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活動策劃 > 綜合實踐活動策劃13篇

綜合實踐活動策劃1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9W 次

綜合實踐活動策劃 篇1

臨近期末,爲切實搞好總複習,真正實現複習課的有效性、科學性,我校將舉行“切實提高複習課有效性”主題教研活動。

綜合實踐活動策劃13篇

活動將分爲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2月27日—12月31日。集體研討,同伴互助。各教研組分年級分學科組織教研活動,討論並形成本學科複習課的有效教學設計

第二階段:1月4日—1月8日。骨幹教師複習課觀摩,專業引領。各教研組安排一位教師按照討論的教學設計上一節複習研討課,然後是互動評課,對教學設計中的優缺點進行總結,最後再安排另外一名教師按照修改後的教學設計繼續上覆習研討課,之後再討論形成統一的教學模式。

第三階段:1月9日—20日。自我深化,自我反思。各教研組成員在集體研討,觀摩的基礎上按照相對統一的教學模式上覆習課,並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與改革。學校教研處進行聽課檢查。

備註:各教研組成員在活動前要做好充分準備,寫好發言提綱,活動結束後,教研組長鬚將每位教師的發言提綱、活動記錄、實施方案(複習課設計討論稿、複習觀摩課具體安排)於本週五上午下班之前交教研處。

如何上好一節複習課

一、把握好準確的複習方向

無論是大小考試的考前複習還是上完一章的章節複習,都要根據《課標》要求,緊扣重要考點、緊扣考試題型、緊扣考試動向,做到有的放矢,不盲目練習,不做無用功,不引學生入歧途。

二、安排好合理的複習進度

一旦進入複習階段,事先要根據複習時間、複習內容合理安排好複習進度,用幾輪複習、每輪複習用多長時間、每節課複習多少內容、……。千萬不可走到哪算到哪、那黑哪歇店。

三、設計好複習思路與方法

每節複習課前,對本節課複習的重要知識點要進行規劃,針對這些知識點,用什麼樣的思路、方法去複習和鞏固。是“講練講”式(先複習回顧知識點,再用習題進行鍼對練習,最後講解習題再次回顧),還是“練講練”式(先針對重點內容設計一至二道習題讓學生進行練習,再通過分析解題過程回顧所學知識點,最後再次進行練習)。前者屬於“用法練題”型,後者屬於“見題思法”型。大多數教師習慣於用前一種方式複習,而筆者更主張多用後一種方式複習,因爲後者更多地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更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四、落實好典型練習題

習題的選擇一定要針對重點、要少而精、要體現學科性和時代性。“寧缺勿濫”是落實練習題的重要原則。若複習時間有限,寧可放棄一些次要知識點不復習、不練習,也絕不照着一份資料從頭做到尾。當然,要針對重點內容設計落實好一份習題,教師不僅要對教材內容非常熟悉,而且更要注重習題的平時積累,同時還需要教師投入足夠的精力。

五、強調好答題技巧與格式

答題技巧是能否準確、迅速答題的關鍵。很多老師都有“某種題課堂上講了無數次可學生考試時總不會做”的同感,其實主要原因是學生不善於總結、缺乏答題技巧,從而學到的知識不會靈活運用。複習過程中應該着重強調、引導學生總結答各類題的技巧,如何抓住“題眼”、如何切入、如何用少而準的語言或步驟解決問題、如何總結“做一個知一類”的經驗。同時,複習過程中要強化答題格式的訓練,儘量不要讓學生把本不應該丟的分弄丟了。

六、突出好易錯點、薄弱點,及時查缺補漏

複習過程不單是對新學內容的回顧再現過程,更是一個對某一階段內所學內容中出現的薄弱點、學生易錯易混點進行彌補的過程。對於大部分學生的薄弱點、易錯點,我們複習時一定要善於發現,放慢速度再次分析、大量練習,力爭使其人人過關。

總之,要上好一節複習課,教師的課前準備是特別重要的,課前準備不到位,課堂上就會出現“混堂”之嫌

複習課教學的特點與原則

1、複習課的特點

(1)知識的歸納整理。無論是哪一類型的複習課,都要將所學的有關知識進行歸納、整理,進行縱、橫向的歸類,進而作知識的系統的整體綜合,形成結構化的知識。

(2)知識的遷移訓練。複習不是簡單的重複,它最終目的在於培養和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複習過程中,要加強知識的遷移訓練,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複習課教學的原則

(1)自主性原則

在複習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複習全過程,特別是要讓學生參與歸納、整理的過程,不要用教師的歸納代替學生的整理。在複習中要體現:知識讓學生疏理;規律讓學生尋找;錯誤讓學生判斷。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針對性原則

複習必須突出重點,針對性強,注重實效。在複習過程中,一是要注意全班學生的薄弱環節,二是要針對個別學生的存在問題。要緊扣知識的易混點、易錯點設計複習內容,做到有的放矢,對症下藥。

(3)系統性原則

在複習過程中,必須根據知識間的縱橫聯繫,系統規劃複習和訓練內容,使學生所學的分散知識系統化。

(二)複習課的'操作程序(老師們可以結合自己教學實際靈活採用)

①憶。讓學生回憶所學的主要內容,並讓學生進行討論、口述。回憶,就是學生將過去學過的舊知識不斷提取而再現的過程。回憶是複習課不可缺少的環節,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看課題回憶所學的知識,看課本目錄回憶單元知識。

複習開始時,先向學生說明覆習的內容和要求,然後引導學生回憶。回憶時,可先粗後細,並讓學生進行充分討論,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口述,或出示有關複習提綱,引導學生進行系統的回憶。

②清。“清”是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梳理、總結、歸納,幫助學生理清知識線,分清解題思路,弄清各種解題方法聯繫的過程。要根據學生的回憶,進行從點——線——面的總結,做到以一點或一題串一線、聯一面,特別是要注意知識間縱橫向聯繫和比較,構建知識網絡。要教會學生歸納、總結的方法。在幫助學生理清知識脈絡時,可以根據複習內容教學信息容量的多少,分項、分步進行整理。

“清”的過程是疏理、溝通的過程,是將所學知識前後貫通,把知識進行泛化的過程。是複習課的鮮明特徵。

③析。對單元中的重點內容和學生中的疑難作進一步的分析,幫助學生解決重點、難點和疑點,從而使學生全面、準確地掌握教材內容,加深理解。這一環節重在設疑、答疑和析疑上。如內容較多時,可以分類、分專項進行分析、對比。

④練。選擇有針對性、典型性、啓發性和系統性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練習。通過練習,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練習時,可通過題組的形式呈現練習內容。內容要注意算理、規律或知識技能、知識的縱橫聯繫,抓一題多解或一題多變,做到舉一反三,使學生通過練習不斷受到啓發,在練習中進一步形成知識結構。在練習設計中,可通過典型多樣的練習,幫助系統整理;設計對比練習,幫助溝通與辯析;設計綜合發展練習,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⑤評。讓學生對複習的結果進行評價與反饋。教育心理學十分重視教學評價與反饋,認爲通過教學評價給予學生一種成功的體驗或緊迫感,從而強化或激勵學生好好學習,並進行及時的反饋和調控,改進學習方法。複習完成時,可適當選取數量適當的題目進行當堂檢測。

綜合實踐活動策劃 篇2

知識經濟的到來,不僅使得學校在個人和社會生活中的作用更加凸顯,而且也更加要求學校加強同社會、同生活的聯繫;不僅使得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而且對人才的要求也更加全面。需要掌握系統的科學理論知識,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更需要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的公民品質。這一切僅僅依靠以教師講授教材爲中心的傳統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急切需要一種更新的、更有活力、能給社區和學校,給自身的持續發展,能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課程形態,能以學生的知識爲基礎,以他們經驗和生活爲核心的實踐性課程。爲進一步發揮實驗中學的學科課程的優勢,並使實中學生既有比較深厚的學科知識,又具有綜合實踐能力,擬訂實施方案如下:

一、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的年級、科目及教師

綜合實踐活動在我校已開展多年,在原開展的基礎上,爲體現活動的連續性和學生能力的綜合性、全面性,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愛國、愛校情感,形成社會責任感,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擬分別安排:

初一年級:研究性學習活動,信息、勞動與技術教育、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

初二年級:信息、勞動與技術教學、研究性學習活動。

初三年級:研究性學習活動,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

初一年級,研究性學習活動和信息、勞動與技術教育的課時數不僅要確保,而且要利用課餘時間和假日時間,抓住學生年齡小,喜歡動,對新事物感興趣的特點,因勢利導,儘可能多安排活動,爲以後的綜合實踐打好基礎。

初二年級,進一步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在初一基礎上提高內在質量和層次。

初三年級,結合物理、化學課程中的有關知識,實行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課內學習和課外知識運用的整合,開設學科活動課程和開設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

科目:所有學科

教師:全體教職工

二、綜合實踐活動的目標

實驗中學綜合活動課程的總目標是:通過認識、體驗、發現、探究、操作等多種學習和活動方式,發展實踐能力,發展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形成對自然、社會、自我之間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進而養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對活動課程中三大板塊的基本目標是:

1、研究性學習。研究性活動是學習者基於自身興趣,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文化和學習者自身生活中選取有意義的主題,進行跨學科探究的過程。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活動,形成一種積極的、生動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各種富有時代感的`主題(如環境教育、價值觀教育等教育)都可以滲透於研究性學習活動之中。通過研究性學習活動,發展探究慾望和創新精神,理解自然、社會、自我、文化之間的內在聯繫。

2、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各種學生感興趣的社會體驗性學習和問題解決學習等活動,參與社會、服務社區、理解社會培養學生的社會歸屬感和責任感,使學生精神境界、道德意識和能力不斷提升,完善學生人格。

3、信息、勞動與技術教育。信息、勞動與技術教育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綜合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獲得積極勞動體驗並形成良好技術素養。通過人與物的作用、人與人的互動來從事體驗性學習、操作性學習、研究性學習。增強動手能力,並能運用所學到的技能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問題。

要通過具體的活動,引導學生認知自然,瞭解社會,反省自我,發展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形成關愛自然、尊重人格,承擔社會責任等一系列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形成對自己同步生活中主動地發現問題,並獨立地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並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爲每位學生髮展提供活力。

三、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過程

“綜合實踐活動是教師與學生合作開發與實施的。教師與學生既是活動的開發者,又是活動方案的實施者。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課程開發角色尤需強調,這是綜合實踐活動開放性的集中體現。”(鍾啓泉、張華《爲了中華民族復興,爲了每位學生的發展》)在實施過程中,要力爭做好以下工作:

1、學校對綜合實踐活動的統籌規劃。綜合實踐活動集中體現了學校特色,因此,學校對綜合實踐活動進行統籌規劃。可以以年級、班級爲單位制訂“年級、班級綜合實踐活動計劃或方案”,也可以以個體活動小組爲單位制定綜合實踐活動方案或計劃。由於綜合實踐活動是過程取向的,因此,隨着活動過程的開展和活動情境的需要不斷生成新的目標、新的主題。同時隨着問題的解決和興趣的滿足,學生還將產生新的問題、新的價值觀和新的對結果的設計,而這些目標與主題並不是預先設定的。所以有效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要求教師首先要認識到這些目標與主題產生的必然性,並肯定其存在價值,同時要在活動具體展開過程中產生的生成性目標與生成性主題展開探究。

2、學生自主選擇、主動探究與教師的有效指導。倡導學生對課題的自主選擇和主動探究是實施活動的關鍵,首先要啓發學生形成問題意識,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現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第二,學生要善於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選擇的方式可以是一個學生獨立選擇,也可以是同伴在互動中進行選擇,還可以是教師提示大的範圍,學生從中加以選擇。第三,在課題的展開階段,可以採取多種多樣的組織方式,主要包括:個人獨立探究的方式;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學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學科合作的方式。第四,在課題探究過程中要遵循“親歷實踐、深度探究”,倡導親身體驗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課題持續、深入地探究,防止淺嘗輒止。教師要進行有效指導。從指導內容而言,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在根本上是創設學生髮現問題的情境引導學生從問題情境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探究課題,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探究方式,與學生共同展開探究。從指導方式而言,要倡導團體指導與協同教學。所有學科老師均要參與指導,每位老師都要參與一二個課題的指導工作。每學期末(每學年),都應上交課題研究報告及相關過程資料。學校教導處、教科室、年級組等領導要親自參與。

3、課時集中使用與分散使用相結合。在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綜合實踐活動的課時數每週爲初一、初二、初三各3課時。上級已對課時安排有指導意見的,則按上級的指導意見,其餘的則採用集中分散相結合的方法。由於綜合實踐活動倡導學生對課題的自主選擇與主動探究,安排內容的固定課時制顯然已不適合綜合實踐活動的要求。因此安排一些分散課時。例如課題研究、社區服務等可以幾個課時一起進行,也可以分散課時進行,也應允許根據需要將綜合實踐活動時間與某學科打通使用等。

4、整合校內和校外課程。學生不僅生活於學校中,而且還生活在家庭和社區中。將學校、家庭、社區融合起來的重要途徑是綜合實踐活動。要打破學校、教室的束縛,把校內課程和校外課程整合起來,把正規教育與非正規教育融合起來,要結合德育教育開展社區服務工作,環境保護宣傳,敬老愛老,文藝宣傳、科普宣傳活動等。

5、信息、勞動技術教育活動要紮實有效開展。要充分利用學校的電腦、網絡,充分發揮實驗中學傳統項目(如天文觀測、科技小發明、剪紙等)資源,開展積極有效的勞動技術教育、信息教育。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培養學生利用網絡解決學科學習中碰到的困難。

6、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的整合。學科課程中所學的知識和活動課程整合,才能發揮出活動課程的活力。藝術課要嘗試和社區的科普宣傳、文化藝術表演整合。物理課中的電學原理要和電工知識,電器安裝結合,做到學以致用。化學知識要和社區的保護環境相結合,宣傳環保的重要性,也可結合所學知識開展研究性活動,進行課題研究。(如鋼鐵鏽蝕的調查,水污染的調查,土壤結構的調查等)。語文、政治等文字學科的學習和信息技術教學結合,通過網絡拓展學生的視野,爲學生的探究增大空間。(如校園內標識用語的調查,校園內安全問題的調查等)。

具體基本步驟:

大體分爲以下幾個階段:

(一)宣傳、發動、理念引領階段,

(二)選題、籌備階段(包括人員的產生及分工、活動的內容、商討各小組應該完成工作任務和步驟及要求、提出活動開展的申請。)、其中:

1、選題:教師圍繞“自主、合作、發展”這一課題指導學生選定一個綜合實踐活動項目。可以一個人選取一個項目,也可以幾個人或一個備課組或一個班級選同一項目。選定綜合實踐活動項目後教師應指導學生形成自己解決問題的初步想法,擬出綜合實踐活動計劃。

2、申請:教師在第六週將綜合實踐活動項目實施申請表上交給項目組,由項目管理小組對申請表中的實施時間和實施過程進行抽查,第14周後不再受理。

(三)實施階段:

1、召開開題會;

2、、組織綜合實踐活動;

3、做好資料的記載;

(四)、整理資料:方案或計劃;相關調查、統計、記錄表格;訪談記錄;日記;相關音像資料;調查報告(包括課題的提出、研究的目的和意義、研究方法、研究過程、調查結果、分析與建議等)及其他相關資料。

(五)考評由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進行評估。

(六)上報評估結果。

四、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求新的評價理念與評價方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評價主要是形成性評價,評價重點不在於成果的形式和水平,而在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在情感態度、探究慾望、創新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進步。以

“校本評價”爲主,由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評價。在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中重視學生的聲音,應強調學生自評、同學互評等豐富多彩的評價方式。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要體現對學生的個性化的表現進行評定、進行鑑賞。

但考慮到調動教師指導的積極性和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本學年的學生和老師評價初定爲:

(一)實驗中學綜合實踐活動學生評價表

達標要求:

1、能參加活動,不無故缺勤。

2、知識有所拓展,能力有所提高。

3、活動過程中能發表自己的見解,有一定的解決問題能力。

4、在活動中能提出有創意建議。

良好要求:

1、自覺參與活動,不無故缺勤。

2、知識面明顯拓寬,能力有所提高

3、在活動中能取到一定的帶頭作用。

4、成果數量增加並獲校級獎勵。

5、在活動中敢於創新,主動關心他人。

優異要求:

1、積極主動參加活動。

2、在活動中個性特長得以充分展示。

3、參加校、市級競賽展示或獲校、市級好評。

4、有小發明、小製作、小論文,與老師同學關係融洽。

5、活動過程中起主導作用。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個注重過程的活動,對教師的評價也很難有具體明確的方式方法,本學年在以前評價方式的基礎上初定爲:

(二)實驗中學綜合活動課程老師考評

達標要求:

1、有活動課程學期計劃和課時計劃。

2、所輔導的學生參與面廣、參與率高。

3、有一定的活動組織與輔導能力。

4、有研究精神,寫有教學後記、教學反思。

5、能起到指導作用,學生反映較好。

良好要求:

1、有一定特色的活動計劃與總結。

2、所輔導的學生合格率高。

3、有較強的活動組織與指導能力。

4、有論文在校、市級上交流,發表。

5、學生的評價高。

優秀要求:

1、能獨立組織公開示範活動。

2、所輔導的學生各方面發展較好,有學生在校內外競賽中獲獎。

3、團隊精神強,能主動同其他老師研究、設計方案,探討有效指導。

4、論文在市級以上刊物發表或交流。

(三)對活動課程教學過程的評價

主要評價教師指導和組織活動教學的方法是否適當,是否有利於活動課教育目標的實現。

1、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活動。

2、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廣泛交往;

3、考慮學生的個別差異,設置活動目標。

4、活動內容能與學科課程整合。

5、活動與社會家庭有機聯繫。

6、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7、活動氣氛活躍、愉悅。

8、學生樂於表現自己,發表見解。

9、在活動中教師起引導作用。

每學年末對綜合實踐活動對照評價表進行考評,對榮獲優秀的指導老師給了一定的調控加分獎勵;

申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老師以一二年級老師爲主。三年級老師也可參與。本學期一二年級未參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老師在業務精良星評比中該項計爲0分,三年級參與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老師在業務精良星評比中計滿分,三年級未參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老師按平均分計。

五、項目組織機構與職責

1、領導小組:

組長:xx

副組長:xxx

成員:xxx

2、組織實施和考覈機構:

項目負責人:xxx

成員:xxx

3、職責

(1)項目負責人負責擬寫項目方案,組織實施,督促和指導項目組成員開展工作,對項目組成員和教師進行考評。

(2)項目組成員負責組織教師開展理論學習,提供學習所需的理論文章,定期召開教師會議。記錄教師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間、地點、活動內容、參加人,活動過程,參與對本組教師的項目考評。

(3)收集整理綜合實踐活動項目資料。

綜合實踐活動策劃 篇3

一、活的目的、意義:

中華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它作爲一種積澱型文化,長期以來,形成了一種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民族精神。我們今天的許多傳統節日與習俗,都是傳統文化的凝結,都有着特定的思想內涵。在中華大地上,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都有着各自獨特的傳統文化。開展民俗節慶教育,是新一代青少年傳承中華美德,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有效載體。通過研究民俗節慶教育的內涵,加深青少年對中華美德、民俗文化的.認識,讓學生感受武進民俗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從而增強學生弘揚民族文化,繼承和發展民俗傳統精髓的情感,增強我們的民族自豪感。

二、研究的內容:

蒐集“冬至節的內涵及意義”、“冬至的歷史流轉”“冬至節的由來”等資料,瞭解當地冬至習俗,開展“冬至節俗漫談”、“冬至諺語看臺”“冬至詩詞欣賞”“冬至祝福集錦”等交流會,通過上網、調查等形式瞭解冬季人體的健康需求、本地冬季飲食特點。

三、活動時間:

12月28日星期五下午

四、活動地點:

教師餐廳

五、參加人員:

六年級部分學生及綜合實踐課教師

六、活動安排:

1、六年級三個班各選10名學生參加活動,分別組成餃子組、餛飩組、湯圓組。2、現場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包餃子、餛飩、湯圓實踐活動。

3、蒐集各地冬至節的習俗來歷,現場講述。

4、蒐集與冬至有關的諺語、詩詞、祝福語,現場展示

七、材料準備:

1、餃子餡、餛飩餡、餛飩皮、溼麪糰、湯圓餡、糯米粉若干。

2、擀麪杖、搓湯圓器具、盛餃子、餛飩器具。

3、圍裙、廚師帽。

4、攝影、照相師各一名。

5、小記者一名現場採訪。

綜合實踐活動策劃 篇4

一、 指導思想

根據教育部“綜合性實踐活動課程指南”的有關要求,認真開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全面提高學生綜合實踐素質,開發人的潛能,使學生得到全面的、和諧的、充分的發展。依託學校的自身優勢,開發以“國學教育書法藝術教育,勞動教育”等爲主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引領學生超越課堂,走進歷史,走進自然,在廣闊的世界裏尋找問題,解決問題,鼓勵學生在生活中體驗,在體驗中成長,使學生的情感態度,綜合知識,實踐能力,學習能力等方面取得較大的'發展,培養他們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創新精神,實施過程中強調整合,注重實踐,突出過程,提倡自主,從而更好地推進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有效實施,提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水平

二、 實施措施

1、 加大學習與培訓力度,提高課程意識。

重視組織有關老師認真學習有關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論和經驗進一步提高認識,增強課程意識,強化培訓,使擔任學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師明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促進學生髮展,教師專業成長,學校建設中的獨特作用,明確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策略和操作要點

2、 抓好課程實施

各教師認真制訂好“班級綜合實踐活動計劃”。作爲課程實施以及學校管理和檢查課程實施情況的依據,努力組織好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在過程中做到獨立選題,自主活動,展開過程,嘗試探究,重視交流,在活動過程中注重研究過程資料的收集、整理與積累。

3、 加強課程管理

通過多種途經檢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情況,督促和幫助各教師真正落實,瞭解各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情況,將平時瞭解與專題檢查結合,督促教師認真開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4、 加強研究和交流

通過各種形式交流如何組織和指導學生開展綜合性實踐活動的經驗,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勞動技術,具有較強的領悟能力、動手能力。

三、 組織分工

經研究,學校成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工作領導小組,由張文國校長任組長,申翠娥副校長任副組長。

四、 活動內容安排

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及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本學年我校安排以下綜合實踐活動。

1、 零食與健康

2、 廣播操活動

3、 古詩文背誦

4、 廢物再利用

5、 校園環保

6、 安全教育

7、 跳繩

8、 課餘生活我做主

9、 家鄉的民間藝術

綜合實踐活動策劃 篇5

三年級上學期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是《家鄉的樹》,本學期活動的主題是《節日的故事》;四年級上學期的活動主題是《水果的學問》,本學期的活動主題是《我與奧運》;五年級上學期的活動主題是《蔬菜知識知多少》,本學期的活動主題是《關愛我們的健康》;六年級上學期的活動主題是《零花錢情況調查分析及對策》,本學期的活動主題是《我的爸爸媽媽》。上學期的相關資料存入我校綜合實踐活動檔案中,本學期的活動正在進行中。學生由於參加了綜合實踐活動,親歷的時間多了,從中獲得了豐富的活動體驗。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研究性學習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也得到了很好的培養,也體現了學科間的融合。

下面就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這一板塊我彙報一下我校三年級上學期綜合實踐活動過程的實施情況:

一、選好主題是活動成功的前提

由於我縣地處半山區,樹木種類繁多,爲了使孩子們更好地瞭解家鄉,我們根據三年級學生的特點和各學科的教學目標,選擇了學生喜歡的“樹”作爲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由此,我們設計了觀察樹木、收集樹葉等系列活動,並把科學、語文、美術、勞技這些課程內容結合在一起,突出了課程的綜合性和活動性。這樣不僅能使學生積極地觀察大自然、瞭解家鄉,體會人與樹木相互依存的關係,養成愛樹、護樹的良好習慣,又能採用探討、研究與貼畫形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學生不僅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在活動中學習知識、互助合作,而且還能着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動手實踐的能力。

二、學生樂學是活動成功的保證

學生對於自然知識充滿好奇心,他們每天都在觀察自然界中的事物,並在不斷觀察中進行着探究。比如:這棵樹叫什麼名字、有什麼經濟價值、對環境有什麼好處等等。在課堂學習中,經常會學到關於樹的知識的課文,描述樹的有關語句,比如:鬱鬱蔥蔥、蔥蔥蘢蘢、、嚴嚴實實、高大茂盛、枝繁葉茂。尤其在美術課堂上有關樹的設計運用則更多,如:老樹爺爺、樹媽媽、會變形的樹等等,包括樹葉貼畫都是學生創作中的內容。

學校和社會每年都會利用3月12日開展植樹造林、綠化周活動,學生都會參與其中。這些活動都是在爲熱愛家鄉、保護大自然、爲社會環境更加美好而努力。

在學科方面學生關注許多關於樹木的知識,比如:世界上各種樹木加起來有幾十萬種,包括喬木,灌木,草本等等,僅中國就有8000多種。而根據地球上的五帶化分,大致可分爲:熱帶雨林。溫帶常綠闊葉林,溫帶闊葉落葉林,溫帶針葉林。在寒帶有苔原,在沙漠有灌木叢等等。

三、合理的活動方案是成功的關鍵

爲了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活動過程中,瞭解家鄉的樹,我們設計了以下三個活動:

活動一:觀察、收集樹種資料

(1)學生在課下通過調查、訪問、上網等了解家鄉種植的樹木特徵、生活習性、以及樹木的經濟價值、管理措施、對人類的益處等。

(2)課上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進行彙報交流,每組重點介紹一種樹木,時間控制在三分鐘之內。

(3)教師適時對學生進行愛護樹木的教育,情感昇華。

例如:樹木把我們當作了朋友,爲我們做了這麼多事情,我們該爲他們做些什麼呢?

(1)不踐踏樹木,不折樹枝。

(2)不在樹上晾衣物。

(3)不爬樹,在冬天爲小樹穿衣服。

(4)定期澆水,撿拾她周圍的廢物。

……

人與人可以做朋友,人與自然也可以做朋友,只要我們互相關心、互相愛護,友誼一定會長久。

(4)課下爲校園中、社區中不同樹木建立信息資料,並做好管理,寫下觀察記錄。

信息資料包括:樹木種植時間、種類、特點、價值等,學生學以致用,樂此不疲。

活動二:蒐集描寫樹的詩詞、文章、語句等。

學生在課下以小組爲單位搜尋,蒐集到的`作品我們分爲三類:有詩詞篇、課文篇、詞語篇。把蒐集到的詞語利用微機課編輯成冊,鼓勵學生誦讀相關資料,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對家鄉樹的認識,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提高修養,擴大知識面,而且對於學生的寫作也是一大幫助。

活動三:採集樹葉,進行分類整理,觀察其特點。

首先,小組合作,到校園裏、野外採集不同的樹葉,並進行觀察。並把採集到的樹葉製作成樹葉貼畫。這樣不僅讓學生了解樹葉的特點,還培養學生認識事物的能力、審美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由於樹葉貼畫作品在存放過程中易損壞,我們用數碼相機照下來,存入了電腦中,優秀的作品打印出來。

四、關注學生活動的過程,充分體現綜合實踐活動的實踐性、活動性。

學生通過對家鄉的樹進行調查,認識了更多的樹種,並瞭解它們的生長過程,經濟價值,研究方向,以及栽種方法等。並樹立了愛護自然、保護環境的思想意識。孩子們找到了各種描寫樹的詩詞文章並裝訂成冊,既加強了和語文學科的聯繫又培養了閱讀能力。並且學生在樹葉貼畫的創作過程中,受到美的薰陶,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培養學生的設計能力。我們將學生的作品發表在班級網站上,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

綜合實踐活動策劃 篇6

一、指導思想:

以大力貫徹與落實課程改革思想,切實提高學生各方面實踐能力爲出發點,在活動中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帶領學生領略校園文化的新奇性與學習的迫切性,帶領學生走向廣闊的社會實踐活動爲目的,豐富學生的知識、情感等各方面的體驗。活動的題材取材於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與真實的社會環境,有一定的研究價值。選擇與實施要綜合考慮培養學生的哪幾方面能力進行全盤考慮,兼顧其他學科的融入,通過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入手,儘可能發揮學生活動的參與度與主動性,讓學生成爲活動的主人。

二、活動要求:

探究校園文化作爲綜合實踐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生進行活動的重要部分,要體現學生活動的自主性,教師要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形成會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目標爲:

1、培養學生良好的養成教育習慣,如勞動能力的培養。

2、形成從周邊生活中主動發現問題並獨立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

3、培養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和積極向上的態度。

4、在進行綜合實踐活動中綜合運用信息技術、勞動技術的相關知識與技能,在社區服務中體會綜合實踐活動的意義。

三、活動安排:

1、三月份,校園文化的調查。

⑴查閱資料,初步瞭解校園文化。

⑵主題生成。

⑶分組,小組研討統一思想認識。

2、四月份,活動方案設計。

⑴在校園內認識校園文化。

⑵查閱資料。

⑶方法指導。

4、五月份,開展活動,中期反饋。

5、六月份,成果交流。

綜合實踐活動策劃 篇7

【活動目的】

通過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和技能解決生活和社會中的實際問題的素質,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學到東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實踐能力、信息處理能力、表達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活動對象】

20xx屆全體學生

【活動時間】

20xx年12月13日。

【組織者】

理化生組、初二年級自主管理委員會

【主持】

王妍、劉瑩、吳一鳴、

【準備過程】

1、教師準備:凸透鏡、三棱鏡、火柴、2、學生準備:白紙、硬紙片、水、、平面鏡、刻度尺等

【流程】

第一部分:探究樹蔭下的光斑

知識和技能:認識小孔成像的原理,能用光的直線傳播規律來解釋陽光下樹蔭中圓形光斑形成的原因。

過程與方法:強化探究的基本過程和方法,進一步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建立假設和設計實驗方案的能力以及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現象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體驗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思想。

第二部分:探究凸透鏡的焦點

知識和技能:認識凸透鏡的會聚作用,並且學會粗略測量凸透鏡焦點的方法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動手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初步領略自然現象的美好與和諧。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慾,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樂於參與觀察、試驗、製作等科學試驗

第三部分:光的色散

學生可以用三棱鏡、或自制器材探究光的色散。不僅瞭解了自然界的奧祕與神奇,更培養了學生在活動中動手探索、共同參與、交流合作的科學素養。

綜合實踐活動策劃 篇8

一、活動主題的提出:

垃圾是學生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主題內容,因此,具有非常良好的生活經驗的基礎,而對於這種經驗,學生的認知又是非常感性的,多樣的,這種多樣性要昇華到對垃圾的產生、危害、處理及回收利用得較爲科學理性的認識,就必須給學生提供實踐、資源拓展和交流的機會。實踐,是讓學生真正觀察生活,瞭解垃圾。拓展,是幫助學生擴大視野,或者教師通過有意識的組織,提升學生的感性認識。交流,是給多樣性存在的學生經驗以互補和提升的空間。通過開展有關垃圾的綜合活動,引導學生自身對周圍環境的觀察,引起他們對環境問題的關注,認識垃圾的危害與我們日常生活環境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瞭解環境保護的重大意義,使學生懂得自己是社會中的.一員,自覺地保護環境、對環境負責的態度以及行爲習慣。

二、活動目的:

1、瞭解垃圾的產生、來源。

2、瞭解生活垃圾的危害,認識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學會垃圾分類。

3、根據垃圾的分類,如何處理圾方法。

4、提高環保意識 。

5、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動手動腦實踐能力。

三、活動地點:

學校、校外

四、活動成果形式:

以小組爲單位的進行現場彙報會。彙報的形式不限。

五、活動組織形式:

根據學生選擇的主題內容,以自願爲原則,同學們自行分組,成立5—8人的實踐活動小組,選出小組長具體負責本小組的工作,再聘請一名指導老師,具體指導小組實踐活動的開展活動。採用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原則,進行探究性學習。

整個過程由學生小組完成,教師具體指導,對活動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方式、活動的認識和個人體驗以及對調查的方法、資料的整理與綜合進行綜合評價,不要求研究的結果。

六、活動實施的過程:

活動一:

任務:初步瞭解垃圾的資料。

1、瀏覽教師爲學生提供的有關垃圾的圖片和文字,分享閱讀並回復。

2、小組合作,整理本小組閱讀的基本要點和看法,進行交流和分享。

教師佈置學習任務:瞭解一週當中家庭產生哪些垃圾?(建議採取圖片和文字相結合的方式)

活動二:

任務:針對家庭垃圾調查,進行交流和學習

1、發佈家庭垃圾調查的基本情況。

2、對家庭垃圾進行初步的分類。

3、討論家庭垃圾處理方法的優劣。歸納幾種常見的家庭垃圾處理方法

4、到推薦的網站搜索有關家庭垃圾狀況的資料和圖片,進行發表和交流。

活動三

任務: 瞭解垃圾的危害

1、結合廢電池的危害,說說垃圾可能帶來的危害。

2、以小組爲單位進行自主學習:或網絡收集,或藉助圖書館的相關圖書資料進行有關垃圾危害的資料整理。

3、發佈小組收集的資料,進行相互的評價。

活動四:

任務:討論垃圾的處理方法及其優劣

1、小組合作,收集有關垃圾處理的案例、新聞或圖片。建議注意有關使用數據的資料。

2、相互交流共享垃圾處理的幾種方法,並舉例說明他們的優劣。特別對填埋法應注意的問題進行較爲廣泛的探討。

3、以家庭垃圾爲例,探討對它們應採取何種處理方法。

活動五:

任務:瞭解垃圾的回收和利用

1、對家庭垃圾分類表進行再分析,哪些垃圾還可以回收利用?

2、對垃圾的回收利用進行資料收集。

活動六:

任務:總結學習體驗,評價學習效果,發出倡議書

1、交流垃圾主題考察資料

2、交流有關垃圾的手抄報和書籤,做相互評價和自我評價

對原有積累的過程進行再學習,設計一份環保倡議書。

七、活動總結

通過各種方式,瞭解有關垃圾的知識,知道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積極參與解決社會問題,投身到保護環境的行列中來,從小培養社會責任感與責任心,養成把垃圾分類的好習慣,保護我們的家園,讓我們的地球更加美麗!

綜合實踐活動策劃 篇9

活動目的:

爲讓學生更大程度地接觸大自然、感受生活的`美好,也爲了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讓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發現美,感受美,進一步增強環境保護意識,爭做一個文明的小市民。我校師生決定4月13日去合肥植物園參觀。

活動初步計劃:

時間: 4月13日

地點:合肥植物園

參加人員:一年級師生,約550多人。

教師人員安排:

負責人:王嵐

一(1)束然、 張婷婷

一(2)葉婷婷、汪愛梅

一(3)方義炳、盧娟

一(4)郭雲 、勞芮

一(5)硃紅 、許玉珍

一(6)袁燕敏、宇世蓉

一(7)鄭海燕、 馬勤

一(8)喬利榮、廖紅玲

一(9)李麗、李慧

一(10)劉曉娟、張宏強

後勤、聯絡員:王嵐(兼)

活動費用:25元/人(午餐自帶)

活動安排:

一、教育活動

08:30---09:00

從學校出發坐車到達植物園。

09:00---09:30

1、一日活動安全教育

2、強調活動紀律。

二、綜合實踐活動

09:30---09:50

學生稍息片刻,組隊。

09:50---11:20

學生進入園區進行參觀。

11:20---11:30

學生上廁所、洗手準備午餐

11:30---12:00

學生午餐、休息

12:00---14:00

教師將學生組隊進入其他園區,繼續參觀。

三、遊戲活動

14:00---14:10

學生休息。

14:10---14:50

學生進行遊戲活動

14:50---15:00

組織學生乘車回校

  合肥師範附小一年級組

  xx年4月1日

綜合實踐活動策劃 篇10

一、活動方案產生的背景

當今社會大部分的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裏都是很寵愛他們,他們看到自身都是優點,對自我的認識不夠全面。而且從我剛接這個班一直到三年級,我發現學生很喜歡說別人,對自身要求不嚴格。開展認識自我這個活動就是要學生能從各個角度認識自我,培養自立能力,能正確看待自己,學會與人交往的方式。全面地瞭解自我、認識自我,鍛鍊學生的自立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二、活動內容

1、我心目中的自己

2、別人眼中的我

3、我的成長故事

4、我愛我自己

三、活動對象:三年級6個班級

四、活動目的

1、使學生會提問題,培養學生調查採訪和整理資料的能力,讓學生在調查中認識自我。

2、讓學生初步掌握調查的方法,能分析問題。

3、使學生了解身體結構,學會一些保護身體各器官的常識,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4、培養學生關注自我的責任心,養成傾聽的科學態度。

五、活動過程設計與指導

整個教學過程分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啓發引導,確定研究主題

時間:1課時

實踐過程

在這一階段,教師向學生提了一個問題“同學們,關於自己,你們最感興趣的內容是什麼?”此問題一出,學生紛紛議論,首先讓小組內討論,寫下本組最感興趣的問題,再選出代表在全班交流。

(預測學生提的問題:我從哪裏來?在我上學以來,最引以爲榮的三件事是什麼?我最喜歡的顏色是什麼?我最喜歡的人是什麼?我最喜歡做的事是什麼?我的最大優點和缺點是什麼?)

學生對自我的認識這個活動比較感興趣,那我們是否可以做一次這樣的一個綜合實踐活動,讓我們對自我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學生聽了,肯定興趣很大。

同學們決定在三年級6個班裏開展活動,並經過討論交流和整理歸納,確定了4個方面的內容。對照4個內容,4人組合成一個小組,選好組長。

1、我心目中的自己

設計表格,記錄自己各方面的情況,如我姓名的含義,我最喜歡做的事,我最喜歡的人,我最喜歡的顏色等。

2、別人眼中的我

設計問卷調查表,向同學、老師、家長、親戚和鄰居開展調查活動,看一看別人眼中的我是什麼樣的。

3、我的成長故事

①收集不同成長時期的照片,做成我在長大的系列展示冊。

②請家長講述自己的成長故事。

4、我愛我自己

①我愛我的身體

結合科學課瞭解身體結構,並學會一些保護身體各器官的'常識。

②我愛我的物品

討論怎樣做到愛護自己的物品用具

③我愛我的形象

對照《小學生日常行爲規範》,瞭解自己的好行爲、好習慣。

第二部分:探索與展開,寫好調查表

時間:2-3課時

實踐過程

(一)調查準備,寫好“我心目中的自己”記錄表

從簡單做起,讓學生先整體瞭解和認識自我,教師設計好認識自我的表格(記錄表見附表一)通過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寫好一份自我認識的記錄表

(二)調查,寫好“別人眼中的我”的調查表

1、學生自我認識了以後,決定開展“別人眼中的我”的調查活動,以調查表格的形式來反映。先讓學生掌握表格設計大致格式,如被調查人、調查內容、調查日期等,開展向同學、老師、親戚和鄰居的調查活動,如調查我的禮貌行爲、我學習的情況、我的最大優點和缺點。

2、調查活動

學生利用課間和午間時間向自己的同學和老師展開調查並作好記錄。他們設計好表格(調查表見附表二),一有時間就向同學和老師展開調查,如調查我的禮貌行爲、我學習的情況、我的最大優點和缺點等。回到家裏則向自己的父母、親戚和鄰居展開調查。

第三部分:整理記錄表,比較與交流

時間:2課時

實踐過程

1、整理記錄表

從前一階段來看,學生調查了很多人,從別人那兒對自己有了一個深刻的認識,針對學生的“我心目中的自己”記錄表和“別人眼中的我”調查表,教師利用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來整理這兩份表格,將這兩份表格進行分析和比較,同時說一說自己在這兩個活動中的體會和感受,最後填寫一份“我是獨一無二的”總結表(總結表見附表三),

(這一環節,教師引導學生學會分析問題,學會比較,爲交流和展示作好準備,也讓學生對自我有個更全面的認識。)

2、交流、展示

各同學先將3份表格在組內進行交流,由組內同學進行評價,再選出代表進行全班交流。(可以以投影的形式,教師也可以指導學生將3份表格做成幻燈片進行交流。)還可以說一說在調查中的小故事。通過交流,同學們對自我的認識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使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傾聽習慣。

第四部分:深化與延伸

時間:4課時

實踐過程

(一)講述成長故事,展示成長記錄冊

1、至此學生對自身有了認識,必須進一步開發,強化學生的體驗。指導學生在家裏利用時間收集不同成長時期的照片,做成“我在長大”的系列展示冊,也可以用漫畫的形式來做成展示冊。

2、利用一個晚上或雙休日的時間請家長講述自己的成長故事,學生仔細傾聽,做好記錄。然後利用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講述自己的成長故事,也可以說一說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的感受,教師再引導學生進行評價。

(二)我愛我自己

1、我愛我的身體

結合科學學科中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的內容,讓學生對自己的身體結構進行了解,包括外部結構和內部結構,再佈置學生去收集一些保護身體各器官的常識和愛護身體的健康常識,再用一節課的時間進行交流。

2、我愛我的物品

結合心理課引導學生明白要愛護自己的物品用具,如整理書包、曬洗衣服、收拾房間、清洗杯子等,讓學生回去試着去做一做這些事情,再用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討論怎樣做好這些事情,並且說一說自己做了這些事情以後有什麼感受和體會。

3、我愛我的形象

結合班隊課,讓學生根據《小學生日常行爲規範》設計表格(表格見附表四)

再與自己平時的表現進行比較,看看自己的好行爲和好習慣,再集中一段時間讓學生說一說,然後教師表揚學生的良好行爲習慣,對一些不良行爲習慣和行爲則讓學生改進。

附表一

我心目中的自己

姓名

我姓名的含義

我最喜歡的人

我最喜歡的事

我的最大優點

我的最大缺點

我的愛好

我的特長

附表二

別人眼中的我

姓名

調查時間

被調查人

同學

老師

家長

鄰居

我的身體情況

我的禮貌行爲

我學習的情況

我的最大優點

我的最大缺點

附表三

獨一無二的我

XX年11月 日 姓名

我的不足

我的體會和感受

附表四

我的形象

時間 XX年 月 日 姓名

內容

尊敬老師

好( ) 較好( ) 一般( )

文明禮貌

好( ) 較好( ) 一般( )

鍛鍊身體

好( ) 較好( ) 一般( )

愛護公物

好( ) 較好( ) 一般( )

遵守交通法規

遵守公共秩序

好( ) 較好( ) 一般( )

好( ) 較好( ) 一般( )

好( ) 較好( ) 一般( )

小學生認識自我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安排表

周次

內容

培養目標

第7周

以“自我認識”爲主題交流談話,確定內容

提出問題

瞭解學生對自我的認識

第8周

“我心目中的自己”記錄表

第9周

調查“別人眼中的我”

調查採訪能力

第11周

分析比較整理,填寫“我是獨一無二的”總結表

培養整理記錄的能力

第12周

交流

學會述說、傾聽

第14周

講述我的成長故事

培養表達能力,學會傾聽

第15周

我愛我的身體

培養蒐集信息的能力

第16周

我愛我的物品

愛惜自己的物品

第17周

我愛我的形象

第18周

活動總結,寫成報告

展示交流實踐活動後的成果。

綜合實踐活動策劃 篇11

一、活動目的:

落實中小學新課程要求,發揮學生實踐學校育人優勢,通過素質拓展、家政訓練、科普教育等實踐活動,增強學生身心素質,提高生活及生存技能,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二、活動內容:

(一)家政訓練。

學生自帶食品原料(淨菜)、餐具(包括碗、盤、筷、鏟等),在規定場所及時間內,合作烹製葷素搭配、營養合理的`菜品,接受老師評價。

(二)素質拓展。

學生在拓展訓練師指導下參加指定的素質拓展項目(如背摔、電網、逃生牆、勇敢者之路等),增強身心素質,培養團隊精神。

(三)科普製作。

學生在科普老師指導下利用提供的器材自制“棉花糖機”,培養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

(四)園林樹木鑑賞。

學生在園林專業老師指導下識別常見園林樹木,瞭解生長習性、景觀作用和經濟用途,學習園林樹木鑑賞知識。

(五)環保教育。

在老師指導下,進行水質生物淨化實例觀察,製作簡易的水質淨化裝置。(每位學生需自帶一個類似礦泉水瓶的塑料瓶)

(六)真人“CS”對戰。

三、活動項目安排:

(一)上午

1、始業教育(9:00—9:30):參加當天活動的全體學生統一集中,安排活動項目,開展組織紀律、安全事項等宣傳教育。

2、家政訓練(9:45—11:30):全體學生到野炊營地展示各自廚藝,接受老師評價,完成中午用餐。

3、場地整理(11:30—12:00):學生嚴格按要求清理野炊活動留下的垃圾,確保場地整潔,環境衛生。

(二)中午

1、休息參觀(12:00—12:20):學生在B區就地休息或在班主任帶領下統一參觀名師林、百果園等景觀。

(三)下午

1、第一節實踐活動課(12:30—13:20):分設5個場地開展素質拓展、科普製作、園林樹木鑑賞、無線電“獵狐”(或氣象觀測,任選一個)、心肺復甦術等5項活動項目。學生按選報項目到指定場地參加實踐活動。

2、第二節實踐活動課(13:30—14:20):根據申報項目,學生交換場地繼續參加實踐活動。

3、活動小結(14:30—14:45)

4、返校(15:00以前)

綜合實踐活動策劃 篇12

一、主題名稱:

我與蔬菜交朋友

二、主要線索和涉及領域: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性教育四大領域。其中研究性學習的主題內容包括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這三條線索。我校本學期四年級的研究性主題爲“我與蔬菜交朋友”,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要走進社區調查採訪,通過各種形式瞭解讓學生學會制訂小組活動方案,設計開題報告。學會通過各種途徑查資料。學會進行調查,並對調查數據進行統計鍛鍊自己的活動能力。通過活動養成善於觀察、樂於動腦、勤於動手的習慣。學會與他人一起合作學習,能夠通過小組合作完成學習任務,養成在活動中正確表達自己的意見,並認真聽取他人意見的能力習慣。學會在活動中正確評價自己與他人。在整個活動中,集教育性、科學性、知識性和時代性於一體,融觀察、實踐、學習於一爐,真正達到各個領域的統一。

三、主題設定依據:

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發要依據現有資源,而且要和小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繫,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方面得到鍛鍊,爲學生的健康、健全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針對我校的現有資源和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開發了“我與蔬菜交朋友”活動課程,其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活動了解蔬菜、認識蔬菜在日常飲食中的重要作用,糾正學生厭食、偏食的不良習慣,形成正確的飲食觀念,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並使學生通過活動,學習知識,掌握能力,使各方面的綜合素質得到培養和發展。

四、學生情況分析: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質越來越豐富,滿街的燒烤小吃,肯德基、麥當勞芳香四溢,吸引了許多的小學生。餐桌上的蔬菜與之相比,不及其香、不及其脆。因此許多小朋友都有不愛吃蔬菜、偏食的習慣。通過“我和蔬菜交朋友”這一探究活動,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分析,瞭解蔬菜的種類;通過諮詢查閱、收集資料,瞭解蔬菜的營養,逐步培養學生養成愛吃蔬菜、用蔬菜創造生活的好習慣。

五、主要能力培養目標設定:

1、知識與能力:認識市場上的各種蔬菜,蔬菜有哪些營養。學會利用多種途徑收集資料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通過組織主題班會,使學生掌握簡單的的活動設計方式,並能對設計方案進行初步的評價。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蔬菜的認識與探究,使學生了解蔬菜與人體健康的關係,初步樹立科學食用蔬菜的意識,體會“生活中處處有科學”的道理。並在活動過程中,發展學生與人交往與合作的能力。

六、活動形式:

1、組織形式:

採用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和班級活動相結合的方式。

2、實踐形式:

收集資料和信息。研究、設計。小組合作和交流,規劃表達和反思。

七、活動時間安排:

1、活動準備階段:第八週。

2、活動方案實施階段:第九周、第十週。

3、活動評價、總結階段:第十一週。

八、活動過程:

(一)本主題實踐活動的實施對象是四年級學生,共分爲四個階段進行:1、活動準備階段;2、自主探究、分組合作階段;3、資料彙總、整理階段;4、彙報、倡議、評價階段。每一個階段都緊承上一個階段的實踐成果,爲了使研究有序、有效地進行,我們對學生的研究過程作了一些跟蹤指導。

第一階段

1、確定主題,制定活動方案

2、確定研究專題,自主選擇夥伴

3、制訂活動方案,明確研究方法

具體做法是:

全班48個同學就自覺地分成4大組,並推選出組長。我針對學生的個人興趣特點,於是,分小組進行研究性學習,引導學生將提出的問題進行合併並歸類,提煉出調查研究課題

(活動準備是開展活動成功的前提,它包括籌劃、分組、制定方案等,本環節由學生自主分組,更能激發學生的活動積極性和主動探究的熱情。)

學生通過自評和互評,評出說最具合作精神。

第二階段:活動方案實施階段

1、深入社會生活,蒐集相關信息

2、交流調查情況,整理資料

3、確定彙報形式,創作展示作品

(去電腦房查找的同學上網,爲了有效利用起網絡,使之成爲同學們簡便、快捷地資料查詢方式,活動前我們對同學們進行了基本培訓:1、用搜索站點擊出關鍵詞的方法查找相關資料;2、對獲取資料進行復制、整理和打印)

學生通過此階段活動學會利用網絡和圖書館等可利用資源收集查閱資料。通過自評、互評、教師評、評選誰最能利用有效資源查閱相關資料。

第三階段:資料彙總、整理

“我和蔬菜交朋友”成果彙報展示會

1、分享成果、互動評價

各小組通過各自不同的形式,交流活動體驗,互爲評價

第1小組:蔬菜的種類、習性探祕彙報

第2小組:蔬菜營養價值彙報

第3小組:蔬菜的烹飪搭配方法彙報

第4小組:蔬菜的烹飪技巧彙報

各個小組的調查研究結束後,孩子們精心準備的資料紛紛上報。有打印的文字資料,有手筆和複印的圖畫資料,有工整謄抄的數據資料等等。然而,許多文字資料涉獵過廣,大都沒有經過分類整理,面對一大堆的第一手資料同學們可能會茫然所措了。在老師的`點撥下,學生們將照片資料和文字資料按內容的不同進行分類。通過自評互評教師評,評選優勝小組。

第四階段:倡議、體驗、評價

1、整合展示材料,舉辦成果展覽

讓學生對自己的活動成果進行整理,舉辦一個成果展覽,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我實現的愉悅。

2、總結

各小組通過開展研究活動,在指導老師的幫助下,他們各自完成彙報作品。爲了分享各小組的活動成果利用活動課,組織他們進行成果交流。

在各小組利用課餘緊張準備彙報的同時,老師給他們出主意、提意見。我想,集體彙報是一個信息交融的良好環境。彙報的同學從精心準備到展示,大大得到了提高其實踐能力和心理滿足感

(二)成果預設:

這一節實踐課和以往的主題活動一樣,要經歷前期準備、過程指導、彙報評價三個環節的組織和學習。學生在活動中,其知識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都將有了一定的收穫。

1、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內容

爲了獲取與蔬菜有關的材料,同學們往返與圖書室,到網上搜尋,到市場蒐集。活動給了孩子們自由吸收養分的廣闊空間,把學生從校內引向了校外,拓寬視野,增長知識。

2、社會活動能力得到增強

生活是學生實踐活動的出發點和基礎,學生在市場觀察、做菜的過程中感受到了給予的快樂和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有指導教師和學生代表組成網絡搜索小隊,系列活動的資料如:蔬菜、水果如何合理搭配才最有營養;時入秋季提供有利身體健康的水果、蔬菜;在研究結束之後,大家會感到以後一定要多吃蔬菜、吃多種蔬菜。同時爲了中國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我們應該呼籲全校的小學生都來吃蔬菜。

綜合實踐活動策劃 篇13

活動背景:

爲了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陶冶情操,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同時深化社會實踐教育,進一步培養學生考察探究能力,我校組織學生開展“帶着問題去春遊——走近木蘭溪”的實踐活動。

木蘭溪是330萬莆田人民的生命之河,她及其360條支流如同縱橫交錯的掌紋,長久地執掌全流域1732平方公里山水的歷史變遷,與廣袤的海洋一起造就莆田大地獨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觀。作爲母親河,她發揮着如何重要的、無可替代的作用?莆田人民是如何治理?未來,我們又應該如何與她和諧相處?作爲莆田人民及其子孫,走近木蘭溪,走近母親河,去探究、去了解,去改造,去利用,去保護,責無旁貸!

活動目標:

1.以“走近木蘭溪”爲主線,融問題研究、資料蒐集、繪畫攝影等爲一體,培養學生項目設計和考察探究的能力。

2.學生通過集思廣益,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增強問題意識和團隊合作意識。

3.學生在實踐中實施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樹立公德意識,激發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情感。

活動年級:

五年級

活動準備:

視頻、課件

活動過程:

一、放眼莆田瞰“木蘭”

1.創設情境,導入春遊。

2.欣賞家鄉美景,引出木蘭溪。

【設計意圖:把攝影師鏡頭下的木蘭溪圖片與“我愛家鄉河”優美的旋律融合,製成電子相冊,讓學生在感受家鄉美的同時,對木蘭溪的概況形成初步的印象】

二、縱觀古今知“木蘭”

1.結合地圖簡介母親河2.古代對木蘭溪水患的治理3.現代對木蘭溪水患的治理

【設計意圖:藉助視頻,重現歷史長河中的木蘭溪改造歷程,喚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慾望及建設家鄉的責任感。】

三、聚焦變化思“木蘭”

1.分組提問題。

2.交流、整理問題

【設計意圖:基於對木蘭溪充分的瞭解,小組通過頭腦風暴,羣策羣力提出問題、交流問題、整理問題,充分發揮了學習共同體的作用,爲下一步的春遊埋下點睛之筆。】

四、安全出行遊“木蘭”

1.點明春遊具體地點2.交流春遊中的注意事項

A、善於觀察、善於記錄、善於訪問

B、注意安全與文明

總結:不管是去哪兒旅遊,都要在充分的瞭解後,深入思考,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而後帶着問題去實踐,這樣更有收穫。

【設計意圖:帶着問題、帶着工具、帶着方法、帶着安全與文明的意識,走近木蘭溪,開啓了學生外出考察攻略,這攻略將讓學生受益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