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人生大事觀後感集錦[3篇]

人生大事觀後感集錦[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W 次

看完一部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寫一份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千萬不能認爲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人生大事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人生大事觀後感集錦[3篇]

人生大事觀後感1

這個週末的天公一直淅淅瀝瀝訴說着自己的心情,比毛毛雨略大些的雨點斷斷續續不停,給前兩天燥熱的天氣帶來些許清涼,雖然難免有些出行的不便,卻讓整個世界變得清新了起來。閒來無事,便約許久不見的朋友去看了一場最近評分很高的電影——《人生大事》。

礙於我素來就有假使提前看了過多某部電影或電視劇劇透或者劇情介紹,再看就味同嚼蠟的怪癖,便連電影簡介都沒有點開就進了影院。羣衆的眼睛果然是鋥光瓦亮的,它的確沒有讓我失望。今天的場次本來是晚上七點的,但到了時間大屏幕還是白白的一片,一度讓我以爲工作人員忘了開機,直到七點零二的時候纔開始進入新電影廣告宣傳階段,三分鐘的廣告過後正式切入正題。第一幕是一個扎着兩個小犄角宛如“小哪吒”一般的三四歲小女孩(小文)和一位婆婆躺在牀上睡覺,婆婆的電話響了,小女孩醒了,她一遍遍喊“外婆”,拉外婆,外婆都沒有迴應。我們知道,外婆已經去世了。但是小女孩顯然不知道去世是什麼,她看着協助料理後事的“上天堂”門店工作人員(其中包括男主朱一龍飾演的莫三妹和他的搭檔小胖)要把外婆擡走,拿着“紅纓槍”就對莫三妹下手了。可是孩子畢竟只是孩子,小哪吒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大家把外婆裝進一個寫着“奠”字的大盒子裏擡走了,而比她大幾歲的表哥告訴她外婆死了,要被裝進盒子裏送去殯儀館火化,她再也見不到外婆了。小女孩便追着靈車開始奔跑,她追着跑了好久好久,一直追到莫三妹他們從殯儀館回到門店。她真的像哪吒一樣站在了店門口,拿着紅纓槍讓莫三妹還自己的外婆,場面一度變得混亂。接着,以飾演“哮天犬”聞名的男演員陳創(小文舅舅)把小女孩接走了,而號稱“齊天大聖”的莫三妹和“小哪吒”小文的故事開始了。

莫三妹是一個曾經爲喜歡的人打架而進過監獄的小混混,人稱“三哥”。他自認爲從小被父親管束不受父親待見而叛逆作妖,對任何事情都不上心,甚至連接手經營“上天堂”也只是爲了“騙取”房本好迎娶心愛的姑娘熙熙。他滿口髒話,被人指指點點,卻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彼時的他可能心裏眼裏都是灰的,除了和熙熙聊天的時候。但是當他開心地去找自己喜歡的.女孩兒的時候卻意外得知自己拿命去愛的姑娘居然要和那個自己當初爲她拼命的男人結婚了。打臉來得猝不及防。莫三妹似乎也“一無所有”了,而同樣一無所有的還有小文。她無父無母,的外婆也去世了,“妻管嚴”的舅舅也對她愛莫能助,只得暫時把她放在莫三妹的店裏。就這樣,兩個同病相憐的人開始了互相取暖的日子,他們從最初的對立慢慢變得親近,密不可分。中間穿插了許多令人忍不住落淚的情節,建議觀看時備好紙巾。我想,大多數人都會被他們之間的情感互動打動,還有那些溫暖而美好的話語,比如外婆給小文的一則則語音信息。而我感觸最深的卻是莫三妹的父親躺在病牀上說的那幾句話。他說,“人生就像一本書,你翻到最後一頁才知道。有的人是句號,有的人是省略號”。他說,“人生除了死,無大事”(這句話應該也是電影片名的來由之一)。他說,“他終於有上心的了”。每一句話都滿含哲思,令人尋味不盡,儘管有的話我並不是第一次聽見,卻依然覺得深刻不已。人生處於順境固然好過如意,難得的是身處逆境依然不放棄不氣餒,就像有句話說的“人從悲傷中落落大方走出來的都是藝術家”,從逆境中翻盤改命的亦是。

電影的最後,莫三妹和小文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完成了彼此的救贖。希望現實生活中的我們也是,就算不能迎來電影裏的happyending,也希望我們這一生回首無悔滿是感動。人生無非是一場從生到死的旅行,旅途中每一件貌似不起眼的事情可能都是大事,也可能每一件事情相較於或長或短的人生都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無論是什麼,它都曾light up過你旅途中的一程。

人生大事觀後感2

一場電影,五次落淚。演繹的是故事情節,看到的是生活經歷。一部關於親情和死亡的電影,讓人看到了世間冷暖。

孤兒,被愛,被嫌棄,被憐憫,被折騰,最後傾盡全力找回自己想要的生活空間,多麼勵志又可憐的成長經歷。

男主角的生活不容易,也同樣經歷着不被愛,不被重視,被拋棄,被嫌棄,被懷疑,被傷害,孤獨且沒有目標的人生,幾乎談不上有意義。

但是上天總會拯救一個善良的人,安排一個可以看得見的小孩子出現在他的生活中,最後獲得救贖的是兩個惺惺相惜的生命。

第一次流淚:互相嫌棄,彼此治癒

父母子女就是這樣,他們都有獨立的個體。電影《人生大事》一開場就上演了一場追與追不上的故事,一覺醒來,小姑娘就追不上外婆的腳步了,一不小心,小姑娘連外婆的影子都追不上了,於是小姑娘去追那個帶走外婆的人。一路上那種拼命的勁兒,那種害怕失去的感受,那撕心裂肺的哭喊和忘我的奔跑,我淚奔了。

沒有別的,因爲我也是從小和外婆一起生活的,我的每一次蛻變和成長,都在外婆的眼裏嘴裏心裏……

所以我很多年都害怕自己追不上外婆,所以拼命的靠近,竭盡所能的調整自己的步伐和距離靠近外婆,其實就是害怕有那麼一天像電影裏的小姑娘一樣,什麼都追不上。

男主角當然嫌棄這樣一個惹事兒麻煩的小女孩,因爲他已經看慣了生老病死,當下的一切無非就是日常工作中的一個小部分,太正常不過了,習以爲常就會麻木,麻木就會厭倦,厭倦就會讓生活變得平平無奇,直至感受不到生命的意義。

正是這樣兩個相互嫌棄的人,可能纔是最能治癒彼此的人,大概這就是以前學習到的負負得正吧。

還是那句古話“有的童年治癒一生,有的童年需要一生來治癒”。

第二次流淚:行業歧視,親情淡薄

每當我介紹自己的大學專業和工作崗位的時候,我都感覺自己老不正經了,因爲我是男的,我還是一祕書。大家聽最多的就是“女祕書”,我這一男祕書是怎麼會事兒?

行業歧視在這個社會依然存在,而且在很多人心中根深蒂固,千年不變。電影中男主角是殯葬行業,在現如今,這個行業依然像一盞冥燈,讓幾乎所有的人聽到就感受到莫名其妙的距離。

男主角年紀輕輕就做這個,當然不受人待見。小女孩孤苦伶仃跟着外婆生活,無依無靠無能爲力,當然不受舅舅舅媽的待見。常言道後媽難當,可又有誰知道這孤兒的親戚更是難上加難。

看到小女孩被舅舅家如此對待的時候,我又淚奔了。

第三次流淚:擡頭看星星是故事,低頭討生活是人生

電影裏好多次提到星星,還有一句臺詞是“天上的每一顆星星,都是愛過我們的人。”小姑娘告訴老師說爸媽是“種星星的人”,男主角告訴小女孩,外婆變成了天上的.星星,關於星星,我們小時候在院子裏躺在竹蓆子上乘涼看星星聽故事的場景,應該是很多人一輩子都忘記不了的記憶吧,那種日子還有嗎?那種快樂悠閒還有嗎?那時候的那些人還在嗎?

太讓人淚奔了。

我們爲了生活,爲了活着,已經多久沒有擡頭看星空了,我們一頭扎進生活的土壤裏,巴不得可以立刻發芽開花結果,可當我們有朝一日擡頭看的時候,才發現一切都物是人非,一切都來不及了,一切都不是自己喜歡、曾經想要的樣子了。

而這一切,就是最真實的生活,就是最普通的人生啊。

第四次流淚:生活的重心和生命的意義

作爲男性,有時候感覺所有的一切都是重心,工作、升職、賺錢、社交到處都是重心,唯獨自己不是,從來都在忙碌和奔波,從來都沒有停下來想過自己,重心太多了,生命反而沒有了意義。

賺了很多的錢,生命沒了;工作努力做到了極致,親情友情愛情沒了;忙忙碌碌爭分奪秒爲他人,自己沒了。

電影后半段,男主角把小女孩送走,在雨中狂追出租車的時候;男主角送完小女孩又得知父親去世消息的時候;小女孩自己找回來,說出男主角的家庭地址的時候;好幾個段落都讓人淚奔,那種失去感、獲得感、那種掙扎、無助、心痛、恐懼、喜悅,都讓人不得不淚流滿面。

人生大事觀後感3

昨天晚上坐在樓下抽菸的時候,突然想起來了朋友跟我推薦了最近的一部電影,叫《人生大事》。想了想自己自從去年10.16開始就再也沒有走進過電影院,於是欣然買票,決定今晚去看。

影篇名叫《人生大事》,在整個敘事過程中也多有提及。導演或許是想通過人物之口表達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即除了死亡便都是雲煙。這與《蘭亭集序》的“死生亦大矣”有異曲同工的感覺,只是一個只強調結束,一個還強調了開始。

除此之外,我覺得比較出彩的地方是兩個與血緣、感情有關係的片段。所以我戲稱這部電影不該叫《人生大事》,應該叫《愛、血緣、送葬人》。愛就不必解釋,這部電影包含了父母對孩子的愛,孩子對父母的愛,血緣在下面的文字裏我會予以解釋,送葬人是男主的職業。

爲什麼和血緣有關呢?我覺得血緣這個問題在電影裏進行了模模糊糊地講述。影片最後,小文的親生母親來尋找小文,三妹就將小文送了回去。在這裏我就想到了一個問題,生和養,這兩種恩情到底哪個更重要。爲什麼親生母親來尋找時就要將孩子送出去,難道孩子的意見不值得詢問亦或是一天養育責任都沒盡過的人,可以是一個合格的母親嗎?

當然,影片中對這個問題沒有進行深入的探討,而是在最後以小文親生母親加入了三妹這個團隊來圓上生和養之間的矛盾。但是這並不能阻止我去探討這個問題,也就是血緣上的父母和感情上的父母到底哪個更重要。

我個人是傾向於養大於生的。

其實影片對血緣關係還有很多描述。比如男主和父親吵成那個樣子,最後由於小文的牽頭以及兩個人之間確實有着生養關係,所以兩人才能重歸於好,父親也終於開始認同了男主。當然我覺得這段處理得還不錯,包括男主的父親承諾,只要小文喊他“爺爺”他就願意幫這個忙。這都能體現出老人對血緣以及傳承的重視。

說回片名,《人生大事》。在影片開頭就通過了小文姥姥的去世和小文表哥要去北京考試作爲了一個矛盾點。老人去世,是大事,去北京考試爭取機會,同樣也是大事。對矛盾的集中點,也就是小文的舅舅身上。是留在家裏陪母親的遺體,還是去北京陪孩子考試。當然最後選擇的是陪孩子考試。這彷彿表現了在我們心裏,對下一代的感情總要比對上一代更厚。

囉裏囉嗦寫了很多,彷彿想用分析的刀將這部電影解剖開來一樣。但是我想,電影是應該用心去看的,去感受情感的共鳴。這種分析只是一種看後的思考罷了。在影院時,我也投入到了人物的世界中,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感受他們的悲歡離合。

電影的整體敘事過程中還有兩單男主接到的生意,其實都可以討論一下。一個是家中的小孩由於心衰去世,而父母總是忙於事業,在孩子住進病房之前沒有進行太多的.陪伴,到最後追悔莫及。另一個是老人由於獲得了拆遷款,家裏一直在鬧,於是乎決定自己將拆遷款花光,爲自己辦活人的葬禮。兩者都表現出了當下的一些矛盾。還有在收養小文後,幼兒園老師覺得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上心,說再忙也應該過來抽時間陪孩子。

前兩個小故事就不展開了,表現得還是非常直白的,但是最後一個陪孩子的,我覺得還是應該展開一下。主要是自己曾經去過農民工子女比較多的幼兒園當志願者。

我們當然承認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能起到非常大的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但是我們必須意識到,父母們並不一定有那個能力、經歷、時間來陪伴孩子。這個真的是,很複雜的一個矛盾。誰都希望能陪孩子長大,但是有的時候生活真的很殘忍。就像留守兒童一般,出去打工,孩子得不到陪伴,不出去打工,孩子的生活條件得不到保證。這些問題不是說說就能解決的。

大概就是這樣吧。電影是好電影,值得一看。所有的思考,都是由這部電影啓發來的,在看電影的過程中,還應當去尋求共鳴,這纔是對它的尊重。