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活動總結 > 小學語文組校內公開課活動總結範文(精選3篇)

小學語文組校內公開課活動總結範文(精選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8W 次

小學語文組校內公開課活動總結範文(精選3篇)

小學語文組校內公開課活動總結範文(精選3篇)

不經意間,一個有意義的活動又告一段落了,相信大家都積累了不少經驗吧,可以把這些感想記錄在活動總結。那麼活動總結怎麼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組校內公開課活動總結範文(精選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組校內公開課活動總結1

5月24日到25日,臨沂杏園小學語文組進行了學科共同體優質課評比活動。爲了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果,每學期的優質課評比活動,都成爲學校教研的一場盛宴。此次評比,我們不僅繼續推進語文主題學習和智慧課堂,還更加註重探索和實踐生本課堂這一新理念,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此理念指導之下,各參賽老師都進行了積極大膽地創新,努力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此次評比活動,各年級教研組積極籌備,反覆磨課,爲我們展現了一堂又一堂精彩絕倫的好課!劉文香老師的繪本教學《米莉的帽子變變變》帶領孩子們從觀察入手,放飛想象,嘗試表達;王淑慧老師的《棉花姑娘》穩紮穩打,展現了她作爲青年教師所獨有的那份成熟與穩重;徐萬曉老師的《青蛙賣泥塘》妙趣橫生,老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劉樹光老師的《大象的耳朵》細緻全面,課堂上劉樹光老師尤其注重對孩子們學習習慣的培養;劉穎老師的《月球之謎》娓娓道來,讓孩子們在探索月球之神祕的同時,還學到了語言表達的方法;李金蔓老師的《太陽》技巧嫺熟,大膽放手,以生爲本,充分鍛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邵明麗老師的《寓言兩則》紮實有效,學法遷移,小組合作,讓生本理念落實到實踐;徐鵬老師的《魚游到了紙上》教師聲音柔美,課堂流暢生成,着眼寫作,讓學生真正掌握寫作的奧祕;張德紅老師的《威尼斯小艇》思路清晰,課堂高效,在互助互學中領略威尼斯的異國風情;劉世敏老師的《鳳辣子初見林黛玉》帶我們走近語言藝術家“鳳辣子”,感受大師獨到的語言魅力和內涵;張歡的《聽見夢想》教會學生夢想可以用耳朵去感受,用寫作去追逐;王瑩瑩的《姥姥的剪紙》一堂動聽又動情的課,教師飽滿的情緒,學生酣暢淋漓地表達,充分展現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

評比活動歷經一天半的時間終於落下帷幕。精彩的一堂課總有結束的時候,但我相信課堂上那些精彩的瞬間、那些寶貴的知識早已變爲最璀璨的記憶,融入了學生的骨血。作爲一名教師,教書育人是我們的天職,可是,在此過程中,如何啓迪學生的智慧,點亮他們的生命,這應該是每一位優秀老師思考的問題。

  小學語文組校內公開課活動總結2

爲加強教學管理,以推進課程改革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爲目的,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和教學水平,促進教師間的相互交流學習,我校開展了語文組教師公開課活動。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活動開展情況

1、領導高度重視

每一次的教學公開課都得到了學校校長的高度重視,並且都能全程跟蹤聽課。在本次公開課活動中,校長、副校長在繁忙的學校公務中能與語文組全體教師一起聽課,並且還能和教師進行簡要的交流,課後參與評課,這充分體現領導對教學的重視程度。

2、本次活動共開展了四節公開課。上課老師認真對待,精心準備,按照學校的要求認真地完成教學任務。四位老師各有所長,爲全體教師提供了學習的機會。

3、在這次公開課活動中,語文組教師都積極的參加聽課,課後對四位老師的課加以評析,作出客觀評價,對課堂教學信息給予反饋,使教學公開課活動真正起到評教評學,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主要收穫

1、通過此次活動不僅檢測了教師的教學能力,並且發現了每位教師的優缺點,提出了許多針對性的建議,每位教師都有了很大的收穫。

2、推動教師之間形成相互學習、教學相長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三、存在的不足

參加公開課教學活動的各位教師,精心設計、認真準備教案、說課等教學資料,在教學素養、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態、語言、課堂組織及掌控能力等方面體現了每位教師的風格特點,基本達到了預期效果。參與聽課教師及學生對公開課教師的講課均有較好的評價。根據聽課老師的反饋情況,在以下幾方面還需要加強和提高。

1、教師講授的內容多,預設的多,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究、自主有效學習的不夠。有效的課堂容量應以有多少學生學會和學生學會多少來計算,而不是單純看老師講授了多少。

2、教師的語言需要精煉、尤其是過度語言的錘鍊,個別課教學節奏不夠緊湊,知識的前後銜接不自然;親和力需要培養,低年級的教學更需要有一顆童心與笑臉;教學的水平也有待提高,對課文的重難點突破還需加強。

3、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有待提高。

4、部分老師不善於捕捉學生身上(特別是學生在回答或提問問題時)的閃光點;要對學生大膽的、另類的,有時甚至是不切實際的回答和提問予以肯定或解釋;我們常說要培養有個性的學生,可我們又往往不給學生髮展個性的空間。

5、個別老師的課件製作存在一些問題:幻燈片內容的字體、字號、拼音格式問題。

6、個別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缺乏啓發、誘導和潛移默化。

總之,這次教學活動是以新課改基本理念爲指導,以強化教師教學基本功提高教學質量爲目的,爲教師們搭建鍛鍊成長、展示自我的舞臺,也是爲老師們提供相互啓發,互相學習的一個平臺。教學活動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取得了積極的成效。任課教師得到了鍛鍊和提高,同時也推動了我校整體教學活動的深入開展。成功是精彩的,遺憾同樣精彩,有一位哲人說過:有遺憾纔會有進步,關鍵是我們要能夠發現遺憾,找到遺憾,彌補遺憾,讓這份遺憾在磨礪中迸發出驚人的光彩。我們所做的一切事都是無止境的,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學工作更是如此,無論是參與者還是組織者,讓我們一起總結經驗和教訓,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爲我校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做出更大的努力。

  小學語文組校內公開課活動總結3

本學期,我們五年級語文備課組最終定下的研修主題爲:“加強學法指導,深入感悟語言”。制訂的目標包含兩點——既給以學習方法上的指導,又使學生承繼對語言文字的品味和感悟。之所以說是最終,因爲反覆考慮過好幾個,如不動筆墨不讀書、讓工具書做好學習幫手等。最後,老師們討論明確:孩子們已邁入第三學段,閱讀能力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語文課程標準》在此學段提出的閱讀要求就包括“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那麼,在第二學段“寫什麼”的基礎上,我們該進一步思考“怎麼寫”的問題了。《語文課程標準》同時還提出“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以鼓勵學生自主感悟、自由表達。共識產生上述主題。我們寄希望於通過此研修主題在整學期的教學實踐,能使學生的閱讀能力有所增強,並學以致用,提高習作水平。

“加強學法指導,深入感悟語言”是提出的比較明確、細化的研修主題。關於這一主題,我組老師有這樣的認識:有些課文有明顯的表達方法,或寫作順序,或結構特點,或修辭手法,或遣詞造句,例如本冊教材中的《黃山奇鬆》、《陶校長的演講》。而有些課文,內容的光彩明顯優於表達方法,如《師恩難忘》《裝滿昆蟲的衣袋》等。對於前者,教學中宜突出學法指導,對於後者,適宜朗讀感悟。而綜合前後二者特點的課文,又該怎樣組織有效教學呢。因此,我們選擇《黃果樹瀑布》這篇富有代表性的課文作爲公開課進行集體研究。我們希望這不單是本組間的研討,更期望其他組的老師加入進來,提出寶貴建議。

《黃果樹瀑布》是一篇文質兼美的遊記體散文。原題爲《黃果樹瀑布贊》。由此題,大家不難想到文章一定激情四溢,語言華美。從內容上看,它記敘“我們”在黃果樹瀑布景區遊覽的所見所聞所感,描繪黃果樹瀑布景觀的壯美,表現大自然的無限生機對人性情的陶冶。再從藝術性上看,本文的寫作特色十分鮮明:一是採取了移步換景的方法,將黃果樹瀑布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繪;二是運用了許多生動形象的比喻,使文章的語言生動形象,如詩如畫。

史榮老師進行首番嘗試。他有意識突出研修主題的前半句,強化學法指導,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從預期目標看結果,這是一節成功的課。它分爲“導入”、“初讀課文,總體感悟”、“再讀課文,品讀韻味”、“總結學法,自主學習”、“總結課文,歸納寫法”五個環節,這五個環節的設置很好地體現了史榮老師的研討意圖。如第三環節是學習課文第二和第三段,史老師着重引導學生讀懂文字,感悟瀑布的壯美。在此基礎上,第四環節伊始,老師出示了學法——“聯繫課文內容理解詞語”、“抓住表示動作的詞領悟語言的內涵”、“通過聯想和想象,體會大自然的勃勃生機”,請同學們運用這些學習方法,自學課文的4、5、6、7自然段。在第五環節,他再次授以學法。史老師啓迪道:“如果說好詞佳句是散落在文中閃亮的珍珠,那麼寫作的順序就是將這些珍珠串成精美項鍊的絲線,本文是按什麼樣的順序來寫的呢?”“剛進入黃果樹風景區、透過樹的縫隙、來到谷底、離開潭邊。作者就這樣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感受着,這樣的寫作方法叫“移步換景”。”史老師的這些指導緊扣主題,得到聽課老師一致好評。

如果說這節課的不足,老師們也感受到了。語文教學應該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教師創設一個開放的學習環境,營造一種課堂上寬鬆自由的氛圍,讓學生有自由支配的時間。而史老師課上留給學生的時間顯然不足,使得學生自主感悟少了,老師引導多了。其實史老師設計教學時也考慮會出現這種情形,但苦於本篇教材篇幅長,想在40分鐘的'時間上完註定是緊張侷促的。我們覺得解決這一不足,最好的方法是不上整篇課文,而只上重點段落。但再讀課文,覺得它是一氣呵成的遊記,拆開上,“移步換景”這一寫作特點就被零碎化了。因此,我組後三位上課的老師公開課教學內容也均爲全文,大家努力解決內容頗有餘而時間頗不足的問題,結果依然不夠理想。

執教第二和第三節課的是俞海洋老師和我.。我們倆公開課的設計不同,但指導思想是一致的,想置“加強學法指導”和“深入感悟語言”於平等地位,即在史榮老師課的基礎上加重感悟語言文字的分量。

關於“深入感悟語言”,年輕的俞海洋老師善於指導學生運用聯想和想象的手段去品味語言,增強語感。例如他這樣指導靜心想象:“從大家的放聲朗讀中,老師能聽到黃果樹瀑布飛流直下的豪情,此刻,讓我們來個深呼吸,靜心思索,在‘寧靜致遠’中去感受黃果樹瀑布給人無限遐想的魅力!”在準確理解四個動詞的含義後,老師指導學生輸出想象:“準備好了嗎?一起做深呼吸。現在我們就來比一比默讀課文,看看誰能聽到黃果樹瀑布的聲音,看到黃果樹瀑布壯觀的景象。”。關於“加強學法指導”,俞老師把有效運用聯想和想象作爲學法教給學生:

(板書“聽”、“看”,並給“聽”、“看”上加引號。)誰知道老師爲什麼要在這兩個字上加引號呢?對!唯有善於聯想的人,纔會從一個個方塊字中聽出瀑布的豪情,看出瀑布的壯觀。看來同學們都很善於聯想,能抓住課文中一些關鍵的詞,能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去感受瀑布的美。(出示學習方法)下面請同學們運用這些學習方法,自學課文的5、6、7自然段。選一個你最喜歡的段落,去看看你還能‘看’到什麼,‘聽’到什麼?”

這節課還有一個閃光點,以回顧曾學過的《特殊的葬禮》一文,號召保護這大自然的傑作爲本節課的結束,使課文的中心得以拓展。

我的課亦經過精心設計。設想抓住文中壯麗的景和濃濃的情組織教學。應該說,我鑽研教材很透,做到了“深入”,但實施時卻沒能做到“淺出”,有些問題提得難,有些地方處理瑣碎且不討好。譬如,重點句“四周樂聲奏鳴,人就像漂浮在一片聲浪之中,每個細胞都灌滿了活力”的理解是教學中一個難點。我採用的做法是,先理解其中關鍵詞的意思,再談對整句話的理解。課後,老師們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法:播放瀑布聲響,讓學生在情境中談自身感受,再讀書中句子,獲得情感的共鳴。是呀,與其耗力細摳,不如採取直觀性原則,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的快樂。

大家覺得,這兩節課均體現了研修主題,不過留給學生讀、思、悟的時間還是少了。

集大成者應該是最後一位上課的老師,不過錢昌芬老師有自己的思考。她認爲引領學生在朗讀中走進文本,在和文本的一次次親密接觸中去品詞析句、培養語感,這不也是一種學法嗎?因此,她將“移步換景”和比喻句的教授放在第三課時,而作爲公開課的第二課時則着力於指導學生朗讀。在這節課上,通過一遍遍的讀,“飄”“拂”“涌”“蓋”四個動詞變爲有形的畫面;通過一遍遍的讀,“白水如棉,不用弓彈花自散;紅霞似錦,何須梭織天生成”的中國第一飛瀑躍然眼前、耳畔;通過一遍遍的讀,作者置身瀑布腳下的諸多感受,或舒服,或被灌滿活力,或讚歎,或渾然忘我、人瀑和一,皆同化爲學生的感受。激情洋溢和語言優美是錢老師一貫的特色,這節課自是不例外。教師語言的美和文本文字的美互相促進,教師豐沛的情和文本作者的感和爲一氣,感染着學生,感染着聽課老師。黃果樹瀑布的美是一目瞭然的,無論欣賞、聆聽都別有滋味,而《黃果樹瀑布》的美卻需要老師引導學生用心去感受,感受這份流淌於文字之間的永恆的美。

課後,聽課老師爭議的焦點還是集中在學法指導這一點上。無獨有偶,近日讀《小學語文教師》10月刊《閱讀方式的選擇》(薛法根著)一文,我發現以下一段文字:“每一種閱讀方式都應該有具體的閱讀方法作爲支撐,每一個具體的閱讀方法又是在具體的閱讀內容中體現出來的。”。“訓練學生的閱讀方法與閱讀能力,就是要在具體的讀什麼上作細微的點撥與指導。閱讀的功夫本身是一種磨礪的‘慢功’,不是簡單的運用閱讀知識、方法便可以解決問題的。”覺得它和錢老師的思考頗有相通之處。特引用於此,歡迎老師們討論。

泰戈爾有一首小詩——“不是錘的重擊,而是水的載歌載舞,才使鵝卵石,趨於完美”。是的,磨礪出美玉。一節好課是磨出來的,一種種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是磨出來的。以上內容也是我組八位語文教師共同磨出來的。也許它還只是顆粗糙的石塊,還不夠圓潤豐滿,那麼,誠心期待更多老師一起來磨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