不斷促進幼兒從不同角度、不同方法解決問題。

比如在“娛樂區”中,我們製作了“搖晃下降玩具”,這個玩具不僅僅讓幼兒雙手協調地轉換位置進行翻轉娛樂。在設計的時候,我們提供的繩子也各不相同,有光滑的皮筋、毛茸茸的毛線、裝訂線等,幼兒在與不同繩子的充分互動的基礎上,自然而然就會產生關注、疑問“爲什麼這個玩具滑得快,這個玩具很難滑”,而後逐漸感受到繩子光滑、粗糙與下滑速度的關係。

五、關注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徵,有機地整合各領域間的內容。

幼兒園課程的內容雖然進行相對的劃分領域,但應充分挖掘合理利用各領域內部及各領域之間的內在聯繫,對課程內容進行合理的、有效的整合。活動區域的目標儘可能與其他活動目標相聯繫。當然,這種聯繫必須是自然而然的而不是勉強的,是本質的而非形成的。例:在“美工區”——新年禮物設計的還是比較巧妙的。在新年來臨之際,我們爲孩子創設新年牆,請幼兒爲“新年老爺爺”送禮物。這其中幼兒除了要利用撕、粘貼等美工技能撕貼禮物外,還得根據禮物名稱對禮物進行分類,而後,在觀察的'基礎上根據牆面已有的禮物輪廓進行一一對應的粘貼,從而複習了數學中一一對應的物體關係。

六、關注幼兒的活動需要,及時調整環境。

幼兒是不斷在發展的,隨之相關的環境也應及時根據幼兒的發展進行調整,應不斷爲

幼兒提供可促進持續發展的活動材料。教師應在引導幼兒積極主動的探索活動時,認真地關注幼兒的活動,瞭解當前幼兒已有的經驗是什麼,觀察幼兒對什麼感興趣,考慮我們應在哪方面給予幫助,瞭解投放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是否爲幼兒所喜歡,是否能促進幼兒的發展,是否還有幼兒沒有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活動材料、適合與自己的活動方式及方法,從而進行相應的調整,已滿足幼兒的需要。如發現活動中的內容孩子都掌握了,或是材料太簡單了,孩子不感興趣了,即應投入新的材料,加強操作的難度,重新調動孩子參與的積極性。

如在美工區“貼臉譜”中我們發現孩子很快地掌握了選擇五官擺在相應的位置上這一個技能,有幾個孩子還躍躍欲試提出想用彩筆來畫生氣、開心的五官。我們欣然同意,還鼓勵別的孩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五官。後來作品就更加豐富多彩了,有的幼兒選擇現成的五官貼上,有的自己畫上生氣的、開心的五官,還有的用橡皮泥塑造了棱角分明的立體五官。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篇7

隨着現代幼兒教育觀念的轉變,我們現行的幼兒教育不但關注各個年齡階段幼兒共同發展的軌跡,而且更多地關注兒童的個體發展,提倡爲幼兒提供開放、豐富多樣的環境,允許幼兒自由選擇,自主學習。於是,區域活動作爲一種“強調教育環境,注重幼兒這一教育主體,側重開放的教育要求”的活動,便在幼兒園廣泛地開展起來,成爲集體教育的補充和調整,成爲實施個別教育,促進幼兒個性和諧發展的有效途徑。

一、區域設置的概念

教師要站在教育的角度去把握孩子的興趣、需求中所蘊含的教育價值及可開發的教育生長點,爲幼兒創造適宜的活動區。基於這樣的理念,教師應在瞭解孩子喜歡玩什麼,不喜歡玩什麼的基礎上,和孩子一起,共同來設置以下區域:學習性區域、社會性區域、運動性區域。

1、學習性區域:是教師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發展水平,有目的地創設活動環境,投放活動材料,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願和能力,以操作擺弄爲主的方式,進行個別化的自主學習活動。目的主要是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在學習和探索中認識周圍的生活環境和客觀事物。

2、社會性區域:通過角色的扮演,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情感體驗,培養社會性能力,積累社會經驗。

3、運動性區域: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提供給幼兒一定的場地和合適的運動器械,讓其自由選擇,促進孩子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同時增強其身體素質。

二、區域設置的原則

1、學習性和社會性區域活動有機結合

學習性區域是幼教領域教改實踐中的一種新的教育手段,也是促進幼兒認知發展的一個有效載體,對其今後的學習會帶來重要的影響,因此,往往受到幼兒教師的更多關注,但同時,社會性區域活動也有其獨特的教育價值,它可以給孩子提供一個仿真的小社會,設置一些孩子經常接觸的熟悉的角色區,把幼兒社會化技能練習融入在遊戲中,比如尊老愛幼、遵守交通法規、謙讓等,孩子從中體驗到社會生活準則,嘗試交往的多種方法,體驗自主獨立,對孩子的個體全面發展和社會化進程有促進作用。因此,在關注學習性區域的同時,也應關注到社會性區域的價值,把它們有機結合在一起。

2、在設置區域時,一定要注意動靜分開的原則,以避免相互干擾。各區域之間通道暢通;活動區標誌要明顯;活動區佈置要舒適溫馨。

3、由於小、中、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及《綱要》對他們的要求各不相同,所以,在分配學習性區域和社會性區域的比例時,也應該有所區別,基本的設置原則是:小班和中班上學期,側重社會性區域活動,但同時也納入一定的學習性區域;中班下學期和大班,側重學習性區域活動,但也保留一定的社會性區域。對於運動性區域,其活動原則是:幼兒園統籌安排,自由選擇。

4、常設性區域和與主題相結合的區域活動有機交融

因爲有些主題內容確實難以在區域活動中體現,所以,可以嘗試常設性區域和與主題相結合的區域活動有機交融的模式。一般來說,像數學區、益智區、閱讀區、美工區等,是班內的常設區域。其內容隨着孩子的活動情況而逐步調整。而建構區、美工區則是最容易表現主題內容的,因此經常隨着主題的變化而更換。

三、區域活動內容的來源

1、學習性區域——幼兒園課程內容的預習、鞏固、下放。面對一個班級幾十個發展水平不一的孩子,傳統的集體教學模式顯然不利於“讓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不利於幼兒園課程目標的真正落實,而具有開放性特徵的區域活動因其是以操作擺弄的個別化學習爲主的,不失爲落實幼兒園課程的有利補充手段,由此,我們可以提出:將學習性區域活動納入幼兒園的課程,作爲一種教育的組織形式,與課程有機融合在一起。

主要體現在:學習區的內容一部分是幼兒園課程內容的延伸,通過區域的延伸活動中頻繁的個體性操作和練習,將集體教學活動中沒有達到的目標得以彌補,如大班數學活動《學習10以內的加減法》;一部分是幼兒園課程內容的預習,即在進行集體教學活動前,讓幼兒首先到區域中對有關材料進行操作感知,以積累直接經驗,如《有趣的磁鐵》;另一部分則完全是幼兒園課程內容的下放,這類內容較常見於美工區,便於教師在小組活動中進行個別指導。如,摺紙、泥工、剪紙等,可以把它下放到區域中,讓幼兒在一週內自由選擇完成。在區域的設置方面,由於立足點是“開放”,大前提是“幼兒的需要和興趣”,孩子可以在各個區域中按自己的興趣和方式探索,讓孩子感到自己是活動的主人,從而產生更大的活動積極性,使幼兒個體得以充分自由地發展。

四、區域材料的投放

1、材料投放要與教育目標達成一致性

以各班當前主題活動中孩子的培養目標爲依據,有針對性地選擇、投放那些與主題相關的操作材料,並且充分挖掘材料在不同區域內的多種教育作用,一個目標可以通過若干材料的共同作用來實現,一種材料也能爲達到多項目標服務。孩子的發展目標與材料的教育功能對應,有目的地引導孩子進入區域。教師也應隨着主題的推進及時、有目的地更換區域中的材料。

2、材料的投放要遵循層進性原則

層進性包括層次性和遞進性,層次性體現在某階段的幼兒達到這一階段的發展水平,遞進性則體現在不斷地由低層次向高層次發展。

①首先,按照年齡層次的不同劃分出層次性,如:小、中、大三個年齡段的幼兒同樣玩拼板遊戲,材料投放上就應有很大不同,小班爲簡單的4——6塊拼圖板,中班爲較複雜的12——24塊拼板,且邊緣接縫也較難,大班的拼版不但數量多而且方向順序上的要求,難度最大,這就是有層次性的材料。

②遞進性的材料以幼兒剪紙爲例,幼兒剪紙能力的發展大致經歷了這樣幾個階段:剪不光滑→能沿線剪→能折剪→能剪厚紙→會鏤空剪紙,根據幼兒的這些特點,我們可以在不同的年齡段中提供相應的材料,讓孩子根據自己的水平去選擇,並努力引導孩子選擇能讓自己“跳一跳,夠得着”的材料進行操作,以促進其在原有水平上有新的發展。

3、材料投放要有趣味性

有趣的材料能夠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提高目標的達成度。如在小班的“生活區”,讓孩子學習“餵食”,如果僅讓孩子把不同的“食物”從一個碗中夾到另一個碗中,他們就會覺得單調乏味,從而失去練習的興趣,爲此,我們可以做出多種動物的頭像,並提供給孩子不同的餵食工具,這樣,孩子就可以饒有興趣地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工具給小動物餵食,他們一邊喂,一邊還會跟小動物交談呢。另外,對於孩子在美工區製作的頭飾、紙偶、花邊等,我們應把它們收集起來,投放到表演區中,讓孩子們用自己創作的作品進行自由表演,這樣,一方面可提高孩子參與的興趣,另一方面,也是對孩子勞動成果的一種尊重。

4、材料投放要注意豐富性

①形式要豐富多樣。爲了完成一個目標,由於孩子的喜好不同,這就需要準備不同形式的材料供幼兒選擇。例如,在幼兒學習數的組成的時候可以安排超市購物、拔蘿蔔等多種內容,幼兒可以通過不同形式來完成目標,這樣孩子們對數學區就會有新鮮感,始終充滿興趣。

②功能多樣。因爲一物多玩的材料能促進幼兒不斷探索,玩出新的花樣。

③品種多樣。可以有成形玩具(現有的)、自然玩具(豆、米、貝殼等)以及自制玩具。

5、材料投放要有益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①投放的材料要給幼兒留有發揮想象的餘地,並且教師要善於觀察,及時瞭解孩子的想法。

②材料提供時可設置一定的障礙。如孩子需要4個圓形,卻只提供給他們3個,另一個得自己想辦法,這並不是準備不充分,而是提供給孩子解決問題的機會。但這裏教師必須把握一個“度”,即他是一個怎樣的孩子,這個問題他是否真的沒有能力解決,如果真如此,那麼教師就應及時伸出援助之手,給予語言上的提示或物質上的支持,以免損傷孩子的自尊心。

③充分利用本土的原始的廢舊材料。

五、教師在區域活動中的角色

(一)教師是孩子的活動夥伴

幼兒開展區域活動時,教師應作爲幼兒的活動夥伴,以平等的身份參與活動過程,與幼兒共同探索操作,相互交流,共同遵守活動規則。教師的這種活動夥伴的平等身份,可縮短兒童與成人“兩個世界”之間的距離,使還在覺得親切適意,而非拘謹畏懼,從營造一種寬鬆和諧的人際關係和精神心理氣氛。由此,不僅可以使幼兒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自我意識,更有益於激活幼兒的思維,激發主體積極的創造性行爲。活動夥伴的身份要求我們教師始終站在孩子的立場,想孩子所想,以便尊重幼兒的活動主體性。

(二)教師是一個有意識的指導者

(但要遵循先觀察再間接指導的原則)

1、觀察什麼?

(1)幼兒的興趣,選擇什麼區域、什麼材料參與什麼活動。

(2)活動的參與情況。幼兒在活動中的自我決斷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的表現。

(3)認知發展水平。幼兒在選擇材料時的難易程度,操作物品的方式,完成情況。

(4)遵守規則的意識,任務意識。

(5)幼兒間發生的糾紛。

2、指導以間接爲主。體現在:

(1)通過材料、玩具爲媒介,引發新的活動。

(2)以問題爲媒介,引發新的活動。

(3)利用同伴間的經驗讓活動繼續下去。

但不同的活動也要區別對待,有些活動是需要直接指導的,如:扣鈕釦,繫鞋帶等。

區域活動時,教師還應注意發揮教育者的主導作用,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職責,在幼兒活動時有目的地對幼兒施加積極的影響。對幼兒想做什麼,怎樣做和幼兒有可能怎樣做要有心理準備。不能僅僅作爲紀律的維護者和規則的體現者,站在孩子活動以外去監督裁判其行爲,而應注意挖掘活動中潛在的教育因素,充分實現和發揮區域活動的教育價值。需要關注幼兒的情緒、行爲、環境與幼兒間的互動,比如,幼兒操作時爲何皺着眉頭?是否碰到了什麼困難?當發現幼兒獨立活動產生困難時,應給予適當的幫助,協助幼兒實現自己的構想,並使幼兒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只有這樣,才能給幼兒更大的空間,在自由的氣氛中達到學習的目的。

孩子在探索學習時,教師要以最小的干預換取孩子最多的活動。當孩子的行爲或希望得到認可時,當孩子發生困難,如糾紛而使活動出現停頓、有放棄的跡象時,教師應及時介入。並且介入時的語言指導要講求藝術性。小班應突出直觀性、趣味性,因爲小班孩子年齡小,理解語意的能力較差,這就需要老師用生動形象、富有趣味的語言去啓發引導幼兒主動參與活動;中班應採取啓發誘導的語言,因爲中班孩子理解語意的能力已逐漸增強,也有了一定的社會經驗、交往意識,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就可採用帶有啓發性、建議性的語言來引發、指導孩子主動參與活動;大班應趨於理性的指導,因爲大班孩子在理解分析問題上都有了一定的經驗,有了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及分析判斷問題的能力,這樣教師拋給孩子的指導語就應趨於理性,使孩子能從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三)交流討論根據不同階段老師的角色也不同。

小班——中班上以提問的方式進行,老師提問引發幼兒討論。

中班下——大班,以幼兒討論爲主。老師在交流時要多問少答,多啓發幼兒回答。評價對事不對人,要有針對性。

第3篇:幼兒園中班區域活動計劃

區域活動,是根據教育的目標和幼兒發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創設活動環境,投放活動材料,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願和能力以操作擺弄爲主的方式進行個別化的自主學習的活動。它可以讓幼兒自由地進出各個區域,開展遊戲活動;它有着相對寬鬆的活動氣氛,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能滿足幼兒發展的不同需要,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

一、區域總目標:

1、學會與人友好相處,相互合作,懂得體諒別人,關心別人,不爭、不搶玩具,愛護玩具。

2、能在各種材料的吸引下積極參加活動,在活動中感到快樂,知道各種材料的特徵和作用,並能較充分、合理地運用各種材料。

3、活動中能熱情主動地和同伴交往,和同伴共同協商解決活動中出現的問題,敢於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要求。

4、在活動中,能自覺地遵守活動規則,從而培養幼兒的控制能力和責任心。學習獨立地、較有秩序地收拾、擺放玩具及活動材料。

5、使幼兒喜愛印染活動,在活動中鍛鍊幼兒手、眼、腦的協調能力及各種印染技能,進一步讓幼兒養成能自始自終完成一件事情。

二、目標:

2、3月份

1、角色區:正常開展區域活動,明確活動規則。

2、探索區:對探索活動感興趣,對自己探索出的物品有成功感。

3、語言區:有序的閱讀圖書,有良好的閱讀習慣,會採用問答的方式進行故事講述。

4、美工區:結合節日活動製作元宵、小紅花,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和動手能力。

5、剪紙、印染區:對印染作品感興趣,有動手操作的慾望。

4月份

1、角色區:對角色區的活動材料感興趣,會正確操作和擺弄,樂意開展角色遊戲。

2、探索區:會沿着路線擺一擺回型針,數數各用了幾個,量量路有多遠。

3、語言區:能流利的用普通話完整地講述故事內容和自己想表達的事情,並且願意閱讀圖書。

4、美工區:和幼兒一起用點、蘸的方法進行印染活動,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5、剪紙、印染區:在原有印染的基礎上,提醒幼兒在染色時注意手的力度要均勻。

5月份

1、角色區:瞭解和掌握遊戲角色間的關係,能正確扮演角色,且能安靜地遊戲,愛護材料。

2、探索區:《給豆豆搬家》,會按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的數序給彈珠搬家,體驗合作的樂趣。

3、語言區:學會傾聽別人,不隨便插話和打斷別人的交談,掌握正確閱讀的方法,養成良好的用眼衛生習慣。

4、美工區:分組學習多種方式裝飾扇子,如:摺扇、畫扇、剪扇子等,激發幼兒的創作興趣。

5、剪紙、印染區:繼續學習折四方連續,並學着自己勾畫圖案,剪出圖案。

6月份

1、角色區:在活動中感到快樂,能熱情主動地和同伴交往,知道各種材料的特徵和作用,並能較充分、合理地運用各種材料。

2、探索區:不爭不搶遊戲材料,學會獨立地、較有秩序地收拾、擺放玩具及活動材料。

3、語言區: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廢舊材料製作自己感興趣的圖書,體驗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